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整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实践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体系。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篇之作。

《共产党宣言》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指出了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资本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一部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著作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问题,揭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反作用,分析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精神斗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结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50种(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25种(篇)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7.马克思《资本论》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1.恩格斯《反杜林论》1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1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6.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7.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8.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列宁《国家与革命》20.列宁《怎样组织竞赛?》21.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2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阶段》24.列宁“1923年1—3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25.列宁《哲学笔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25种(篇)1.毛泽东《实践论》2.毛泽东《矛盾论》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5.毛泽东《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7.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0.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1.邓小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2.邓小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3.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4.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7.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9.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2.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暂定篇名)2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作者:王平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2月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三版)作者:本书编写组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3月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十八篇精读》作者:阮青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9月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书目(40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摩尔根及其《古代社会》总结出古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唯物主义结论。

即技术和发明、财产观念、政治观念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等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家庭形式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家庭形式的发展、变迁受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4、国家的起源、特征及其消亡的必然性伴随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氏族制度就被国家取代了;国家形成的过程、实质和国家消亡的条件。

列宁《国家与革命》、《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1、《国家与革命》写作的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造成恶劣影响。

国内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要不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争议极大。

2、《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1)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2)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和1871年革命经验的总结”3)论述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阐明了将要诞生的新国家的实质和特征4)批判了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歪曲,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3、《国家与革命》的主要观点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2)在国家走向消亡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国家是不可能走向消亡的,是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暴力革命)打碎的,消亡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国家。

3)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专政。

4)无产阶级国家消亡的条件是,共产主义经济基础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彻底实现。

《最后的八篇书信和文章》1)信——写给党的代表大会的信(1)点评中央高层领导人性格和工作特点,建议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和人事变动。

马克思经典文献

马克思经典文献

马克思经典文献
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于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马克思的经典著作:
1.《资本论》(Das Kapital):
这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也是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该书被分为三卷,第一卷在马克思去世后由其好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编辑完成。

《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商品生产、货币、劳动价值论等概念。

2.《哲学的贫困》(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这是马克思对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的著作《哲学的贫困》进行批判的著作,是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一次早期贡献。

3.《德意志意识形态》(The German Ideology):
与恩格斯合著,这部著作探讨了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的关系。

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法兰西内战》(The Civil War in France):
这是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分析,强调了工人阶级的自发组织和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对抗。

这也是马克思最后一部完整的著作之一。

5.《对费尔巴哈的提纲》(Theses on Feuerbach):
这是马克思的一篇短文,强调了唯物主义对于理论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哲学家只是不同方式的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它”的著名观点。

这些著作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对经济、政治、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典著作导读(科社部分)

经典著作导读(科社部分)

3、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 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分析和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 主义,指出它们各自代表一定阶级的利 益,但都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进行活动, 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和其它流 派的界限。
主要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积极因素,是科 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简介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 世纪初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世纪初 。 作为一种批 16 世纪初。 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判 、 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 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 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 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 ,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 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 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 、 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 愿望。 愿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论我国革命》
《共产党宣言》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 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 整、系统的阐述。《宣言》把马克思主义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溶为一 体,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理论上的最高 成就,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共产主义 创立的标志性著作。
三、《宣言》各章的具体内容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 这是《宣言》的核心章节。在本章中,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 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论证 了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 必然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体现的 阶级关系的分析,指出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无 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5.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7.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8、恩给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0.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13.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14.恩格斯《反杜林论》
1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1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7.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19.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0.毛泽东《矛盾论》
20.毛泽东《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作日期在前,发表日期在后。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1844年发表)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3.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创刊号)4.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932年全文首次公开发表)5.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9~11,1845.2发表)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标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诞生)8.《哲学的贫困》1847.49.《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1210.《共产党宣言》(合著)1848.211.《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合著)1848.31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57年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6月出版)1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1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1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1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20.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恩格斯整理)2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1894(恩格斯整理)22.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18442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24.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5025.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185226.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2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2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2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0.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同盟者的历史》1885含1848.3合著《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科学原则和基本观点的集中体现。

复习这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部经典著作,帮助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理论。

一、《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复习《资本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它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并阐述了无产阶级战斗的历史地位和使命。

复习《共产党宣言》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认识到其对于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

三、《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阐述。

通过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述,列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哲学的贫困和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新的哲学思维。

复习《哲学的贫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四、《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是托洛茨基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任务。

他在书中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习《社会主义与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集成,其中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著作和论文。

复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和历史背景,并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所有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3.3.17(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13年(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45年春天(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9.1(5)《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者:马克思写作时间:1857.8(6)《论粮食税》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1年(7)《论合作社》作者:列宁写作时间:1923.1.4日和6日(8)《共产党宣言》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时间:1847.12 -1848.1 (9)《改造我们的学习》作者:毛泽东写作时间:1941.5.19(1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者:恩格斯写作时间:1880年1月到3月(1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84.6.22、23日(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作者:邓小平写作时间:1978.12.13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著理解、若干填空)(1).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及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实践方面的贡献:编报、著书、创办工人协会、参加工人运动等(2)其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敌人:驱逐、诽谤、诅咒工人:尊敬、爱戴、悼念)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判断、填空)(1).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和继承的理论(批判和革命的对象:雇佣奴隶制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是发展的理论;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一是唯物主义哲学;二是辩证法的哲学;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者);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辨证法哲学”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的形成过程(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制度;核心理论:剩余价值论(定义:是由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马选读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写于1835年8月,发表于1925年)1.从青年马克思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答:从青年马克思那里我们可以学到青年选择职业时应该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

首先,理性择业的首要责任就是冷静的思考和认真的对待。

其次,理性择业的基本准则是最高尊严的职业和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最后,理性择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我们不仅从青年马克思身上学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还学到了:①马克思的成功离不开创新。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们要学到,不要总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要总觉得自己的观点就是错的,有了新的想法就要及时抓住它。

②对待任何事物要有极其严谨的态度,刻苦钻研。

③学习青年马克思,就是要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一个能以自由心情享受精神生活的人,直至做一个致力于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的人。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发表于1888年)2.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怎样理解这句话?①这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

他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这种“类”的意识。

这种“类”的本质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理性、意志、心。

正是这些“普遍性”潜藏于人的心中,无声无息地把孤立的人类个体“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类”。

这纯粹是从自然的、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

②针对费尔巴哈的错误,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特别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二是总是处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从事活动的人。

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生活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

其中,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
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
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

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
斯 鸠
造成的。
12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14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 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 感性的活动。
15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 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16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13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 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 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 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 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 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 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 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 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 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被消灭。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 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 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对国民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的唯 物主义批判
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将私有财产(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当作一个不容争辩的客现 事实,从而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真 正根源,也就是劳动和资本、土地相分离的根 源和历史过程,把一种应当加以论证的东西 (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了论证的前提。 他们用原始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贪欲以及贪 欲者之间的竞争来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 真实根源,犯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错误。

人类生产与动物生产的区别
人类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的生产活动是有目 的、全面的。动物生产是无目的的、片面的。 动物的生产无预先确立的目的,仅仅是出 于一种生理本能并且不会超出生理本能的活动, 并仅仅按照客体的尺度进行。 人的生产目的不仅受其本能需要所制约而 且以超出其本能需要为前提,人的生产目的在 生产活动实施前已经存在,因而是自我选择, 自我确立的。这表现出自由。

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 关系
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异化劳动还生产出资本 家、生产出资本家同工人劳动之间的关系,即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同异化劳动的关系是: 它既是异化劳动出现的前提,又是异化劳动的 产物和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之后, 它和工人的异化劳动就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相互关联
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是相互关联的, 其中以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 化为核心。异化劳动的第三、四种表现 则是第一、二种表现的必然结果。 衡量工人劳动是异化劳动的标准是马 克思所设定的“人类劳动的类本质”概 念。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异化劳动?为什么说资本主义 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已成为一种异化劳 动?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同工人的异化 劳动的关系? 3、如何理解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 动?以此说明人的生产活动同动物的生产活动 的本质区别。 4、说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同人的解放 思想的联系以及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一系列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撰写的一份短文,它于1848年公布。

该宣言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强调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及资本主义的消亡。

通过阅读宣言,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

宣言中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内部矛盾不断加剧。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解放。

宣言还描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组织形式,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目标。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理想社会。

二、《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

该著作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剩余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系统阐述了货币、商品、劳动价值等经济概念,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剥削关系。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实现对工人的剥削,以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还使工人阶级陷入无尽的劳动和压迫之中。

通过阅读《资本论》,我深刻理解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必然导致资本的集中和集约化,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三、《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最后一部完整著作,也是他对哲学进行辩证法批判的总结。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并提出了“阶级自觉”的概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它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真正利益。

马克思系列著作

马克思系列著作

马克思系列著作
马克思系列著作是指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卡尔·马克思创作和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著作。

以下是一些马克思
的主要著作: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他关于劳动、私有制和人的解放的思想。

2.《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马克思与弗里
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概括了共产主
义的基本理论和目标。

3.《资本论》(Das Kapital):马克思的最重要著作之一,分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

这部著作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作、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等重要问题。

4.《哥达纲领批判》(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马克思对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哥达纲领的批判性评论,同时也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提出了一些思考。

5.《路易·波拿巴及其时代》(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马克思对路易·波拿巴特及其政权的分析和评论。

6.《巴黎公社宣言》(The Civil War in France):马克思对巴黎
公社的分析和评价。

此外,马克思还创作和写作了大量不同主题的文章和论文,这些作品也被包括在马克思系列著作中。

这些著作和论文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社会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第二部分是《提纲》的第二条,这一部分主 要是在认识论问题上来谈实践的出发点和条观点的继续,主要阐明新、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差别,或者说 就社会历史观问题批判旧唯物主义,阐明新 唯物主义;
第四部分是《提纲》的第十一条,概括地说 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历史使命和根本任 务。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 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 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 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 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 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 ,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 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 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 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
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
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 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 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 ,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 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的个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实践和理论上的总结而得出的。

复习经典著作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经典著作进行复习,并总结其核心观点。

一、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奠基著作,主要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剥削机制,揭示了人的劳动被异化、财富被剥夺的本质。

他指出,真正的解放必须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

2.《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著作,严密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和危机规律。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1.《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该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它鼓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2.《资本论》这是马克思的巨著,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成和剥削的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平等,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三、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经典著作: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是恩格斯的著作,详细总结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他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科学性,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库目录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1.马克思:《给卢格的信(三)》(1843年9月)2.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69年3月5日)3.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77年)4.马克思:《给斐·多·纽文胡斯的信》(1881年2月22日)恩格斯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6.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的补充(1874年7月1日)7.恩格斯:《卡尔·马克思》(写于1877年6月中;载于1878年在不伦瑞克发行的《人民历书画刊》)8.恩格斯:《反杜林论》三版序言(1878年6月11日、1885年9月23日、1894年)9.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10.恩格斯:《给弗·阿·左尔格的信》(1886年)11.恩格斯:《给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1886年12月及1887年1月27日)12.恩格斯:《给康·施米特的信》(节选)(1890年8月5日)1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4.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写于1895年2月14日至1895年3月6日间)列宁15.列宁:《弗里德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6.列宁:《游击战争》(1906年9月30日)17.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4月3日)18.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年12月23日)19.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年3月1日)20.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21.列宁:《卡尔·马克思》(节选)(1914年11月)22.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23.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下的国家资本主义》(1922年3月27日)斯大林24.斯大林:《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1920年4月)25.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1924年4月和5月的《真理报》上)26.斯大林:《季诺维也夫所理解的修正主义》(1926年12月13)27.斯大林:《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1927年9月9日)28.斯大林:《答阿·霍洛波夫同志》(节选)(1950年7月28日)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3-8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8-11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9-1845.3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6.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1845.9-1846.4(见《德意志意识形态》)7.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128.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导读1847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1847(见《哲学的贫困》)10.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1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1.12-1852.312.马克思:《致约·魏德迈》导读1852.3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1857.8-914.马克思:《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1857(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116.恩格斯:《卡尔·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节选)185917.恩格斯:《论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859(见《卡尔·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18.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19.恩格斯:《论权威》导读1872.10-1873.32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5-1876.5;1878-1883.32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622.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哲学编) 1876.5-1878.72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2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初25.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26.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927.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28.恩格斯:《致弗·梅林》1893.729.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130.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1131.恩格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3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部分论述33.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34.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35.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36.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37.列宁:《辩证法的要素》38.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39.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40.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认识论思想部分论述41.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42.列宁:《论民族自决权》43.列宁:《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44.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45.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46.列宁:《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47.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48.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9.列宁:《论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50.列宁:《青年团的任务》51.列宁:《论粮食税》52.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53.列宁:《论我国革命》54.斯大林:《致苏联无产阶级大学生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信)》55.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6.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节选)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节选) 导读1、《资本论》写作的历史背景2、《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和内容3、第一篇第一章商品4、第一篇第二章交换过程5、第一篇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6、第二篇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7、第三篇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8、第三篇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9、第三篇第七章剩余价值率10、第三篇第八章工作日11、第四篇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12、第四篇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13、第五篇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4、第六篇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15、第六篇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16、第七篇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17、第七篇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8、第七篇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9、第七篇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节选) 导读1、恩格斯写的1885年版序言(节选)2、第一篇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3、第一篇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4、第一篇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5、第一篇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6、第一篇第五章流通时间7、第一篇第六章流通费用8、第二篇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9、第二篇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0、第二篇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 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年7月28日- 1872年9月13日)
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启示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
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 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 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 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 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 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 》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 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题。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 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 的问题。
但是,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仅同一切唯 心主义划清了界线,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 划清了界限,预示着新世界观的诞生。它的 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发挥,则是随后不久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内容概述
《提纲》共十一条,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 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概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概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概述卡尔·马克思(1818.5.5—1884.3.14)《神圣家族》1844.9—11(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

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群众必然会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少数统治者的利益相冲突,必然会日益自觉地参加到社会的历史活动中来,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作者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他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分析这两个矛盾方面的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消灭集中体现在自己身上的现代社会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才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列宁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

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

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哲学的贫困》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了,以批判普鲁东(1809-1865)在1847年发表的《贫困的哲学》。

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

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

马克思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研究部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

2、《列宁选集》。

3、《毛泽东选集》。

4、《邓小平文选》。

5、《江泽民文选》及近年来党的重要文献。

6、《陈先达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孙伯鍨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1-3卷)。

8、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版。

15、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陈学明:《永远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任俊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西方译著部分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3、本尼迪克特:《文化的模式》有多种译本。

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有多种译本。

5、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

6、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7、麦基:《思想家》,三联书店出版社。

8、黑格尔:《逻辑学》,商务印书馆。

9、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阿尔蒙德:《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

1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多
种译本。

12、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

13、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论》(上、下),华夏出版社。

14、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5、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雇佣劳动和资本
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反杜林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怎么办?
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辩证法的要素
谈谈辩证法问题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论粮食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