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细胞株筛选
筛选细胞株的方法
筛选细胞株的方法
细胞株筛选是利用细胞的生理特性,对各种变异体的细胞进行分类,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细胞株的方法。
一般细胞株的筛选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子筛选:此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染色体上的变异体筛选出来,进行基因调控。
2、形态学筛选:此方法可以通过宏观形态变化,观察细胞株的外在特征,判断细胞株是否是想要的。
3、细胞行为学筛选:此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细胞株的活动性、繁殖能力等指标,来过滤较低的细胞株。
4、生物反应筛选:此方法利用药物或其他物质对细胞株产生的影响,来判断该细胞株是否有较高抗性或特殊反应性,筛选出较高的细胞株。
5、酶学筛选:此方法利用一些特殊的酶反应,如乳糖酶分解、腺病毒应激反应等,来筛选出满足要求的细胞株。
6、生物免疫筛选:此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观察细胞完整性及能否活动,是否具有特殊的信号转导能力等,从而判断细胞株的优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细胞筛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筛选中,可以根据每个筛选项目的特性,结合多种筛选方法,从而得到满足要求的细胞株。
- 1 -。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1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G418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没有正确整合的质粒DNA转染的细胞,从而筛选出具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G418筛选是基因转染中常用的一种选择方法,通过对G418敏感性的筛选来选择转化基因。
本文将G418筛选步骤和优化方案。
G418筛选步骤细胞株选取首先需要选取稳定转染所需的细胞株。
需要保证选取的细胞株生长健康、分裂正常、易于培养以及不易死亡。
常用的细胞株有293T、CHO、HEK293。
转染在开始筛选之前,需要将目的基因转染进入所选细胞株。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法、电转染法和脂质体转染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染方法。
初步筛选完成转染后,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G418,通常的加药浓度不超过1mg/mL,推荐浓度为400μg/mL。
在转染后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以及基因表达情况来判断筛选效果。
细分筛选初步筛选后,需要将G418的浓度逐步增加,通常第二轮加药浓度是初步筛选浓度的2倍,第三轮加药浓度是第二轮的2倍。
逐渐递增药物浓度,可以让敏感的细胞死亡,生存的细胞逐渐表达目的基因,从而得到稳定的细胞株。
稳定维持筛选到稳定的细胞后,需要对细胞进行定期维护。
通常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G418浓度,维持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
优化方案药物浓度G418的加药浓度直接影响到细胞死亡率和筛选效果。
在进行筛选前需要先进行剂量反应实验,通过不同浓度药物的处理,检测细胞生长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
细胞密度传统细胞密度在98%时,死亡率是最高的。
因此,为了降低G418对细胞的毒性,可以将细胞密度控制在70-80%左右。
同时,过稀的细胞密度也会影响到筛选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培养时间筛选时间也直接影响到G418对细胞的毒性程度和筛选效果。
不同的细胞株和实验条件下,对筛选时间的选择有所不同。
通常初步筛选时间在24-48小时,细分筛选筛选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
稳定细胞株筛选流程稳定细胞株筛选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构建表达载体:首先,需要构建表达目的基因的质粒载体。
该载体通常含有启动子、目的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等元件。
启动子可以控制基因的转录水平,目的基因可以是感兴趣的基因或报告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则用于筛选稳定细胞株。
2.细胞转染: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目标细胞中。
转染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转染法等。
转染后,目标细胞中的外源基因片段将被导入细胞质。
3.选择压力:为了筛选稳定细胞株,需要加入选择压力。
选择压力可以是抗生素、毒素或药物等,只有在压力下能够存活的细胞才能继续生长和繁殖。
4.单克隆细胞筛选:经过选择压力后,细胞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克隆。
为了获得单克隆稳定细胞株,需要进行单克隆细胞筛选。
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分选法、限稀稀释法和流式细胞术等。
5.鉴定稳定细胞株: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可以通过PCR、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验证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
总结起来,稳定细胞株筛选的流程包括构建表达载体、细胞转染、选择压力、单克隆细胞筛选和鉴定稳定细胞株等步骤。
这个流程能够筛选出稳定地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为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
在实际操作中,稳定细胞株筛选的流程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但总体而言,以上步骤是筛选稳定细胞株的基本流程。
通过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可以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从而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稳定细胞株的筛选是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可以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为研究基因功能和开发新药物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掌握稳定细胞株筛选的流程和方法对于科研人员和药物开发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GPR41稳定细胞株的建立及受体激动剂筛选
GPR41稳定细胞株的建立及受体激动剂筛选吴瑨;董素珍【摘要】构建GPR41稳定细胞株,从RNA、蛋白水平验证了GPR41的表达并利用cAMP和钙流检测验证了GPR41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细胞株可以用于筛选受体激动剂.从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筛选GPR41的激动剂.实验结果还表明,2-吡喃酮类化合物(37号)在1μmol/L浓度条件下即可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这是首次报道2-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In this study, a stable GPR41 receptor cel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GPR41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while the function of GPR41 was confirmed by cAMP and Ca assays. Thes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we hav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GPR41 cell line which can be used for screening the agonists of the receptor in vitro. GPR41 receptor binding activity was tested by cAMP assay us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extracted from gulf seaweed aflatoxin c-f-3 in Putian Fujian. The results have also shown that the No. 37 compound, a new compound belonging to 2-Pyrones, has GPR41 receptor agonist activity with high affinit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2-Pyrones with GPR41 receptor agonist activity.【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9页(P73-80,102)【关键词】GPR41;稳定细胞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配体【作者】吴瑨;董素珍【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0 引言GPR40家族包含4个成员(GPR40、GPR41、GPR42和GPR43),该家族在人、小鼠及大鼠等物种间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1].其中GPR41的表达分布较为广泛,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中也有表达[2].自1997年发现GPR41受体以来,因未发现其配体故GPR41一直被归为孤儿GPCR.直到2003年,Brown等人发现GPR41的配体是短链脂肪酸[3].短链脂肪酸是指碳原子数小于6个的有机脂肪酸,乙酸盐(C2)、丙酸盐(C3)和丁酸盐(C4)是最主要的短链脂肪酸,主要由食物中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经厌氧菌酵解生成,为胃肠道上皮细胞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2].短链脂肪酸除了作为能量来源,还可以参与诱导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等生理现象.GPR41的去孤儿化,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短链脂肪酸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已有研究表明GPR41参与调节瘦素的分泌,这表明GPR41可参与能量代谢过程[4].鉴于GPCRs在制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药物研究意义重大,而且目前对GPR41的配体筛选以及功能所知甚少,因此本实验构建了GPR41稳定细胞株,用于筛选GPR41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在现代药物研究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成为热点,因为海洋环境具有高盐、高压、低温等特点,海洋生物为了适应这样独特的生存环境,渐渐进化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系统.在海洋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已经发现了许多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抗肿瘤药物、生物毒素、酶抑制剂、抗病毒化合物以及抗菌素等[5].在海洋生物资源中,海洋真菌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次级代谢产物量大、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丰富等特点,研究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逐渐成为开发海洋药物资源的重要内容.将GPR41受体稳转细胞模型用于筛选从福建莆田平海湾海藻来源的黄曲霉c-f-3(Aspergillusflavus)中提取到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cAMP检测法对上述单体化合物进行受体结合活性的筛选,希望能够找到GPR41潜在的受体激动剂,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人类基因组DNA、DNA连接试剂盒和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Taq酶、脱氧三磷酸核苷酸(dNTP)、限制性内切酶和Trizol 试剂购自TaKaRa公司;质粒及核酸片段纯化试剂盒、Western显影用BCIP/NBT显影液购自Promega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和G418购自Gibco公司;Blasticidin和兔抗c-Myc多克隆抗体购自Sigma;cAMP检测试剂盒购自法国CIS生物公司;钙流检测试剂盒购自Molecular Devices公司;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pcDNA3.1-N-myc和Gα载体由本实验室保存;用于cAMP测试的单体化合物为中国海洋大学分离提纯并提供[6];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2 实验仪器PTC100 PCR仪购自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凝胶成像仪购自基因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购自Eppendorf公司;CO2培养箱购自Thermo Life sciences公司;Analyst HTTM仪和FlexStation II Reader读板仪购于Molecular Devices 公司.1.3 方法1.3.1 GPR41-pcDNA3.1质粒的构建参照GenBank中提供的人GPR41的序列(序列号NM_005304)设计并合成PCR扩增引物,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GPR41全长序列.引物序列如下:上游引物:5′-GGGGTACCATGGATACAGGCCCCGAC-3′;(斜体表示上游酶切位点KpnI)下游引物:5′-CCGCTCGAGCTAGCTTTCAGCACAGGCA-3′(斜体表示下游酶切位点XhoI)运用酶切连接等基因工程手段将GPR41序列插入pcDNA3.1-N-myc载体,构建GPR41-pcDNA3.1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确认重组子的序列.1.3.2 细胞培养野生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购自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细胞库.该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待实验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且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进行转染实验.1.3.3 GPR41稳定细胞株的建立将GPR41-pcDNA3.1重组质粒与pcDNA3.1空载体分别转染CHO细胞,操作方法按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进行.转染48 h后,用含有750μg/mL G418抗生素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将Gα质粒与GPR41-pcDNA3.1或pcDNA3.1空载体共转染CHO细胞,操作方法如上所述.转染48 h 后,用含有750μg/mL G418和5μg/mLBlasticidin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以野生型CHO细胞作为筛选的阴性对照.待野生型CHO细胞全部死亡后,将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单克隆筛选.经筛选的单克隆细胞株(GPR41-CHO)或(GPR41-Gα-CHO)用于后续检测鉴定.1.3.4 用RT-PCR方法检测稳转单克隆GPR41的表达提取GPR41-CHO总RNA,经反转为cDNA后,用PCR方法检测GPR41的表达.设计并合成检测GPR41基因的引物,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GPR41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ttcttcaccaccatctatctcacc-3′;下游引物:5′-aattctatgacgtagaccacgctg-3′.GAPDH 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catcatccctgcatccactg-3′;下游引物:5′-tgcctgcttcaccaccttct-3′.1.3.5 Western Blot检测稳转单克隆GPR41的表达根据RT-PCR的结果挑选稳转单克隆,用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1 mmol /L PMSF和10μL/mL的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细胞总蛋白.经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后,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经SDS-PAGE电泳、转膜后,用丽春红染色.经双蒸水或TBST充分漂洗后,在5%BSA中室温封闭1 h.按1∶1 000的比例稀释一抗,4℃孵育过夜.经漂洗后孵碱性磷酸酶连接的二抗,充分漂洗后用BCIP/NBT显影.1.3.6 cAMP法检测稳转单克隆GPR41的活性根据RT-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筛选部分GPR41-CHO稳转单克隆,以每孔103个细胞的密度铺384孔板(孔底和孔壁均为黑色)培养24 h.因为GPR41属于Gi偶联的受体,受体激活后会导致cAMP水平降低,故需要先用10μmol/L Foskolin孵育细胞30 min后,再进行cAMP检测.按照法国CIS-Bio公司cAMP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细胞内源cAMP与XL665标记的cAMP竞争结合cAMP抗体,根据665 nm/620 nm的荧光值计算并分析细胞内cAMP水平的变化情况.1.3.7 钙流检测稳转单克隆GPR41的活性筛选部分GPR41-Gα-CHO稳转单克隆,以每孔3×104个细胞的密度铺96孔板(透明底黑色壁),37℃培养24 h.按照Molecular Devices公司钙流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配制Loading Buffer,并加入终浓度1.25 mmol/L Probenecid和2.5μmol/L的Fluo-3 AM 荧光染料.混匀后,按照每孔100μL加入细胞孔内.37℃孵育1 h后,利用FlexStation II Reader读板仪收集细胞孔内的荧光信号.1.3.8 GPR41稳定细胞株受体激动剂的筛选用cAMP方法从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筛选GPR41受体激动剂,cAMP检测方法如前所述,用于测试的单体化合物的浓度为10μmol/L,1μmol/L和100 nmol/L,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孔.1.3.9 数据处理及分析本实验所有数据及作图均用Sigma-Plot 9.0软件处理,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2 实验结果2.1 GPR41-pcDNA3.1质粒的构建从人基因组中用PCR扩增人GPR41基因全长片段,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符合预期片段大小(1 041 bp).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见图1a.GPR41-pc3.1重组质粒经酶切后电泳结果见图1b,酶切片段大小符合预期.将重组质粒测序后,测序结果与Gen-Bank检索的GPR41基因序列(序列号NM_005304)完全一致.图1 GPR41-pcDNA3.1质粒的构建Fig.1 Construction of GPR41-pcDNA3.1plasmid2.2 RT-PCR法检测GPR41的表达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从RNA水平检测稳定细胞株中GPR41的表达.图2的RT-PCR结果表明在空载体转染的CHO细胞中,无GPR41的扩增条带;而GPR41-CHO细胞中有明亮的扩增条带,说明在RNA水平上检测到GPR41的表达.图2 RT-PCR检测RNA水平GPR41的表达结果Fig.2 RT-PCR results to detect the RNA expression of GPR412.3 Western Blot检测c-Myc标签的表达选取部分定量结果较好的细胞克隆,用 Western Blot检验GPR41质粒所带的c -Myc标签的表达,间接反应GPR41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目的蛋白的大小应为GPR41与c-myc融合蛋白的大小.图3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野生型CHO 细胞中,无目的条带的表达;而GPR41-CHO不同的单克隆细胞株中有蓝紫色的显色条带,说明在蛋白水平上检测到GPR41的表达.图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水平c-myc的表达结果Fig.3 Determination of GPR41 protein levels in CHO WT and transfected cells using western blot2.4 GPR41稳转细胞株中GPR41功能的检测根据Western Blot结果,选取部分GPR41-CHO克隆用cAMP方法检测GPR41受体的功能.前人研究已经证实GPR41属于Gi/o偶联受体[7],因此需要先用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forskolin诱导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当GPR41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引起cAMP浓度降低,以此来测定GPR41的活化情况.如图4cAMP实验结果显示,10μmol/L forskolin在GPR41过表达细胞和Mock细胞中引起cAMP水平上升3倍左右.500μmol/L丁酸钠引起G41过表达的细胞株cAMP水平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mock细胞中cAMP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选取部分GPR41-Gα-CHO克隆用于检测钙流.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500μmol/L丁酸钠作用于对照组细胞没有引起钙流的变化,而作用于GPR41-Gα-CHO细胞株时引起了钙流的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GPR41稳定细胞株构建成功可以用于筛选GPR41受体的激动剂.图4 500μmol/L丁酸钠和10μmol/L forskolin分别作用于G41-CHO和Mock细胞引起的cAMP水平变化Fig.4 Effect of butyrate(500μmol/L)and forskolin(10μmol/L)on the release of cAMP in GPR41-CHO and the mock cells图5 500μmol/L丁酸钠作用于GPR41-Gα-CHO和Mock细胞引起钙流变化Fig.5 Effect of butyrate(500μmol/L)on the release of calcium in GPR41-Gα-CHO and the mock cells2.5 GPR41稳定细胞株受体激动剂的筛选结果每种单体化合物在初筛过程中选取3个作用浓度10μmol/L,1μmol/L和100 nmol/L,根据初筛结果,选取有响应的化合物进行复筛,每组设置3个平行孔,以确保筛选结果的准确.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10μmol/L foskolin可以显著提高GPR41-CHO和mock细胞中cAMP的水平,37号化合物可以显著降低GPR41-CHO细胞的cAMP水平(P<0.01),而mock细胞中cAMP水平则没有明显变化(P>0.05).该实验结果说明,37号化合物可能是GPR41受体的潜在激动剂,在1μmol/L的浓度下即可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的降低.其余化合物未见类似作用.图6 (a)37号化合物作用于G41-CHO初筛结果;(b)37号化合物作用于G41-CHO和 Mock细胞引起cAMP水平变化Fig.6 (a)Primary screen results of No.37 compound on cAMP accumulation in GPR41-CHO cells;(b)Effect of No.37 compound on cAMP accumulation in GPR41-CHO and Mock cells3 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GPR41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而且在人、小鼠及大鼠等物种间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自从2003年发现GPR41的配体是短链脂肪酸后,已有研究表明GPR41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关于GPR41受体的功能和GPR4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仍需深化,因此本实验将研究目的确定为GPR41受体激动剂的筛选,为后续研究该受体的功能,以及揭示GPR41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扮演的角色打下基础.本文首先选择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作为细胞表达系统,因为CHO细胞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容易操作、背景干净、内源性干扰小等特点[2].在构建GPR41-CHO稳定细胞株后,首先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上GPR41的表达,但是上述检测的阳性结果并不足以说明构建的GPR41具有活性.随后利用cAMP和钙流检测,从功能水平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当配体丁酸钠与GPR41受体相结合时,可以通过cAMP水平的高低来评估受体激动剂的活性.本实验构建的GPR41具有受体活性,过表达细胞株构建成功.短链脂肪酸作为GPR41低亲和力的配体,短链脂肪酸激活GPR41的浓度范围在微摩尔数量级(几百微摩尔至毫摩尔)[8].短链脂肪酸相对的“低效”可能与它在血液中浓度较高以及其生理功能相关.GPR41作为短链脂肪酸的低亲和力受体,只在短链脂肪酸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下才会被激活,因此可以避免受体的持续活化[9].除此之外,短链脂肪酸也并非GPR41特异性的配体,不同碳链长度的短链脂肪酸,对于GPR41激活有不同的效力.因此筛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配体成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筛选的范围锁定在从福建平海湾海藻来源的黄曲霉中提取的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10],因为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生物活性物质丰富.近年来已经从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了多种抗肿瘤药物、生物毒素和酶抑制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逐渐成为开发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要内容.cAMP筛选结果表明,在GPR41细胞中,1μmol/L37号化合物能够降低由foskolin引起的cAMP水平升高,在mock细胞中则不会引起这种变化趋势.在另外一种GPCR-CHO过表达细胞株(GPR12-CHO)未发现cAMP水平的变化.这一现象表明37号化合物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有可能成为GPR41的潜在配体.经结构解析后发现,37号化合物是一种新化合物,属于吡喃酮类化合物[11].这是首次报道2-吡喃酮类化合物具有GPR41受体激动活性.但是这种化合物是否是该受体特异的激动剂,仍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综上所述,GPCR作为新药靶点的意义备受关注,但是仍有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GPR41生理功能的认识和病理意义的研究,又如对初筛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利用cAMP检测方法对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初筛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和优化,并研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开发出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化合物,将对新药的开发和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功能研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GPCR开发更多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全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将为药物开发带来新的突破.[参考文献][1] BROWN A J,JUPE S,BRISCOE C P.A family of fatty acid binding receptors[J].DNA Cell Biol,2005,24(1):54-61.[2] LE POUL E,LOISON C,STRUYF S,et al.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of human receptors for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and their role in polymorphonuclear cell activation[J].J Biol Chem,2003,278(28):25481-25489.[3] BROWN A J,GOLDSWORTHY S M,BARNES A A,et al.The orphan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R41 and GPR43 are activated by propionate and other short chain carboxylic acids[J].J Biol Chem,2003,278(13):11312-11319.[4] XIONG Y,MIYAMOTO N,SHIBATA K,et al.Short-chain fatty acids stimulate leptin production in adipocytes through th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41[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4,101(4):1045-1050.[5] DREYFUSS M MCHAPELA I H.Potential of fungi in the discovery of novel,low-molecular weight pharmaceuticals[J].Biotechnology,1994,26:49-80.[6] LIN A,LU X,FANG Y,et al.Two new5-hydroxy-2-pyrone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a marine-derived fungus Aspergillus flavus [J].J Antibiot(Tokyo),2008,61(4):245-249.[7] MENG L H,SHANKAVARAM U,CHEN C,et al.Activation of aminoflavone(NSC686288)by a sulfotransferase is required for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the drug and for induction of histone gamma-H2AX[J].Cancer Res,2006,66(19):9656-9664.[8] MILLIGAN G,STODDART L A,BROWN A J.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for free fatty acids[J].Cell Signal,2006,18(9):1360-1355. [9] STODDART L A,SMITH N J,MILLIGAN G.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armacology.LXXI.Free fatty acid receptors FFA1,-2,and-3:pharmacology and pathophysiological functions[J].Pharmacol Rev,2008,60(4):405-417.[10]林爱群.三株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活性成分的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11]杜林.五株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稳定细胞株筛选
稳定株构建 FAQ转自微博思路迪慢病毒包装1,什么是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答:瞬时转染:顾名思义,外源片段的表达时间短暂。
这主要是因为外源导入的裸露的载体整合入基因组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以染色体外(episomal)形式存在,不能随细胞分裂而一同复制导致最后拷贝数被稀释导致的。
而且考虑到细胞分裂会稀释质粒的量,所以起初转染的质粒拷贝数极高。
这就导致瞬时转染呈现一个高拷贝到低拷贝迅速降低的过程,且无法在这个系统上实现可诱导表达。
稳定转染:是相对瞬时转染而言,进入细胞的质粒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中,并能随细胞分裂稳定传递下去。
在这个系统中,质粒表达稳定,拷贝数低,且能实现诱导表达。
稳定转染并不是一种与瞬时转染不同的方法,只是对瞬时转染的细胞进行筛选,得到稳定整合的细胞株。
稳定整合的几率因基因传递的方法而异,跨度可以从10-8到10-1。
因此,对于有的转染方法,比如化学试剂介导的转染,其整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质粒载体整合的位点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依据不同的基因传递方法,呈现不同的靶向倾向性,所以是一种半随机整合。
不同基因传递方法对质粒稳定表达的影响见表XXXX。
2,设计稳定株构建实验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稳定整合试验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有:∙1),外源插入片段的拷贝数。
多数情况下,低拷贝甚至是单拷贝可以减少人为实验因素的干扰。
∙2),整合的几率,这不仅决定了稳定株筛选的难易程度,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得到混合稳定株。
∙3),整合位点的转录活跃度,决定了稳定株中外源片段的表达质量。
最理想的状况是单拷贝,但转录活性比较高。
∙4),整合后的稳定性。
不同的整合位点决定了外源片段在染色体中的稳定性,有些区域易发生重组或者丢失,从而导致稳定株再次丢失的情况。
∙5),最好使用混合稳定株或者获得多个不同单克隆稳定株。
因为稳定整合往往伴随这插入失活宿主内源基因,所以实验时通过使用混合稳定株,或者对多个单克隆稳定株进行比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稳定细胞名词解释
稳定细胞名词解释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又称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
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细胞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稳定细胞株筛选方法
1、转染质粒后,单克隆方法筛选稳定细胞系:
对大多数细胞转染效率较低。
对于基因过表达,如果转染效率达到40%,基因过表达尚可。
但是对于基因干扰实验,对转染效率要求远远高于基因过表达,通常质粒转染无法满足。
另外,质粒游离于细胞质中,很快降解,无法满足较长时间的检测项目;质粒转染整合几率极低,稳定细胞株构建耗时耗力,且得率很低,往往需要挑取单克隆株。
2、病毒感染筛选稳定细胞株:
病毒感染方法较质粒转染筛选单克隆方法更方便和高效,是目前主流的稳定细胞系筛选方法。
用慢病毒制备稳转细胞株,由于其高效整合、高效转录、高效表达、宿主范围广,感染效率高,且与细胞染色体整合而不发生基因重排,是制备稳定细胞株的理想载体。
真核转染稳定筛选标记及原理
G418。适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选择系统
❖ 遗传标记:CAT,大肠杆菌Tn9转座子编码的催化氯霉素 乙酰化反应的蛋白质
❖ 编码产物: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 筛选药物:氯霉素 ❖ 作用机理:真核细胞缺乏CAT,将CAT作为报告基因与目
的基因一起导入到真核细胞,可在加入氯霉素的培养基中 选择阳性细胞。常用于瞬时表达研究。
潮霉素抗性选择系统
❖ 遗传标记:HPH ❖ 编码产物: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 ❖ 筛选药物:潮霉素B ❖ 作用机理:HPH灭活潮霉素B
LOGO
小组:周四班二组 组员:薛莹超(报告者)
滕达 曾欣宜 席杰 赖惠英 邓宇星
LOGO
外源基因表达的三个概念
分类
转化
通过生化或 者物理方法 将目的基因 导入原核细 胞中 。
转染
通过生化或 者物理方法 将目的基因 导入真核细 胞中 。
转导
通过病毒介导 ,用基因组中携 带有克隆目的片 断的病毒来感染 靶细胞。
死亡,而导入了外源基因的细胞成功存活,并且 在氨甲喋呤的选择压力下大量表达蛋白。
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XGPRT) 基因选择系统
❖ 遗传标记:XGPRT ❖ 编码产物: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筛选药物:霉酚酸
❖ 作用机理:XGPRT合成GMP。
哺乳动物细胞无XGPRT酶,不能利用黄嘌呤形成黄嘌 呤磷酸(XMP),但有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可催化黄嘌呤形成次黄嘌呤磷酸(IMP)。哺乳动物细胞可 通过IMP生成GMP。当用IMP脱氢酶抑制剂霉酚酸,抑制了 GMP的合成,使细胞失去合成DNA能力而死亡。
稳定细胞株筛选药物浓度确定方法
稳定细胞株筛选药物浓度确定方法
在使用G418、潮霉素B或嘌呤霉素筛选稳定细胞系细胞之前,需要先通过梯度实验确定适合该类细胞的最佳药物浓度。
对于一些常见的细胞系,通常可以在资料中找到推荐的药物浓度。
例如Hela细胞用400 μg/ml的G41或1 μg/ml的嘌呤霉素进行稳定细胞株筛选。
用G418或潮霉素B,选用在5天左右出现细胞大批死亡,2周全部死亡的浓度作为筛选浓度。
对于嘌呤霉素,通常采用在3-4天杀死全部细胞的浓度。
不同批次的药物活性有一定差异。
因此在使用新批次药物时,需要重新测定最佳浓度。
筛选抗生素的推荐使用浓度(μg/ml)
抗生素工作范围筛选浓度维持用量
G418 50-800 400-500 100
Hygromycin 50-800 200 100
Puromycin 0.25-2 0.5-10 0.25
1、在加入筛选药物前一天将细胞以50%密度接种到6孔板。
第二天在培养基中按G418(0,50,1000,200,400,800μg/ml)或者嘌呤霉素(0,1,2.5,5,7.5,10μg/ml)加入。
2、用G418筛选处理5-10天。
每2天观察细胞一次。
每4天跟换新的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如果有必要可以更换得更勤)。
直到得到最佳浓度。
3、用嘌呤霉素处理4-7天。
每2天跟换新的有抗生素的培养基。
耐药细胞株的筛选
耐药细胞株的筛选
一种是脂质体转染后,单克隆筛选稳定细胞株。
另外一种是应用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转染,筛选稳定细胞株。
脂质体转染:在转染24小时后,消化XXX细胞并计数。
将细胞种到96孔板,保证每个孔2-3个细胞,这样才能得到单克隆。
待细胞贴壁后,加入抗生素筛选。
筛选时间和浓度视细胞而定。
一般G418(Geneticin,遗传霉素)作用一个星期,嘌呤霉素作用2-3天。
脂质体法筛单克隆时间较长,且效率低,大概只有1%。
慢病毒转染:先要用包装细胞,一般为293细胞,包装出病毒,再用病毒转染目的细胞。
包装病毒视不同类型的病毒而定,一般要3-5天的时间。
包装好的病毒要测滴度,根据滴度决定转染目的细胞的病毒量。
转染目的细胞1-2天后加抗生素筛选得到稳定细胞株。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原理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原理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是一种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其原理主要基于哺乳动物细胞具有促使蛋白正确折叠和实现复杂修饰的功能,使得表达的蛋白更接近天然状态。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有两种主要方式:瞬时转染表达和稳定转染表达(稳定细胞系构建)。
瞬时转染表达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一定量的蛋白。
外源基因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随着细胞的生长不断丢失,表达小量蛋白的过程。
这种方法简捷,实验周期短。
稳定转染/稳定细胞株筛选则是指将构建好的质粒线性化,在导入到培养好
的哺乳动物细胞内,通过一定的转染方法实现质粒与细胞的融合。
线性化的质粒进入到宿主细胞后,与细胞自身的基因组进行整合,同时随着细胞的生长繁殖而生长,过程中在经过一系列的筛选鉴定,排除未正确融合的重组子,或不能稳定表达下去的重组子,最终筛选出可以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关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人TBK1小干扰RNA质粒的构建及稳定干扰TBK1细胞株的筛选
[ 章 编 号 ] 10 — 0 22 1)2 0 6 — 5 文 09 0 0 (0 00 — 1 3 0
Co sr ci n f t e m al I t re e c RNA Ex r s i n n t u t o h S l n e f r n e o p e so Ve t r a d co n S r e i g o h t b e Kn c d wn Cel Li e f Hu c e n n f t e S a l o k o l n s o ma n TBK1 SN U C n- n G A a C E G X a一 IX a#4 U N Y a og We U N K i H N i 2 o 3 U Y h , A un , o , ,Y YI i - i j O i HE iR i , H NG Y h H n ,Z NG Hul N Q n Q n z NG Tn ,Z NG Z- u¨ Z A a — o HO i g g ,S
. .
技
术
通
讯 …
…
…
.,
13 6
d :0 99 . n 0900. 10. 4 o 136 i . 0—0 2 0 2 0 i .  ̄s 1 s 20 . 0
研 究报 告
人 T K 小干扰 R A质粒 的构建及稳定干扰 T K B 1 N B 1 细胞株 的筛选
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鉴定
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鉴定
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通常,稳定过表达细胞株被构建来表达外源基因,这些基因可以编码蛋白质、RNA或其他生物分子。
在构建过程中,细胞株被转染并在筛选过程中选出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株。
然而,仅仅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并不足以证明细胞株是稳定的。
为了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稳定性测试:通过连续培养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多代,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是否稳定。
通常,细胞株需要在稳定条件下培养至少20代,以确保表达稳定。
2. 比较分析:与野生型细胞株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测量细胞增殖速率、形态学、细胞周期等。
如果稳定过表达细胞株与野生型细胞株存在显著差异,则该细胞株可能存在异常。
3. 稳定性标记:将可观察的标记或标签引入到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以确定细胞株是否稳定。
例如,可以将荧光蛋白或其他荧光标记引入到外源基因中,观察标记的表达是否稳定。
通过以上步骤鉴定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我做了稳定转染,从G418 浓度确定到最后的单克隆化鉴定。
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其他战友遇到的情况, 和大家分享. 没有总结好的地方,大家补充。
筛选之前确定G418 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 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 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 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 含量大约为。
2、G418 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 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 就是编码3 ‘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G418 。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 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 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 ,G418 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 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 个细胞/ml ,在100ug/ml~1mg/ml 的G418 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 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 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x10 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 ,1/1000 ,1/300 细胞到24孔板中,48h 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 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 孔内应有4% 的汇合度。
筛选9 天后,观察1/4000 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 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之后才开24 小时始加G418 筛选。
转染细胞的稳定筛选实验标准操作规程
转染细胞的稳定筛选实验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19)1、目的及适用范围该SOP用来建立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系。
2、主要仪器及试剂CO2细胞培养箱、生物安全柜、酶标仪、转膜仪、电泳仪、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0.025%胰酶、筛选药物(抗生素)3、操作步骤3.1 确定抗生素作用的最佳浓度:不同的细胞株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筛选前要做预试验,确定抗生素对所选择细胞的最低作用浓度。
3.1.1提前24h在96孔板或24孔板中接种细胞8孔,接种量以第二天长成25%单层为宜,置CO2细胞培养箱中37℃培养过夜。
3.1.2 将培养液换成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抗生素浓度按梯度递增(如:0, 50, 100, 200, 400, 600, 800 和1000μg/mL),此梯度因抗生素而异。
3.1.3培养10-14d以绝大部分细胞死亡浓度为准,筛选稳定表达克隆时可比该浓度适当提高一个级别,维持时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
3.2 转染按转染试剂说明书步骤进行。
3.3 转染48h后按1:10的比例将转染细胞传代到6孔板中,换成含预试验中确定的抗生素浓度的选择培养基。
在6孔板内可见单个细胞,继续培养可见单个细胞分裂繁殖形成单个抗性集落,此时可用两种方法挑选单克隆。
3.3.1滤纸片法:用消毒的5×5mm滤纸片浸过胰酶,将滤纸片贴在单细胞集落上10-15s,取出粘附有细胞的滤纸片放于24孔板中继续加压培养。
细胞在24孔板中长满后转入35mm培养皿中,长满后再转入10cm皿中扩大培养。
3.3.2有限稀释法:将细胞消化下来后做连续的10倍稀释(10-2~10-10),将每一稀释度的细胞滴加到96孔培养板中培养,7-10d后,选择单个克隆生长的孔再一次进行克隆。
3.4 ELISA或Western 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中外源蛋白的表达情况由于不同克隆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可同时挑选多个克隆选择表达量最高的克隆传代并保种。
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稳定细胞株的步骤及方法
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稳定细胞株的步骤及方法Puromycin 是来源于Streptomyces alboniger 的一种氨基核苷类抗生素,中文名为嘌呤霉素,常用于筛选能够表达pac 基因(puror)的细胞。
pac 基因表达嘌呤霉素N-乙酰转移酶(Puromycin N-acetyl-tranferase),如果该基因表达,就会对嘌呤霉素产生抗性,这一特性目前普遍应用于筛选表达pac 基因的哺乳动物稳定细胞株。
目前,很多商业化的慢病毒载体都携带pac 基因(一般在质粒图谱上标记为puror),可以利用嘌呤霉素的筛选,得到特定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嘌呤霉素也可以用来筛选表达pac 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酵母菌株等。
Puromycin 不仅能用于稳定细胞株的筛选,也用于稳定细胞株的维持。
Puromycin 的作用特点是快速作用于细胞,一般2 天内可以杀死99%的不表达pac 基因的细胞。
本产品浓度为10mg/ml,已过滤除菌,可以直接用于细胞培养。
使用说明:一、推荐工作浓度:推荐的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嘌呤霉素浓度一般为1-10μg/ml,但最佳工作浓度需要通过剂量反应曲线来确定。
二、嘌呤霉素剂量反应曲线的确定( 以shRNA )转染或者慢病毒感染为例)::嘌呤霉素的有效筛选浓度与细胞类型、生长状态、细胞密度、细胞代谢及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等因素相关。
为了筛选到稳定表达的shRNA或感染病毒的细胞株,确定杀死未转染/感染细胞的最低浓度嘌呤霉素非常重要。
对于初次使用的细胞,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适合自身实验体系的剂量反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 or kill curve)。
1、第一天:24 孔板中以5~8×10 4 cells/孔的密度接种细胞,接种够量的孔以便进行后续的剂量梯度实验。
细胞培养箱内培养过夜。
2、第二天:在培养过夜后的细胞中更换新鲜配制的筛选培养基,该筛选培养基为含不同浓度嘌呤霉素的新鲜培养基(如0、1、2.5、5、7.5、10μg/ml 等),更换培养基后在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稳转细胞系筛选注意事项
稳转细胞系筛选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实验前要穿戴好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实验室安全。
2. 细胞复苏:将冷冻保存的细胞从液氮中取出,迅速放入37℃水浴中,轻轻摇动冻存管,使其迅速融化。
然后打开冻存管,将细胞悬液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加入适量培养基,吹匀后离心。
3. 细胞计数:将离心后的细胞悬液加入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4. 细胞接种: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5. 药物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向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6. 细胞收获:当细胞生长到一定数量时,用胰酶消化并收集细胞。
7. 基因检测:将收集的细胞进行基因检测,验证稳转细胞系的筛选是否成功。
8.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2. 在处理细胞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对细胞造成损伤。
3. 在加入药物时要准确控制浓度和作用时间,避免对细胞造成毒性作用。
4. 在进行基因检测时要确保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5. 在数据分析时要考虑到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重复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6.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废弃物和垃圾。
7.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8. 在进行稳转细胞系筛选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筛选标记物,以确保筛选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 在进行基因检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在进行稳转细胞系筛选时要注意控制细胞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因素,以确保细胞的生长和表型特征的稳定性。
稳转株的建立与筛选
稳转株的建立与筛选
稳转株的建立与筛选是一种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实现长期稳定地保存和表达特定基因的方法。
稳转株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可以大大提升研究的效率,进而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
稳转株的建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基因构建;2.转染载体构建;3. 稳转株建立。
1.基因构建是将转染基因构建成转染载体所需要的形式。
一般来说,需要经过PCR扩增、DNA合成、引物设计等步骤,最终得到最终的基因构建。
2.转染载体构建是将基因与转染载体结合起来,使基因能够被转染载体携带,并且可以被细胞内表达。
一般来说,转染载体构建需要进行DNA合成、PCR扩增、克隆、测序验证等步骤。
3.稳转株建立是将转染载体转染到目标细胞中,并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稳转株。
一般来说,稳转株建立包括转染载体转染、筛选和稳定性验证等步骤。
转染载体转染是将转染载体转染到细胞内的过程,可以通过质粒转染、质粒融合、质粒导入、病毒感染等方法来实现。
筛选是将转染后的细胞分为稳定表达和不稳定表达两类,以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细胞株,常用的筛选方法有抗性筛选、荧光筛选等。
稳定性验证是在筛选后,通过RT-PCR、Western blot、荧光免疫等方法,来证明稳转株能够稳定表达特定基因。
建立稳转株后,还需要进行稳定性监测,以确保稳转株能够稳定表达特定基因。
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遗传筛选、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来进行稳定性监测。
总之,稳转株的建立与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基因构建、转染载体构建、转染载体转染、筛选和稳定性验证等步骤,最终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稳转株。
说明细胞株筛选的方法
说明细胞株筛选的方法一、引言细胞株筛选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挑选出具有特定性质的细胞株,从而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细胞株筛选。
二、前期准备1. 筛选目标:在进行细胞株筛选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筛选目标,例如:对某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新型药物需要寻找具有抗体生成能力的B细胞株。
2. 培养基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种类的培养基来生长,因此在进行筛选之前需要先确定所需培养基,并准备好相应试剂。
3. 细胞来源:在进行筛选之前需要明确所需细胞来源,并从相应组织中获得原始样本。
三、细胞株分离1. 组织处理:将获得的原始样本用无菌PBS缓冲液洗涤去除杂质和红血球等成分。
2. 组织消化:将组织切碎并加入适量酶,如胰蛋白酶、胶原酶等,进行消化。
消化时间和温度需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进行调整。
3. 细胞分离:将消化后的组织过筛或用离心机分离出单个细胞。
四、细胞株培养1. 细胞传代:将刚分离出的细胞进行传代,即将一定数量的细胞移至新的培养皿中,并加入新鲜培养基。
2. 细胞生长: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湿度等条件,让细胞自行生长。
注意定期更换培养基。
3. 细胞观察: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和健康状态,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或添加培养基。
五、筛选方法1. 抗体检测法:对于需要寻找具有抗体生成能力的B细胞株,可以采用抗体检测法。
将患者血清或目标蛋白加入到已经固定在96孔板上的靶抗原中,并加入待测B细胞株。
通过检测B细胞产生的抗体水平来筛选出具有较高抗体水平的细胞株。
2. 细胞增殖法:对于需要寻找能够快速生长的细胞株,可以采用细胞增殖法。
将不同的细胞株分别接种到96孔板中,每隔一定时间检测细胞数量变化,筛选出生长速度快、数量多的细胞株。
3. 药物筛选法:对于需要寻找对某种药物敏感的细胞株,可以采用药物筛选法。
将不同的细胞株分别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计算IC50值,筛选出对该药物敏感的细胞株。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精要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一分析转化的功能和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根据细胞类型,至多80%的进入核内的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
极少数情况下,进入细胞的外源DNA通过系列非同源性分子间重组核连接,形成巨大的***结构最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
细胞基因组自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的基因才会表达,而且整合到不同的染色体区段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的量也是不同的。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n5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G418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 ,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 ,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
是稳定转染最常用的选择试剂。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 ,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高效表达 ,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G418的这一选择特性 ,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让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其实G418本身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用G418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很少会发生污染。
但有一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那就是:在老外的一本实验手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用培养基中最好不加任何抗生素。
我想他的想法可能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生素对细胞损伤较大。
因为庆大霉素、链霉素、G418均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完全一样。
(完整word版)稳定细胞株筛选实验
稳定细胞株筛选实验本实验使用过表达human Oct-4—EGFP的慢病毒感染HeLa细胞。
该病毒的表达框为pLenti—CMV-Oct—4-EGFP-3FLAG—PGK—Puro: CMV启动子驱动Oct-4—EGFP基因的表达,同时由PGK启动子驱动puromycin抗性基因的表达。
在感染HeLa细胞72h后,通过加入并维持2μg/μL的puromycin杀死未被有效感染的细胞。
从而在puromycin药物的维持下最终获得Oct-4-EGFP稳定表达的混合稳定株。
关键词:Oct—4—EGFP,稳定细胞株,HeLa,慢病毒一、实验原理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瞬时表达,一类是稳定表达(永久表达).前者外源DNA/RNA 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虽然可以达到高水平的表达,但通常只持续几天。
后者外源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使宿主细胞可长期表达目的基因。
建立稳定细胞株,一般是根据不同基因载体中所含有的抗性标志选用相应的药物对靶细胞进行筛选。
最常用的抗性标记基因有潮霉素(hygromycin)、新霉素(neomycin)和嘌呤霉素(puromycin),常用Hygromycin B、G418和puromycin进行选择性筛选.传统的稳定株筛选方法需要通过外源基因的瞬时转染后对靶细胞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从单一细胞扩增起来的稳定细胞株, 该方法阳性率低,周期长,工作量大。
慢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携带的外源基因在病毒感染细胞后需要逆转录为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以后才能表达。
利用慢病毒必须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特性来筛选稳定株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稳定细胞株。
筛选得到的细胞或者可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用于蛋白的扩增和富集;或者得到稳定沉默特定基因的细胞株。
[晶莱生物]二、实验目的通过慢病毒感染配合药物筛选的方法获得稳定表达Oct-4-EGFP的HeLa稳定细胞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株构建 FAQ转自微博思路迪慢病毒包装1,什么是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答:瞬时转染:顾名思义,外源片段的表达时间短暂。
这主要是因为外源导入的裸露的载体整合入基因组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以染色体外(episomal)形式存在,不能随细胞分裂而一同复制导致最后拷贝数被稀释导致的。
而且考虑到细胞分裂会稀释质粒的量,所以起初转染的质粒拷贝数极高。
这就导致瞬时转染呈现一个高拷贝到低拷贝迅速降低的过程,且无法在这个系统上实现可诱导表达。
稳定转染:是相对瞬时转染而言,进入细胞的质粒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中,并能随细胞分裂稳定传递下去。
在这个系统中,质粒表达稳定,拷贝数低,且能实现诱导表达。
稳定转染并不是一种与瞬时转染不同的方法,只是对瞬时转染的细胞进行筛选,得到稳定整合的细胞株。
稳定整合的几率因基因传递的方法而异,跨度可以从10-8到10-1。
因此,对于有的转染方法,比如化学试剂介导的转染,其整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质粒载体整合的位点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依据不同的基因传递方法,呈现不同的靶向倾向性,所以是一种半随机整合。
不同基因传递方法对质粒稳定表达的影响见表XXXX。
2,设计稳定株构建实验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稳定整合试验中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有:∙1),外源插入片段的拷贝数。
多数情况下,低拷贝甚至是单拷贝可以减少人为实验因素的干扰。
∙2),整合的几率,这不仅决定了稳定株筛选的难易程度,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得到混合稳定株。
∙3),整合位点的转录活跃度,决定了稳定株中外源片段的表达质量。
最理想的状况是单拷贝,但转录活性比较高。
∙4),整合后的稳定性。
不同的整合位点决定了外源片段在染色体中的稳定性,有些区域易发生重组或者丢失,从而导致稳定株再次丢失的情况。
∙5),最好使用混合稳定株或者获得多个不同单克隆稳定株。
因为稳定整合往往伴随这插入失活宿主内源基因,所以实验时通过使用混合稳定株,或者对多个单克隆稳定株进行比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3,什么时候需要稳定细胞株?∙答:以下实验,构建稳定细胞株而不是瞬时转染更能满足实验要求:∙1),外源片段在分裂细胞中长期(>2周)稳定表达。
虽然普通转染实验一般只能保证2-4天的转染和表达效率,但腺病毒载体在多数分裂细胞中可以维持2-4周内的高转染效率和表达周期。
而非分裂细胞,可以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导外源基因,因为腺相关病毒载体在许多非分裂细胞中可以保持长达1年的高效表达。
∙2),需要构建使用诱导表达系统,这主要是由于:a),过表达基因或者干扰目的基因引起细胞毒性或者抑制细胞生长等不利因素;∙b),目的基因的过表达或者干扰需要时空特异性。
∙3),希望控制目的基因过表达或者干扰的拷贝数,以避免引入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构建稳定株可以帮助筛选拷贝数适量的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4),部分细胞种类,病毒载体亦无法达到高转导效率,通过构建稳定株,达到外源片段的高效表达。
∙5),长期在少数几类细胞中研究几个基因的功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大大降低频繁转染或者病毒包装的成本,也极大方便实验研究。
∙6),部分蛋白稳定性极强,瞬时RNA干扰因为作用周期短,只能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但无法去除已经表达的目的蛋白,所以需要通过构建稳定株实现更好的基因干扰效果。
∙7),需要往动物体内注射表达有外源片段的细胞。
需要构建稳定细胞株,以防止注射入动物体内后,很快外源片段表达丢失。
∙8),细胞个体差异(同一类细胞,不同个体细胞基因组存在差异)对实验结果有干扰,需要构建单克隆细胞株去除干扰。
∙9),需要将外源片段插入基因组中,比如基因敲除,基因插入突变筛选等修饰基因组的实验。
4,什么时候不需要构建稳定株?∙答:以下实验不需要构建稳定株:∙1),希望迅速观察目的基因过表达或者干扰效果。
例如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的小规模预实验。
∙2),2-4天的瞬时表达已经可以达到具体的实验目的,比如检测两个外源转染的目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观察某些细胞周期抑制,凋亡或细胞存活相关基因的细胞表型。
∙3),细胞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体外培养非原代细胞,多为转化细胞系或者癌细胞,细胞个体差异大,瞬时转染或者使用腺病毒/腺相关病毒载体进行转导更可以反映细胞群体行为。
或者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混合稳定株。
5,病毒载体构建稳定细胞株有什么优势?∙答:化学试剂介导的转染方法和电转,整合率低,同时整合位点不稳定,易发生再次丢失的情况,而且整合位点一般都在转录活跃区之外,所以并不是理想的稳定整合工具。
另外,整合后的拷贝数是由核内的外源DNA局部浓度,而不是转染时的DNA的量决定,而化学方法在输入质粒载体入核的效率比电转和病毒载体相比要低得多,导致其转染相同细胞所用质粒载体用量要大大高于其它方法,造成入核质粒载体量难以控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化学转染方法和其它两种方法比,更倾向于得到串联多拷贝。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使用非病毒载体转染方法构建稳定株,成功率低,稳定性差,稳定克隆株易出现不均一(含有非整合细胞)等缺点。
∙逆转录病毒载体由于整合率高,是非常理想的稳定株构建工具(表1)。
而且通过控制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的实验条件,理论上可以确保每个细胞只有单拷贝插入。
同时由于病毒载体是通过病毒重组酶将外源片段整合入染色体中,其整合特性和病毒自身整合特性非常相似:偏向于转录活跃区段,且整合后非常稳定,在传代100次后仍然保留在宿主基因组中。
最重要的是整合几率和所有其它化学,物理转染方法比,增加5至6个数量,使得稳定株构建不再成为实验研究的障碍。
由于整合几率非常高,所以很容易获得混合稳定株。
∙表1:不同转染方法介导的稳定整合参数比较∙∙腺病毒载体整合率和普通转染方法差异不大,被认为是不能整合的一类病毒载体,因此相关研究数据较少,不建议用来构建稳定株。
非野生型腺相关病毒载体(Rep-)整合率较低,但因为野生型病毒载体可以定点将病毒基因组整合于人19号染色体,所以从安全性和稳定性角度来说,潜力都非常巨大。
由于诸多因素,研究人员仍然在对其进行改造中,包括考虑到啮齿类动物不含有人19号染色体对应的整合位点序列。
6,筛选稳定细胞株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三类方法:∙1),单克隆环法:此类方法多用于整合率低的转染方法或者需要得到单克隆细胞株的实验。
其优点在于工作量小,只需将转染或者病毒载体感染后的细胞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转移至新皿中,并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筛选,最后在克隆环的帮助下对单克隆细胞株进行挑选,并在新皿中完成扩增。
缺点在于需要对细胞密度和药物浓度绘制致死曲线并选取合适的细胞密度和药物浓度进行筛选,一些细小的密度和浓度差别都会导致难以获取均一的单克隆,结果导致获取的克隆不纯,含有非整合的细胞。
稳定整合的细胞在这样一类混合细胞中,很快会失去生长优势,最终导致失去稳定株。
∙2),96孔单克隆稀释法:此类方法同样多用于整合率低的转染方法或者需要得到单克隆细胞株以及筛选悬浮细胞稳定株的实验。
其优点在于,理论上可以得到非常均一的单克隆,同时可以筛选悬浮细胞稳定株。
其缺点在于,工作量比较大。
∙3),逆转录病毒混合克隆制备法:此类方法适用于需要制备混合稳定株。
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1周)获得稳定细胞株,同时也可以随时将细胞稀释转移至新皿中获得单克隆细胞株。
缺点在于需要制备逆转录病毒载体。
思路迪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快速制备病毒并获得稳定细胞株的技术,帮助科学家们迅速获得稳定株。
7,为什么常规转染方法筛选稳定株异常困难?∙答:常规化学转染或者电转方法,其整合是非同源重组随机整合,几率非常低(10-8-10-6) ,且这些转染条件下发生的整合多发生在转录非活跃区或者重复序列区,导致外源片段表达效率低,同时这些整合常常不稳定,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即使在有压力选择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丢失。
8,为什么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株筛选方法效率要比常规方法高?∙答: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染色体整合依赖于病毒重组酶,是一个酶催化反应,因此效率相比随机整合要高多个数量级。
而且整合位点多位于转录活跃区,因此表达效率高。
同时其整合非常稳定,连续传代100代以上仍然保持稳定表达。
9, 如何选择适合的病毒包装类型进行稳定株筛选?∙答:并非所有的病毒载体都适合用来进行稳定株筛选(表六),首先需要挑选整合效率高,整合位点稳定的病毒载体。
至今为止,逆转录病毒载体是最有效的可以介导基因整合的病毒载体。
其次,依据具体实验要求,挑选不同整合位点倾向性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倾向于整合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容易造成下游基因的激活; 而整合于转录活跃基因内的,容易导致整合区基因的插入失活。
10, 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株筛选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靶细胞吗?∙答:虽然普通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用来进行稳定株的构建,然而这一类病毒载体并不能高效感染非分裂细胞,因此对于这一类分化细胞,可以使用慢病毒载体进行稳定株构建。
也可以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高效感染非分裂细胞,这一类病毒载体虽然整合率低于慢病毒载体,但其可以以染色体外形式长期(数月至数年)存在于非分裂细胞中,因此可以避免进行稳定株筛选。
11, 思路迪提供的含有病毒载体元件的细胞稳定株的安全性如何?∙答:这些病毒载体在整合入靶细胞后,缺少必要的病毒包装元件,产生功能性病毒的几率非常低,因此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或者动物实验时,很安全。
不过,即使如此,对这些携带有病毒载体元件的细胞株处理也要按照标准废弃病毒载体操作流程执行。
12, 为什么稳定株构建服务中不使用腺病毒载体?∙答:腺病毒载体由于其整合几率极低,被普遍认为是不具备整合能力的病毒载体,所以一般不用来进行稳定株构建。
13, 单克隆稳定株和混合克隆稳定株有什么区别?我该选择哪一类用于我的实验?∙答:单克隆稳定株顾名思义来源于含有稳定整合外源片段的单个细胞的扩增,而混合稳定株则由多个单克隆稳定株构成的克隆群,不同的单克隆其外源片段的整合位点不一样。
由于体外细胞多属于细胞系,其基因组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同类细胞,不同细胞个体基因组背景都存在差异。
当需要去除细胞群体干扰因素的时候,推荐使用单克隆稳定细胞株,其基因组背景相对单一,对实验结果干扰因素小。
当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时,多考虑这类因素。
同时也是由于不同细胞个体差异大,而且不同整合位点的单克隆细胞株表现出来的细胞行为可能不一致,所以许多实验使用混合克隆株更能去除细胞间差异造成的干扰。
混合稳定株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直接筛选获得,或者通过讲众多不同的单克隆稳定株混合获得。
前者无论是是从质量,还是时间周期来看都更好。
14, 怎么判别筛选的稳定株是单克隆?∙答: 1),如果外源片段含有荧光标记,可以直接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是否均一; 如果还有其它标签,可以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再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荧光分布是否出现均一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