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局制度
爱沙尼亚的货币局制度

爱沙尼亚的货币局制度江河货币局制度是一种汇率机制。
它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汇率盯住一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二是本国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货币局制度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货币局制度下,货币的发行量受外汇储备限制;而在中央银行制度下,政府和商业银行都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来发行货币,不受外汇储备的限制。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方面的自由度要大于货币局制度。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控制本国利率,可以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政府提供贷款。
而货币局制度则缺乏上述功能。
世界上的第一个货币局制度是毛里求斯于1849年建立的[1]。
此后, 70多个英国的殖民地先后采用了这一货币制度[2]。
它们之所以不把英镑作为自己的货币,而是采用货币局制度,主要是因为:第一,货币局制度能使它们获得铸币税;第二,它们存放在英国的外汇储备能产生利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些独立国家(如阿根廷和爱尔兰)也采用了货币局制度。
战后,一些殖民地取得独立后,放弃了货币局制度。
但香港则在1983年采用了货币局制度(即联系汇率制)。
爱沙尼亚是最早采用货币局制度的转轨国家,时间是1992年6月。
一爱沙尼亚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一些有限的经济改革[3]。
1989年11月,苏联当局通过有关法律准许波罗的海国家获得一些经济自主权。
爱沙尼亚积极利用这一良机,于1990年1月1日成立了爱沙尼亚银行。
这是苏联时期建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4]。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后,立即启动转轨进程。
这一转轨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恶劣,如由于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卢布的价值急速下降,处于卢布区的波罗的海国家受害匪浅。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迫切希望放弃卢布,发行本国货币。
从独立到建立货币局制度,爱沙尼亚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
早在1987年,爱沙尼亚就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放弃卢布,用一种新的货币取而代之[5]。
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的货币管理体制,其核心在于由中央银行来实施。
该体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来控制物价水平,保持货币稳定,稳定国家金融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货币局制度的核心机制包括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央行报价和货币供应战略。
1、货币政策:指货币政策工具,如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等,用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以稳定物价水平。
2、流动性管理:指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如再投资操作、贴现、贷款、国债等,来控制国内流动性,以便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3、央行报价:指中央银行给出的关于货币市场价格的报价,以此来控制货币价格变化,以确保市场稳定。
4、货币供应战略:指由中央银行根据当前经济形势,调整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的货币供应政策,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香港货币局制度

香港货币局制度
香港货币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简称“HKMA”)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管理机构,负责维护香港货币稳定、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
香港货币局于1993年成立,是独立于政府的机构,具有法定地位。
香港货币局拥有以下几个核心职责:
首先,香港货币局负责维持香港货币稳定。
根据香港的货币制度,香港货币局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香港元与美元的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香港货币局会通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调整联汇基金的买卖美元操作。
其次,香港货币局负责监管和监控香港金融系统。
货币局会定期评估香港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应对系统性风险。
此外,货币局还负责监管香港的金融机构,确保它们遵守相关法规和准则,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三,香港货币局负责发行和管理货币。
香港货币局负责印钞和造币,发行港元流通于市场。
此外,货币局还负责管理香港的外汇储备,确保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第四,香港货币局扮演着金融市场运作的角色。
货币局通过发行短期债券和提供流动性支持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货币局还设立了金融监管框架,确保市场参与者合法合规的行为。
最后,香港货币局还致力于促进金融发展和创新。
货币局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提高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总的来说,香港货币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稳定、金融体系稳定和促进金融发展。
货币局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得香港的货币制度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市民的财富安全和利益。
汇率制度多样化

汇率制度多样化鉴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单一化,难以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弱点,《牙买加协议》明确规定,国际合作的基本目标是经济稳定(物价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于是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了固定汇率制度。
各种汇率安排也相继出现。
IMF把当前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八类:1.放弃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即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本国唯一法定货币;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
例如欧元区国家。
2.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一国或地区首先确定本币与某种外汇(通常为美元)的法定汇率,然后按照这个法定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来发行本币,并且保持本币与该外汇的法定汇率不变。
最早的货币局制度是1849年在毛里求斯设立的。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出现了货币局制度的复兴,例如阿根廷于1991年、爱沙尼亚于1992年、立陶宛于1994年、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于1997年相继采用了货币局制度。
我国的香港地区也执行货币局制度。
3.通常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
这一类国家比较多,有三十几个。
4.水平波幅内的钉住汇率制度(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与第三类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
比如,丹麦实行的波幅为2.5%,塞浦路斯为2.25%,埃及为3%,匈牙利则达到15%。
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Crawling pegs)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
浅析货币局制度

浅析货币局制度作者:王博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21期摘要:货币局制度,是指在一些已经实施货币局制度的国家中不仅仅只是按照经典的模式进行运行的。
对于最近的几年来说,货币局制度已经作为一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的汇率制度存在了,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来做出一些反映。
本文也是通过对货币局制度的概念、特征与优缺点来进行了研究。
展望了一部分货币局制度的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于货币局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局制度;运行制度;发展一、货币局制度的基本定义货币局的基本概念是指使用某一固定的汇率制度形式存在的汇率制度,规定则是通过政府立法的方式规定的。
承诺由本币与确定的外国货币进行没有限制的兑换,而货币当局的作用则是去确保可以实现的汇率制度。
货币局制度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发行与兑换的制度安排,也可以是指一种汇率的制度。
对于货币局制度的分析,首先,我们要从货币的发行与兑换的制度来分析,货币局制度的行使首先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是否是以法律作为根据,我们必要以法律作为全部的基础。
其次,我们考虑的则是它是指汇率的制度,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持兑换时可以按照当时约定的确定汇率进行兑换。
在理论上可以认为,兑换过来的外国货币是可以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而存在的。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比较具有可信度的固定汇率的特殊制度。
货币局制度需要钉住单一或者是一篮子的国际货币的特殊制度。
货币局制度要求本国的货币与外国的货币以某一固定汇率自由交换,而这一要求也是在法律与条文中被明确规定的,这一制度也是需要对本国的货币在发行方面加以限制,以确保这一法律制度可以达到保持固定交换率的目的。
若一国想要发行货币就需要用100%的外汇储备当作保证,这既是货币局制度的意义。
在发行本币的时候,发行国可以钉住一种货币来进行发行,也可以钉住一篮子的货币进行发行。
这个制度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的固定汇率制度。
也是因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使得货币局制度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
二、现阶段货币局制度的基本特征货币局制度的起源需要追溯到19世纪的中期,那个时期金本位制度正在处于盛行的时期,主要是以金本位制度作为主要的货币制度,少部分国家则主要是以金汇兑本位制作为主要的制度。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及启示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及启示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基本原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根廷实行了一种固定汇率制度,这意味着阿根廷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是固定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制度最终崩溃了。
首先,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崩溃的一个原因是社会政治因素。
阿根廷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导致了外部债务的增加。
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国内的金融动荡,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崩溃。
其次,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也与国内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有关。
在过去几十年里,阿根廷的银行业一直存在监管不力和腐败等问题。
银行家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勾结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一步削弱了货币局制度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也揭示了固定汇率制度的局限性。
一方面,固定汇率制度使得阿根廷失去了调整汇率以应对经济变化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固定汇率也导致了货币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如果干预失败,就会掏空外汇储备,使得货币系统更加脆弱。
那么,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哪些启示呢?首先,一个明显的启示是政府应该更加关注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如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以避免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恶化,并稳定价格水平。
其次,金融监管应该更加严格。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崩溃的原因之一是银行业存在监管不力和腐败问题。
其他国家应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业的稳定和透明度,进而增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固定汇率制度的局限性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他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经济周期、国际贸易情况等。
采用灵活汇率制度,例如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变化和外部冲击。
此外,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也提醒我们,全球金融体系的紧密关联性。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不仅对阿根廷本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分析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分析孙 仲 涛 梅内姆政府于1989年上台后,在阿根廷推行了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改革。
自1991年4月到2002年1月为止的货币局制度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分析来说明其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失败结局。
一 货币局制度的特征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实行固定汇率、外汇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基础货币发行以相应的外汇储备作为准备金这样一种特殊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安排。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不仅具有货币局制度的一般内容,而且还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阿根廷选定美元作为锚货币。
货币局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
在当今世界选择钉住汇率制的国家或地区中,有的选择欧元作锚币,有的选择美元作锚币,有的选择特别提款权作锚币。
阿根廷选择美元作锚币。
这实质上意味着阿根廷将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托付给了美联储,美联储成为阿根廷货币的最后贷款人。
同时,这也表明阿根廷已经将本国经济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其经济将随着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而波动。
第二,阿根廷货币与美元完全固定。
阿根廷的有关法律规定1美元=1阿根廷比索,而且其央行承担维持该法定汇率稳定的义务。
从实践上看,阿根廷在其货币局制度崩溃前实行了与美元完全固定的钉住汇率制。
这与其他实行钉住汇率制的货币汇率有一定的波动幅度不同,这种状况至少表明阿根廷的固定汇率制相对“僵化”。
也就是说,当内外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其汇率不能做出反映,哪怕是短时间微小的反映。
第三,阿根廷仍然保留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级银行体制。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将阿根廷和香港的汇率制度都归入货币局制度,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香港实行的是金管局—4大发钞行—其他商业银行这种三级银行体制。
阿根廷实行的则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这种通常的二级银行体制。
在该体制中,货币发行权归中央银行,但其央行只有在外汇储备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按法定汇率发行相应的本币。
因此,在货币局制度下,阿根廷尽管保留了央行,但其货币发行的权力被大大削弱,甚至可以说,央行对本国的货币供给、利率和汇率的决定权都已丧失。
货币发行局制度

货币发行局制度货币发行局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发行和管理货币,维护货币的稳定和流通。
货币发行局的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又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相关。
一个健全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货币发行局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独立性是货币发行局的基本要求,它能够保证货币发行和管理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独立的货币发行局不受政府的干预和影响,能够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以维护货币的稳定。
其次,货币发行局应该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自治权是货币发行局的行政机构的基本权利,它能够保证货币发行局独立行使职权,有效地履行职责。
货币发行局应该有权决定货币的发行量、发行方式和发行时间,同时也可以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实施。
再次,货币发行局应该具有一定的监管职责。
货币发行局不仅应该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还应该监督和管理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
货币发行局应该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货币发行局应该具备一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透明度和公信力是货币发行局的基本要求,它能够增强经济主体对货币发行局的信任和认同,维护货币的稳定和流通。
货币发行局应该及时发布货币政策和相关信息,公开货币发行和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
总之,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独立、自治、具有监管职责、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货币发行局,能够有效地发行和管理货币,维护货币的稳定和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因此,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对货币发行局制度的研究和改革,进一步提高货币发行局的运行效能,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及启示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及启示【摘要】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背景介绍着重于该国货币政策的混乱现状。
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原因分析揭示了政府金融管理能力不足和金融市场不规范的问题。
经济危机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启示一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必须引起重视,启示二则强调监管措施的必要性。
结论总结了问题的根源,对未来提出了建议,强调了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更加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措施,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关键词】阿根廷,货币局,崩溃,背景介绍,原因分析,经济危机,货币政策,监管措施,结论,建议。
1. 引言1.1 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及启示阿根廷是一个经济体量庞大、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在经济管理方面却屡屡出现问题,其中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便是其一个突出的案例。
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和货币当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目的。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在长期的错误政策和管理失误下,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背景介绍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包括货币的自由化和汇率的浮动化。
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主要是由于政府长期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和外债问题所致。
政府过度发行货币以填补财政赤字,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同时外债的违约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不稳定。
引发的经济危机货币局制度的崩溃引发了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包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启示一:货币政策的重要性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政府和货币当局应当加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启示二:监管措施的必要性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也提醒我们监管措施的必要性。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的监管,防范风险的发生,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货币局制度?

什么是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种汇率机制,它有两项基本原则:⼀是本国货币汇率钉住⼀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是所发⾏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传统的货币局制度起源于19世纪中期,是英、法等国海外殖民体系的货币发⾏⽅式,在本世纪初较为流⾏。
本世纪五六⼗年代,随着政府积极⼲预经济的盛⾏,同时由于货币局带有明显的殖民时代经济⾊彩,原先实⾏货币局制度的国家纷纷采取中央银⾏制度。
货币局制度近年来⼜有回潮的势头,1983年,港元贬值的波动,促使港英*决定重建货币局制度,将港冗和美元挂钩,1991年,阿根廷也建⽴了货币局制度,⽤以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稳定市值,恢复经济,⽴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先后建⽴了货币局制度来稳定经济和重建货币体系。
货币局制度与中央银⾏制度的主要区别是:在严格的货币局制度下,货币发⾏完全受货币局的外汇储备限制;⽽在中央银⾏制度下,政府和商业银⾏都可通过向中央银⾏惜款发放货币,⽽不受外汇储备的限制。
因此,可以说中央银⾏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由度要⽐货币局⼤得多,如中央银⾏可以控制本国利率。
可以充当“最后贷款⼈”的⾓⾊向政府提供贷款,⽽货币局却没有这些功能。
在货币局制度下,当国际收⽀出现持续逆差时,*发⾏货币的外汇储备就会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也将随之减少,利率就会偏⾼。
这将有助于减少进⼝需求,减缓国内经济增长速度。
国内⼯资、物价的下跌,也会降低⽣产成本,增加出⼝竞争⼒。
同时,货币局制度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保持冈际贸易的稳定发展。
货币局制度也有其⾃⾝的不⾜:①政府不能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利率由基准货币发⾏国制定,货币总量取决于收⽀平衡,以及银⾏体系中的货币乘数;②政府不能利⽤汇率来调整外来冈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如进⼝价格的上涨、资本流通的转移等,⽽只能调整国内⼯资和商品价格;③正统货币局制度不会像传统的中央银⾏那样,帮助周转困难的银⾏平息危机。
⾹港实⾏的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是⼀种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 名词解释

货币局制度名词解释货币局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制度。
货币局制度的设立旨在维护货币的稳定,保护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以下是对货币局制度的一些关键要点的详细解释:1. 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货币局负责发行和管理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
它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决定货币的供给量、发行时间和方式,并监督货币的流通环节,确保货币的正常运行。
2. 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货币局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状况和维持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3. 汇率管理:货币局负责管理和维护该国或地区的汇率稳定。
它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购买外汇或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汇率的波动,防止过度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4. 货币发行监督与反假币工作:货币局负责监督和管理货币的发行过程,以确保发行的货币质量合格、安全,并防止假币的流入。
货币局还负责反假币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执法措施打击假币制造和传播。
5. 货币统计与调查研究:货币局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与货币相关的数据,并根据政府的需求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
货币局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析货币供求、流通情况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依据。
6. 国际合作与对外交往:货币局负责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
它可以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局进行信息共享、政策研讨、技术援助等合作活动,以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和稳定。
总之,货币局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和监督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通过制定货币政策、管理汇率、监督货币发行与反假币工作,货币局在维护货币稳定、保护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货币局还负责货币统计与调查研究、国际合作与对外交往等工作,以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
货币局制度浅析

货币局制度浅析作者:钟雪瑞来源:《商情》2013年第40期【摘要】货币局制度作为盯住汇率制度的一种,在货币体系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随着货币局制度近年来再次成为几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根据货币当局的决策不同,它所带来的各种效应也成为讨论的焦点。
【关键词】货币局制度钉住制度发展优劣一、货币局制度的定义货币局制度是固定汇率的一种形式,是指政府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承诺本币与某一确定的外国货币之间可以以固定比率进行无限制兑换,并且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业务的实现的汇率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
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他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的发行的货币必须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间可按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兑换。
该外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
理论上讲,货币局制度可以钉住某种单一的国际货币,如美元或者欧元等,也可以钉住两种货币甚至一篮子货币,它是一种特殊的更具可信度的固定汇率制度。
二、货币局制度的历史发展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银行宪章法(1844)》可找到货币局制度的原则。
1849年的毛里求斯建立里世界上第一个货币局。
货币局制度在早期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在1890年以前,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非常缓慢,英法等国的殖民地以及一些独立的拉美国家开始采用货币局制度,将货币局制度在20世纪40年代末推向鼎盛时期,其中包括英国在非洲、亚洲、加勒比海和中东地区的殖民地一起其他一些小国在内,共有超过70个国家或地区采用该制度。
随着20世纪60年代殖民地国家的相继独立。
货币局制度被中央银行制度所替代而逐渐衰落。
而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采用中央银行体系的国家逐渐暴露出问题,例如恶性通货膨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发展中国家又转向货币局制度,出现了货币局制度的复兴。
其中,1983年香港重新引入货币局制度,将港元与美元挂钩;1991年,阿根廷也建立了货币局制度,用以控制国内的高速通货膨胀,稳定市值,恢复经济;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货币局制度来稳定经济和重建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制度的划分如下:
1.货币局制:官方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保持固
定汇率,同时对本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
2.传统盯住汇率制:官方将本币实际或公开地按照固定汇率盯住
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
3.水平区间内盯住汇率制:类似于传统的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
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
4.爬行盯住汇率制:官方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根据若干量
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度调整汇率。
5.爬行区间盯住汇率制:是水平区间内的盯住汇率制与爬行盯住
汇率制的结合,与爬行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的幅度要
大。
6.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官方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
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
7.单独浮动:官方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来影响汇率的决定。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

• 危机的表现 • 1、2001年8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阿根廷应急 追加80亿美元贷款,金融市场暂时趋于稳定,但作为交 换条件,阿根廷承诺将严格执行“零财政赤字计划”。 • 2、市场普遍预期比索将贬值,人们排起长队挤兑银行 存款。 • 3、11月主要股指梅尔瓦指数下挫至200点左右; • 4、国家风险指数大幅飙升,很快突破4000点大关; • 5、政府发行的债券价格一路下滑; • 6、外资纷纷抽逃。据报道,仅11月30日1天,全国就 有7亿美元流往境外。 • 7、由于阿根廷的预算赤字没有达到以前确定的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拒绝向阿根廷提供13亿美元的 贷款。
• 很快就证明这个制度是失败的,原因: • 1、国际环境的持续变化导致汇率高估。(1)美 元升值导致比索升值(2)地区其他货币贬值 • 2、国内失业上升,贫困加剧,出现悲惨式的经 济增长;
•
货币局制度与债务危机 事实上,在经过1991~1994年的经济增长后, 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5年第2季度起, 阿根廷经济即出现了负增长。在货币局制度下, 由于失去了货币政策手段,而新自由主义改革又 使政府难以通过国内紧缩来实现收支平衡,所以, 当经济出现衰退和失业率上升时,财政政策就成 为阿根廷政府的惟一选择。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 的结果是赤字不断上升,加之受外部冲击的影响, 比索币值被高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因此,通 过举借外债弥补赤字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
1阿根廷自由兑换法把汇率固定为1比索兑换1美元中央银行用外汇黄金和其他外国证券担保每1比索的发行保证两种货币可自由兑2自由兑换法的实施抑制了恶性通胀稳定了阿根廷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持续增加实现了19911994年的经济连续增长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
• 背 景 • 1.1989年年底通胀率曾高达5000%。 • 2.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1990年,阿根廷共发生 了7次货币危机,每一次货币危机都伴随着严重 的通胀。在1975~1990年的16年间,除1986年 的通胀率为90.1%外,其他年份的通胀率均在 100%以上。 • 3.在长期恶性通胀的打击下,投资者对阿根廷货 币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经济的完全美元化。这 成为阿根廷采取货币局制度的直接原因。 •
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之一,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货币发行、流通和结算等各项金融活动。
货币局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定,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货币局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货币发行与管理。
货币局负责制定货币发行政策,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它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
其次,货币流通与结算。
货币局负责监督和管理货币的流通和支付结算体系。
它促进各种支付工具的发展和应用,维护支付安全和便利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再次,货币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货币局负责监督和管理货币市场,制定和执行货币市场的运行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保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货币局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和对外经济安全。
货币局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它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专业性和公平性。
首先,货币局应该保持相对独立,不受政治干扰,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它应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和金融情况,独立决策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
其次,货币局应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监管团队,能够有效地监测和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挑战。
最后,货币局应该保持公平和透明,制定和执行金融规则时,要公开透明,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护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货币局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货币局应该保持独立、专业和公平的特点,以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执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综合。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全部交易,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最优货币区:指若干个国家或地区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构成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单一货币制度有利于建议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调节机制。
3、特里芬两难:是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的问题: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供应则不足;若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信用难以维持。
5、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包括:确定货币汇率的原则和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确定维持和管理汇率的机构。
1、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
分为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小的帐户。
1.经常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它又分为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小的账户。
(5分)3、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交易的一种,交易双方事先签订交易合约,确定交易时间、交易价格、汇率及交易币种,到期进行交割。
运用此交易即可以避险也可以投机。
(3分)4、一价定律: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时一样的。
5、货币危机:广义货币危机,也可称为汇率危机,指一国的货币汇率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变化;狭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家发生大规模资产置换,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情况。
2.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交换的比率(3分);它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倒数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一种汇率机制,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盯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货币联系,此货币成为锚货币。
二是本国通货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国货币与外币随时可按固定汇率兑换。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必须依靠调节性交易平衡自主性交易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