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合集下载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体现初当时当社会发 展的趋势:体现自由平等和追求文明进步
为什么民国初年社会习俗会发生重大变革? 受西学传播的影响,传入中国的新知识冲击了封建伦 理道德和传统文化,逐渐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和社会风气。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分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 的政令,促成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3年,对国会施加压力,攫取正式大总统职位(取得正统地位) ②1914年正式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排斥民意机构,因为国会已失去 利用价值) ③1914年,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以《约法》,其中规定大总统 总揽统治权(排除民主宪政的标志,民国徒有虚名,难以制约袁 世凯独裁) ④1914年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每届十年,连任无限制, 有权推举继承人(袁世凯实际成为终身总统和潜在的世袭总统, 离称帝仅一步之遥)
(3)意义:
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维护 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 革命”
“ 国民党人物中, 袁之最忌者唯宋教 仁。 …… 饵以官,不 受;啖以金,不受。 日奔走于各政党 间, …… 一时声望大 哗。” ——《谭人凤集》
宋教仁(1882—1913年)
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 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 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图二:时髦的高跟鞋 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 泥塑金身,三寸金莲,山东实行 放足运动后,将泥塑娘娘小脚也 换成大脚,普告被钳制的妇女。 ——时人笔记《东鳞西爪》
“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 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 时欲杀吾国民,破坏共 遇刺後的宋教仁 和。” 上海《真相画报》关于 宋教仁被刺真相的报道 ——《于右任辛亥文集》

19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19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袁世凯1912年3月上台到1916年6月死去期间的大事年表
1913年3月 暗杀宋教仁 1913年4月 “善后大借款” 1913年10月 国会“选举”袁为大总统 1914年1月 正式解散国会 1914年5月 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 约法》,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1914年12月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 十年,连任无限制,有权推举继承人 1915年5月 签订“二十一条” 1915年11月 召集国民代表大会,投票批准改制君主立宪 1915年12日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实行“洪宪” 帝制
材料一:“自国体问题发生以来,……所谓赞成 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 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此次皇帝之 出产……如演傀儡戏者然。” ——梁启超:《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 材料二:“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 百九十九人皆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三:他的学生蔡锷曾回忆:“先生所言,全 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 固不足以动天下也。”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 种,是以中国革命先 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 用套装。上身左右各 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 的口袋,下身是西式 长裤,由孙中山提倡 而得名。
材料一:“清制规定:京官凡四品以上方可称大人, 外官则知府方能称大人,知县只能称大老爷。” “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 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各政党社 团内部大多互称同志。” 材料二:当时的跪拜礼分为一跪一叩、一跪三叩、 二跪二叩、二跪六叩、三跪三叩、三跪九叩。清朝礼制明 文规定,官场交往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身份,时间、场合, 采用不同礼节。 民国政府明文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礼;庆典、 婚礼、丧礼用脱帽三鞠躬;寻常宴会、交际用脱帽一鞠躬 礼。 ——《中国民俗学概论》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推动社会习俗的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技能:阅读理解——从课文94页的形势图,分析北洋军阀的割据态势及其背景。

2、过程与方法(1)调查采编:搜寻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图文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锻炼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联系比较:革命党人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斗争策略和成败得失。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化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3)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先后反袁,为何一败一成。

三、教学过程导入: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两种斗争模式?举例说明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走的是一条武装斗争的道路,即用武力维护国家独立,通过改革振兴民族,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在“圣雄”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试图通过和平抗议的方式取得民族自治权。

然而,一战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辛亥革命后,成立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进行社会改革,随后袁世凯取得革命成果,开始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句话,在这期间,中国的民主革命发生了转折,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问题1、什么叫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1)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学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学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学案一、学习内容与要求(一)知识要求1、社会习俗的变革A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3、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A(二)能力要求学习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相关内容,掌握整理、归类和分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社会习俗的变革:1、原因:2、主要表现: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一)二次革命1、原因:2、经过:(二)护国运动1、原因:2、经过:三、军阀割据◆1、原因:(1)(2)2、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肖,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所反映的社会习俗的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2、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同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B、互助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平等的观念3、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并复辟帝制,由此引发了()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4、从反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B、反袁斗争的社会基础是否广泛C、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5、下列民国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二)简答题6、民国初年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革?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哪几大派系?(三)材料分析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车站,全国震惊。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 礼仪是一种记忆,它们的变化 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 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一、社会习俗的变革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剪发辫
被洋人讽为“豚尾”的辫子
剪发辫
剪辫前(1893年)
孙中山
1912年革命军在街上为路人剪辫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
“国民党人物中,袁之最忌者唯宋 教仁。……饵以官,不受;啖以金, 不 受 。 日 奔 走 于 各 政 党 间 , …… 一 时声望大哗。”
——《谭人凤集》
袁世凯生平大事年表(部分)
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 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
1913 年 10 国会“选举”袁为大总统
那些农村留辫的人听说城里开始剪辫了,便再也不敢 进城。有人还宣称:“吾头可断,辫不可剪。”
然而当时很多人并没有立即其剪掉辫子,甚至 “沪上光复已两月有余,辫子仍未除净,而各界同胞 尚有心怀犹豫,踌躇不剪者。”——百科易服饰清代男女服饰
清 代 官 服
易服饰
易服饰
站翻领:严谨治国
前襟五个扣子: 五权分立
——时人笔记《东鳞西爪》
倡女权
清末的女学生 兴办女子学校,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增多。
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规模的不断扩
外因 大和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社会习俗也
在变化。
内因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
推动,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 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正式解散国会
1914年1月 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5月 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第一篇: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设计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①联系“中华民国建立”,大致指出“民国初年”的时段: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约十年,主要指20世纪的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初。

②学生阅读教材P91“文献选读”内容及其出处,指出该段文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灭”、“兴”,引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特点:新旧交替、社会转型。

2、切入课文第一目:社会习俗的变革①学生对上述“文献选读”内容归类,指出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政体、官制、军事、教育、纪年、法律、穿戴、礼节,等等。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涉及了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

而最能使百姓直接感受到的,甚至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就是社会风俗领域的改革,如“穿戴”、“礼节”的变化,其内容涉及剪发辫(男剪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方面。

②比较社会习俗改革前后的表现方式,从这些现象分析社会习俗变革的潜在意义。

设问: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要掀起这么一场社会习俗的改革?或者说社会习俗的改革有什么潜在的涵义?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些习俗在改革前后的状况:简要介绍剃发蓄辫 / 剪辫子、长袍马褂 / 中山装、老爷 / 先生、跪拜 / 握手、缠足 / 放足,以及男女同校等变化。

设问:从这些变化的现象中,你能看出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涵义(有什么象征意义)?教师归纳提炼:剃发蓄辫 / 剪辫子:推翻清朝统治,感受革命长袍马褂/ 中山装: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老爷/ 先生: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定,追求平等跪拜/ 握手:伸张国人平等意识,废除奴隶思想缠足/ 放足:妇女解放,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男女同校:妇女解放,追求平等所以,从对上面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习惯的变化,它反映的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

19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19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袁世凯曾向杨度透露:“我现在不怕国民 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 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日置益递交二十一条 时说: “若开诚交涉, 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 高升一步。”
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
第一号: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 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第二号: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有特权, 旅顺、大连租借99年。 …… 第五号: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 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 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 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 先权等等。
军阀混战 分裂
社 会 转 型 时 期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部 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
詹天佑服饰变化
1872年
1881年与耶鲁大学毕业班 同学合影
中山装
社会 生活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求平等
求文明 求进步 求开放
移风 易俗
学界开通到女流, 金丝眼镜自由头。 皮鞋黑袜天然足, 笑彼金莲最可羞。
——《海外竹枝词》
“从民国初年至 1932年,四川军阀 混战478次,平均每 月两次战争,军费 开支达24亿元,预 征田税已到达2008 年。”
——《四川内战详记》
社会 生活
剪发辫 易服饰 改称谓 废跪拜 禁缠足 倡女权
求平等
求文明 求进步 求开放
移风 易俗
二次革命(1913) 共和
政局 复辟帝制(1915) 专制 混乱 变化 护国运动(1915) 统一 倒退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部分议员合影

高三历史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学案 华东师大版(1)

高三历史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学案 华东师大版(1)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学案(总第47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史实,比如社会习俗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法系统讲解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等重大史实,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正是因为袁世凯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这种进步的历史潮流,所以才会爆发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

【学习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先后反袁,为何一败一成。

【学习要点】一、社会习俗的变革★:1、原因:2、主要表现: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一)二次革命1、原因:袁世凯一上台,就开始架构北洋政府的政治布局。

对内独裁——暗杀宋教仁;对外卖国——善后大借款2、经过:(二)护国运动1、原因: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继续实行专制独裁,拒绝民主共和2、经过:三、军阀割据◆1、原因:(1)内因:是相对对立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产物;(2)外因: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权益的反映。

2、割据局面的出现: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出现了权利空白。

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开始分裂,其他地方军阀也各树一枝,于是出现军阀割据,互相混战的局面。

【学后反思】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练习(总第48课时)1、辛亥革命过后,社会上出现了女子与男子同校,女子可以不缠足,后来又出现了婚姻自主。

这体现了()A.国家对妇女的关怀B.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加快C.中国女权运动的进步D.民国变革了满族的风俗习俗2、蔡元培曾将纂写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我以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陈独秀B.宋教仁C.胡适D.孙中山3、孙中山在宋教仁被刺后发动的二次革命,这里所指的“二次革命”含义是()A.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武装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C.主要是前面发动了武昌起义D.是以辛亥革命为序而言的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分而治之和自然经济的产物B.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必然割据一方C.帝国主义对各地军阀的支持D.中国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革的历史原因及其主要内容?6、请分析考证,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为何会一败一成?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7、军阀割据的原因、表现及历史影响?。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治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治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开课教案)主备课顾月仙次备课王赞逸、刘赛帅[内容主旨]1.社会进步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维护民主共和之路艰难而曲折。

本课的重点是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的历程。

2.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社会的转型期,而转型期的历史特点为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错综复杂。

对于教材中两部分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倒退,可以整合起来进行解读。

如何由整体把握对民国头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本质的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改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

认识到民初十年中国仍然处于历史社会转型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与政局相关史实的了解和梳理,提升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把握客观、辨证的评价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典型人物袁世凯的历史演变体味中国近代走向共和之路的艰难曲折,从而认识到新制度、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必经周折反复;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史实,进而产生对革命先驱们坚持不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的钦佩景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民主共和的艰难历程。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与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现象的认识。

[教学说明]:1.社会进步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维护民主共和之路艰难而曲折。

本课的重点是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的历程。

2.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社会的转型期,而转型期的历史特点为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错综复杂。

对于教材中两部分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倒退,可以整合起来进行解读。

如何由整体把握对民国头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本质的认识,这是本课的难点。

华师大版第5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ppt课件

华师大版第5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ppt课件
蔡锷
(1882.12.18—1916.11.8)
三、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特征:私兵 地盘 武治
1、主要势力:
北洋军阀集团
奉系
皖系
直系
(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
晋系(山西阎锡山) “定武军”(徐州张勋)
(陆荣廷)桂系 (唐继尧)滇系
西南军阀集团
2、形成原因:
⑴、袁世凯一死,群龙无首,纷纷拥兵自重 ⑵、相对独立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便于政治割据 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相互争夺的反映
第六单元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单元内容
二次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落幕
护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近代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革命进入新篇章 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史分期
1840年——1912年 清朝末期 1912年——1928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其中1912年——1916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年——1928年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1927年——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南京临时政府变革社会习俗
1、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二十一条》签字
(1915年5月)
“中华帝国之玺”和洪宪“皇帝之 宝”
袁世凯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5年12月)
民“平国生历慷史慨上班的都“护国,葬万第里一间人关”马
注积伏意极波辨投。别身”政革治命风运云动—,—顺孙应中历山史挽潮联流, 在军事“万理里论南和天战鹏争翼实践,方君面正都扶作摇出, 了哪较堪突忧出患的余贡生献,萍水姻缘成一梦; 廿年北地胭“脂人,中吕自布悲,沦马落中,赤赢兔得” 坚英定雄不知移己、,临桃危花不颜惧色的亦精神千和秋为。国” 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小凤仙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掌握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国运动、护国运动、军阀割据、社会习俗改革的相关史实。

军阀割据、社会习俗改革的相关史实。

军阀割据、社会习俗改革的相关史实。

进一步学会对历进一步学会对历史事件作深入了解。

史事件作深入了解。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国初年政局和社会的基本史实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整理、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客观、辩证的理解历史现象。

通过相关知识的整理、分析、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客观、辩证的理解历史现象。

2、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走上民国共和道路的艰难和曲折,产生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钦佩;理解历史的钦佩;理解历史出现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发展曲折而复杂是因为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发展曲折而复杂是因为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任何改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是不易的。

革的成功都是不易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和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共和的艰难历程。

重点:袁世凯篡夺权力、背叛民主共和和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共和的艰难历程。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认识。

难点:对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的认识。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材料,引导提问学生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提问学生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

2、 讲授二次革命讲授二次革命(1)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政府第一届内阁成员。

(2)理出袁世凯在刺宋后的行动。

)理出袁世凯在刺宋后的行动。

(3)讲授二次革命)讲授二次革命3、 讲授护国运动讲授护国运动 3、讲授护国运动、讲授护国运动以复习旧课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加强学生记忆,巩固知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理循:《缠足的陋习》,《泰晤士报》(1910年3月7日)
禁缠足
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一体劝禁, 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临时大总统关于劝禁缠足致内务部令》(1912年3月)
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 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年以后生下的女 儿,一概不裹脚。
应当对这个国家的 未来充满信心,观察家 应当意识到,认为中国 行将出现内争和分裂是 多么可笑。
——《泰晤士报》(1912年8月23日)
莫理循任袁世凯政治顾问时, 与其他外国顾问合影
1912.3 1913.3
袁 任 临
暗 杀
时 大 总
宋 教
统仁
1913.10 国 会 “ 选 举 ” 袁 为 大 总 统
1914.5 公( 布大 《总 中统 华总 民揽 国统 约治 法权 》)
1914.12 颁( 布连 《任 修无 正限 大制 总) 统 选 举 法 》
1915.5 签 订 二 十 一 条
1915.12
洪 宪 帝 制





邀请莫理循出席1916年元旦的“朝贺典礼”礼节单
二次 革命
护国 运动
1912.3 1913.3











莫理循
1897—1912年 《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 1912—1920年 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 一个澳大利亚人眼里的中国
莫理循在游历途中拍摄的照片
裹小脚,嫁秀才; 裹大脚,嫁瞎子。
我遇到的妇女,无论老幼,都是缠足 的……脚被裹成难看的锥子形状,是一种 丑陋的畸形。
唐继尧 滇系 陆荣廷 桂系
张作霖 奉系 冯国璋 直系 段祺瑞 皖系
材料一 莫理循给伦敦的库寿龄写信:
我实在不知道谁在代表政府。整个 国家因为两败俱伤的争斗而分裂。
——《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理循书信集》
材料二
沈泊尘:《南北之争》(1918年)
新文化运动
我们要诚心巩固 共和国体,非将这班 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 等旧思想,完全洗刷 得干干净净不可。
——《北京的莫理循》
材料二
“莫理循博士反对新的帝 制活动,认为现在做此 事是失策的。”
莫理循把《大陆报》的消息贴在日记里
从材料中发现莫理循对袁世凯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916年2月7日莫理循面见袁世凯,直率地告诉他:
不满情绪十分广泛,我遇到的人 没有一个不反对帝制的。 ……北洋的 中坚力量冯国璋并不赞成帝制运动。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改 称 谓
清外务部给莫理循的函件信封
蔡锷给莫理循的便笺信封
剪 发 辫 、 易 服 饰
画坛领袖金城送给莫理循的照片
材料一 1911年12月8日蔡廷干给莫理循写信:
唐绍仪已于昨晚在火车的4号卧铺车厢 里剪了辫子,梁士诒和其他一些人大概也 在那里剪掉了辫子。
——《北京的莫理循》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C 1、“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行礼一鞠
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
一恭。”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明朝后期
B 清朝中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时期
C 2、下列民国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
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材料二 1912年元宵节……城门口军警站立, 进城卖菜的老头被剪了辫子,痛哭流涕, 没脸回家,村里人知道了,都不敢进城卖 菜了……
——夏衍回忆录:《懒寻旧梦录》
两则材料对剪辫的态度一样吗?反映了民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什么状况?
寄给莫理循的明信片:大清邮票上盖着中华民国邮戳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在北京的就任宣誓仪式上 1912年3月
——莫理循文件,REEL840/备忘录,1916年2月7日
莫理循在备忘录里写到:
1912年我满怀希望开始 为这个政府服务,现在我的 失望和当时的希望一样大。
——《北京的莫理循》
莫理循在日记中写道:
袁世凯想穿龙袍的疯狂 野心,毁了他自己的前途, 也严重地连累了他的国家。
——《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莫理循书信集》
二 次 革 命 形 势 图

国 运
莫理循对袁世凯说:
我接到的每一 个报告都是如此,

无论中外,都赞同
他。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
蔡锷(1882—1916)
材料一 莫理循在接受《生活》杂志采访时说:
“二次革命”(莫理循委婉地说成“最近在南京的骚乱”) 完全是由多年来从事革命和造反活动的职业煽动分子鼓动起 来的……
袁 任 临
暗 杀
时 大 总
宋 教
统仁
1913.10 国 会 “ 选 举 ” 袁 为 大 总 统
1914.5 公( 布大 《总 中统 华总 民揽 国统 约治 法权 》)
1914.12 颁( 布连 《任 修无 正限 大制 总) 统 选 举 法 》
1915.5 签 订 二 十 一 条
1915.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