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上课用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秦观与他的老师-----苏轼同升并黜。 秦观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等职。 北宋新旧党争,不仅苏轼受到波及 和株连,秦观也未能幸免。接二连三的 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秦观被贬谪 郴州时在旅店所作。
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 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 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 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 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 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 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 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 唱之一。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秦观(1049-1100): 一、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 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 人。 二、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 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 四学士”。 工诗词。 三、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 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 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 《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 句》。
著名婉约派词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有情芍药含春, 无力蔷薇卧晓枝。 两情若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 宋苏轼:“有屈、宋之才。” •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 •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 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 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①“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②“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楼台”——高大,崇高。 象征高远的理想。 “津渡”——是登船上路的码头。象征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实 现人生理想的起点。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③桃源(注释) 比喻心中乐土和理想追求。千古关情, 异代同心,“桃源”是秦观苦苦追寻、 久久探望的理想。
秦观在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一诗 中曾追叙祖先, 自叙为将门之后: “我宗本 江南, 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 不仕但潜 德。” 他年轻时向往杜牧的 “强志盛气” , 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抱负, 希望来日能驰骋疆 场, 为收复失地效力。但是他后天的生活环 境和经历, 特别是中年以后不断升级的政治 迫害促使他愈加淡薄功名, 厌倦官场, 更多 地在风尘中寻求人生的乐趣, 性格也愈趋于 感伤脆弱, 以致于秦观中年之后, 有感于壮 志难酬, 慨然有归隐之意, 因追慕汉代的马 少游, 改本字太虚为少游。
找出诗词意象
意象: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 孤馆、春寒、杜鹃、斜阳、 驿、梅花、尺素、郴江、郴 山、潇湘
找出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失、迷、望、寻、闭、 寄、传、砌 表达情感的词语: 孤、此恨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 • 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④“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 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 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 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⑤“断”字作用如何?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 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楼台”、“津渡”、“桃 源”前后分别缀以“失”、 “迷”、“无”,包涵了一种 迷惘惆怅之情。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 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 遮雾障,无处可寻了。这是作 者意想中的景象, 因为下二句言词人闭居孤馆,那么只有在想象 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这 三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二句时间又倒退 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三句则 是虚构之景了。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 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 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句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 王国维提出: “词之雅郑, 在神不在貌。 永叔、 少游虽作艳语, 终有品格。” ( 《人间词话》 ) • “品格” , 就在于他常常把自己宦途失 意、 屡遭贬谪、 苦闷抑郁的身世之感 寄之于词, 故而使其词作表现出一种很 深的思致, 意蕴更加丰赡, 感情更加深 挚动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又是 一法。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 怎忍受, 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 • 还有,杜鹃的哀啼, • 斜阳无声地落去„„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色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楼台 孤馆 虚 实 斜阳 因情造景(借景抒情)
津渡
桃源
虚实相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 处”,写得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 你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三试及第
古代文人以孔子思想为正朔,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 核心。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 “学而优则仕” , 古代文 人秉承此志, 积极入世。“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 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 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 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 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 诗书自娱” (《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 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 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 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 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 年(1084)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进士,步 上其仕宦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