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指标

合集下载

综合指标(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综合指标(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三章综合指标(总量与相对指标)练习一、填空题1.绝对数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

2.按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三类指标。

3.总体单位总数和标志值总数随着变化而可能转化。

4.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计算得到。

5.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基础上计算的。

6.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和。

7.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现象的强度和密度越8.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而计算的相对数。

9.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量,价值指标反映产品的量。

10.我国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59%,则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场数量B营业员人数C商品价格D商品销售量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

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B学生数C教师数D专业数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工农业产值比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5.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A动态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6.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绝对数B相对数C时点数 D 8寸期数7.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 ) A绝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A甲>L 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9.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 66.7%B 95.1%C 105.1%D 99.0%10.2001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达到1.9万公里,和1998年相比几乎翻了二番。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注: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的大小直接相关,总量指标 可以表现为总量指标之间相比较,得到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统计学原理》 刘鑫春 2
第三章第一节 作用 总量指标可以反映被研究总体的基本状 况和基本实力。 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计划以及检查政 策和计划执行情况的基本依据。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 及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
累计到 3 季度止计划执行进度( %) 260 320 100 % 81 . 25 %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某年第三季度已过,进度已完成计划任 务81.25%,说明计划进度执行较快
《统计学原理》 刘鑫春 17
第三章第二节 中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5年或以上的计划)
• 水平法:在计划制定中,以计划最后应达到的能 力水平为目标时,采用该法。
《统计学原理》 刘鑫春 26
第三章第二节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 象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 % 100
动态相对指标的详细内容在本书第四、五 章将专门介绍
《统计学原理》 刘鑫春
27
第三章第二节 三、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要选择好对比的基数 保持相对指标的可比性
例:某年甲商业企业劳动率为1.10万元,乙企业为1.00万元。 则甲企业劳动率是乙企业的1.1倍(1.10/1.00),1.1倍是 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即劳动率(平均指标)的比。
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通常采用平均指标或相对指 标进行对比,以准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本质差异。这 是一个静态对比指标
《统计学原理》 刘鑫春 22
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 实物指标—根据实物单位计算得到的 总量指标; 价值指标—以货币为单位计算的总量 指标; 劳动指标—以劳动量计算的总量指标。

第3章 综合指标分析

第3章  综合指标分析

总体 标志总量
说明总体各单 位标志值总和的 总量指标
对于一个总体,这种指标可能有多个
时 按 间 其 状 所 况 反 不 映 同 的 分
时期 指标
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 内变化过程的累计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 指标
说明现象在某一时刻 上所处的水平状态总量 时点指标
计量单位
特点 具体、使用价值量 缺乏综合性能
众数 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 四分位数
种 类
数值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幂平均数
众数
概念
是指分布数列中频数最大或频率最 高的标志值,通常用Mo表示 。
计算方法
1. 未分组数据或单项式数列的众数
例3:某班级的一组学生在体育课的投篮考试 中所投中的篮球的个数分别为3、0、2、3、4、 7、9、7、3、5、7、6、7、3和10个,试求投 中个数的众数。
中位数
概念 计算方法
是指将全部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 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通常 用Me表示 。
1. 未分组数据或单项式数列的中位数
( 1)确定中间位置(n+1)/2。 (2)寻找数值
例6 某生活小区80户居民按家庭人口数分组资料:
按人口数分组(人) x 1 2 3 4 5 合 计 户 数(户) f 8 22 32 14 4 80 xf
练习3:某企业50名应聘者测试成绩如下图所 示,试求测试成绩的中位数。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 6 7 7 2 6 2 1 8 3 2 2 4 8 8 4 6 3 2 8 5 7 3 1 6 0 9 4 6 1 2 2 3 5 0 4 5 1 5 8 8 5 6 6 0 6 5 9
抽象、价值量 具有高度综合性能 反映劳动量 具有综合性能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计算结果应该愈小愈好) 7.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8.简单算术平均数:12nx x x x x nn+++==∑x :算术平均数; x:各单位的标志值 ; n:总体单位数;∑:总和加权算术平均数:11221121......ni in ni nnii x fx f x f x f x f f f f==+++==+++∑∑i f :第i 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9.简单调和平均法:121111...1nnH x x x nx==+++∑H: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法:121212......nn nmm m m H m m m x x x m x+++==+++∑∑m:权数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10. 简单几何平均法:G =G:几何平均数; x :变量值 ;n :变量值个数 加权几何平均法:G f=∑ 适用范围:a 、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 、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11. 组距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012M L d =+•+上限公式:2012M U d =-•+0M :众数; L :众数所在的下限; U :众数所在的上限;1: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d :所在组组距 12.(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n +,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12n e M x +=(用于奇数)或1222n ne x x M ++=(用于偶数)(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f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f ∑表示中位数的位置。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

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

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

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结果大于平均差。

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第三章综合指标》PPT课件_OK

《第三章综合指标》PPT课件_OK

例如:对市场上销售的奶粉的质量进行抽查,抽查 结果为,合格品的数量占全部抽查产品数量的85%。
8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二)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指标数值 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计算方法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量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量
指标特点
是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结果。 一般用百分比表示,也可用几比几的形式表示。
(三)比较相对指标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7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或类型的 统计指标。
计算方法
结构相对指标
各组或部分总量 总体总量
指标特点
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 总量的比重。所以,又称比重指标。
各组或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之和,必须为1或100%
又知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 结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 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13
第三章 综合指标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数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任务数
1、以绝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检查短期计 划完成情况
检查某一时期的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季度、年度 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公式如下:
26
第三章 综合指标
B、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某企业职工按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工 资 (元) 职工人数
(x)
(f)
400 —500
50
500 —600
70
600 —700
120

统计学课件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 相对 平均 变异指标)

统计学课件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 相对 平均 变异指标)

水平法的计算方法:
1、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
计划期规定末年应达到的水平
例、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某种产品产量在2000年应达到 200万吨,实际到22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 为:
220 计划完成程度 100% 110% 200
计算表明,超额10%完成“九五”计划。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以连续12个月的实际数达到 了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则往后的时间均为提前完成计划的 时间。 例:某种产品产量从1999年7月份至2000年6月份实际已达到 20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提前半年时间完成计划。
折合系数 (4)=(2) ÷21% 1.00
(甲)
(1)
(2)
硫酸铵
82000
21.00
硝酸铵
25000
34.65
8662.5
1.65
41250
尿

45000
46.20
20790
2.20
99000
碳酸氢铵
16000
16.40 —
2624
0.7809 —
12495
合计
168000
49297
23474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53 107.41
298.67
585.38 545.21
284.28
604.39 591.04
283.00
657.51 648.83
95.18 99.54 103.25 111.25 108.41 109.78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现象在某一段时间 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的对比。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实际完成数 / 计划任务数

《统计学》教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统计学》教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教学内容:1.总量指标的含义、种类、计量单位及其各种单位的特点2.相对指标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种类3.平均指标的内涵、作用、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用场合4.标志变异指标的含义、作用、种类及其计算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的种类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3.平均指标的种类、计算及其应用场合4.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种类及其应用场合教学难点: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及其应用场合授课学时:8学时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三大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我们把这三类指标统称为综合指标,即综合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概念: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

如:2007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87亿吨;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为246619亿元;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为888. 7万辆;200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107367亿元;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

总量指标均是用绝对指标表达出来的,也称绝对指标,作用:①它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基础数据)。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利用它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开展的规模和水平,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也可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②它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是由绝对指标月实际完成的累计数已到达计划规定数,那么剩余的时间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或将全部时间减去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累计实际数量已到达计划任务的时间,即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如上例,某工业部门截止2005年6月底实际完成的基建投资额已到达8000 万元,那么该部门提前半年时间完成十-五规划。

④计划执行进度的检查它是用计划期中某一段时期的实际累计完成数与计划期全期的计划任务数之比来检查计划执行的进度。

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

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统计绝对数)
第一节总量指标(统计绝对数)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 点条件下的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又称为绝对指 标或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的作用 1、总量指标可以反映被研究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 本实力。 2、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计划以及检查政策和计 划执行情况的基本依据。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相对指标的作用
( 1)
将总量指标的具体差异抽 象化,使原来不能直接对 比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
( 2)
可以综合说明现象之间的 相互关系,反映事物之间 的比例、结构、速度等, 为分析事物的性提供了依 据。
( 3)
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 调控和微观管理、考核 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 具。
( 4)
其计算结果是抽象化的 数值,便于记忆和资料 的保密
②表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及发变化趋势

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表明现 象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例如: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它是指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是衡量一 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1978年,我 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城市家庭为57.5%, 而2005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至36.7%和45.5%。
4、比较相对指标 (1)概念: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之间的比
较。其作用是说明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
(2)计算方法 比较相对指标 甲单位某指标值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第三章综合指标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三章 综 合 指 标
问题 1、在有关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调查中,假如搜集到了 2000名学生上学期期末各科考试成绩,以及周学习时长 如何考察每位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多少男生和女生? 要比较女生、男生成绩的高低,应如何进行比较? 如果已经根据年级进行了分组,然后对每个年级又进行了 周学习时长分组,那么每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比较?如 何比较每个年级各组学生成绩和学习时长均匀性? 如何比较学生的学习效率?
统计学原理
第一节 总 量 指 标
概述 计算原则
计量单位介绍
概 述
概念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 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表现为绝对数、有名数。 作用 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 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 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 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是基础指标。
统计学原理
加权算术平均(weighted average):应用于分组的绝对 数资料,或者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资料
▼权(weight)表示重要性、影响力高低。根据表现形式 分为两种: 权数f(绝对权):次数、频数等绝对数形式; 权重ω(相对权):比重、频率等相对数形式。 ▼对于组距数列,应该用组中值作为变量值。 ▼ 加权算术的一般形式为(K为分组数): x1 f1 x2 f 2 xk f k xf x f f1 f 2 f k
a 一般地,相对数、平均 数都可以表示为 x 。如果已知 b 分组的 xk、bk 时, ak xk bk bx x b b
k 1 m k k 1 k
a
m
统计学原理
例 某班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计算此班统计学平 均成绩。 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人数 2 5 8 6 4 25 组中值x 55 65 75 85 95 —

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判断题部分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3.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4.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5.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6、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值之比,所以他们之间必须是同质的。

()7、结构相对指标一般采用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8、当各标志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益采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指标。

()9、由单项式分组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数是真值,而由组距数列分组得到的算术平均数是近似值。

()10、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3.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5%B、5%C、115.5%D、15.5%4.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

A、都具有平均意义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C、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对比D、都具有正逆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笔记(3)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笔记(3)

第三章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概述 1、概念: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

(以绝对数表⽰) 2、说明 (1)总量指标是⼈们认识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础指标。

(2)总量指标数值的⼤⼩受总体范围的制约。

(3)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量之间的差数。

(⼆)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说明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注意:(1)有些总体单位标志值加总的结果不具实际意义,只是在计算其他指标时使⽤。

(2)⼀个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要随研究⽬的⽽定。

2、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特点:可加性;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2)时点指标特点:不可加;与其时间间隔长短⽆直接关系;间断计数。

3、按表现形态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概述 1、概念: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求得的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以相对数形式表⽰) 2、说明 (1)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

(2)多数相对指标采⽤⽆名数表⽰;有些采⽤名数表⽰,如商品流转次数(次);还有些同时采⽤分了分母指标的单位表⽰,如⼈⼝密度(⼈/平⽅公⾥)。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法:6类 1、结构相对指标= 作⽤:反映⽐重、结构,如:合格率、利⽤率、恩格尔系数等 2、⽐例相对数= 作⽤:反映悬殊情况。

(内部、互⽐),如:第⼀、⼆、三产业产值;积累额、消费额;体育⽐分等 3、⽐较相对数= 作⽤:反映不平衡程度,如:中美、中⽇、连云港:临忻等 4、强度相对指标= 作⽤:反映经济实⼒,如:⼈均国民⽣产总值 反映负荷⼤⼩,如:⼈⼝密度、商业点密度 反映发展的普遍程度,如:商品流通费⽤率=流通费⽤/流转额 表现形式:⽆名数、复名数 5、动态相对指标= () 作⽤:反映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 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pq q p +p -1q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力B.现象的密度和强度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E.服务状况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金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口密度D.人口自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生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比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A.水平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几何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2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2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子附属于分母E.分子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2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31.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35.根据经验,在偏斜适度时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一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而为一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用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小于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3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41.测定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变动程度的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4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作用不同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不同D.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E.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4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同点是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C.把所有变量值都考虑在内D.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测定变量值的离散程度E.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结果相同44.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适用条件是A.两个平均数不等B.两个平均数相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45.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A.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B.作用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D.适用条件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4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A.pB.pqC.p(1-p)D.E.4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A.平均数代表性越大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小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大D.平均数代表性越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配对称与适中4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二者都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特征的B.平均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共性C.平均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集中趋势D.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性E.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散趋势49.用标志变异指标来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原因是A.二者都是综合指标B.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的共同特征C.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D.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 pq )1(p pE.标志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指标50.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的基础。

旅游统计学3-综合指标(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旅游统计学3-综合指标(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比率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100%
2024/2/20
20
(四)比较相对数
又称类比相对数 是将两个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得综合
指标,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 对比关系。 反映旅游经济现象之间的差别程度。
比较相对指标
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 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2024/2/20
2024/2/20
5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按其反应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024/2/20
6
三、旅游统计总量指标体系
1、旅游接待能力:
旅馆数、客房间数、床位数、交通工具数量
部分与全体之比
结构相对指标=
部分数值 全部数值
100%
2024/2/20
18
结构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
(1)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2)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3)能反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
度及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
2024/2/20
19
(三)比率相对指标
同一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 结果,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度(%)x
(万元)m
95
1330
105
13440
115
2300
合计
——
17070
m/x
1400 12800 2000 16200
平均计划 完成程度
2024/2/20
x
m
m x
17070 16200

第三讲 综合指标

第三讲 综合指标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五 强 度 相 对 指 标
• 1、概念: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 概念: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 • 2、作用: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 作用: 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 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 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 担强度。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担强度。 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 3、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 = 同一总另一部分数值
• 4、特点: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而且分子与 特点: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 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 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三 比 较 相 对 指 标
• 1、概念:同一时期(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 概念:同一时期( 对比的比值。 对比的比值。 • 2、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实力比较或发现先进与后进。 实力比较或发现先进与后进。 • 3、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 1.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 可以较清楚地反映现象内部结构和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 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程度,对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 2.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 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分析的统计指标 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 取得可以比较的基础。 • 3.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相对指标便于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指标:相对数值的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 正比。 逆指标:相对数值的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 反比。
例:某地区有人口60万人,商业网点数600个。说明该地区的商 业繁荣程度
正指标:600个/60万人=10个/万人(每万人拥有的商业网点数) 逆指标:60万人/600个=1000人/个(每个商业网点服务的人数)
110~115
112.5
5
562.5
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小结
1、总量指标 (1)概念 (2)分类: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3)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情况=实际数/计划数 (2) 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总体 (3)比例相对指标=部分/部分 (4)比较相对指标=a的指标/b的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指标a/指标b (6)动态相对指标=a时指标/b时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概念:某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 公式:
动态相对数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
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
注意:(1)分子分母属于同一个总体,口径一致 (2)算术平均数计量单位与标志值的计量单位一
致 3、分类: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加权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某企业5组
105~110
组中值x 107.5
频数f 3
xf 322.5
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强度相对指标
概念: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 比,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公式: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数= 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 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表现形式 无名数:商品流通费用率 复名数: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人”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以互换,因而有正指标、 逆指标之分
数值表现形式: 无名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 复名数:事物的密度、强度和普遍程度等。如人 均粮食产量:千克/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分类: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概念: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 象在某时期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 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
一、总量指标
1、概念: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 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2、分类:
(1)按表现形态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

实物单位(自然单位 度量衡
单位 复合单位)
(2)按其反映时间不同: 时期指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 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流量)
(1)具有可加性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的长短直接相 关 (3)必须连续登记而得 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 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存量) (1)不具有可加性 (2)数值大小与登记时间的间隔长短无关 (3)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二、相对指标
1、概念: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 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来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 关系的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100%
计划数在制定时中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 数、平均数等多种形式。
计划数在制定时中表现为相对数
两个计划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 例3.7 计划规定提高或降低率 例3.8
例如:某企业2009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2008年下 降6%,实际下降8%。该企业2009年产品销售量计划比上年增 长8%,实际增长14%,试确定: 2009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2009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解:2009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8%) /(1-6%)=97.87% 2009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1+14%)/(1+8%) =105.56% 指标评价: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超过100%为超额完成 计划,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低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p62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
样本

☺ ☺
☺☺ ☺☺☺
☺☺ ☺
结构相对指标=
☺☺☺
☺☺☺ ☺☺☺☺☺
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综合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成 数表示。56p例3.1
结构相对指标
作用: 1、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
构和特征。 2、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数的变动情况,可以
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比例相对指标
三、平均指标
概念:平均数,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一 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理解:平均数是对总体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 而反映一般数量水平的综合指标。反映变量数列总体分 布的集中趋势。
特点:代表性、抽象性
作用: (1)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降低偶然因素对总体
的影响 (2)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3)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揭示现象在不同
空间的差异。
平均指标
分类:
算术平均数
数值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众数
位置平均数
中位数
算术平均数
1、概念: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average )一般 简称为平均数(average)或均值(mean)。
一般用 X 表示。 2、基本公式: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 数
总体

☺ ☺
☺ ☺
☺☺☺
☺☺

比例相对指标=
☺☺☺☺☺
概念: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 果,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分子分母可互换
2006年底男女比例为116:100
比较相对指标
概念:指同类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总体条 件下的同一指标的数量对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
例: 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0663亿美元,美国 外汇储备为549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