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下

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 社会习俗的变革A P 91—921.原因(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①国际:法国启蒙运动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②国内: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对国民产生深远的影响(2)革命政策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2.内容(1)剪辫子(2)易服饰(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3)改称谓(老爷、大人官职、先生、某君)(4)变礼仪(跪拜脱帽、鞠躬、握手等“文明仪式”)(5)倡女权(禁缠足、男女同校)3.意义:使中国的世俗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提高了人们的文明素养,增强了人们的平等意识,促进了女权的进步。

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 P92-931.二次革命(1)时间:1913年(2)主要原因:①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企图建立独裁统治②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出卖国家主权③导火线:袁世凯刺杀宋教仁(3)过程:①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②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③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举兵讨袁④随后,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4)结果:失败,孙中山等流亡海外(5)失败原因:南北武力悬殊2.护国运动(1)时间:1915—1916年(2)原因①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②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③袁世凯的卖国和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④袁世凯在北洋军阀内部众叛亲离⑤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原君主立宪派和以蔡锷为首的地方势力一起反对(3)内容: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中华民国)的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3)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死去,护国运动胜利。

(4)胜利原因:袁世凯卖国和称帝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举国反袁,反袁力量十分强大。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青年》A P95—96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军阀割据、社会习俗改革的相关史实。

进一步学会对历史事件作深入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国初年政局和社会的基本史实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整理、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客观、辩证的理解历史现象。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走上民国共和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产生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钦佩;理解历史出现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发展曲折而复杂是因为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是不易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和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共和的艰难历程。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认识。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材料,引导提问学生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

以复习旧课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加强学生记忆,巩固知识系统。

通过分析材料一、二、三,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深刻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在讨论中学会辨证2、讲授二次革命(1)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

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出示有关宋教仁的图片、资料及二次革命形式图)(2)理出袁世凯在刺宋后的行动。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体现初当时当社会发 展的趋势:体现自由平等和追求文明进步
为什么民国初年社会习俗会发生重大变革? 受西学传播的影响,传入中国的新知识冲击了封建伦 理道德和传统文化,逐渐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社会风气。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分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 的政令,促成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3年,对国会施加压力,攫取正式大总统职位(取得正统地位) ②1914年正式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排斥民意机构,因为国会已失去 利用价值) ③1914年,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以《约法》,其中规定大总统 总揽统治权(排除民主宪政的标志,民国徒有虚名,难以制约袁 世凯独裁) ④1914年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每届十年,连任无限制, 有权推举继承人(袁世凯实际成为终身总统和潜在的世袭总统, 离称帝仅一步之遥)
(3)意义:
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 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 革命”
“ 国民党人物中, 袁之最忌者唯宋教 仁。 …… 饵以官,不 受;啖以金,不受。 日奔走于各政党 间, …… 一时声望大 哗。” ——《谭人凤集》
宋教仁(1882—1913年)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 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 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 泥塑金身,三寸金莲,山东实行 放足运动后,将泥塑娘娘小脚也 换成大脚,普告被钳制的妇女。 ——时人笔记《东鳞西爪》
“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 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 时欲杀吾国民,破坏共 遇刺後的宋教仁 和。” 上海《真相画报》关于 宋教仁被刺真相的报道 ——《于右任辛亥文集》

19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19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袁世凯1912年3月上台到1916年6月死去期间的大事年表
1913年3月 暗杀宋教仁 1913年4月 “善后大借款” 1913年10月 国会“选举”袁为大总统 1914年1月 正式解散国会 1914年5月 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 约法》,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1914年12月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 十年,连任无限制,有权推举继承人 1915年5月 签订“二十一条” 1915年11月 召集国民代表大会,投票批准改制君主立宪 1915年12日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实行“洪宪” 帝制
材料一:“自国体问题发生以来,……所谓赞成 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 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此次皇帝之 出产……如演傀儡戏者然。” ——梁启超:《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材料二:“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 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三:他的学生蔡锷曾回忆:“先生所言,全 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 固不足以动天下也。”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 种,是以中国革命先 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 用套装。上身左右各 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 的口袋,下身是西式 长裤,由孙中山提倡 而得名。
材料一:“清制规定:京官凡四品以上方可称大人, 外官则知府方能称大人,知县只能称大老爷。” “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 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各政党社 团内部大多互称同志。” 材料二:当时的跪拜礼分为一跪一叩、一跪三叩、 二跪二叩、二跪六叩、三跪三叩、三跪九叩。清朝礼制明 文规定,官场交往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身份,时间、场合, 采用不同礼节。 民国政府明文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礼;庆典、 婚礼、丧礼用脱帽三鞠躬;寻常宴会、交际用脱帽一鞠躬 礼。 ——《中国民俗学概论》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技能:阅读理解——从课文94页的形势图,分析北洋军阀的割据态势及其背景。

2、过程与方法(1)调查采编:搜寻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图文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锻炼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联系比较:革命党人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斗争策略和成败得失。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化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3)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先后反袁,为何一败一成。

三、教学过程导入: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两种斗争模式?举例说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走的是一条武装斗争的道路,即用武力维护国家独立,通过改革振兴民族,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在“圣雄”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试图通过和平抗议的方式取得民族自治权。

然而,一战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辛亥革命后,成立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进行社会改革,随后袁世凯取得革命成果,开始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句话,在这期间,中国的民主革命发生了转折,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1、什么叫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1)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学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学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学案一、学习内容与要求(一)知识要求1、社会习俗的变革A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3、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A(二)能力要求学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相关内容,掌握整理、归类和分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社会习俗的变革:1、原因:2、主要表现: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一)二次革命1、原因:2、经过:(二)护国运动1、原因:2、经过:三、军阀割据◆1、原因:(1)(2)2、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肖,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所反映的社会习俗的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同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B、互助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平等的观念3、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并复辟帝制,由此引发了()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4、从反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B、反袁斗争的社会基础是否广泛C、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5、下列民国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二)简答题6、民国初年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革?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哪几大派系?(三)材料分析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 礼仪是一种记忆,它们的变化 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 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一、社会习俗的变革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剪发辫
被洋人讽为“豚尾”的辫子
剪发辫
剪辫前(1893年)
孙中山
1912年革命军在街上为路人剪辫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
“国民党人物中,袁之最忌者唯宋 教仁。……饵以官,不受;啖以金, 不 受 。 日 奔 走 于 各 政 党 间 , …… 一 时声望大哗。”
——《谭人凤集》
袁世凯生平大事年表(部分)
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 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
1913 年 10 国会“选举”袁为大总统
那些农村留辫的人听说城里开始剪辫了,便再也不敢 进城。有人还宣称:“吾头可断,辫不可剪。”
然而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立即其剪掉辫子,甚至 “沪上光复已两月有余,辫子仍未除净,而各界同胞 尚有心怀犹豫,踌躇不剪者。”——百科易服饰清代男女服饰
清 代 官 服
易服饰
易服饰
站翻领:严谨治国
前襟五个扣子: 五权分立
——时人笔记《东鳞西爪》
倡女权
清末的女学生 兴办女子学校,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增多。
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规模的不断扩
外因 大和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社会习俗也
在变化。
内因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
推动,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 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正式解散国会
1914年1月 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5月 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军阀割据、社会习俗改革的相关史实。

进一步学会对历史事件作深入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国初年政局和社会的基本史实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整理、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客观、辩证的理解历史现象。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走上民国共和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产生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钦佩;理解历史出现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发展曲折而复杂是因为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是不易的。

[重点和难点]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和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共和的艰难历程。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认识。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材料,引导提问学生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

2、讲授二次革命(1)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

(2)理出袁世凯在刺宋后的行动。

(3)讲授二次革命3、 讲授护国运动3、讲授护国运动4、简单总结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中国社会面临的政局。

5、 讲授军阀割据,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现状及出路。

(1) 简单介绍北洋军阀,知识链接。

(2) 北洋军阀的割据表。

6、社会习俗的变革(1)剪发辫(2)易服饰(3)改称谓(4)禁缠足(5)男女同校7、总结[板书设计]一、民国初年的政局1、二次革命2、护国运动3、军阀割据二、民国初年的社会1、剪发辫2、易服饰3、改称谓4、禁缠足5、男女同校。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第一篇: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①联系“中华民国建立”,大致指出“民国初年”的时段: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约十年,主要指20世纪的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初。

②学生阅读教材P91“文献选读”内容及其出处,指出该段文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灭”、“兴”,引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特点:新旧交替、社会转型。

2、切入课文第一目:社会习俗的变革①学生对上述“文献选读”内容归类,指出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政体、官制、军事、教育、纪年、法律、穿戴、礼节,等等。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涉及了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

而最能使百姓直接感受到的,甚至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就是社会风俗领域的改革,如“穿戴”、“礼节”的变化,其内容涉及剪发辫(男剪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方面。

②比较社会习俗改革前后的表现方式,从这些现象分析社会习俗变革的潜在意义。

设问: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要掀起这么一场社会习俗的改革?或者说社会习俗的改革有什么潜在的涵义?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些习俗在改革前后的状况:简要介绍剃发蓄辫 / 剪辫子、长袍马褂 / 中山装、老爷 / 先生、跪拜 / 握手、缠足 / 放足,以及男女同校等变化。

设问:从这些变化的现象中,你能看出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涵义(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归纳提炼:剃发蓄辫 / 剪辫子:推翻清朝统治,感受革命长袍马褂/ 中山装: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老爷/ 先生: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跪拜/ 握手:伸张国人平等意识,废除奴隶思想缠足/ 放足:妇女解放,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男女同校:妇女解放,追求平等所以,从对上面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习惯的变化,它反映的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

19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19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 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 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日置益递交二十一条 时说: “若开诚交涉, 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 高升一步。”
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
第一号: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 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第二号: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有特权, 旅顺、大连租借99年。 …… 第五号: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 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 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 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 先权等等。
军阀混战 分裂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部 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
詹天佑服饰变化
1872年
1881年与耶鲁大学毕业班 同学合影
中山装
社会 生活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求平等
求文明 求进步 求开放
移风 易俗
学界开通到女流, 金丝眼镜自由头。 皮鞋黑袜天然足, 笑彼金莲最可羞。
——《海外竹枝词》
“从民国初年至 1932年,四川军阀 混战478次,平均每 月两次战争,军费 开支达24亿元,预 征田税已到达2008 年。”
——《四川内战详记》
社会 生活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求平等
求文明 求进步 求开放
移风 易俗
二次革命(1913) 共和
政局 复辟帝制(1915) 专制 混乱 变化 护国运动(1915) 统一 倒退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部分议员合影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治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治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开课教案)主备课顾月仙次备课王赞逸、刘赛帅[内容主旨]1.社会进步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维护民主共和之路艰难而曲折。

本课的重点是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的历程。

2.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社会的转型期,而转型期的历史特点为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错综复杂。

对于教材中两部分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倒退,可以整合起来进行解读。

如何由整体把握对民国头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本质的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改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

认识到民初十年中国仍然处于历史社会转型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与政局相关史实的了解和梳理,提升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把握客观、辨证的评价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典型人物袁世凯的历史演变体味中国近代走向共和之路的艰难曲折,从而认识到新制度、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必经周折反复;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史实,进而产生对革命先驱们坚持不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的钦佩景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的艰难历程。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与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现象的认识。

[教学说明]:1.社会进步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维护民主共和之路艰难而曲折。

本课的重点是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的历程。

2.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社会的转型期,而转型期的历史特点为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错综复杂。

对于教材中两部分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倒退,可以整合起来进行解读。

如何由整体把握对民国头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本质的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护国运动
1915年
“洪宪帝制” 结束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军阀割据 军阀的主要派系:
军阀割据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分期
1840年——1912年 清朝末期 1912年——192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其中1912年——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年——1928年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27年——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混乱、倒退
剪发辫,易服饰 社会习俗的变革 改称谓,废跪拜 禁缠足,倡女权

移风易俗 体现自由平等 → 破旧立新 追求文明进步
民 国 初 年 的 社 会 与 政 局
导火线:1913.3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
革命爆发:孙中山号召国民党人兴师讨袁 二次革命 李烈钧在江西举兵讨袁,南方各省响应。 1913年 结局: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起因 爆发 结果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旗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李烈钧发起 讨袁二次革命
2、护国运动:1915——1916
接受“二十一条”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⑴、起因:
“五九国耻”
宣布帝制(1915.12) 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全国人民反对 ⑵、经过: 蔡锷云南兴师讨袁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⑶、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护国运动主要 组织者和领导者
护国运动亦称“云南起义”、“洪宪之役”。1915年12月25日, 前云南都督蔡锷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开始。最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 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社 会 生 活
求平等 求文明
移风易俗 划时代的改革
求进步
求开放
一、南京临时政府变革社会习俗
1、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2、意义:体现革命成果,有利社会进步
“ 国民党人物中, 袁之最忌者唯宋教 仁。 …… 饵以官,不 受;啖以金,不受。 日奔走于各政党 间, …… 一时声望大 哗。” ——《谭人凤集》
晋系 (山西阎锡山) “定武军” (徐州张勋)
西南军阀集团
割据
奉系张作霖 直系冯国璋
皖系段祺瑞
剪辫子
社 会 生 活
易服饰 改称谓
求平等
求文明
求进步 求开放
移风易俗 划时代的改革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政 局 变 化
暗杀宋教仁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混战
共和 ↓ 专制 统一 ↓ 分裂
社 会 转 型 期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 深刻变革?
剪发辫
1912年革命军在街上为路人剪辫
曾使洋人不辨男女的大辫子
1912年初,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府
清末男子穿长袍马褂
中山装
西服成为男子的主要礼服;中山装逐渐流行
站翻领:严谨治国
前襟五个扣子: 五权分立
前襟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宋教仁(1882—1913年)
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1、二次革命: 1913年
⑴、原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⑵、经过:孙中山号召讨袁 李烈钧举兵响应 南方多省宣布独立 暗杀宋教仁(导火线) 《善后借款合同》
袁世凯镇压革命 ⑶、结果: 失败
“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 人针对凯 的一场战争﹐又称“癸丑之 役”﹑“赣宁之役”。但是﹐讨 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这场 革命很快就遭到挫败。二次革命 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 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强权﹐英 勇奋战。它的失败也充分暴露了 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 性。
缠足妇女穿的小鞋
禁缠足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 泥塑金身,三寸金莲,山东实行 放足运动后,将泥塑娘娘小脚也 换成大脚,普告被钳制的妇女。 ——时人笔记《东鳞西爪》
岭南大学男女同校
清末的女学生 兴办女子学校,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增多。
社会转型 新旧并存
剪辫子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袖口三个扣子: 三民主义
后面没有开衩: 中国必定要统一
中国传统女子服装
民 国 上 袄 下 裙 民国女子服饰
辛亥革命前
大人、老爷、 老太爷、少爷
辛亥革命后
先生、某君、同志 (职务)
称谓和社交礼节体现平等意识
废跪拜
握手礼
鞠躬礼
禁缠足
缠足的裹脚布:裹脚布的长度 约300公分到150公分,宽度约10公 分。
北洋军阀
专制 (袁) 独裁 统治
维护 民主 共和
革命党人(孙)
立法限制
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刺杀宋教仁
改组国民党 宋教仁组阁
镇压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1913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垮台
护国运动(1915年)
三、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1、主要势力:
特征:私兵
地盘 武治
北洋军阀集团 皖系 直系 奉系 (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 (陆荣廷) 桂系 (唐继尧) 滇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