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情绪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在认知方面,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受到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的影响。
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于信息的处理、存储和运用的能力。
不同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大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学习效果。
此外,不同的认知风格也会对个人成长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关注细节的人可能在学习上更加细致,而善于整体把握的人可能更容易抓住问题的本质。
其次,在社会方面,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受到家庭、同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同伴也是大学生重要的社会关系,他们的交往和互动对个人成长心理具有深远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因素如文化、风俗习惯等也会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个人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期望和压力。
情绪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挑战,这些压力会引起各种负面情绪,如抑郁和焦虑。
负面情绪的存在会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造成阻碍,影响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能力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还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都不同,这些个体特征会影响个人对于成长的理解和需求。
个体因素还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等。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而自尊是对自己的自信和满意程度。
个体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我概念积极的大学生更容易面对挑战、拥有较高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情绪状态以及个体因素都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5)(三)研究方法与范围 (6)二、文献综述 (7)(一)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8)(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3)1. 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制定 (14)2. 样本选取与分布 (16)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17)(二)调查结果概述 (18)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9)2. 各类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 (20)3. 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比较 (21)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一)个人因素 (23)1. 生物学因素 (24)2. 社会文化因素 (25)3. 个性心理特征 (26)(二)环境因素 (28)1. 家庭环境 (29)2. 学校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三)教育因素 (34)1. 教育方式与内容 (35)2. 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36)3. 师生互动与支持系统 (38)五、案例分析 (39)(一)典型个案介绍 (40)(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剖析 (40)(三)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41)六、结论与建议 (43)(一)研究发现总结 (44)(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45)(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引言:简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阐明调查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心理测评等。
说明数据来源,如大学生群体样本的选择、样本规模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展示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心理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引发。
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焦虑、孤独、迷茫等。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遇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或同学求助。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就业竞争等。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或对自我要求过高而感到压力过大。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自我期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不畅等。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差异、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和处理技巧。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差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等。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感与恋爱大学生在情感和恋爱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恋爱受挫、单相思等。
这可能是由于情感处理不当、恋爱观不健康等因素引发。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情感管理和恋爱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处理方式。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认真体验、分析个人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正确处理好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纠正不良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冲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适应环境的压力、经济负担、学习上的竞争、能力的挑战、角色的转化、人际关系的困惑、恋爱的波折、职业的选择等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通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一)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是指父母把自己的生物性状,即生理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传递给子女的现象。
遗传是生物界共有的普遍现象,人的心理问题能否遗传,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心理活动是不会遗传的,它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然而,作为一个整体的人与遗传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型、气质、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能力等的某些成分直接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心理卫生学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父母的某些遗传基因有着不可否定的联系。
(二)素质因素的影响素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其中包括体格、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特点等,也就是一般人称为“先天”的东西。
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素质因素,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表明,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即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强度是指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和耐力,强的神经系统能承受较繁重的、较长时间的负荷,而弱的神经系统在同样的负荷下就易发生障碍;平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不平衡的神经系统易发生过度兴奋或抑制方面的障碍;灵活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更迭的频率,不灵活的神经系统易发生刻板性、固执性方面的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阶段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也是心理问题快速崛起的时期。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的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即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同伴压力和社会媒体影响。
1. 家庭环境家庭是大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亲子关系: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亲子交流、亲子陪伴以及对大学生情感和学业的支持,都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抵抗力,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2) 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于放任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加。
适度的监管和适当的关爱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关键。
(3) 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经济困难会给大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 学校氛围学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社会环境之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都有重要作用。
学校的文化氛围、教育质量和学生社交圈子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 学校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
鼓励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和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 教育质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
(3) 学生社交圈子:与同学的良好关系和积极的社交活动,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互动机会,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
3. 同伴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同伴的评价、争斗和竞争等因素都可能给大学生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1) 评价压力: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攀比,使大学生产生自卑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大学生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然而,他们在迎接未来的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能够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充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特征,对外部环境做出积极的适应。
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1. 学习压力过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和就业前景,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 社交困难相比于大学,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要小得多,社交圈子相对也比较窄小。
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导致了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
3. 财务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是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用。
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从而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担。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下面列举出一些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缺乏关爱和支持,孩子们可能会遭遇心理健康问题。
3. 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有些学生拥有着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而有些学生可能面临着孤独、孤立等困境。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措施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1. 加强心理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2.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与家庭可以联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利萍李彬刘倩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0期摘要: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发现以下几点,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总分均值、对心理疾病的知识和观念优于我国社会水平,但是在对待心理疾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维护心理健康态度方面,大学生群体回答正确率较低;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差异,担任心理骨干、学习课程和参加活动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素养均处于较高水平;③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观念得分高于无困扰学生,但在应对行为因子上显著低于后者;④心理健康低水平组的心理健康素养低于高水平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其心理健康素养越差;⑤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与“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接触频率”呈负相关,与“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15-04Abstract: National Mental 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 and Mental Health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RQ-20)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average score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nd the knowledge and concept of mental illness of college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the social level in China, but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lower in the attitude, behavior and skill towards mental illness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maintaining mental health; ②The mental health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urban and rural areas, education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category. The mental health literacy of students who are mental backbone, learning courses and participating in activities is at a higher level;③The mental health cognition scores of psychologically disturbed colleg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disturbed students, but the coping behavior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④The mental health literacy of the group with low mental health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with high mental health level; The lower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the worse the mental health quality; ⑤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ntact frequency of patients with mental/mental disorder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miliarity with mental health services".Key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mental health level; influencing factors心理健康素養,是澳大利亚学者焦尔姆(Jorm)1997年提出的概念,主要指“帮助人们理解、应对和预防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知识和信念”。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原因1.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大学生中有近六成存在焦虑情绪,有近四成有抑郁症状。
另一方面,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各种压力,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各种不良情绪的产生。
2.自卑和自闭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发展、高效率和强竞争力,这种社会文化的特点会让一部分年轻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部分因为自身条件不足或与他人无法相比,大学生们就很容易陷入自卑情绪,甚至变得自闭。
3.压力和疲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不仅包括学习压力,还有寒暑假期间各种实习、考证、做兼职等等,时间和精力都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余地,导致大学生们感到疲劳不堪,难以恢复元气。
4.社会适应困难在生活、情感等方面,大学生们很多时候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而他们的应对能力又都相对较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恶化。
这也是一些学生不愿面对问题,自以为能够自己解决,最终他们只会更加孤独和无助。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1.互联网和新技术依赖互联网和新技术对现在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方式,这些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利益无处不在。
但是,这也会让很多学生成为了这些便利的奴隶,难以抽身,从而导致了学生时间和财务的挤压。
2.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不少大学生家庭成员们一直以来从小乘着孩子的背影成长,他们被父母灌输有着这种或那种理念,这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3.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大学强调竞争,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就会让大学生感到异常,一些学生将会被排除在同学之外,而失去自信和自尊。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分析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
个人成长心理是大学生们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了解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并探讨其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第一,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大学生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优质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此外,教育背景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社交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社交广泛的时期,他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积极的社交环境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情商。
而负面的社交环境和糟糕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孤独感、焦虑和自尊心问题。
第三,学习环境和学业压力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业成绩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习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学业压力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重要因素,过大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第四,个人特质和自我认知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个人特质,如乐观、自律和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提高抗压能力。
此外,自我认知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张智昱张华东杨丹江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不良的人格倾向,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大学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很多研究都报告了很高的比例,突出表现在抑郁、焦虑、强迫、自信缺乏和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
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
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El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这几乎是一切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现象。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
1.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对价值的追寻是人类长期以来孜孜以求而又备受困扰的一件事。
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
2.高校扩招,收费提高随着高等教育招生收费并轨体制的实行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青年学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费大幅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剧增。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经济困难比例约为200/ 0,特困生比例为8%。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遗传是指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技能特性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一个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过程的活动特征等,都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遗传因素也是产生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研究发现生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母亲孕期的身体有病、营养不良或情绪不好,可能影响到胎儿的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
其次,脑神经递质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次,维持人的心理健康,有赖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它们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有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工业和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如空气、饮水质量的恶化等,这些因素都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突发的经济危机、政治动乱、战争等也都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
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与期盼、父母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包括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如学校办学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学校处理学生事件的态度与方法、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教育方法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与风气, 也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健康。
关于社会教育,我国社会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极为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网络等,都起着社会教育的作用。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环境变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二)学业期望: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习自主性,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三)人际关系: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与深刻,角色呈多元化。
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与学业期待来到大学,新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自我认知:大学生活始终是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然而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生活的转变,自身所具备的特长等诸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
这些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生活起居上,还表现在知识面、社会经验、人际交往以及个体综合能力等方面。
(五)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六)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生活事件不仅是测量应激的一种方法,也是一项预测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七)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四个方面。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是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扩展资料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反应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数大学阶段是我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规划美好未来的重要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团结同学,充分利用大学的每一分钟。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民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们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影响学习的因数: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求的,对健康的理解应该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些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还不够客观和标准,但是大学生日益显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说明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
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如电视机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延长,报纸杂志的增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因素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自我意识内容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正确认识气质(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2)气质不能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水平(3)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在人格特征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两方面:(1)在所有的人格心理特征中,唯有人的性格与个体需要、动机、信念和世界观联系最为密切。
(2)性格对其他人格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格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与可变性3、独特性与共同性4、生物性与社会性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一、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优化人格二、进行有效学习,提升成就感三、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五、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质六、学会自控,防止过犹不及职业生涯广义:个体一生所有的经历与活动,包括生活经历、职业经历、情感经历等,综合涵盖个体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狭义:指个体有意识地进行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时间与角色的总和,包括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家庭生活、公民生活等的部分时间与角色。
职业生涯的特点(1)发展性(2)阶段性(3)整合性(4)终生性(5)独特性(6)互动性学习(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并探讨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了我们的日常活动、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和社交生活等。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
1.运动与心理健康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缺乏运动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的积累。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或者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恢复精力并增强自信心。
2.饮食与心理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够改善心情和促进大脑功能。
营养均衡的饮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减少对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3.社交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展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幸福感。
同时,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为几个重要的方面。
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常面临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情绪烦躁、焦虑、抑郁等问题。
2.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大学生可能面临着社交焦虑等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生活习惯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不良的睡眠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营养不均衡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调查报告温梦婷 2009715010调查背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也有大学的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在某高校抽取1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1327份。
•男性787人,占59.3%,女性540人,占40.7%。
年龄16~25岁。
•专业构成:文科学生207人,占15.6%;医科学生622人,占46.9%;理工科学生498人,占37.5%。
•年级构成:一年级学生738人,占55.6%;二年级学生184人,占13.9%;三年级学生291人,占21.9%;四年级学生114人,占8.6%。
•生源情况:来源于大城市的215人,占16.2%,来源于中小城市的502人,占37.8%,来源于乡村的610人,占46.0%。
调查工具与方法•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症状自评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
此量表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基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院、专业、年级、班级、来源地、专业满意程度、是否单亲子女家庭、同学关系、家庭经济状况、自觉学习压力、每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
•调查全部采用群体测查的方式,调查后剔除无效问卷,数据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生SCL-90结果及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平均总分为142.61±34.55,总均分为1.58±0.38,阳性项目33.24±16.47,阳性项目均分2.50±0.39。
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原因
⼤学⽣⼼理问题造成原因⼤学⽣⼼理问题造成原因 近年来,⼤学⽣的⼼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泛关注。
有数据表明,⼤学⽣⼼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因⼼理问题休学、退学的现象时有发⽣,⾃杀、凶杀等⼀些反常或不好的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学⽣⼼理问题造成原因,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理问题造成原因 1、交际困难造成⼼理压⼒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不声不响,互联⽹上述说衷肠。
”这句顺⼝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部分⼤学⽣的交际现状。
现代⼤学⽣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活,不知道如何与⼈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有的同学有⾃闭倾向,不愿与⼈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学⽣交际困难有以下⼏个原则:⽬前⼤学⽣多为独⽣⼦⼥,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些负⾯效果,如任性⾃私、为所欲为;由于从⼩缺乏集体环境⽽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上⼤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活及为⼈处世的能⼒。
2、对⽹络产⽣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学⽣⼀⽅⾯因交际困难⽽在⽹络的虚拟世界⾥寻找⼼理满⾜,另⼀⽅⾯也被⽹络本⾝的精彩深深吸引。
所以,有些⼤学⽣对⽹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染上了⽹瘾,每天花⼤量时间泡在⽹上,沉湎于虚拟世界,⾃我封闭,与现实⽣活产⽣隔阂,不愿与⼈⾯对⾯交往。
3、⾓⾊转换与适应障碍 ⼤学新⽣都有⼀个⾓⾊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学的⼤学⽣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理问题,⼼理学上将这⼀时期称之为“⼤学新⽣⼼理失衡期”。
导致新⽣⼼理失衡的原因⾸先是现实中的⼤学与他们⼼⽬中⼤学不统⼀,由此产⽣⼼理落差;其次是新⽣对新的环境、新的⼈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困惑⽽造成⼼理失调;另外,新⽣作为⼤学中普通的⼀员,与其以前在中学⾥作为佼佼者的感觉⼤不⼀样,这也是导致⼼理问题的诱因之⼀。
4、学习与⽣活的压⼒ ⼤学⽣的学习压⼒相当⼀部分来⾃于所学专业⾮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等等。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同学是首次远离家门,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和老师以及习惯了的家乡生活环境,怎样适应新的环境独立生活、自己独立处理各种问题,许多新生都没有作好心理准备,以致在进校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适应困难、焦虑、不安、孤独感等状况,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失眠、食欲不振、烦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
2.人际交往困扰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丁瓒先生曾指出,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引发的。
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能体会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很多人也试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不良、社交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助等情况。
比如交往中,有的同学因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因性格孤僻、恐惧、地方语言差异等原因而不能交往,从而陷入孤独、封闭的境地;也有的同学虽然是主动去交往,但在人的交往关系上不懂得交往技巧、存在着偏见、误解或过分的苛求,或是对他人情感上缺乏包容、同情、理解和尊重,对他人的行为挑剔、被动或矜持,以致人际关系不协调,难以为他人接受等。
长此以往的困扰使得他们出现逃避交流、性格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等困扰,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3.学习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原因可能各有不同,如有的同学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有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有的同学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念头,还有的同学因承受了十几年的高考压力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等等。
加上大学的管理方式、讲课方法、学习进度等都不同于中学,以及在大学里学习上不再总是处于优势地位等,还有的同学离开父母的管理,沉溺网络等,都会带来学生对大学学习的适应的困难,出现种种问题。
主要的有对学习不感兴趣、无期待、无目标,学习不得法,考试焦虑,思想懈怠,缺乏学习动力。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心理是一个复杂的主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因素,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分析。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和谐与否、父母的教育态度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人际关系等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健康、关系和谐、父母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教育,大学生通常会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2. 同伴关系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与同龄人交往最频繁的阶段,同伴关系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有重要影响。
同伴关系包括同学、室友、朋友等人际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带给大学生情感支持、情绪调节等,促进其个人成长。
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扩散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这是影响他们个人成长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业压力来自于课业负荷、学科内容的难度、竞争压力等。
大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时,往往需要调整学习方法、管理时间、解决问题等,这些过程会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等产生影响。
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来自社会环境的认同、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得到社会支持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尊心。
与此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孤立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5. 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时,会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目标进行思考。
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对塑造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心理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的简要分析。
尽管每个大学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之一,而心理成长则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一系列的环境因素将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这些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家庭环境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其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塑造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分控制,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反之,如果父母过于放任,可能导致大学生自制力不足。
因此,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支持和理解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相反,家庭中存在的冲突、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家庭环境中,良好的沟通和亲密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
学校环境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以及校园文化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适应学业的压力和挑战。
学校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心理困扰。
学校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影响。
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积极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相反,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习厌倦和学业压力。
学校的校园文化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包容、尊重和友善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心理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收集整理,大学生电脑主页——大学生的百事通】要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就必须槁清楚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本文试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客观因素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哈内认为,许多心理变态是由于对环境的不良适应而引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机制的导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们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前更活跃、更复杂。
大量的新的社会刺激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威胁越来越大,对大学生更是如此。
(1)社会文化因素。
当代大学生处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东西方文化发生着从未有过的碰撞与冲突。
东方重义,西方重利;东方尚礼,西方尚法;东方重和谐,西方重竞争;东方重群体利益,西方重个人利益等,面对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学生常常感到偶然、疑虑、混乱,诸如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个性放纵、自我意识与自我中心、享受与享乐等等认识上的模糊。
求新求异的心理使青年盲目追求西方的文化,而这些东西与中国现实社会在许多方面格格不入,使大学生陷入紧张、压抑、混乱、空虚的状态,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给心理素质带来不良影响。
(2)大众传媒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高速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
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崇尚科学但欠辩证思维的特点,大众传媒中的许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强调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市场经济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平等竞争提供了可能,而且这种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呈更加激烈的趋势,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大学生平静的心理,引起很大波动,并由此引发了他们自我的觉起,开始注重现实,讲求实效,互相展开平等竞争,而这种竞争对于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种种挫折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同时,市场观念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少学生舍弃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去单纯追逐经济目标,这种价值取向必然导致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这种功利化和实用化的价值取向使部分意志薄弱、道德水准不高的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尤其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存在看冷淡态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
(4)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偏差。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片面地理解了人类健康的含义,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过份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视心理素质,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和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思想上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淡化。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也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不良后果,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二是教育内容不当。
一些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有的教育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5)心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调控机制。
(6)家庭的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对子女严格管教的父母,经常用命令、强迫、指责的方式让孩子去学习,把子女的学习放在中心地位,而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能力、兴趣、需要的理解。
处于这种类型家庭的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往往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虽然在性格上可能表现出诚实、负责、礼貌、细心,但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容易屈从。
用过份感情满足孩子的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在成长期所遇到的挫折,由于没有遭遇较多的挫折体验,这种大学生形成了在人格上的依赖性格,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到别人左右。
那些对子女行为完全放任,很少约束的父母,使孩子养成了任意放纵的心理,这种大学生很可能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另外,我国许多心理研究的成果显示,家庭不和,甚至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也造成孩子出现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7)校园内部因素的影响。
第一,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心理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买的生活方式所代替,从而产生了一种不适应感。
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恋,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难以再创。
同时,大学里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代替了中学时代"填鸭式"的教学。
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的浪漫的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
有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体验过思家心理的是十分普遍的(占被调查大学生的91%)。
这项研究显示,大学生思家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爱的缺失,包括亲情、友情及对故乡自然之爱。
第一次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来到大学校园,他们的情感处于失落状态,有深层挫折之感。
同时,当在大学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如"学习感到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生病等,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
第二,教育过程的影响。
有的高校主张以智育为中心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大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
学校在各项评优过程中,往往又十分突出智育成分,更加强化了他们这种思想,从而淡化了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
更有甚者,当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时,就会走向"厌学"的极端。
同时,有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上课应付,流露出"厌教"的消极情绪,甚至上课发牢骚,迎合并加重了那些对学校有意见或者"厌学"学生的不良心理。
第三,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营造亲密、融合的关系可以便人心情愉快、舒畅,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让生活更轻松如意,但是当大学生处在一种疏远、冷淡关系时,便有一种紧张状态,心情不愉快、烦恼,甚至有可能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
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第四,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
转型期的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滋生了种种不健康现象,校园里一度出现了追星狂热、追逐时髦热,少数大学生或醉心于牌桌酒楼或流连于花前月下,"课桌文化"和"厕所文化"更是不堪入目。
这些校园消极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得一些大学生变得颓废而无朝气。
2.主观因素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处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们,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冲突。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面临着彼此不相容、相互不可兼得的选择,这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常给人以挫折感,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冲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趋避冲突。
是指当同一个目标既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人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威胁,对人们有着某种伤害性的时候,人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会同时存在,并互相冲突。
这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遭遇最多,而往往又最难解决。
二是双趋冲突。
当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目标,并且两个目标对人们具有同样吸引力时,但又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使得二者不可兼得,必须放弃其中一个目标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做出取舍的内在冲突。
三是双重趋避冲突。
当同时有两个目标,人们面临两种选择时,每一种选择既可能有利于人们,但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不利,这便是双重趋避冲突。
强烈的心理冲突会使大学生陷入无尽的用惑和苦闷之中,导致内心世界的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使心理功能得不到发挥而影响心理健康。
(2)自我评价不客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飞跃,但是,由于思维中形象成份仍在起作用,思维过程中很容易表面化和片面化,自我认识还不全面,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自我评价易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因此,客观上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只看到自身长处,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有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有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拼命追求超出本身力所能及的东西;有的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懒懒散散,混时度日;有的甚至根本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缺点。
自我评价消极混乱对提高心理素质是极端不利的,不仅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而且还严重影响与他人交往。
(3)低能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这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姣姣者。
有的在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和教师都予以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占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有许多学生感情比较脆弱,娇气十足,爱虚荣,喜赞扬,缺乏在困难和逆境中的锻炼,经不起挫折,对于考试失败、遇到困难、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同学关系出现紧张等,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随之而来的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走上邪路。
(4)薄弱的自我控制力。
某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力,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不能运用理智的力量来为感情导向,而是随意放任感情,我行我素,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并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5)性的成熟。
大学生的性生理己基本成熟,这必然带来他们性心理的变化。
他们渴望接近异性,但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因而增加了对性爱意识和欲望表露的盲目性和欠严肃性,很容易进入低级情感滥泄的误区而无法自拔,最终导致了情绪不稳、心理冲突甚至行为异常;有时热恋双方情感难以自控,发生冲动越轨行为,导致事后悔恨、焦虑、恐怖性情感;当爱情与毕业分配形成两难选择时,男女双方可能会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严重时会因失恋出现极度情绪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