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资料第七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结构与总量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总量均衡是结构均衡的基础,有总量均衡才有结构均衡;结构均衡是总量均衡的实现形式,只有结构均衡才能促进总量增长。
结构对总量的制约作用:
总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只有结构均衡,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加快总量增长。总量增长首先取决于资源的动员程度与配置,而结构主要针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量增长依赖于结构的转化和高度化。一个产业在经历了成熟期之后,会遇到市场饱和和技术潜力枯竭的障碍,必须适时转化结构。
总量对结构的制约作用:
总量增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提升,促使结构相应变化;
总量增长,积累规模相应扩大,促进投资结构变化;
总量增长,为科技、人才增长提供基础,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第一节产业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的概念
产业: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标准,为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各种集合体。
二,产业的分类
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分类的思想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抽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很难成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这一方法也不将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进去,因而它同样具有不完整性。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农业
轻---轻工业。纺织、印染、食品、日用品等。
重--- 重工业。机械、机电、石油化工等。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首先强调和突出了物质产品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然而,这种分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体系上的不完备;在统计上的不准确,而且也缺乏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普遍适用性。
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方法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种类和需求依赖度的不同,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划分为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和技术集约型产业。
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其好处在于可以从一个侧面研究一国的产业结构。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阶段与不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分类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各种类型的范围不易界定。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导致了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对各要素需求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会引起同一产业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分属于不同的类型。因此,从这一点来讲,这种分类方法的理论还尚未完善。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是和人类第一个初级生产阶段相对应的农业和畜牧业;第二次产业是和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制造业为主;第三次产业是以非物质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包括商业在内的服务业。
战略产业分类法
1.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能够通过自身增长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
2.先导产业。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应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向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
3.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份额,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
4.重点产业。重点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被重点发展的产业。
三,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指产业之间质的联系与量的比例关系。它是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
四,产业结构取决的因素
1.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消费需求。需求变化分为两种,—是需求总量的增长,二是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败。
(2)投资需求。如果对某产业投资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将推动该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张,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的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为:出口资源、商品、劳务,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进口国内紧缺资源、劳务,可以弥补本国生产该类商品的不足;同时进口某些新产品、新技术对开拓本国市场、为本国发展同类产业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2.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自然条件和资源。通常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或多或少地具有资源开发型的特征。如果该国资源丰富,且又拥有资金或技术,那么,该国也可能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
(2)人口因素。从供给的角度来说,人口因素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和人均资源拥有量。
(3)资金供应状况。资金供应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包括资金的充裕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包括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分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各产业部门发生变革,并通过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推动相关产业部门不断高度化;技术进步使产业部门不断细化,新的产业部门不断产生;技术进步还不断引发人们的新的需求欲望,从而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具体包括政治、社会、法律、文化等因素。一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对该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良好的法律环境会促进投资的增加,加速产业结构的快速演进。法律环境对科学技术提高等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法律环境可以使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这也必然刺激科技进步,从而刺激产业结构的加速高度化和合理化。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人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
2,库兹涅茨的“∩”型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成果的基础上,又侧重于从三次产业占国民收人比重变化的角度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幅度大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第二产业所取代。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此后第二产业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3,钱纳里的动态演进理论
钱纳里等人在库兹涅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整个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得出了产业结构变化过程的动态形式:
第一阶段是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初级产业(首先是农业)和服务业支撑,速度很慢。大量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还未发生向高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快的非农业部门(首先是工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阶段是高速增长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劳动力大规模从农业部门转入工业部门。新技术得到迅速采用和不断扩散,新主导产业部门不断代替旧主导产业部门。
在第二阶段,还可以根据反映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均收人或人均GNP或人均GDP;反映国民经济中工业化程度的工业或制造业的份额,或三大产业部门的产值及就业比例;反映城市化程度的城市人口比重;反映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工业内部结构等四项指标,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初期以轻纺工业为主;中期又可以分为以原材料为主的中工业化时期和以高加工度为主的时期;后期即技术集约化阶段。
第三阶段,经济增长步入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耐用消费品有关的服务部门在减速,而与医疗、教育、文娱、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则在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日益增大。
二,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指产业的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资源结构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状态。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有:
1.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2.与社会总需求的结构相适应,以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
3.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
4.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比较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各种资源的优势和国际贸易的有利形势,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结合。
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就是指高附加值的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高度化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产业高附加值化,即产品价值中所含剩余价值比例大,是企业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