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研究述评_谢君君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但是在我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而教育是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却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材教法相对滞后。

相比之下,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大了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

2.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贫困地区,许多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他们更多的时间用于劳动或者是赚取生活费用。

这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学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

3. 教育观念落后在贫困地区,一些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早早地出去工作,为家庭挣钱。

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配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妥善的照顾。

二、应对策略1. 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标准,配备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

2. 推行免费教育政策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政府可以推行免费教育政策,包括教材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

这将有助于减轻家庭的负担,鼓励更多的学生踏入校园。

3. 深入开展对家庭的教育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对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贫困地区,政府可以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走职业发展的道路。

职业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率,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

5.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应注重发挥教育的作用,让知识产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

本文在已有教育扶贫的政策基础之上,对教育扶贫脱贫工作作一梳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实施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那些贫困人员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缺乏最起码的读写算能力,更别提现代化科技技术。

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不具备读写算能力,无法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势必制约人们的收入,甚至连生活都举步维艰。

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读写算的能力,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利用现代技术转换成生产力。

教育不仅能使贫困人员摆脱贫困,还能彻底斩断代际贫困链,变输血为造血。

一般而言,父母没有上过学,对教育不重视,那么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也不会很高。

那些没上过学的父母,因为缺乏知识而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自然收入就低了,供小孩上学的能力也就低了。

因为贫困必然导致子女早早的辍学进入职场,而子女依然从事收入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从而使贫困家庭周而复始的贫困,进入了恶性循环中。

反之,教育能使这种循环终止。

二、教育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已实施的政策及应采取的措施1.教育扶贫政策截止目前,我国教育部已实施了13项教育扶贫政策。

在基础教育方面实施了4项,分别为:①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②乡村教师补助政策;③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④编制《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了3项,分别为:①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建设;②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协作计划;③实施片区内中等职业学生免学费补生活费。

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了三项,分别为:①面向贫困地区实现定向招生;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③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教育扶贫是一项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往知识和未来的大门,为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教育扶贫政策的全面推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了全覆盖。

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幼儿园,让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接受早期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严格落实,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同时,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高中阶段,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了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一方面,加强了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建了一批教学楼、宿舍、食堂等,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贫困地区的学校也能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支教、轮岗交流、远程教学等方式,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师资水平。

同时,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课程。

三、职业教育助力脱贫致富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开设了一系列实用的职业教育课程,如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

通过职业教育,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和脱贫致富。

许多职业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

四、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建立了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除了政府的资助政策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

许多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移民的调查研究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移民的调查研究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移民的调查研究
谢君君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1)002
【摘要】针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的实施背景、教育移民的方式和影响,结合海南扶贫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扶贫提供借鉴.
【总页数】7页(P124-130)
【作者】谢君君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
【相关文献】
1.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 [J], 谢君君
2.海南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育移民检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 [J], 孙自强
3.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为例[J], 周燕
4.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三题——从柳州地区教育经费现状谈起 [J], 文可义
5.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卓旭昶;陈鞭;陈成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具体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假如觉得有关心请记得(CTRL+D)保藏本页。

浅谈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近年来,xx始终把教育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重点考核内容来推动,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真正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实现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就教育扶贫工作,谈谈我浅显的熟悉。

一、教育扶贫现状近年来,xx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八个一批”教育脱贫详细要求,****了《xx县教育精准脱贫实施看法(20xx-2022年)》《xx县教育扶贫工作方案》《xx县家庭经济困难高校生资助整合工作看法》,组建了教育脱贫专项工作队伍,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乐观推动社会力气实行“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同学,削减因学返贫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贫困家庭同学资助全掩盖,贫困同学不仅在物质方面得到帮扶,在精神、学业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关心。

(一)同学资助全面落实。

多渠道筹措贫困生资助资金,整合7个部门力气,围绕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和国家济困助学政策,全掩盖落实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高中阶段困难同学资助和贫困高校生资助等工作,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32人6147.87万元,仅2022年秋至20xx年春两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达2183.715万元,资助贫困同学xx825人次。

(二)养分改善大力推动。

县财政拿出481万元对47所学校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心得体会定期对负责养分改善方案的财务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食堂供餐实施方案,明确了供餐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时间节点逐月督查,确保农村在校同学吃的平安、吃的放心,养分改善方案掩盖全县7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惠及在校同学11148人,全县养分改善方案掩盖率达100%,同学供餐率达96%。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教育扶贫典型材料3篇|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篇一】“某某这次高考考了636分的好成绩,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某某县某某镇长江村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这个贫困生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近日,面对某某县纪委监委教育扶贫专项督查组的来访,某某详细介绍了近几年享受的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这是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专项治理,以有力监督助推教育扶贫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智。

某某县作为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试点县之一,为保障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教育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三个重点,梳理确定了包含送教上门、“雨露计划”等在内的5项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内容,并按照监督清单内容,抽调精干人员6名,组成3个专项监督检查“小分队”,紧盯教育扶贫项目执行落实、扶贫资助精准发放等环节,重点检查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子女资助“不错不漏”。

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督促相关单位立行立改,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

今年以来,在县纪委监委的精准监督下,共发现全县教育系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各类教育助学资金和“雨露计划”补助金按时发放1237.6万元,受助学生19391人次,受惠建档立卡学生13769人次。

“我们将严格对照扶贫领域监督清单,聚焦教育政策落实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做到监督一项、落实一项、巩固一项,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篇二】投入9890.39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2136.4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招聘169名教师充实农村学校任教……这一组组醒目的数字,正是新干县2022年教育精准扶贫的鲜活写照。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X EJ n jn, I u -u
《. ho o tnl yadSc l , ot- et lU i ri fr ai aie, hn4 0 7, u e C ia 1 colfEhoo n oio Suh Cnr nv sy o t nli Wua 3 04 H bi hn ; S g og y a e t N o ts , 2 ia dcl o ee Ha o 7 1 Ha a , hn ) . n nMe i l g, i u5 1 0 , i n C ia Ha aC l k 1 n
e uc to n p v ry al va in a d e r a l c i v me t n r lt d r s a c d a i n i o e t le i to nd ma e r ma k b e a h e e n s i e a e e e r h.Th s pa e e iws t e i p r r ve h
关键 词 : 育扶 贫 ; 论 ; 式 ; 教 理 模 述评
中图分 类号 : 4 — 5 G 00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 2 0 5 (0 2 0 — 0 6 0 A 1 7 — 0 9 2 1 )3 0 6 — 6
A v e o h s ar h n Re i w ft e Re e c o Educ i na v r y Ale i to ato lPo e t l v a i n
c re trs ac n od rt rvd eee c sfre u ain o e yalvain i h e p ro . u rn e e rh i r e opo ierfrn e o d c t a p v r l it nte n w e d ol t e o i

精准扶贫中教育扶贫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中教育扶贫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中教育扶贫问题研究作者:李真真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27期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脱贫攻坚(一)教育扶贫的研究背景自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以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每年脱贫人口都在一千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10.2%降至2018年底的1.7%。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教育扶贫贯穿我国发展的始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2)》、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突显出了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支出,兴办学校,完善教学条件,重视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教育扶贫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资源匮乏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扶贫研究,必不可少。

(二)研究教育扶贫的意义贫困人群之所以贫困,自身是关键,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脱贫技能匮乏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贫困思想的存在,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严重阻碍。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二字,如何精确评选贫困人员,如何对贫困人员进行精准帮扶是重中之重。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于让贫困人员摆脱贫困,避免再次返贫,因此对贫困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能力至关重要。

研究教育扶贫,能充分认识到教育激发贫困人群内生动力的重大作用。

教育扶贫是关系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不再陷入贫困的重要手段,能给贫困群众以及其子女带来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于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子女来说,教育扶贫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未来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教育扶贫的有关问题进行过研究,舒马赫曾提出农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一切财富的来源主要在于人体本身,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经济贫困而是非物质贫困,人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组织与纪律的缺陷。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远远大于物力资本,“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与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

g a in fre n c mi o t r a i a o v n e, e i lme t t n b c g o n ,p t r s f d c t n r t o t i n r y ae si Han n P r i c t o h i n h mpe n a i a k r u d a t n u a i — o e o e o l i a mmi a o r i g t n,a d t e p o lms n r b e ,whl r p sn a u e r e p o lmsa e an e p r n e t t — h i p o o i gme s r sf rb e sa c r i x e e c o o e o t h t i h

8 O・
广西民族研究 2 1 02年第 2 ( 期 总第 18 ) 0期
海 南 少 数 民族 地 区教 育 移 民研 究
谢 君 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摘
供借鉴 。
要 】本文针对海南少数民族地 区的教育移 民现 象产 生的理 论基础 ,实施 的背景 、教 育移 民的
方式、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系统阐述 ,并结合 问题提 出相 关对策 ,以期对我 国其他地 区的 民族教 育发展提
民族 学 人类学 研究
・ l・ 8
项文件 中以 “ 教育移 民”进行统一概 括。因此。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 ,本文把其作为一种教育 现
象 进行 系统 的研 究 。


“ 育移 民” 的理论基础 一民族教 育的超 常规发展理论 教
超 常规 发 展亦称 跨越 式发 展 ,是 指 事 物超 出寻 常 发 展 程 度 的一 种 特 殊 运 动 状 态 ,它 具有 突 发 性 、剧变性 和 跳跃性 的特 点 。民族 教育 的超常规 发 展是 指在 相对先 进 教育 的影 响下 ,出现一定程 度 的有别 于一 般 教育活 动 常规变 化 的超 出常 规变化 程 度 的符 合 教 育发 展趋 势 的发展 过 程 。 其 实施 的

教育扶贫工作效果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效果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效果分析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扶贫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一、教育扶贫工作的主要举措1、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学校,使贫困地区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支教行动等方式,为贫困地区补充了大量优秀的教师。

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3、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资助。

4、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开展面向贫困家庭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二、教育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1、贫困地区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大幅提升。

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贫困学生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资助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再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能够安心上学。

许多曾经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享受到了教育带来的改变。

3、教育质量逐步提升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逐步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为他们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掌握了实用技能,提高了就业创业能力,增加了收入。

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回流,也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开展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探究

学校开展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探究

学校开展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问题探究摘要:做好学校建档立卡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既是学校教育扶贫的功能体现,又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脱贫目标的有效实现。

本文首先介绍当下学校开展精准资助的具体举措。

并提出学校资助工作存在的资助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资助效果显现不够明显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的有效办法,以此促进学校的精准资助工作。

关键词: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资助项目普通高中是处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重要阶段,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重任,国家已经把普及高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普高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既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又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脱贫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精准资助的现状我校位于国家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保护区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下的州府六库。

现在校高中学生有2397人,其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达到2054人。

学校贫困学生数额比较大,占在校学生的70%以上,其中特困学生占30%以上。

秉承“把所有的爱献给学生”的教育信念,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学校多方努力,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全面帮扶贫困学生。

近年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措施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助体系学校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泸水县第一中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成立助学金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了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条件和评审程序,专人负责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2.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现在国家对怒江地区实施“14年免费教育”的优惠政策外,还对高中阶段则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2022年度我校就资助高中学生2630人次,合计资助290万元,有力地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1.社会捐资助学项目社会资助主要是由教体部门、社会基金会团体组织、私人进行捐资助学。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教育扶贫问题及其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依然存在。

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但是要想根本解决教育扶贫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深入思考和创新举措。

本文将从我国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教育扶贫的挑战和对策。

一、教育扶贫问题的现状分析1. 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条件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致使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面临上学路途遥远、上学交通不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农村学生受教育的障碍。

2. 教育投入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教师待遇、学校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3. 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存在问题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一些扶贫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一些扶贫资金被挪用或浪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扶贫效果的减弱。

二、教育扶贫的挑战1.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学生受教育机会不足。

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教育需求,这是教育扶贫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 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不够全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全面,除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举措和全面的政策配套。

教育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资金投入上,还需要更多的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这些都是教育扶贫面临的挑战。

教育扶贫的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的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教育扶贫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综述。

在探讨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定义以及相关文献综述。

在详细分析了教育扶贫的政策与措施、现状与挑战、实证研究、影响评估以及路径与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育扶贫的成效、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扶贫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扶贫、政策、措施、现状、挑战、实证研究、影响评估、路径、展望、成效、不足、建议。

1. 引言1.1 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教育扶贫可以打破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贫困现象。

通过教育,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

这种积极的影响不仅在个体层面上显著,也在社会层面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育扶贫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教育扶贫是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只有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扶贫和社会进步。

1.2 教育扶贫的定义教育扶贫的定义是指通过教育手段来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它是利用教育资源和政策来解决贫困问题,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从而改善其生活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教育扶贫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和贫困群众的全面发展,旨在消除教育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目标。

教育扶贫不仅仅是提供教育资源和机会,更是要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育扶贫包括了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投入等多方面的措施。

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就业率、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研究——以琼海市为例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研究——以琼海市为例

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研究——以琼海市为例作者:谢君君来源:《三峡论坛·三峡文学》 2015年第3期谢君君(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 570100)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琼海市教育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并调查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目前教育移民政策中存在着学校管理配套设施及人员不足、学生上下学交通存在安全隐患、家庭教育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家长的常态沟通机制等措施以解决问题。

关键词: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5)03-0100-06收稿日期:2015-04-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课题《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研究》(编号13CMZ063)。

作者简介:谢君君(1980-),男,海南医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

2009 年,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开始在全省实施,其主要的内容是把处于贫困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整体搬迁到城镇进行集中办学,突出整合县乡分散的教育点、“麻雀”校,把教育资源集中建设县市的示范学校,使农村和城镇具备同等的教育条件,实现教育起点和过程的公平。

同时,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衔接起来,让不能升学的同学免费入读职业中学,通过技能培训反哺当地的社会经济。

这样既保障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生计的破坏,又实现了贫困边远地区人口的外向型移民。

教育移民政策涉及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贫困助学政策、职业教育免试入学政策,教育资金的投入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不仅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也是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一个新的尝试。

一、海南省教育移民政策的提出2005 年,海南省政府首先在昌江县王下乡率先探索实施教育移民政策。

王下乡地处边远的霸王岭山区,下辖 4 个村委会、13 个自然村,总人口3185 人,2006 年农民人均收入 1050 元,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

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分析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扶贫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在贫困地区,过去学校的教学条件往往十分简陋。

教室破旧、教学设备缺乏、桌椅板凳损坏等问题普遍存在。

通过教育扶贫工作的推进,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上。

许多贫困地区新建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

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食堂等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例如,在_____地区,曾经的学校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如今已经建成了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

孩子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同时,教育部门还组织了城市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教师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_____县,通过与发达地区学校的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三、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权利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障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助学金、大学生助学贷款等。

这些政策确保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此外,各地还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

在_____乡,通过精准识别和帮扶,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不少孩子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条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第10卷第3期Fudan Education Forum2012.Vol.10,No.3·方略·教育扶贫研究述评谢君君1,2(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01)摘要: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教育扶贫的功能。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扶贫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扶贫的模式,并对目前教育扶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新时期的教育扶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育扶贫;理论;模式;述评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3-0066-06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XIE Jun-jun1,2(1.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430074,Hubei,China;2.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kou571101,Hainan,China)Abstract:Since the1960s,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and models on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flects upon the issues concerning current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ew period.Key words: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Theory;Model;Review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关于扶贫开发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贫困文化理论”[1]、“资源要素理论”[2]、“人力素质贫困理论”[3]到“系统贫困理论”[4]的发展,从经济、文化、人力资本、社会政策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贫困的成因,并从经济、文化、教育、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扶贫方式。

而对于教育扶贫的研究大多是在扶贫开发理论假设下,从教育的扶贫功能[5]43这一角度去阐述。

一、教育扶贫的理论渊源1、贫困文化理论贫困文化论是由美国学者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提出的。

他认为,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反应,并且内化为一种习惯和传统文化,它的特点是对自然的屈从感、听天由命、对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怀疑等。

[6]也就是说,贫困地区人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内化成群体的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准则。

在这种贫困文化的熏染下,形成一种低水平的经济均衡,并在贫困地区一直延续。

2、资源要素理论国外学界资源要素论的主要代表有马尔萨斯(T. R.Malthus)的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纳克斯(R.Nurkse)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莱本斯坦(H.Leibo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7]。

他们主张增加贫困地区的资本投入力度,使其达到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强调资本的积累和形成,以期推动社会的经济增长。

中国学者姜德华最早对我国贫困地区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自然生态恶性循环的过程。

他把贫困的原因归结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DOI:10.13397/ki.fef.2012.03.006发,或是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从而造成深度贫困。

资源要素理论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贫困是对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不能进行有效地合理配置的结果[8]。

3、人力素质贫困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舒尔茨(T.W.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的演说,提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

他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落后,不在于物质资源的匮乏,而在于人力资本的缺乏;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形成、经济结构的转换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王小强、白南风通过“进取心量表”测量人的素质,量表包括改变取向、新经验、公共事务参与、效率感、见识、创业冲动、风险承受、计划性等8个指标。

他们将贫困地区人口的特征描述为:创业冲动微弱,易于满足,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能抵御较大困难和挫折,不愿冒险;生产与生活中的独立性、主动性较差,有较重的依赖思想和听天由命的观念;难以打破传统和习惯,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大多数新事物、新现象较差,安于现状;等等。

他们总结出“人口素质差”是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本质原因[3]。

4、系统贫困理论系统贫困理论认为,贫困是由诸多综合因素系统运行的结果,贫困的根源是由“陷阱—隔离—均衡”所构成的一个“低层次、低效率、无序的、稳定型区域经济社会运转体系,这个体系规定着贫困延续的轨迹”。

[4]在这个贫困区域系统中,社会的能力机制、资源基础与求变能力之间未能参与整个外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与社会持久进步过程。

在发展的内部关系上,三者之间需要构成一定的相互适应关系。

[10]可以说,系统贫困理论已经脱离出对于贫困的平面的、静态的描述,而是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贫困。

综上所述,对扶贫理论的研究首先从贫困的定义和分类开始,但对贫困的定义有不同的角度,暂时学界还未能将其统一;有关贫困的绝对和相对的生存状态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只是量化的标准不一样;对贫困成因的分析也衍生出相关的理论,即由单一的贫困文化发展到系统观理论,并且由分化走向了共融。

可以说,扶贫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不同学科和不同部门协同研究和管理的问题。

这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扶贫机制,这是扶贫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二、教育扶贫模式研究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扶贫开发的内涵上拓展了教育扶贫的功能。

我国学者林乘东于1997年提出教育扶贫论。

他认为,教育具有反贫困的功能,可以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应该把教育纳入扶贫的资源配置中,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使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他同时提出,教育不能独善其功地反贫困,需要具备四个条件:1.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2.建立相对公平的经济分配制度;3.优化贫困人口配置,提高贫困人口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的结合度和效率;4.增加资本积累和投入,为反贫困提供经济基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51集美大学的严万跃认为,现代社会的贫困问题都是知识与能力贫困的表征和结果,发挥教育的扶贫功能不仅能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11]教育扶贫的功能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但是针对我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问题和现象的实证研究模式才刚刚开始。

1、经济学视野下的教育扶贫研究厦门大学的杨能良认为,教育扶贫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产品。

加强对教育的政府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使之能受到帮助其脱离贫困的教育,需要建立一种普遍的社会保障体系,弥补贫困人口的收入缺口。

同时,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经济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率。

[12]在他看来,教育扶贫是一种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贫方式。

兰州大学博士生张宏从经济学角度对甘肃省麻安村的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

他通过深度调研,了解了不同类型农民特殊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扶贫开发模式中的一些规律,从而认为参与式扶贫开发是一种最优的模式。

[13]四川大学的龚晓宽运用计量模型对近年来的扶贫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扶贫模式的创新要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为核心理念[14]。

周丽莎根据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提出的“解决贫困和失业的根本之道是实现社会机会的自由”这一理论,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了实证研究。

她指出,实行集中办学、民汉合校和“双语”教育的扶贫模式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实现了“实质自由”,缓解了能力贫困。

教育扶贫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扶贫方式[15]。

学者们大多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等方面去阐述教育扶贫模式。

2、社会学视野下的教育扶贫研究对教育扶贫模式的社会学视角更多倾向于对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衰退背后的传统人文因素进行研究。

[16]此类研究认为,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是改变贫困地区的关键。

西南大学的欧文福专门从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角度探讨了西南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综合了民族学、社会学、教育学方法,揭示了民族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规律[17],为教育扶贫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沈红对宁夏、甘肃两省区的扶贫调查分析对不同地区扶贫的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描述,并比较了各自的利弊,从而为“八五”期间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18]。

3、以问题和现象为出发点的教育扶贫实证研究针对不同地区教育扶贫方式、过程、结果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和特性问题,如针对农村长期贫困现状与教育改革的研究[19]、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对策研究[20]等。

随着教育扶贫力度的加大,有些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还出现了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

以此为背景的研究包括甘肃四个干旱贫困县的教育移民调查研究[21]、海南省“教育移民”情况的调查研究[22]、宁夏吊庄开发性移民[23]以及三峡库区教育移民[24]的个案实证研究等。

以问题和现象为出发点的教育扶贫实证研究还包括:针对教育扶贫体系中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25];不同地区的教育扶贫个案研究,如浙江省永嘉县的教育扶贫研究[26]、西部开发过程中的凉山教育扶贫战略研究[27]等;针对教育扶贫过程中的新方式的研究,如对河南远程教育扶贫网的思考[28]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