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笔记一、作者介绍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入南朝梁,初为郡主簿,后为建安王伟记室,迁国侍郎。

他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遭焚书之罚。

一生以文学名世,为时人所重。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语句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三、主旨概括本文主要描绘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作者通过描绘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体现了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憎恶。

四、重难点导析本文描写山光水色的层次如何?答:本文写景的层次分明。

先写“异水”,再写“奇山”,最后写“声音”。

由“异水”到“奇山”再到“天籁”,从总体到局部,由形到声,从静态到动态,使文章呈现出层层深入、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本文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答:本文写景多采用白描手法。

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

写景时远近交错。

如写“游鱼细石”用俯视,写“夹岸高山”用仰视。

动静结合,如一“争”字让江水人格化,使江水充满生机;一“急”字写出了江流的气势,从动中更见其静。

视听并用,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视觉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听觉描写。

总之,《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出色的山水游记小品。

作者抓住了这百里富春江山水风光最具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写作特点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运用多种手法,绘形绘色,状物传神。

3.意境清新隽永,景中含情。

4.文字精美,笔调随景而多变。

5.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厌倦。

6.句式整齐而有变化。

7.语言精警,耐人寻味。

8.文字清秀美丽。

9.音韵和谐优美。

《与朱元思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欣赏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ppt14】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被梁武帝免职后,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本文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客套的问候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高清课堂:欣赏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ppt4】1.共色: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3.缥.(piǎo)碧:青白色。

4.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6.奔:文中指飞奔的马。

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8.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9.轩邈..(xuān miǎo):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2.泠泠..(líng)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3.相鸣:互相和鸣。

14.嘤嘤..(yīng)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5.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第12课《与朱元思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piǎo
缥碧
líng
泠泠
yuān
鸢飞

横柯上蔽
吟诵涵咏
tuān
湍急
yīng
嘤嘤
xuān miǎo
轩邈
zhuàn
千转
lì 戾天
kuī
窥谷忘反
lún
经纶世务
guān(羽扇纶巾)
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里形容树 山峦凭借(高
密而绿,让 峻的)地势,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
人心生寒意。 争着向上。 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笔直地向上, 形成千百 直插云天。 座山峰。
高直指,千百成峰。
凭借。
高。远。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 译 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 文 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 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 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 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 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互相轩邈
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
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 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 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文言句式

部编版八(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考点汇总(新)

部编版八(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考点汇总(新)

八(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吴均一、文学文化常识1、书:信,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古代中国人对信的称呼★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称谓。

★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后引申为书信。

★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后来引申为书信。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

2、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

《与朱元思书》,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3、关于骈体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俪文”。

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1.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形容词)2.无直视无碍(没有,动词)百叫无绝(消失,停止,动词)百叫无绝(不,副词)3.上负势竞上(向上,名作动)4.百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横柯上蔽(在上面,名作状)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四、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2.猛浪若奔:动作名,指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名作动,向上4.互相轩邈:形作动,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一、作家与作品1.。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美丽的鸟儿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的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二、词语归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连成一片呈现出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小船随水漂去。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得)即使千丈深也能看见水底。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游动的鱼儿和江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那)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马一般)飞奔。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蝉儿长久不断地叫,没有穷尽。

猿猴长久不断的叫,没有停止。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功名利禄;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四、理解性默写五、问题梳理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12课《与朱元思书》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框架1. 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他的文章风格清新,多描写山水景物,被称为“吴均体”。

2. 文体知识- 骈文,又称“骈体文”,是一种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的文体。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 字词解释- 重点实词:风烟俱净(都)、从流飘荡(跟、随)、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急湍甚箭(比箭还快)、猛浪若奔(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凭借)、互相轩邈(高,这里作动词用,向高处伸展;远,这里作动词用,向远处伸展)、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转不穷(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鸢飞戾天(至、到达)、经纶世务(筹划、治理)、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 重点虚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则”,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便”);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介词,可译为“用”“把”)。

4. 句子翻译-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5. 课文内容理解- 文章结构:总分结构。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分写“异水”,从水的清澈和湍急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三段分写“奇山”,从山的高峻、山势和山林的美妙等方面进行描写。

-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二、思维记录1. 文言文学习思路- 多读多背: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很重要,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文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包含了多个单元,其中包括了与朱元思相关的内容。

知识点一:朱元思的生平
- 朱元思是唐代初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后担任过祁门县尉、太和县尉等职务。

- 他的诗歌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知识点二:朱元思的代表作《春日》
- 《春日》是朱元思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被广泛传颂。

-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焕发生机的景象。

- 诗中包含了对春天花草、鸟雀等自然事物的描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知识点三:朱元思与“山水田园诗派”
- 朱元思被视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

-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的一种流派,以描写大自然山水和农村生活为主题。

- 朱元思的诗歌也以描绘山水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深厚的田园情怀。

以上是《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一吐人生悲欢。
小结
吴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异水,流露出 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同时让我们学到了写景的手 法,理解了南北朝文人寄情山水的原因。“澄怀观道“愿 大家都能在山水之间,找寻真实的自己。
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通“啭”,蝉鸣。
百叫无绝。

视觉 听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Fra bibliotek到(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筹划
“反” 通“返”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好像,如同
有时见日。
互相掩映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 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 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 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 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 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以言带言——译春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
指烟雾。
同样的颜色。 随着江流飘荡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表约数,相当于 “左右”。
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 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 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 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清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清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知识清单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2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 生难字
水皆缥.(piǎo)碧 泠.
(líng)泠作响 嘤.
(yīnɡ)嘤成韵 急湍.(tuān) 横柯.
(kē)上蔽 经lún(纶)世务者 kuī(窥)谷忘反
轩miǎo(邈) yuān(鸢)飞lì(戾)天
✧ 通假字
1.蝉则千转.
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 (古义:表示约数;今义:或许,允许等)
2.经纶..
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整理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3.鸢飞戾.
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 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绝妙的)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知识导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知识导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中心句,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2.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课堂学习任务一、知识回顾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合作探究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1)《与朱元思书》出自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全文已经散佚,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节选的这一部分重在写什么呢?为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文题。

(先概括本文主要描写的内容,再提取关键词拟写标题。

)(2)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梳理文中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2.把握富春江水和山的特点。

(1)本文分别突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水和山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相关描写的语句,用“我读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是______的,从______一句可以体现出”的句式说一说。

(分别找到文中描写富阳到桐庐间的水和山的语段,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对应的特点。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作者只是为了写这些声音吗?写这些声音对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山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探究本文的写法。

(1)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并赏析其作用。

(勾画出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再具体分析其作用。

)(2)作者写水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说明并赏析其作用。

(分别找出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手法的语句,再具体分析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最后进一步分析其作用。

)4.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文重在写景,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在这些景物描写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一、文章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文学常识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痒,吴兴故章人。

是南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三、语音缥(pio)碧无碍(ài)负势竞(jìng)上泠泠(líng)作响嘤嘤(yng)成韵鸢(yun)飞戾(lì)天互相轩(xun)邈(mio)四、通假字1、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五、一词多义: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停止) 欲穷其林。

(走完)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消失)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果如鹤唳云端。

(叫)六、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风烟:指烟雾。

俱:都2、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独绝:;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7、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9、互相轩邈轩邈:轩,比高;邈,比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10、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12、鸢飞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经伦:筹划、治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1.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2.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

⑵平仄相对。

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 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青白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⑰[鸢(yāu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⑱[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⑲[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⑳[反]同“返”,返回。

㉑[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㉒[交映]互相掩映。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精品教学课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和对桐庐一带山水总体的印象。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
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脉络分明。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段写水,突出“异”。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
自主学习
03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表示约数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 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富阳 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青白色, 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 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重点探究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
量,可以说“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点探究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
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有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 另外,作者在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 显得准确、俊美。 如形容水“泠泠”,鸟鸣“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 “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理解赏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静态描写,“从流漂荡, 任意东西”是动态描写,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既写出 富春江水的流动、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更表现了作者
疏通文意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青白色
急湍 甚箭,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
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动词用作名词, 奔腾的骏马。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江水清澈见底,可 以直接看见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理解赏析
水色—— 缥碧
奇异
山 异

静(清) 水态—— 动(急)
夸张、侧面描写 比喻、夸张

, 天 下 独 绝
山势—— 高山寒树 轩邈静
奇 山
山声—— 水激 蝉转
鸟鸣 猿叫
(幽静)
对偶 以声衬静
山色——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林茂荫浓)
理解赏析
语言写法赏析【至少选择两种,写出这样写的效果】 1、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2、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3、多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对偶,拟人)的使用。
整体把握
理解文章三段之间的关系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
理解赏析
作者抓住山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 妙结合,并用多种修辞手法,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 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 美”。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思维导图、表格文字等,把 文中所写景物及其特征,以及使用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 都整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二、故事背景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课文翻译
1.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全,都。

共色:同样的颜色。

共,相同,一样。

从流飘荡:(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

从,顺、随。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指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独绝:独一无二。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2.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漂碧:青绿色。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译文: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依。

竞,争逐。

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直指:笔直地向上。

指,向。

激:冲击。

泠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越。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千转:不停地叫。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老鹰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

戾,至。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停止,平息。

经纶世务:办理政务。

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译文: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

五、问题归纳
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

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3.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5.《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

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8.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六、课文主题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