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为了保证牛奶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1.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衡量生牛奶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牛奶中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菌落总数过高会导致牛奶变质,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表明牛奶可能被粪便污染。
大肠杆菌污染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肠胃炎、腹泻等疾病。
3.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它能够促进牛奶的发酵和保鲜,对人体有益。
如果乳酸菌数量过高,就会导致牛奶酸败。
1. 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平板计数法。
将生牛奶样品分别定量地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细菌、霉菌、酵母等生长形态的不同,进行计数。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菌落总数的允许值有所不同。
2. 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MPN法和PCR法。
MPN法是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根据菌落的数量进行估算。
PCR法则是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大肠杆菌的DNA片段来检测其存在。
1. 规范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影响生牛奶微生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在奶源管理、生产操作、设备清洁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牛奶不受外界污染。
2.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牛奶的存储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
需要严格控制牛奶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及时冷藏和避光是减少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3. 采用适当的加工技术适当的加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牛奶中微生物的数量。
过高温短时加热和超高温灭菌能够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也可以采用膜分离、超声波杀菌等新技术来控制微生物的数量。
4. 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定期的微生物检测是保障生牛奶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指标,能够及时了解牛奶中微生物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来源。
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食源性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本文将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乳制品中的污染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给人类。
当乳制品受到污染后,如果未经过适当处理,沙门氏菌可能会滋生繁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肠胃炎、肠炎和剧烈腹泻等疾病。
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在常温下繁殖生长,并且可以产生多种毒素。
当乳制品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后,如果未经过适当处理,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以上这些食源性致病菌都可能存在于乳制品中,因此对乳制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和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乳制品中的污染源乳制品在加工、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污染:生乳本身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菌污染,如果未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可能会对乳制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2. 生产环境污染:乳制品的生产环境可能存在着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的污染源,比如空气中的细菌、生产设备的污染等。
3.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原料、材料和人员的交叉污染。
4. 运输和存储污染:乳制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对乳制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准确、快速、高效的检测,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牛奶中的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
牛奶中的微生物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评价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乳品中微生物总数高,其中的致病菌会产生外毒素,消费者饮用后会导致中毒;且大量的细菌繁殖会加速产酸,从而引起牛奶酸败,使得蛋白质热稳定性下降。
传统的乳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是费时费力的,需要样品涂板,恒温培养和菌落计数。
乳品中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很快,乳品生产者需要快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乳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1.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酶联免疫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微生物的检测。
有报道使用ELISA方法研究检测出生乳中的布鲁氏菌。
2.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以待扩增的2条DNA 链为模板,由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 DNA 聚合酶促反应,在体外进行特异性DNA 序列扩增。
PCR 技术对生乳微生物如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金**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都能成功进行检测。
PCR 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3. 电化学阻抗法电化学阻抗技术的原理是细菌在培养基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将培养基中的大分子电化学惰性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代谢为具有电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如乳酸盐、醋酸盐等,使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在电极表面体现的电压、电流、电阻抗等变化情况,即可判定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特性。
该技术的优点是高敏感性、特异性、快速反应性和高度重复性等。
有报道运用电阻抗技术快速分析牛奶中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电导、总阻抗、双电层电容可作为阻抗检测参数,且检测结果准确。
4.ATP生物发光法ATP 生物荧光技术是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由ATP 激活,荧光素被氧化,发生能量跃迁产生荧光光子,荧光强度与ATP 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摘要:生牛奶是一种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其中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乳酸菌等。
为了确保生牛奶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牛奶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控制生牛奶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1.总生菌数测定法总生菌数是指生牛奶中所有的细菌数量,是一种评估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总生菌数测定方法有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
平板计数法是将适量的生牛奶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面积的数量来估计总生菌数。
膜过滤法是将一定体积的生牛奶过滤到预先灭菌的膜上,然后将膜放置在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最后通过染色或直接观察菌落数量来估计总生菌数。
2.大肠杆菌检测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其存在于生牛奶中可能表明有肠道污染。
一种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是利用免疫学技术,例如PCR方法检测其特定基因的存在。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大肠杆菌培养基进行传统的培养和计数。
3.沙门氏菌检测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存在于生牛奶中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和分离方法,以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统的培养方法是将生牛奶进行适当稀释,然后接种到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后通过染色和形态学特点来鉴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PCR技术可以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定基因片段,从而达到高度准确和快速检测的目的。
二、控制生牛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生产卫生生产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包括对设备、材料、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生产环境无细菌污染。
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
2.采用高温短时间灭菌技术高温短时间灭菌技术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同时尽量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该技术一般将生牛奶在超高温下加热至70-90℃,然后迅速冷却,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3.冷链运输和储存生牛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冷链,保持低温,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但是,牛奶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生牛奶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显得相当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其控制措施。
(一)细菌1、菌落计数方法:菌落计数是一种通过计算奶样中的微生物数量来判断其质量状况的方法。
这个方法能够检测出微生物的总数,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
2、大肠菌群计数方法:大肠菌群计数是用来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细菌是肠道中的微生物,如果过多存在于牛奶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耐热菌计数方法:耐热菌是能够在高温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一种细菌,它们的存在表明牛奶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加热处理。
(二)真菌2、霉菌计数方法:霉菌可以导致牛奶变质和产生有毒物质。
检测霉菌数量的方法可以帮助鉴定牛奶是否存在霉菌。
(三)病毒1、脂质包裹病毒计数方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牛奶中的乳病毒(BLV)和牛乳腺瘤病毒(BMTV)等脂质包裹病毒。
这些病毒在牛奶中的浓度非常低,需要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才能检测出来。
为了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初始阶段对牛奶进行检测:在牛奶生成过程中,对其进行检测并及时排除有害微生物,对于控制后续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2、制定卫生措施:加强动物的身体卫生,改善其环境卫生和营养结构,以减少动物身上和生产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
3、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从奶罐到机器设备,需要严格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比如定期清洗、消毒,增加过滤层等。
4、保证加热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对牛奶进行加热处理,既可以减少胃肠道病原菌的数量,也有助于阻断乳类嗜酸性细菌的生长。
综上所述,生牛奶中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对于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牛奶中不同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措施的选择,可以确保生产出营养均衡、卫生安全的优质牛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但由于其含水量高,易于微生物生长,因此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菌种的选择一般来说,乳制品中最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肠道球菌等。
其中,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繁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葡萄球菌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通过乳制品传播。
二、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基于DNA的扩增技术,可以检测到微生物在乳制品中的存在。
通过PCR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且不需要进行培养。
然而,PCR技术的一些局限包括样品前处理繁琐、检测时间长等,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三、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等。
这些技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以检测到乳制品中的细菌。
它们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使用、检测时间的优点;然而,此类技术有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情况。
四、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前沿的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乳制品中的致病菌。
利用质谱技术可以直接检测到微生物代谢产物和代谢活性,避免了培养的过程,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减少测试时间。
此外,质谱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混合菌群和多种类型的细菌。
总之,对于检测乳制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的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使用。
未来,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将出现更快速、更准确、更灵敏的检测技术,以帮助确保乳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随着饮食卫生和食品危害事故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生牛奶这种易于滋生微生物的食品而言,消费者对其安全性更加关注。
为了确保生牛奶的安全性,需要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与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针对这些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菌计数法细菌计数法是检测生牛奶中微生物数量的常见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稀释,然后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培养,最后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量进行逆算,从而得出每毫升奶中的微生物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操作简单。
2.酸度测定法酸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生牛奶中的酸度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会导致酸度的变化,因此当酸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判断奶中存在微生物污染。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简单地检测出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3.快速检测法快速检测法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牛奶中微生物的DNA、RNA等进行检测,从而快速、敏感地判断奶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法,不仅可以极大缩短检测时间,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牛奶的微生物检测中。
1.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生产前要对生产场地、设备、人员等进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
加强工人的卫生培训,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质量。
2.严格执行标准加工流程生产生牛奶时要严格执行标准的加工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温度、时间、pH值等要素的稳定控制,避免微生物滋生与繁殖。
3.采用合适的保鲜方式生牛奶的保鲜方式也直接影响其微生物危害的程度。
采用低温冷藏或杀菌保鲜方法可以有效地限制微生物滋生与繁殖,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生牛奶中的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是保证其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与控制措施,从而确保生产出的生牛奶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r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
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r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董彬;封丽霞;冯晓;王红坤;李春梅【摘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等.目前,乳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以培养法为主,但此类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耗时长,不能满足检测的时效需求.本文探索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应用,并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和实际检测,形成了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体系.该体系可以在24h内完成金黄色葡萄菌和沙门氏菌的增菌与检测,缩短了整体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为进一步改良乳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数据.【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7(000)034【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乳品;金黄色葡萄菌;沙门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作者】董彬;封丽霞;冯晓;王红坤;李春梅【作者单位】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食品中占特殊地位的乳及乳制品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乳制品营养丰富、搭配均衡,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优质蛋白。
我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也是世界第三大乳制品生产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鲜奶人均购买量由1996年的4.6kg上升到2006年的18.3kg,虽从2007年开始有所下降,但一直维持在14kg左右。
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
乳品极易遭受致病菌污染,常见的污染乳制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等,其进入人体后会造成腹泻、呕吐、急性肠胃炎等病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是乳品检测最普遍的项目。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世界性卫生问题,乳品尤其是原料乳极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其营养丰富,风味多样,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着食源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于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其某些菌株可引起人体胃肠道感染,甚至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污染通常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不洁或者原料的不洁而引入的。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迅速繁殖。
沙门氏菌感染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等,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
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1. 传统的培养方法传统的培养方法是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和鉴定。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且对于某些致病菌的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2.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致病菌。
PCR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结果。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荧光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致病菌的抗原或抗体来实现快速检测。
三、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培养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而对于急需快速检测结果的情况并不适用。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多种产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成为了食品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乳制品是一种优质、丰富的营养食品,但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成为了细菌、霉菌的理想培养基。
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霉菌等。
这些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起急性食物中毒:食源性致病菌在乳制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人们食用后很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食物中毒症状。
2. 导致慢性疾病:长期食用被感染的乳制品容易引起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炎症、营养不良等。
3. 传播疾病:某些食源性致病菌会引发传染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食物中毒性疾病。
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2. 基于免疫学法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是指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免疫学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
目前,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地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
3. 基于质谱技术的检测方法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可以对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质谱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快速、高效地鉴定,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
以上几种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难题,提高了乳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成本等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但其中可能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对乳制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检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方面带来了明显的优势。
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如不同致病菌的共存和检测技术的标准化。
结论指出,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集中在完善检测技术、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以保障公众健康。
【关键词】乳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种类、危害、传统、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传感技术、发展、完善、未来、方向。
1. 引言1.1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其高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容易成为细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的温床,从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和生化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乳制品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乳制品中的致病菌,有效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于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致病菌。
而生物传感技术则可以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多地关注于技术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以保障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极易被污染的食品。
其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例如肠道致病菌、丝状菌、酵母菌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腹泻、呕吐和肠胃疾病等。
为确保生牛奶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在生牛奶中,可能存在以下主要微生物:1. 肠道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菌痢杆菌和志贺氏菌等,这些菌可以引起腹泻、呕吐和肠胃疾病。
2. 丝状菌:包括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霉菌和肠道链球菌等,这些菌可以导致食物中毒和感染等疾病。
3. 酵母菌和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曲霉等,这些菌可以引起食品腐败和变质。
1. 混合培养法:将生牛奶样本混合到复合培养基中,并在温度和压力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此方法可以检测多种菌落形态和数量的细菌。
2. 膜滤法:通过将生牛奶样本过滤到薄膜过滤器中来分离细菌。
这个方法可以检测低浓度的菌群。
3. 快速检测法:通过光学和电子学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含量。
常见的方法有ATP生物质量检测法和免疫荧光法。
为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这可以减少牛的感染率。
2. 对生牛奶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高温和化学消毒剂等方法。
3. 无菌采集生牛奶,确保牛奶在采集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4. 对于生牛奶的包装和运输,应保持干燥和卫生,避免细菌的传播。
总之,对生牛奶的微生物检测和控制是确保牛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严格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牛奶中微生物的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
然而,如何保证生牛奶的卫生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挑战。
生牛奶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其中一些微生物是造成生牛奶腐败和致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生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两类:好菌和坏菌。
好菌是指一些益生菌,有利于人体健康,例如酸奶菌、乳酸菌等。
坏菌是指那些致病菌和腐败菌,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常常与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感染有关。
如果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严重的会造成细胞内寄生体疾病,可致命。
3.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有助于人体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生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有利于人类健康。
为保证生牛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必须对生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下面介绍常见的三种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衡量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
具体方法是将生牛奶分别注入平板计数器中,待其固化后,进行细菌计数。
将平板计数值乘以适当的系数,就可以得到生牛奶中的细菌总数了。
大肠杆菌检测采用的是MPN法,即Most Probable Number的缩写。
主要是根据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来测定其存在的数量。
沙门氏菌检测的方法一般是PCR法,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PCR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利用特异性引物,放大目标DNA序列,从而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生牛奶中的微生物是通过贮存、处理、加工来控制的。
下面介绍生牛奶微生物控制的几种方法。
1. 温度控制温度是生牛奶微生物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低温是生牛奶储存和运输的最佳选择,低于4℃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也能控制无益微生物的生长。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其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由于牛奶为富含营养的生物性食品,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牛奶质量下降,甚至引发食物中毒。
生牛奶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生牛奶中主要存在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牛奶腐败、变质,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生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是保证其质量安全和卫生的重要环节。
生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种是采样分析法。
采样分析法是最常用的牛奶微生物检测方法之一,通过采集生牛奶样品,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包括总菌落数、耐热菌数、大肠菌群、产酸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牛奶中各类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第二种是培养法。
培养法是通过培养微生物在营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来进行检测。
培养法可以检测出生牛奶中的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典型的培养基有普通琼脂培养基、选择性琼脂培养基和富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培养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但检测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三种是PCR法。
PCR法是通过引物对微生物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PCR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而且不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PCR法在生牛奶微生物检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检测出少量的微生物污染。
生牛奶微生物污染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牧场卫生。
牧场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牛舍、采奶设备和牧场周围的卫生清洁,控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第二,牛奶采集和运输的卫生管理。
在采集牛奶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交叉污染,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卫生措施,确保牛奶的卫生质量。
牛奶的处理和贮存。
在牛奶的处理和贮存过程中,要控制温度,避免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加强对牛奶的卫生监控,定期检测微生物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生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微生物污染不仅对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对生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
一、生牛奶中主要微生物生牛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细菌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乳酸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奶牛乳房、牛奶采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不佳,或者乳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霉菌和酵母菌通常是由于奶制品容器和设备不洁或储藏条件不当而引起的。
1. 细菌检测(1)培养法:这是最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将取样的生牛奶在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计算形成菌落数。
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且只能检测到能够在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种,对于一些厌氧菌等特殊菌种可能无法检测到。
(2)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序列,快速、准确地确定牛奶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2.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1)菌落计数法:类似于细菌检测中的培养法,将取样的生牛奶在含有富含琼脂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计算形成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
(2)显微镜检测法:对取样的生牛奶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到霉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 加强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生牛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卫生标准和规定,保证奶牛乳房的清洁和消毒,确保采摘、存储和运输条件的卫生和洁净。
对奶制品容器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也至关重要。
2. 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生产车间和设备场所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和通风,控制空气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
牛奶中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牛奶中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天然毒素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
在发达国家70%~80%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在我国甚至达到90%;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蛋类、奶类等动物性产品约占90%,沙门氏菌生存能力较强,可在乳制品中生存几个月。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冷藏温度4℃下依然能够生长,引起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其中以乳制品最为常见,单增李斯特菌能够给高风险人群带来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中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也是食品卫生相关法规及标准中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之一。
本文以牛奶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目标菌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建立了多重LAMP检测体系和多重HAND-HRM检测体系,结果如下:1.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蛋白(hly)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和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序列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分别建立了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LAMP反应体系。
进一步经过引物筛选,及对影响反应效率和特异性的镁离子浓度、甜菜碱浓度、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多重LAMP反应体系。
对多重LAMP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在特异性检测中含有目标菌的模板出现扩增,空白对照和非目标菌均未发生特异性扩增,提示该多重LAMP反应体系特异性强。
在灵敏度检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灵敏度为23fg/μl,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灵敏度为250fg/μl,相较PCR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将三种致病菌菌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并污染牛奶样品,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LAMP检测。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生牛奶是一种常见的乳制品,用于饮用和制作其他乳制品。
因为它是动物来源的食品,所以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脑膜炎球菌等。
为了确保生牛奶的安全性和质量,需要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
1. 总菌落计数(TTC):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参数,用于评估牛奶中总菌落的数量。
在这种方法中,将生牛奶样品分别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培养在含有富营养的琼脂平板上。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将可见的菌落计数,并根据结果评估生牛奶的卫生状况。
2. 基于PCR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是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特定DNA序列的技术。
对于生牛奶中可能存在的特定致病菌,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和探针,通过PCR检测其存在与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检测出致病菌。
3. 流式细胞术: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中通过激光的散射和荧光特性来区分和计数。
对于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区分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荧光染色来进行快速检测。
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也是确保其安全性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1. 从源头控制微生物:通过控制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和个体健康状况,可以减少微生物的输入。
保持奶牛栏舍的清洁和湿度,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水源,并定期检测奶牛的健康状况,可预防微生物的污染。
2. 采取适当的加工措施:将生牛奶进行适当的加热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高温瞬时灭菌(HTST)和超高温灭菌(UHT)等。
在加工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如使用清洁的设备和容器,并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消毒。
3. 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条件:生牛奶的储存和运输应在适当的低温下进行,以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储存和运输设施应保持干净,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总菌落计数、基于PCR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流式细胞术等。
为了控制生牛奶中的微生物,应从源头控制微生物、采取适当的加工措施和严格控制储存和运输条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一、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1.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可以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
其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可能通过粪便污染牛奶而进入。
摄入含有大肠埃希氏菌的牛奶可能导致腹泻、胃肠道感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可以在低温下生长的细菌,在生鲜牛奶中较为常见。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易在牛奶中繁殖,可能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安全。
4. 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和霉菌是一类真菌性微生物,它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可以在牛奶中生长繁殖。
大量酵母菌和霉菌的存在可能导致牛奶发酵变质,产生异味和有害物质。
二、生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1. 培养法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将牛奶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来检测和计数微生物。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普通营养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牛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2. 干涂片法干涂片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判断牛奶中的微生物。
将牛奶样品涂敷在干涂片上,然后进行染色、固定和观察。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牛奶中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牛奶中是否存在致病性微生物。
3. PCR法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牛奶中微生物的DNA进行扩增和检测。
通过提取牛奶样品中的微生物DNA,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和检测,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出牛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生牛奶中微生物的控制措斀1. 规范生产在生牛奶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生规范,保持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清洁卫生。
避免牛奶受到外源性污染,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2. 严格检测对生牛奶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受污染的牛奶,保障牛奶的品质和安全。
3. 适当冷藏将生鲜牛奶储存在适宜的低温下,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避免牛奶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可能。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之一,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
但由于其富含营养物质和水分,成为了许多食源性致病菌的理想生长环境。
乳制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就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了解乳制品中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乳制品中,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及时有效地检测这些致病菌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和生化法。
培养法是将样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菌落计数、生化反应等方法来检测和鉴定致病菌。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操作技术。
在乳制品中,由于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所以会影响到细菌的生长和检测结果,因此传统的培养法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PCR、实时荧光PCR、蛋白质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致病菌的DNA或RNA进行扩增、测序等操作,能够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微生物,所以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利用PCR技术可以检测牛奶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实时荧光PCR技术则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
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外,生物传感器技术也成为了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热点。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集生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微生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通过对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和作用,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中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天然毒素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
在发达国家70%~80%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在我国甚至
达到90%;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蛋类、奶类等动物性产品约占90%,沙门氏菌生存能力较强,可在乳制品中生存几个月。
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冷藏温度4℃下依然能够生长,引起单增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其中以乳制品最为常见,单增李斯特菌能够给高风险人群带来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中最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也是食品卫生相关法规及标准中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之一。
本文以牛奶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目标菌种,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建立了多重LAMP检测体系和多重
HAND-HRM检测体系,结果如下:1.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蛋白(hly)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vA)基因和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ipaH)序列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分别建立了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LAMP反应体系。
进一步经过引物筛选,及对影响反应效率和特异性的镁离子浓度、甜菜碱浓度、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多重LAMP反应体系。
对多重LAMP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
在特异性检测中含有目标菌的模板出现扩增,空白对照和非目标菌均未发生特异性扩增,提示该多重LAMP反应体系特异性强。
在灵敏度检测中单增李斯特菌
的灵敏度为23fg/μl,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灵敏度为250fg/μl,相较PCR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将三种致病菌菌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并污染牛奶样品,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LAMP检测。
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出限为9.47×101 CFU/ml,沙门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4.1×102 CFU/ml,志贺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5.33×101 CFU/ml。
2.针对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沙门氏菌fim基因和志贺氏菌ipaH序列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根据扩增产物的溶解温度选择引物,经引物浓度和温度优化,建立针对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HAND-HRM反应体系。
对多重HAND-HRM 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检测。
在特异性检测中含有目标菌的模板出现熔解曲线峰,空白对照和非目标菌均未出现熔解曲线峰,判断该多重HAND-HRM反应体系特异性强。
在灵敏度检测中单种致病菌检测灵敏度分别为: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的灵敏度为10fg/μl,志贺氏菌的灵敏度为1OOfg/μl。
三种致病菌在同一体系中检测的灵敏度为:三种致病菌均为100fg/μl。
在稳定性评价中,Tm值的组内CV值分别为:单增李斯特菌0.10%-0.25%,沙门氏菌0.04%-0.22%,志贺氏菌0.18%-0.69%。
Tm值的组间CV值分别为:单增李斯特菌0.16%-0.34%,沙门氏菌
0.27%-0.38%,志贺氏菌0.41%-1.18%。
三种致病菌检测的组内和组间CV值较小,说明该多重HAND-HRM体系的稳定性较强。
当三种致病菌模板浓度比例不同时,对多重HAND-HRM体系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模板浓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且相差过大时,高浓度模板对低
浓度模板的扩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通过增菌培养可以消除这种抑制。
将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菌液稀释成不同浓度,污染牛奶样品,建立模拟污染牛奶模型,煮沸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多重HAND-HRM检测。
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
在73份实际样品检测中,多重LAMP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与国标法一致,多重HAND-HRM 体系的灵敏度甚至高于国标法。
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大量样本检测中,可先利用多重LAMP体系进行初筛确定是否含有致病菌,再通过多重HAND-HRM体系确定含有何种致病菌。
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且成本低、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