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代谢总论

合集下载

南开大学 第八章 新陈代谢引论

南开大学 第八章 新陈代谢引论

第八章新陈代谢引论一.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分解代谢: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同时伴随能量的释放(2).合成代谢: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同时伴随能量的需求新陈代谢的功能概括为5个方面(1) 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大分子的组成前体。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脂类以及其它组分。

(4)形成或分解为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2.代谢过程的表示方法:代谢途径(pathway)和多酶体系3. 代谢途径的调节控制: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控制规律(1)代谢途径的单向性限速反应、限速酶、调节酶(2)限速反应与调节(A).限速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底物浓度的变化、激素的有无、效应分子的有无等。

(B) 一条途径一般只有一个限速反应,限速反应一般位于途径的第一步或分支点,控制整个途径的速度和流量。

同时限速反应位于第一步,不会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C)限速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很小,甚至等于零,从而保证途径的单向性。

(D) 限速反应是整个途径的控制点,它的速度就是途径的速度。

∇A →B →C →D →E →F → P↓∇G →H→L4.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一切组织和细胞中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二. 细胞代谢中的主要反应类型 1. 氧化还原反应2. C-C键的形成和断裂3. 分子重排、异构化4. 基团转移三. 新陈代谢的调控1.分子水平—酶水平2.细胞水平3.整体水平四.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1.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1)什么是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原子序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元素。

它们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字数目不同的原子。

植物生理学:8 代谢总论-2017

植物生理学:8 代谢总论-2017
紊、彼此协调,且有严格的顺序。 代谢作用具有高度灵敏的自我调节。包括
分子、细胞、整体水平的调节机制 反应途径有严格的细胞定位。 代谢路径不可逆。
8.1.1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活体内与活体外实验
In vivo:以生物整体、整体器 官或微生物细胞 群为对象进行的代谢研究。实验结果代表在正常生理 条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比较接近生物体的实际。例 如:脂肪酸β-氧化学说、同位素示踪。
复合体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Ⅱ 复合体Ⅲ
复合体Ⅳ
酶名称 NADH-CoQ还原酶 琥珀酸-CoQ还原酶 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多肽链数 42 4 11
13
辅基 FMN, Fe-S FAD, Fe-S 铁卟啉, Fe-S
铁卟啉, Cu
复合体Ⅰ的电子传递途径
复合体Ⅱ的电子传递途径
复合体Ⅲ的电子传递途径
生成2.5个ATP 生成1.5个ATP
呼吸链
NADH呼吸链:复合体I, III, IV FADH2呼吸链:复合体II, III, IV
NADH
(3)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 FMN 复合体 I
琥珀酸等
FAD
Fe-S
Fe-S CoQ
NADH 脱氢酶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① 烟酰胺脱氢酶类:递氢体
1点1线在1个途径的 末端,1点2线在1个途径 的中间,1点3线参与2个 途径,余类推。
代谢途径的类型:
(a)多种游离酶构 成的代谢途径; (b)多酶复合体构 成的代谢途径; (c)膜结合酶构成 的代谢途径。
新陈代谢的特点
代谢反应都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进行。 代谢反应步骤繁多,但相互配合、有条不
(2)同位素示踪法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总论
1.
新陈代谢: 代谢: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泛指 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代谢是动态的。
1. 新陈代谢
2.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太阳能是生物体能量的

什么是生物氧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
氧化分解生成CO2 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
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其实质是需氧
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
应过程。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脂肪酸、甘油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ubiquinone,亦写作CoQ)
4. 细胞色素类
(cytochromes)
NADH
FMN
Fe-S
复合体 I NADH 脱氢酶
琥珀酸等
FAD
Fe-S
CoQ
Cyt b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Fe-S
Cyt c1 Cyt c Cyt aa3
3.自由能判断(逻辑判断):通过不同物质间标准 自由能的比较进行逻辑判断;



4.代谢途径阻断法;
5.突变体研究法。
高能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1.概念:将水解时释放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2.类型:机体内高能化合物的种类是很多的, 根据其键型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17
磷酸稀醇式化合物
COO- O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 C -O~P-OCH2
O-
18
(2)氮磷键型(-N~P) 胍基磷酸化合物
O HN~P-O-
O
HN~P-OOC=NH NH (CH2)3 + HC-NH3 COO19
OC=NH
磷酸肌酸 N-CH3 CH2-COO-
磷酸精氨酸
(3)硫酯键型(-C~S或-O ~S)
2
(一)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 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能量 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3
物质代谢特点
同一种物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选择不同的 途径,使代谢增加了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同一种物质的两种过程是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 行(真核细胞中常见)。 代谢物(中间产物); 中间代谢; 主要代谢途径; 两用代谢途径;
标准自由能变化为-7.3千卡/摩尔(-30.5千焦/摩尔)
22
(1)ATP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 37页 ATP的结构特性
ATP- ADP+Pi ATP- AMP+Pi~ Pi - - -

酸酐键共振稳定性小 酸酐键磷酸基团之间相邻的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ADP+Pi比ATP具有更大的共振稳定性。
28
思考题:
1.新陈代谢的特点? 2.利用自由能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 3.高能化合物、高能磷酸化合物? 4.ATP在能量转运中的地位和作用?磷酸肌 酸、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下册第22页:2,6 第44页3,4,6
29
B
C
D
常用稳定同位素:2H,15N,13C,18O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H,32P,14C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

第八章代谢总论及生物能一、新陈代谢二、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调节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一、新陈代谢(代谢 Metabolism )新陈代谢: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总称为新陈代谢。

实质: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对周围转环境高度适应而成的一个有规律的总过程。

代谢的功能:从环境中获得营养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形成或分解生物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提供生命所需的一切能量。

(二)分类同一种物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选择不同的途径,使代谢增加了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同一种物质的两种过程并非都是在细胞的相同部位进行。

两用代谢途径;二、新陈代谢的特点与调节1.新陈代谢的特点步骤繁多、彼此协调,逐步进行,有严格顺序性;各代谢途径相互交接,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网络化交流系统。

精密的调控机制保证机体最经济地利用物质和能量。

各代谢途径之间存在许多重复出现的基元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酶催化);2. 新陈代谢的调节分子水平(反应物、产物)细胞水平(反应的定位,代谢途径分隔控制)整体水平(激素和神经调节,合理分工安排)基因表达的调控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概念:是一种能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特殊能量形式。

化学本质:是存储于ATP分子焦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二)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 20.9 kJ /mol(5千卡/mol)以上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高能键:在分子中用“~”表示2.高能磷酸化合物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当其磷酰基水解的时候,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这类化合物称作高能磷酸化合物。

(1)ATP(2)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1)ATP是生物能存在的主要形式① ATP作为生物能源具有的特点ATP是一种瞬时自由能供体(能量中转站),不是能量存储形式。

ATP、ADP和Pi在细胞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TP和ADP循环速率非常快。

②ATP的特殊作用ATP末端磷酸基团水解可以释放能量,通过酶和其它生物化学反应相偶联,使多数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代谢总论》课件

《代谢总论》课件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代谢总论是研 究生物体新陈
代谢的科学
包括生物体对 营养物质的吸 收、转化、利 用和排泄等过

代谢总论的研 究有助于了解 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繁殖和 衰老等生命活

代谢总论的研 究对于医学、 农业、食品工 业等领域具有
重要意义
代谢的定义和分类 代谢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代谢的调控和信号传导
氧化磷酸化:在细胞内进行,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 ATP
PART FOUR
催化作用: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 速度,提高代谢效率
信号作用:酶可以传递信号,调控 细胞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调节作用:酶可以调节代谢过程, 维持体内平衡
修复作用:酶可以修复受损的代谢 途径,维持正常功能
PART THREE
蛋白质: 由氨基酸 组成,是 生命的基 础物质
核酸:由 核苷酸组 成,是遗 传信息的 载体
糖类:由 单糖组成, 是生命的 主要能源 物质
脂质:由 脂肪酸和 甘油组成, 是生命的 重要组成 成分
维生素: 由有机化 合物组成, 是维持生 命活动所 必需的微 量有机化 合物
水:是生 命的重要 组成成分, 参与各种 生命活动
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更高效、更准确的代谢组学技术将推动代谢研究的发展
代谢与疾病的关系:更深入地研究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代谢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代谢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代谢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一些重要有机磷酸化合物水解释放的标准自由能
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氨基甲酰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肌酸
ATP →ADP+Pi 乙酰辅酶A
ADP →AMP+Pi 焦磷酸
1-磷酸葡萄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kJ/mol -61.9 -51.4 -49.3 -43.1 -30.5 -31.5 -27.6 -27.6 -20.9
当机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合成的ATP再转化成磷酸肌 酸,把能量贮存起来。
肌酸激酶
ATP + 肌酸 ↔ 磷酸肌酸 + ADP
ΔG = + 12.6 kJ/mol(ΔG约等于0);反过来ΔG= -41.1 kJ/mol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8.1 生物氧化
• 有机物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
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此过程需耗 氧、排出CO2,又在活细胞内进行,故 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八章新陈代谢及生物氧化
神经和肌肉等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但 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低。而磷酸肌酸在大脑中大约相 当ATP的1.5倍;在肌肉中则相当ATP的4倍。所以,磷酸 肌酸可以与ATP的 能量互相转化。
当细胞大量需能时, 磷酸肌酸是细胞内首先供应ADP 使再合成ATP的能源物质。例:运动员具有爆发力和耐 力,是因为肌肉发达,贮存磷酸肌酸多。该物质是ATP 的缓冲剂。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总论


△GO—这一反应在标准状态(pH=0, 25℃,
1atm)的自由能变化(可查表或计算,参见《物 理化学》)

K=[B]/[A] 或[B1][B2]…[Bn]/ [A1][A2]…[An]
• 生物代谢略有不同, △GO改为△GO` (pH=7)
• △G=
O` △G
+ RTlnK
△G<0,可; =0,可逆;>0,否
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 • 生物能学 • 高能化合物
• •
第一节
• 新的来,旧的去
新陈代谢
• 提问:什么是新陈代谢?
•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
代新人换旧人”
•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
能量交换的过程。
•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1.1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统一
2.4 ATP “能量中间体”
化合物 磷酸基团转移势能 △ Go` △ Go` (千卡/摩尔) (千焦/摩尔) 14.8 11.8 10.3 10.1 7.7 7.3 7.3 3.4 5.0 3.8 3.3 2.2 61.9 49.3 43.1 42.3 32.3 30.5 30.5 14.2 20.9 15.9 13.8 9.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 磷酸肌酸 乙酰磷酸 磷酸精氨酸 ATP(→ADP+Pi) ADP(→AMP+Pi) AMP(→腺苷+Pi) 葡萄糖-1-磷酸 果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 甘油-1-磷酸
作用:能量传递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转 化
磷酸肌酸 传 暂时储能物质

葡萄糖6-磷酸
传递
葡萄糖1-磷酸

第八章新陈代谢引论 问题 生物化学清晰易学版课件

第八章新陈代谢引论 问题 生物化学清晰易学版课件

3.代谢调节:高等生物 —— 三级水平代谢调节
分子水平代谢调节 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整体水平代谢调节
第八章 新陈代谢引论目Fra bibliotek要求• 掌握新陈代谢的概念及细胞代谢中的主要化 学反应
• 掌握新陈代谢的调控方式 • 了解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几个概念
• 新陈代谢: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生命 基本特征
➢ 代谢途径:多种酶连续催化的反应体系 ➢ 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各个反应步骤 ➢ 中间代谢物:代谢途径中连续转变的酶促产物 ➢ 多酶体系:某一代谢途径中,几种不同酶联合组
成的结构及功能整体,催化一组连续的相关反 ➢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同时
伴随能量的释放。 ➢ 合成代谢: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同时伴
随能量的需求。
2.细胞代谢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脱氢酶/氧化酶)
• C-C键的形成和断裂——合成、分解 • 分子重排、异构化和消除反应 • 基团转移

第八章,代谢引论

第八章,代谢引论

2.代谢过程的表示方法: .代谢过程的表示方法: 代谢途径 (pathway)
多 酶 体 系
分支途径与环状途径
3. 代谢途径的调节控制: 代谢途径的调节控制:
(1)代谢途径的单向性 限速反应、限速酶、 限速反应、限速酶、调节酶
(2)限速反应与调节 一条途径一般只有一个限速反应, 一条途径一般只有一个限速反应,限速反 应一般位于途径的第一步或分支点, 应一般位于途径的第一步或分支点,控制 整个途径的速度和流量。 整个途径的速度和流量。不会造成物质和 能量的浪费。 能量的浪费。
∇ A → B → C → D → E → F → P ↓∇ G → H → L
限速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很小, 限速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很小,甚至等 于零,从而保证途径的单向性。 于零,从而保证途径的单向性。 限速反应是整个途径的控制点, 限速反应是整个途径的控制点,它的 速度就是途径的速度。 速度就是途径的速度。 限速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 限速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环 境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变化而改变。 境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变化而改变。例 如底物浓度的改变、激素的有无、效 如底物浓度的改变、激素的有无、 应分子的有无等。 应分子的有无等。
4.中间代谢: 4.中间代谢: 中间代谢
营养物 质和体 内原有 的物质 在细胞 中进行 的各种 化学反 应统称 为中间 代谢
二. 细胞代谢中的主要反应类型
1、氧化还原反应
2、C-C键的形成和断裂 、 键的形成和断裂
离子
分子重排、 3. 分子重排、异构化
4. 基团转移
Hale Waihona Puke 三. 新陈代谢的调控分子水平 — 酶水平 细胞水平 整体水平
四、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 什么是同位素: (1)什么是同位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原子序数相同,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原子序数相同, 化学性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元素。 化学性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元素。它们是质子 数相同而中子数目不同的原子。 数相同而中子数目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分稳定同 位素与不稳定同位素, 位素与不稳定同位素,不稳定同位素称放射性同 位素。 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当放射性同位素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可以 测量的射线或电磁波。 测量的射线或电磁波。 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不变。 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不变。 (3)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

新陈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总论
在整体水平进行调节 在细胞水平进行调节 通过酶活性调节来进行调节。
反馈作用:
中间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物质进入 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也就是细 胞内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代谢途径(central metabolic pathways):中间代谢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完成,这些化学反应有 特定的顺序,这种按照严格顺序进行的一系列化 学反应,即构成了某物质的代谢途径。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P
+ —
O
~
+ P—O
~
P —+ O-
O-
O-
O-
非储存能量的形式,是传递能量的形式
ATP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一种核苷酸衍生物
NH2
N
N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P)
ATP的特点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 G°′=-30.5千焦/摩尔)。
偶数碳FA
苯乙酰-N-甘氨酸(苯乙尿酸)
奇数碳FA
苯甲酰-N-甘氨酸(马尿酸)
离体法(in vitro)
器官、组织或细胞
典型案例 糖代谢、生物氧化等等
各类组织细胞
各种破碎方法
碎片置于试管中
向该试管中加入纯化合物(如葡萄糖)分析各类代 谢中间产物及酶,逻辑推断。
参与酶的确定

8.代谢总论

8.代谢总论

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between the autotrophic (photosynthetic) and heterotrophic domains in the biosphere. The flow of mass through this cycle is enormous; about 4 × 1011 metric tons of carbon are turned over in the biosphere annually.
用14C标记CO2培养绿藻,提取 液进行双向纸层析,放射自显 影,发现放射性最早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PGA),随后出 现在其他中间物。

One of the earliest experiments using a radioactive isotope as a metabolic tracer. Cells of Chlorella (a green alga) synthesizing carbohydrate from carbon dioxide were exposed briefly (5 sec) to 14 C-labeled CO . The products of CO incorporation were then 2 2 quickly isolated from the cells, separated by two-dimensional paper chromatography, and observed via autoradiographic exposure of the chromatogram. Such experiments identified radioactive 3-phosphoglycerate (PGA) as the primary product of CO2 fixation. The 3-phosphoglycerate was labeled in the 1position (in its carboxyl group). Radioactive compounds arising from the conversion of 3-phosphoglycerate to other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included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malic acid, triose phosphate, alanine, and sugar phosphates and diphosphates.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物机体通过分解代谢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通过合成代谢将小分子物质合成 自身的大分子以及自身所需的其他生物分子。 这两种代谢途径所包括的物质转化,都属于 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为基础,与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发 生的,是蕴藏在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统 称为能量代谢(energetic metabolism)
要求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分解代 谢与合成代谢 二.问答题 1.新陈代谢的特点 2.代谢具体研究对象(能举几个例子) 3.代谢研究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三 物质-能量转换 辅酶辅酶Ⅰ,Ⅱ的递能作用
1.分解 2.还原型辅酶产生 3.ATP产生 辅酶Ⅰ,Ⅱ,FMN,FAD的递能作用 (作业)
p2 发酵

代谢动态与调节
代谢的调节可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 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 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酶的调节是最 基本的代谢调节;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 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 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这 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红色面包霉
大肠杆菌
(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突变体)
6 整体、组织切片、组织匀浆和提取液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 脂肪酸氧化

代谢研究的意义
1.代谢研究在病理和医药研究中的意义 (糖尿病,脂肪肝) 2.代谢研究在基因工程研究的地位 (转基因牛,转基因羊,转基因蕃 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烟草)
代谢的控制论
决定代谢方向的是代谢过程中一些不可逆的步 骤,它们不仅决定着物质流动速率,而且还决 定着流动方向 酶量的调节:酶合成与降解(反馈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代谢总论
•一基本概念
•1. 代谢:即新陈代谢,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广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狭义:营养物质在活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各种能量间转化。

•载体:有机大、小分子,ATP、NADPH等。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依存和制约。

•3.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营养物质逐步降解,伴随能量的释放。

•合成代谢: 小分子或大分子元件构建自身大分子,伴随能量的利用。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

•4. 代谢途径
•每种物质分解或合成代谢所经历的系列酶促反应的总过程。

•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酶促反应。

•代谢底物
•代谢产物
•二. 代谢的基本特点
•1. 代谢途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代谢途径的形式:线形途径,环状途径。

•代谢途径的多酶系统:溶解状多酶体系,多酶复合物,膜结合酶体系。

•(1)分解代谢会聚到少数几个终产物
•生物大分子降解为主要构建分子;构建分子降解为小而简单的中间物;中间物最终降解为CO2 、、H2O、NH3等。

•分解代谢开始是多头绪,逐步形成少数中间物,最后完全降解,会聚趋向。

•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构成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如果这些分子各自单独进行代谢而互不相关,那么代谢反应将变得无比庞杂,以至细胞无法容纳。

•细胞代谢原则: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共同的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基团转移,水解合成,异构反应等,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

不同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代谢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其中三个最关键的中间代谢物,G—6—P,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
•(2)合成代谢分叉产生许多产物
•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构建元件前体;合成生物大分子的构建元件;构建分子合成大分子化合物。

少数小分子物质经多步分支途径合成多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 发散趋向。

分解阶段的中间物也可以直接参与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3.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通常不重和,存在重要的差异•(1)部分过程相同,部分过程不相同,并由不同的酶催化,•如:葡萄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途径
•a、G + ATP己糖激酶G—6—P + ADP
•b、G—6—P+H2O6—磷酸葡萄糖酶G + Pi
•a、F—6— P + ATP 磷酸果糖激酶F—1,6—2P+ ADP •b、F—1,6—2P+ H2O 果糖—1,6—二磷酸酶F—6—P+ Pi •a、草酰乙酸丙酮酸激酶丙酮酸
•b、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草酰乙酸
•(2)合成和分解途径完全不同,由不同的酶催化。

•如: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发生部位不同,参与的酶系不同。

.
•脂肪酸分解代谢:原核生物在细胞溶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基质,脂肪酸降解沿β氧化途径进行。

•脂肪酸合成代谢在细胞溶胶,脂肪酸合成沿丙二酸单酰辅酶A途径。

•思考题: 为什么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不能完全是一个可逆过程?
4、代谢途径存在区隔化
•细胞具有精细的结构,真核生物的细胞还具有膜包围的各种细胞器,如核,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贮存场所,在这里进行基因复制和转录,从而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

•细胞质,大多数中间代谢都在细胞胞液中进行,其中包括糖酵解、糖原异生的许多反应以及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在胞液中还分布大量的核糖体(游离)是蛋白质起始合成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在内质网合成的同时,也要进行修饰与加工,如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等。

•光面内质网:与糖类、脂类合成关系密切,除少数线粒体的磷脂外,细胞的磷脂、糖脂、胆固醇都由内质网上的酶类催化而成。

•高尔基体:对细胞合成物或吸收物加工,浓缩,包装、运输。

线粒体
•线粒体具有极其复杂的膜结构,有外膜内膜之分。

外膜含有形成大通道的蛋白,相对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一般分子均能通过。

内膜折皱成嵴,其上分布大量结构蛋白与酶类。

•主要为与呼吸链有关的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类,ATP合成酶及调节代谢物进出的运输蛋白。

•内膜包围的内腔充满基质,其中含有数百种不同的酶类。

包括丙酮酸氧化脱羧,脂肪酸β氧化,三羧酸循环及氨基酸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类。

•进行这许多代谢过程的酶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5. ATP是代谢反应中能量转移的重要载体•(1)、高能化合物
•高能键:水解时释放出20.92kJ/mol以上自有能的键,“~”。

•高能化合物:含高能键的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机体内许多含有高能键的磷酸化合物,当其磷酰基水解时释放出大量自由能,称高能磷酸化合物。

•(2)、高能键的类型:
•A、氮磷键性
•磷酸肌酸
•磷酸精氨酸
•B、硫酯键型
•酰基辅酶A
•C、甲硫键性—活性甲硫氨酸
•D、磷氧键型:
•a、酰基磷酸化合物
•乙酰磷酸
•b、焦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
•二磷酸腺苷
•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常见磷酸化合物水解的标准自由能变化:ATP处于中间位置•(3)、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的化学结构: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
(4)ATP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ATP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作为磷酸基团的共同中间传递体。

•一个放能反应往往先产生一个或多个超高能化合物。

•如葡萄糖酵解: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
•1、3-二磷酸甘油酸。

•超高能化合物将能量转给ADP生成ATP。

•1,3—二磷酸甘油酸+ADP→3-磷酸甘油酸+ATP
•ATP再将能量转移给其他磷酸基团受体。

•甘油+ATP→3-磷酸甘油+ADP
•ATP作为磷酸基团的中间传递体,起着能量携带和转运者作用,故称能量通用货币。

(5)ATP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提供生物合成所需能量;
•生物机体活动以及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
•提供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
•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保证遗传信息的正确传递,ATP以特殊方式递能。

(6)机体内ATP的动态平衡
•能荷:细胞所处能量状态用ATP,ADP,AMP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ATP]+0.5[ADP]
•能荷= ────────
•[ATP]+[ADP]+[AMP]
(7)其它核苷三磷酸的递能作用
•UTP →UDP + Pi
•CTP →CDP + Pi
•GTP →GDP + Pi
•NDP + ATP → NTP + ADP
•不同核苷三磷酸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往往不同。

•每种核苷三磷酸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ATP、UTP 合成多糖。

•ATP、GTP 合成蛋白质。

•ATP、UTP、GTP、CTP 合成RNA。

•dCTP、dTTP 、dGTP 、dATP 合成DNA。

(8)代谢中的其它递能物质
•NAD+NADH NADP+NADPH FMN FAD C O A
•思考题:简述ATP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能量传递中作用。

6、细胞代谢是经济而精密的调节过程•(1)、生物体具有精密的代谢调控机制:
•产能过程和需能过程;分解过程和合成过程;协调统一,无空耗。

•(2)、各代谢途径本身及相互间依存和制约,形成网络调节
•细胞代谢调控表现在三个水平:多细胞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主要通过代谢酶调控。

•(3)、酶的调节
•酶活力的调节: 通过调节酶起作用
•共价调节---化学修饰改变酶活性,磷酸化去磷酸化;腺苷酸化去腺苷酸化等。

•变构调节---效应物与酶别构中心结合,引起酶构象改变而影
响酶活性。

•酶量的调节:基因表达实现: 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效应。

•诱导:底物能诱导特异的酶类。

•阻遏:产物抑制酶合成速度, 酶生成量降低。

三、新陈代谢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对象
•大鼠为常用实验材料。

•小球藻: 光合作用经典材料。

•微生物:生长速度快,是方便材料。

•2、研究代谢的目的
•A、代谢反应过程:底物、中间物、产物、酶促反应机理、能量消耗、生成。

•B、代谢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以及代谢间相互关系。

•C、代谢反应的生理功能和部位。

•3、代谢研究的方法
•体内和体外两大类。

•使用酶的抑制剂;利用遗传缺欠症研究代谢途径;气体测量法;同位素示踪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现代仪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四、学习方法
•代谢发生部位;代谢具体过程,主要反应机理;代谢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代谢的调控,限速步骤;代谢的生理意义;与其他代谢途径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