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0张)PPT课件
1、大气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哪些? 3、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何?(结合图
2.1) 4、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什么? 5、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的最重 太阳辐射能 要的能量来源:
短波辐射
高层大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a.水汽、CO2吸收红外线; b.臭氧吸收紫外线。
使气温不致降
得月过球低 地
球
太 阳 辐 射
射 向 宇 宙 空
大 气 辐 射
间
地 面
大气 吸收
吸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大
大 气
逆 辐
气 增
吸 收
地射 温 面
小结:
大气上界
(沈阳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读“地球 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3题。
A
吸
收
D
B
C
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A B.B C.C D.D
海 拔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 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升
高
等
气
压
压
面
降 低
B
A
C
地面受热均匀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大气柱的质量
垂 直
热胀冷缩
运
动
低
高
高空
低 热胀冷缩
近地面高
低
高
等压面凸起:高压区;高压和低压是在同 等压面下凹:低压区 一水平面上比较的
低高 低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高
B
冷却
使地球平均气温提高到15℃,从而 适宜地球生物的生存。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 剧烈得多?
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一 第二章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2张PPT)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高压
1006
等压线
1008
1010
26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高空 (北半球) 俯视图
27
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开始作水平运动,地转偏 向力马上开始发挥作用,使运动方向发生偏向。当地转偏 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这两种力达 到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大气运动不再发生偏向而作惯性 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改变风速 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
28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
(低)
风向
小结
(1)只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高)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29
小结:大气运动原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 气运动
4
大气的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5
太阳辐射波长分布图
6
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由实验可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 中能量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地面和 人体温度较低,以红外线辐射能量。
太阳的辐射能量到大气层后,是 怎样把能量传递给大气的呢 ?
7
太阳 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反 射
吸收
太
阳
地
辐
大
面
射
气
逆
辐 射
辐
射
8
1 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还是 地面辐射?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锋面环流模拟实验可以使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材料来模拟冷暖气团。通过调整材 料的位置和性质,学生可以观察到锋面的形成和运动过程,理解锋面对天气的影 响。实验还可以展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不同类型的锋面及其特点。
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总结词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 化的趋势和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运动形式。
锋面环流的形成与冷暖气团的性 质、地形和风向等因素有关。
锋面环流的主要类型包括冷锋、 暖锋和准静止锋等,对天气和气
候有重要影响。
气团分析
气团分析是指对大气的物理特性和演变过程的研究,是分析天气和气候 变化的重要手段。
气团的形成与地表性质、气候带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有关。
气团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团的属性、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对天气和气 候的影响。
详细描述
气候变化案例分析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实例 ,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学生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如海平 面上升、生态系统的改变等。同时,学生还可以理解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工业排放、土地利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 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醒 公众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防范措施
普及气象灾害防范知识,提高公众的 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应急 救援体系建设,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
监测网络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大气 污染物浓度,评估大气污染状况和影响 。
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分布
大气运动能够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分 布,导致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降水状 况。例如,在季风气候区域,夏季风 带来大量水汽,导致降水增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2.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__大__,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__多__;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__小__,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__少__。
②日照时数(白昼长短):一般地,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
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_少___。
题组通关 题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2015·高考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 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 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 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大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 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 度升高,故 D 项正确。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太__阳__辐__射______。 ②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_地__面__辐__射_____。 (2)两大过程 ①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 增温。 ②大气增温:___地__面___被加热,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7高考导航明确考纲 考纲解读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重难提示 1.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重点) 3.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与特点。(重点) 4.等压线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重难点)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解析
图示(北半球)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过 程,具体如下表:
保温过 程
具体说明
热量来源
过程1: “太阳
暖
大地”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 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
辐射能而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 直接热源
过程2: “大地
暖
大气”
地面增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 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 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 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4.全球气候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近年来 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高考命
变化对人类 题的热点。复习时要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活动的影响。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关键导学】
关键 术语关键 规律太 Nhomakorabea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
使大气增温
地面是大气的 直接热源
保温过程
具体说明
热量来源
过程3: “大气还
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
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 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 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
通过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
热量还给地面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 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 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 积累等。
考纲展示
备考指导
1.大气的受热 过程。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复习时要正确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掌握等压面与等压 线的判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运用以上原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始终与风向 相反 ,使风速 减小
。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概念: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
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气压差
水平气压 梯度力
2>特点:
A、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B、垂直于等压线; C、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形成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B
800pa
1000pa
专题1:判断风速大小?
1、比较A、B两点的风速:
B>A
方法1>.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C 900Pa 1000Pa
D 900Pa 1000Pa
2、比较C、D两点的风速:
C>D
方法2>.气压差相同的两幅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课题导入
知识点回顾: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的作用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风能发电。 3、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4、空气净化,扩散污染空气。
专题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 封闭曲线,反应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高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①、判断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
低
低
根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高
冷却
A
低
受热
B
高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冷却
C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 较。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 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 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 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学以致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 回答问题。
(1)a 、 b 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答 案 : (1)b 近 地 面 空 气 密 度 大 (C→D→A→B→C) (4)夏 (2) 海 洋 (3) 图 略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图中C)将部分热量还给 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编辑ppt
一、知识判断 1.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于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相对 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 太阳辐射。(×)
编辑ppt
4.春末秋初,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 夜0时。(×)
编辑ppt
二、规范用语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编辑ppt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编辑ppt
讲基础·整合知识01 抓重点·掌握规律02 做考题·打造能 01
编辑ppt
编辑ppt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图中A)。 (2)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图中B)。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 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编辑ppt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 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编辑ppt
【典例1】 (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 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 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
4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图解要 点
典题试 做
题组训 练
考点三
读图能力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目标导向:1.能够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太阳能分布的时空差异与昼夜温差大小等问题。 2.能够判读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图,分析逆温现象的表现与影响。
5
知识梳 能力突 图解要
理
破
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典题试 做
题组训 练
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沙尘 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 航空 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
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14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图解要 点
25
知识梳 理
能力突 破
图解要 点
典题试 做
题组训 练
考点三
读图能力
一、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空气流动风向。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 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判断气压高低。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 低相反。 3.判断气温高低。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高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气温高低 取决于对应地面气温高低,即地面气温高则对应高空气温就高,地面气温低则对应高空气温就低。
关闭
解析
答案
20
考点三
读图能力
知识梳 能力突 图解要 典题试 题组训
理
破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B 点与 C 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____。 提取信息:B 点与 C 点处等压线疏密不同;B 点处等压线 密集;C 点处等压线稀疏。 思路整理:在同一张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分布密集处 风力大,稀疏处风力小。 答案:B
4.图 3-1-17 表示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图 3-1-20 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 hPa)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 3-1-20
5.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 B.乙 C.丙
) D.丁
答案:A
6.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图 3-1-1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形式 特 点
具有选择性,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吸收 红外辐射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⑤____________ 紫外辐射 ④____________ 反射 云层 和较大尘埃对太 无选择性,主要是大气中的⑥________ 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的大部分以⑦____________ 地面 散 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⑧________ 失的热量,这种作用称大气的⑨____________ 保温作用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提取信息:①一天中最高气温夏季出现在谷地、冬季出现
在陡崖;②山顶在冬季其曲线比夏季平滑;③山谷冬、夏温度 变化曲线弯曲度变化不大。 思路整理:由①得出山顶冬季和夏季气温变化度最小;由 ②得出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010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 明前
上层大气层降温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空气层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逆温 锋面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
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
空气抬挤上升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
度差异显著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活动地区
考 向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自然现象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反射 逸出
逸出 太阳短 地面 地面长 大气 (大气辐射波)辐射 吸收 波辐射 吸收
吸收 散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大气逆
返(回大地气大面逆气辐的射削)弱作用:
辐射
反射 吸收
散射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高 度
气温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大气污染
影响航空
逆温的类型 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由于地面
辐射逆温
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温度与辐射波长的关系
•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形式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的__水__汽_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_吸__收_ 和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平 红外线;臭氧吸收紫
高三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
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
4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3、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后,
又产生怎样的能量交换过程?
4、大气主要靠吸收什么辐射而升温?
5、大气对太阳辐射能有削弱作用,对地面
又有什么作用?
5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13
——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 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 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 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4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 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 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朱开山一家燃烧 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 有利于 C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12
1.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 现象是( B )
①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②夏日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太高 ③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④ 深秋的晴夜往往出现霜冻 ⑤ 多云的夜晚气 温不会太低 ⑥ 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A、 ① ② ⑤ C、 ② ④ ⑥ B、①③⑥ D、 ① ③ ⑤
大气 上界
21
.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22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23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题。
(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A.一直递减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A.8-9kmB.12-13kmC.17-18kmD.4-5km(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C.含有臭氧层D.含有电离层2.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
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
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A.00:00~04:00B.07:00~11:00C.12:00~18:00D.21:00~00:00(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3.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
如图示意气旋中心经过前后巴黎气压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出现降水现象。
据此完成下题。
(1)受该气旋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A.温度较高B.湿度较大C.出现上升气流D.风力较大(3)下列日期,巴黎风力最大的是()A.4日B.6日C.7日D.9日4.下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
【地理】2013届一轮复习课件: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解析】
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 炉处形成一个低压,冰块处形成一高压, 实验验证的是热力环流原理。第(2)题, 结合高、低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 炉,故纸片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第 (3)题。纸片A、B的偏动体现的是空气的 流动,存在着高、低压中心。第(4)题, 结合气压分布状况进行绘图。 【答案下垫面。就
纬度而言,纬度越高的地方,获得太阳辐 射的量越小,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弱; 就下垫面而言,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它 们能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不同, 因此导致在同纬度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 辐射能不同,从而产生地面辐射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
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 程分析如下: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
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 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 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如下图所示: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 应”而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形成了高 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 区吹向城市的环流。如下图所示。
(1)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下列哪一项相
同( ) A.空气对流运动 C.山谷风
B.西南季风 D.西风带
(2)下列哪些现象是城市成为“热岛”的
3.“大气返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
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样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 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了保温作用。
分析这类问题,关键是弄清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6]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练案[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模拟)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霜冻出现的时间、强度、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苹果树遭受冻害程度与树冠高度也相关,遭受冻害的苹果树坐果少。
我国北方某苹果园内果树树冠高度在1米~4米之间(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A)A.1米B.2米C.3米D.4米2.下列可预防霜冻的措施有(B)①矮化栽培②燃烧柴草③提前灌水④增施无机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由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霜冻灾害来临时,距地面越近,降温越快,霜冻越重,随树冠部位的升高,冻害减轻,故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1米。
第2题,燃烧柴草可使近地面笼罩一层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对麦田、果树进行适时合理灌溉,可增大土壤比热容,使土壤和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缓慢,达到减轻或防御霜冻的目的;矮化栽培的植物更易遭受冻害;能否减轻植物遭受冻害的程度与增施无机肥无关。
(2022·江苏无锡模拟)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
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
图1示意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2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C)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B) 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C.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D.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起飞场位于山脊上,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起飞场海拔约410米,山麓海拔在0~50米之间,两地落差约370米;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6℃ 2km 22℃ 1km 28℃ 0km
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如右图在②情况下,大气 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 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 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4. 与 四 川 盆 地 内 秋 、 冬 季 节 多 雾 直 接 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解析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 清晨。四川盆地内由于秋、冬季节阴雨天少,晴天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快,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快,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 解析 答案
答案
(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 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 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 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 趋势减缓。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2017·全国文综Ⅰ,9~10 2016·北京文综,7 2015·广东文综,2 2015·四川文综,3~4 2014·安徽文综,33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考点二
热力环流地理图形信息获取二 等压线图
课时作业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基础梳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反射 逸出
逸出 太阳短 地面 地面长 大气 (大气辐射波)辐射 吸收 波辐射 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练促记
(2010· 潍坊一模)右图中各 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 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 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 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 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 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D A.① B.② C.③ D.④
以练促记 (2010· 潍坊一模)右图中各 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 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 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 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 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 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
面
(2)反射作用
特点: 无选择性 影响因素: 云层 越厚 尘埃 越多
例:夏季,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 太高 。
反射越强
(3)散射作用
特点:
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在太阳辐射中,波长较 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 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 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色。
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 辐射
大气吸 收增温
太阳 大气削弱 地面吸 辐射 收增温 宇宙
保温 地面 大气 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晚上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气温日变化的一般规律:
午后两点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
[练习3]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G D
D
G 冷 A
)
热
(1)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C.C>D>A>B
B.A>B>D>C
D.C>D>B>A
夏季 (夏季、冬季) (2)图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
地面冷热不均会产生大气 的热力环流,而地面的冷热不 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你能够 举出一些例子吗?
高气压 冷却 B
低气压 受热 A
高气压 冷却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高
低
低
根 本 原 因
大气垂直运动
高
冷却
A
低
受热
B
高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冷却
C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 较。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选择性) 紫外线 红外线 云层
反射作用 最显著 颗粒较大的尘埃 多云的白天气温
散射作用
(选择性)
空气分子或微小颗粒
1、吸收具有选择性
1、波长较短 ____的蓝紫光最易被 散射。
反射 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不高 ___ ,是因为云层 ____ 2 、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 减 少 了 到 达 地 面 的 太 气增热的直接热源。 阳辐射。
(高压)
(低压)
海风
陆地
热 (低压)
(高压)
冷
海洋
热力环流的实例之一:海陆风
(低压)
(高压)
陆风
陆地
冷(高压)
(低压) 热
海洋
热力环流的实例之二:山谷风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山顶
高气压
山谷
白天:谷风
力 环 流
山
地
热
热力环流的实例之二:山谷风
高气压 低气压
地
面
大气和地面反射、 散射34%
太阳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 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根据上图的数量关系,推测大气的主要热源是不 是来自太阳?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大 气 吸 收 地面
地面增温
玻璃温室
大气保温
——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 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 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 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都较小。
沙子很烫 海水很凉 沙子变凉了
海水很暖和
中午
关于这两幅画你能看出 什么现象吗?
傍晚
1. 如果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那么海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不同时段,海陆
的温差会有变化吗?
2、请运用热力环流 的原理画出海陆间大气运 动的示意图。
热力环流的实例之一:海陆风
学以致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 回答问题。
(1)a 、 b 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季。 答 案 : (1)b 近 地 面 空 气 密 度 大 (C→D→A→B→C) (4)夏 (2) 海 洋 (3) 图 略 。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 表面剧烈得多?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量又被大气逆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辐射还给地面,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气温不会太高。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使气温不致降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温度升得很快,气温很高 得过低.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月球 地球
以练促记
(2010· 潍坊一模)右图中各 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 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 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 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 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 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B ) A.① B.② C.③ D.④
A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 题是:
A.蒸发量大
C.地温低
B.多虫害
D.太阳辐射强
C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二):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一):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上层大气O3 H2O、CO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例: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 高 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吸收很少。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尘埃、 云雾的多少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 压 面
B A C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等 压 线
高气压 B 冷却 低气压 A 受热 高气压 C 冷却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以练促记
(2010· 潍坊一模)右图中各 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 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 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 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 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 数值大小有关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 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 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 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