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植物资源》课件

合集下载

甜味剂及其生产工艺课件(PPT 47页)

甜味剂及其生产工艺课件(PPT 47页)
(2)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86)规定:可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各类食品中(罐头食品除外)。 FAO/WHO(1984)规定:可配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病 的低糖、低热量的保健食品,用量视需要而定。
(3)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可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果汁 (味)型饮料、碳酸饮料中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1.0g/kg; 陈皮、话梅8.0g/kg。
为二肽衍生物。甜度比蔗糖大100~200倍,食用后在体 内分解为相应的氨基酸,ADI为o~40mg/kg。
20
4. 二氢查耳酮 桔类中发现,二种:一种为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甜度为
糖精的7~10倍,为低热能甜味剂;另一种为柚苷二氢查耳酮, 甜度为糖精的3~5倍,用化学方法很容易转化为新橙皮苷二氢 查耳酮。安全性较高,ADI无需规定。 5. 罗汉果甜苷
1.非糖天然甜味剂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 二钠、甘草酸三钠(钾)、竹芋甜素等。
2.非糖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产品有:糖精、糖精钠、环 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甜 味素或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三氯蔗糖等。
18
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分
(六)非糖天然甜味剂
从天然物(甘草、植物果实等)提取其天然甜味成分,并 制成天然甜味剂,由于其安全性较人工合成的甜味剂高,其 应用前景将会代替合成甜味剂。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植物中提取其甜味物质,如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等, 另一类是将天然物质加工精制成甜昧剂。
12
4、人造甜昧剂的检测
一、糖精钠的检测 糖精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甜味剂 其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其结构式为: 难溶于水,故生产中常用糖精钠。

各种甜味剂的对比PPT课件

各种甜味剂的对比PPT课件

才能达到所需的甜度。此外,天然甜味剂的价格通常较高,且可能受到
季节和地域的影响。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应用场景与优缺点
应用场景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常用于食品 和饮料中,尤其是无糖或低糖食品和饮料。
优点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甜度通常较高,可以替代大量的糖分, 从而降低食品和饮料的热量。此外,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价 格相对较低,且不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
缺点
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可 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消费者对人工合 成的甜味剂存在抵触心理。
其他甜味剂的应用场景与优缺点
应用场景
其他甜味剂如罗汉果提取物、菊 粉等较少见,但也有一些特殊用 途,如罗汉果提取物用于中药和
茶饮料中。
优点
这些甜味剂通常具有特殊的口感 和风味,可以用于一些特殊的产
各种甜味剂的对比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甜味剂种类介绍 • 各种甜味剂的特点与比较 • 甜味剂的应用场景与优缺点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甜味剂
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 主要替代蔗糖在食品和饮 料中广泛应用。
常见甜味剂
如阿斯巴甜、安赛蜜、蔗 糖素、糖精、甜蜜素等。
对比内容
比较不同甜味剂的甜度、 安全性、价格等方面的差 异。
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 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 的200倍,口感接近蔗 糖。研究表明其对血糖 水平影响较小,但部分 人对其有过敏反应。
甜蜜素是一种合成甜味 剂,甜度约为蔗糖的3050倍,口感清爽。长期 大量摄入甜蜜素可能对 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 害,因此很多国家都限 制或禁止使用。
蔗糖素是天然存在的甜 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 600倍,口感纯正。其 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n 生于温暖的山地(400 m以上的低山密林),在土壤湿润 肥沃的山谷中生长最好。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n 由于该植物的叶浸泡后具有很高的甜味,因而被称为甜 茶。多穗柯甜茶甘甜清爽,不仅生津止渴,而且具有很 好的药理保健功能。据《中华中药志》记载:“多穗柯 茶能防治高血压、治疗湿热痢疾、皮肤瘙痒、痈疽恶疮 等症。并具有滋养肝肾、和胃降逆、润肺止咳、解困醒 酒等作用”。多穗柯多以野生状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区,而以湖南、福建、江西、广西、安徽等省资源丰富 而集中,在湖南雪峰山一带分布较多。现在湖南,江西, 重庆等省市已有人工栽培,由于该植物萌发力强,每年春、 秋可摘两到三次嫩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保证。
的热带、亚热带山区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n 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生于海拔300~800 m的山区,长 2~5m。茎纤细,暗紫色。卷须2分叉几达中部。叶
n 互生,叶柄长2~7cm;叶片心状卵形,膜质,长8~15cm, 宽3.5~12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状心形,全缘, 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雌花花单 生;花萼漏斗状,被柔毛,5裂,花冠橙黄色,5全裂,先 端渐尖,外被白色夹有棕色的柔毛。瓠果圆形或长圆形, 被柔毛,具10条纵线,种子淡黄色。花期6~8月,果期 8~10月。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n 已发现的非糖类甜味剂,大多属于萜类或黄酮 类。
n 甜味剂植物,在同一属或在亲缘关系较近的植 物中,不具有可比性或相似性,即甜味化合物 的存在因物种而已,很难以植物分类学(亲缘 关系)作为寻找植物甜味剂的依据。
PPT文档演模板
第7章甜味剂与饮料植物

食用植物资源(色素和甜味剂)

食用植物资源(色素和甜味剂)

色素类物质的分类
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其中铜代 叶绿素颜色稳定.铜叶绿素钠色泽鲜 亮,性质稳定,可作为食用色素使 用.
色素类物质的分类
叶绿素的生理活性 (1)造血功能:叶绿素与人体红血球分子结构相似,唯一的 区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饮用叶绿素对失血 者会有很大的帮助.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 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 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2)排除毒素: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 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 (3)养颜美肤: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和皮肤问题.
H
熊果酸
绿原酸 OH
OH
栀子黄色素的组成
O O R1 O O R2
R1=R2=H 藏红花酸 R1=R2=Glucose 藏红花素Ⅰ R1=R2=Gentiobiose 藏红花素Ⅱ R1=Glucose, R2=Gentiobiose藏红花素Ⅲ Gentiobiose 龙胆二糖 葡萄糖-β-1,6-葡萄糖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的用途: (1)用于肉类的着色,如红香肠,酱肉,粉蒸肉等; (2)用于配制红葡萄酒,樱桃酒等. (3)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曲可做为中医药材,认为红曲 营养丰富,无毒无害,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淤的特殊功效, 为安全性高的食品补充剂.
姜黄素
姜黄素: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中含有 的黄色色素的主要成分,含量约为36%.结晶状姜黄素为橙黄色粉末,不 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冰醋酸和碱 溶液. 性状: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酸性条 件下呈浅黄色.耐光性和耐铁离子性 较差,耐热性好,着色力强(特别对 蛋白).
栀子黄色素的优点和使用时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ppt培训课件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ppt培训课件

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药物载体
01
某些甜味剂如赤藓糖醇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协助药物的吸收和
释放。
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
02
在某些药物中,甜味剂可以掩盖不良的味道,提高患者的接受
度。
能量供应
03
某些甜味剂如葡萄糖可以作为能量供应源,用于补充人体所需
的能量。
04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估
甜味剂的毒理学评估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ppt培训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食品添加剂概述 • 甜味剂的分类与作用 •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应用 •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安全性 •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的未来展望
01
食品添加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 、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 物质。
健康食品。
法规与政策对甜味剂市场的影响
食品安全法规
各国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法规要求,包括甜味 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等。
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和关税政策可能影响甜味 剂的进出口。
政策推动
政府对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给予政策支持和 推动。
消费者对甜味剂的认识和需求变化
健康意识增强
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天然、低热量、低糖的食品需求 增加。
定义与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抗氧化剂: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
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食用色素
改善食品色泽,增加食欲 。
增味剂

第八节 甜味剂植物

第八节 甜味剂植物
①向非营养、低热量和高甜度的方向发展 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合理健康饮食,因此, 从野生植物中提取出天然甜味剂理所当然也要朝着非营养低热量高甜度的方向来开发 和利用。 ②向提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投放于市场的非糖类天然甜味剂要具备用量少,甜度高, 成本低但应用的安全性却要高的特点,这是新型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不断开发的永久 动力。对JECFA未建立ADI值的天然甜味剂要根据毒理试验结果尽快提出ADI值。我 国现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甜味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方 面与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存在很多差异,所以要积极以国际标准为开发利 用的发展目标。 ③结合国情综合发展 各国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和可利用的情况不 同,社会发展状况各异。我国人口众多,可以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也还比较丰富,应 该可以考虑在我国现有的甜味剂工业基础上向复配型甜味剂发展。天然甜味剂在甜度、 口感及稳定性方面各有优缺点,复配可以相辅相承,可改善口感和风味,减少后味, 提高甜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等。从植物体内开发提取的理想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 应具备具有生理安全性,有清爽、纯正、似糖的甜味;低热量,高甜度;化学和生物 稳定性高;不会引起人体代谢或营养类疾病;对人体健康有保健和免疫功能则更佳; 投放市场价格合理。
7
(7)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
新橙皮苷是从西班牙酸橙(Melicoccus bijugus) 的果皮中提取的一种苦味素,经氢化作用制成 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1000倍。新橙皮苷具 有较好的耐热性,在水的沸腾状态下处理6h, 其甜度几乎无变化,故在食品的杀菌和加工过 程中很稳定,可广泛应用于热处理的食品。另 外,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耐酸性,适合于清凉饮 料的生产。另据报道,该甜味剂特别适合于含 微苦味的饮料,且使用浓度低于其它甜味剂。 目前,新橙皮苷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开始应用, 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使用量受到限制。在比 利时,利用新橙皮苷的一种衍生物作为啤酒的 甜味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甜昧剂植物

甜昧剂植物

甜味剂植物资源
定义:具有甜味的物质称为甜味剂,植物体内富含甜味剂称为甜味剂 植物资源。 植物甜味剂的分类: (1)糖类物质:主要为蔗糖、葡萄糖、果糖 (2)非糖类物质:具有甜味,无毒。 甜味剂的用途: (1)添加入食品中增加甜味。 (2)非糖类甜味剂用于糖尿病等患者的食品。
本章所述及的是非糖甜味剂植物。 非糖甜昧剂无热值或低热值, 能防止因多量摄取糖而引起的肥胖症、心脏高、糖尿病和龋齿等疾病, 因此被广泛用在食品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甘草:含糖醇
我国主要甜味剂植物资源
• 甘草其甜味物质为甘草甜素,又称甘草酸,为一种三萜皂甙 类物质,甜度比蔗糖高50倍。甘草末用于食品调味,赋予食 品甜味和独特的风味。
COOH O H
RO
R= -gluA-gluA
甘草酸 甘草甜素 甘草皂苷
我国主要甜味剂植物资源
• 紫苏:唇形科植物,茎叶挥发油中含有40-50%的紫苏醛,其 甜度为蔗糖的200倍。
CHO
紫苏醛
甜昧剂植物
• 掌叶悬钩子Rubus suavissumus S.Lee 蔷 薇科。 • 叶子含甜茶素,每1食品工业上应用,其甜味比甜叶菊 的嗜口性好些,食后口中有较长时间甘甜感。 另外甜茶果酸甜可食。 • 甜茶叶含甜茶素5%,粗蛋白12%,糖类13 %,维生素c、多酚类化含物及矿物质等。甜 茶素的甜度为蔗糖的60倍。
甜昧剂植物
• 甘草 Glycyrrhilza uralensis Fisch. • 多年生草本。 根和根状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 立。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 花冠蓝紫色。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 • 甘草末和甘草提出物是我国民间传统使用的一种甜 味剂,在一般食品中使用可代替部分蔗糖。甘草末 也可作调味剂,用于食品以特有的风味和甜味。甘 草是重要的中药,用作矫味,缓冲和解毒剂。 • 秋季采挖,除去残茎,晒干备用。

甜味剂植物资源

甜味剂植物资源

【功能或作用】:
罗汉果其性凉味甘,无毒,有润肺止咳、 凉血、润肠通便的功效,是家用良药。D- 甘露醇有止咳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 罗汉果单、复方中成药用于止咳特别是用 作祛痰剂,在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 咽喉炎、胃肠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国家卫 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入第一批“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
四、分离提取工艺 基本原理: 把含有甜素的植物部位进行浸提、过滤, 除去杂质,最后浓缩、干燥。一般使用水 提醇沉或醇提水沉的工艺方法获得粗制品。 如果需要制取精制品,可以采用重结晶或 层析的方法制取。
五、发展趋势 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功能性甜味剂,另一类是高甜度的新型甜 味剂。这两种新型甜味剂,都是低热值的 甜味剂,不会引起龋齿和血糖升高,弥补 了传统甜味剂的不足,其中有些产品已在 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甜蜜素 ,2.阿斯巴甜 ,3.索马甜,4.甜叶 菊苷 ,5.植物甜蛋白 ,6.阿力甜,7.乙酰 磺胺酸钾,8.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 。
拐枣:鼠李科枳椇属 ,别名:木蜜,树 蜜, 鸡爪子 拐枣肉质果梗中含蔗糖24%、葡萄糖 9.5%、果糖7.92%。此外,还含有丰富 的有机酸、苹果酸钾等无机盐类。含有 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还含铁、磷、钙、铜、锰、锌等营养微 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 其果梗、果实、种子、叶及根等均可入 药,中药称其果实为枳棋子。 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 。
4.变味蛋白 如热带非洲山榄科植物神秘果 (Synsepalunm dulcificum(A,DC.)Daniell)的果实,食后 可使味觉改变,对酸味产生甜味感。目 前,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已经成功引进 栽培。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 人工合成甜味剂。 其中天然甜味剂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质 甜味剂与非糖质甜味剂。 糖质甜味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 为:糖类和糖醇类。 非糖质甜味剂也可分为:配糖体和蛋白质 两类

第10章森林食用色素和甜味剂植物资源

第10章森林食用色素和甜味剂植物资源

紫叶小檗
多酚类衍生物
包括花青素、花黄素和单宁三大类,是植物中水溶 性色素的主要成分,为多元酚的衍生物。 单宁类具(花青苷)存在于细胞液中,并构成花、 叶及果实的多彩; 花青素有苯并吡喃环与酚环组成,由于吡喃环呈碱性, 而酚环呈酸性,花青素容易随介质pH的变化而改变结 构,从而改变颜色(pH7时红色、8.5左右紫色、11时 蓝色); 容易与金属螯合形成蓝色,加工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我国目前已经开发出80余种食用天然色素,允许使用和 生产的天然食用色素有48种,已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食用天然色素共有19个品种。
2003年我国天然色素的产量是食用合成色素的2l倍。
基于森林颜色变化的天然食用色素研究
目前研究热点:花青苷类色素的天然产生及颜色变化。
Ashton V (2001) Shades of autumn–Autumn may bring cooler and wetter weather, but it also gives us a dazzling range of leaf colours. Chemistry in Britain, 37:29~31(提出森林秋色主要来自于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和叶 绿素间联合的自然变化,其色调变化主要由于众多天然色素的化学光 退色,色素的脱水程度和次序不同,再加上pH的变化合并引起。) Carrubba A, Calabrese I (1998) Vegetable extracts as natural sources of dyes. Acta Horticulturae, 457: 95~104(有关几种作为潜在再生性资源的 天然色素植物培植。) Zhang W, Furusaki S (1999) 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s by cell cultures.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4: 231~252(评述了用于生产 花青苷的植物细胞培育的现状及未来的工业展望。) Bridle P, Timberlake (1997) Anthocyanins as natural food colors – selected aspects. Food Chemistry, 58: 103~109(对葡萄、接骨木果、甘 蓝和玫瑰生产色素有关方面进行综合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Bertoni)Hemsl
【别名】:甜菊、糖草 、甜草。 【来源】:菊科,泽兰属。 【生境分布】:原产于南美的巴拉圭、巴西、 阿根廷等国,中国1977年引进,现在南方20 多个省有分布。 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气温在20-30℃时最适宜茎叶生长。 【功能或作用】:甜菊制品是一种优良的低 热天然甜料。甜菊糖,其甜味为蔗糖的200倍, 麦芽糖的1000倍,其热量只有蔗糖的1/300, 而且甜味纯真可口,留味时间长。可做砂糖 的补充糖料,又可取代化学合成糖精,国内 外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对肥胖症、 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消化道溃疡等 病症均有保健辅助疗效,并有防止龋齿的功 效。 【形态】:甜叶菊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 1.3m。根梢肥大,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四、发展趋势
1、甜味剂植物资源包括糖和非糖两类。非糖甜 味剂具有低热值和无热值的特性。能防止因多量 的糖而引起的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和龋齿等 疾病。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保健饮料、 医药以及日常生活中。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工合 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非糖甜味剂,如糖精,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 致癌物质或可能激发其它物质的致癌活性.因此, 许多国家已限用或禁用。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甜味 浓、味质好、安全、实惠、使用方便的植物甜味 剂。
《资源植物学》小组报告NO.4
一、概念
甜味剂: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
料以甜味,提高食品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需求 的食物添加剂。
甜味植物:是指植物体内富含甜味剂资源的一类
植物。
二、分布
甜味植物在中国分布广泛,品种繁多。主要 分属于10余科:豆科、棕榈科、菊科、葫芦科、 白花菜科等。
3、野甘草Scopria dulcis L.
【别名】:冰糖草。 【来源】:玄参科 ,野甘草属。 【生境分布】:原产于美洲热带。 19世纪 传入中国。现在生长于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台湾、香港、澳门、海南、云南、 上海。 【功能或作用】:全草含1%的木糖醇,是 一种使用较早的甜味剂,可作蔗糖的替代 品。根的水或醇提取物给麻醉猫静脉注射 均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对离体蟾 蜍心脏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的 张力及运动均为抑制。水提取物对小鼠毒 性较大,醇提取物则几无毒性 【形态】:高可达1m,茎多分枝,枝有棱 角及狭翅,无毛。叶对生或轮生,菱状卵 形至菱状披针形 。
2、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 甜味剂,另一类是高甜度的新型甜味剂。这两种 新型甜味剂,都是低热值的甜味剂,不会引起龋 齿和血糖升高,弥补了传统甜味剂的不足,其中 有些产品已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甜 蜜素 、阿斯巴甜 、索马甜、甜叶菊苷 、植物甜 蛋白 、阿力甜、乙酰磺胺酸钾、新橙皮苷二氢查 耳酮等 。
三、分类
要发现具有良好的甜味兼有经济性和安全性 的新型甜味剂并非容易。现已发现并进行研究的 甜味植物约有20多种,如竹芋科植物、防己科植 物、赤铁科植物、豆科植物 (光果甘草)、葫芦科 植物 (罗汉果)、菊科植物(甜叶菊)、唇形科植物 (白元参)、蔷薇科植物(甜叶悬钩子)、马鞭草科 植物、山矾科植物、壳斗科植物(木羌柯)、葡萄 科植物、胡桃科植物(黄杞)等。很难以植物分类 学作为寻找植物甜味剂的依据。
4、甘草Glycyrrhiza uralebsis fisch. G.Glabra L.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豆科,蝶形花亚科,甘草属。 【生境分布】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 【功能或作用】:甘草甜素热值为0,而
且不产生苦味、化学味或金属味。它能增 进产品的特别风味,并能使风味保持持久, 是减肥者、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甜味剂,可 以在糕点、饮料、酱油、烟酒等行业作调 味剂。甘草是常见的药材,药食兼用品种, 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 【形态】: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 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 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 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 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 7~9月。
5、甜凉茶 Rubus suavissimus S.K.Lee
【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 【 生境分布 】:产于中国广西、广
东。 【功能或作用】:民间用叶泡水做
糍粑和酒饼,并做清凉饮料。有清 凉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并且能 消积化食、利尿、润肺、祛痰止咳, 治咽喉炎等。叶中的甜味物质为甜 凉茶甙,含量高达5.3%,其甜度稀 释到0.05倍时比蔗糖甜63倍。是一 种良好的甜味剂植物。 【形态】:灌木,高2-3m。小枝圆 柱状,或稍呈四菱形,被白色平贴 硬毛,老时灰褐色。种子细小,两 端有翅,黄褐色。花期5-8月,果期 8-9月。
6、掌叶覆盆子 Rubus chingii Hu
【别名】大号角公、牛奶母(浙 江)。
【来源】蔷薇科,蔷薇亚科,悬钩 子属。
【生境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福建、广西。日本有分布。
【功能或作用】可用来提取食用甜 味剂。果大、色艳、味甘酸,可生 食或制果酱、酿酒。果实:甘、酸, 温。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 遗尿,小便频数,
五、特色种类
1. 罗汉果 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别名】:拉汗果、 假苦瓜。 【来源】:葫芦科、罗汉果属 。 【生境分布】: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
江西、海南、湖南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常生长在山间阴湿、风凉地带,垂直分布在 海报300~800m之间。 【功能或作用】:罗汉果营养价值高,干品含总 糖25.17%~38.31%,其中含果搪10.20%~ 17.55%,葡萄糖5.71%~15.19%。罗汉果甜度 较高的成分是罗汉果甙Ⅴ,其甜度是蔗糖的 300倍:罗汉果甙Ⅵ比蔗糖甜125倍。目前国内 已有大量的罗汉果单、复方中成药用于止咳特 别是用作祛痰剂,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 将其列入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 单”。 【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分地下块茎和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