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9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证据法学
第一讲绪论一、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概念:证据法学,亦称为“证据学”,是研究司法、执法、仲裁、公证、监察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
2.研究对象(1)证明规律 [包括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般规律、收集、保管、审查证据的一般规律](2)证明方法包括:①一般证明方法:法律推理、司法认知与推定;②专门证明方法:诉讼证明方法、仲裁证明方法等;③收集、保存、审查和运用证据的方法;④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方法:举证、质证、认证等方法。
(3)证据规则包括:采用、排除证据、最佳证据、意见证据、补强证据、举证、质证规则、评断和确认证据的规则。
(4)证据制度包括:古今中外的证据法律制度;(5)证据法学理论。
二、证据法学的性质1.含义:指证据法学内容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法律基本属性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因此证据法学的性质之争即表现为:证据法学是属于实体法还是属于程序法的问题。
2.争议的主要观点(三种)(1)证据法是程序法的组成部分,代表人物有:A.台湾证据学家陈朴生,代表作《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0年8月第一版,1979年10月第三版。
该书第一章《刑事证据法之性质》第一句话开宗明义指出:“刑事证据法,乃刑事诉讼法之一部,亦刑事法之一种。
”B.英国19世纪初期著名法学家边沁所著《司法证据原理》,也是从程序法的角度阐述证据法问题,他认为“证据法是司法公正的基础”。
(2)证据法兼有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属性毕玉谦所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持该观点,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4页。
(3)证据法是与实体法、程序法并立的独立法律部门A.周荣所著《证据法要论》认为:“因证据法之性质,乃介乎实体法与诉讼法二者之间者,既不如实体法之对象为法律关系,亦不如诉讼法之对象为手续关系,其对象实为事实关系,尽为研究事实之法律也。
非法律关系,故不应规定于实体法中,非单纯手续关系,故不应规定于诉讼法中,则应另列一门矣。
证据制度一般理论
F、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 (7)证人的义务: A、作证的义务 B、如实作证的义务 C、保守公安司法机关询问的情况以及陈述内容 的秘密,不向外泄露。 D、遵守法庭秩序的义务。 (8)证人的权利 A、司法人员到证人单位进行询问时,证人有权 要求其出示证明文件。 B、证人有权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提供证言。
(5)意义 A、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 法权益不受侵犯,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重要保 证,是实行辩护的重要手段。 B、证据是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二、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证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诉讼中如何收集 证据、如何审查和判断证据、如何运用证据认 定案情的制度和规则。 理论基础有二: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刑事证据制度 2、程序正、一般来说比较客观真实,直接、生动、形象、 具体。 B、由于主客原因,可能有虚假、不真实的一面。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 (1)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 司法工作人员所作的陈述,即“口供”。 (2)三种情形: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并就有关事 实所作的供述。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 解。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举报他人犯罪行为 的陈述,即攀供。
F、各种公证文书、裁判文书等。 (4)书证的特征: A、表现形式及制作方式的多样性; B、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必须同案件相关联; C、内容和思想可供人们认识和了解,用文字或 者符号、图形的方式来记载或表达。 (5)使用书证的条件有三: A、书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意图同案件事实有 联系。 B、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被认知。 C、要有明确的制作者。
五、证据的分类
1、概念和意义 (1)概念:是指在理论上将刑事证据按照不同 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类别证据的特点及其运用规 律,以便指导办案工作。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30202.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3.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al of Law4.课程性质: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专业7.总学时:72学时8.学分:4二、课程概述本课程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概述;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刑事案件的管辖;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及运用;立案与侦查;起诉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刑事判决的执行。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制度,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熟悉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跟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明确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明确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诉讼的不同特点,明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主要特点及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相关法律的本质。
讲授学时: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概念二、刑事诉讼阶段第二节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性质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三、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四、追求诉讼效率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二、刑事诉讼法的根据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诉法的发展脉胳,中外刑事诉讼法历史沿革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当今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领会弹劾式诉讼制度、纠问式诉讼制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资本主义国家辩论式的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变革表现,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征;掌握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的基本状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补充的主要内容。
《刑事诉讼法》PPT完整课件讲义-讲课-复习-考试完整PPT课件
三、刑事诉讼价值
1。含义:刑事诉讼程序所应当体现和保护的道 德伦理价值。
2。主要价值 (1)公正(第一位) 程序公正(内在价值):含义,具体要求
实体公正(外在价值):含义,具体要求 (2)效率(第二位)
四、主要关系 1、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价值 (1)确立和形成的主体不同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 7、20世纪后半期,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成为刑 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向;另外,两大法系诸国相互 借鉴吸收,使许多具体原则、程序和规则进一步趋同。 •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 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公约任意议定书》等国际人权公约,确认了一系列刑事 诉讼的基本的国际准则,主要包括:(1)权利平等原则。 (2)司法补救。(3)生命权的程序保障。 (4)禁止酷刑 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5) 人身自由和安全的程序保障。 (6)对所有被剥夺自由 的人应给予人道或尊重人格尊严的待遇。(7)独立、公 正审判。
第一章概述
主要内容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渊源 三、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四、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五、刑事诉讼目的、职能和价值
调 解
和 解
诉 讼
第一节 刑事诉讼
一、诉讼
1、产生于社会冲突,一种公力救济方式
2、三方组合:控方、承控方、听讼方 3、运作过程
诉讼:诉争的一方或双方将致讼的原因、主张及理由 告知、倾诉于听讼之人,以求讼的息解活动。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一、含义:
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即有关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诉讼的方式、 内容及其效力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刑事诉讼法学》习题及答案集
《刑事诉讼法学》习题及答案集第一章概述一、多项选择题1.按照法从不同角度的分类,刑事诉讼法属于( ABD )A.实体法保 B.公法 C.私法 D.基本法 E.一般法律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是( ACDEF )A.宪法 B.诉讼法学家的著述 C.国际公约 D.司法解释E.行政法规 F.地方性法规二、名词解释1.诉讼就是原告对被告提出告诉,由裁判机关解决双方的争议。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一是由原告、被告和裁判者构成基本诉讼主体的活动;二是一系列不断向前推进的程序化活动。
3.刑事诉讼阶段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相互连接的一系列行为,可以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称为刑事诉讼阶段。
4.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5.诉讼效率指诉讼中所投入的司法资源(包扩人力、财力、设备等)与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刑事诉讼的特征。
答:我国的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1)刑事诉讼由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是属于国家的司法活动。
(2)刑事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3)刑事诉讼是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4)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
2.划分刑事诉讼阶段的标准是什么?答:划分刑事诉讼阶段的标准是:(1)一定诉讼过程的直接任务。
(2)参加诉讼的机关和个人的构成。
(3)进行诉讼行为的方式。
(4)诉讼法律关系的特性。
(5)诉讼的总结性文件。
3.简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具体要求。
答: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具体要求是:(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且刑事诉讼法本身是符合公正标准的。
(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3)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它非法手段取证。
(4)真正实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PPT课件)-2024鲜版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 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024/3/27
2024/3/27
18
管辖与回避的适用
2024/3/27
管辖的适用
在立案阶段,公、检、法机关应当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案件性质,依法受理属于自己 管辖的案件。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根据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依法受理属于自
己管辖的案件。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回避的适用
法定代理
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如父母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 人。
委托代理
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如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 担任诉讼代理人。
指定代理
根据人民法院或指定单位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如人民法院指定 公民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
22
辩护与代理的适用
对立案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 不立案的,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 立案的理由,如果认Βιβλιοθήκη 理由不能成立 ,有权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对审判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 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法 行为,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2024/3/27
对侦查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 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法 行为,有权提出纠正意见。
2024/3/27
27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九章 证据制度一般理论
洪某故意杀人案
某日,在一河边发现一具女尸,经辨认为某厂工人梁某, 死亡原因为农药中毒,且梁某有4个月身孕。经侦查收集到如 下证据材料:1.同厂多名工人证实梁某与该厂副厂长洪某关系 暧昧。2. 洪妻说:她知道其丈夫与梁某的关系,而且最近听洪 某多次对她说梁某多次逼他离婚,要想办法解决。3. 梁某的母 亲证实:梁某亲口对她说怀了洪某的孩子。4.洪某供认梁某是 自己所杀。但该案在法院审理时洪某翻供,说梁某要挟他如果 不离婚就死给他看,结果当洪某赶到出租屋时,梁某已经喝下 农药死了,洪某为了不连累自己,就移尸到河边。 【问题】
2.4月24日下午,田小法穿猪皮凉鞋离家,在该市汽车站 下车,到第2天上午9点回到哨吟乡五星村家中。 3.田于24日晚上12点投宿在该市前进招待所。进所后曾用 水冲洗一段时间后才就寝,早上6点钟离开招待所。 4.田于4月24日晚,留在住宿登记簿上的笔迹与电报稿上的 笔迹,经鉴定,完全相同。 5.徐明根在死亡前是跟田小法一起去常乐镇的。 6.徐明根带有宝石花手表一块,限额支票两张,票面为5干 元和9干元。在田小法裤袋里搜出宝石花手表一块,在其拎包 内搜到面额为5干元和9千元的限额支票面张。 7.尸体检验报告。
二、证据的本质特征
(一)证据的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 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二)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 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有实际意义。 (三)证据的合法性,也叫证据的许可性:收集、 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 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 查证属实。
8.死者徐明根的血为B型,田小法之血为A型,凶器榔头及 旧鞋上的血斑为人血,B型,镐头上的毛发为人发,血型为B型。 9.查获了作案后洗过的衣裤和凉鞋。
刑事诉讼法学-第九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证明对象
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 实体法事实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
是否具有应当回避的事实
程序法事实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采取 强 制措施的事实
是否超越诉讼期限的事实
其他是否违反诉讼程序并可能影 响正确判决的事实
证明责任
概念
证明责任是指负有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 的法律义务
内容
提出证明主张;收集或提出有关证据;运 用证据证明这一主张并使这一主张达到法定的 证明要求
特点
司法机关负有证明责任,并且在诉讼中起 着法定作用;自诉人、反诉人及附带民事诉讼 的原告负有一定的证明责任;被告人、犯罪嫌 疑人及其辩护人一般不负有证明责任
第九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证据的基础理论 诉讼证明
第一节 证据与证据法
一、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1.定义: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材料说 2.属性:a.客观性(证据所表述出来的内 容或证据事实是客观存在的,非主观想 象、臆断或虚构。
b.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 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案件的证明对象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其真实 可靠,排除其他任何可能性
衡量证据确实、充分具备的条件
据以定案的每一个证据均经过查证,确 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据以定案的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 客观联系
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 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
案件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并 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二)审查判断证据 1.对单个证据的审查(真实性、关联性、合
11证据制度一般理论
第11讲
第九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刑事诉讼的理性与公正
证据、事实、证明
一、证据
证据:是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是定案的根据。
两层意义的统一: 证据载体(证据形式) 证据事实(证据内容)
二、证据的属性
1、大陆法系: 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某证据能够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资格。 证明力:对案件事实是否存在证明作用以及证明作用的大小。
“主观方面”的“推定”
九、证明的过程
1、侦察:收集、保全证据
2、对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单个审查、相互印 证审查
3、综合运用证据认定事实 相互印证的证据体系(证据链)
2、英美法系: 关联性:证据与案件事实是否有关,或者是否能够说明待证事实。 可采性:证据是否能够被采用
二、证据的属性
3、我国传统“三性说” 客观性:证据真实、确实,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
够作为定案根据。
关联性: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上的内在联系,能 起到证明作用。
合法性:证据的收集主体、收集方法、收集程序合法, 且经过法定审查程序。(司法实践中:符合刑事诉讼 法的基本目的和原则,而非绝对性地符合所有规则。)
序中的证据规则。
五、刑事诉讼的认识论
事实(真理)与 认识 认识的主体:司法人员为主的参与人 认识的客体:案件事实 认识的手段:证据 认识的过程:刑事诉讼程序
六、事实 客观事实(真实)、法律事实(真实)
案件(整体)事实、基本(主要)事实
七、证明的对象
1、证明的对象: 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在刑事诉讼中需要运
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事实情况。
2、对象的范围: 实体法事实:对是否成立犯罪、成立何种罪名、
第09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断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查单个证据前后内容是否一致 的问题。 其次,要审查证据与证据之间是否一致, 在互相印证中辨明真伪。
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版
(三)综合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单个证据不能认定有罪,即“孤证不能定罪”;
2.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要更加谨慎; 3.在某些“一对一”的案件中,收集到的基本上是言词 证据;
(一)刑事证明对象的内涵与意义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又称待证事实,主要是指公
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在刑事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予以
证明的事实情况。
(二)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1.实体法事实
2.程序法事实
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版
实体事实包括:
(1)犯罪事实是否存在;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情况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罪过,行为的动机、目的; (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的时
证言 ; (四)被害人陈述 ; (五)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 (六)鉴定意见 ; (七)勘
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
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 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版
(二)证据的属性
大陆法系国家通常采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来表达证据的属性。
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版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认识论
第一,诉讼认识之主客体具有特定性; 第二,诉讼认识的手段主要是证据;
第三,诉讼认识过程被严格法定化。
《刑事诉讼法学讲义》课件
审判程序
总结词
审判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公正、公开的审理,确认犯罪事实和罪名是否成立,并根 据法律作出相应的判决。
详细描述
审判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环节。在审判过程中,法院应当依法保障被告人及 其辩护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同时,法院应当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和证据,根据法律 作出公正的判决。
起诉程序
总结词
起诉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必经阶段,主要任务是将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提交给法院进行审判。
详细描述
起诉程序包括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两个步骤。审查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 的案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则应当向法院提起公诉。提起公诉时,检 察机关应当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逮捕
要点一
逮捕的概念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 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 种强制措施。
要点二
逮捕的适用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 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 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或者妨碍侦查、 起诉和审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决定并执行逮捕。
拘留的适用条件
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嫌疑的现行犯;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决定并执行拘留 。
拘留的程序
执行拘留的人员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 发的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 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可能妨碍侦查的情 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课件
第一章 思考题
1.根据刑事诉讼的含义说明刑事诉讼有哪些 基本特征?
2.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 哪些异同?
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4.简答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 5.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37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3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的
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4
第一节 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 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 阶段
5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3、定义 原告对被告提出告诉
,由裁判机关解决双方争议的活动。
门的起诉机关,实行私人告诉制度。 (2)审判以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被告人
与原告人的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 (3)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庭审主
要由当事人之间进行争辩。 (4)采用神示证据制度。
41
(二)传统的纠问式诉讼
纠问式诉讼是继弹劾式诉讼之后出现并盛行于 欧洲中世纪中后期的诉讼制度。
纠问式诉讼的特征是: (1)法官主动依职权追究犯罪。 (2)原被告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只是刑讯 的客体,无任何诉讼权利。 (3)侦查和审判都秘密进行,诉讼与野蛮的刑讯 紧密结合在一起。 (4)实行法定证据制度,口供是证据之王。
28
四、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
控诉权和审判权分离,是刑事诉讼内在规律 要求,是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及文明进步 的重要标志。
控辨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机制, 是“平等对抗”理念的具体化,是司法公正的 前提条件。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编制说明《刑事诉讼法学》是按照公安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中公检法机关的办案程序与办案理念。
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刑事办案程序中的现代诉讼理念和具体办案程序的法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公安工作实践,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孟璐起草,张桂霞审核,经法律系批准,于2017年9月实施。
一、课程代码:07004二、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三、课程类型:公安基础课四、适用对象:本科各相关公安专业五、课程学时:68,讲授学时:60,实践学时:8。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历史类型的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诉讼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三、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一、诉讼二、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特征(二)刑事诉讼阶段三、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三)三大诉讼的区别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研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三)刑事诉讼实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四)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辩证思维(二)理论联系实际(三)比较借鉴法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刑事诉讼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一)惩罚犯罪(二)人权保障(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辩证关系二、司法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四、诉讼效率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二、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第二部分思考与练习仔细研读本章内容,重在理解。
第九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证据的特征:1、客观性。
首先,是指证据所表达的内容或证据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办案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主观想象、臆断或者虚构的。
其次、就证据的存在形式看,无论是证人证言、物证、书证,还是其他种类,都是客观实在物。
2、关联性。
又称为证据的相关性,是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有客观上的内在联系性,从而能起到证明作用。
证据的关联性是由案件本源事实所决定、派生的。
3、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以及证据收集的主体、方法和程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的审查程序,其中重点强调证据收集手段、方法的合法性。
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
包括三方面的要求:其一、裁判的形成必须以证据为依据;其二、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具有证据能力(可采性)的证据;其三、作为裁判根据的证据,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要求。
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P161-165)证明,是指以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为主要主体,由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参与,所进行的收集、运用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证明对象,又称为“待证事实”,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在刑事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事实情况。
包括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和免证事实。
免证事实,就是不需要证明的事实,即公安司法机关不需要依靠证据可以直接予以认定的事实。
主要有:1、常识性事实,即为具有通常知识经验的一般人所通晓而且无可争议的事实;2、自然规律和定理;3、国内法律的规定及其解释;4、司法职务上应当知悉的其他事实,即司法工作人员在行使司法职务上所得知的一切事实。
证明责任,包括举证责任和证明职责。
举证责任,是指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由控辩双方承当的,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如果不能提出证据或提出了证据,但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后果。
1、公诉案件中公诉人负有举证责任;2、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负有举证责任;3、被告人除法律规定之外,不承担举证责任,例外情形:《刑法》第395条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中,被告人提出证明财产差额部分的来源是合法的,否则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
刑事诉讼法学--第9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 15
【例】甲故意杀人案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 收集到了下列材料,如果要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这些材料中哪些 不具备证据的相关性特征?( )
A.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 B.甲在10年前曾采用同样手段实施过犯罪行为(被判过刑) C.甲吃、喝、嫖、赌,道德品质败坏 D.甲的情妇证明,案发时,与甲在某影院看电影,电影名是《飘》 【答案】B, C
* 2
一起银行盗窃案,侦查机关锁定犯罪嫌疑人沈某。进行警犬辨 认,一功勋警犬在发案银行闻了闻后扑向沈某。随后,侦查人 员对沈某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论显示,只要犯罪嫌疑人说没 偷,测谎仪就显示其撒谎。关于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下 列一选项正确的是?
A.警犬辨认和心理测试结论均可以
B.警犬辨认可以,心理测试结论不可以
* 16
(三) 合法性
合法性,也称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形式、收集、出示和 查证,都由法律予以规范整和调整,作为案件根据的证据 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采证标准,为法律所容许。
1、证据应当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2、证据必须具备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来源。 3、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证。
* 21
2.现场勘察笔录
现场勘察笔录记载:现场勘验检查于2006年7月28日06时15 分开始,7月28日16时30分结束。
警察出庭说2006年8月8日提取到门把上念斌的指纹。 办案人员解释:“日期填错了”
* 22
3.现场勘验检查录像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记载制作录像45分钟,实际只有23分钟。 负责录像的严剑飞只承认拍摄了其中的13分01秒 办案人员解释:把十几分钟写成45分钟是因为粗心。
刑事诉讼法学--第九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证据法 物质运动的结果必然呈现一定的形态, 任何案件都是物质运动的形态,它具有 特定性、稳定性与反映性 反映论表明,各色证据就是案件事实的 反映 反映论决定了司法证明方法、司法证明 标准等基本理论问题 许多证据规则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 映论
(四)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与证据法 案件事实是可以通过证据查明的
刑事诉讼证明的特点:
刑事证明的任务是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刑事证明是一种揭示案情的复杂的实践和 逻辑思维活动 刑事证明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依照法 定的程序进行的 刑事证明是一个(收集、审查、判断、运 用证据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二、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指在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 事实。具体包括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被告 人主体方面的事实和程序法事实三个方面。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如:
1、客观性:是指证据都是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不是主观猜测。
【案例视频】测谎技术
美国证据法中的“相关性”和“可采性”
相关性。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1条规 定,相关的证据是指这样的证据:它具有使 任何对于解决争议有影响的事实比没有该证 据时更可能存在或更不可能存在的任何倾向。 可采性。是指证据是否属于法律上允许在裁 判者面前提供的证据。具有可采性的证据都 是相关证据,但相关证据未必都可采。
三、刑事证据的意义
刑事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刑事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起诉、审理和定罪量刑的依据 刑事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
刑事证据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防 止发生冤假错案的重要保证 刑事证据是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工具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刑事诉讼法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按照法从不同角度的分类,刑事诉讼法不属于()A.基本法B.程序法C.实体法D.公法2【单选题】(10分)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包括()A.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B.惩罚犯罪,保护人民C.以上全选D.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3【单选题】(10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核心是:()A.广大人民群众B.被害人C.证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4【单选题】(10分)经过清末修律和中国民国时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基本确定了移植哪国法律?A.法国和德国B.前苏联C.德国和日本D.英美国家5【单选题】(10分)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程序法与实体法、刑诉法与民诉法的分离是什么时候?()A.国民党政府时期B.新中国成立后C.清末D.北洋政府时期6【单选题】(10分)“体不全,无以标立法之宗旨;用不备,无以受行法之实效”,这一论述刑事诉讼法重要地位的名言是谁提出的?()A.伍廷芳B.孙中山C.陈瑾昆D.沈家本7【多选题】(10分)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A.控诉与审判不分B.无罪推定C.司法与行政不分D.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8【单选题】(10分)我国《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颁布实施至今,立法机关对其修改了几次?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9【多选题】(10分)我国已经签署并批准了的有关刑事司法的国际公约有()A.《联合国反腐败公约》B.《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C.《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单选题】(10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论观点。
如果有观点认为“司法机关注重发现案件真相的立足点是防止无辜者被定罪”,该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学说?()A.形式真实发现主义B.消极实体真实主义C.正当程序主义D.积极实体真实主义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0分)某大学教授在讲授《刑事诉讼法》课时,让学生回答如何理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下列四个同学的回答中,正确的理解是:A.乙同学认为是指合议庭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B.丁同学认为是指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上级法院不能对下级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如何处理发布指示或命令C.丙同学认为是指法院独立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甲同学认为是指法官个人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他人影响2【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含义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诉讼参与人对诉讼能充分有效地参与B.刑事诉讼判决结果符合事实真相C.程序违法能得到救济D.刑事诉讼程序能得到遵守3【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刑事诉讼中审判独立的说法,的是()A.谁审理、谁裁判、谁负责体现了审判独立的思想B.马克思、恩格斯的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包含了法官个人独立审判的思想C.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D.我国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法官个人独立审判4【多选题】(10分)马克斯、恩格斯认为程序法具有独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揭露和批判刑事诉讼中的程序违法行为B.承认资产阶级国家民主的诉讼原则与诉讼形式C.肯定“公开的自由的诉讼”D.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5【单选题】(10分)“在刑事诉讼中,法官、原告和辩护人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种集中是同心理学的全部规律相矛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进行论断。
而本鉴定意见并没有从科学上来回答起火原因这个专门问题,而只是 从规章制度上对被告人的行为一般地进行法律评断。如鉴定意见中所
谓的"一贯不负责任"等,超出了鉴定意见内容应有的范围。
可见,这份鉴定意见不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不能作为认定本案事 实的根据。
12:39:44
12
二、证据的特征
例如法院根据被告人和被害人素有仇恨,在被告人家中搜出凶器,
现场有被告人脚印等事实情况,确定了被告人杀害被害人的罪行。
这些事实就是被告人杀人罪的证据。
12:39:44
7
从证据的形式方面看
证据是借以得知有关案件事实情况的来源或材料,即证据来源。它 强调证据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同时也是证据事实的载体即证据的形 式,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
证明作用,都必需经过人的主观认识来加以推理。
12:39:44
26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通常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
诉讼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包括证据的发现、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固定和保 全、证据的审查和判断和证据的运用等环节。
12:39:44
27
刑事证明的任务是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证据的方法之一,所以佟某的口供不符合证据基本特征中的合法性。 其次,陈某的证言可以作为证据。尽管陈某通过自己的主观
判断认为佟某是杀人凶手,所陈述的证言具有主观性,但就证明佟
某有杀人动机而言,陈某的证言仍符合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证据的客观性特征。事实上,任何证据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也一
定具有主观性。因为证据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任何证据要发挥其
12:39:44
2
某银行被盗,侦查机关将沈某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警犬
辨认时,一"功勋警犬"在发案银行四处闻了闻后,猛地扑向沈
某。随后,侦查人员又对沈某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论显示, 只要犯罪嫌疑人说没偷,测谎仪就显示其撒谎。关于可否作为
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警犬辨认和心理测试结论均可以 B.警犬辨认可以,心理测试结论不可以 C.警犬辨认不可以,心理测试结论可以 D.警犬辨认和心理测试结论均不可以
1、证据的客观性
2、证据的关联性
3、证据的合法性
12:39:44
13
(一) 客观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作为案件证据的客 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真实 存在的反映,不是主观想象、猜测和捏 造的事物。
12:39:44
14
(二) 关联性
关联性也称相关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 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 有证明作用。
实的价值。
12:39:44
24
徐某被杀案
徐某,女,26岁,某日深夜,被人杀死在一个公园里。侦查人员在 现场收集到一封信。信封上的寄信人姓名是佟某。经调查,佟某是徐
某的同事。与此同时,徐某单位的另一同事陈某证明徐某与佟某在案
发前一天曾发生过激烈争吵,并认为佟某就是杀人凶手。侦查人员据 此认为佟某有重大嫌疑,于是对佟某进行了拘留。在拘留期间,徐某
12:39:44
9
【
阅读案例】
失火责任鉴定意见案
在一起失火责任事故案件的法庭审判中,审判长宣读了如下一
份鉴定意见: "„„被告人梁军在生产中一贯不负责任。1997年3月31日晚,梁在
锅炉房值班时,竟擅离职守,上街吃面条,买香烟,长达一个半小时不
在生产岗位,致使锅炉温度失去控制,因而引起火灾。"
明。
12:39:44
31
【例】石某杀人后弃尸河中。在法庭审理中,对下列哪 些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证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被弃尸的河流从案发村镇穿过的事实 B.刑法关于杀人罪的法律规定 C.检察机关和石某都没有异议的案件基本事实
D.石某的精神状态
【答案】A, B
12:39:44
32
二、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某些当事人应当收集
或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 责任。
在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 讼中承担着追诉职能,对被追诉人有罪的诉讼主 张负有证明责任。
12:39:44
33
证人出庭有以下几类情况:
一是人民检察院提请。
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
12:39:44
3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96刑诉法)
[2012年修法]第48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12:39:44
4
事实材料与事实
基地组织派遣的恐怖分子来策划恐怖袭击,成功的引爆了 某煤矿,致使数百名工人重大伤亡。这位恐怖分子回基地 等着领赏,但是中国媒体压根没报道此事,结果这位恐怖
此外,有关诉讼参与人个人情况的事实也需要证明。例如,
是否不通晓当地语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是未成年人。
12:39:44
30
免证事实
在司法实践中,某些事实属于不用证明的事实,即免证事实。对这 些事实,不必用证据加以证明即直接确认,英美证据法将这种确认 方式称为“司法认知”。
这些事实主要是指属于常识的事实,因众所周知而不必证明。 此外推定的事实和法律已经确认的事实,也不需要运用证据予以证
证明力相当于我国的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能力相当于我
国的合法性。
12:39:44
22
证据能力(证据资格)
又称证据的适格性、证据资格,是指某一材料 能够用于严格证明的能力或资格,亦即能够被
允许作为证据加以调查并得以采纳。
12:39:44
23
证明力
又称证据力,指的是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 明作用及证明作用如何,即其对于证明案件事
12:39:44
35
四是警察证人出庭。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
庭作证。
五是鉴定人出庭。 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 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通知,鉴定人抿不 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2:39:44
36
六是人民法院通知。
12:39:44
15
【例】甲故意杀人案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
收集到了下列材料,如果要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这些材料中哪些
不具备证据的相关性特征?( )
A.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
B.甲在10年以前曾采用过与本案相同的手段实施过杀人行为(未遂,被
判过刑)
C.甲吃、喝、嫖、赌,道德品质败坏 D.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 电影,电影的名字是《飘》
实体法事实具体包括:
(1)有关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 (2)作为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刑事处罚理由的事实。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
12:39:44
29
2.程序法事实。
刑事诉讼中需要查明的程序事实主要包括:
关于回避的事实;关于耽误诉讼期限是否有不能抗拒的原 因和其他正当理由的事实;影响采取某种强制措施的事实;违反 法定程序的事实;等等。
刑事证明是一种揭示案情的复杂的实践和逻辑思维活动 刑事证明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
刑事证明是一个(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12:39:44
28
证明对象
证明对象,是指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众 所周知的事实或者已为法律确认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
1.实体法事实:
【答案】B, C
12:39:44
16
(三) 合法性
合法性,也称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形式、收集、出示 和查证,都由法律予以规范整和调整,作为案件根据的 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采证标准,为法律所容许。
1、证据应当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予以收集。
2、证据必须具备法定形式、具有合法的来源。
3、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出示和查证。
最初什么也不说,后来侦查人员对佟某实施了刑讯逼供。佟某在刑讯
下只好供认是其杀害了徐某。据此,侦查机关很快将此案移送起诉。
佟某的口供和陈某的证言能否作为证据采信?
12:39:44
25
【评析】
首先,佟某的口供不能作为证据采信。因为佟某的口供是在刑
讯逼供的情况下作出的,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的非法收集
非法证据,在制作
《起诉意
见书》、《起诉书》、《判决 书》时,不能采信非法证据。
12:39:44
21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英美法系国家将证据的特征表述为关联性和可采性,关联 性与我国关联性的要求是一样的,可采性相当于我国的合 法性,也就是可以采纳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的特征被表述为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鉴定人:某公安局消防科 1997年4月15日
12:39:44
10
【评析】
这份鉴定意见不能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
因为鉴定意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捡察院、人民法院指派或聘
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作 出的书面意见。也就是说,鉴定意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