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图文并茂】中国城市建设史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思想被称为 “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 城市的布局
–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 –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 街道与居住区
•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一 般百姓“闾里”)
–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 陵邑 – 园林 布局特点: 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 1\2) 区域规划特点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是三辅地区运输的命脉 特点: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的特点 1.格局实与渭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前景,至为重要。 4.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以表达帝都城市 的尊严特性。
第三,礼制营建制度 《考工记·匠人》云:“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
以为都经涂。 第四,井田方格网规划方法
第二章 中国古代奴隶时期的城市建设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二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三宗教哲学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
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
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
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一孟菲斯古城1孟菲斯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白色城墙●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2伊套城十二王朝的首都●城墙与城壕二卡洪城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长方形,380x260米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三第比斯城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
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四阿马纳城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
外国城市建设史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的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
● 历史虚无主义和胜利者狂热激情---阶段性发展 ● 罗马的古建筑和古城保护
总体规划---另建新城 为保护目的而调整规划建设 实事求是的保护态度---发现一片保护一片 保护现状而不恢复原样、考古公园 分级分区保护、立法保护 ● 欧美---成区成片保护---整体保护模式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的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
● 目标: 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 带动后进地区协调/统一发展 大城市及周边的重新开发 更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 中心地学说与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域化规划思路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50’s的居住区
Courseware template
● 解决房荒、规模发展居住 ● 改变街坊模式、优化居住环境的尝试 ● 现代设计理念、重视人的生活需要
● 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扩大的居住小区、居住 区、社区、新村等基本概念
● 问题的简单化与多样性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50’s瑞典、日本和苏联的新城建设
● 瑞典新城---魏林比
规模较小、几个新城组成一个新区、设置集中的一个中心服务区
● 日本千里新城
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 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古印度城市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1、地理位置——印度河印度河发源于,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恒河流域,印度半岛2、古代印度城市建筑史(1)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古印度城市遗址(公元前3000~~2000年)(2)公元前2000~~500年吠陀文化时期(3)公元前324~~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4)公元前187~~公元320贵霜帝国(4)公元320~~467年岌多帝国文化时期二、古印度城市概况1、莫享约一达罗城此城为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
面积7。
77平方公里,有民居、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和完整的上下水道。
主要街道的走向同主要风向一致,南北走向,宽约10米,由东西向的次要街道连接起来,每个街区336×275米。
街区以道路划分较大的街坊,坊又以小路划分更小的街坊,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2、哈拉帕城寨哈拉帕文化属奴隶社会初期,居住地一般都有高高的厚实城墙环绕,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街道一般为直角。
哈拉帕城寨雄居于高地之上,有着厚厚的城墙,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庞大的行政建筑物。
第二节古代美洲的城市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1、地理位置(1)墨西哥地区(2)古马雅地区:墨西哥尤卡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3)古印加地区: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2、历史文化(1)奥尔梅克文化(2)玛雅文化(3)印加文化二、古代美洲城市1、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地安文化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离现在的墨西哥城48公里。
城市中心是一组举行礼仪的记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的一端,其他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2、诺奇迪特兰城、(1)阿兹台克人建造了诺奇迪特兰城,城建在盐湖的中央,用三道堤把城市和湖岸连接起来。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18.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一.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高地,有利于解决水源和运输,金字塔建于远离尼罗河的高地沙漠,免受泛滥之灾。
二.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入卡洪城,阿玛那。
三.最早运用棋盘路网,对希波丹姆模式有影响。
四.早期的“死者之城”和新王国时期的阿玛那城均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手法。
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模式:城市典型模式为两条垂直大道交于城市中心,在道路一侧布置广场,一般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
全城为棋盘式格局,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住宅私地。
演变:米利都城――单纯棋盘式塞里纳斯城――有显著城市轴线普南城――建筑与道路有机结合20.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1.城市大多按希波丹姆模式建设,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尤其在殖民地量大。
2.广场规整、统一。
分区、道路、住区、广场布局均几何设计。
3.卫城和庙宇不再是城市中心,广场成为中心,而且往往在道路交叉口处,在海滨城市靠近船埠,便于交易。
4.城市广场多设敞廊,形象完整。
21.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伊达尼亚时期:均建于山岩与高地上,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地区划分很明显(马尔扎波多)罗马共和时期:城市较多的是营寨城,而且一般以广场为城市中心(庞贝城)罗马帝国时期:特色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混乱,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并未形成完整体系。
(罗马城)22. 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方整的城墙,平面为正方形,中间为十字交叉路网直通各边,交叉口处建神庙。
演变是由圆形改变到方形。
典型城市:提姆加德城,2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房屋较凌乱。
广场上建筑物彼此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建筑群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增长,每一个都比以前的大。
帝国时期广场是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雕象在中央,以巨大庙宇和柱廊来表彰功绩,广场逐渐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规整。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推荐下载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整理)第一编远古时期的城市1、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2、古埃及的城市2.1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2.2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3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掌握:1.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3.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3.1古西亚文明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3.2城市概况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掌握: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4.古印度城市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5.古代美洲的城市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6.古希腊的城市6.1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6.2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6.3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6.4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6.5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6.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尼罗河入海口处的)亚历山大城:近百个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亚历山大本人迷恋东方文化)掌握: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希波丹姆规划型式7、古罗马的城市7.1历史背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7.2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则、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7.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7.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7.5维特鲁维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第二编中古的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1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中世纪初期(5-10世纪)---城市衰落时期世袭制/封建庄园/战争/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9-10世纪前后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行会GUILD的建立/多种方式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城市自治机构(如市政厅、议会、法庭、监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1.2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1.3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西罗马帝国的防卫型据点---工商业城镇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共和国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代表: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和大卫雕塑、水城与圣马克广场、山城锡耶那与德尔坎波广场1.4法兰西中世纪城市王权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也是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圣米琪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2、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2.1社会概况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廷帝国没有城市衰落拜占廷文化的影响1、较少教会的垄断,哲学与神学分离(11世纪)2、综合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3、13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2.2俄罗斯的建设活动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大量的广场、教堂,市政设施先进,商贸繁华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摆脱蒙古人的侵略后,形成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跳跃的洋葱头穹顶----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的建筑纪念碑,体现爱2.3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6-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统一---萨拉森帝国至10世纪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手工业和商业兴盛,科技文化发达集中在数学、化学、造纸、航海、医学、文学等方面伊斯兰城市宗教改变了城市建设观念,借以描绘对天堂的向往城市反映教义,也反映对宇宙的认识---城市的象征性以穆斯林区为单位组成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包括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井亭等)的穆斯林区受气候影响---封闭式设计:城市、穆斯林区、街道、院落住宅巴扎---经商的场所,市场巴格达、伊斯法罕、撒马尔罕、格兰纳达3、印度中世纪封建城市5-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9世纪印度教成为国教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的长期结合渗透形成印度教突厥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及新的建筑类型,经文学院、清真寺、塔、陵墓等14世纪起建立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宫殿等世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城堡防卫严密,坚固高大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4、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墙平安京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5.1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由东而西渐,拜占廷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14世纪开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识领域斗争:以复兴古典为旗帜的新文化,但反映新兴阶级的政治与权力要求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早期(佛罗伦萨)、盛期(罗马)、晚期(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时期5.2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15世纪发现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遗稿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 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缺少新的生产力做动力和经济基础)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5.3城市改建、广场与园林建设佛罗伦萨通往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主持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圣马可广场: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外国城市建设史-4
1929年佩里的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 Unit概念 年佩里的邻里单位
小学的服务半径,1000户/5000人,交通性道路为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保持地景,乡土观念 小学的服务半径, 户 人 交通性道路为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保持地景,
屈普Tripp的划区Precincts理论
大街坊与新的交通系统,道路分级,高速干道, 大街坊与新的交通系统,道路分级,高速干道,减少支路与沿街建筑
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社会概况
战争破坏:恢复生产,解决房荒,改建城市; 人为弊端: 战争破坏:恢复生产,解决房荒,改建城市; 人为弊端:悲观论调种种
6731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 平方公里 万人的大伦敦规划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 环路,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 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 内圈: 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 伦敦郡 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 密度, 近郊圈:良好居住地, 密度,改善内城功能 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 8公里宽的绿带 公里宽的绿带 限制, 外圈: 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 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 1946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 年 新城法》与卫星城, 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问题:疏解不力, 60's设置城市长廊与反磁力中心城市 设置城市长廊与反磁力中心城市
雅典宪章
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 年雅典会议宪章: 年雅典会议宪章 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 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从人的需求出发, 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便的邻里单位 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 反对伟大的排场 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 重视城市空间效果 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强大 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的生命力
外国城市建设史-全套ppt课件
• 伊瑞克提翁神庙 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 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与米利都城
•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城市均不规 则。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 后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 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 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虽然这种规划形式早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城市中 有所应用,但是希波丹姆却最早把这种规划模式在理论 上予以阐述,并大规模地在战后重建中予以实践。自希 波丹姆以后,这种规划形式便成为一种主要典范。而希 波丹姆也被称以“城市规划之父”之名 。
•
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
• 雅典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不的阿提卡半岛,有良好的港湾、丰富的矿 产,有利于手工业、商业及航海业的发展,平民阶层力量强大,与 统治者展开了不懈斗争,城市中出现民主化倾向。雅典城就在这样 的环境中发展起来,改成背山面海,城市按地形变化而布置。城市 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中心是卫城,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 成城市广场,最后形成整个城市。 广场时群众集聚的中心,有司法、行政、工商业、宗教、文娱交 往等社会功能。为强调给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街坊 。 雅典卫城 雅典城最杰出的就是它的卫城。卫城一直是军事、政治及宗教中 心。波希战争中,原来的城市被洗劫一空。战后重建时,军事意义 消失,主要把它作为宗教中心与公共活动场所,作为雅典帝国强盛 的纪念碑。
• 雅典卫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 的霸主地位; 第二,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 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 第三,给各行各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 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 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 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古罗马的历史 学家普鲁塔克写到卫城建设时说:“大厦巍然耸立,宏伟卓 越,轮廓秀丽,无与伦比,因为匠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 彼此竞赛,不甘落后。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 / 45《外国城市建设史》古代的城市城市的起源古埃及的城市卡洪城Kahun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年建立,平面长方,砖砌城墙,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奴隶居住,此区仅有一条8~9m宽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
死墙以东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划分为南北,北部贵族区,南部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
城市有市集,中心有神庙,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底比斯城Thebes底比斯位于峡谷,两岸峭壁,金字塔设计构思不再适用,于是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崇拜神化皇帝估计此城面积9X6公里,西南到东北一条轴线贯穿全城。
阿玛纳城Tel-El-Amarna此城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格局采取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3.7km,宽1.4km,道路系统灵活,城分北、中、南三部分,以三条道路自南向北通过这三部分,道路与尼罗河平行,北部下层人口,中部皇帝统治中心,南部高级官吏宅邸。
有明确分区。
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影响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乌尔城Ur乌尔:建于公元前2000年,平面卵形,有城墙与壕沟,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高踞西北,墙外为普通居住地,分划明显。
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月神台)共7层,高21m,顶上有一间不大的象征神之住所的神堂。
在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等,形成一个全市公共中心,宫殿四合院,若干院落组成。
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帕塞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王大流士于公元前520年~515年间建立此城,是一个宏伟的宫殿建筑综合体,位于平缓山坡上,山坡被削成高12m,宽450m,深300m大平台,面向下面与山脉平行的一片平原,帕塞波利斯宫占地13.5公顷,地段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
九章外国城市建设史.ppt
2、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1)教堂建筑退居其次,大型的世俗性建筑为 主。
2)正方形、八边形、圆形等作为设计方案, 提出了格网式、同心圆式街道系统,但大 都停留在规划方案上。
五、绝对君权
1、背景 2、空间结构特点 1)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追求纯粹的几何
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
2)在平面上是中央广场,在立面上是中央穹 顶统率着其余部分。
2、实例:凡尔赛
第二节西方近代城市
一、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欧文、傅立叶、戈定
二、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1、1898年10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902年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2、其主旨在于通过新建一系列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达到 高效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 一种崭新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
2、1929年佩里的邻里单位 1933年斯泰恩的雷德伯恩大街坊模式
第九章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节西方古代城市
• 一、古希腊 • 1、起源 • 2、古希腊文化发展的四个时期 • 荷马时期(前12-前8世纪) • 古风时期(前7-前6)
• 古典时期(前5-前4)
• 希腊化时期(前3-前2) 其中,古典文化时期是古希腊的代表,是古希
腊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3、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反映对自然现 象的崇拜,同时承认人的伟大与崇高,相 信人的智慧与力量,重视人所生活的现实 世界。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
一、20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探索实践时期, 为战后功能主义思想垄断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代表性人物-勒·柯布西耶 1922年,发表《明日城市》一书 1925年,提出勒“巴黎中心区改建”方案 • 1933年又推出了“光明城市”模式,反霍华德以来的城市
同济大学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PPT
古居民点
掌 握城:市 的 起 源
• 城市的产生 •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时间
古埃及的城市
社会背景
• 1、历史沿革 4000BC. 原 始 社 会 过 渡 奴 隶 社 会 ---3500BC. 上 下 埃 及 ---3200BC. 第 一 (MENES)王朝 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
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西亚文明
• 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 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
• 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 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
古希腊的城市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
•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 公众场所
• 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 产物、以防御为目的
古希腊的城市
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
• 雅典城: 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 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 雅典卫城: 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 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奥林比亚圣地复原图
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
雅典卫城复原图 与 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希腊的城市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 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 城市分区、分类 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外国乡村建设史课件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整理)第一编远古时期的城市1、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2、古埃及的城市2.1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2.2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3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掌握:1.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2.卡洪城的主要特点3.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3.1古西亚文明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3.2城市概况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掌握: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4.古印度城市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5.古代美洲的城市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6.古希腊的城市6.1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6.2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继之以马其顿帝国6.3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6.4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6.5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6.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尼罗河入海口处的)亚历山大城:近百个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亚历山大本人迷恋东方文化)掌握: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希波丹姆规划型式7、古罗马的城市7.1历史背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有大量奴隶可供使用,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公共设施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7.2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则、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7.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7.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7.5维特鲁维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第二编中古的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1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中世纪初期(5-10世纪)---城市衰落时期世袭制/封建庄园/战争/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9-10世纪前后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行会GUILD的建立/多种方式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城市自治机构(如市政厅、议会、法庭、监管等)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1.2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1.3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西罗马帝国的防卫型据点---工商业城镇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共和国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代表: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和大卫雕塑、水城与圣马克广场、山城锡耶那与德尔坎波广场1.4法兰西中世纪城市王权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也是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圣米琪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2、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2.1社会概况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廷帝国没有城市衰落拜占廷文化的影响1、较少教会的垄断,哲学与神学分离(11世纪)2、综合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3、13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2.2俄罗斯的建设活动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大量的广场、教堂,市政设施先进,商贸繁华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摆脱蒙古人的侵略后,形成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跳跃的洋葱头穹顶----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的建筑纪念碑,体现爱国激情2.3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6-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统一---萨拉森帝国至10世纪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手工业和商业兴盛,科技文化发达集中在数学、化学、造纸、航海、医学、文学等方面伊斯兰城市宗教改变了城市建设观念,借以描绘对天堂的向往城市反映教义,也反映对宇宙的认识---城市的象征性以穆斯林区为单位组成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包括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井亭等)的穆斯林区受气候影响---封闭式设计:城市、穆斯林区、街道、院落住宅巴扎---经商的场所,市场巴格达、伊斯法罕、撒马尔罕、格兰纳达3、印度中世纪封建城市5-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9世纪印度教成为国教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的长期结合渗透形成印度教突厥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及新的建筑类型,经文学院、清真寺、塔、陵墓等14世纪起建立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宫殿等世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城堡防卫严密,坚固高大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4、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墙平安京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5.1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由东而西渐,拜占廷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14世纪开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识领域斗争:以复兴古典为旗帜的新文化,但反映新兴阶级的政治与权力要求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海上新航路、科技(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学者涌集早期(佛罗伦萨)、盛期(罗马)、晚期(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时期5.2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15世纪发现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遗稿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 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缺少新的生产力做动力和经济基础)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5.3城市改建、广场与园林建设佛罗伦萨通往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主持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圣马可广场: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外国城市建设史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古印度城市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1、地理位置——印度河印度河发源于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恒河流域,印度半岛2、古代印度城市建筑史(1)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古印度城市遗址(公元前3000~~2000年)(2)公元前2000~~500年吠陀文化时期(3)公元前324~~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4)公元前187~~公元320贵霜帝国(4)公元 320~~467年岌多帝国文化时期二、古印度城市概况1、莫享约一达罗城此城为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内。
面积7。
77平方公里,内有民居、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和完整的上下水道。
主要街道的走向同主要风向一致,南北走向,宽约10米,由东西向的次要街道连接起来,每个街区336×275米。
街区以道路划分较大的街坊,坊内又以小路划分更小的街坊,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2、哈拉帕城寨哈拉帕文化属奴隶社会初期,居住地一般都有高高的厚实城墙环绕,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内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街道一般为直角。
哈拉帕城寨雄居于高地之上,有着厚厚的城墙,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庞大的行政建筑物。
第二节古代美洲的城市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1、地理位置(1)墨西哥地区(2)古马雅地区:墨西哥尤卡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3)古印加地区: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2、历史文化(1)奥尔梅克文化(2)玛雅文化(3)印加文化二、古代美洲城市1、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地安文化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离现在的墨西哥城48公里。
城市中心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记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的一端,其他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2、诺奇迪特兰城、(1)阿兹台克人建造了诺奇迪特兰城,城建在盐湖的中央,用三道堤把城市和湖岸连接起来。
(2)淡水用输水管从陆上输送进城。
(3)城市呈方形,用运河切割成街坊,河上没有水闸,市内街道和运河交错。
(4)中央广场面积275X320米,四周分布着三所宫殿和一座金字塔,塔高30米,有144级台阶。
(5)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平顶。
(6)城内有花园和果树,还有用木筏制造的浮动花园。
3、提卡尔城第五章古希腊的城市第一节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一、地理条件地中海一个多山的半岛和爱琴海内星罗棋布的岛屿,这里居亚热带气候,盛产大理石与优良陶土,给建筑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二、社会背景1、爱琴文化古希腊以“爱琴文化”为开端、即克里特与迈西尼文化。
2、城邦式的奴隶王国公元前11世纪,继爱琴海文明被湮没了三,四百年后,在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氏族国家,他们互相吞并,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形成了30余个城邦式的奴隶王国。
3、统一这些国家从未统一,发展也不平衡,其中最繁荣的有雅典,斯巴达,米利都,科林斯等,最后北方的马其顿发展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
4、贸易希腊但因手工业,航海业与海上贸易发达,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且受到古埃及及西亚文化影响,逐渐成了自称为“希腊”的统一的民族与民族文化。
三、希腊的建筑发展史古希腊建筑按其文化历史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因诗人荷马的史诗而得名)其建筑现已无存2、古风文化时期:建筑遗址以石砌神庙为主3、古典文化时期(1)古典建筑公元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起雅典霸权后,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其中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2)公共建筑希腊半岛气候温和,适宜于户外活动,建筑除了神庙外,还有大量供奴隶主与自由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
(3)建筑风格广场和敞廊。
当时的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而希腊盛产色美质坚的云石,也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希腊化时期(1)背景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先进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与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导致城邦制没落,北方的马其顿发展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并建立起包括埃及,小亚细亚和波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
(2)希腊化所谓希腊化建筑就是希腊古典建筑风格同当地传统的结合。
(3)希腊建筑而希腊本土的建筑则因国力衰退其规模与创造性业大不如以前。
第二节爱琴海的城市一、克里特1、地理地中海的一个岛屿2、文化古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克里特岛。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克里特由新石器时代发展为金石并用时代。
3、统一最初它们还是一些独立的小国,后来全岛归属于诺索斯。
诺索斯的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折相通,后来被希腊人当作神话中的迷宫。
4、民族克里特文化的创造者和后来的希腊人不是同一民族,当时希腊人不居住在欧洲大陆中部,没有进入希腊本土。
5、克诺索斯城-------米诺斯王宫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前1500年,依山而建,规模很大。
中央是一东西27。
4米、南北51。
8米的长方形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
院子东南侧是国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双斧殿”,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王后寝室、卧室、浴室、库房与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直抵山下。
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
克里特岛气候温和,故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
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
墙角用大石块砌筑。
该宫在约公元前1400年一次突遭袭击中被破坏后随即湮没,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掘王宫内厅二、迈西尼1、地理希腊半岛2、文化迈西尼文化是古希腊的一部分,当克里特的势力登陆希腊半岛后对迈西尼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3、侵略最后迈西尼占领了诺索斯城,逐渐强大起来,迈西尼因垂涎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城的富有,迈西尼组织渡海远征特洛伊,这就是着名的特洛伊“木马计”。
4、迈西尼卫城公元前2000年后半叶,继克里特之后,迈西尼成为爱琴世界的中心。
迈西尼的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
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
外面有一道以极大的石块砌成的城墙包围着。
宫殿建在山岗高处的一片人工筑成的平台上,可以从它的平屋顶上眺望远处。
5、卫城城墙当时社会极其残酷,反抗和起义时有发生,迈西尼城为抵抗造反而修筑坚固的城堡,迈西尼卫城就有一个着名的狮子门,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挠人民起义。
诺索斯王宫和许多市镇被捣毁,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一次外族入侵,只有可能是农民起义。
6、狮子门:迈西尼卫城的主要入口,门的两侧城墙向外突出,形成一道长廊,加强了防御,门宽3。
2米。
门上有一块长4。
9米,厚2。
4米,中高1。
06米的石梁。
梁上是三角形叠涩券,券的空洞处镶有一三角形石板,石板上刻有一对雄狮护柱的浮雕。
第三节希腊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城市一、梭伦改革梭伦:贵族出身,后来经营工商业,得到下层平民的拥护而出任执行官,使有权进行政治改革。
其改革内容有:1、废除债务奴隶——禁止更多人变成奴隶2、按财产将人分为四等3、提倡农用水利4、发展手工业5、吸收外地工匠6、发展商品生产梭伦改革的关键:提高平民参政地位,开创奴隶制民主政治。
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建筑公共建筑,这一时期柏拉图的名篇“乌托邦”表达了人类对理想城市的设计。
希腊朴素唯物论和朴素的、先进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以及发达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希腊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圣地建筑群与卫城1、卫城国家政治、文化、宗教、军事中心。
在建筑上,卫城以防御为主,它与自然环境不相协调2、圣地由宗教发展起来的公共活动场地。
圣地因地制宜,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空间突破了旧式卫城的格局。
圣地中心的神庙在构图上统率全局,既照顾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
如:(1)德尔婓的奥林匹亚圣地(2)德尔婓的阿波罗圣地三、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1、希波战争(1).马拉松战役雅典盟军在马拉松平原与十倍的波斯军队的战争,以雅典的胜利而告终。
随后波斯由水、陆两路进攻希腊。
(2)温泉阻击战斯巴达三百勇士在关塧温泉阻截十倍于己的波斯军队,最后因波斯人经小路包抄而全部战死。
(3)萨拉密海战在温泉阻击战的同时,雅典海军与波斯海军在萨拉密海上展开海战,雅典人大败波斯海军,迫使波斯人后撤。
(4)雅典霸权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威信都大为提高,取得了称霸希腊的地位。
2、雅典(1).城市建设: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城市发展到拥有许多计划重要建筑物的城市。
城市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
为强调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街坊。
匹亚圣地(2)人口:由于缺水缺粮,城市人口一般不超过一万。
(3)城墙:希波战争以前未修城墙,战后不仅修筑了城墙,还修建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城墙,完成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完整防御体系。
,(4)城市规划:雅典背山面水,城市布局不规则,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最后形成整个城市。
与希腊其他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型,建筑物排列无定制。
雅典广场有一个敞廊面阔46。
55进深两间18米,这是公布法令的地方。
城市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然形成,因此街道无系统,无方向性。
(5)公共建筑剧场位于山坡,利用半圆凹地进行建设,既节约土方,又有利于保持良好音质效果。
体育场建设也充分利用合适的地形。
雅典祭品库2、雅典卫城(1)卫城卫城原意: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
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天然平台上。
(2)卫城山门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
两翼较小,更山门壮观,从山门就可以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像。
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朴庄重。
(2)胜利神庙建造于雅点与斯巴达的战争期间,为祈求胜利而建。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
其型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
神庙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神像高11米,身披戎装,手持长矛守卫城邦,她在卫城中起着统一周围建筑的作用。
(5)卫城的视觉效果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
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了山上山下的观赏。
雅典卫城的建筑是三向量的实体。
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卫城的各个建筑物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