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细菌内毒素检测
干扰的排除: 干扰的排除:
—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 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 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 —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鲎试剂; 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鲎试剂; —其他适宜的方法 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 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 凝胶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 凝胶法
• 回顾
目的: 目的:
对试剂、检测者的操作、环境条件、水平条件进行验证。 对试剂、检测者的操作、环境条件、水平条件进行验证。 以证实操作正常无误,准确可靠和结果可信。 以证实操作正常无误,准确可靠和结果可信。
方法: 方法:
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至2 、 、 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至 λ、 λ、0.5 λ、0.25 λ浓 、 浓 加入到鲎试剂中,保温37℃ ,然后观察结果。 度,加入到鲎试剂中,保温 ℃1 h,然后观察结果。
C
2λ/检查用水 2λ/检查用水
检查用水
D
无/检查用水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 凝胶法
• 方法学验证—供试品干扰试验 方法学验证—
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
如果有供试品和无供试品测得的鲎试剂灵敏度( ) 如果有供试品和无供试品测得的鲎试剂灵敏度(λc)均 范围内时, 在0.5λ-2.0λ范围内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 范围内时 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 否则需要对供试品做适当处理。 否则需要对供试品做适当处理。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 名词解释 —国家标准品及工作标准品 名词解释2—
国家标准品: 单位:EU/ml) 国家标准品: (单位:EU/ml)
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 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 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 效价; 效价;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操作
细菌内毒素检测(凝胶法)标准操作目的:规范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操作,保证细胞质量。
范围:适用于所有从治疗中心发放的细胞(包括CIK、DC、干细胞等)内毒素限量检测。
责任人:质量检测人员材料:一、电热干燥箱除外源性内毒素用,温度应能达到180℃。
二、恒温水浴箱或适宜的恒温器(37℃±1℃)。
三、水银温度计,精度在1℃以下,量程不小于50℃。
四、旋涡混合器。
五、可调式移液器六、0.25EU/ml鲎试剂。
七、细菌内毒素工作品。
八、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九、实验用具无热原吸头(1000μl、200μl)、带铝盖的凝集管(10mm×75mm)、试管架、计时器、75%酒精棉球、封口膜、剪刀、镊子、砂轮。
所用玻璃器皿使用前须经250℃干烤至少1小时或180℃干烤至少4小时。
操作方法一、取样1、细胞发放前3天,取细胞培养液约2ml,分装于2个带铝盖的凝集管中各约1ml左右,如不立即试验4℃存放(可存放多长时间)。
2、细胞发放当天,取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约2ml,分装于2个带铝盖的凝集管中各约1ml左右,如不立即试验4℃存放。
(可存放多长时间)。
3、取样应以无菌操作技术取样,所用器材在使用前应无热原或已去除热原。
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鲎试剂灵敏度复核的目的是考察鲎试剂的灵敏度是否正确、考察检验人员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及实验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在使用一批新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
(一)实验操作1、细菌内毒素工作品溶液的制备取细菌内毒素工作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然后用砂轮在瓶颈上部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开启过程中应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按照工作品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其内容物,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分钟。
然后用倍倍稀释方式进行稀释,即0.5ml各浓度工作品溶液+0.5ml检查用水(以下稀释方式同此法),制备成4个浓度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即2.0λ、0.5λ、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合30秒钟。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1.目的为规范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特制定本SOP。
2.范围本SOP适用于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
3.定义3.1.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
3.2.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3.3.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3.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 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 EU/ml (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
6.材料6.1.仪器设备细菌内毒素测定仪、漩涡混合器、干烤箱6.2.试剂及溶液6.2.1.鲎试剂6.2.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国家标准品或经过国家标准品标定的工作标准品。
6.2.3.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6.3.使用的器具移液器、无热原稀释管和反应管、无热原枪头。
7.流程图无8.程序8.1.原理细菌内毒素能激活鲎试剂(TAL)中的酶系统,使凝固酶原变成凝固酶,进而凝固酶再激活其中的凝固蛋白原变成凝固蛋白,呈现凝胶反应,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计算内毒素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双对数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对供试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8.2.试验前准备8.2.1.采样管用硅胶塞塞口,经180℃干烤2小时,除内毒素备用。
细菌内毒素测定技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四、结果判断 若供试品溶液所有平行管的平均内毒素浓度乘以稀释
倍数后小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 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注:本检查法中,“管”的意思包括其他任何反应容 器,如微孔板中的孔。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检验供试品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否小于限值的定性方法,按下表制 备溶液A、B、C和D。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 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A 和B。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3、如果供试品溶液的所有平行管均为阳性,应记为内 毒素的浓度大于或等于最大的稀释倍数乘以λ。
4、若内毒素浓度小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 定。若内毒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不 符合规定。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一、方法
光度测定法分为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 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终 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显色基质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 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 法。
试。复试时,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 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4、阳性对照结果出现阴性,可能是由于内毒素工作品效价标 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败;稀释内毒素没有使用旋涡混合器或 稀释操作不当;鲎试剂效价标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效;反应 试管放入水浴保温前试管中内容物没有摇匀造成。阴性对照出现 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鲎试剂或者水污染,试验器具污染,试验过 程操作不当污染造成。
A:没有超过MVD并且通过干扰试验的供试品系列稀释液。 B:供试品阳性对照。(为确证不存在干扰作用) C:标准内毒素系列。(为确证本次试验的操作和环境都符合要求。)D:阴性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33.2—93 1993-03-16发布一、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法系列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
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
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
二、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
三、试剂 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3、鲎试剂:灵敏度为0.25EU/ml,规格为0.5ml。
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
四、试验前准备1、器具除热原: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
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250℃干烤至少6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测定(1)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鲎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
(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
取同一批号鲎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为鲎试剂溶解液。
取10mm×75mm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加入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一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匀内容物,封闭管口,置37±1℃恒温水浴中保温60±2min观察结果。
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为阴性。
五、试验方法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2、浸提介质:无热原水。
3、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入10ml,输血器内腔注入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它可以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包括了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同时还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比如食品、药品、环境样品等,都有相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包括了检测方法和技术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也是检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规定了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定标准。
对于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判定,以及毒素含量的测定,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包括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校准、人员培训、实验操作规范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是一套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它涵盖了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结果解读和质量保证等方方面面。
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确保细菌内毒素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标准通常由相关监管机构或行业组织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1. 中国标准:GB/T 18979-2003《食品中内毒素的测定鲎试剂法》是中国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使用鲎试剂法测定食品中内毒素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2. 美国标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联邦法规,如21 CFR 11
3.320(f),规定了食品中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限量。
3. 欧洲标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详细的指南,如针对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4. ISO标准:ISO 11298-1《医学器械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关于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检测方法、试验条件、结果分析等方面,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时,应遵循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中国药典2021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21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凝胶法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去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注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熔化,在旋涡混合器上搅匀15分钟,然后做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吸收一步均应当在旋涡混合器上搅匀30秒钟。
抢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水溶性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两支,其中16管分别重新加入0.1ml相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搞4管;另外2管重新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做为阴性对照。
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搅匀后,半封闭管口,横向放进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
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小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高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率。
按下式排序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量值(λc).λc=1g-1(∑x/4)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
反应终点浓度就是指系列递增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阻碍试验按表中1制取溶液a、b、c和d,采用的供试品溶液应属未检验出来内毒素且不少于最小有效率吸收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为丛藓科扭口藓核试验项下操作方式。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一、引言细菌内毒素是一类具有强毒性的生物毒素,可以由细菌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
其存在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种可靠有效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室技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验证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包括:1. 确定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2. 确定验证方案的实施步骤;3. 评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1. 材料准备- 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盒)- 多个细菌培养菌株- 培养基和培养用具- 杂质过滤器- 试管和离心管等实验室常用器具2. 实验步骤1) 培养细菌菌株:选择多个细菌菌株进行培养,确保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内毒素。
2) 提取内毒素:将培养的细菌离心,取上清液,通过杂质过滤器去除细菌细胞残留和固体杂质。
得到的上清液即为细菌内毒素提取物。
3) 验证检测方法: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对提取物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根据试剂盒结果,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重复实验:根据上述步骤,重复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5) 数据分析:收集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所选择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2. 选择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确保其适用于所需检测的内毒素类型。
3. 在提取内毒素时,要注意避免细菌细胞的污染。
4.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避免人为误差的干扰。
5.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要进行统计学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预计将得到以下结果:1. 确定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验证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供一个详细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使其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移取注射液xml
MVD?
L· x/v=L×MVD ≥入,MVD≥入/L EU/ml
3.检查方法
(1)检查程序:①实验试剂、仪器及用具等的准备;(除内毒素)
②确定药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 ③选择鲎试剂的灵敏度入;
毒素的方法。(限量、阳性对照、灵敏度、溶剂、稀释倍数) 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该法优点:快速、灵敏。 2.细菌内毒素检查过程中用到的标准品和试剂
①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RSE):系自大肠杆菌提取精制得到的内
毒素。用于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复核、仲裁鲎试剂灵 敏度。
c lg 1 ( X / 4)
复溶
内毒素检查用水
4支 4支
0.5λ 内毒素溶液 保温1h
结 果 有 效
2支
当λc在0.5λ~2.0λ时,方可用于内毒 素检查,并以λC 为该批鲎试剂灵敏度
呈阴性
18
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反应终点浓度是 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4)取鲎试剂8支(0.1ml/支),两支作为样品检 查管(S1、S2),2支标记为阳性对照,2支为阳性产 品对照,2支标记为阴性对照,如下图所示
s1 s2 阳性对照 阳性产品对照 阴性对照
0.1ml水 0.1ml水 +0.1ml +0.1ml SMVD16 SMVD16
0.1ml水 +0.1ml E2入
3.什么是鲎试剂?鲎试剂是由海洋生物鲎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制成的无菌 冷冻干燥品,含有能被微量细菌内毒素和真菌葡聚糖激活的凝固酶原,凝固 蛋白原,能够准确、快速地定性或定量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细菌内毒素和 (1,3)-β-葡聚糖激。
光度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方法
光度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方法
光度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试剂和样品:准备所需的宣试剂、内毒素标准品、样品等。
2.加样:按照实验要求,将室试剂、内毒索标准品和样品加入反应管中。
3.孵育:将反应管放入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孵育。
4.检测:在孵育结束后,使用光度计检测反应管中的吸光度或透光率。
5.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并与标准品进行比较,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需要注意的是。
光度法细菌内毒索检查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进行必要的实验质星控制和验证。
细菌内毒素检测
1
概述
前言
细菌内毒素
一、前言
热源检查易受试验动物个体差异、方法灵敏度、 药物本身性质的影响,受到一定限制,与家兔 热原法相比,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具有劳动强度 低,实验成本小等特点,还可以通过对原料、 活性成分、灭菌水、容器、赋形剂和终产品的 细菌内毒素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质控,更明 显的特点是可以定量检测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 污染的痕量内毒素,为区分干扰作用与内毒素 污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干扰无法去除 选择其他方法
2006年6月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26
1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个药品在投放市场前,它是否满足内毒素 限值要求?样品的内毒素含量是多少?与前 一批的结果比较相差多少?与内毒素限值含 量相差多少? 这些问题不但关注用药安全,同时也考虑了 生产环境的内毒素含量变化。 因此,一个完善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除了要满足法规相关的强制性要求,保证临 床用药人群的安全外,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提 供有关内毒素含量的信息,为药品生产过程 的质量控制提供警戒信息。
2006年6月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22
三、方法学验证注意事项 一个全面可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方法 验证实验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了解产品的 溶解度,按照适当的临床用量确定合适的 内毒素限值,并确证产品对方法是否存在 干扰,如果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运用了激烈 的处理条件或溶剂,还应证明所采用方法 不会破坏或减少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2006年6月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9
3 鲎试剂凝胶反应的特征
⑴随着鲎试剂反应的进行,凝固蛋白不 断增加,伴随凝聚的形成,光密度也会 增加。 ⑵内毒素的浓度决定了光密度增加的速 率。 ⑶凝胶形成反应呈S型曲线(分为初期的 平台期、快速增长期和后期的平台期)。 这些特性构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理论基 础。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译自英国药典版,等同欧洲药典版。
见原文之附录BP2004EP5XIV A方法)2.6.14.本文所描述的五种方法用于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细菌内毒素,而这些方法适用于药典中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限度试验方法的制定者希望弄清楚,如在--.生产中能否降低其产品中的内毒素的含量,本篇幅中有关使用这些测试的相关方法将在补充的附录被提供。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原理是利用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来进行的(,,,试验)。
将含内毒素的溶液加入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可产生浑浊、沉淀或混合物的凝胶化反应。
反应速度依赖于溶液中的内毒素的浓度、和温度;反应要求有一定量pH 的二价阳离子、一个原凝酶系和可溶性蛋白的创造,而这些都哪由鲎变形细胞的溶解物提供。
采用从染色基因肽中释放的染料浓度来进行测定样品的内毒素浓度。
下面五种方法将在后面文章中介绍;方法:凝胶法;限度试验A方法:半定量凝胶法B方法:动力学浑浊法C方法:动力学发色肽方法D方法:发色肽终点法E当一篇专门文献中介绍内毒素的测定而没有指明某一种方法时,那么测试的方法就是按照方法。
次种方法已经得到证实,否则,产品的有效检测将会在A 专门文献中特别提到。
很多专著以“细菌内毒素限定浓度”的概念给出了细菌内毒素指标,也即某种产品所含细菌内毒素浓度不能超过限定浓度,要想证明产品符合要求,就必须表明产品所含内毒素的含量是少于内毒素限定浓度的。
试验是利用一种能避免微生物污染的方式进行的。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中,必须证实如下内容:1——所以的设备器皿不吸附内毒素。
——溶解物的灵敏度λ,λ是被定义为标记的溶解物敏感度或者最低内毒素浓度被用于制作标准曲线的(定量法)。
——干扰素的排除;如有必要时,需对设备和器具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本身所带内毒素。
除非特别指明外,否则在文献中从方法A到E中均采用相同标准。
在本篇附录中,术语说明中包括任何其他的容器,诸如一个微滴定率的极板等。
本试验包括如下试剂和标准溶液制备:标准细菌内毒素BRP;与国际标准相比较,对标准内毒素BRP进行效准,并以国际标准单位来表示。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一、范围:本试验为《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规定的“凝胶法”,系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胶反应的机理,经判定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
二、依据:GB/T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三、器具及试剂:1.器材:(1)锥形瓶(2)三角烧瓶(3)无热原剪刀、镊子(4)恒温培养箱(5)超净工作台(6)恒温水浴箱(7)电热干燥箱(8)旋涡混合器(9)移液器2.试剂:(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3)鲎试剂(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四、实验前准备:1.器具处理:试验所用器皿需经处理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玻璃器皿置电热干燥箱内1800C干烤至少2h,或2500C干烤至少30min。
塑料器皿置30%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细菌内毒检查用水充分冲洗后置600C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试验。
试验步骤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规定进行。
3.供试品干扰实验:(1)对未知或可疑的供试品初次进行细菌内毒素试验之前应先进行干扰试验,以检验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试验是否有抑制或增强作用,以及其他影响细菌内毒素试验准确性和敏感性的干扰作用。
当鲎试剂、供试品来源、供试品配方或生产工艺有变化或其他任何影响细菌内毒素试验结果的试验条件改变时,应重新进行干扰实验。
(2)每种产品应取3批并分别使用不少于两个制造商生产的鲎试剂进行干扰实验。
供试液制备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规定进行。
(3)如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试验有干扰作用,可选用下列适宜方法排除干扰:a)使用更灵敏的鲎试剂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稀释;b)采用无热原氨基甲烷缓冲液稀释供试液;c)采用无热原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调节供试液pH值在6.0-8.0范围;d)采用阳离子缓冲(MgSO4或MgCl2)稀释供试液以调节离子浓度。
细菌内毒素检测
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具,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L=K/M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一般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K为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kg·h);M为人用每千克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l/(kg·h)、mg/(kg·h)或U/(kg·h)表示,人均体重按60kg计算,人体表面积按1.62m2计算。
4、细菌内毒素检测
0.03 -
NC
/ /
X 反应终 点浓度C (lgC)
0.06 -1.22 0.125 -0.903 0.125 -0.903 0.125 -0.903
λc=lg-1(∑X/4) =lg-1{[(-1.22)+(-0.903)+( -1.22 )+( -1.22 )]/4} =0.104(EU/ml)
内毒素分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振荡前
振荡后
3、每一步稀释液所用的移液器不能反复、交叉 使用。 4、鲎试剂复溶时应将检查用水顺着瓶壁加入, 避免产生气泡。 5、操作时间的长短。环境温度变化都会影响实 验结果,故操作应尽量熟练、快速。 6、恒温器的温度变化应<1℃,鲎试剂与样品混 匀后应立即移入水浴槽,严格控制保温时间在 (60±2)min,保温期间不得移动试管架,桌 面保持平稳,周围不能有振颤因素。 7、使用的试管为10mm×75mm,10为试管外径。
2λ 2λ 2λ 2λ λ λ λ λ 0.5λ 0.5λ 0.5λ 0.5λ 0.25λ 0.25λ 0.25λ 0.25λ
1 2λ
2 λ
3 0.5λ
4 0.25λ
BET水
反应及结果判断:加样结束后用封口膜封 口,轻振动混匀,置37 ℃水浴中保温 60±2min,将每管拿出缓缓倒转180°,凝胶 不变形为“+”,凝胶不能保持完整为“-”。 当2.0λ四支管都为阳性,0.25λ四支管都为 阴性时,试验成立,按下面底公式计算复核的 灵敏度λc :
实验材料及用具 1、仪器 名称
天平 电热干燥箱 漩涡混合器 试管恒温仪
要求 感量0.1mg以下 ~300℃ / 37℃±0.15 ℃
2、器具
器具分类
器具名称
反应试管 玻璃试管(外径10×75mm)、试管架、 小三角瓶或磨口瓶 移液器具 刻度吸管及洗耳球或移液器及无热原吸头 其他 酒精灯、脱脂棉球、镊子、剪刀、砂轮、 封口膜、记号笔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和感染。
为了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基于抗体与特定细菌内毒素结合的原理。
首先,在试验板上固定特异性的抗体,然后加入样本溶液。
如果样本中含有目标细菌内毒素,它们将与固定的抗体结合。
接下来,通过冲洗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并加入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
最后,染色物质被加入,形成颜色反应,测量其光密度即可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2.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使用质谱仪来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首先,样品通过质谱中的电离源产生离子。
然后,质谱仪以不同的方式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以确定其质量和相对丰度。
通过与已知细菌内毒素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内毒素。
3. 生物感应器生物感应器是一种基于生物反应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使用已知对细菌内毒素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生物分子,如细胞、抗体或酶等。
当目标内毒素存在时,它们与生物分子结合,触发特定的生物反应。
通过测量或监测这些反应的信号变化,可以确定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4. 培养试验培养试验是一种传统的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培育细菌并观察是否产生内毒素。
一般来说,细菌内毒素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复杂的实验条件。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
综合考虑灵敏度、准确性、快速性和成本等因素,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
2024版中国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验证方案
2024版中国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验证方案嘿,各位同行,今天咱们来聊聊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验证方案,这可是咱们药界的大事儿。
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就来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2024版的验证方案。
一、概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发生凝集反应来实现的。
此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药品质量控制。
二、验证目的1.验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
2.确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适用范围。
3.为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验证方法1.鲎试剂法:采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通过比色法或浊度法测定凝集程度,从而计算出细菌内毒素含量。
2.酶联免疫法:利用细菌内毒素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酶联免疫反应测定细菌内毒素含量。
四、验证步骤1.验证实验材料:准备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待测样品等。
2.验证实验方法:按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3.验证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待测样品的凝集程度、吸光度等。
4.数据处理:计算细菌内毒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内毒素限量标准,判断待测样品是否符合要求。
五、结果判定及处理1.结果判定:细菌内毒素含量小于等于限量标准时,判定为合格;大于限量标准时,判定为不合格。
2.处理:对不合格样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下面,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验证方案。
假设我们要验证某药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我们需要准备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待测样品等实验材料。
然后,按照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计算细菌内毒素含量,与限量标准进行比较。
如果细菌内毒素含量小于等于限量标准,那么该药品判定为合格;如果大于限量标准,那么该药品判定为不合格,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细菌内毒素检测流程
细菌内毒素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细菌内毒素检测流程1. 样品采集收集待检测样品,如血液、尿液、脑脊液或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摘要:本文研究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本文是在通过调查大量的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而进行的。
实验方案是根据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度,并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而确定的。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uobatanna)为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注射用无菌粉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其他感染。
质量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H0538 2003]中控制热原的方法仍为家兔热原法,鉴于家兔热原法有影响因素复杂、操作繁琐、检验成本高等缺点,而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产品中的热原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检验灵敏度高等优点[1]。
为了在大范围内开展本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我们对本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的研究。
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15Eu/ml,在1.667至0.400mg/ml的浓度范围内,本品对细菌类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无干扰。
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检验,并与家兔热原法进行对比,结果一致都为阴性,认为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预试验干扰实验热原检查0引言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其化学成分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层的脂多糖,其化学成份主要是由O-特异性链、核心多糖、类脂A三部分组成。
(附图1)附图1 内毒素脂多糖结构示意图<一>、O—特异性链:位于脂多糖分子最外层的多糖链,是由3—5个单糖(一般不多于25个)连成为一个多糖链。
其单糖包括戊糖、氨基戊糖、已糖、氨基已糖、脱氧已糖等,单糖的种类、位置和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因菌种不同而异。
因此,它决定菌体热原的特异性。
<二>核心多糖:核心多糖的变异性较小,位于类脂A和0—特异性链(内层)之间,在结构上分为内核心和外核心。
外核心含有数种己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等组成。
内核心含有庚糖及特殊的酮糖(3-脱氧-D-甘露糖-辛酮糖KDO)。
这部分结构对不同菌株的LPS基本相似,而且KDO是以不耐酸的酮糖链与类脂A的氨基葡萄糖连接,是构成内毒素脂多糖的核心部分。
<三>类脂A:位于LPS分子结构的外层,是由氨基葡萄糖、磷酸和脂肪酸(10—18C)组成,故称之为糖磷脂,也是细菌外膜的一种,形成单体聚合物。
具有疏水性(强)和亲水性(弱)的双相性。
但是,类脂A可从O-特异链及核心多糖分离出来,游离的类脂A可自身凝聚成大分子的复合体而难溶于水,并具有生物活性。
所以,类脂A (Lipida)是内毒素多种生物活性或毒性反应的主要基团。
该基团没有种属特异性,所以各属细菌的类脂A结构相似,其毒性反应相似。
如发热、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导致休克等。
(附图2)附图2 类脂A结构示意图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内毒素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活性,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和静脉注射提取的内毒素溶液时,可导致动物体发生内毒素休克和死亡。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伤寒杆菌,布氏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和其它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感染时,这类菌属随病灶渗液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到各种组织器官和体液细胞内繁殖,这类菌属在体内死亡和解体后,才稀放出大量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据初步实验表明,当机体内毒素浓度國值 > 0.005ng/ml时,可诱生内源性热原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β2—干扰素等。
这些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细菌内毒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肝脏和胰腺时,可使肝细胞损伤,使糖原异生酶(如葡萄糖—6—6磷酸酶、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降低,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
同时内毒素作用于胰腺导致胰腺功能障碍,并形成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致使并发心肌炎和心肌肿大的系列高血糖症状。
所以,革兰氏阴性菌属感染或在病灶中的细菌进入体液细胞繁殖,当其死亡或解体后产生的内毒素,可多次进入血液,引起反复发作,其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而引起各器官的功能障碍。
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最常见,淋巴、脾、肝、肾、骨髓中均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以肝脏有肉芽肿外,还可发生冲血、水肿和肝细胞坏死,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其它器官亦有相似的毒性反应。
所以,加强对药品和人体液中的细菌内毒素监测,对确保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不存在热原。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为一种新技术载入药典,成为官方承认的一种法定的药检方法,反映了药典标准水平、药检技术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一个国家制药工业水平及药品质量的提高。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所具有的优点表明它比热原检查法更适应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USPXX版开始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USPXXIII版已有超过90%的注射剂品种规定内毒素检查。
其他国家的药典规定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品种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
可以预见,细菌内毒素检查必然会取代绝大多数注射剂品种的热原检查。
[2]USP、EP和JP是三个收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较早的药典,它们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内毒素标准物和BET,WHO为了保持内毒素的国际标准品(IS)的效价(IU)与各国内毒素标准品的效价(EU)一致,进行内毒素IS国际协作研究,自此,内毒素的标准在IU与EU之间实现了统一即1IU=1EU。
虽然内毒素标准初步统一,但在不同的药典方法下测定的内毒素值仍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医药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于是国际协调委员会(ICH)综合USP、EP和JP的BET 方法,通过求同存异,达成了一个国际协调案—统一的BET,统一的BET已收载于USPXXIV版NF19的第二增补本和JP14中。
[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现代工业上日益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
该法用于药品终成品检查,属于药品安全性检查项之一;用于药品生产过程检查,属于一种事前控制的质控手段,对提高药品质量,避免造成药品批报废有重要意义。
细菌内毒素检查还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其他领域。
[2]本文主要研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
1 实验方法与结果1.1 药物处方组成和药理毒理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uobatanna)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4:1)。
本品的抗菌成分为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
他唑巴坦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
他唑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并且他唑巴坦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由于他唑巴坦可与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因此敏感菌株可能对本复方制剂的敏感性较单用头孢哌酮时更强。
两者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由于舒巴坦可与某些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因此敏感菌株通常对本复方制剂的敏感性较单用头孢唑林时更强。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1.2 实验方案的设计1.2.1用细菌内毒素试验代替家兔热原试验用于胃肠外药品的专论中不论是细菌内毒素试验或者家兔热原试验都应包括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剂量要求,通用的原则如下:[3] (1)在任何单一专论中,如果需要试验,通常只包括一个试验,或者检测热原或者检测细菌内毒素。
(2)在没有明显的相反的证据时,首选内毒素检查试验而不是热原试验,因为内毒素检测试验能够为患者提供相等或更好的保护。
家兔热原检查法的优点,可在规定时间里观察到家兔的体温变化,相反反应了热原质引起哺乳类动物复杂的体温反应过程。
所以,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热原检查法,为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和临床用药的要求,该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这种热原检查法只局限于某种药物进入体内(血循环)是否能引起体温变化或热原反应作为判断药品是否污染热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医药工业发展的需要。
其缺点:a.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判断检查样品中存在的热源质到底是什么或是哪一种物质。
b.由于试验动物家兔是处在被细菌污染的环境中,通过吸入或皮肤感染细菌内毒素而被免疫,导致动物的个体差异较大。
c.试验动物受到药品的药理活性干扰,而影响体温变化(如放射性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试验结果难以判断。
d.设备及实验费用昂贵(如建设动物房、水电、动物饲料等耗费),做一种药品需要280元/次,而鲎试验仅28元/次。
综上情况分析,鲎试验法可避免以上动物热原检查法的不足。
1.2.2测定方法的原则检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存在可能被内毒素和变形细胞裂解物之间的反应干扰因素所掩盖。
因此,如果用细菌内毒素法取代药典规定的家兔热原检查法则必须证明用于该制剂的细菌内毒素法已通过论证试验,也是去除干扰因素的必要步骤。
正如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中指出的那样,一个用于样品的试验被认为有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信息[3]。
(1)必须选择适宜的用于试验的物质。
必须确认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及其它试剂中没有内毒素,必须检查变形细胞裂解物鲎试剂的灵敏度以确认厂家标示的灵敏性。
(2)因为检品可能受到试验的干扰,所以要在有检品和无检品的情况下确定变形细胞裂解物鲎试剂的灵敏性。
这两个灵敏度值必须没有显著差别。
如果有干扰存在,必须进行另一个试验以确认干扰因素是否真被中和或去除了。
1.2.3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报导的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有二十几种,得到官方(美国FDA)批准使用的方法有下述几种:a.凝胶法(Gel-clot),这是目前应用最经典的方法。
b.比色法,包括终点比色法(ECA)和动态比色法(KCA)。
c.比浊法,包括终点比浊法(ETA)和动态比浊法(K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