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能够认识区域划分不同类型的用途; 能够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形成的原因 知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由于区域空间尺度的不同,区域内 区域的划分会发生变化;懂得区域观 和变化。 的地域分异规律存在不同。 念的变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 重要的影响。
知道区域变化是由多因素、多种相 理解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与区域特 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 互影响的进程引起的。 征的组成、变化有关;能够识别和描述自然和 念。 人文过程,理解这些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何改变区域的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影响着当 地居民的生活和活动。 能够通过自己所在的区域,理解区 知道存在不同的区域规划,能够认识区域规划 能够用区域观点进行地理分析与评价。 域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该特征是如 是根据不同目的、考虑区域特征制订的,懂得 何影响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 区域规划对一个地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2.国内的研究 • 引进介绍: • 刘新阳(2014)等介绍了欧盟整体层面针对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政策和 计划项目,对欧盟核心素养课程实施的现状作了梳理,对当前欧盟 实践中诸如跨学科素养的实施、核心素养与传统基本能力的关系、 核心素养的评价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裴新宁(2013)等对欧盟“核 心素养”框架作了介绍,包括欧盟核心素养的产生,核心素养的相 关术语辨析,欧盟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结构与内容等,由此提出 对我国建构核心素养框架的启示。
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
确定水平划分的线索和等级
例1:综合思维
1.情境:由简单到复杂(身边生活的-给定的-真实的) 2.维度:三个维度(要素综合、时间综合、地方综合)
要素综合:低层次综合-中层次综合-高层次综合 时空综合:越往高级时空综合要求越高(发生、发展、演化、预测) 地方综合:越往高级地方综合要求越高(情境越来越真实、复杂,地方性解释难度增大)
(2)在前面框架基础上,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对中小 学教师的调查,确定各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的成分,完成各个 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的建构。 2.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评价理论建构 主要工作: (1)参考国外各种评价理论并结合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各个学段 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2)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测评,对建构的评 价体系进行检验、修订和完善。
美国“21世纪技能”: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与生活
技能。 芬兰“7种综合能力”:成长为人,文化认同与国际化,信息素养与 交际,参与行使公民与企业家的权利,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的将来的责任感,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根据这七个主题再逐 步分解到各个学科中去。 美国国家管理者协会和州立学校首席管理会联合出台了“共同核心 州立标准”(CCSS)。其中在数学学科标准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是:(1)理 解和解决问题;(2)抽象的、量化的推理;(3)构造可行的论证、推理 ;(4)数学建模;(5)灵活地使用适合的工具;(6)精确化;(7)探求并利 用结构;(8)在反复推理中探求并表达规律。
学业水平将细化学习结果的要求,教学、评 价指向更为明确
素养1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素养2 素养3 素养……
水平4
水平5
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
•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于 2014 年 3 月 30 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 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
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
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 各环节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 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围绕育人目标,协调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4
5
如何组织区域
能够通过划 区认识区域
知道世界上 区域的存在
知道有不同 尺度、不 同类型的区 域
领悟划分区 域的目的和 价值
开始尝试采 用划区认识 区域
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在内容标准中的体现
在教学提示中的体现
呈 现 方 式
1
2
• 教学方法
• 情境设置
3
• 教学装备
在学业要求中的体现
目前修订中的突破:
• 核心素养为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 体现新时期高中教育定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 • 以问题为导向,以适应未来为起点; • 将学业质量标准嵌入课标,与高考密切衔接; • 引领、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每个模块都由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典型案 例插入。
• 自我研制: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标 准体系研究”课题组,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设想 ,认为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应至少包含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四部分。辛涛等(2013)提出我国基 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要遵守 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 文化这三个原则。
学科核心素养 内容标准 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
任务3: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 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指导思想:
努力构建坚持立德树人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富有时代精神、 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修订原则:
2.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
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 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统筹各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 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 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1.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
会发展、学会改变。 经合组织“三种关键能力”: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 源的能力;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 力。 欧盟“八大素养”: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 力,数位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 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
任务2:研究制订学业质量标准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
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 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 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 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3.难度:由浅入深,单维度-两个维度-三个维度
素养 水平
水平1
素养2:综合思维
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互 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给定的较简单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 进行分析,并且能够用时间和空间统一的观念,对其发生、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与 区域相关的能给出简要的地方性解释。 对给定的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综合地球表面各要素,从整体性角度,分析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地理过程的发生、 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与区域相关的能给出地方性解释。 对现实中我国的生态保护、区域规划、国土整治等事项,能够从协调人地关系,促进 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以及地方综合在内的多维度 分析,并简要进行科学性评价。 围绕家乡建设与区域发展,能够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找出其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问题, 并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解决方案,主动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3.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心理研究 • 研究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主要 工作: (1)各种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适应性研究。找到不同 年龄阶段儿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适应期和关键期。 (2)知识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探讨如何通过知识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3)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研究。
2
知道区域是人类认识的产物,有不 能够认识区域的特征是在特定的位置、环境下 知道区域内存在不同的问题,懂得分 同的类型划分(如正式区域、功能 形成的,能够运用地图、根据给出的资料描述 析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要用正确的 人地观念做指导。 区域、感知区域),也存在不同尺 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度,如大、中、小尺度。
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设计、综合统筹
3. 高中课程标准框架
学制:三年 课时:每学年41周(教学+社会实践);周35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18课时为1学分。
结构:必修、选修Ⅰ、选修Ⅱ
——必修:共同基础。(全修全考,毕业标准)
——选修Ⅰ:根据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选修,由国家根据学生 专业倾向和个性发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Ⅱ:自主选修,包括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 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学而不考、学而备考或学而助考 )
• 到目前为止,核心素养主要是作为贯通各学科的顶端设计来研究的 ,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实现,因此 ,学科核心素养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 最近在讨论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讨论的 焦点,专家们在梳理和讨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如何 界定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根据学段和年级对学科素养进行水平 划分等,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难点也是热点问题。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1.引领改革文件 依据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见》 (教基二[2014]4号) 依据二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 [2014]3号) 依据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据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我国学生核 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5
例2:区域认知
1.情境:由简单到复杂 2.维度: 三个维度 如何组织区域(划区) 如何认识区域(认识什么?怎么认识?) 秉持怎样的区域观
3.难度: 由浅入深
水平划分
表现一
表现二
表现三
1
知道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区域,区域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区域地球表面具有特征的地 懂得人们设立不同区域是为了解释地 球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特定的位置和界线。 区,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问题
1.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理论建构 • 在国家关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修订组前期研究工作 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数学、语文、科学(物理、化学)学科核 心素养展开全面研究,主要工作: (1)以学科理论知识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对学科专家,学科 教育家,中小学教师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结合理论思辨,建立 中小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成分的总体构想,找出这些成分之间的 相互联系,构架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
任务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 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