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作者:隋华杰罗岚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5期

1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江泽民同志在北大、清华校庆上“四个统一”、“血点希望”的演讲,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重新审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新的问题和任务的不断出现和提出也给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已取得的成绩

1.1.1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指导工作不断加强

一方面,中央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专题性文件,既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又有对每一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的不同意见和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制度、落实措施的有不小的影响;同时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每年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对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

1.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内容和开展模式逐渐丰富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发起了以“万支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队暑期科技文化活动”、“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文体、科技、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等为主要开展模式和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科技支农”、“社区共建”、“企业挂职”、“医疗服务”、“环境保护”、“支教扫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纷纷参与各高校组建的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实践小分队、志愿服务小分队等,分赴全国三十余个省份、百余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创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模式。

1.1.3 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主体的层次日益提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之初,社会实践的参与主体以大学生占绝大多数,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科研教师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实

践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和接受教育,而人数极少的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难以发挥其智力、知识以及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而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平台。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和质量,许多高校的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也以带队或指导的方式参与了实践活动,构成实践活动参与主体的一个方面。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蓬勃发展,创新工作得到初步加强,产生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程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创新工作难以深入或低水平徘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1.2.1 创新意识不强,忽视工作创新

创新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特别是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部分高校缺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对上级有关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意见或规定不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指导思想落后于形势,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部分高校对本单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工作创新,不能切实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工作融入学校工作全局,提高到教育教学应

有的位置,而仅仅停留在社会实践活动操作层面上,不仅造成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且导致社会实践开展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影响创新工作;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关于社会实践创新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缺乏实际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实践活动开展不重全面,只抓点、线,搞“精英实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强势推进。

1.2.2 实践组织形式和手段老套

在实际创新工作中,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具体研究还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手段也是少有新意,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不够科学规范,不能根据实践主体的不同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点等安排不同形式的活动,存在以点代面现象;组织手段不够灵活,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存在“放羊”现象,有的只是走马观花、蜻蜒点水、应付差事,甚至当成四处“游山玩水”的好机会,使社会实践远离其原有的意义。

1.2.3 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效性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长效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不够制度化、经常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运作程序不规范,经费短缺,缺乏具体有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渠

道不畅,不注重与社会的长期联系,不讲求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迸一步延伸,不考虑社会实践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忽视经验推广,实践基地建设有名无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指导队伍建设落后,理论研究跟不上,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关注不够,部分指导老师缺乏服务学生意识,不安心、不专心、不热心的现象严重。

2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对策

根据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等的实际和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断丰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开展模式,不断完善、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要坚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原则方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使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转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要做到:

2.1 与时俱进

地方和高校各级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认识社会发展给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带来的挑战,认清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形势,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觉围绕和服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工作,与时俱进地确立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2.2 全面融入

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全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的融合,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方面,落实在各个环节,防止游离、脱节现象。要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成为一门必修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继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积极面向(下转第111页)(上接第47页)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科研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3 增强针对性,落实“三贴近”

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服务,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遵循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规律,坚持社会实践与理论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