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简介演稿PPT课件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简介演稿PPT课件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黏度较低,能够 快速地扩散到血管中,提高造影效果。
良好的流动性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血管中流动性好, 不易形成凝块,有利于造影检查的顺 利进行。
化学特性
稳定性好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化学稳定性 较好,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能够保证造影检查的准确性。
渗透压低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渗透压较低, 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患者的 不适感。
泌尿系统成像
在泌尿系统成像检查中,如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有助于 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04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市场现状和发展
趋势
市场现状
01
全球市场规模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全球医疗影 像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规 模持续增长。
区域分布
02
03
竞争格局
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是非离子 型碘造影剂的主要市场,其中亚 太地区增长最快。
造影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迅速,法规监管严格。
机遇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市场将迎来更大 的发展空间。同时,新兴市场的崛起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05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新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将不断涌现,为医疗影像诊断提供更准确、 更安全、更便捷的解决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心血管疾病诊断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离子型碘 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神经影像诊断
在神经影像诊断中,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可用于脑部病变、 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 供有力支持。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眼底荧光造影》课件

《眼底荧光造影》课件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定期观 察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可 以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手术风险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眼底 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可以 评估手术风险,为手术决 策提供依据。
CHAPTER 04
眼底荧光造影的优缺点
眼底荧光造影的优点
诊断准确性高
眼底荧光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眼底 血管的微细结构和血流状态,对于早 期发现眼底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具有 很高的准确性。
眼底荧光造影可用于开展与眼底血管 相关的基础研究,如血管生成、血管 病变等。
评估治疗效果
在临床试验中,眼底荧光造影可用于 评估新治疗方法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眼底荧光造影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激光治疗
眼底荧光造影可以帮助医 生识别病变部位,指导激 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眼底荧光造影的缺点
操作复杂
费用较高
眼底荧光造影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 技术人员和设备,同时检查过程也需要患 者的配合,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项较为昂贵的检查项目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 难以承受。
存在一定风险
检查结果解读需要专业人员
虽然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检查 方法,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过敏 反应、眼部不适等。
整合多种影像技术,形成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眼底荧光造影在临床和科研中的新应用
早期病变筛查
利用眼底荧光造影技术筛查早期病变,提高疾病 的早期发现率。
疗效评估
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后,利用眼底 荧光造影评估治疗效果。

MRI造影剂PPT演示课件

MRI造影剂PPT演示课件
• 晶体核心包被以葡聚糖右旋糖酐或其他物质,包 覆后的SPIO由于具有一定的超顺磁性,使T2加权 图像信号明显下降。
• 纳米直径粒径大于50nm(包括修饰层)的超顺磁氧 化铁纳米颗粒肝脏和脾脏组织内就被巨噬细胞吞 噬了,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脾脏组织内。
• 粒径小于50nm(包括修饰层)的超顺氧化铁纳米颗
•1
MRI造影剂的原理
• 氢核是多种组织的 MRI信号源 ,造影剂本身不产 生信号 ,它主要影响组织内氢核系统的弛豫时间, 从而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MRI造影剂一定是磁 性物质 ,能同氢核发生磁性的相互作用。造影剂主 要是通过影响T1 弛 豫 时 间 、T2 弛 豫 时 间 来改变信 号强度。
•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磁共振信号呈高信号)和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磁共振信号呈低信号)
•8
粒因具有较长的血液半衰期而能到达如淋巴结、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中。
•5
Fe3O4纳米粒子的合成
1共沉淀法 2热分解法 3水热法 4微乳液法 5溶胶-凝胶法 6 超声化学法
•6
合成方法比较
•7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其特征是简单易用,原理可用方程式 表示,Fe2 ++ 2Fe3 ++ 8OH→ Fe3O4+ 4H2O
MRI造影剂的原理
• 磁共振成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项 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先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八十年代 以来医学影像学中的最新成就之一。它是利用生物体内不 同组织在外加磁场影响下产生不同的磁共振信号来成像的 。磁共振信号的强弱取决于组织内水分子中质子的弛豫时 间。在临床磁共振成像中,30%以上的诊断须用磁共振成 像对比剂(MRI Contrast Agent)。对比剂是用来缩短成像 时间、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的一种成像增强试剂。它 能改变体内局部组织中水质子的弛豫速率,提高正常与患 病部位的成像对比度,从而显示体内器官的功能状态。

胃肠道造影剂—钡剂PPT课件

胃肠道造影剂—钡剂PPT课件
胃肠道造影剂—钡剂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胃肠道造影剂的发展
1895年Strauss即采用让病人吞服氧化铅和次 硝酸铋胶囊后,为之作食管X线透视。
1903年。“铋餐”被广泛应用。 1910年,美国的医师Bachen提出用硫酸钡代替
铋剂作胃肠造影。 1923年由Fischer首先用气体+硫酸钡进行双重
更稀钡剂:用于灌肠,钡水比例约1:4, 即用200~250g钡加水800~1000ml。
调制钡剂时必须搅拌均匀,避免成块或 形成气泡,助悬剂多用阿拉伯胶,调味 剂常用糖精钠。
双对比造影钡剂的特点
应具有高度流动性或较低粘稠性,粘度应在 10cPa.s左右。
应具有高浓度,在相同单位容积内硫酸钡的含 量常较单对比者高1~3倍。
微粒大小具有杂异性,应有适当比例的不同大 小的钡微粒。
应有抗凝聚性。 应有较好的触变性(复混悬性) 应有较好的弥散性及附着力。
DC气体产生方法
经导管直接注入空气法 发泡剂 吸入空气法,主要用于食道双重造影
低张药物
使钡剂和空气在胃肠道内的排空速度减 慢,可减少检查部位以外的肠道影像的 重叠。
双对比胃小区
胃小弯区龛影
胃 小 弯 区 龛 影
胃小弯区龛影轴位像
胃 窦 区 胃 癌
胃 癌
憩室
盲 肠 憩 室
小 肠 蛔 虫
蛔 虫
SUCCESS
THANK YOU
2020/9/25
对比造影法显示结肠段小病变,获得成功。 60年代,日本学者白壁彦夫对钡剂性能进行改
进,将此技术用于胃肠的X线检查。
胃肠道造影方法
传统的单对比造影检查:是将一种阳性对比 剂(钡剂)吞服或注入器官腔内使其充盈,从 而在屏幕或胶片上获得由粘膜隆起(充盈缺损) 或凹陷(突出钡影)所铸成的侧影图像。

造影剂肾病诊断及预防PPT课件

造影剂肾病诊断及预防PPT课件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与 活动,减轻肾脏负担。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 对肾脏的损害。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 保证营养摄入。
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贫血 和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糖皮质激素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造影剂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 、肾髓质缺血、炎症反应等。
病理生理
造影剂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和脱落, 以及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在接受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中。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造影剂肾病的研究 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方 案。
未来研究方向与策略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
策略
为推动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和成果,同时鼓励创新思维 和方法,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造影剂剂量
造影剂剂量越大,对肾脏的损害越严重,造影剂肾病的发 生率和严重程度越高。
造影剂类型
不同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存在差异。高渗性造影剂对 肾脏的损害较大,而低渗性造影剂则相对较小。
其他因素
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造影剂肾病 的预后。
随访计划与策略
短期随访
在造影剂使用后24-48小时内进 行肾功能检查,以监测肾脏功能

造影剂(对比剂)外渗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造影剂(对比剂)外渗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碘海醇是CT增强扫描中常用的造影剂,钆剂是MR增强扫描中常用的造 影剂,增强检查是在CT或MR扫描过程中高压注射对比剂,才能起到增强的3 效果。
对比剂的定义
❖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 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 于血管、体腔的显示。
4
药物外渗的定义
❖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 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药物进入 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 常的血管通路。
20
对比剂外渗的预防
❖ 4、降低血管外渗发生率方法: ❖ 确定套管针在血管内方可连接高压注
射器;先用高压注射器设定生理盐水 20ml快速静脉试推,如患者穿刺部位 无肿胀及疼痛方可连接对比剂注射。 ❖非耐高压PICC、 CVC不可进行高压注 射。
21
对比剂外渗的预防
❖5、加强高压注射过程的观察: ❖加强高压推注过程中的观察,观察
12
对比剂发生外渗的处理(中重度)
5 冷敷:可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 局部出血和疼痛,用冰袋冷敷药物外渗处皮肤 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
6 48小时内严禁热敷,否则会加重水泡和溃疡,使 损伤加重,增加患者痛苦。
7 水泡无菌条件下抽吸,小的自行吸收。用新型可吸 收渗液的敷料覆盖下抽吸,渗出多时换药。
生理盐水5515ml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16封闭液的作用?利多卡因有扩张局部血管及麻醉止痛作用?地塞米松具有稳定生物膜的作用防止致炎致敏致痛物质的释放减少炎症扩散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生理盐水可稀释外渗药物的浓度减少对组织的刺激性17对比剂外渗的预防11穿刺血管的选择
对比剂外渗预防与处理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 陈茉
❖ 生理盐水可稀释外渗药物的浓度、减少 对组织的刺激性

《造影剂应基本知识》课件

《造影剂应基本知识》课件

XIV. CT造影剂的特点
CT造影剂具有高密度和对比度,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疾病,常 用于CT扫描和血管造影等检查。
VIII. 造影剂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
在使用造影剂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相互作用。
2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使用造影剂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合理检查周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检查周期,以避免过度或频繁使用造影剂。
IX. 造影剂的注射方式
3 评估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造影剂在器官或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评估功能的正常与否。
IV. 造影剂的常见应用
放射性造影剂
用于X射线和核医学检查,如CT扫 描、放射性示踪等。
超声造影剂
用于超声检查,增强器官和血流 的可见性,提高诊断准确率。
磁共振造影剂
用于MRI检查,通过增加对比度, 使图像更清晰。
V. 造影剂的规范使用
造影剂应基本知识
这份PPT课件将为您介绍关于造影剂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作用、应 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本课件,您将全面了解造影剂在放射医学中的重 要性和应用。
I. 什么是造影剂?
造影剂是指在医学影像学中使用的特定物质,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用以突出某些组织和器官的形态、 结构、功能等,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根据不同检查的需要,造影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腔内注射等方 式进入体内,以达到最佳效果。
X. 造影剂的制备和保存
造影剂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制备和保存措施,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具体要求应根据造影剂的类型和使用说明来执行。
XI. 静脉造影剂和动脉造影剂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慢性肾脏病分期(K/DOQI)
分期
GFR(ml/min)
1
>=90
2
60~89
3
30~59
4
15~29
5
<15
.
14
常用监测肾功指标
▪ 1.尿液检查
▪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 尿、脓尿、细菌尿
白细胞
▪ 2.肾小球率过滤
▪ 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r(mg/dl)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1 黑人)
▪ 3.影像检查
▪ 4.肾活检
.
15
Thank you!
.
16
造影剂简介
孙梦涵
.
1
什么是造影剂?
▪ 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 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 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 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某些特殊物 质,这种物质叫对比剂,俗称造影剂。
.
2
造影原理(造影剂分类)
▪ 阴性造影剂:透X线 ▪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 阳性造影剂:不透X线 ▪ 含钡 含碘
7
心脏
耳 眼 神经,精神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心律失常
视力模糊,障碍 眩晕,烦躁不安
过敏样反应,过 敏反应
心悸,胸痛,心 动过缓,过速, 心跳骤停,心衰, 心梗
听觉异常
结膜炎,流泪
感觉异常,减退, 意识障碍,焦虑, 激动,健忘,言 语障碍,失眠等
甲功改变,甲状 腺危象
过敏性休克
.
8
造影剂肾病
▪ 定义: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后使用 造影剂后2-3天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 害。
▪ 4.避免错误处理:呋塞米,多巴胺, 甘露醇,钙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 剂,BNP。
▪ 5其他:肾功能受损者应用等渗造影剂、 限制造影剂用量、避免短期(72小时) 重复应用,血液透析.
.
12
脏病相关内容
▪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CKD)
▪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功能 障碍(>3各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 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 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 因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各 月。
.
10
▪ 预防:1.水化治疗:推荐高危患者以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速度大约 1ml/(kg.h),并根据患者体液状况和心 血管情况适当调整。治疗一般术前612小时开始至术后12-24小时。2.避免 肾毒性药物:如环孢素、非甾体抗炎
药,两性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
11
▪ 3.药物预防:生理盐水、N-乙酰半胱 氨酸、等渗非离子造影剂。
迷走反射
水肿,局部疼痛,
炎症
肾脏损伤
肾脏衰竭
荨麻疹,瘙痒,皮 血管性水肿,皮肤
疹,红斑
黏膜综合症
呕吐,味觉障碍
咽刺激,吞咽困难, 唾液腺肿,腹痛腹 泻
喷嚏,咳嗽
鼻炎,呼吸困难, 粘膜肿胀,哮喘, 声音嘶哑,呼吸道 水肿,支气管痉挛, 肺水肿,呼吸功能 不全
血管扩张
低血压,高血压,
休克,血管痉挛,
. 血栓
氮气
.
3
冠脉造影剂分类
▪ 无机碘造影剂

碘化钠 碘化钾
▪ 有机碘造影剂

泛影葡胺 碘普胺(优维显)
.
4
造影剂理化性质
▪ 电离特性:有机碘造影剂在溶液中解离 成阴阳离子称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 造影剂克服了前者许多缺点,渗透压显 著降低,副反应少。
▪ 渗透压:离子型造影剂渗透压高于非离 子型造影剂(溶液渗透压取决于溶液中 离子数)
▪ 碘造影剂代谢: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主要经肾脏排泄(通常24小时)
.
5
我院常用造影剂
▪ 碘普罗胺(优维显) ▪ 碘海醇(欧乃派克 双北) ▪ 碘克沙醇(威视派克)
.
6
造影剂副作用
器官 系统 全身 注射部位
常见 热 痛 头痛
泌尿系统 皮肤 皮下组织
胃肠道
恶心
呼吸系统
血管系统
少见
罕见
不适,寒战,出汗,苍白,体温改变,
▪ 诊断标准:血清肌酐较使用造影剂前升 高25-50%或升高44、2-88、4mmol/l.
.
9
▪ 发病率:普通人群低于2%
▪ 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损害,糖尿病 伴肾损害,血容量降低,心衰,利尿 剂,长时间低血压,造影剂(高渗、 大量、72小时重复应用)肾毒性药物, 高龄,蛋白尿,多发骨髓瘤,高胆固 醇血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