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世界.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世界.docx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能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此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如酒精能燃烧,表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描述变化时常用“在”等,如酒精在燃烧等。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在化学变化中能显出化学性质来。

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3.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圳新塘坑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深圳新塘坑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

深圳新塘坑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提高)一、选择题1.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2.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说明白烟其有可燃性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A.A B.B C.C D.D3.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9.8mL的蒸馏水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1 3C.实验后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用灯帽盖灭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⑤⑥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9.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小明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交流评价D.得出结论10.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认识和正确使用仪器是实验操作的基本耍求,也是实验成功的根本保障。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以及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3.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4.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学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学习妥善应对实验安全问题的必要措施。

5.学会试剂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及连接、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

6.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二)核心素养要求
1.能对物质变化和性质进行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体验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

2.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能根据一定的方案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的结论。

3.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说出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能进行试剂取用、物质加热、连接及洗涤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会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1.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实验演示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本单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总结方法.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和填写实验报告.【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教师要注意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各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营造出一种使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就出现喜欢化学科学的良好势头.教学中还要注意从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的认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要有意识地提倡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心准备实验,“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第一单元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建议适当地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演示,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并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上提出相应要求.课题1中,教师可收集、筛选、编辑有关的媒体资料,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学生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完后,再请同学通读全文,并对本课题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课题2中,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再在交流、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课题3中,可以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实验操作可以先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情况,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再请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继续注意观察并及时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体同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练习,然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初步进行单元小结.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2课时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学生用的药品: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学生准备】预习本课题内容.导入一:【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的燃烧.观看视频,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二:【师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但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的变化岂止千万,通过化学变化,“点石成金”已经不再是神话,不但能变化出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还能变化出千万种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过渡语]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认识物质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一、物质的变化思路一【师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实验探究】实验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图1图2变化前的物质液态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在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变化后的物质液态水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分组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准确和具体.实验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小结】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中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地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总结】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液态的水无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3 蓝色的胆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 颗粒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合作交流】分小组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提问】教师列举两个变化:水结冰、汽油燃烧,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合作交流】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小组讨论并交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物理变化: ①水的三态变化;②胆矾研磨变成粉末;③盐溶于水变成盐水;④铁铸成锅.特征:形状和状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①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②火药爆炸;③纸燃烧;④食物发霉;⑤铁生锈等.特征: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金属的冶炼和锈蚀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去初步判断生活、学习中物质的变化类别.【提问】上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哪些现象?【总结】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同时强调清楚,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依据仍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变化.【讲述】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讨论交流】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实验 1 - 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2)首先观察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1 - 1中的(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1 - 1中的(3)、(4)有什么共同特征?【讨论与交流】上述四个实验中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总结】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柴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二、物质的性质思路一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板书】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讲解】物质的这部分性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或是用仪器直接测定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或测量的.(1)熔点和沸点.①熔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液体和液体变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②沸点: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气体,变为气体时的温度叫沸点.(2)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学生感知】选取身边的物质(文具、书本、衣物等),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展示】教师出示一小段铜丝,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描述】铜是一种具有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硬度较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讲解】物质的有些性质不能直接观察到或是用仪器也不能直接测定出来,这部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发生了有关化学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思考1】酒精易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思考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两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对物质铁进行了描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板书】三、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思路二【板书】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提问】(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总结】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讲解】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2)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提问】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教师总结】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样:能、易、难、会、可以等.例如:①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②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讨论】应用物质的性质如何区别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交流归纳】(1)根据二者颜色不同,银白色的为铁丝,红色的为铜丝.(2)根据二者磁性不同,能被磁铁吸引的为铁丝,另一个为铜丝.(3)根据二者导电性不同区分.(4)与酸或盐反应时,产生不同的现象.【板书】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能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将物质区分出来.实验1 - 5【实验步骤】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小结】如下表.氧气二氧化碳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体气体气味无味无味在气体中木条的燃烧情况木条燃烧得更旺火焰熄灭【提问】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大家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板书】性质用途.例如: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乙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变化的根本特征(区别的依据) 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物质燃烧、食物变质等二者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判断的依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实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等纸张燃烧,表现出纸张具有可燃性区别方法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解析: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高粱酿酒,有酒精生成,铁器生锈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有关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C.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光,例如铁生锈时不发光;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有颜色变化;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沉淀生成.故选C.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硬度大B.沸点高C.能燃烧D.密度大解析:物质的硬度、密度、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能燃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选C.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B.铁制炊具C.黄金压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能力提升】4.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 (新版)新人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 (新版)新人教

22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 (.docx )、.ppt(.pptx )、.xls (.xlsx )、.pot 、.pps 、.vsd 、.rtf 、.wps 、.et 、.dps 、.pdf 、.txt 文件格式。

课前介绍: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古代炼丹术士、炼金术士对化学实验的贡献a、发明了实验器具;b、发明了合成物质的方法;c、也找到了一些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蒸馏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观察现象)——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简单介绍蜡烛燃烧的大致过程:1、点燃前●白色或红色;状态为固体;形状一般为圆柱体;用手划(掐)留下印迹,说明质软、硬度小;●有轻微气味;小刀切下蜡片,浮于水面,说明石蜡不溶于水,且石蜡密度小于水。

2、点燃蜡烛时(1)现象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边烧边熔化,蜡油顺着蜡烛流下;放出热量;有时候伴随黑烟;(2)探究蜡烛燃烧各火焰层温度高低实验【实验方案】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实验现象】发现两端最先变黑(碳化),内层最后碳化(甚至不碳化)【实验结论】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的石蜡蒸汽与空气接触最充分)。

(3)验证蜡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也即生成物)①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②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4 4 取另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CO2;【此步骤也可接①后,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深圳新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深圳新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B解析:BA、湿衣服晾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制品生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粉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雪融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A解析:A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能把二氧化硫气体排出,不需插入浓硫酸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上下移动粗铜丝能使铜和浓硫酸分离或混合,因此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B解析:BA、酒精酸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本节课的实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实验和概念,需要用举出实例、相互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不可直接去告诉学生,否则学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碰到了具体的问题还是不会分析。

其中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如“铁生锈”和“铁易生锈”。

其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结果是铁变成了铁锈;而铁易生锈则属于铁的化学性质。

因为它只说明了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为铁锈,并没有确定的结果,所以是铁的化学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蜡烛、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一、导入新课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

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背景资料】1、有关“化学史、化学家”的网上资源: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22、有关“新型材料及化学工艺”的网上资源:/441hxycl/441.htm3、有关“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网上资源:/411hjbh/411.htm4、“生活中的化学”网上资源:/cbe21/subject/chemistry/5、“趣味化学常识”网上资源:/218.62.43.28/52chem/Article_Class2.asp?ClassID=11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4课时)教案新人教版(new)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4课时)教案新人教版(new)

走进化学实验室交流探究与交流问题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手握容器外壁的的目的是什么?问题5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如果先用手掌握紧容器外壁,再将导管插入水中,没看到有气泡是冒出,说明装置漏气吗?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注意哪些问题?【例1】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知识点2 洗涤仪器问题1实验后为什么要洗涤仪器?问题2震荡洗涤玻璃仪器应注意什么?问题3刷洗玻璃仪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 玻璃仪器内壁有油脂或固体附着物应怎样刷洗?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同伴互助纠正错误。

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反馈矫正。

分析指导: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个导管,错误;B、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错误;C、加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错误;参考答案:C.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题目,应充分地把握气体压强原理。

在逐一进行排除。

教师可由“饭后为什么要洗涤炊具?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为题引入知识点3,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议、展示交流得出洗涤玻璃仪器的正确方法和判断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以及洗净后的放置方法。

探究与交流【例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让每组学生按照要求和标准洗涤所用的仪器,并把实验台整理擦净。

分析指导:A中胶头滴管使用后,可放在烧杯里或对应的滴瓶里,不得橫放在桌面上;B中试剂瓶使用后要盖上玻璃片,标签向外放回原处;C中托盘天平使用后要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应拨回到零刻度处;D中试管放置既可以使试管干燥,又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参考答案:D梳理整合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四)诊断评价1.下列叙述中表示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是( )A.光亮透明 B。

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C.内壁上有水珠D.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一支。

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通过一些实例展示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独特的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其性质取决于组成物质的性质和比例。

2.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不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反应发生后产生的新物质。

- 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方向的因素,如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

4. 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蒸发:将液体转化为气体,通常用于分离溶液中的固体。

- 滤液:用滤纸过滤混合物,分离固液混合物。

-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出来。

- 结晶:将溶解物从溶液中析出,得到固体结晶物。

- 反应活性:用酸和碱溶液混合时,产生放热和气体释放的反应。

5. 常见的化学实验室器材:- 烧杯、量筒、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

6. 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前了解实验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要求。

- 穿戴实验服、带安全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操作。

- 注意化学品的性质和风险,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 使用实验室内的通风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流动。

7. 常见的化学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如酸碱中和、电解水制氢等。

- 工业化学应用:如化肥生产、石油炼制、塑料制造等。

8.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时的状态。

深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之欧阳语创编

深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之欧阳语创编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课后培优)

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课后培优)

深圳市福景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课后培优)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2.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动植物呼吸B.食物腐烂C.木材燃烧D.车胎爆炸8.用托盘天平称量5.4克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A.加砝码B.加药品C.减药品D.调节螺丝向左旋9.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5毫升B.肯定小于5毫升C.肯定等于5毫升D.都有可能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取液体药品C.给液体加热D.读液体的体积二、填空题11.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1)写出A、D、F仪器名称:A为_______;D为_______;F为_______。

(2)用上述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

(3)量取液体应使用_______、_______(填上述仪器编号)读数时视线要跟_______保持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欧阳光明(2021.03.07)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白磷燃点比红磷低)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铝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更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灰色固体Al2O3.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4P + 5O22P2O5装置步骤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好记号。

③用止水夹夹紧胶管。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⑤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

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

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

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用催化剂MnO2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2KClO3===(△,MnO2) 2KCl+3O2↑3.双氧水(过氧化氢)在催化剂MnO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2和H2O,化学式为:2H2O2===(MnO2) 2H2O+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21.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