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文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文 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一、 语文课前活动 师:今天语文素养培养的第一个环节,大家一起来看两名同学书写的生字。
评出书写规范的字。
生:共同评价出书写规范,结构好的字。
师:进入第二个环节课前诵读。
生:今天我为大家朗诵的是汉乐府诗歌 《长歌行》,请大家配合我齐诵。
生:这首古诗 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从中我们领悟到了我们每一个中学 生都应该珍惜时间, 努力学习, 希望我们 2.1 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珍惜时间发奋 学习。
师:史玉爽同学向我们全班同学发出了努力学习的号召。
二、 导入新课(语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孙权劝学 》。
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东吴的霸主是如何来劝学的。
在朗读 时,大家注意到本文有许多对话描写。
师: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1/8师:2 分钟自由大声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声音洪亮,饱含感情,组内朗读) 师:下面我们来分配角色朗读一下好不好。
生:非常活跃,齐声答好。
师:男生,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孙权一样有雄才大略,所以男生读孙权,我 希望 2 年 1 班的女生都能成为才女,你们读鲁肃,吕蒙全班齐读,旁白史玉爽同 学来承担。
师:大家评价一下,哪个角色读得比较好? 生:女生。
读得比较有气势。
师:男生继续加强。
[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培养学 生热爱朗读的情感,并且有利于把握人物形象。
] (二)预习交流 师:预习交流,三分钟互学。
(多媒体出示要求) 生:1.2.3 组到黑板前听写,4.5.6 组在组内互考。
(气氛热烈) [评:通过小组互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师:大家在预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一、背景介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兵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而其中的“孙权劝学”一章,则是对于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孙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本文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实录的展示和解读。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背景介绍和思维启发(5分钟)首先,我们向学生们展示《孙子兵法》的封面和相关介绍,让其初步了解这一经典著作。
接着,我们介绍“孙权劝学”这一章节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二步:阅读原文和注释(15分钟)在学生们已经有了初步学习兴趣和认知基础的前提下,我们开始进行文本的阅读和注释工作,以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原著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思维拓展和观念升华。
其中的重点内容,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一一展开。
第三步:探究“鼓励智慧”的导向(20分钟)孙权在《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军队中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智慧”,让人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发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们分析、展开讨论和思考,我们期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把握孙权鼓励智慧的导向观点,以此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注入动力。
第四步:剖析“得人才之事”的核心思想(25分钟)孙权在《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得人才之事”,并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仁、智、勇、严”。
我们将在这一环节中,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并探讨其中的核心思想和运用方法,以期让学生们在学习上获得系统化的思考和运用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归纳(10分钟)最后,我们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学习方向。
希望通过这次授课,学生们能够对于《孙子兵法》的“孙权劝学”这一精华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在自己未来的人生和职业道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三、结语通过上述的教学实录展示和解读,《孙权劝学》这一古代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思想和核心观点已经可以得到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的文言文课和大家平时上的可能不太一样。
请看大屏幕。
(屏显。
)今天学习的《孙权劝学》●文言文的拓展型文本学习●文言文的群文学习●文言文的诵读式学习●文言文的“连滚带爬式”略读学习●用文言文训练说话能力的学习第一部分蓄势师:今天的这节文言文群文阅读课,老师给它定了一个主题,叫“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其他人进行沟通。
沟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生:谈崩了。
(众生笑。
)师:是啊!同学们主动和父母沟通过吗?进行过关键性的对话吗?比如,这个周末你想玩三小时游戏,然后你跟妈妈谈……生:根本没门儿,一谈就崩!(众生笑。
)师:哦,提都不能提啊!结果呢?多半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知难而退,放弃谈判,乖乖听话。
(众生笑。
)师:这种情况是沟通中的妥协,是逃跑,可称之为“逃”,就是谈不下去就算了。
(师在黑板上画了个流泪的小人,旁边写“逃”。
)师:还有一种情况是谈判失败,内心愤怒,情绪激动,“啪”地关掉自己房间的门,在里边砸书,砸东西,骂人,甚至直接骂娘。
(众生笑。
)生:老师真理解我们啊!有时候我们也只能这样反抗一下。
(众生笑。
)师:这叫做人际沟通中的“打”。
你们别看王老师是个温柔的小个子,“打”的阅历、经验多着呢!小时候,跟爸爸妈妈“打”,结婚了跟老公“打”,当老师了跟学生“打”,跟家长“打”,跟领导“打”……(众生狂笑。
)师:正因为如此,老师对人际沟通才有了一些想法,读了《孙权劝学》及其相关故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学们聊一聊关于优秀人物之间的沟通问题。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愤怒的小人,旁边写“打”。
)师: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成功的沟通往往也表现为这两种情况——不是“打”,就是“逃”。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孙权的朋友圈,看看他们是如何沟通的。
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请看大屏幕:(屏显。
)●上级和下级的交流●同级的交流●下级和上级的交流●英雄和英雄的交流……第二部分上级和下级的沟通师:现在,咱们回溯课文——《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获奖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获奖教学实录(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阅读《三国演义》并查找有关资料)师:(板书刮目相看)大家知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生1:擦亮眼睛看。
生2:用新的眼光看待。
师:很好,大家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这一成语的出处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由吧!(板书:孙权劝学)先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注释通译全文,组内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划出有疑问的地方。
(生默读,后组内讨论课文内容,释疑)师:这篇古文比较简单,同学们应该能轻松地理解,现请一位同学试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通译这篇课文。
(生跃跃欲试,但没人敢举手)师:对不对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理解对了可以供同学们学习,错了出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啊!把自己的风采展现给同学们,来吧!(生情绪高涨起来,很多同学微笑着举起手来)生:我来试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改正,我是这么理解的:开始的时候,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推辞以军中事务多。
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
你说你事务多,哪里像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大惊道: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的阿蒙!吕蒙得意的说道: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兄你知道这事怎这么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他结为朋友就走了。
(下面马上有同学举起手)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基本符合原文的意思,这可看了他仔细的读过课文,但好像还有些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生1:我认为在孰若孤的孰字作谁来解更好,这句就是谁像我呢或谁有我事务多呢,这样更贴近整句话的意思。
生2:我赞同他的意见,我有点疑问:在《〈论语〉十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里的三作多、几解表虚指,而士别三日中的三是实指还是虚指呢?生3:我认为是虚指,就是分别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分别了三天。
孙权劝学的教学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陆世标老师: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坐下。
老师:有谁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举手。
(指其中一个)你可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学生: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小孩……老师:谢谢某同学给我们讲有关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司马光从小就是个聪明肯动脑筋的人。
不过有谁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朝代的人?(指一学生)学生:是古代人吧?(班上哄笑)难道是现在的吗?(哄笑再起)老师:是古代没错。
可是到底是哪一个朝代呢?大家现在翻到今天我们要学的《孙权劝学》那一课去,看课文的注释①。
老师:司马光是哪一个朝代呢?他写了一部史书叫什么?(指一学生)你上黑板来写一下。
学生:(板书)宋资治通签学生:老师,某同学的“签”写错了!(一学生上来改“鉴”)老师:对一些难写的字大家要注意它的结构,“签”是“牙签”,“鉴”是“借鉴”之意。
这个字的含义与这部史书的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因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这部书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或警示后人。
那么今天的文章会给我们怎样的警示呢?请大家看题目《孙权劝学》,孙权是谁?“劝学”是何意?学生:孙权是三国的,跟诸葛亮一样。
学生:“劝”是“劝告、劝说”的意思吧。
学生:“学”我认为是“学习”。
老师:那么孙权劝谁学习呢?我们得来看课文了。
此文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学文言文时要学会三步走,是那三步?学生:一读二译三理解。
老师:某同学你来读一遍,大家注意他读时字音及句子停顿是否合适,要做好标号。
(一学生读课文)老师:(点一学生)你认为他刚才读错什么字吗?学生:他把第二句中的“博士邪”中的“邪“(ye)读成(xie),还有“孰若孤”中的“孤”(gu)读为(hu)。
“老师:我觉得这几个字(指黑板)“卿”“遂”“涉”读得很含糊。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堂实录课文品读:《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名人单元,本文用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讲述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学习的文言短片故事,全文共119个字,全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推进故事发展。
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
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
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设计意图: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和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吕蒙、《资治通鉴》的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文意。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口吻,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新课由金文篆体字劝()字激情导入,请学生看字体会劝说应该有什么特点:生说:有2口、2人,还要使力,师说:今天我们就走进有关劝说的小文章,《孙权劝学》。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一>读美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1、学生按要求大声诵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评价。
3、师生归纳本文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字音。
(邪,更,卿,孰)教师黑板板书字音。
4、划分节奏指导:师:当我们走进文言文除要读准字音外,还应该读准节奏,请一位学生先读,其余学生评价。
生:仔细听读,查找节奏师:全文有2句的节奏犹为注意,看PPT 教师指导朗读。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孙权劝学课堂实录1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力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猛,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谱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告,他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结果如何呢?今日咱们就来看《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师:这篇文章选自哪里?生:《资治通鉴》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生: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
师: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应当不生疏吧,哪位同学讲一下?生:讲故事。
师:大屏幕展示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孙权劝学到底是怎么个劝法呢?俗话说“书牍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这节课我们就从读做起,把握课文的内容。
(展示大屏幕: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留意把握字词的读音与句子的节奏。
(师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提示与要求)生: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留意读音与停顿。
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解释,争取快速读通课文的`内容和文意。
(大屏幕展示:二读:读通内容和文意。
)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一下。
生:自主学习。
师:通过自主学习,你会遇到不少疑问或者有很多收获需要请同学们帮助或者与同学们共享,下面就请同学们组内相互沟通一下。
生:小组相互沟通,商量激烈。
师:哪组的同学有疑问?生:“当涂〞怎么讲?生:当权,当道。
生:“博士〞与现代汉语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在文中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好,同学们分析的不错。
读通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商量以下问题,把握课文文意。
(大屏幕展示商量问题: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吕蒙德改变吗?) 生:强烈商量。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进步的故事。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师:宁波在放《赤壁》,同学们看过吗?生:有!师:今天我们走进《三国》,他们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请同学们猜猜是谁,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
师:出示谜面。
生:诸葛亮、曹操、刘备师:可惜都不是,他参加过赤壁之战,而且获得了胜利。
生:孙权(以播放的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以谜语来激趣,学生较感兴趣)师:接下来我们学一学《孙权劝学》,同学们把文学常识画出来,你能不能说一说,文学常识中哪些知识需要注意的。
生:记住选自哪里,以及哪个地方的。
生:本文选自《》师:是谁编撰的。
生:北宋时期司马光。
(让学生自己归纳需要注意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师:内容不太熟悉,你们对哪个词语不太了解呢?生:编年体不知道。
师:有很多种体裁,编年体主要是按年代的前后顺序来写,我们在学《左传》和《史记》后会有更多的理解。
师:孙权,字什么呢?师:我们下边进入课文,首先请大学一起来读读看,尽量的读准字音,不读破音,对文本有初步的印象。
同学们把声音读出来,自由的朗读。
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然后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那么说说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呢?生:孙权、鲁肃、吕蒙。
师: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孙权劝吕蒙学习。
师:如果把文章一刀两断的话,应该从哪里断开。
生:鲁肃发现吕蒙不再是以前的吕蒙。
师:鲁肃对吕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有了质的飞跃,文中出现了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小组朗读一下,一位同学演孙权,一位演吕蒙,一位演鲁肃。
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并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
大家不要忘记,体会一下人物的身份噢!看看同学们读得效果。
(老师虽然提了要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得到落实,)师:(教师在小组中指导)揣摩一下人物的语气,身份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
孙权这么读,还能做君王啊!你是读什么呢?鲁肃有一句话,表现了什么呢?生:惊奇!师:所以要读出惊奇。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兴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古文《孙权劝学》。
请看题目,谁来说说你对哪个字或词感兴趣?生1:我对“劝”字感兴趣,孙权劝的是谁?为什么要劝?生2:我也对“劝”字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生3:我对“学”字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生4:我对孙权感兴趣,我想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思考问题了,题目给了我们很多信息,同学们都发现了,很了不起。
那么孙权是怎么劝的?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尽量读准字音。
可以结合书下注释,如果遇到不会的字音还可以请教小组的其他成员,一会我们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他指出读音上的错误,你们也可以拿出笔标记一下。
(一生读。
) 师:好,你请坐,谁来说说他读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生1:“即更刮目相待”应该读“gēng”。
生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读“wéi”。
师:很好,同学们发现有两个多音字读错了。
老师在读音上有一个小提示给大家,当你拿到一篇古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你可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并记住它的含义,根据字在句子中的意义和语感判断多音字应该读哪个音,最后再看通假字要读出所通字的音,这样一篇文章的字音障碍就扫除了。
这个方法希望大家记住。
我们看这篇文章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是……(出示课件),现在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洪亮而整齐,老师也想读一读,给我机会吗?生1:不给。
(一生很顽皮。
)师:为什么不想让我读呀?生1:我也能读好,我想给大家读。
(众人笑。
)师:好,那你先读,你读完后让我读好吗?生1(笑):好。
《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过程实录分析及其设置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设置不断地做出调整和改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该文选自《三国志》中的一段名言,读完此文,学生能明确理解孙权对学生劝诫的本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
一、《孙权劝学》的教学过程《孙权劝学》是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学生在初读此文时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知这篇古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文本分析和译文分析两个方面来探究这篇文章的写作、表达和传递的思想。
一、文本分析1、完整朗读全文。
在完整朗读全文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并能在语感上对古文的特点有所感知。
2、对古文进行字词解释。
在对字词解释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文本中的生僻字、古词、难词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概念、写作特点和用词方法。
3、分析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在分析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时,教师应该重点讲解例句的句型结构、语法特点和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分析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译文分析1、全文翻译。
教师需要对全文进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对照译文和原文,逐句对比。
在对照译文和原文,逐句对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翻译的难度和主流的翻译方法。
二、《孙权劝学》的设置意图1、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孙权劝学》整篇古文非常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学生可以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孙权劝学是《史记》中的一则名言,通过孙权的话语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习、乐学习、善于学习和自主学习,积极拓展各种学习渠道,开阔思维,增长知识,从而使学生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生:开导吕蒙。
师:这样看来,这个感叹号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感叹号透露出孙权内心的遗憾和对吕蒙的器重。
我们试着用问号和感叹号再读一次生读师:有什么区别生:我觉得感叹号有慢慢开导之意。
而问号有些放弃,生气的意味。
师::所以感叹号中透露着期待,我们再来读一次生读:师:如果把下面的话再加进去就更好了生读师总结:从这些标点符号中,我们渐渐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甚至感受到他们的性格。
我们说出来,还要把它读出来。
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
师生分角色朗读。
(一生当吕蒙,一生当孙权,一生当鲁肃,师生读旁白)(五)师:八百多年后,有一个叫做苏东坡的人站在长江边吟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国东吴,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豪杰辈出之地。
他们是……生读: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
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虑深思远,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师:他们都是英雄,但是我在想:今天我们所读的`一个小小故事当中,你,能看出他们是英雄吗?能看出他们成为英雄的某些品质吗?(出示画像)是不是都很酷,很帅?(生笑),但是不要看画像,而是要看课文,从文中找,从句子里,从词语里面找。
生:我认为鲁肃是英雄。
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以看出。
师:此话怎讲?生:鲁肃在与吕蒙的论议中发现吕蒙竟然有如此的才略,马上就刮目相看,去拜见他的母亲,这说明他对吕蒙很尊重。
师:尊重吕蒙就要拜见他的母亲吗?而且是“遂拜蒙母”,“遂”什么意思?生:于是,就师:他干嘛要急着拜见吕蒙的母亲呢?生:这有点像八拜之交的意思,也就是说吕蒙的母亲就像我鲁肃的母亲一样。
师:按你的意思,这个“结友而别”的“友”,是怎样的朋友?生:犹如兄弟般的朋友。
师:很有道理,这话可看出鲁肃怎么就是英雄呢?生:他能完全改变自己原先对吕蒙的看法,变得如此器重吕蒙,体现他对人才的尊重。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下?
还 有“ 但 闻燕 山 胡骑 鸣啾 啾 ” 。 师 : 同学们 非 常棒 ! 学 习就 应 该
举 一 反 三 。 来 看 最后 一个 句 子 。 ( 屏 显。)
( 生试 读 。 )
生 3 : 吕蒙 用 军 中 事 务 繁 多 来推
辞。 师 : 对 , 翻 译 句子 的时候 , 一 定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 意 翻 译 完 整 。 再 来 看 第 二 个 句
子。
师 :能说 说 你 选 择 这 种 语 气 读
的理 由Ⅱ 马?
生 1 :我 认 为 孙 权 作 为 君 主 , 是 想让 吕蒙 多 学 习 ,否 则 以 后 怎 么 带
里面 。
大 兄何 见 事 之 晚 乎 !
啊 !
生 1 : 长 兄 知 道 这 件 事 太 晚 了 好 他 的 部 下 , 因此 有警 告 的语 气 在 师 : 在 这个 句子 中“ 乎” 字 是 什 生 2 : 是感叹词 “ 啊” 的意 思 。 师: 其他 同学 有 什 么 看 法? 生 2 : 这句话 中的“ 不 可不学 ” , 用 了 双 重 否 定 ,表 现 了 孙 权 语 气 坚 师: 哦, 这 位 同学 想 要读 出君 王
师 : 本 课 中 出 现 了很 多语 气 词 , 决, 不 能质 疑 的态 度 。 请 大 家 标 注 出来 ,朗读 时 注 意 这 些
生 2 : “ 岂” 是难 道 的 意 思 , “ 欲” 语 气 词 , 有 助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走 近 文 的威 严 , 这种 语 气 是 坚 决 的。就 像 今 中 的人 物 。 对 课 文 的语 句 翻 译 我 们 天 你 很 累 , 回 家 不 想 写作 业 , 这时你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完整篇.doc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
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须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别人和虚心接纳别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
谁能说说自己的感觉?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7篇孙权劝学课堂实录1师: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情愿帮我想个方法?生:情愿。
师:是这样的,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愿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当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许多,况且又不想考什么清华北大,学不学无所谓。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其实,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生:想。
(学生商量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达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认定目标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当怎么学呢?谁来说说?生: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解释和工具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互相商量讨论,……(学生回答。
学生参加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导学达标二:竟读课文、自主强化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如今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 师:刚刚大家读过课文了,如今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准时点拨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 师:大家读得不错,如今能不能在大声、流利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
教学千法读为本。
读会字音、读懂。
)师:我们来个竞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老师还预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观赏。
( 学生商量、沟通,相互质疑问难。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孙权劝学 教案范文集锦6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查字典,看解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老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解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劝学》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劝学》教学实录《劝学》教学实录(通用12篇)《劝学》教学实录1【教材分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文章围绕“善劝”与“论议”展开。
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今天,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学生分析】十三、四岁的七年级学生,平时爱听故事,看电视剧,看小说,而且《三国演义》又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已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学习本文必须引导他们学会从读中悟,从悟中得以加深了解。
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诵读、欣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初步翻译简单的文言句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善于劝说别人和虚心接纳别人意见的美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曲)。
谁能说说自己的感觉?生:“滚滚长江东逝水……”听了歌曲,我感觉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豪迈的壮志,为天下的百姓没有过上好日子而流泪。
生:听了歌曲“火烧赤壁”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师:看来,这首歌曲已经深深地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谁能说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大致内容?生:《三国演义》所叙的故事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谋求一统天下,展开你争我夺的斗争,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峙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范例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一)
师:翻开《三国演义》,就会看到如此一首词,还能够唱……
师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生与: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一起来笑谈发生在英雄们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二)
师:课文会读了不?会读了您告诉我,这篇文言文,哪些字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告诉我,告诉大伙儿。
生:邪(yé)
师:哦,读邪(yé),这不是xié不?
生:这是个通假字、
师:哦,是个通假字,我们明白,通假字的字音,往往要依照哪个字来读?
生:所通的那个字。
师:对,因此这个字读yé,还有哪个?还有哪个字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该您了,还有没有,容易读错的,
哦,后面男生,声音响亮点啊
生:卿
师:卿,就是那个爱称,“卿"字对不对,大伙儿找到没有?哦,这个字相当难写,我们一起用左手来写写看,也许如此会记得更深刻、
生:“更”,gēng不读gèng
师:因为这是一个什么字?
生:通假字
师:呵呵,它不是个通假字,它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对,什么缘故这个地方念“gēng",不念g&egrav e;ng呢?
生:因为是重新,改变的意思。
师:多音字,依照什么来判断读音,同学们?
生:意思
师:对,意思,这篇文言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是哪个呢?
生不答。
师:孤岂欲卿治经wéi博士,依然wèi 博士?
生:wéi
师:因为她的意思是什么?
生:当
师:啊,是当,是作为的意思。
好的,特不棒!
(三)
学生齐读全文
师评价:读得特不准,然而,依然感受读得不是特不响,读得不是特不亮、假如又响又亮又准会更好。
读音会读了,意思会翻译了不?
生:会,预习了。
师:我也预习了,咱们来看看,我也做了一个预习,我来解释一下给您听,您看看我的预习做得如何样,会可不能比您更好、
师误译:
当初啊,孙权对吕蒙讲:“您现在当权掌事了,不能够不学习啊!"吕蒙推辞用军中特不多的事务。
孙权讲:“我哪里是想让您研究经书成为一名博士生呢,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往事的耳朵。
您讲您有特不多的事务,谁比得上我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特不多的好处。
吕蒙因此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浔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特不吃惊,讲:您现在的才能与谋略,再也不是往常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讲:一个士人分不一段时间,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您为何了认清事物这么晚呢?鲁肃因此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才告不。
师:我翻译的好不行?
生笑:不行!
师:我感受到连感情都出来了,是不是完美无暇?
生争着回答:有错误!有问题!
师:您们就如此对待我的翻译啊?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这句话我认为意思应该是“吕蒙用军中军务繁多来推辞、”
师:我是一字一字来翻译的呀。
生:这是一个倒装句、
师:如何个倒装法?
生:假如要倒过来,就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师:要依照如此的顺序来是不是,如此的顺序来才会?
生:正常
师:不是正常,是—-通顺!
生:还有,“博士”应该翻译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师:不是博士生啊?那您讲讲这个词应该依照什么来翻译呢?
生:古代的官位、
师:哦,古代的官位,更确切些,应该是依照古代的背景来翻译、
生:还有,“耳",是语气助词,是“罢了"的意思、
师总结:我本来觉得自己的翻译挺好,哪明白给您们一讲依然有问题的,谢谢大伙儿的指正,事实上是如此子的。
“博
士"、“往事"、“耳”,这几个词都应该依照古代的意思来翻译,这些词跟我们现在都不一样了,我们把它称之为:古今异义词;还有这句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刚才这位男生指出这句话应该是倒装的,老师也造了一个名称——古今异构句。
(四)
师:现在我们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问题!
师:来验证一下,不要看课文,看大屏幕、一起来,朗读要准!要响!要亮!开始!
学生读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不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不
师:读得好啊,比读课文还要好啊,讲明意思的理解到达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
这事实上就是读古籍啊,是不是如此子的,古籍都是由右到左的,而且都是竖排的,而且没有什么?
生:标点符号!
师:事实上我们的古代人书籍上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
点符号是后人加的,是谁加的我也不明白,然而,什么缘故要加标点啊?不加标点不也能读不?
生:这是为了断句,使翻译时候意思更通顺。
生:有些时候,加了标点想把她想表达的语气给表达出来、比如讲“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有一个反问的语气,她加的是感叹号,我觉得应该加问号,如此有一种反问的语气、师:也就是讲在人物的话语之后加了标点,会有什么作用?
生:……
师:能把人的语气、感情、甚至是内心世界都传递出来。
那么,您觉得我们的编者,标点加的好不行,哪一个标点用得最好?从中您能感受到什么?
生:“不可不学!”中一个感叹号传递出孙权的强烈的要求、
师:事实上这个感叹号还有前面的几个字相呼应呢?
生:不可不
师:然而,您是否觉得孙权太严厉了,以自己的权势来逼迫吕蒙啊
生:不是,她是为了增强吕蒙的才能,让吕蒙更好地为吴国效力。
生:她应该特不信任吕蒙,您的武功差不多特不好了,假如加上一些才略您就智勇双全了,她要把吕蒙培养成吴国的一
位名将、
师:大伙儿的意思老师明白了、也就是孙权在向吕蒙下严厉的命令的同时,又同时透露着对吕蒙的一种期待、事实上从一个字中能够看出来,哪个字?
生:卿
师:“卿"什么意思?
生:爱卿
师:情感上是特不期待,特不诚恳的,然而语气又是特不严厉,坚决的,这叫——语重-—心长!
师:讲的好不如读得好,谁来读?
一生读
师:心特不长,语还重不重?
生:不重
生再读。
生:我觉得“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个感叹号也用得特不好,有让人回味的感受、
师:回味出什么感受来呢?
生:好像是吕蒙在教导鲁肃,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
师:咦,这个吕蒙怎这么大胆?鲁肃然而吴国的三军都督啊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是透露出吕蒙已感受到自己特不有
才华,她差不多比较有自信了、
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个感叹号能够看出鲁肃特不吃惊啊
师:如何个吃惊法?您能把这种感受具体地讲出来不?
生:这讲明吕蒙的才智进步特不大,可讲是飞跃,在吴下的时候,鲁肃感受吕蒙依然特不一般的,而吕蒙现在的改变已判若两人,因此这个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特不的吃惊师:假如我们把这个感叹号与前面的另外一个词联系起来,那就能感受的鲁肃的吃惊了,是什么?
生:大惊
师: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是讲一讲哦,“与蒙论议",开始……
生齐读: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师:往常称吕蒙什么缘故?
生:阿蒙。
师:古人叫名字,直呼其名,事实上是一种——不尊重。
比如那个曹操,假如直呼其名,就叫她曹阿瞒,假如尊重她应该称之为“曹孟德";而吕蒙,先前被人唤作“阿蒙”,现在则应该被称为“吕子明”。
称呼的变化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吕蒙的变化之大与鲁肃的惊讶之深、
生:卿言多务,孰若孤?这个问号能看出孙权对吕蒙的批
评
师:哦,她讲这个地方看出孙权对吕蒙的批评,其她同学如何看?
生:我看也是语重心长的教法。
她讲您讲事务繁多,哪有我多呢?她在慢慢地开导吕蒙、
师:大伙儿看下面的话: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她也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经历讲出来,这叫“现身讲法”,这叫“将心--比心”、
师:有个标点,前面有个同学讲感受用得不太好,“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也觉得是不太好,这个地方应该是问号才对是吧?是责问她呀,孙权前面不是语重心长地跟吕蒙讲不?可吕蒙如何办?推三阻四,我情况特不多啊,作业特不多啊(生笑),对不对?是感叹号依然问号?
生:感叹号,老师讲这是责问,
生:我认为这个时候孙权估计有些伤心,因为吕蒙不明白她的用意。
师:那您认为这个感叹号中透露着孙权的遗憾,估计没有伤心那么重,但有一点点遗憾、我们来看看下文:但当涉猎、她这个时候特不生气不?
生:没有
师:她还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