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地位和妇女解放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始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在不断更新,展现出新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从妇女地位、妇女解放和当代社会中的意义等角度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一、妇女地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妇女的社会地位出发,分析妇女的社会地位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成为被剥削的群体。
她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较低,劳动报酬不公,社会地位较差。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妇女开始走向平等,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妇女将完全摆脱传统的性别束缚,成为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体,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强调妇女解放的重要性,认为妇女解放是与整个人类解放相联系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她们需要通过解放自己来消除这种压迫。
妇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个核心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需要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努力,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最终实现真正的平等。
三、当代社会中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性别平等问题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在当代社会中,妇女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比如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职场歧视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些问题的本质,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提出了构建男女平等社会的理想,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思路和路径。
世界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他就是伟大的马克思。
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世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他,马克思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也很深刻。
今天我们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观点及价值准确性,可以使我们对妇女问题有更详细、准确的认识;能让我们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对妇女问题的解决意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女权社会主义形成.doc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女权社会主义形成20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其中的妇女理论也被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批判地运用。
女权社会主义者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对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社会主义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当中,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妇女问题的部分,但是在他们的多部著作中,却多处渗透着妇女解放的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论述的重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根源、如何实现妇女解放以及妇女解放和人的解放之间的关联。
随后,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对这些理论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才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妇女解放思想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阶段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在马克思所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阐述了妇女解放思想。
其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拿妇女当作共同淫乐的牺牲品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出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尖锐地指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与这一现状的落后性,尽管没有直接和明确地指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我们依稀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尖尖角。
第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浪潮并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其中,使妇女不再处于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就明确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提到私有制是产生一切人压迫人制度的最终根源,也就是说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妇女解放,这就是妇女解放的实现途径。
第三,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妇女解放的途径,恩格斯发表的《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对妇女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他特别强调它(专偶制)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
恩格斯强调私有制、国家、阶级都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详细阐释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这就标志着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于当代社会性别平等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形成背景中,妇女解放被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妇女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马克思主义强调保障和推动妇女权利,为当代性别平等事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部分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加强妇女解放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推动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需借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当代价值、性别平等、背景、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地位提升、权利保障、启示、影响、现实意义、性别平等事业、推动、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引领着人们正确认识性别问题、妇女问题的本质,开拓了一条实现妇女解放、促进性别平等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使人们意识到妇女问题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途径,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妇女的解放和平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强调了妇女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倡导赋予妇女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性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科学的解决性别平等问题的思想方法,指引着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不断推动性别平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1.2 当代社会性别平等的挑战当代社会性别平等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等。
虽然在法律层面已有不少性别平等的规定,但实际上,妇女在各个领域依然面临挑战和歧视。
在职场上,女性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薪资待遇不平等现象严重;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过重的家务和育儿责任,缺乏平等分工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社会上,女性的声音和地位仍然不够平等,缺乏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权利。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基于阶级斗争和妇女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对于妇女地位和权益的正义诉求。
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这种中国化的妇女观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将妇女解放纳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背景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引领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浪潮。
这种中国化的妇女观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扩展,强调了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化的妇女观着重强调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男女平等,双手都要发展”的原则,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劳动和技术创新。
中国妇女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参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妇女地位和权益的进步。
中国化的妇女观还注重社会主义改造和意识形态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妇女的政治参与和思想教育。
通过设立妇女组织和加强妇女干部培养,中国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妇女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妇女解放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实践为导向,将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通过改善妇女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妇女地位和权益的保障。
例如,他们通过废除封建家族制度、合法化离婚和婚姻自由选择等政策为妇女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妇女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
然而,中国化的妇女观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性别不平等和妇女地位低下的问题。
尤其是在职场和政治领域,妇女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
此外,传统的封建观念和社会文化习俗仍然对妇女地位的进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总的来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如今,我们说几乎在所有的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那么与此同时也给女性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证妇女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创妇女工作的新思路、新格局、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针对目前在妇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如何提升妇女的主体性地位,更好的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妇女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正是从理论的角度和高度,揭示了妇女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变化过程和原因,指明了妇女解放的途径,也是解决当今社会妇女问题的理论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背景)(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总结为:妇女问题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其本质是妇女主体性的丧失,其根源是私有制。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就同时产生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的进步过程也是人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应该是一致的。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对在私有制社会深受双重压迫的妇女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探讨无产阶级解放规律的同时,将触角伸向了妇女问题,深刻揭示了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被压迫的产生根源与实质、妇女解放的途径、条件和规律,妇女的社会作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核,其中这个里面包含着对妇女自主性和自为性的急切呼唤,对妇女摆脱被奴役的命运,选择和创造新生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殷切希望。
即:对妇女主体性的深切关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这些基本理论和观点,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恩格斯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原始社会妇女的地位和受男子尊敬的地位,阐述了婚姻、家庭、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过程,揭露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实质,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和他们奴役妇女的罪行,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条件及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的影响作者:孙洁星高露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3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妇女解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中国妇女有母系氏族时的辉煌时刻,也有沦为男性附属品的不幸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使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得到了应有的权利与尊重。
但是当今的妇女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不断探索消解困境的策略。
关键词:妇女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困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社会从母权制的原始社会到现今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那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创立,是马克思主义者们坚实秉承马克思主义精神以研究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为出发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当时妇女所处的环境作出了科学的分析,涉及到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与过程等各方面。
(一)从历史范畴上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妇女在历史上并不是一直处于受压迫的地位,在原始社会,妇女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以及生育后代的职责,男人负责打猎的任务,相比较之下,在当时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业和生育后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当时的女性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体力在农业上展现出很大的优势,逐渐取代女性在农业上的地位;另外,部落之间的战争使男性成为战士,更加彰显了男性的优势,进而使部落的首领被男士取代,自此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慢慢成为男性的私有物。
恩格斯认为,妇女被奴役、被压迫的社会地位并非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主要是进入私有制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而形成的阶段性的产物,因此私有制是导致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女性地位和权益得到了大力的关注和改善。
本文将重点回顾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方面的贡献。
一、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的问题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受到了严重的压迫和歧视。
她们被束缚于家庭和家务劳动,没有参与社会生产和决策的权利。
她们的经济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缺乏自主权。
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之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理想。
在这个理想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应该消除一切不平等,包括性别不平等。
他们指出,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三、经济基础对女性解放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经济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改变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才能彻底解决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通过消除妇女的经济依赖地位,赋予她们劳动权和财产权,女性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四、社会主义时期对女性地位的改善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改善作出了显著贡献。
中共创建的新中国,通过推动女性的解放运动,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
妇女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和工作机会,参与了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各个层面。
五、妇女权益立法保障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法律体系为保障妇女的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立法保障妇女的婚姻、家庭和劳动权益,加强对暴力和歧视行为的打击,进一步保障了妇女的解放权。
六、女性解放在当代社会的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思想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存在着女性在职场、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仍然遭受不平等待遇的问题。
继续推进女性解放,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女性解放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在我国的发展及其现代价值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源起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兴起是有理论来源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先前理论家观点的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借鉴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妇女解放中的合理部分,二是吸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可行性观点,并且进行大量的研究,最终创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1空想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影响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一次明确地将妇女解放问题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妇女问题提出许多极为深刻的见解。
首先,圣西门认为,男女应该是平等的。
他憎恨剥削,提出“人人应当劳动”。
①其次,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恩格斯高度赞赏了这一观点,傅立叶不仅无情的揭露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和道德上的贫困而且更加巧妙地批判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和妇女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地位。
最后,欧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形式,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并通过实践来实现男女平等。
【2】他认为,“私有财产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受的无数灾祸的根源”,3它使个人财富成为社会权力的基础,将人类一切关系都变成追逐私利的无情竞争,宗教使“无知的迷信永存”,婚姻使妇女成为男人的财产。
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借鉴和批判性吸取了他们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石,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性不平等问题,使妇女解放的思想由空想成为科学的理论。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6页。
2 段中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9页31.2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妇女思想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以摩尔根为代表的优秀人类学家对史前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谈女性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谈女性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实质上就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女性观。
它不仅研究建树一种全新的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且要把这些新观念和新认识不断地传播到女性中去,教育女性摆脱传统习俗与观念的束缚,形成独立自主、自重自强的心理与品格,不断提高现代素质和必要的能力,以便更加广泛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践,在参与中不仅承担义务、负有责任,也享有权利,这要求女性接受相应的教育,具有全面参与的能力。
一、荆门妇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分析1.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改革三十多年来,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日益广泛。
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女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女成员、工商联女会员认真履行职责,关注国计民生问题,积极围绕改革建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建议、出主意、献良策,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加强,女性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优秀女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表现了较强的领导才能和执政水平。
2.妇女就业人数和层次明显提高广大妇女发挥聪明才智,成为荆门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妇女就业领域越来越宽,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层次逐步提高。
在机关团体、科教文卫、金融保险等领域,广大女职工满腔热情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下岗失业妇女顾全大局、艰苦创业,实现了自身进步和企业发展;广大女知识分子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建功立业;在国有企业和迅速崛起的外资企业、民营经济领域,妇女顶起了“半边天”,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敢闯市场、投资兴业的女企业家脱颖而出;解放军、武警女官兵和政法战线女干警忠于职守,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3.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素质和支付能力显著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生产经营能手和女经纪人,成为农村妇女的领头雁,农村妇女对发展漳州农村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
组织保障
02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各级妇联组织健全,发挥党的领
导核心作用。
政策导向
03
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推动妇女事业与
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妇女权益和福祉
平等权利
确保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 等的权利。
消除歧视
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消除对妇女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兴起
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动力。
妇女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妇女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妇女问题纳入革命理论和实践的范畴 。
0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核心内容
妇女地位与作用认识
妇女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私有制、阶级社会角度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强调消灭私有制、实现阶级解放是妇女解放的 前提。
妇女社会地位与作用
肯定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 妇女与男子同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
妇女解放道路
提出妇女解放的道路是与整个社会的解放紧密相 连的,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解放,才能实现妇女 的彻底解放。
03
妇女政策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妇女的政策,如
婚姻自由、男女同工同酬等,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体系形成与完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 观,为中国的妇女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挑战与应对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妇女事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 性别歧视、家庭与职业冲突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律保障、推动性别平等教育 、促进女性就业等,为妇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在中国的发展妇女与妇女观1、妇女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其中‚妇‛即有已婚女子、妻子的含义。
在中国的传统的说法中,妇女一般是指已婚女子,如‚已为人妇‛。
妇女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年满18岁的女青年也可称妇女,18岁以下称少女,14岁以下称幼女,7岁以下称女童。
但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关于妇女称谓的相关规定,可以说,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认为是‚妇女‛。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群众性和社会性。
2、妇女观为什么专门提出妇女观,不提所谓男人观?‚观‛的文字意义是观点、看法和态度。
某某观就是人们对某某问题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例如: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等等。
妇女观是人们对妇女总体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比如:怎样看待妇女的人生价值、家庭与社会角色、地位与作用、权利与义务;对妇女摆脱压迫,反对歧视,追求平等的态度如何等等。
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人类自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妇女地位沦落,普遍较男子低下。
这些社会存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有所反映,形成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妇女的特殊的看法。
同时,人们的妇女观又会对妇女的自我认知、成长与发展等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对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怎么看,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解决,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也反映人们的妇女观。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观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第一,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第二,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第三,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简单)和宗法家庭(宗法制度是由古代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课件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基本概念(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道路等基本问题所做的科学阐释。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态。
二、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内,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阐释妇女解放问题的专门著作。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Lewis H.Morgan)的研究成果而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本质、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的道路等妇女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男女平等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占据主要地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妇女的采集是主要食物来源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占据主要地位群婚时代的“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二)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地位取决于在两种生产中的地位不是生产力发展妇女地位提高(三)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1、男人在生产领域的优势2、剩余产品归男人所有3、男人希望出自己血统的财产继承人⏹母权制到父权制⏹(四)妇女受压迫的本质是阶级压迫⏹1、妇女是最先成为奴隶的人⏹妇女是男人淫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2、妇女受压迫具有阶级压迫性质⏹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
的 阶级对 立 , 同个 体 婚 制 下 的夫 妻 间 的对 抗 的 发 是 展 同时发 生 的 , 而最 初 的 阶 级压 迫 是 同男 性 对 女 性
的压 迫 同时发 生 的” 2 嘟’ “ 个 同时 发生 ” 论 的 L( ,两 j 理
情 基础 及妇 女解 放 道 路 等 论 述 , 闪 烁 着历 史 唯 物 都
有 无产 阶级 革命 政党 , 因为她 明确 地看 到 , 女解 放 妇 是劳 动人 民解 放 的尺 度 。只 有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胜
利, 埋葬 了造成妇女不平等的剥削制度 , 才能为妇女 解放提供基本 的条件 ; 反过来 , 只有男女平等了 , 妇 女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 才能有完全 意义 的人类的解 放。因此 , 社会主义不仅倡导而且必 须切实地实行 男 女平 等 , 能称 之 为社会 主义 ; 女平 等 和妇女 解 才 男
[ 摘
要]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 义妇女理论 与 中国妇 女 是
运动相 结合 的理论成果。从 目前 的研 究现 状看 , 没有得 到应有 的重视 , 还 发展 的状 况也 不尽 如人 意。 因此 , 必须加
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的研 究 , 突出其科 学性 、 时代性 和 实践 性。该文就 马克思主 义妇女观 的主要 内容 , 中 国化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加 强 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妇女 理论建设 的基本 问题 作一 理性思考 , 希冀促
21 0 0年 8月
理 论 学刊
T e r o r a h oyJ un l
Au . 0 0 g 2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中国 革命 、 建设 和 改 革 实际 以 及 中 国妇 女 解 放 运 动 实 践 中 去 , 这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观 中 国化 的 最 基 本 经 验 。 在 这 里 ,科 学地 对 待 马 克 思 主 义妇 女 理 论 ,全 面把 握 中 国 国 情 及 妇 女 运 动 的 实 际 情 况 ,广 泛 吸 取 人 类 文 明 的 一 切 优 秀 成 果 , 始终 代 表 广 大 妇 女 的根 本利 益 ,都 是 必 须 坚持 的 原 则 。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理 论 概 括 为 五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 妇 女 被 压 迫 是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 一 定 阶 段 的 产 物 ,随 着
、
以科 学 的态 度 对 待 马 克 思 主 义妇 女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观 中 国化 的前 提
实 现马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观 中 国 化要 求 以 正 确 的
将具 有不可 低估 的借鉴意 义 。
一
过马克 思 、恩 格 斯 的 《 8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14 、 《 神圣 家族 》 共产 党 宣 言 》 《 、《 、 家庭 、私 有制 与 国 家 的起 源 》 《 、 哥达 纲 领 批 判 》等 著 作 以及 近 百 篇 论 文和几 十 封 信 件 反 映 出来 。1 9 9 0年 ,江 泽 民在 庆祝 三八 妇女节 8 0周 年 纪 念 大 会 上 的 讲 话 中 把 马
背得 烂熟 并 机械 地 加 以重 复 的教 条”1 _( j
。具 体
来 说 ,在 推 动 马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观 中 国 化 过 程 中 , 我 们 要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妇 女 理 论 为 指 导 ,坚 持 马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中国妇女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中国妇女的发展状况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产生(一)关于“妇女”和“妇女观”的讨论▲女人自然属性——生理特征社会属性——从属、柔弱、温顺、美好▲妇女已婚妇女家庭妇女女性▲妇女观——是指人们对妇女总体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封建的妇女观西方人的妇女观:《圣经》观点: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是罪恶的根源。
教会神职人员观点:女人没有灵魂托马斯.阿奎那:女人是不完全的人类。
亚历斯多德:女人是四肢发达而脑简单的人。
尼采:去找女人吗?别忘了带鞭子。
东方人的妇女观:《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女子必须不分昼夜地被家庭中的男子置于从属的地位。
中国俗语:妇人之见、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论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汉字:女、耍、男女男、奴、奸()安、嫌习俗:女人裹足婚姻制度:男人可娶三妻四妾,可休妻,女人要从一而终,夫亡守节,随夫姓(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含义1、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中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妇女观”的论述)。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产生1、理论来源——西方哲学思想2、男女平等新观念提出的时间和原因:时间——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市场的建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够获得科学的认识。
②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资产阶级发动了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批判。
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士,1791年发表了《女权辩护》。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我国女性地位的发展
Br i e f a na l ys i s t he de ve l opm e nt of M a r x’ S c onc e pt a nd t he wo m e n’ S s t a t us i n Chi na
Y A N G Q i a o - n a
2 0 1 3年 第 1 期
( 总第 1 3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o  ̄ e g e
No. 1, 2 01 3 Ge ne r a 1 . No. 1 31
级压迫 , 通过对女性生活 的外部环境因素和 自身因素的科学
研究 , 相信 女性 能够 自从属地位中获得解放 。女性观最终所
追求 的 目标是女性 自由而全 面地发展 , 是要达到女性 和男性 真正意义的平等 , 能在改造世界 、 改造社会 中充分 的发挥 自
己。
、
马 克 思主 义 妇 女 观 概 述
.
wo me n。 s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c o me t h e i mp o r t a n t t h e o y r g u i d i n g . I n hi t s p a p e r ; b a s e d o n Ma r x ’ S c o n c e p t , t h r o u g h t i l e h i s t o y r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指导我国当代女性解放的理论指南.我国当代的女性不可否认的仍然受到歧视和压迫,男女平等仍然没有完全实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科学的理论,其认为女性的解放程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一部分,并且包含在无产阶级解放之中,女性想要获得解放要先参加社会劳动,女性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我国女性解放实践运动的停滞使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遭遇了一些困境。
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理论指导的同时,合理借鉴吸收女性主义的优秀理论成果,推动我国的女性解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解放;男女平等;女性主义自从近代以来人们意识到了女性所受的压迫,女权主义就是社会科学领域流行的热点话题。
一方面缘于两性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太过于密切,另一方面缘于这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又一时难以解决的课题。
女性解放从狭义上来说,关乎地球上半数女性人类的幸福,从广义上来说,关乎全球人类的福祉。
地球上存在的两性是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的,两性的和谐共存才是自然界最美好的规律。
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了,男性占据了两性之间的优势地位,女性逐渐丧失了人权,开始了被奴役、被屈从的历史。
女性从“主体”变成了“客体”,女性成为了男性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只有男性才可以真正地享有作为一个“人”的权力,女性则经历了从最开始的屈从到全部女性整体的盲目无意识,再到自发、自觉的为自己的权益抗争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且至今仍然处于斗争之中。
女性解放仍然没有实现,男女平等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我国女性解放的指导思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被压迫了数千年的女性,在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之前不会放弃自己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为所有的被压迫阶级、所有的弱势群体发声。
女性的地位与生活状况也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关注,妇女、工人、儿童、流浪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弱势群体,马克思对他们给予了关心和关注。
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容是: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还包括: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开展妇女运动,必须建立妇女组织,妇女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必须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关心和培养妇女干部,才能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四有新人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198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人民日报》1982年5月4日发表的社论《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中把邓小平的题词延伸为“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新一代。
这不仅是学校和共青团的责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从此,做“四有”新人的口号和以此为主题的活动(如1985年“祖国在我们心中,做四有新人”、1991年“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
“四自”精神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全国妇联原主席陈慕华同志在1988年9月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六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向全国妇女发出的号召。
马克思妇女观研究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百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伴随始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既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构成,同时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国劳动妇女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引下,积极投身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社会进步的人间奇迹。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之际,重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问题和观点主张,期待能够引领妇女姐妹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劳动妇女的彻底解放。
平等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和基础。
女性卑贱的社会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视为理所当然。
在西方,从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指认女人是“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人”到叔本华挖苦女人“既愚蠢又浅见”,是“精神上的近视眼”,妇女受压迫以“上帝的旨意”而合理存在。
在中国,《论语》中所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尽人皆知,女人“头发长”必然“见识短”。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仅讴歌妇女的伟大历史作用,而且指出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大量的史实论证了,“在一切蒙昧人中,在一切处于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部分地也处于高级阶段的野蛮人中,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
”只是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妇女地位才由于体力以及家务劳动的作用局限而下降,以至于被剥夺了财产所有权,被排斥于社会劳动之外,沦为家庭的奴隶和男子的附属物。
男女平等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男女地位差别的简单社会现象,而是相对于两性之间在社会各个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不平等而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倡导的男女平等是指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在认同男女两性的人格、尊严、价值平等基础上,保障男女两性在社会地位、发展机会、权利责任以及家庭生活上的平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特色女性学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特色女性学理论的发展
石红梅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在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的进程中,高校女性学理论研究力量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中国高校女性学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与发展,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中国女性学理论建设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作用,借鉴和吸收其他理论流派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合理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石红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8
【相关文献】
1.女性解放的意义追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J], 金卓
2.女性解放的意义追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J], 金卓
3.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我国女性地位的发展 [J], 杨巧娜
4.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女性发展的研究 [J], 何婉
5.总结成绩奖励优秀繁荣女性文学促进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颁奖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国女性学,是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妇女理论研究深入的结果。
在女性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设中,如何认识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中国女性学的理论根基和方法论指南。
这既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也是中国女性学与西方女性理论的区别所在。
一、中国女性学的起步和发展:从问题到“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从世界范围看,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十分年轻的,它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女权运动的产物。
当时美国的女权运动视野较开阔,其目标没有锁定在女性参政和男女法律平等等问题上,而是进一步思考如何解放在工业机器文明中被异化了的“人”———“女人”。
1969年,在一次全美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魏国英康沛竹(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学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
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中图分类号:D44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3)04-0040-08WEI Guo-ying & KANG Pei-zhu(peking Uniuersity Chinese and Foreign Women’s Studies Center,Beijing100871,China)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women’s studiesMarxist outlook on women has provided the basic concept for the buildup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which reveal women’s nature, characteristics, existence and law of development. Chinese women’s studies must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2lst century; adhere to dialectics and the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explore, on the theoretical plane, the new problems confronting presentday Chinese women’s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bsorb and draw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women’s studies, especially the Marxist feminist theories of the West.作者简介:1.魏国英(1946—),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校刊主编,编审;2.康沛竹(1964—),女,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July.2003No.4 Ser.No.53 2003年7月第4期总第53期妇女研究论丛Collection of Women’s Studies!"#女组织代表参加的集会上,有人提出,要准确认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必须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呼吁在大学开设女性学学术讲座。
此外,美国女性学的诞生,还受惠于60年代席卷全美的学生运动。
以左派特别是新左派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矛头直指美国的教育体制。
学生们强烈要求改变学校的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结合当代青年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在这一运动的冲击下,从60年代后半期始,美国大学中出现了包括研究女性问题在内的研究现代文明和社会问题的积极倾向。
于是,女性学和黑人学、少数民族学等新兴学科先后在校园中诞生。
可以说,美国的女性学是在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在我国,无论对女性学研究背景如何界说,对其对象、概念和理论范畴如何界定,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普遍认为中国的女性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邓伟志在11月26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妇女问题杂议”,首次使用“妇女学”的概念。
[1](P32)1984年,全国妇联在其机关刊物《妇女工作》中刊出“致热心妇女问题研究的同志们的一封信”,同年召开了首届全国妇女理论研讨会。
虽然当时会议收到的大部分论文是调查报告,但也有学者提到了妇女学建设问题。
1986年,全国第二届妇女理论研讨会召开,会上有学者对妇女学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始关注并进行研讨,如女性学的学科筹建问题、女性就业问题、生育价值问题,等等。
1987年5月,我国高校的第一个妇女研究机构在郑州大学成立,定名为“妇女学研究中心”。
此后,许多高校妇女研究组织或机构相继成立,一批有代表性的妇女理论或女性学著作、论文相继问世。
1990年,北京市妇联举办了“妇女研究理论信息交流会”,并编辑出版了《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十年(1981-1990)》,[2]拉开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学研究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帷幕。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女性学界成为明显而重要的受益者。
各种信息、视角、视野、概念、理论、方法,在东西方之间交流碰撞融合,给中国研究者以学习、借鉴、吸收和研讨的好机会。
1998年6月,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女性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会上,北大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女性学学科建设课题组”的代表作了“试论女性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的主旨发言,对女性学的界定、研究对象及其范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起广泛关注。
[3](P162-173)1999年8月,中华女子学院组织召开了“中国妇女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研讨会”,与会者对女性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梳理。
[4](P41-45)同年12月,全国妇联举办“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特设立“妇女研究与学科建设”专题。
会上,有学者提出“中国妇女学应体现三个特征:女性特征、本土特征和跨学科特征”,判断妇女学学科建设的标准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倘若从学科基本理论发展的视角来考察,近20年,我国女性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问题”到“人”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认为“妇女学是研究妇女问题”的看法在学界有相当影响。
有学者提出,“妇女学是以妇女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是实现男女平等、发挥妇女作用的应用科学”;[6](P1)有学者提出,“妇女学研究妇女问题的产生、演变以及妇女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妇女解放的性质、条件和道路”;[7](P3)还有学者提出,“妇女学是妇女研究各子学科综合体的概念”,“每一子系统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理论妇女学的研究对象是妇女问题”。
[8](P196)随着研究的深入,从“‘人’的角度研究妇女,妇女学的对象是‘妇女’”,[9](P196)越来越得到研究者们的认同。
这种界定,较之定位于“妇女问题”,显然是一个进步,更接近学科的本来面目。
还有学者明确将这门年轻的学科定名为“女性学”。
她们认为,“‘女性’是一个超越社会关系的泛指女人的适合概念”,“这门学科是从性别的角度,把人类的一半作为客体来研究,称‘女性学’可能比称‘妇女学’更科学、更准确一些”。
[10](P10)!"#尽管对于中国女性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与阐释,学界一直是见仁见智,但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女性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女人”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众所周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独特的研究客体,系统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中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立的首要条件。
我们认为,女性学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女性,女性是女性学的胚胎,是生发学科系统的逻辑起点。
从这一原点出发,可孕育出并生长成该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
女性既有作为人的一般本质属性和特征,也有有别于男性的个别属性和特征。
“女性问题”则是女性存在状态的一种反射,它是多侧面的、纷繁复杂的。
相对于男性来说,它有男女平等和协调发展等问题;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它有自身价值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女性问题”的产生、演变和解决,是以女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依据的,以社会环境变化为动因的。
只有解决了女性的本体论问题,才能解决女性的价值论和发展论问题。
因此,女性学应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应该回答“女性是什么”,“女性什么样”,“女性怎样存在”,“女性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学科中的承继与延续女性学是关于整体的女性的科学。
那么,在女性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应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呢?即是说,研究女性的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什么关系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曾总结和归纳了学界的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风马牛不相及;一是认为女性学是全新的学科,须有全新的形式和全新的内容,主要以西方理论为参照系;一是认为女性学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应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1](P32)随着新时期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实践的推动与检验,在与各种西方女性理论思潮的交流碰撞和学术争鸣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我们认为,在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处于独特的地位:它既是重要的指导原则,又是重要的理论内容。
从外在形态上看,中国女性学应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内容是:“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12]按照这种界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女性学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思想框架,而当下女性学建设则应进一步向内探究,向外张扬,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变迁的轨迹及其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