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法规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

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2.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标准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标准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那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明目标和要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22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根本标准”。
8.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根底作用宣传媒体——典范作用公共效劳行业——窗口作用9.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0.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为1998年9月。
2022年9月14–20日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语言知识1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2.那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大到联合国讲坛,小到基层信访办公室接待外地来访者,在这些场合说方言或不庄重,或有失政府形象。
13.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膜,以利于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内容繁杂、专业性较强,很多普通人对于其中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为了增加公众对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法治素养,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
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是指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它们通过确定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规定国家的机构和职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是规范社会公民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法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相关权益。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常见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误解1. "网络用语可以随便使用":事实上,网络用语在正式场合和法律文书中并不适用,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运用书面语言。
2. "心里默念的话不算数":民法通则规定了口头和书面的合同等效原则,心里默念的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3. "删帖就能摆脱法律责任":网络信息传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删帖并不能完全摆脱法律责任。
四、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1.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参加法律教育培训、阅读相关法律书籍等方式,增加对法律法规的了解。
2. 尊重法律法规:作为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一、语言学习1.1 汉字学习- 1.1.1 历史演变- 1.1.2 基本笔画- 1.1.3 常用部首- 1.1.4 常用生僻字1.2 普通话学习- 1.2.1 拼音- 1.2.2 声调- 1.2.3 常用词汇- 1.2.4 语法基础1.3 英语学习- 1.3.1 单词记忆- 1.3.2 语法基础- 1.3.3 阅读训练- 1.3.4 口语训练二、文字学习2.1 繁体字转换- 2.1.1 繁体字简介- 2.1.2 常用的繁体字- 2.1.3 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换方法2.2 标点符号使用- 2.2.1 基本标点符号- 2.2.2 常用文本符号- 2.2.3 标点符号使用规则2.3 写作技巧- 2.3.1 文章结构- 2.3.2 段落写作- 2.3.3 文字组织技巧三、法律法规知识学习3.1 宪法- 3.1.1 宪法基本原则- 3.1.2 公民权利与义务- 3.1.3 国家机构与行政管理3.2 刑法- 3.2.1 罪名分类- 3.2.2 刑事责任- 3.2.3 刑法实施要点3.3 民法- 3.3.1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3.3.2 财产继承法律知识- 3.3.3 合同法律知识四、其他知识学习4.1 计算机技术- 4.1.1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1.2 网络基础知识- 4.1.3 编程语言入门4.2 经济管理- 4.2.1 企业管理理论- 4.2.2 财务管理知识- 4.2.3 市场营销基础总结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 对每个章节下面的编号列表做到了2级详细描述。
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内容,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是惩罚罪犯的法律。
- 民法:规定民间、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和合同等法律。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本文档是关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综合文档,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和参考。
请注意,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概述1.1 语言和文字的基本概念1.1.1 语言的定义和特征1.1.2 文字的定义和特征1.2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1.2.1 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2.2 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交流1.2.3 保护语言文字的知识产权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2.1 语言文字的规范2.1.1 语法规则和规范2.1.2 词汇用法和规范2.1.3 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修辞手法2.2 语言文字的安全和保护2.2.1 语言文字的著作权和版权保护2.2.2 语言文字的商标和标识保护2.2.3 语言文字的隐私保护2.3 语言文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3.1 语言文字的翻译和传译规范2.3.2 语言文字的国际化和标准化2.3.3 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推广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法律基础3.1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3.2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3.2.1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3.2.2 《巴黎公约》3.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四、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1 国内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1.1 文化部门4.1.2 法律部门4.1.3 语言文字规范委员会4.2 国际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2.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2.3 国际语言学会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全文5.4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全文 5.5 《巴黎公约》全文5.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全文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国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语言文字法规常识

25.国务院 等级标准。 A. 新闻出版 B. 语言文字工作 C. 广播电视
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条中 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A.十八 B.十九 C.二十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 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1.不规范汉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 淘汰的异体字、自造简体字、字型不标准的 字和 。 A. 手书字 B. 美术字 C. 错别字
32.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消 灭繁体字、异体字,只是把繁体字、异体字 的使用限制在 。
A. 特定范围内 B.古籍研究中 C. 书法艺术中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 的 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 特殊贡献
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自 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教授普
12.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 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
A. 法律和规定 B. 方针和政策 C. 规范和标准
13.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 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 的,须经 批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是保障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规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
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文件,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宪法第二十条还规定“国家根除文盲,普及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法》是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具体规范的法律文件。
该法规定了官方语言文字的使用、语言文字文字的保护、语言文字教育和规范、语言文字的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实施办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实施办法》是对《语言法》的实施细则进行的规范文件。
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语言文字的保护与发展、语言文字的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范标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是规范国家语言文字书写、发音、用词等方面的标准。
它对纸质出版物、印刷品、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语言文字进行统一规范,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规程是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具体规范的文件。
它规定了公文写作、文件格式、命名法规、单位速记、数字字体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促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法规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法规是规范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文件。
它对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工作进行规范,制定了标准化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确保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的语言文字能够提升国家形象,展示国家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普通话(Mandar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为了规范普通话的使用和保护语言文字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普通话工作的通知》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不论属于何种民族、种族、血统,讲何种语言、信仰何种宗教,都一律平等。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歧视本宪法所承认的不同民族的公民、少数民族的地区……全国各族人民一律有权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从宪法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了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法律之一,于2001年通过。
该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并强调“普通话是全国共同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该法还规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具体措施,包括教育、宣传、广播电视等方面。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普通话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于2000年发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联合文件。
通知要求全面推广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广播电视等方面。
该通知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配套政策和举措。
二、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维护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通过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了每个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
同时,普通话作为全国共同语言,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语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了民族团结。
2. 促进教育发展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问答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答: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2014.02.27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
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可视化表达形式。
为了保证语言文字在社会中的正确应用和规范使用,各国普遍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展开探讨。
二、语言文字保护法律法规1. 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保护语言文字创作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著作权人应享有作品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权益,以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2. 广告法广告法是规范商业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法律法规。
它要求广告中的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不能使用虚假、夸大、误导的语言文字,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维护市场秩序。
3. 计算机软件保护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是保护计算机软件语言文字表达权益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计算机软件作者对其软件的复制权、发行权等权益,以保护软件作者的知识产权。
4.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中也有一些涉及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
例如,政府机关在制定文件、公告等官方文件时,需要使用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意义1. 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权益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防止滥用、误用等不当行为的发生,保护语言文字的权益。
2. 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可信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存在,迫使信息发布者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更加谨慎,减少了虚假宣传、不实报道等现象的发生,提升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规范使用,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能够降低误解和冲突的发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四、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挑战与启示1. 新兴技术带来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技术的出现给语言文字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文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恶意言论等。
法律法规需要与时俱进,对新兴技术环境下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适时调整与规范。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完整word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1.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1997 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 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 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016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第十九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4.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5.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规范汉字。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6.什么是不规范汉字?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7.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1982年7、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2013年为第16届推普周。
8、2013年推普周的具体时间是哪几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时间是9月11日到9月17日。
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9、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
”10、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11、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1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17法宣考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解读一、立法背景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 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
为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做出了规范。
根据宪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
这意味着在国家行政、教育、文化等领域中应当使用普通话。
3. 语言文字法为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
该法律规定了语言文字的标准和规范,禁止歧视性言语的使用。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国家对汉字的保护和推广,以及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发展。
4. 教育领域的规定在教育领域,国家对语言文字的规定也相当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应当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同时,根据国家的教育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等,以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5. 沟通和媒体行业的规定在沟通和媒体行业,语言文字的准确使用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相应制定了规范性文件。
例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员行规》,明确了主持人员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文字要求。
此外,各行业也制订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6. 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的规定在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国家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规定,以确保语言文字的准确和一致。
例如,我国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并参与制定了一些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国际标准。
7.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如果违反了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国家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具体的处罚方式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情况下,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警告、罚款或其他行政制裁。
8. 结论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沟通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保护。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文字法规的知识点可以分为语法、拼写、标点和修辞四个主要部分。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法知识点1. 词类和句子成分词类是指定语和作用相同的词的总称,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和助词等。
句子成分则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的知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至关重要。
2. 句子成分的搭配和语序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系统有不同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比如英语是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汉语是主谓宾的语序。
了解不同语言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成分。
3. 时态和语态时态是动词表示的时间状态,包括一般时态、进行时态、完成时态和将来时态等;语态是动词表示的动作对象,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时态和语态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境,避免出现错用或误用的情况。
4.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成分搭配是指不同成分之间在语法上的搭配关系。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要求准确把握成分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情况。
二、拼写知识点1. 词汇拼写和词义辨析语言文字系统中的词汇数量庞大,掌握词汇的拼写和词义是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
特别是在英语等有拼写困难的语言中,需要重点掌握拼写技巧和词义辨析能力。
2. 复合词和缩略词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汇组合而成的词语,比如“火车”、“学生会”;缩略词是指由一个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构成的缩写形式,比如“NBA”、“CCTV”。
掌握复合词和缩略词的拼写规则对于正确书写和理解词汇至关重要。
3. 词尾和词根的转换不同的词尾和词根可以表示不同的词义和语法功能,掌握词尾和词根的转换规则有助于拓展词汇规模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标点知识点1.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和省略号等。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de)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3.国家通用(de)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de)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de)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de);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de)特殊情况.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de)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de)现代汉民族共同语.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de)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de)传承字.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de)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12.普通话水平测试(de)等级标准是怎样(de)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13.推广普通话(de)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d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de)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de)12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de)过程中,这句话对吗答:对.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e)关系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de)基本原则和政策.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de)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de)应如何处理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de),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de)违法行为(de)管理途径有哪些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de)内容.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de),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27.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8.说出几部你知道(de)有关推广普通话(de)法律法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de)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de)中文信息处理(de)管理制度.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32.什么是汉字(de)标准化答:汉字(de)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de)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de)“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de)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de)异体字,已经简化(de)繁体字,已经废止(de)“二简字”和错字、别字.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de)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de)语言文字(de)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de)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de)相关规定实施.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答:可以.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de)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de),对哪一年以前出生(de)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7.在少数方言复杂(de)地区,特别是农村(de)教师及相关毕业生(de)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答:是(de),他们(de)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de)目标答:2010年.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de)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答:⑴已经简化(de)繁体字;⑵已经淘汰(de)异体字;⑶自造(de)简化字,已经废止(de)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de)字;⑷已经淘汰(de)旧字形;⑸已经更改(de)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de)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de).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
的
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 特殊贡献
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自己的语 言文字的自由。
A. 使用 B. 发展 C. 使用和发展
9.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律的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法》从 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18.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 用。
A.繁体字 B.异体字 C. 繁体字、异体字
19.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作为拼写和注音工 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20.异体字在 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 地名 B. 姓名 C. 姓氏
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 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 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
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 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简化字
以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为准。《简 化字总表》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即为不规范 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25.国务院 标准。
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
A. 新闻出版 B. 语言文字工作 C. 广播电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条中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A.十八 B.十九 C.二十
27.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 广普通话宣传周。2005年9月11日至9月17日是 第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传承字
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 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不规范用字
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如册(冊)、村 (邨)、 朵 〔朶〕
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如后(後)、 愿(願) 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如蛋(旦) 错字、别字 缺损字 不正确标点的使用、不规范的书写格式等
异形词
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 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 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 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笔画”和“笔划、 “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 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 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2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 语,但 可以使用方言。
A. 确需使用方言时 B. 随时 C. 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
门批准
24.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 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 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
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C. 由有关部门处理
语言文字法规常识
2018年4月
什么是规范的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 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
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A. 法律和规定 B. 方针和政策 C. 规范和标准
13.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 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 经 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 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4.公共服务行业以
A. 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 常用汉字
21.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 人员应当 。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 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 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22.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 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的普通话水平应当 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 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为基本服务用字。
15.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为服务用语。
A. B. 当地方言 C.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16.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 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 使用 。
A. 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 规范汉字
17.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及其他法
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 宪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10. 国家机关以 为公务用语用字。
A.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中文
1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和规范汉字。
教授普通话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12.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 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四种用语?
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用 语。
现阶段哪几种人需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公务员、窗口 行业从业人员。
“语委办”的全称是什么吗?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4.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的。
A. 义务 B. 权利 C.责任
5.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 供。
A. 便利 B. 条件 C.培训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
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