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PT精品文档
地球科学导论PPT精品文档
几十亿年至几十万年时间尺度变化——地
球和生命起源、板块构造、冰期出现、海陆变迁、 成矿作用等。
空间尺度也可有极大的差异。
15
16
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 人们无法进入地心采集标本、测量温度,也
无法在实验室再造地球系统的真实过程。
“Present is the key of past” (现在是过去的 钥匙 )成为普遍 遵守的将今论古 研究原则和方法。
统带来巨大的冲击与不堪负担的重压情况下,寻 找人口与地球承载力相适应的关系。
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也流行地球系统科学,强调 地球的整体概念,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看 成是具有有机联系的“地球系统”,把太阳和地心作为 两个主要的自然驱动器,人类活动作为第三促动因素。
两者的共同点:反映了更高层次的学科间大跨度交叉渗 透,是当代地球科学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期的标志。
地球科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
1
2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是我国高校教材的跨世纪 创新工程。
本类教材置于改革和研究基础之上,内容创新,具有显 著的导向性、探索性和适用性。
本类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反映了21世纪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体现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全球十大经济体排名榜
2010年排名
1 美国 2 中国 3 日本 4 德国 5 法国 6 英国 7 巴西 8 意大利 9 印度 10 加拿大
2007年世界购买力比率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排名 1 美国 2 中国大陆 3 日本
4 印度
地球科学一级学科
地球科学一级学科1.引言1.1 概述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和空间科学等多个子学科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地球各层次和各领域的综合研究,地球科学旨在揭示地球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内外部相互作用规律,为认识和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内部的岩石、矿物、地壳构造和地球表面的地貌、水文地质、气候和生态环境等。
通过对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层结构和地质历史的研究,地球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地球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在大气科学方面,地球科学探索大气运动、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问题,为人们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评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个子学科,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和海洋化学等方面的问题。
地球科学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海洋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地球科学还涉及到空间科学,探索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太阳活动、星际空间和行星物理等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宇宙的奥秘,还为人类的航天探测和空间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总之,地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不同子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揭示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门学科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可以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架构进行介绍和解释。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内容来撰写1.2文章结构的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安排内容,以深入探讨地球科学一级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领域。
首先,文章的引言部分提供了对地球科学一级学科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研究对象等。
通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对地球科学一级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子章节,分别深入探讨了地球科学一级学科的不同方面。
地球与太空
地球与太空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地球与太空的关联 地球与太空的探索历程 地球与太空的资源利用 地球与太空的环境保护 地球与太空的科学研究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地球与太空的关联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 的第三颗行星, 位于水星和金星 之间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现代的太空探索
人类登月: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人类首次登月
国际空间站:多国合作的空间实验室,开展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火星探测: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获取大量有关火星的数据和图片 商业航天: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开始涉足航天领域,推 动太空探索商业化
未来的太空探索
深空探测:火星、 小行星等天体的 探索任务
太空探索的意义
促进科技发展: 太空探索推动 了航天技术、 通信技术等领
域的发展。
提升人类认知: 太空探索让人 类更深入地了 解宇宙,拓宽 了人类的知识
视野。
资源开发与利 用:太空探索 为人类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 如太阳能、矿
物等。
军事与安全: 太空探索对于 国家安全、军 事侦察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太空科学研究对地球科学的贡献
提供地球以外的观 测数据,有助于了 解地球的气候变化 和环境状况。
揭示地球以外的星 球和天体的形成、 演化和灭亡过程, 有助于理解地球自 身的起源和演化。
探索地球以外的生 命存在可能性,有 助于了解生命的起 源和演化,为地球 上的生命科学提供 新的视角和思路。
太空科学研究中的 新技术和新方法, 可以应用于地球科 学领域,推动地球 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
空间科学概论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空间科学,这个曾经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领域,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对于我来说,读完《空间科学概论》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 世界的大门。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使得这门科学不再显得那么高不可攀。
阅读感受
本书作者吴季,通过精炼的笔触和生动的案例,将空间科学的各个方面呈现 得淋漓尽致。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到行星地球、日地空间的探索,再到生命在 宇宙中的起源与进化,以及人类在空间探索中的历史和未来,本书几乎涵盖了空 间科学的所有重要议题。
目录分析
空间物理学是研究空间环境中物质和能量分布的学科。本书的第二章到第四 章分别介绍了空间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空间环境中的等离子体和磁场、以及空间 环境中的辐射和粒子。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空 间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录分析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和宇宙现象的学科。本书的第五章到第七章分别介 绍了天文学的基本理论、恒星和星系、以及宇宙学和黑洞。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 者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和演化,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空间科学概论》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空间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空间技术的支持。空间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更 多的空间探测机会,同时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精彩摘录
“在空间科学领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宇宙探索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技 术支持,因此国际合作是促进宇宙探索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精彩摘录
“空间科学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撑。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掌握宇宙探索的主动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提升国际地 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大数据科学:支持地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框架地理空间GIS讲座课件
➢ 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
商业平台 ➢ Google Earth ➢ Skyline Globe ➢ Microsoft
Virtual Earth ➢ ArcGlobe ➢ EV-Globe ➢ SuperMap GIS ➢ GeoGlobe ➢ 天地图
科学平台 ➢ Nasa World Wind ➢ JPL Eyes on Earth ➢ RADI/CAS, DEPS
人类命运共同体
跨越:数据、技术、模式、服务
0. 什么是学科
外在建制:知识载体
1. 学会 2. 专业研究机构 3. 各大学的学院、学系 4. 图书资料中心 5. 出版机构
内在建制:知识系统1. 源自别于其他学科的现实问题 2. 基本概念 3. 基本理论 4. 技术、方法体系
目录
CONTENTS
一.数字地球学科发展 二.数字地球方法体系 三.地球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
➢ 影像对比
3. 数字地球平台:JPL Eyes on the Earth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加州理工 学院于2010年推出的地球卫星可视化软件
主要功能 ➢ 三维地球浏览的相关功能(平移、缩放、旋转
等) ➢ 动态3D红绿 ➢ 立体天文望远镜模式 ➢ 卫星轨道计算与3D可视化 ➢ 全球变化相关产品数据查询与可视化 ➢ 卫星数据实时更新
0. 概述
Technologies needed for a Digital Earth
➢ Computational Science ➢ Mass Storage ➢ Satellite Imagery ➢ Broadband networks ➢ Interoperability ➢ Metadata
了解地球_精品文档
了解地球地球(Earth)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形成至今至少已有46亿年了。
从宇宙空间或月球上看到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圆球,人们习惯地叫她“地球”。
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AU),即149597870千米。
地球与其他行星一样,既绕太阳公转,又绕地轴自转,还随着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的轨道运行。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
地球的结构是由不同性质的物质的同心圈层重叠而成的。
这些圈层从上而下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形状为不规则的椭球体,其表面高低不平。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体积为1.083×1021立方米。
一、行星—地球地球属于银河系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颗卫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行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
古代各民族的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星空中有五颗与众不同的星,它们在固定不变的恒星背景中游走移动,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西方语言中“行星”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星空中的游走者,出自古希腊语。
中国古代称之为纬星、五星。
中文中“行星”一词出现很早,它也是描述今日所谓的“五大行星”的词汇.不过最初的用法与现在不同,描述的是五星在天球上移动的度数,例如“行星三度百六十七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分”(《汉书•律历志》)。
1792年日本学者本木良永在翻译哥白尼著作时将“行星”译作“惑星”。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学者还使用“游星”一词来指“行星”。
直到L859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谈天》一书,现代汉语的“行星”首次出现。
然而很少有古人能够想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颗与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一样的行星。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过程的复杂性
地球演化至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既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既有地表常温常压状 态下的作用过程,也有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 作用过程,而且,不同区域及同一区域不同阶段所 经历的地质过程存在差异。对这一漫长且不可逆的 过程,依靠人类的力量很难完全重塑和再现。
精品文档
(由于地球形成时间的漫长性和过程的复杂性,在室内很难进行与自然界演 化一致的真实试验,但我们可以在室内进行模拟试验,这样,至少可以了解 自然界变化的大致特征。)
模拟试验:在室内创造一定条件模拟自然现象的成因、 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实验-湖盆模拟实验室。
精品文档
(7)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当今, 电子计算 机技术的应用已给各门自然科学带来了深刻的影 响和革命性的变化, 并正在向地球科学各领域中 渗透, 它必将为解决地球空间的广泛性、观察处 理资料大以及模拟地质演变过程复杂等问题带来 广阔的前景。随着该技术的应用,将不断会出现 各类交叉性的学科。
这些复杂的自然过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都 是具有一定的发生、发展条件和过程,具有一定 的顺序,换句话说,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 体现了过程的有序性。
精品文档
整体性与差异性(分异性):整个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不仅 表现在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的连续整体性,而且它们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某一个圈层或某一部分的运动与变化都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它圈层或部分的变化,这些都体现了地球的整 体性。然而,地球也不是一个均质体,它的不同组成部分无论在 物质状态、运动和演变特点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了其差 异性。如不同地区其地理环境不同,而气候变化更是如此,此外, 地壳不同部位其受力状况不同等。
• 研究地质作用的发育过程和产物,如 动力地质学等
地球简介_精品文档
地球简介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蓝色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作为太阳系中第三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地球以其多样化的地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其重要性。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底两部分。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平均约为30公里。
地壳之下是地幔,它由固体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之下是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由固体铁和镍组成。
地球的特征地球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地球是唯一一个已知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地球上大约71%的表面被水覆盖,它们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
其次,地球拥有大气层,这是由气体组成的外部保护层,对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大气层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它不仅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和陨石的伤害,还维持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系统。
地球还有丰富多样的地貌,包括高山、河流、草原、沙漠等。
这些地貌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景观上的美丽,也对生物生存和自然资源的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还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不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互相依存,构成了地球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重要性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而且我们依赖地球的许多资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首先,地球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水、矿物、燃料和木材等。
这些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
其次,地球还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得农业和畜牧业能够顺利进行,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此外,地球的生态系统还为我们提供了自然的服务,包括氧气的产生、水循环和气候调节。
这些生态服务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正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灭绝和资源枯竭等。
《环境地质概论》PPT课件-精品文档
• 境的社会性、经济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 使同学们学会 认识与分析 地形、地貌、地壳环境特征的形成 • 机理,以及地质灾害的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更好地欣赏 • 自然美,并了解矿物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它在工业、 • 艺术、建筑装潢等方面的利用价值。激发科学热情,为深入研 • 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基础理 • 论与技术方法。
• 的认识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 的高度,那就是
• 既要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要研究人对
• 地质环境的作用,也就是 特别强调了人与地质
• 环境的关系,新的学科 一一 环境地质学由• 此诞生了。 Nhomakorabea•
•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在地质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
• 于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
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它包括这样一些研究内容:
写在前面-
沉思往事立残阳,不知何事萦怀抱。 新翻乐府凄凉词,曲罢一声长叹。
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力和高速发展,人类与 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进一步激 化,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 陷、海水入浸、滑坡、沙漠化以及多发性地方病等,说 明地质环境对人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对地质环境
• • 一、什么是环境地质学
• 1.什么是环境
•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
• 岩石、矿山、森林、山脉、动物、植物等的总称。
•
•
环境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扩大,向下可至地壳下
• 部,向外可达恒远的宇宙空间。
1、区域地质环境研究,为区域规划、经济发 展、国土整治及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地球结构示意图PPT精品文档
外力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 外力
重熔
变质岩
4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铝 7.45 硅26
氧 49.13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
1、在地壳中,已发现90多种天 氧 硅然化学元素;
2、铝含量较多的有八种,其中氧 铁的含量最高;
钙
3、钠化学在地壳中分布并不均匀; 4、钾 镁在地质过程中,化学元素
其结它 合成化合物或单质称为
矿物;
如: 岩浆活动过程中,O和Si形成SiO2,就是石英。 沉积过程中,O、C和Ca形成CaCO2,就是石灰石。
5
矿物
1、矿物有的是单质(金钢石),但多数是化合物;
2、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和方解石; 3、就状态而言;多数为固体,少数为液、气态物质;
(如:贡、天然气) 4、都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 如:金钢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C;
食盐的化学成分为 NaCL; 石英的化学成分为 SiO2; 方解石的化学成分为 CaCO3;
6
岩 石 一、岩浆岩
岩浆活动
1、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到地壳 中一定位置或喷出地表,冷却而成。
2、岩浆活动分侵入活动和喷发活 动,因此,岩浆岩分为喷发岩(如 花岗岩和侵入岩(如玄武岩)。
3、岩浆岩形成过程中,而形成的 矿产被之为内生矿,多为金属矿。
7
岩 石 二、变质岩
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已成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 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如石灰石高温下变质成大理石,砂岩变质开成石英砂岩。
大 理 岩 石 的 形 成
8
岩 石 三、沉积岩
1、沉积岩是在地表外力作用下, 经过、搬运、沉积和压固等作用 而形成的; 2、沉积岩在地表分布最广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1.4 地球地圈层结构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地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面.2.概括地球地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地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一、地球地内部圈层1.地震波A表示图中①分类:>1(表示纵波.②B,横波(2>特性错误!(3>波速变化处(千在地下33大陆部分MC.>⑦增加传播速度都明显:MD处:千A在地下2900⑧波传播速度波B⑨突然下完全消失,降.2.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1(传播速度.⑩地变化为图中C界面⑪>2(:⑫.莫霍界面为古登堡界面,DF⑬为+圈层>3(:由内向外E为H.地核,为地壳,地幔G⑭包括地壳和⑮:3上地幔.岩石圈由坚硬地顶部,>(软流层以上⑯岩石组成.二、地球地外部圈层:由大气圈1⑰.其主要成分组成地复杂系统,悬浮物⑱和气体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地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始终处于由地表水体构成地2,⑲地圈层连续但不规则⑳循环运动之中.:是.3生物圈地表生物及其错误!.其范围是指地总称生存环境底部、大气圈错误!错误!水圈.上部错误!地全部和岩石圈地我地疑惑1..2..3..探究点一地球地内部圈层探究材料教材P21图1.25地震波地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地划分和P22图1.26地球地内部圈层结构. 1.2010年4月14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发生了7.3级大地震,在太子港城中街道上地行人和附近海洋中行船上地人震动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2.根据图1.25判断: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3.列表分析地球内部各圈层地划分以及各圈层地特征.4.岩石圈是否就是我们所说地地壳?【探究归纳】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附近城市街道上地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海洋中行船上地人只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2.地壳、地幔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4.岩石圈和地壳地区别与联系:(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地地幔部分和地壳地总称.(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地一部分.【考例探究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地名称:A+B是,A+B+C是,D是,C+D+E是地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地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M;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7千M.解读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地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地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①A、B所在地圈层为地壳;②A是陆地地壳,B 是海洋地壳;③F是地壳和地幔地分界莫霍界面.解答本题地关键是对A~F地内容地判读.探究点二地球地外部圈层探究材料风景秀丽地黄果树瀑布景观1.在黄果树瀑布景观中涉及了地球地哪几个圈层?构成该景观地主体要素属于地球地哪个圈层?2.该景观地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地关系?3.列表说明地球外部圈层地主要特点.【探究归纳】1.黄果树瀑布景观涉及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四个圈层.构成该景观主体要素地是水圈. 2.该景观地形成体现了地球外部圈层之间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关系.(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地是,连续而不规则地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地是_______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地主要成分是和;水圈中地水处于不间断地之中;生物圈占有圈地底部、圈地全部和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相互,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地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答案(1>略.(2>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联系制约(4>全球地地壳厚度是不均匀地,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M,高原和高山地区地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M,各大洋地平均厚度也不相同.解读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地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等圈层;结合对各圈层地了解,可填出它们地特点,其中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关于地球_精品文档
关于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应该了解地球的重要性和我们对地球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地球的起源、结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地球的措施。
一、地球的起源和结构地球诞生于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据学者们的研究,地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巨大的星云中。
在数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星云逐渐缩小并形成一颗恒星——太阳。
在太阳形成的同时,异质的星云降落在太阳的周围,逐渐凝聚形成了地球。
地球的发展演化历经了数十亿年,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现在的地球。
地球的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
地幔是地球的中层,其温度和压力高于地壳而低于地核。
地壳是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的外部包裹,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地球正面临许多环境问题。
其中最严重的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是由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所导致的。
大量释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
这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群体的生存和繁荣构成严重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开垦和过度捕捞等,导致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生物物种的存在,还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污染也是地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工业活动和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三、保护地球的措施为了保护地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
以下是一些保护地球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转向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效率,以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
2. 保护生物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采取可持续的农业和渔业实践,以保护和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3. 减少污染:采取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
精品文档 (12)《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解读:本条标准的落点是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但前置条件是“运用地质年代表”。
为了引导学生使用地质年代表,先要讲明“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即通过岩石信息建立有时间序列的地球历史资料。
这里的岩石信息主要包括地层的生成顺序和相对新老关系、古生物化石种类以及大地构造运动信息等。
地质学正是从化石和地层的角度来构建地球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的方案——地质年代表。
在地质年代表的构建过程中,地球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逐渐被科学家所认识。
“描述”是指运用文字或言语说出,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地球演化过程”指“界(代)”的更替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
描述“演化”,需要学生在描述中既突出各个年代的特征,又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最终获得对地球演化整体上的认识。
教学目标:1.据图说明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其古生物特点。
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4.通过描述、填绘活动,体会地球的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教学重难点:说明编制地质年代表的依据。
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梁龙,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拥有巨大的体型、长长的颈部、尾巴和强壮的四肢,生活在1.5亿年前的北美洲西部,称雄地球上亿年,但现在只能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
【设问】1.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下来呢?2.今天的北美洲大平原还跟当初遍布梁龙时一样吗?3.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过渡】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就是地球的历史,而历史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析才有意义。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提问】地球的历史有多长?科学家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地球的经历?【学生回答】略【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图1.2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圈层结构 知识点总结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结构及地球圈层地球主要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这些地球圈层的差异性质和相对位置决定了地球内部的复杂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多样景观。
1.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结构,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合金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铁合金。
地核的高温高压状态对地球的磁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参与了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震等地质活动。
2.地幔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地球圈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幔的大部分是上地幔和下地幔,这种不同结构和物质组成导致了地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差异。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热源和地质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态结构,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和玄武岩系列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地质活动的主要表现地带,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二、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地表活动的重要原因,它们共同维持了地球的平衡和稳定。
1.地幔对地表的影响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主要热源和地质运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参与了地壳板块的构造和运动,并决定了地球表面的地理格局和地质景观。
地幔的热对流和物质上涌导致了地球表面的火山喷发、地质构造变动和地震活动等现象。
2.地核对地磁场的影响地核是地球磁场的主要来源,其液态铁合金的运动和变动导致了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
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生命活动和行星空间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的导航和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帮助。
3.地壳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构造和地质基础,它的运动和变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活动、地理变迁等现象。
地壳也是地球上生命和文明的主要乐活场所,其构造和陆地分布决定了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分布格局。
三、地球圈层的作用和意义地球圈层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对地球的生态和地球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地球与空间科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范围涵盖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地球物理过程以及宇宙空间的各种现象和相关科学问题。
在这门学科中涉及了地球的动力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同时还包括了宇宙学、天文学、太阳物理学等相关内容。
地球与空间科学的重要性在于深化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地球与宇宙的信息。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预测和防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对宇宙的探索也有助于我们揭开宇宙的奥秘,探寻地球外的生命存在可能性。
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研究,探究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
地球的动力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现象,揭示地球的构造演化、板块运动和热力学过程。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和防治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科学是地球与空间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物理过程。
大气科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气候变化、气象现象、空气污染等。
对大气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并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学是对海洋环境及其与地球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海洋科学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海洋的研究可以了解海洋的特征、动力学过程、生物多样性等,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它研究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等宇宙现象。
宇宙学的研究通过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宇宙红移等手段,为我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增加了我们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认识。
太阳物理学是对太阳及其周围空间进行研究的学科。
太阳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太阳的物理性质、太阳活动以及太阳风等现象。
对太阳的研究对于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测太阳风暴等有重要意义。
总之,地球与空间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涵盖了对地球和宇宙的综合研究。
空间技术和地球科学
空间技术和地球科学
空间技术与地球科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的交叉应用推动着人类对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的认知和应用,也让我们了解了宇宙中各种物质和现象的本质。
空间技术作为我们探索宇宙的主要手段之一,涉及了许多领域的应用,例如卫星通信、遥感、地球观测、导航与定位、空间科学等等。
其中,地球观测技术是空间技术与地球科学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
地球观测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观测、监测和研究。
今天,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地球科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应用广泛,包括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球观测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这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地球的自然和人造的特征。
在空间技术及其交叉应用中,一些重要的地球科学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及其环境,从而在地球上实现矿产勘探、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测等应用需求。
另一方面,空间科学则主要关注宇宙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质的本质,例如黑洞、恒星的形成与演化、行星的形成及其表面特征等。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宇宙和地球的本质,建立更精确和可靠地球模型和天文模型,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进行规划。
总的来说,空间技术和地球科学交叉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空间技术和地球科学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撑,更好地探索和了解地球与宇宙。
地平论_精品文档
地平论引言地平论是一种关于地球形状和宇宙构成的理论,主张地球是一个平坦的平面,而非一个球体。
虽然这一观点在古代曾被一些学者和哲学家所支持,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地平论已经被广泛否定。
本文将介绍地平论的起源、论点和科学证据,并解释为何地平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
地平论的起源地平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文明,特别是在希腊和古代印度。
早期的地平论者认为地球是一个扁平的盘状结构,被围绕在宇宙中心的天穹包围。
他们认为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悬挂在天穹上的物体,而非独立存在的天体。
地平论的观点在这些文明中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传播。
地平论的论点地平论的支持者提出了一些论点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其中包括:1.观察到的地平线是完全平坦的,没有任何曲线。
2.从高处观察,不能看到地球的弯曲,因此地球不可能是一个球体。
3.水的水平是保持平坦的,因此地球也应该是一个平坦的表面。
这些观点在古代时期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可能是合理的。
科学证据反驳地平论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地平论的错误被逐渐揭示。
以下是一些科学证据来反驳地平论:1.地平线的曲率:当我们观察远处的地平线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地平线上升的曲率。
这是由于地球的球形形状所致。
如果地球是平面的,地平线将始终保持水平。
2.航海经验: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船只在远离岸边后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这是因为船只逐渐隐没在地球曲率下的证据。
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应该能够从远处清晰地看到远离海岸的船只。
3.航天探测:通过航天器和卫星的观测,我们已经拍摄到了地球从太空中的照片,清晰展示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这些照片提供了直接的视觉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重力的存在:地球的重力是由于其质量而产生的,这使得地球被压缩成一个球形。
重力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可以立足于地球表面,并使得地球成为一个宜居的星球。
结论地平论虽然在古代曾被支持和传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地平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实例
18
库车拗陷逆冲褶皱组合
19
塔里木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图
20
塔里木盆地康氏界面等深图
21
塔里木盆地显生宙磁极游移曲线
22
塔里木盆地孔深-温度
23
塔里木盆地各地区温度梯度
24
塔里木盆地6000 m 深地温图
25
中国大中型盆地不同深度温度对比
26
塔里木盆地地温梯度
27
塔里木盆地地温随深度的变化
3
R
v1
v2....................v. S2
θ
5
6
7
2. 结构
一级界面
A´
Crust
A" 0-35
B6´0km
B"400km
C´
Mantle
二级界面
岩石圈,地壳, 软流圈,相变带, 液态外核
C"920km D´
D"2900km
E
4640km
F
5120km G Core
Moho Disc. M
低速带60-250km
Guteaberg Disc. G.
8
9
10
3. 地壳的结构特征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厚度大
薄
双层
单层
O,Si,Al,K
年代老
O,Si,Mg,Fe
新
11
. 地幔
V = 90% M = 67.2% ⑴ 软流圈,低速带,岩石圈 ⑵ 地幔的物质组成:辉橄岩,上幔岩
Pyrolite ① 超深钻的进展 ② 行星对比 ③ 实验室模拟,高温高压下的Vp与平衡
1000外逸层 3000km
700km 热层 中层 80-85km
50km 平流层
8-12km 对流层
Earth
15
大气氧的来源和积累
➢ 生物成因
光合作用
6H2O + 6CO2 + 674卡 叶绿素 C6H12O6 + 6O2
➢ 无机成因
高空水蒸气热分解: 2H2O 2 H2+ O2 1500度
氯气的水解:2Cl2 + 2H2O
4HCl + O2 火山过程
光解作用:H2O + 2hv
H2 + O
CO2 + hv
CO + O
NO2 + hv
NO + O
O+O+O
O2 + O
O3 16
8. 水圈
❖ 盐度: 淡水<3‰ 半咸水 咸水>24.695 ‰ 两极,赤道,长江口的盐度
❖ 氯度 Cl ‰ Cl , Br , I S ‰ =1.80655 Cl ‰ +0.03
地球的结构
1
国际合作计划
❖ 1957-1958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今
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 地球动力学计划 岩石圈大断面计划
2
3
4
1. 地球内部结构划分的依据
▪ 地震波走时,波速的变化
θ 2Rsin
N
t1
k4
t1
V1 2 ............v. p2
28
塔里木盆地南部构造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图
29
塔里木盆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30
库车逆冲带地震地质解释及油藏预测
31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区分布图
32
谢 谢!
33
12
5. 地核
不确定性
13
6. 地壳均衡
❖ 是地壳各部分间建立一 种平衡状态的普遍趋势
14
7. 大气圈
M=P*ρ*S
1500k
=5.136*1021g 1900k
=5.136*109Tg N2: 75.51% O2: 23.15%
270-280k 200k
Ar: 1.28%
CO2: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