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经典例题
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BaCl2和CaO2B.SO2和SiO2C.SiO2和SiCD.氦气和H2O答案:C解析:A.BaCl2和CaO2均是离子晶体,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SO2和SiO2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前者是分子晶体,后者是共价晶体,B错误;C.SiO2和SiC均是共价晶体,且都含有共价键,C正确;D.氦气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形成的是分子晶体,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是分子晶体,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OCH2CH(OH)CH3与CH3CHClCH2CH3都含一个手性碳原子B.NH4+和CH4的空间构型相似C.BF3与都是平面型分子D.CO2和乙醚(CH3−CH2−O−CH2−CH3)都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答案:D解析:A.HOCH2C*H(OH)CH3中用“*”标记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CH3CHClCH2CH3中与Cl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B.NH4+和CH4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故B正确;C.苯是平面型分子,BF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且不含孤电子对,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则两者均是平面型分子,故C正确;D.CH3−CH2−O−CH2−CH3分子中,O原子与两个C原子形成2个σ键,含有2个孤电子对,O和与之相连的两个C原子形成V形结构,因此乙醚不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答案选D。
3、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存在离子键B.Y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C.原子半径:Y>XD.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乙醇反应答案:D解析: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结构中Z原子形成+1价阳离子,则Z为Na;Y形成3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a,则Y为N;W 形成1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N,则W为H;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24-1-7-11=5,故X为B。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一、下列哪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A. 氢气B. 硫C. 铁丝D. 镁条(答案:B,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二、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B.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C. 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 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答案:D,周期表中有些元素是人工合成的,并非全部存在于自然界。
)三、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A. 使用紫色石蕊试液B. 加入氯化钡溶液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加入锌粒(答案:C,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答案: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且都在不停运动。
)五、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碱?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氯化钠D. 碳酸(答案:B,氢氧化钠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
)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 分子的数目(答案: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七、下列哪种气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一氧化碳(答案:B,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八、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高,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对量以及温度等因素。
)。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经典例题讲解

3.(2023·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0.94% D.0.03% 【答案A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符合题意;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云南曲靖·统考一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 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能造 成酸雨 D.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答案C 【解析】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 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 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二氧化碳不能造成酸雨,二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液氮汽化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故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的 条件下做手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重庆彭水·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水和空气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能用白磷替换红磷 D.分离液态空气可以获得氮气和氧气
【答案D 【解析】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不正确;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不正确; C、由于白磷、红磷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更 低,更需要注意安全。所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用用白磷替换红磷。 C不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其原理是先将空气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变为 液态,然后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把 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word)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word)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D.甲一定是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4g=2: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经典例题1.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
答案:锌和硫酸反应会产生硫酸锌和氢气。
2.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3. 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什么物质?
答案:氢气和氧气反应会产生水。
4. 氮气和氢气反应产生什么物质?
答案:氮气和氢气反应会产生氨气。
5. 铁和硫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铁和硫反应会生成二硫化铁。
6. 溴和氢气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溴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氢溴酸。
7. 氯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氯气和氢气反应会生成氯化氢。
8. 氧气和硫化氢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氧气和硫化氢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9. 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10. 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答案:硫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硫酸。
这些是高一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典例题。
希望通过这些例题的解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产物生成。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经典大题例题

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C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 催化剂CO2+H2O,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
故选C。
2、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硫答案:D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气、氮气、水蒸气均是无毒无害的空气成分。
故选:D。
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答案:B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散发气味,选项正确;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的总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B。
4、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D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道)例1:-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解析:- A选项: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A正确。
-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滴管和试剂,B正确。
- C选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误。
- D选项: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液体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D 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
例2:-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析:- A选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并眨眼睛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正确。
- B选项: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中和碱,B正确。
- C选项: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C正确。
- D选项: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例3:-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A选项: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
- B选项: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B正确。
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经典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详解】
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
,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
13.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X的化学式为()
12.“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OB.N2C.O2D.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B.11gC.9gD.14g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 A和8g 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会是12g。故选A。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经典例题

2.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中考二模)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 2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说法正确; 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说法正确;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说法错误; D、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是水分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2023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中考二模) 下列有关水和水资源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排放 B. 生活中可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地球上的水储量丰富,我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很多 D.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1
【答案】A 【解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治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取样,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为软水,产 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硬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且是有限的, 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本课结束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 经典例题
1.(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中考二模)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
A.滴加液体 B.过滤液体
C.量筒读数 D.称量 NaOH
B. B
C. C
D. D
经典例题化学

[课堂练习]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氧气6.0g ,求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解:设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232223MnO KClO KCl O ∆====+↑ 2×122.5 3×32x 6.0g 2122.5332 6.0x g⨯=⨯ 15.3x g = 答:被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是15.3g 。
例2.在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
若制取10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同时生成水多少克?解: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 ,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80 64 18x 10克 y 10x =8064克x = 12.5克 6410克=18yy = 2.8克 答:需要氧化铜12.5克,同时生成水2.8克。
例1.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3g 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分析:“含有15.3g 过氧化氢的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质量为15.3g ,溶液中的水是溶剂,并不参与反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并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设2222222MnO H O H O O ====+↑ ……方2×34 32 ……关15.3g x 23415.332g x⨯= ……比 7.2x g = ……解答:生成氧气7.2g 。
……答例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6.4克金属铜。
计算有多少克氢气参加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克/升)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2 64x 6.4克264 6.4x =克0.2x g = 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 0.2 2.220.09克=升 克/升答:略。
例2.电解54克谁能够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解法一:设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18 3254克 x21832x⨯54克= x = 48克 标准状况下这些氧气的体积为 481.429克=33.6升 克/升 解法二:设标准状况下得到氧气的体积为x2×18 3254克 x ×1.429克/升 2185432 1.429x ⨯⨯克=克/升 x = 33.6升 答:略。
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word)

图像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 B 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
的溶质为 NaCl、HCl。(5).设样品中,含 Na2CO3 的质量为 x。
Na2CO3+2HCl 106 73
2NaCl+H2O+CO2↑
x 100 g×7.3%
x=10.6 g 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 答: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 96.4%
(1)滴入 NaOH 溶液的质量在 0~4g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与氯化铜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 g; (3)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HCl+NaOH=NaCl+H2O; (2)8g; (3)10% 【解析】 试题分析: (1)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入 NaOH 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将稀盐 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由图像可知滴入 NaOH 溶液的质量在 0~4g 时,没有出现沉淀,所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 钠和水: HCl+NaOH=NaCl+H2O; (2)从图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加入氢氧化钠 4g 开始出现沉淀,到加入氢氧化钠 12g,沉淀开始不变,所以与氯化铜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 12g﹣4g=8g; (3)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化铜的质量。 设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 x, CuCl2+2NaOH=Cu(OH)2↓+2NaCl 135 80 x 8g×20%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98
233
x
【化学】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

A.CO2B.SO3C.H2SO4D.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C2H5SH + 9O2 4CO2+ 2X + 6H2O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X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故选D。
B、1个丙分子中含有3个A原子,1个B原子,则A、B原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B原子,反应后有2个B原子,有6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为A2,故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改变,故D不正确。
7.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装置也不是密闭容器,不能验证;B、两种物质不反应,不能验证;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另外该装置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验证;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密闭,可以验证。故选D。
A.SiO2B.COC.CO2D.Na2CO3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化学是一门理论丰富、实验丰富的学科,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学习化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50道高中化学的经典例题,希望对各位同学的复习有所帮助。
1. 下列气体中,哪种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2. 某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为2.65g/L,其摩尔质量为?A. 20g/molB. 30g/molC. 40g/molD. 50g/mol3. 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子的是:A. 氢气B. 氯气C. 水D. 氯化钠4. 氢气燃烧时生成的产物是:A. 氧气B. 氰化氢C. 水D. 氯化氢5. 下列化合物中,离子积最小的是:A. NaClB. KClC. CaCl2D. MgCl26.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氯化钠和水B. 氯化钠和氧气C. 氢氧化钠和氯气D. 氯和水7. 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 降温B. 燃烧C. 反应D. 溶解8. 化学平衡反应的特点是:A. 前进反应速度快B. 反应物消耗与生成物增加速度相等C. 反应物消耗速度快D. 生成物增加速度快9. 以下哪种化合物的组成仅包含非金属元素?A. 氨B. 硫化物C. 氯化钾D. 硫酸10.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A. mol/LB. mol·L-1·s-1C. J/molD. kJ11. 气体摩尔体积的洛斯特表达式中n代表:A. 摩尔体积B. 量子数C. 电负性D. 物质量12. 有两个电子的氧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数是:A. 2B. 6C. 8D. 413. 化合物结构中元素间的化学键属于:A. 共价键B. 金属键C. 离子键D. 双键14.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核是原子的主要部分B.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C. 原子核带正电D. 原子核体积占整个原子体积的绝大部分15. 某物质的化学式是H2SO4,其分子式是:A. H2B. H2SC. H2OD. SO416. 锌和硫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ZnSB. ZnSO4C. ZnS2D. Zn2S17. 电子的质量约为:A. 1.67×10^-24gB. 9.11×10^-31kgC. 1.67×10^-27gD. 9.11×10^-34kg18. 氢气和氧气混合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H2O2B. H2OC. H2 O2D. H2O319. 一定质量的水中含有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A. 氧B. 氢C. 氯D. 硫20. 下列哪种物质是卤素元素?A. 氯气B. 氧气C. 氢气D. 氮气21. 以下哪种物质是人体无机元素?A. 淀粉B. 鸟粪C. 铁D. 蛋白质22. 铁与硝酸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Fe(NO3)2B. Fe(NO3)3C. Fe(NO2)2D. Fe(NO2)323. 下列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A. 碳、氢B. 钠、氯C. 氧、氟D. 铝、钾24. 下列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小?A. 硒B. 钴C. 钠D. 铜25. 下列哪种物质是全硫酸氢钠?A. NaHSO4B. Na2SO4C. H2SO4D. NaHS26. 化学平衡中,以下哪种条件对平衡常数Kp没有影响?A. 温度改变B. 反应物浓度改变C. 压强改变D. 添加催化剂27. 下列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具有阴离子复价最高?A. S2O3-2B. HSO4-C. SO3-2D. SO4-228.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反应是:A. 吸热反应B. 同化反应C. 放热反应D. 异化反应29. 下列化学物质属于氢氧化合物的是:A. COB. H2SO4C. C6H12O6D. NaCl30. 化学平衡中,以下哪种因素对平衡位置不起作用?A. 温度B. 压强C. 添加催化剂D. 反应物浓度31. 水样品的酸碱度受溶解其中的气体影响,下列哪种气体是对水样品的酸碱度有影响的气体?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32. 一氧化氮是指下列哪种物质?A. NOB. NO2C. N2OD. N2O233. 一定质量的橙汁中所含最高质量微量元素是:A. 铁元素B. 锌元素C. 镁元素D. 铜元素34. 臭氧分子的分子式是:A. O2B. O3C. O4D. O535. 离子H+和CO32-结合生成的产物是:A. H2OB. CO2C. H2CO3D. HC2O336. 铁、锌和铜分别溶于盐酸溶液中,下列哪种金属与盐酸不发生反应?A. 铁B. 锌C. 铜D. 银37. 下列哪种释放氧气的物质是制氧气的原料?A. 烧碱B. 石灰C. 硫酸D. 过氧化氢38. 某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g/mol,若其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u,则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是多少?A. 32%B. 40%C. 53.3%D. 60%39. 化合物的比热容受哪些因素影响?A. 温度变化B. 频弛率变化C. 摩尔质量变化D. 热量变化40. 化学键的裂解和形成的化学作用中,吸收或放热量的过程称为:A. 同化反应B. 异化反应C. 吸热反应D. 放热反应41. 下列哪种物质是氧化铁?A. FeOB. Fe2O3C. Fe2O2D. FeO242. 某气体的密度为1.25g·L-1,摩尔质量为5g·mol-1,则该气体的分子质量是多少?A. 0.25g·mol-1B. 4g·mol-1C. 6.25g·mol-1D. 12.5g·mol-143. 氯和氧气混合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 Cl2OB. ClO2C. ClO2D. ClO344. 下列哪种元素是矿物中普遍存在的元素?A. 铝B. 铀C. 铁D. 镁45. 某种气体在1atm和0°C的条件下的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该气体的分子式是:A. O2B. N2C. H2D. O346. 化合物的分子量等于:A. 反应物质量之和B. 反应质量和生成质量之和C. 反应物质量之积D. 反应质量之和47. 下列哪种揭示元素性质的不恰当?A. 平衡B. 清晰C. 专一D. 具体性48. 下列哪种物质是置换反应的试剂?A. 硝酸铜溶液B. 碳酸钙C. 碱性土层D. 硫酸铁溶液49. 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构造部分是表达:A. 化学键B. 化学方程式C. 分子D. 原子50. 下列哪种物质被称为“白金金属”?A. 银B. 铜C. 镍D. 铂以上是50道高中化学的经典例题,希朽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答案:C分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故A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
故选C。
小提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x是4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错误的是A.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Y可能是饱和溶液C.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D.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D根据题目中的图,可知:X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也可证明X 不是饱和溶液;溶液Z有晶体析出,则Z一定为饱和溶液。
小提示:A、X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析出,则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B、X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析出,则Y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Y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则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故选项正确;D、X溶液到Z溶液,溶质和溶剂都变小,因此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答案:C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高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科技发展改变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问一号”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两种金属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B.T-碳(T-Carbon)是中科院预言的一种三维碳结构晶体,其与C60互为同位素C.跨洲际往返塞尔维亚的“运-20”机身采用钨碳熔合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金属材料D.我国年底拟发射卫星“爱因斯坦探针”,CsI可放大信号,Cs同一周期含有15种稀土元素答案:B解析:A.Ti位于IVB族,Ni位于VIIIB族,两者都是过渡金属元素,A正确;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因此T-碳(T-Carbon)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与合金,钨碳熔合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金属材料,C正确;D.镧系15种元素均属于稀土元素,与Cs同一周期,D正确;答案选B。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放热反应,后者是吸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溶于水;锌粒和稀硫酸反应B.干冰升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C.氨水与醋酸反应;二氧化碳与碳反应D.工业煅烧石灰石;化石燃料燃烧答案:C解析:A.生石灰溶于水是放热反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是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熔化为吸热过程,不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氨水与醋酸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C符合题意;D.工业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是吸热反应;化石燃料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3、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A.浓硫酸有脱水性,能将蔗糖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以2:1比例脱去,使蔗糖变黑,A正确;B.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常温时向盛有浓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投入铜片与铁片后,铜片逐渐溶解而铁片不溶解,不能说明铜的金属性比铁强,B错误;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C错误;D.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能燃烧,而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D错误;答案选A。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讲解(50道题)

解析:准确理解分子的含义。 答案:A 1 [例 3]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分别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也可能分别是 同一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 C.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任何离子中所带的质子总数与电子总数一定不相等 解析:对元素中各种粒子的相互关系应准确掌握。
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 D 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
置换反应。 答案:B
[例 3] 表中 1~5 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酸 硝酸 硫酸 盐酸 酸式硫 氢硫酸
第 2 页 共 42 页
酸钠
碱 烧碱
碱式碳
纯碱 苛性钠
消石灰
酸铜
盐 大理石 胆矾 纯碱 蓝矾 石灰石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④⑤ D. ①③⑤
③ 与碱作用
CO2 Ca(OH )2 CaCO3 H2O
: ②
还原性:
④氧化性: C CO2 高温 2CO
3CO Fe2O3 高温
是酸性氧化物。
2Fe 3CO2 CO CuO Cu CO2
是不成盐氧化物。
制 ①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① 工业制法:碳不充
法
CaCO3 高温 CaO CO2
别和联系。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则可采取辩证的方法。有
第 3 页 共 42 页
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运用综合练习的习题复习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Ⅰ中Mg 为原电池的负极B .装置Ⅱ负极为Pb ,在电池工作时质量减轻C .装置Ⅲ可构成原电池D .装置Ⅳ工作时,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答案:D解析:A .电解质溶液为NaOH 溶液,Al 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和H 2,Al 为负极,Mg 和NaOH 溶液不发生反应,Mg 为正极,A 错误;B .装置Ⅱ负极为Pb ,电极反应式为Pb+SO 42--2e -=PbSO 4,在电池工作时质量增加,B 错误;C .装置Ⅲ中电极材料都是Zn ,没有电极活泼性差异,不能构成原电池,C 错误;D .Zn 为较活泼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反应中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D 正确;故选:D 。
2、根据图示的能量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32gCH3OH(1)吸收91kJ能量B.形成2molH-H和1molC≡O共吸收419kJ的能量C.CH3OH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D.1molCH3OH(l)具有的能量一定低于2molH2(g)具有的能量答案:C解析:A.根据图示,生成1molCH3OH(1)放出91kJ能量,故A错误;B.形成化学键放热,根据图示,形成2molH-H键和1molC≡O键共放出419kJ的能量,故B错误;C.CH3OH的结构式为,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1molCH3OH(l)具有的能量一定低于2molH2(g)和1mol CO(g)具有的总能量,故D错误;选C。
3、工业上,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用氢气和碘蒸气经铂黑催化合成碘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g)+I2(g) ⇌2HI(g)。
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反应时,控制反应条件不变,将一定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能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容器中混合物的颜色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答案:C解析:A.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A项错误;B.再恒容容器中,该反应的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到平衡,B项错误;C.碘蒸气有颜色,颜色不变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说明到平衡,C项正确;D.该反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说明到平衡,D项错误。
初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初三化学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吹草动B.百炼成钢C.披荆斩棘D.滴水成冰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风吹草动,空气流动,草随之摆动,是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B、百炼成钢是金属冶炼,有物质的燃烧,涉及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C、披荆斩棘,改变物体的形状,是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水结成冰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元素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B.氧的原子序数为8C.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答案:D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氢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序数=质子数=1,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氧的原子序数为8,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不符合题意;D、氢元素与氧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水、过氧化氢等,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闻气体气味C.倾倒液体D.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答案:C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不符合题意;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符合题意;D、将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外焰部分碳化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B解析:A、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即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初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

初中化学50道经典例题1. 元素的定义是什么。
2. 化合物的定义是什么。
3. 什么是化学反应。
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原子。
什么是分子。
5. 水的化学式是什么。
6. 氧气的化学符号是什么。
7. 常见的酸有哪些。
请列举三种。
8. 什么是PH值。
它反映了什么。
9. 什么是元素周期表。
它的作用是什么。
10. 解释什么是同位素,并举一个例子。
11. 写出水的形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描述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13.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举例。
14. 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铁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15. 写出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16. 描述燃烧反应的特点。
17. 什么是沉淀反应。
请举例。
18. 写出二氧化碳的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 描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
20. 什么是催化剂。
它在化学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1. 描述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区别。
22. 什么是酸的特征。
23. 什么是碱的特征。
24. 水的三态变化有哪些。
25. 为什么盐溶于水。
26. 什么是溶液。
举例说明。
27. 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酸、碱还是中性。
28. 描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9. 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30. 什么是密度。
如何计算。
31. 实验室中应该遵循哪些安全规则。
32. 如何正确使用试管架。
33. 描述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34. 在实验中,如何安全处理化学品。
35. 什么是化学废物。
如何处理它们。
36. 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化学样品。
37. 描述如何进行简单的过滤实验。
38. 什么是蒸发。
如何在实验中实现。
39. 如何进行气体收集的实验。
40. 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要戴手套和护目镜。
41. 描述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2. 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3. 解释为什么肥料对植物生长重要。
44. 描述水污染的成因及其危害。
45. 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氧气。
46. 讨论太阳能和化学能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均一、稳定
.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3)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属于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故填:均一、稳定.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故填: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故填:该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特征,解答时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如果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属于溶液,反之则不属于溶液.
5g
5g+10g
×100%=33.3%;
(2)对比②③的实验数据,加入15g该物质时所得溶液为21g,大于实验②的20g溶液,说明10g水溶解10g该物质时并未达到饱和状态;故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根据实验③所得数据,30℃时10g水溶解21g-10g=11g该物质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即30℃时10g 水中含有11g该物质;故30℃时,NaOH的溶解度为110g;
(4)设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x,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98
10g x
80
98
=
10g
x
x=
98
8
g
98
8
g
98g/mol
=0.125mol.
故答案为:(1)33.3%;(2)不饱和;(3)110;(4)0.125;2NaOH+CuSO4═Na2SO4+Cu(OH)2↓.点评: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溶液饱和的标志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且剩余固体的量不再减少”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c<b<a
(填写物质序号).
(3)t2℃时750g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a物质
250
克,若将该溶液加水稀释到10%,则加水
1750
克.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中溶解度的相交点的意义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得出在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P点是ac的相交点表示: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b<a.(3)t2℃时a的溶解度为50克,所以750g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的a物质可这样计算:
750g×50g
150g
=250g,若将该溶液加水稀释到10%,可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750g+X)×10%=250g,X=1750g.(4)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当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升高,a,b的溶解度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变小,有溶质析出,所以c的溶质质量变小.
故答案为:(1)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100克水.
(2)c<b<a.
(3)250;1750.
(4)D.
点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质,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接触到氢氧化钙,所以当我们升高温度时,饱和石灰水中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所以会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