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合集下载

▲小柴胡汤: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活用的7个加味法

▲小柴胡汤: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活用的7个加味法

▲小柴胡汤: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活用的7个加味法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7个小柴胡汤加味法,堪称经方活用之典范,一起来学习吧!
小柴胡汤临床使用十分广泛,是少阳病的代表方,
辨证要点:为半表半里热证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纳差者。

经方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

胡老的常用加味方:
1)小柴胡加生石膏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兼有口干舌燥者。

外感表解而热不退多现本方证。

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

特点:肺炎汗出而喘,若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石甘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

其他如腮腺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

2)小柴胡加桔梗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兼有咽痛、排痰困难者。

3)小柴胡加橘皮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而哕逆、干嗽频作者。

4)小柴胡加芍药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

5)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

适应症:治二方合并证,即小柴胡汤证兼有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6)小柴胡加苓术汤(加茯苓、苍术)。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大便溏、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7)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

适应症: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

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

评述:以上7种加味法,可谓是经验之谈,若能细心研究体会,定能获益良多。

#健康2021#。

胡希恕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胡希恕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

胡希恕小柴胡汤的临证应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为历来医家所讨论的《伤寒论》治疗大法之一,众说不一,各有高论。

《伤寒论》的价值在于临床应用。

论资排辈,桂枝汤为公认的天下第一方,但若按实际应用,第一方非小柴胡汤莫属。

因为本方有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也”(263)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96)七个主症。

历代多数医家认为仲景所指“一证”是“胸胁苦满”,少数医家认为是“往来寒热”。

就此论而言,我认为是前者。

1.临床所见,有“胸胁苦满”的患者,已经有“口苦”和“不欲饮食”,病情加重时必有“喜呕”。

此时,只不过是“胸胁苦满”一症表现突出而已。

故“但见一证便是”不应该把这七个证候单独地、孤立地分开去看。

2.本方有七个或证:“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96).对此,我理解仲景所讲有两个辨证要点:其一,小柴胡汤的应用广泛,可扩大应用于内科杂病。

其二,要进行证候鉴别:“喜呕与或不呕”即“呕证”可有可无;“胸胁苦满与或胁下痞硬”意在与结胸和痞证相鉴别:“或腹中痛”与小建中汤相鉴别,因为第101条有“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之论;“或心下悸、小便不利”与第127条“太阳病,小便不利,以饮水多,必心下悸”相鉴别;“身有微热”不是太阳病的发热,也不是阳明病的潮热。

3.本方还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合病(171、172),三阳合病的“欲眠睡”(268)、太阳病十余日不解(103、104)、阳明中风的“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胸满胁痛”(37)、厥阴病的“呕而发热者”(379)、劳复病的“更发热”(394),以及“热人血室”(144),上述诸证均属“坏病”范畴,都是小柴胡汤的扩大应用。

4.小柴胡汤有19条经文,大柴胡汤有4条经文,柴胡桂枝干姜汤有2 条经文,四逆散、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是1条经文。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瓜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牡蛎三钱炙甘草二钱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

1.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2.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金匮·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本方在《金匮》名为柴胡桂姜汤,胡老称柴胡姜桂汤。

离开了表和里,就是半表半里的广大胸腹腔。

胡老讲:“仲景大论的定理是,半表半里有柴胡证,必用柴胡剂。

”小柴胡汤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96);大柴胡汤有“复往来寒热”(136)“心下满痛”(《金匮·第十篇》);柴胡桂姜汤有“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

”(147),故此三张方剂都有半表半里的柴胡证。

然而,小柴胡汤还有“口苦、咽干、目眩。

”(263),“心烦喜呕”(96);大柴胡汤还有“呕不止,心下急。

”(103),“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

”(165);柴胡桂姜汤却是“不呕”(147)“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金匮·第四》)。

以上引证说明:以八纲之病位而论,半表半里的阳、实、热证属少阳病,若有柴胡证,主治方剂应该是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

二者的区别是,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合病。

柴胡姜桂汤因误治“已发汗而复下之”(147),误汗亡阳,误下伤阴,阴阳均伤故“小便不利”(147)。

虽有“往来寒热”,但已是“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金匮·第四》)。

虽有“心烦”(147),但已不是“心烦喜呕”(96)“呕不止”(103),本方的“微结”(147),既不似大陷胸汤证的“按之石硬”(135),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103),而只是心下微有结滞难受感而已。

故胡老认为本方已不属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了,当属正气已虚的半表半里阴、虚、寒证之厥阴病。

故柴胡桂姜汤应该是厥阴病的主要代表方证之一。

胡希恕的腹诊观及临证对柴胡剂承气剂的应用

胡希恕的腹诊观及临证对柴胡剂承气剂的应用

胡希恕的腹诊观及临证对柴胡剂承气剂的应用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

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

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等。

腹诊作为仲景医学里面的一个识证方法,临床应该得到重视,通过学习,发现腹诊可以识别表证与半表半里证,可以识别里证的热证与热实证。

下图来自冯世纶冯老课件,特此说明反复的读《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多处提到了腹诊。

最精彩的莫过于用腹诊定阳明病的胃家实,讲义、病案历历在目,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可谓得腹诊之精要。

胡老以腹诊解180条阳明病的提纲“胃家实”胡老说:“按之满、痛、拒按,就证候上来看,就是邪实于胃肠而发生阳明证候者,就叫胃家实,可以这样理解。

”那么胡老是怎么样通过实践以之区别阳明的热证和实热证呢?以按之的疼痛、抵抗鉴别之!我们看两则痢疾的医案,慢慢体会:1、识别“胃家实”用大承气汤:以下痢疾医案来自网络(具体内容与讲座差别不大,尤其是关于腹诊)“在咱们学院我有一个老朋友叫陈慎吾,当年他的母亲得痢疾,经一两个月的治疗,这个痢疾老不好,后来他找我给他母亲看。

老太太说胡话,舌苔非常黄而且干,脉偏迟,下重得很,我一看就是大承气汤证,但是这老太太70多岁了,我也不敢贸然用,我让他儿子按按她的肚子,一上手她就嗷嗷叫唤,明显的拒按,不只是心下坚满,也疼。

我说没问题,吃大承气汤,虽然是猛药,但你给她少量服、频服,你注意观察啊,为自己的妈妈,你这一宿没得觉睡了。

他一会给她吃点,一会给她吃点,就这样开始她也不泻,全剂吃完了才泻。

我第二天去,南方人有恭桶,就听当当当三响,泻的什么?竟是干大便,都那个样子了。

泻完了就好了。

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病要注意腹诊,心下痞硬也有实有虚,真正的实证用大承气汤。

注家都没这么讲,其实在阳明病篇里是讲了的。

名家医案:胡老使用柴胡剂治疗休作有时咳嗽案()

名家医案:胡老使用柴胡剂治疗休作有时咳嗽案()

胡老使用柴胡剂治疗休作有时咳嗽案
论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府相违,其病必下,邪高病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用柴胡剂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将着眼点放在柴胡四主证。

往往忽略了“休作有时”这一症状。

更有甚者将休作有时与往来寒热作为一个整体理解。

解释为每天定时发作寒热往来的症状,过于肤浅了。

就实际而言,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所谓的休作有时症是指:某一症状以一个特定的时间节律频繁发生。

例如:寒热休作有时、咳嗽休作有时、腹痛休作有时、腹胀休作有时、失眠休作有时甚至是每个月特定的几天就发作的感冒等等症状都可以理解为休作有时症。

也都有考虑使用柴胡剂的机会。

下面引用一篇胡希恕老师的医案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

何某,女,34岁,1965年3月就诊。

2年前患感冒,愈后遗留咳嗽,两年来断续发作,四季皆咳,冬重夏轻。

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间8点,阵作咳嗽为著,其余时间段咳嗽不重。

上月在某中医院服中药30剂(多为宣肺止咳化痰类方剂,如前胡,杏仁,桔梗,瓜蒌,枇杷叶,半夏等),不效。

刻诊:咳吐白泡沫谈,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62年曽患肺结核。

胡老拟小柴胡汤加桔梗、白芍治之,服6剂,咳减。

又拟前方去白芍加枳实生龙牡,又6剂而两肋胀满消。

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而告愈。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

大柴胡汤(胡希恕)经方大家胡希恕:一张大柴胡汤解决多种慢性病原创冯世纶悦读中医来自专辑经方学堂小编导读胡希恕先生是目前备受推崇的经方大家,老先生在临证中特别喜用的一张经方就是大柴胡汤,用它可以变化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通过四则医案学习下胡希恕先生用大柴胡汤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经验。

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许某,男,46岁。

初诊:1965年4月7日。

在某医大曾做腰穿,诊断为“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喘息性支气管炎”。

服中西药毫无疗效,观其所用中药多属活血平肝潜阳诸法。

近来看报、看书等用脑时则视物昏花,头晕头痛,耳鸣发热,两太阳穴发胀,胸胁苦满,心口常有气上冲之感,咳喘吐黄痰,量多,手足心热,口干不思饮,左腿外侧疼痛,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痰夹瘀。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桂枝10g、赤芍10g、红花10g、茯苓10g、大黄6g、生石膏45g。

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俱减,气上冲感亦减。

因咳痰仍多,给服半夏厚朴汤加栝楼、旋覆花、竹茹、杏仁三剂,咳痰减,继用上方加减,治疗两月,仅见轻微头晕、咳嗽,可用脑一小时。

服药三个月,可连续用脑二小时,除气短外无其他不适。

按:眩晕头痛,多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凡是肝阳上亢者用之则效。

本患者为痰瘀阻滞之证,先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清解少阳阳明之热,祛其瘀血,复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化其痰饮,继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再治其本,遂使三年之痼疾消逝于无形。

经方疗法精讲——二慢性胃炎(胃脘痛)田某,男,33岁,门诊病历号204014。

初诊:1966年6月1日。

胃脘痛5年,胃肠钡剂造影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胃脘时痛,胸胁苦满,噫气烧心,口苦,微恶心,气短心悸,嗜睡乏力,大便先干后溏,苔薄白,脉弦迟,右上腹压痛明显。

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夹瘀夹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赤芍12g、枳壳10g、生姜10g、大枣4枚、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丹皮10g、大黄6g、炙甘草6g。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1、小柴胡汤方:(方剂组成)柴胡 24 克,黄芩 9 克,人参 9 克,半夏 12 克,炙甘草 9 克,生姜 9 克,大枣(擘)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

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

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

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

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

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

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

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

【胡希恕:桂枝汤、柴胡汤类方证】

【胡希恕:桂枝汤、柴胡汤类方证】

【胡希恕:桂枝汤、柴胡汤类方证】导读:胡希恕先生强调“方证为辨证之尖端”,抓住方证进行施治是获取疗效的关键,各方证有其相对固定的适应证,紧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处方,才能取效。

本期内容分享冯世纶教授以桂枝汤类和柴胡汤类方证为典范,进行方证类解,供诸位同道参考。

胡希恕经方医学仲景论中贯穿“六经一八纲一方证”辨证体系。

辨方证是仲景辨证中最重要、最具体、最终末的阶段,即辨证的尖端。

方证即方剂的适应。

论中常常提到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承气汤证,后世注家多未曾留意于此,而陈修园首先注意到这一问题,称其为仲景书中“最大眼目”,即最大着眼处,在此对桂枝汤方证与柴胡汤方证做一类解。

桂枝汤证太阳表证,证分两系:一为自汗出,桂枝汤主之;一为伤寒恶寒,麻黄汤主之。

随证候出入,方剂变化层出。

桂枝汤为太阳病的发汗解热剂,但以药味偏于甘温,而有益胃滋液之功,用于津液不足之表虚证。

若是体液充盈之表实证或里热证,不可与之。

其适应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桂枝加桂汤:论中仅有一条。

奔豚病为一种发作性的神经症,其病原因很多,者烧针误汗,大汗出而表不解,致气上冲者,桂枝加桂汤主之;若气夹水上冲者,苓桂枣甘汤主之;若夹热而为少阳病者,奔豚汤主之。

万不可一见奔豚,便用桂枝加桂汤,本方用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桂枝加芍药汤:列于太阴篇中,而实非太阴病证。

其腹满非太阴之虚满,其疼痛非太阴之寒痛,为服泻药误治后,肌肉不和腹部肌肉拘挛,未完全陷入里证,故加芍药以和肌肉止痉痛。

仲景恐后人误以之为太阴病,故云“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以证其非里阴之太阴病。

柴胡汤类柴胡剂,《伤寒论》中计有八首,大都为小柴胡汤加减方和合方,现仅讨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及四逆散四方。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柴胡剂之基础,以柴胡为主药。

《神农本草经》言其“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即治疗胸腹腔间、肠胃中结气积聚,有形无形,往来寒热,祛腐生新,为疏气行滞解热药。

脑病证繁奇,妙用柴胡剂!胡希恕临床验案,仅供参考归属于脑病的

脑病证繁奇,妙用柴胡剂!胡希恕临床验案,仅供参考归属于脑病的

脑病证繁奇,妙用柴胡剂!胡希恕临床验案,仅供参考归属于脑病的归属于脑病的中医病证颇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证、不寐、耳鸣、耳聋等。

脑系疾病的临床表现多较为复杂,胡老运用经方治疗脑系疾病有不少独特的经验,较为突出的是善用大柴胡汤,尤其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应用。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洗),生姜(切),大枣(擘),枳实(炙),大黄。

胡希恕先生认为,大柴胡汤的辨证核心是柴胡证兼阳明里实,在治疗上要少阳阳明双解,偏于泻法,所以在用柴胡治疗少阳证的基础上,去掉人参、甘草等补药,疾病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

方中加入枳实、芍药、大黄等泻下药,使方剂组成偏于少阳阳明。

胡希恕先生在《伤寒论讲座》中说大柴胡汤的辨证关键是:有柴胡证,但已经病于里了。

故谨守二则,一则柴胡证具,二则病于里。

何为柴胡证?即少阳证,所谓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外,脉弦,胸胁苦满和往来寒热同样是少阳病的典型症状。

何为病于里?病于里,即阳明病,主要包括胃家实的阳明里证和身热汗自出的阳明表证。

大柴胡汤的阳明证,偏于前者,因为方中加大黄以通腹导滞。

胡老治疗脑系疾病常用的合方为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大黄与桃仁是化瘀血的黄金组合,另外还有芍药和丹皮,也能祛瘀,如果患者有瘀血又有柴胡证而不虚,可以用此方,假使同时燥热烦渴,再加石膏,有潮热谵语,加芒硝。

胡老认为这个合方能治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胡希恕先生医案案一:蒋某,男,25岁,西医诊断:脑震荡后遗症初诊日期1964年8月23日:于1957年因床倒受伤人事不知,6日后始苏醒,但后遗头晕、头痛、心烦躁等证,在当地先经西药治疗,不效,又找中医治疗,用药多是熟地、五味子、紫河车、核桃仁、龙眼肉、桑根、丹参、川芎等所谓补肾填精之品,也一直未见好转而来京求治。

近时犯头晕、头痛,颈项拘急且有上冲感,头痛如针刺,常心烦躁,心下堵,手足冷,眠差,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时,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舌尖红,脉弦滑数。

胡希恕老讲小柴胡汤

胡希恕老讲小柴胡汤

胡希恕老讲小柴胡汤近代经方家,胡希恕老、刘渡舟老都是非常著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的医家,笔者入门之始就很喜欢读二老之书,胡老是方证对应的代表,刘老是气化派的代表,二者各有千秋,各有精彩之处。

现将胡老《胡希恕讲伤寒》一书中关于小柴胡汤的内容摘出来,一则重温经典,二则小柴胡汤在最近运气条件下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参考。

下面是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岑,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这个头前讲了,也有病的转变,都是一个误治。

那么太阳伤寒也好,中风也好,在五六天的时候,这个病一般地说要由表传入半表半里,他说“伤寒五六日,中风”,不是太阳伤寒五六日了又中风的,不是的,五六日呢有个逗点,他说伤寒五六日,或者中风五六日,他这个口气呀就是无论伤寒和中风,在五六日的时候,一般这个病要由表传入半表半里,这一般是这样的。

“往来寒热”,这个太阳病啊是发热恶寒,尤其恶寒为“必恶寒”嘛,发热与恶寒同时发作。

这个阳明病在里头,是不恶寒但发热。

这个半表半里呢,是寒热交替出现,“往来寒热者”就是寒往热来,热往寒来,交替出现。

那么这个道理呢,后面要讲的,现在先不说这个所以然。

那么就这个寒热来分析呀,表与半表半里有这么些不同,发热恶寒太阳病,不恶寒但发热这是阳明病,往来寒热,这个热型啊也不一样,根据热型啊也能辨太阳、阳明、少阳。

胡希恕:屡试屡验20个用之有验的柴胡剂的加减方、合方

胡希恕:屡试屡验20个用之有验的柴胡剂的加减方、合方

胡希恕:屡试屡验20个用之有验的柴胡剂的加减方、合方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导读:柴胡剂的应用很广,尤其是一般慢性病多现柴胡证,胡希恕先生临证则擅用柴胡剂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本期为大家分享胡老临床最为常用的20个柴胡剂加减方、合方,其中大多数适证应用都可取得捷效、奇效,干货满满,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和学习。

· 小柴胡加石膏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生石膏45-60克,此为吾人日常频用之良方,无论感冒、麻疹、肺炎等,发汗后热不退,或不可发汗者,大多属于本方证,尤其小儿最属多见。

吾以本方用奶瓶频与之,屡愈婴幼儿肺炎,只若其人呕而发热、不欲食,或口干舌燥,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头晕者,用之无不验。

腮腺炎、淋巴结炎、乳腺炎,以及睾丸炎等用本方有速效。

自汗、盗汗亦多属本方证。

总之,凡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者俱可用之,而其细节实难一一历数也。

段按:本方证的头痛,甚者可头痛如裂。

半表半里或里有热而口舌干燥者,即为用石膏的药证,不一定非得有渴;里有热,而舌干苔白者,有时亦可用石膏。

自汗、盗汗属本方证者,亦是半表半里有热的缘故。

小柴胡加桔梗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桔梗9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排痰困难,或有痈脓之变者。

若曰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段按:桔梗属排痰排脓药,本能治咽痛,亦治胸胁刺痛,故本方有治疗扁桃体炎的机会,扁桃体化脓期高热不退,以白虎汤加马勃、半枝莲等治咽药物,痰多加桔梗。

小柴胡加橘皮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橘皮9~18克,治小柴胡汤证哕逆不已,或干咳频作者,百日咳以本方增量大枣有奇效。

胸满甚者宜加枳实9克。

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段按:橘皮行气下气类于半夏,更有增进食欲之效,故本方还治哕逆不欲饮食者。

小柴胡加吴茱萸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加吴茱萸9克,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干舌燥,宜更加石膏。

段按:小柴胡加吴茱萸,则无异于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经方临床大家胡希恕论大柴胡汤方证,方证相应,效如效如桴鼓

经方临床大家胡希恕论大柴胡汤方证,方证相应,效如效如桴鼓

经方临床大家胡希恕论大柴胡汤方证,方证相应,效如效如桴鼓大柴胡汤方证柴胡12~15g,黄芩10~12g,芍药10~12g,半夏6~10g,枳实10~12g,生姜6~10g,大枣4~6 枚,大黄6~10(打碎后下)。

水煎400mL,分二次服。

1.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3)2.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136)3.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65)4.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方解】1. 本方是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的加减方,为少阳阳明合病主方。

用于少阳病将转属阳明病者。

临床治疗汗出表不解,邪热侵入半表半里,瘀滞于上腹肋脘之间,胃气壅滞,升降失常而发生的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口苦苔腻、口中异味、尿黄便秘等症。

常遭遇的病证是属于阳、实、热的胆胃综合征和肝胃综合征。

更常用于目前国人多肉多酒、少动熬夜、体质肥胖而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

2. 胡希恕讲:大柴胡汤证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热结在里,汗出而表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内实苔黄者,下之则愈。

主治:郁热,瘀血,脑系精神病,肝炎,胃炎,瘀滞,呕吐,下利,小儿积食,咳喘无表证者。

临床常配伍方剂:热重,口干苦,苔黄腻加生石膏一两至两半;湿热发黄合茵陈蒿汤;脑震荡,精神失常发狂合桃核承气汤;疼痛较重肠痈粘连者合大黄牡丹汤;心悸数而小便不利合桂枝茯苓丸。

【应用】大柴胡汤为常遇的方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老师专注腹腔诸多脏器所发生的瘀滞不通的多种病证。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用合方治疗,效果更佳。

方中姜枣必用,切要。

1. 大柴胡加石膏汤原方加生石膏30~60g。

煎服方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汤证,外感表邪、高热不退、口舌干燥、心下胀痞,大便干、苔黄者。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

胡希恕讲稿---大柴胡汤胡希恕讲稿 --- 大柴胡汤1、方解大柴胡汤它没有人参,可是它加上芍药枳实,去甘草,人参。

那么大柴胡汤它为什么这么组成呢?对于这个药这么用的道理,这个大柴胡汤。

我们还讲小柴胡加石膏了,那么这个病,柴胡证,它没有波及到里,也波及到胃。

起码是到胃。

只热而不实,那么就是小柴胡加石膏,他有热不实,实就是实在的实,那么如果实就是这个大柴胡汤。

实就是病已经侵到里而实。

偏于实。

大柴胡汤就是偏于实。

我们讲小柴胡汤它里没有病,所以他搁人参。

起码是不实呀。

他这个病呀往里头侵。

那么里既实了,你就不要补了。

补就关门抓贼了。

所以这个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反道碍事。

为驱邪为主了,所经他加上芍药枳实大黄。

枳实消胀那么由于这个证候不一样,这个主治也不一样。

这个大柴胡汤呀,他也是柴胡证,也有胸肋胀满,也有呕水欲食,心烦更不用说了。

这都有了。

多了什么呢?心下,就是胃这个部位,急。

这个急字呀就是咱们平常讲的就是这个憋,讲这个憋,痞塞,就是这个意思。

不痛快,而且觉堵的慌。

这个急字呀,就这个意思。

他这个心下这部位结得轻,急,结的更厉害,满胀。

那么这个柴胡证,有了这个情形,说明里头呀,半陷于里而为实的证候。

那么非驱邪不可了所以他搁芍药枳实大黄。

那么邪在里不能补,得攻。

所以人参甘草补益之品去掉。

那么其它就大同小异了。

就是这个病半陷于里而成里实这候者,其表现,他有枳实了。

枳实就是治胀满吗。

心下急,甚至于胀满者,我们用大柴胡汤。

那么在书的原来,这个。

你们可以看一下,我不介意。

2、加减应用那么底下呢,就是关于这个大柴胡汤的临床加味或者合方。

同小柴胡汤是一样的。

当然了。

要有大柴胡证。

恰好用大柴胡汤没问题的。

可是有大柴胡汤证,又牵涉到其它问题,你光用大柴胡汤是不行的。

①大柴胡加石膏汤这个与小柴胡加石膏汤呀,这是挺衔接的一个。

他不但里头有实,而且有热。

那么这个石膏的量呢,和小柴胡加石膏的量是一样的。

这。

小柴胡汤那一套。

如果大便干,舌黄苔,他这个里一热,舌苔就发黄。

胡希恕教授妙用大柴胡汤

胡希恕教授妙用大柴胡汤

胡希恕教授妙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全方是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而组成,仲景为少阳失和,阳明热结而设,故少阳之寒热往来或发热,心烦喜呕,上腹部拘急疼痛或肌紧张(即胸胁苦满,心下急,痞硬等)阳明之郁郁微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等证,使用大柴胡汤常获佳效。

然用经方者,亦需根据辨证作适当加减。

全国名老中医胡希恕教授临床擅长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现根据《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将其运用本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辨治机制作初步探讨。

胡老治疗哮喘喜从六经辨证,哮喘常表现为太阳病或少阳病,尤以太阳少阳并病、少阳阳明并病和三阳并病为最多见,而且以实证为多见。

中医所说的哮喘,一般多是指临床上的一个症状,以邪气实多见。

元代朱丹溪曰:“哮主于痰”,明代张景岳说:“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亦名哮喘”。

都在说哮喘以实证多见。

哮喘发作时有胸满、胁痛、汗出、咽干、便干等多属少阳阳热合病;据哮喘多发于夜晚,发作时及不发作时皆无咯痰,可排除痰饮为患,胡老认为主要原因是瘀血阻滞,当属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

如患者男性,36岁,中学教师,初诊日期1964年4月29日,3年前因食青辣椒而引发哮喘,始终未离西药治疗迄今未愈,冬夏无休,每次发作,常因偶尔咳嗽或喷嚏引发。

自觉消化不好,大便干燥即为将发之预兆。

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

曾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各大医院治疗均不见效而来北京治疗。

来京亦多处求医,曾用割治疗法,两侧颈动脉体手术等疗法,皆毫无效果。

又多处找名中医诊治,一名中医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等方药治疗七个多月,证有增无减,并告之:“伤色太甚,虚不受补”。

颇感精神羟基,以至绝望。

计返故里等死,后听别人介绍,到胡老这里最后一试,现症见: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晚上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脉沉缓。

[转载]胡希恕講柴胡劑的應用

[转载]胡希恕講柴胡劑的應用

[转载]胡希恕講柴胡劑的應用仲景書中,柴胡劑共8首。

一【小柴胡湯】二【大柴胡湯】三【柴胡桂薑湯】四【四逆散】五【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根】小柴胡湯加減六【柴胡加龍骨牡蠣】小柴胡湯加減七【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加減八【柴胡加芒硝湯】小柴胡湯加減柴胡:苦,平,主治“心腹腸胃中結氣”、“寒熱邪氣”、“推陳致新”。

無論胸腹腔間無形的結氣或腸胃中有形的積聚都能治,所以能治“胸脅苦滿”。

還能治“寒熱往來”,主要是去熱,它是解熱藥。

說柴胡“提升”、“發散”是錯誤的。

黃芩:苦寒,解熱除煩。

半夏、生薑:即小半夏湯。

半夏下氣治嘔,祛水氣。

生薑治嘔。

人參、甘草、大棗:健胃補虛。

邪入半表半里皆由胃氣虛,胃為水穀之海、營衛之源。

健胃即生氣血,生津液。

正邪交爭為中醫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內經-評熱病論》:“夫邪氣交爭於骨肉”。

氣,即精氣,即飲食入胃後吸收的營養成分,變為血管內的血液和血管外的津液。

邪侵人體時,人體組織精氣抵抗於體表,“汗出者精勝”即解表而病癒。

少陽病皆因汗出而精不勝,即《傷寒論》所以雲:“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

”體表正不勝邪,於是精氣往裡撤,邪氣因入,繼續交爭於人體半表半里處,於是“往來寒熱”、“休作有時”。

“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左心右肺,左脾右肝,胃腸居下,“臟腑相連”。

邪高指病邪在胸脅處,痛下指胃腸痛。

由於“血弱氣盡”,故需人參健胃益氣、扶正祛邪,所以徐靈胎言:小柴胡湯妙就妙在人參。

一、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有四個主證:“胸脅苦滿,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另有一些或然證:或心下悸(蓄水),或小便不利(蓄水),或咳(肺),或渴(胃),或脅下痞硬(肝脾)。

但只要有四個主證就可以用小柴胡湯,邪一祛,諸或然證盡除。

無論什麼病,只要有柴胡證,用了就有效。

9種適應證如下:1、“胸脅苦滿,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有四個主證,可放心使用小柴胡湯。

“見一證即是,不必悉具”,但仍需辯證。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一、小柴胡汤方柴胡24克黄芬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方解: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舒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驱邪的要着,徐灵台曰:“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热寒,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由以上的说明,则小柴胡汤为病自太阳传少阳的主治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即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有以下之情况者,均可用之。

1、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2、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妇人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者。

4、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5、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6、呕而发热者。

7、诸黄腹痛而呕者。

8、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硬,呕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场: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为日常服用的良方,无论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表虽解而高热不退,其人呕逆不欲食,胸肋满,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如裂,或眩晕者,用之则立验,并以本方屡愈小儿肺炎,即未满月的婴孩,以奶瓶频频饮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属本方证。

总之,凡有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体细节难为一一列举也。

(二)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

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黄。

(三)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9克。

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咳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体炎多本方证,宜注意。

[转载]胡希恕讲柴胡剂的应用

[转载]胡希恕讲柴胡剂的应用

[转载]胡希恕讲柴胡剂的应用原文地址:胡希恕讲柴胡剂的应用作者:天真若水仲景书中,柴胡剂共8首。

一【小柴胡汤】二【大柴胡汤】三【柴胡桂姜汤】四【四逆散】五【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小柴胡汤加减六【柴胡加龙骨牡蛎】小柴胡汤加减七【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减八【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加减柴胡:苦,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无论胸腹腔间无形的结气或肠胃中有形的积聚都能治,所以能治“胸胁苦满”。

还能治“寒热往来”,主要是去热,它是解热药。

说柴胡“提升”、“发散”是错误的。

黄芩:苦寒,解热除烦。

半夏、生姜:即小半夏汤。

半夏下气治呕,祛水气。

生姜治呕。

人参、甘草、大枣:健胃补虚。

邪入半表半里皆由胃气虚,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

健胃即生气血,生津液。

正邪交争为中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内经-评热病论》:“夫邪气交争于骨肉”。

气,即精气,即饮食入胃后吸收的营养成分,变为血管内的血液和血管外的津液。

邪侵人体时,人体组织精气抵抗于体表,“汗出者精胜”即解表而病愈。

少阳病皆因汗出而精不胜,即《伤寒论》所以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体表正不胜邪,于是精气往里撤,邪气因入,继续交争于人体半表半里处,于是“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左心右肺,左脾右肝,胃肠居下,“脏腑相连”。

邪高指病邪在胸胁处,痛下指胃肠痛。

由于“血弱气尽”,故需人参健胃益气、扶正祛邪,所以徐灵胎言:小柴胡汤妙就妙在人参。

一、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有四个主证:“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另有一些或然证:或心下悸(蓄水),或小便不利(蓄水),或咳(肺),或渴(胃),或胁下痞硬(肝脾)。

但只要有四个主证就可以用小柴胡汤,邪一祛,诸或然证尽除。

无论什么病,只要有柴胡证,用了就有效。

9种适应证如下:1、“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有四个主证,可放心使用小柴胡汤。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治疗胃痛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治疗胃痛

胡希恕应用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治疗胃痛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伤寒专业硕士董旭整理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家,其验案多为经方取效者甚多,辨证方法皆为六经辨证及方证相应。

根据《伤寒论》34条“桂枝证”、101条“柴胡证”等,有以方名证的范例,加上胡老个人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不论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还是八纲六经辨证,最终都要落实到方证上。

故胡老称“方证是八纲六经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对应。

胡希恕先生是我敬佩的经方家之一,他对伤寒的见解独辟蹊径,验案详实,阅读其验案不难发现胡老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应用最为娴熟,取效者最多。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临床实用的小册子,它里面详细记载了胡老应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的详细案例,笔者把其中的几则案例摘录出来,以期展现一代伤寒大家独特的经方魅力。

仲景笔下的大柴胡与桂枝茯苓丸《伤寒论》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65条“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通过以上条文,不难发现仲景笔下的大柴胡汤的主治病位是在心下,即心下按之不适,有抵触感、饱胀感。

日人腹诊里面认为大柴胡汤腹证当从胸至脐上处实硬而有力,按之右胁下虽痞硬,但心下却不硬(1)。

(伤寒派腹诊.李文瑞.学苑出版社.北京.2010.8:131)也就是说,大柴胡汤的腹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心下。

此外,“呕、烦、热、急”也可以推出大柴胡汤所治疗的多为实证。

黄煌教授提出了大柴胡汤体质(人),比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

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

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2)。

胡希恕讲解小柴胡汤

胡希恕讲解小柴胡汤

胡希恕讲解小柴胡汤展开全文一、小柴胡汤证解那么今天要讨论的呢就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四逆散。

这四个,那么这四个之中呀,小柴胡是个基础。

那么我们必需把小柴胡汤搞明白。

那么对其它的柴胡剂呀才能够更容易理解。

那么现在我们就先谈一谈这个小柴胡汤。

1、小柴胡汤方解那么小柴胡汤这个药物组成呀,这个大概诸位清楚就不必写了。

我只是说一说就得了。

那么小柴胡汤呢是以柴胡为主药,这个柴胡的主治呀我们首先要把它明确。

那么这个柴胡在《本经》上讲呀是苦平,那么这个主治呢是心腹肠胃中结气。

心腹就是心腹间,就是心下的心呀,这个中间那就是这个半表半里,部位就是胸腹两个腔间,腹腔,胸腔。

肠胃中,他不但能治这个胸腹腔间在肠胃中里头有结气,积聚。

这个积聚是。

那么这个气呀是个无形的,聚是个有形的,无论是胸腹腔间之结气,或肠胃中的积聚,他都能治。

寒热邪气,这个指的外邪了,外邪入内,发寒热,他也能去这个。

那么这个主要是去热的,古人虽然说了寒热邪气,他是发烧怕冷了,在这个柴胡剂里往来寒热呀,他主要还是热,那么根据这个说柴胡主什么呢?它既主无形的结气,与这个有形的积聚,所以他治胸肋苦满,这个地方,他结气也好,有东西也好,在这个胸腹间呀,尤其他这个柴胡剂偏于治两肋。

在这个地方的满。

苦满,苦满就是满之甚也,以满为苦。

他治这个,同时他还能够去热,他是一种解热药,他是有一个舒气,行滞,舒气行滞的这么一种解热药。

那么他表现就是胸肋苦满了,在仲景这个书里并没有胸肋苦满.我们根据这个也知道他有胸肋苦满,那么他这个作用起什么做用呢?推陈致新,他能去这个陈旧的腐秽东西,而能生新,所以这个是柴胡这个药从本经上来看他起的作用。

这个我们得知道。

有些对于柴胡又是升提了,又是发散了,这是错误的。

所以我人必需首先研究柴胡剂,柴胡这个主治必需搞清楚。

那么这个方子经它为主。

那么同时呢,它佐以黄芩,这个黄芩是苦寒药了,是除热解烦的,那么佐以黄芩就是为除热解烦的,同时这个药呢还有半夏生姜,就是小半夏汤了,这个咱们知道治呕,这个半夏下清治呕,它也去水气。

听李卓医师朗诵胡希恕先生柴胡剂的应用概述(上)

听李卓医师朗诵胡希恕先生柴胡剂的应用概述(上)

听李卓医师朗诵胡希恕先生柴胡剂的应用概述(上)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

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

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

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李卓,执业医师,中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专业,师从谷晓红教授。

跟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批临床特聘石应轩教授学习胡希恕教授伤寒学说。

读研期间侍诊于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及王庆侠教授等中医名家。

本人热爱医学,欢迎各位老师、同道一起进行临床及学术交流。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原方加吴茱萸9一12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汤: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呕逆或干嗽者,小儿百日嗽可增量大枣有验。
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当归9克 川芎9
(六)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小柴胡汤再加葛根12克,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 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治小柴胡汤证与葛根汤证同时出现者。剧重的感冒,初发病时每见此合方证,喘家被外感诱发者亦常见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取二方药味合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汤。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四者,皆属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兹所讨论者,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四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治太阳少阳并病而有大柴胡汤证和葛根场证者,哮喘常有本方证,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合并者。
1、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2、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妇人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者。
4、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5、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6、呕而发热者。
7、诸黄腹痛而呕者。
8、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硬,呕不能食者。
方解: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舒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驱邪的要着,徐灵台曰: “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治小柴胡汤证与小陷胸汤证同时出现者,肺病、肺结核多见本方证,咳呕者更宜合用泻心场,骨蒸劳热者,可兼与黄连解毒丸。
按:小柴胡汤的加减或合方,均不止于此,兹仅略举常见者数则以供参考而已。
二、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枳实10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水煎温服。
(二)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黄。
(三)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咳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体炎多本方证,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场: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冲化),治大柴胡汤证,发潮热而谵语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汤: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汤证心下逆满,呕逆甚者,伤食多见本方证。
(四)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桂枝麻黄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汤。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按:此微结即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结滞感耳。本方治疗确有捷效,但用时宜根据上述证候,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温者,概属本方证,尤以下述合方更为常用良方。
(一)小柴胡加石膏场: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为日常服用的良方,无论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表虽解而高热不退,其人呕逆不欲食,胸肋满,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如裂,或眩晕者,用之则立验,并以本方屡愈小儿肺炎,即未满月的婴孩,以奶瓶频频饮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属本方证。总之,凡有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体细节难为一一列举也。
按:以上三方虽均以大柴胡汤合以驱瘀药,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为桂枝则偏于治上,应用于头脑心肺诸病的机会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则长于治痈肿、兰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若疯狂、癫痫、脑震荡、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证,适症选用之无不应手取效,若口舌干燥者,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应用的机会颇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耳。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热寒,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由以上的说明,则小柴胡汤为病自太阳传少阳的主治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即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有以下之情况者,均可用之。
(六)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证与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
(七)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牡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大黄牡丹皮汤证合并者。
(八)大柴胡汤与菌陈蒿汤合方:于原方加菌陈18克,栀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汤证而并发黄疸者,急性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并病的治剂,除柴胡证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为应用本方的要征。
有关大柴胡汤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证,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烧不退,虽现柴胡证,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黄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则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证均常见,宜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