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价值

合集下载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家,其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前社会,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问题,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强调以德治国。

他认为,教化应该是一种道德化的过程,通过道德教育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自觉地做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维护公共秩序。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在当代社会,面对诸多理论观念的冲击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正确行事,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主张“敬为上”。

他认为,教化的核心是敬畏,敬畏天地、敬畏君上、敬畏父母、敬畏师长,这种敬畏感使人们心存敬畏,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遵循社会秩序,敬重他人,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肃的要求。

当代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长辈师长的尊重,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敬畏心理,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敬意,形成社会和谐的氛围。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认为,教化应当注重德育和才育的统一,即培养既具有高尚品德、良好道德修养,又有才华慧智的人才。

这一理念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当代社会,重视知识而忽略道德的现象比比皆是,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才。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强调“立德修身”。

他认为,教化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修身立德,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这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当代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淡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使他们具备宽容、理性、负责的品格和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家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其转化路径探析

中国古代家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其转化路径探析

《长江丛刊》2018.09141中国古代家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其转化路径探析■张晶愉 石青青/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在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价值地位。

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九大上多次提到应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党和国家越发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古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现如今相比,虽然说法不尽相同,却也是非常重视的。

分析中国古代家训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秀内容,对我们开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家训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除了学堂教育,对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庭教育了,古人十分重视纲常伦理,《礼记·大学》中说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修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

其中修身、齐家与我们如今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部分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古代传统家训中,有关于这两项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

现如今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自律的个体以及有个体所组成的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着这些内容。

如何将古代家训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提取出来,批判的继承和吸收,运用到我们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还有待我们的深入挖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对于家训,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家训,或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族规、俗训等,或是父母长辈结合自身实际经验的口头训诫之语,其大多是对子女后代为人处世,持家治业的一种教诲,形式多种多样,不受限制,通常是作为家庭守则来规范家人思想行为。

我国第一部家训专著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撰写的《颜氏家训》,这可以说是我国家训专著的始祖了,随后便逐渐成熟于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最为繁荣,直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而后逐渐衰落。

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说是现如今整个社会的大“家训”,其涉及内容远多于古代家训,但又与古代家训有着共通之处。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在古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智慧,对于当代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也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道德教育。

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倡导的仁爱之道、孝悌之教、礼乐之规等道德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道德观念的培养和教育,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道德观念,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政治觉悟的培养。

在中国古代,政治觉悟的培养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儒家思想提倡“君子六艺”,其中就包括“礼、乐、射、御、数、书”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执政能力。

而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制和秩序,提倡严明的法治观念,倡导讲究法律,尊重法律,抵制腐败。

这些都对古代中国政治觉悟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重视政治觉悟的培养,重视法律意识,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感。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启蒙和人格塑造。

在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教化”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思想启蒙和人格塑造。

儒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定,提倡“教学相长”,即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塑造下一代,这种思想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思想启蒙和人格塑造,提倡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在古代,家庭和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通过学校、社会团体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源于儒家思想,包括了儒家的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教育等内容。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公民的忠诚与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智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道德品质。

儒家强调仁爱、诚实、正直、忠诚等美德的培养,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通过模范的人物塑造和道德故事的讲述来影响学生,并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品德。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指对政治事务的理解和参与意识。

古代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公民的理念和公共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政治的重要性,并了解自己在政治中的责任和义务。

古代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公民的忠诚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社会伦理观念。

古代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还包括了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融洽度。

古代教育重视培养人际关系的良好和谐,强调公民之间的互相尊重、关爱和帮助。

通过教育学生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做出正确选择等,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这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可以通过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在当代社会,道德失范和道德沦丧的问题仍然存在。

通过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可以找到一些对当代道德教育有益的启示。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的重要性,并提高公民的参与和责任感。

在当代社会,政治意识不足和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的问题十分突出。

加强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意识的研究和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治的理解和参与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培养,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摘要】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转化。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现代社会中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也应该得到重视,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结语部分强调了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以及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呼吁借鉴古代的经验,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为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重要性,意义,内容,特点,方法,影响,作用,转化,发展,实践意义,启示,现代教育,地位,经验,发展。

1. 引言1.1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古代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国民思想品质、培养政治素养、传承道德伦理的重要手段。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经典文化的传授和思想理论的普及,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人们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教育人们维护和平、尊重权威、遵守法纪,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和民族振兴的基础。

只有通过教育人民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建设和发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提升社会整体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在当今社会,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经历了时代变迁,但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思想深厚、传统悠久。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强调道德礼仪;道家注重自然原则,强调无为而治;法家重视法制管理,追求功利;墨家倡导兼爱,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对当代的教育仍有启示,如强调道德修养、注重环境保护、重视法治精神、倡导和平共处。

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可以指导当代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代社会,应该重视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合现代实际,推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特点、当代启示、形成背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当代教育启示、借鉴经验、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上。

古代中国以家族制度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忠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培养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使人们具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更在于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长久繁荣与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重视道德修养。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和孝顺之心,倡导忠诚、正直、廉洁、勤政为政的为政之道。

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人教育理念。

三、强调仁政理念。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倡仁政理念,认为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体恤和互助,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现代借鉴【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教育。

古代的修身教育不只是为人们找到了一条提高道德境界的方法途径,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把培植自我内心的道德良知看成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看成是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很好地借鉴这一经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关注外在的表现转向关注内在心灵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人的自我修养水平和道德境界。

中国古代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却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以往的剥削阶级社会以至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这种活动却是实际存在着的。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所要求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

这就决定了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1]4认识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体系建构也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经学教育、礼仪纲常教育、道德楷模教育和修身教育等。

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及其特色(一)经学教育是贯穿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具有价值观属性的经学教育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是指导人行动的灵魂,是社会运行发展的精神核心。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必然是统治者的价值观。

统治阶级为了使自己的价值观被社会成员接受认同,就要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是儒家的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

所谓的经学也就是儒家经典著作之学。

从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经典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性即灵魂性内容。

分析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其现代启示

分析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其现代启示

分析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其现代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它作为历代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文化统治的方法却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其表现形式、名称及功能与今天有所不同而已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梳理考察更有利于我们在扬弃的基础上继承古代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和方法遗产捉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繁荣于封建社会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中主要采用语言的口耳相传和对实际行动的模仿方式进行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贡献最大的便是周公的“制礼作乐”注巴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春秋时期以后奴隶主阶级统治逐渐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建立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教育也日益发展,子百家提出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进入封建社会后特别是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默百家J虫尊儒术”后孺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便一统天下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有效手段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方法(一)教化方法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上施下效”的教育活动所谓教化方法是指用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理论灌输并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团教化方法强调教育主体从外部对教育客体进行正确思想意识的灌输是一种外化方法是将社会思想政治品德个体化的方法教化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灌输灌输是教化的基础,统治者为了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论语卜,孟子卜等得以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将经书改编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容易颂记传播的故事加可三字经卜、可女儿经卜、可千字文卜、可二十四孝图卜等等用这些方式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使其在民间大量推广流传为了传播思想道德教育兴办学堂等从而达到普及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目的2.化民成俗中国古代化民成俗的方法很多,一是在群众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规定许多特定礼俗,将儒家道德要求融进饮食、起居、礼仪、婚姻、游艺竞技等日常生活之中,在民众中经过推广普及形成民俗文化二是制定乡规民约、家法族规对违反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三是重视奖惩机制,表彰楷模,劝诫愚劣历代统治者对各地发现、推荐的道德典范,通过加官晋爵、树立牌坊、修建祠堂等方式,表彰孝子贤孙、贞女义妇和济贫救灾、施善乡里的人和事,倡导社会道德风尚在表彰楷模的同时,对不良现象进行教育劝诫四是在地方设置孝佛、力田、里正、伍长等官职专事教化之责,作为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总之北民成俗有两种主要形式厂是统治者的强制训化二是民间自发养成3.身教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示范,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应是伦常的完美体现者是学生的道德楷模要以自己的负责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感化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好典范,以此实现道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也注重官吏的身正示范,乡官里吏启为表率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古代的有识之士都比较注意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学生问4.践履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仅学会夸夸其谈,而不能够身体力行,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学到了道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知而不行不是真正的‘知”,只有身体力行,才可能真正掌握中国古代思想教育特别强调‘行”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

关于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现代借鉴的探讨】中国古代,思想治教育,内容方法,现代鉴【摘要】思政治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我教育。

古代的修教育不只是为人们找到了条提高道德境界的方法途径,更重要的在于它把培植自内心的道德良知看成是道德教育的本所在,看成是人性修养的最高境。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很好地借鉴一经验,授人以鱼不如人以渔,要从关注外在的表现向关注内在心灵的培养,从根本提升人的自我修养水平和道德界。

国古代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管没有明确使用思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以往的削阶级社会以至今天的资本主义会,确实没有‘思想政治育’这一名称,但这种活动却是际存在着的。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他们的思想观念、治观点、道德规范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社会成员尤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所要求的,从而巩固其统治。

这就决定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政治教育活动都是一种客观存在”[1]4认识与了解国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内容及方法,不仅有助于客观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育,而且对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体建构也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国古代思想政治教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经学教、礼仪纲常教育、道德楷模育和修身教育等。

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及其特色(一)经学教育是穿中国古代思想政治育的核心内容具有价值观性的经学教育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教育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是指导人动的灵魂,是社会运行展的精神核心。

任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占统治地的价值观必然是统治者的价值。

统治阶级为了使自己的价观被社会成员接受认,就要进行价值观面的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位的价值观是儒家的值观,它集中体现在儒家的经典著中。

所谓的经学也就是儒家经典作之学。

从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典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即灵魂性内容。

西汉开始的经教育包括《五经》即易经、尚书、经、礼经、春秋和《孝经》、论语》,通称为《七经》经学不仅成为汉代学校教育的内,而且也成为官考入仕内容,尤其是实行科举制度后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价值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以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为主题的相对完善理论体系。

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借鉴传统,走出困境,成为摆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借鉴价值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其方法是为古代统治者服务,但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方法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诸多方法中,一直较为受统治者推崇的主要是社会教化方法和自身修养方法:1、社会教化方法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观察模仿,奴隶社会周公倡导的“化民成俗”、“以礼正俗”,孔子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特别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后天培养,希望通过后天的教育,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贤人君子。

1.1理论灌输古代统治者为了系统地传播、灌输有利于统治者自身的伦理道德,除了在课堂上对这些伦理道德进行系统地讲述之外,还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让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思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1.2教化百姓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制定乡约民俗,推进化民成俗。

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清朝在全国乡村广设乡约,集中宣讲《上谕》,最后进行评比鉴定。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乡民中普及统治者的思想,在百姓中形成风俗,以顺利达到教化的目的。

1.3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儒家特别重视统治者的师范作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统治者必须做好道德和伦理的表率,做万民心中的贤者,这样在百姓心中起到模范作用,才能教化百姓,开启民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摘要】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强调伦理与政治相结合,主要采用的是教化和修身的方法,特别是以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主。

继承这一方法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这些方法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以德治国”有着很大的用处。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现代价值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尽管是为古代社会服务的,但其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古代道德教化与修身养性方法,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当继承和发扬,而且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学习。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①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化方法①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

它是社会思想政治品德个体化的方法,主要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授阶段。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首推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老人通过口耳相传、观察模仿、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到了奴隶社会,甲骨文中对教化已有记载。

如《周礼》记载,周代设大司徒官职专事教化,并规定了大司徒的十二项教化内容。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德育。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温润如玉”,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倡导孝道、忠诚、诚实等美德,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这种注重德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注重培养人才,推崇“文学者为政”的理念,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还注重思想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

这种注重智慧和才能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于当代中国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公民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全面发展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人的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内容也包括体育锻炼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儒家提倡“强身健体”,注重培养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提倡“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精神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坚贞意志。

这种注重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于当代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社会需要注重培养公民的健康意识和坚强意志,提倡全民健身,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德育、智慧和才能的培养,关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倡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倡导全民健身,提倡乐观向上的心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宋翎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一定阶级的精神生产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

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有效地借鉴和吸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成分, 并加以创新。

本文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借鉴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 创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而社会价值观的发生、发展是同它的文化、历史的积累密切相关的, 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

所以, 新的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教育, 应当十分注意从传统价值观中选择、提炼有价值的合理成分加以继承。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环境的制约, 它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上进行,因而需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研究和分析, 并对之进行借鉴与创新。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下进行的, 因而总是打上一定社会的烙印, 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我国古代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们以血缘关系形成礼教严密的宗族组织, 政治上形成一套等级严密的君臣官僚制度。

由于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 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不高, 人与人之间形成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1) 以培养服从型人格为目标。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个人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只有依赖社会整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 加上等级严密的宗族组织和官僚制度, 君权、神权和族权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三大绳索,人的个性受到压制。

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摘要:传统教化方法是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参照。

其主要借助经典读物以灌输正统思想、设官教民、化民成俗、榜样示范、践履笃行;将道德的自觉性寓于道德实践之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特征。

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传统的这种“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

取传统教化方式之长,避其教育方式之短,创新教育方法。

关键词:传统教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实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化方式有着深厚的渊源。

不少学者认为,传统教化是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这不无道理。

其中古代传统教化方法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创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传统教化的主要方法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普遍认为,教化取“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化,“教行也”。

所谓教化主要是指在“上”者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向在“下”者进行统一的道德观念传递和价值施予与导向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活动。

概括起来说,传统教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借助经典读物以灌输正统思想对于传统教化的教育内容,贾谊首推礼义廉耻四德,董仲舒则主张以汉“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来育人,并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则概括为“三纲五常”。

尽管说法不一,传统教化主要是灌输儒家正统思想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传统教化方法上极力推崇儒家的《诗》、《书》、《易》、《春秋》、《论语》等经书,同时还采用编写如《三字经》、《女儿经》、《二十四孝图》等启蒙书、通俗读物等普及手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灌输儒家思想。

(二)设官教民设官教民是我国古代政教合一的一种教化方式。

在地方设置专事教化的各级官吏,如西周时,设有“乡大夫”、“乡师”、“乡老”以掌一乡的政教、教育、监察等事宜。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启示作者:俞婷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8期摘要: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和先进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及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35-02一、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挥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保证。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的一株奇葩,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体现的先进思想和现代精神在今天仍然能给人有益的启迪,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例如,以正义、礼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为核心的经典传统文化,其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目标正好相吻合。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种指向内心愉悦的道德修养,所以其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认同和感染,唤起他们潜在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更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1.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它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维面下的现代性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维面下的现代性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维面下的现代性启示黄鑫【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自身修养的个人目标和维护君权的社会目标。

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四大途径。

在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只有审视“礼仪”规范,坚持“平等和谐”;审视“忠孝”观念,坚持理性“爱国、敬老”;审视“以德治国”,坚持“德法兼治”;审视“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批判地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方可在扬弃、继承、创新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教育方法的整体发展。

%China 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ncient society,including its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goals and social goalsof monarchical power. Persona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social education are four ways to achieve these two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main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only look at "etiquette",adhere to the "equality andharmony";examination of "filial pie-ty" ideas,adhere to rational "patriotic,respect for the elderly";"rule of virtue" look,adhere to the "rule of law and virtue";"the view," ideas,adhere to the "people - oriented",to learn the essence,the 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novation,progress,can b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sublation,inheritance,and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story,innovation method.【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途径;现代性;启示【作者】黄鑫【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29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制社会,完善于封建社会初期,没落于封建社会后期。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讲求
了高尚的道德观念、仁慈的道德态度,以及礼仪礼节、文明恭敬,目
的是培养国家未来统治者、人民领袖以及社会公民的智慧和统治能力。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们认为情感控制、真理追求及理性服从是人们
践行优良礼仪、道德权利以及礼义责任的基本要求。

其中儒家思想尤
其重要,把“仁”“义”“礼”“智”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要内容,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实现自身依法
活动的目标。

因此,以儒家道德为指南,树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
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实践了“人民笃信自然,忠孝以上天地”的道
德原则,强调人们用忠信求谋望,以孝顺求安乐;是在尊重礼仪的基
础上,尊崇正道的发展道路,促进国家安定及人民和谐的社会发展。

今日,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未来,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实践社会
主义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唤起人们仰视天地以及忠孝以上礼仪的精神;帮助人们在事业、成就
和关系等方面正确处理问题;倡导人们理智面对冲突、学会和谐共处
以及实现利他这类高尚品质;紧扣真理,追求深层次理念,以达到团
结一心,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模式。

总之,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在当今
这个浮躁的时代唤起人们的道德意识,助力人们破茧成蝶,以一种更
加谦卑的心态去实现完善的人生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对当今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对当今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儒家文化、爱国精神、自强精神、和谐、创新、勤恳、奋斗。

论文摘要:本文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析,从中挖掘出了许多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的思想精神,着重指出了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文末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提起传统文化,有些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人们共同的社会心理,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对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
鉴价值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以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为主题的相对完善理论体系。

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借鉴传统,走出困境,成为摆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社会教化和自身修养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尽管其方法是为古代统治者服务,但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方法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诸多方法中,一直较为受统治者推崇的主要是社会教化方法和自身修养方法:
1、社会教化方法
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观察模仿,奴隶社会周公倡导的“化民成俗”、“以礼正俗”,孔子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特别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后天培养,希望通过后天的教育,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都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贤人君子。

1.1理论灌输
古代统治者为了系统地传播、灌输有利于统治者自身的伦理道德,除了在课堂上对这些伦理道德进行系统地讲述之外,还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让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思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1.2教化百姓
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制定乡约民俗,推进化民成俗。

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清朝在全国乡村广设乡约,集中宣讲《上谕》,最后进行评比鉴定。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乡民中普及统治者的思想,在百姓中形成风俗,以顺利达到教化的目的。

1.3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儒家特别重视统治者的师范作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统治者必须做好道德和伦理的表率,做万民心中的贤者,这样在百姓心中起到模范作用,才能教化百姓,开启民智。

1.4重视环境的陶冶作用
古代道德教育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

孔子认为“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君子,远小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他们都看到了客观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的德行方面的差异是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影响的。

2、自身修养方法
2.1学与思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强调,个人在修身的时候,既要重视学习,又不能忽视思考,将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前人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修为。

2.2积善成德
个人要通过学习和践行圣贤的优秀品德,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以提升。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人非圣贤,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要求。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近段时间以来,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

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被弱化;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等等。

三、如何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重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当代中国,课堂依旧是进行国民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课堂。

要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升国旗、唱国歌、播放爱国主题教育视频、参观红色革命胜地等等。

3.2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好的教育者能对受教育者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随着大学不断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要想提高教师素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养,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要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

与此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真正把教师培养成社会的高端人才。

3.3重视榜样的力量
对于民众中德先进事迹,模范典型如要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

在民众中形成人人争做模范,个个争创典型的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利用榜样的力量对民众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4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网页等新的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

言而总之,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东西,我们要真正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潮流,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2010.12
[2] 刘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借鉴与创新研究.2010.6
[3] 郝凤娇.古代道德教育方法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启
示.2010.7
[4] 张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研究.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