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把握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孩子体能的重要场所,有效的体能训练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体能训练的目标、有效措施以及实施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小学体能训练的目标。
体能训练旨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耐力等方面的发展。
体能训练还应该注重孩子的技能发展,如跳绳、翻轮、投掷等,这些技能对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体能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竞赛和活动进行,如接力赛、跳跃训练、踢球比赛等。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增加参与度,激发积极性。
2. 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各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训练计划制定。
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轻松愉快的训练方式,增强身体协调性和柔软度;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提高力量和耐力。
3. 强化练习。
体能训练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4.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定期的体育锻炼对于培养良好的体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5. 注重团队合作。
在体能训练中,适当加入团队项目,如合作跑、接力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施小学体能训练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安全。
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教师要保证课堂环境的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和器材,确保孩子们进行训练时的安全。
2.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
体能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制定训练计划。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于有疾病或患有某些特殊病症的学生,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3.与家长的沟通。
体能训练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事项,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锻炼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能训练进行调整和培优。
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体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包括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和柔韧性。
以下是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为了有效进行体能训练,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指组合多种运动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例如,可以结合跑步、跳绳、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动作,设计出一系列综合训练项目。
通过综合训练,学生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
2.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指将高强度的运动与适度休息进行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
通过间歇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组快速跑步的训练项目,每次跑步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然后再开始下一次跑步。
3.循序渐进:体能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逐步增加。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体能训练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4.多样性训练:体能训练应包括多个不同的训练项目,以便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运动形式,并发展多样性的体能素质。
例如,可以包括跑步、跳绳、游泳、篮球等不同的运动项目。
通过多样性训练,学生可以全面开发身体的各个方面。
小学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确保学生的训练环境安全,并且学生具备适当的训练姿势和技巧。
此外,教师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训练器材,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个体化:每个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潜力不同,所以体能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人化的设计。
教师应通过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目标,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的训练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导。
3.激励和奖励:体能训练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教师应通过激励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坚持训练。
例如,可以设立训练目标,并为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奖励和表扬,以增加他们的动力和兴趣。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体能训练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学生身体负担过重。
体能训练计划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二,注重基础训练。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体能训练应以基础训练为主。
基础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等。
通过这些基础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高,为后续的高强度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用游戏化的训练方式。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单调、枯燥的体能训练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训练方式,结合竞赛、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比如在跳绳训练中可以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四,强调运动技能的训练。
体能训练并不仅仅是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训练同样重要。
小学体育课堂可以通过针对不同项目的技能训练,比如足球、篮球、田径等,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规则。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协同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们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注重基础训练,采用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训练。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技巧与运动技能培养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技巧与运动技能培养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体育课程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愉快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进行球类运动时,可以设置各种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
小学阶段是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模仿、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并逐步提高运动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个别辅导,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另外,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进行团体项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团队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竞争,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能够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规则的制定,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基础,包括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体能训练项目,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中掌握动作技能、锻炼的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掌握动作技能、锻炼的方法在动作技能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与竞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1.讲解与示范法讲解与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1)讲解法讲解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和要求等,指导学生实行动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动作技能的方法。
使用讲解法实行教学,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点、理解动作中的难点,而且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中,教师能够用讲解法向学生说明动作要领、动作要求以及游戏比赛规则,如在实行“立定跳远”教学时,在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概念后,教师用语言告诉学生跳起时的动作要领,两臂要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
通过教师的适时讲解,学生不但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还能有意识地自己去练习、体会动作。
教学时的基本要求是:①讲解目的明确,内容准确。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行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准确无误。
②讲解内容符合学生接受水平。
讲解时使用的术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应使学生易接受又能理解。
③讲解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要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讲解。
讲解时应启发学生将看、听、想、练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
④把握讲解的时机。
在学生练习时,需要语言提示,使学生即时纠正错误;在学生完成完整动作后,针对动作的不足实行指导、改进。
⑤教师和学生应面对面地实行讲解。
在讲解时有时还可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儿歌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
(2)示范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法。
它是指教师做相关动作或教师指定学生做相关动作,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要求和技术结构,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
通过准确的示范,能够使一些用言语不易表达的动作得以直观体现。
在低年级教学中这种方法使用比较普遍,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具体的形象事物比较感兴趣。
如何帮助小学生掌握好体育运动技能
如何帮助小学生掌握好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运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好体育运动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体育技能掌握能力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授体育运动技能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就如何帮助小学生掌握好体育运动技能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建立基础体能要想掌握好体育运动技能,学生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基础体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
比如,通过有氧运动锻炼学生的耐力和心肺功能,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通过灵敏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等。
这些训练既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来进行。
通过建立基础体能,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每个小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帮助他们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时,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选材。
例如,对于喜欢跑步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选择田径项目进行训练;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足球或篮球等团体运动项目。
通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合适的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我们要从基本的技能开始,逐渐引导他们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动作。
例如,在教授足球运动时,可以先从基本的传球和控球开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运球、射门等技术;在教授游泳时,可以从水性和呼吸控制开始教学,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泳姿和游泳技巧。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四、组织体育运动比赛和活动体育运动比赛和活动是培养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比赛,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竞争中运用所学的技能,并在比赛中不断提高。
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知识点
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知识点体育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而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水平,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
本文将介绍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的知识点。
一、基本运动技能1. 球类技能球类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学习球类运动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技能。
例如,足球运动要求学生掌握传球和射门等动作技巧,篮球运动则需要学生掌握运球和投篮的基本动作。
2. 田径技能田径运动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爱好运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等项目。
学生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起跑动作、转身、冲刺技巧等。
3. 游泳技能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自救能力。
小学生的游泳技能包括水中呼吸、换气动作、泳姿等。
学生需要通过有计划的游泳练习,提高他们的游泳技能和水平。
二、体能训练知识点1. 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的伸展能力。
小学生的柔韧性训练需要注意安全和渐进性。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动作包括伸展、拉伸、扭转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如下腰、夹脚等,来提高柔韧性。
2.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肌力训练主要包括体操、俯卧撑等。
在进行肌力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3. 心肺功能训练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的工作能力。
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训练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进行,例如慢跑、游泳、跳绳等。
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水平。
总结: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球类技能、田径技能和游泳技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体质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注意训练方法和重视动作规范等方面,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在体能训练的内容方面,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进行合理安排。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功能不完全发展,体能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应选取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并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
可以选择短跑、跳远、投掷等简单易学的项目,使学生能够迅速上手,并通过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
在体能训练的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厌倦,因此在体能训练中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训练,利用趣味性的设备和器材,设置比赛形式的训练,增加竞争和互动。
应重视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动作规范。
正确的动作技术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关键,也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详细讲解动作的要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个动作的关键点,并通过示范和辅导的方式进行训练。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习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动作模式,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姿势的调整和身体的协调,避免不必要的伤病。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还应注意到适度量化训练成果。
通过合理设计训练目标和评估方式,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实现目标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定期进行测试和测评,将训练成果量化为具体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在心理上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在体能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鼓励、合作竞赛、积极参与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方案研究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方案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与健康课既要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
如何将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整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整合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方案。
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在教学中,重点是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
这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也包括一些大众健身项目如瑜伽、有氧运动等。
学校通常会设置专门的体育课程,由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学到实用的运动技能。
除了运动技能教学,体育与健康课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训练等,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适应性。
体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将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整合起来。
可以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的内容。
在进行篮球技能教学时,可以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设计一些篮球特定的体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练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进行身体素质的提高。
可以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时,可以加入一些跑步、跳绳等项目,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从而间接提高学生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表现。
为了有效整合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
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和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整合方案。
对于小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整合方案,如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综合体能训练,同时巧妙地融入运动技能教学。
整合方案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整合方案的时间和内容。
最佳教案二:五六年级体育课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体育课是培养学生体魄、锻炼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五六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运动技能,但是在运动实践中仍然存一些问题,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运动技能是五六年级体育课的重要课题。
一、分类训练,逐步提高掌握程度五六年级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已经相对较好,但是对于新的运动技能仍然需要逐步提高掌握程度。
在体育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训练。
对于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技能训练,如进行更高难度的跨栏、投掷、接球、射门等训练;对于难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基础的技能训练,如进行站立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
分类训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练习和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强运动技能水平。
二、交互式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在体育课上,广泛采用交互式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游戏竞技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五六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体育技能训练,更注重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采用交互式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充满趣味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三、巩固训练,加强技能练习在五六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体能、体魄、体质等方面已经相对较好,但是对于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程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体育课上需要加强技能练习,巩固已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
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增强技能应用的能力,提高技能实用性。
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定期进行技能测试和技能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训练计划,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强化交流,促进学生合作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来促进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小学体育教学总结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明显增强
小学体育教学总结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明显增强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以评估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明显增强。
一、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注重课程设置的改革,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得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
二、运动技能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通过分解动作、示范教学和练习训练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无论是足球、篮球还是乒乓球,我们都注重通过细致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三、体育游戏的推广为了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提倡体育游戏的推广。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比拼,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在游戏中,学生能够身心愉悦地进行各项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体能测试的引入为了评估学生体能的提高,我们引入了体能测试的内容。
通过测试学生的体能素质,如耐力、速度和灵敏度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评估和参与测试,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通过讲述体育偶像的故事、展示体育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希望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注重团队合作、尊重竞争规则、追求卓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得到了明显增强。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能基础、发展身体素质和促进综合身心健康发展。
有效的体能训练措施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力和耐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注重体育综合课程的设计。
体育综合课程是小学体能训练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能够全面开发学生的体能潜能。
体育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躯干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全面地锻炼身体的各项素质。
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条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难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正的锻炼和发展。
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小学生对游戏活动有较高的兴趣,通过引入适当的游戏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提高训练的效果。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运用多种游戏形式,如接力比赛、竞技比赛、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锻炼的乐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提高体能水平。
结合科技手段进行体能训练。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利用智能化设备和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效果。
利用心率监测器、动作传感器等设备监测学生的心率和动作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训练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直观的认识,并通过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工具,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和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学生得到更科学的体能训练,并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注重动态评估和激励。
动态评估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能发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在体力测试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测试项目如跑步、跳远、引体向上等,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并结合评分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一、引言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
本文将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培养1. 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运动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为他们今后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运动技能的培养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种方法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运动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并练习。
其次,可以采用分组比赛和集体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训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 运动技能的评价标准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运动技能的评价可以从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动作的流畅性、动作的速度和力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1. 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水平。
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灵敏性,提高他们的身体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良好的体能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2. 体能训练的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内容通常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几个方面。
有氧运动主要包括跑步、跳绳、游泳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中的体能与技能训练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中的体能与技能训练在小学四年级的体育课上,体能与技能训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在体育课上,体能训练就像是一个忠实的伙伴,默默地支持着孩子们的成长。
每一次的跑步、跳跃和攀爬,都是体能训练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份礼物。
跑步让他们的心肺功能逐渐增强,跳跃则提升了他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攀爬则锻炼了他们的力量和耐力。
每一个动作,每一滴汗水,都是体能训练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成果。
与此同时,技能训练则像是一个智慧的老师,细心地指导孩子们掌握各种运动技巧。
无论是踢足球、打篮球,还是学习游泳和体操,技能训练都帮助孩子们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要领。
通过技能训练,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比赛意识。
在一场场充满竞争和合作的比赛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挑战中超越自己。
体能和技能训练的结合,如同两位完美的搭档,共同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体能训练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而技能训练则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份基础去实现更高的运动目标。
在这种综合性的训练中,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变得更加出色。
此外,体育课上的体能与技能训练还培养了孩子们的毅力和自信。
每当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拼搏,突破自己的极限时,他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了乐趣,也激励着他们在其他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
体育课上的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是孩子们自信心的加分项,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在体育课上,体能与技能训练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机会。
生活中的学业压力和各种琐事,让孩子们有时感到沉重。
而在体育课上,他们可以通过运动来释放这些压力,感受快乐与放松。
这种身心的放松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运动技能把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运动技能把握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体育兴趣培养、运动能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心和合作精神,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正确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正确的运动技能是体育锻炼能够起到作用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传球、带球、射门等技能,才能够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效果,提高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而对于一些没有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来说,虽然也在运动,但却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因此,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能够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其次,正确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往往是通过实际体验来培养和发展的。
当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时,他们会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学生在跳绳课上学会了各种跳绳技巧,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将会激发他们对跳绳运动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地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去。
因此,通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其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找到快乐、享受运动的过程。
另外,正确运动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通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能够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水平。
当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时,他们在进行该项运动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例如,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中掌握了正确的运球技巧和投篮技巧,他们在比赛中将能够更好地控制球场、发挥个人能力。
因此,通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竞争力。
小学生健康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技能与身体协调能力培养
小学生健康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技能与身体协调能力培养运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适当培养儿童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健康体育教育中的运动技能与身体协调能力培养。
一、培养基础运动技能基础运动技能是小学生进行各类运动的基础,包括跑、跳、投、接、滚、爬等。
通过培养儿童的基础运动技能,可以为他们日后更高级和专项的运动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跑步能力的培养跑步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也是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前提。
小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跑步训练,如短跑、长跑、接力赛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跑步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跳跃能力的培养跳跃具有很好的锻炼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在体育课上,可以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训练,如跳高、跳绳、跳远等。
这些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3. 投掷和接球技能的培养投掷和接球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投掷与接球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学校可以设置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让学生进行投掷和接球的练习。
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是指人的各个部分在运动中协调配合的能力。
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通常较为薄弱,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提高。
1. 平衡感的培养平衡感是身体协调能力的基础,也是许多运动项目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可以通过站立单脚、走钢丝、拉伸训练等来提高平衡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橡皮筋、跳绳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培养平衡感。
2. 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空间认知能力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准确感知和控制自身身体位置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进行绘画、模型拼装等活动来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此外,学校体育课上的活动和游戏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3. 身体灵敏性的培养身体灵敏性是指对动作反应迅速和敏捷的能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把握共3页word资料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把握一、引言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方法。
以上说法出自百度百科。
这一名言经常被教育界人士引用,提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然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有这样一则笑话:高僧问一位老师:“一根鱼竿与一筐鱼,你选哪个?”老师说:“我要一筐鱼。
”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老师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
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高僧说:“阿弥陀佛……贫僧不想与你们当老师说话!”这则笑话细细想来是有它道理,延伸到体育教学中,若我们能让学生拥有足够多“鱼”,也未尝不可。
本文试图打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向思维,剖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把握体能与技能教学,授人以鱼或(与)授人以渔。
二、体育教学中“鱼”与“渔”(一)什么是体能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体能与与运动技能有关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
一般而言,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人体基本运动能力,本文把体能与“鱼”画上等号。
(二)什么是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是指合理有效完成体育动作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重要决定因素。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引言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运动技能的掌握在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
正确把握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的必要性、运动技能把握的原则以及运动技能把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运动技能把握的必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动技能的把握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其次,运动技能的把握能够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
此外,运动技能的把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运动技能把握的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把握运动技能应遵循以下原则:1.渐进性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类运动技能,避免过度训练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2.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
3.兴趣性原则: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运动技能。
4.实用性原则:注重将运动技能与实际生活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验和运用能力。
运动技能把握的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把握运动技能:1.分解法:将复杂的运动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动作要素,然后逐步组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能的要领。
2.模仿法:通过观察和模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的动作要领和基本动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技能,同时要求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从而达到运动技能的把握。
4.对比法:将正确的运动技能与错误的运动技能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运动技能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运动技能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现阶段我国小学生体育运动普遍存在表面工程现象,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有效的将基础知识与相关技传授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进行保证,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以及办法促使学生对运动技能进行把握。
一、降低教学难度、树立学习技能的信心学生对运动技能认识不充分,认为运动技能具有极高的难度,从心理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运动技能与竞技体育技能在难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在实际进行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对运动技能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时可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考虑,这对学生很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一般在6岁至12岁之间,比较好动,对于体育运动中的技能知识了解得不是特别清楚,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耍的时间,因此会对体育运动中的技能掌握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应该仔细把握好小学课本中关于体育技能的相关知识,着重区分运动技能与竞技体育技能之间的关系,好好把握其中的难易度。
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体育教学的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该了解以及该掌握的相关體育运动技能知识,并且进行一定的掌握,从而达到体育运动教学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学生的身体差异以及身体发育状况存在很大的不同,会对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不能做到整齐划一。
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不会因人为控制而进行改变,教师应对这种差异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来传授相应的运动技能,在实际进行传授时对学生的传授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不适合剧烈运动,教师应对这种情况进行重点注意。
根据学生自身的优点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运动技能被学生接受,同时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
浅淡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把握前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
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着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把握好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和原则,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快乐健康地成长。
运动技能把握的重要性学习运动技能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础。
因为运动技能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身体健康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只有当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得好,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较高时,学习和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运动技能的把握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运动技能的把握程度,对于整个人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非常重要。
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和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把握需要具体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训练方法和原则:球类运动球类运动是小学阶段运动技能的基础。
在球类运动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中,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多种球类,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的训练,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培养学生不同技能的发展。
2.初学时,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传、接、带、投等,为进一步掌握高级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调实践操作和个别指导,重视学生技能的巩固和提升。
体操体操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
在体操运动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中,注意以下几点:1.强调基本体操动作的准确性和美感性,例如手、脚、头等的动作,以及整个动作的协调性。
2.训练时,强调体现“自然、流利、清晰”的基本原则,以提高运动表现的艺术性。
3.研究体育科学,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的知识,为提高技能表现的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游泳游泳是健康和安全的运动方式之一。
在游泳运动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中,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的评估,了解学生的技能程度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最适合的训练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把握
一、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以上说法出自百度百科。
这一名言经常被教育界人士引用,提倡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然而,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传有这样一则笑话:
高僧问一位老师:“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
”
高僧摇头笑道:“施主肤浅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你懂吗?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
老师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
然后把鱼竿租给别人,收租金,再自己留一根杆继续可钓很多鱼……”
高僧说:“阿弥陀佛……贫僧不想和你们当老师的说话!”
这则笑话细细想来是有它的道理的,延伸到体育教学
中,若我们能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鱼”,也未尝不可。
本文试图打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单向思维,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把握体能与技能教学,授人以鱼或(和)授人以渔。
二、体育教学中的“鱼”和“渔”
(一)什么是体能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德国人将之称为工作能力,法国人称之为身体适性,日本人称之为体力,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学者将之翻译为“体适能”。
一般而言,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本文把体能与“鱼”画上等号。
(二)什么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
运动技术是指合理有效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运动技能是经过人的学习而被人格化的运动技术。
对运动技术人们宜用“学习”一词来表达,对运动技能宜用“掌握”来表达。
运动技能是指人
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
它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的过程。
本文把技能与“渔”画上等号。
三、“鱼”和“渔”的把握
国家层面把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推到空前的高度,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发展学校体育,摆脱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
目前,许多学校已经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举办各种校内体育竞赛。
体育课上,新课程标准把课课练从历史舞台请了回来,主要为了解决“鱼”的问题。
“体艺2+1”方案的出台,给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们,指定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主要为了解决“渔”的问题。
令许多小学一线体育教师疑惑不解是的,“鱼”和“渔”到底如何把握才合理呢?
(一)自我定位
首先我们要做好自我定位,你是一个擅长于教学生技能的教师,还是擅长引导学生进行体能练习的教师,或者两样兼有。
我们只要做好一方面,笔者认为就合格了,两样都能落实是最理想的。
在小学阶段,要么指导学生扎实学会一
至两项运动技能,杜绝“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教学,这是“体艺2+1”的中心思想。
如果学生学会了运动技术,课余时间就有兴趣去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术在长期的“玩耍”中提升为运动技能,从而体质自然得到提升。
要么“野蛮其身体”,改变“软、硬、虚、笨、晕”的现状,为初、高中乃至大学学习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体育课程体系
1. 按水平规划
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杜绝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式的教学?首先,一个班的体育老师要相对固定,采用大循环制的任课方式。
其次,体育科组应该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规划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体系。
例如,我校在体育教学上,统一的思想是严抓课堂常规,将篮球和毽球作为重点项目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始终,国家体质测试项目和学校运动会项目作为必学教材以应对大环境,柔道作为特色项目培养一部分学生的特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如此执行三年多来,大部分六年级毕业的学生,对篮球和毽球的掌握很好,少部分学生在柔道项目上已经多次代表宝安区参加深圳市甚至广东省的比赛斩获荣誉。
校园足球的开展已经蔓延到全国各地,如何推进足球进校园,必然与体育课堂教学分不开,这是我校2015-2016学年度需要规划
的项目。
2. 按周规划
2014年7月,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的要求,2015-2016年度开始,深圳市所有学校将全面实现小学各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学校能认真落实这些政策,加上每周4节体育课,无论在技能还是体能上,孩子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以我校为例,除了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会安排最后一节课为体育活动时间。
为了保证体育活动有力执行,将这节活动课排入课表,固定安排科任老师看管,体育教师轮班指导,计入工作量。
那么,每周的体育课在“鱼”与“渔”的抉择上,同样要有个规划。
以每周4节体育课为例,按技能和体能的搭配模式规划4节体育课和1节活动课,如下表所示:当然,以上模式只能做个参考,体育教师们应该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规划好学期计划和周计划,对技能和体能做个合理的分配。
表2中所提到的体育活动部分,补充体能练习,应该由体育老师具体指导,尽量在徒手、
两人或多人配合的情况下,达到体能锻炼的效果,这样可以减少每天体育活动准备诸多体育器材的麻烦,降低安全隐患。
(三)按课时规划
过去,一节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
当前顺应课程改革理念,诸如将准备部分换成”激趣热身阶段”的说法显得更加文雅。
不论是陈词新词,最重要的是一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目标引领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
现在很多学生跑久点就喘,跳多点就累,意志不够坚强。
新课改重提课课练,这无疑是让体育老师们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
但是,宋文钦的《“课课练”真的需要课课都安排吗》一文中的许多观点,是值得我们体育老师思考的。
常规课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技术动作没有学完就快要下课的情况,这时只能匆忙进行课堂的结束部分。
笔者认为,课课安排课课练是值得商榷的。
按表2所列举的模式,如果以技能为主,那么一节课就要认真执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哪怕这节课的运动负荷不足,因为可以从学校体育活动进行体能练习的补充。
另外,比如学生学好了篮球技术,在课外时间就有兴趣进行大量的篮球运动,这比在体育课上练习5至10分钟的课课练要受益更多。
反之,一节课若以体能为主,那么就扎扎实实地进行体能练习,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旦学生的体能提升后,学
习一些技术也相对更快。
总而言之,技能和体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提高,另一方面则随之成长。
四、结束语
目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着学习的运动技术较多,但掌握的运动技能较少的严重现象。
更奇怪的是,学生有着比过去80、90年代学生更多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能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一线教师无法左右任何外界因素,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自己的教学态度,规划好自己的体育课程。
只要我们有责任地面对自己的学生,有颗为教好学生而炽热的心,想必小学六年,学生会有所获。
当学生小学毕业多年,问起小学体育课上学会什么,如果没有什么印象,那就是失败的体育。
因此,我们应该肩负责任,别荒废了孩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毛振明.体育课程改革新论――兼论何为好的体育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4] 宋文钦.“课课练”真的需要课课都安排吗[J].中国学校体育,2015(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