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概述

合集下载

中毒

中毒

心得体会
一:chE复能剂的问题:1;AOPP后未及时应用chE复能 剂或用量小,再加上毒物清除不彻底。而片面的加大 阿托品的使用量,是急性胆碱能危象抢救失败的主要 原因。2,肌肉麻痹后未重视复能剂的应用及缺乏良 好的通气设备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3,经口中毒 残留在的有机磷在胃肠道内仍会被经一步吸收(包括 肝肠循环再分泌)随时都有新的酶失活,仍需复能。 4,对中毒3-5天的病人,磷酰化胆碱酶已“老化”在 用复活剂难以起作用。5,复活剂排泄较快,所以需 要定时反复给药。6,解磷啶和氯磷啶均应稀释后缓 慢静脉注射,因注射过速或短期内用量过大,不但会 出现毒副作用,也可以抑制胆碱酯酶,产生类似有机 磷农药中毒症状。 原则:早期 足量 反复 持续
中毒救治
清洗: ① 脱去污染衣物,以肥皂水或清水冲 洗体表,甲床缝隙,毛发。 ② 经口中毒者应选用胃管反复洗胃, 持续引流,由于有机磷中毒存在胃—血—胃 及肝肠循环,应小量反复彻底洗胃,洗至洗 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③ 洗胃液选用清水, 2%碳酸氢 钠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马拉硫磷 禁用氧化剂,敌百虫禁用碱性溶液。
辅助检查 (1)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2)尿中有机磷代谢产测 定。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
有机磷农药接触史或口服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 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肌束震颤为特异性, 四肢内侧、颈部和胸部较易观察。
阳性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毒救治
原则:首先处理危极生命的情况,维持呼吸, 保证呼吸道通畅,予气管插管,人工呼 吸机辅助通气,维持血压。
有机磷中毒的急救
概述: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多呈油性或结晶状,色泽由淡黄色至棕色, 稍有挥发性,且有蒜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 有20万人死于农药中毒,在我国每年发生的 10万余人农药中毒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50% 以上,病死率为10%。

各类中毒课件ppt

各类中毒课件ppt

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遵循医生指导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
04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的症状与处理
症状
恶心、呕吐、头晕、心跳加快、呼吸 困难、意识模糊、昏迷等。
处理
停止饮酒,保持呼吸道通畅,催吐或 洗胃,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药 物解酒。
酒精中毒的预防措施
控制饮酒量
详细描述
常见的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吸入这 些气体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处理方法
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有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 。如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同时应尽快报警,以便专业 人员处理泄漏源和进行救援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药物过敏
个体对某种药物成分产生过敏 反应,可能导致中毒。
药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昏 迷等。
处理
立即停止服用药物,催吐或洗胃,保持呼吸道通畅,送医治 疗。
预防药物中毒的措施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药物
确保药物没有过期或变质。
感谢您的观看
农药中毒
总结词
农药是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化学物 质,误食或过量接触可能导致人体中 毒。
预防措施
使用农药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佩 戴防护用品。储存农药时应远离食品触、吸入或误食进 入人体。轻度中毒可能出现头痛、恶 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毒可能导致 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适量饮酒,不饮过量, 避免空腹饮酒。
了解酒精浓度

动物重金属中毒概述

动物重金属中毒概述

动物重金属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主要涉及对重金属元素(如汞、铅、锌、镉等)的过量接触和摄入。

这些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不易被分解或消除,因此可以在食物链中积累,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中毒症状:
1. 情绪激动:如焦虑、易怒等。

2. 消化系统问题: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3. 神经系统问题:抽搐、瘫痪等。

4. 其他症状:如口腔肿胀、呼吸困难等。

病因:
1. 环境污染:重金属元素通过空气、水和土壤进入动物体内。

2. 饲料和水源污染:饲料和水中的重金属被动物摄入后,会在体内积累。

3. 工业排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重金属元素通过空气、水和土壤进入动物体内。

4. 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也可能影响动物的易感性。

诊断与治疗:
1. 诊断:通过血液、尿液、组织样本检测重金属浓度。

2. 治疗:根据中毒程度和症状,采取催吐、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等方法。

3. 预防:加强环境监测,控制重金属排放,改善饲料和水源质量,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等。

总之,动物重金属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

同时,对于人类而言,也需要注意食品安全,避免摄入被重金属污染的动物产品。

内科学中毒讲义

内科学中毒讲义

02 常见中毒物质
CHAPTER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常见 的农业杀虫剂,可能导 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
详细描述
有机磷农药通过皮肤、 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 体,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 突触后膜上过度积累, 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和抑
制的一系列症状。
内科学中毒讲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毒概述 • 常见中毒物质 • 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 中毒的急救与治疗 • 中毒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01 中毒概述
CHAPTER
中毒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毒是指机体一次性或多次接触 外源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时,引 起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 碍而出现的疾病。
详细描述
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肾脏、骨骼等组织中积累,对器官造 成损害,影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疼 痛、肝肾功能异常等。
治疗
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污染部位,口服中 毒者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治疗。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中毒事件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强化医疗救治
确保中毒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中毒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
各国之间分享中毒防治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联合研究
开展跨国合作,共同研究中毒防治的新方法和技术。
共同制定标准
共同制定和推广中毒防治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全球防治水平。
谢谢

急性中毒-概述

急性中毒-概述
2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毒物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表现 为肢体瘫痪、肌纤维颤动等。如铅中毒所致脑神经麻 痹,砷中毒所致多发性神经炎。
(七)泌尿系统症状
急性中毒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常见的有肾中毒伴肾小管坏死(如升汞、四氯化碳、 氨基甙类抗生素、毒蕈等中毒),休克引起的肾缺血 以及肾小管阻塞(如砷化氢中毒、磺胺结晶等)。 (八)血液系统 有些毒物可加速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见于 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中毒) 有的可导致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阿司匹林、氯霉 素、氢氯噻嗪、抗肿瘤药物中毒)或使血液凝固障碍 (肝素、双香豆素、水杨酸类、蛇毒等中毒)而引起 出血,有的还可使白细胞减少。 (九)发热 见于抗胆碱药、二硝基酚、棉酚等中毒
沉淀剂: 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 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 生理盐水与硝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银。
(3)导泻: 常用25%硫酸钠30~60ml或50%硫酸镁40~80ml; 一般不用油类泻药,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的吸收;
严重脱水及口服强腐蚀性毒物者禁止导泻; 肾功能不全、呼吸抑制或昏迷病人及磷化锌和有机磷 中毒晚期患者不宜使用硫酸镁,因其若吸收过多,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4)灌肠: 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适用于口服中毒超过6小时以 上,导泻无效者及抑制肠蠕动的毒物(如巴比妥类、 颠茄类、阿片类)中毒。 (5)合理应用吸附剂: 吸附剂是指一类可吸附毒物以减少毒物吸收的物质, 其主要作用为氧化、中和或沉淀毒物。 常用活性炭和万能解毒剂(活性炭2份、鞣酸1份、氧 化镁1份,即2∶1∶1),洗胃后口服或经胃管注入。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 利尿 对于经由肾脏排泄的毒物,加强利尿可促进毒物排 出。 措施包括: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1 吸入性中毒的急救 脱离中毒环境,搬至上风或侧风方向,使其呼吸 新鲜空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 舌后坠。

食物中毒概述

食物中毒概述

饮食营养与卫生
饮食营养与卫生
食物中毒概述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二、食物产生中毒的原因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五、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 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 当作食品摄入后的非 传染性(不属于传染 病)的急性或亚急性 疾病
二、食物产生中毒的原因
1、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急剧繁殖 2、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致病剂量 3、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的成分 4、在食品贮藏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食品产生了有毒
物质 5、某些外形与植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呈暴发性,短 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 然上升趋势
2、食物中毒与食物有明显相关性 3、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症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四、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致病原因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3、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 5、真菌毒2、把好食品加热关 3、把好生熟分开关 4、把好清洗消毒关 5、把好食品存放关 6、把好人员健康关 7、把好个人卫生关 8、把好环境卫生关 9、把好扁豆加工关 10、把好亚硝酸盐关

中毒的机理概述

中毒的机理概述

中毒的机理概述中毒(poisoning)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一) 病因1.职业性中毒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不注意劳动保护,密切接触有毒原料、中间产物或成品而发生的中毒。

另外,在有毒物品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违反安全防护制度也可发生中毒。

2.生活性中毒主要由于误食或意外接触有毒物质、用药过量、自杀或故意投毒谋害等原因使过量毒物进入人体内而引起中毒。

(二)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出毒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

职业性中毒时,毒物主要以粉尘、烟雾、蒸汽、气体等形态由呼吸道吸入;生活性中毒时,毒物大多经口摄入,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很少,主要是一氧化碳。

毒物吸收后经血液分布于全身,主要在肝脏代谢。

多数毒物代谢后毒性降低(解毒),但也有少数毒物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强,如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后,毒性较原来增加约300倍。

体内毒物主要由肾脏排出,气体和易挥发毒物还可以原型经呼吸道排出,某些重金属如铅、汞、锰、砷等可由消化道和乳汁排出。

(三)中毒机制1.局部腐蚀、刺激作用:强酸、强碱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并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2.缺氧: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窒息性毒物可阻碍氧的吸收、转运或利用,使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

3.麻醉作用:脑组织和细胞膜脂类含最高,而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具有较强的亲脂性,故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抑制脑功能。

4.抑制酶的活力:很多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抑制酶的活力而对人体产生毒性。

如有机磷杀虫药抑制胆碱酯酶,氯化物抑制细胞色索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等。

5.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四氯化碳代谢生成的氯甲烷自由基可作用于肝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内质网变性,肝细胞坏死。

6.受体竞争:阿托品通过竞争阻断毒蕈碱受体、产生毒性作用。

职业中毒临床相关知识概述

职业中毒临床相关知识概述

职业中毒临床相关知识概述一、临床类型(一)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等。

(二)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吸收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锰中毒等。

(三)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但无清晰的发病时间界限。

此外。

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称迟发性中毒,如迟发性锰中毒等。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称毒物的吸收,如铅吸收。

二、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和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多种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更为复杂,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

同一考物可累及不同耙器官,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而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许多毒物可选择性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毒物更为敏感,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为主要毒作用耙器官或靶器官之一的化学毒物统称为神经毒物。

生产环境中常见的神经性毒物有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

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表现,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

铅、铝、锰等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且持续发展。

有些毒物,如铅、正己烷、有机磷等还可引起神经髓鞘、轴索变性,损害运动神经的神经肌肉接点,从而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的周围神经病变。

一氧化碳、锰等中毒可损伤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增高、帕金森综合征等。

铅、汞、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等严重中毒时,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毒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最容易遭受气态毒物的损害。

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变;严重时,可出现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吸入液态有机溶剂,如汽油等还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有些毒物,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可诱发过敏性哮喘;砷、氯甲醚类、铬等可致呼吸道肿瘤。

临床常见中毒与解救

临床常见中毒与解救

(3)注意事项:(务必牢记)
①中毒毒物进入体内时间在▲(4-6h 内)应洗胃,(但 如服毒量很大或者毒物过多,或所服毒物存在胃-血-胃循 环,尽管超过6h,仍有洗胃的指征);
②中毒引起的▲(惊厥未被控制之前禁止洗胃); ③每次灌入冼胃液为(200-400ml),▲(每次最多不超
过500ml),过多则易将毒物压入肠中; ④▲(强腐蚀剂)中毒患者禁止洗胃、防止胃穿孔; ⑤▲(挥发性烃类化合物(如汽油)口服中毒患者不宜
(2)解救方法 A.常规 + 利尿剂利尿 B.特殊治疗:阿托品类生物碱 C.对症与支持治疗:控制感染,防治脑水肿 D.禁用解磷定等化合物
2.甲咪类 (1)症状:嗜睡;紫绀;泌尿系统症状 (2)解救:A.常规 + 碱化尿液 B.解除高血红蛋白血症 C.出血性膀胱炎:止血药
3.酰胺、脲、胍与苯胺类 (1)症状:A.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 B.部分药物有紫绀现象 C.皮肤粘膜刺激性 (2)解救:A.常规 + 利尿 B.紫绀:亚甲蓝
临床常见中毒与解救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毒物: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物质 2.中毒:毒物引起的疾病 二.中毒的一般处理
1清. 除未吸收的毒物 吸入性中毒
经皮肤和粘膜吸收中毒 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2.加速毒物排泄,减少吸收
(1)导泻:硫酸镁/硫酸钠 (2)洗肠 (3)利尿 (4)血液净化 3.中毒后药物的拮抗 (1)物理性拮抗:药用炭,蛋白、牛乳等 (2)化学性拮抗:弱酸中和强碱等 (3)生理性拮抗:阿托品拮抗有机磷类等
常规 + 解毒剂 + 对症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第四节 抗癫痫药中毒
一.基本药物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钠

中毒 科普知识

中毒 科普知识

中毒科普知识
1.轻度中毒:最初感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头痛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晕厥。

一般神志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消失。

2.中度中毒: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之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频、前胸皮肤呈樱桃红色。

3.重度中毒: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涼、瞳孔放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

大多数会遗留后遗症如痴呆、癫、肢体僵硬或瘫软或心律失常。

中毒急救ppt课件

中毒急救ppt课件

详细描写
气体中毒是由于吸入有毒气体引起的,常见 于工业事故或火灾现场。在产生气体中毒后 ,应迅速离开有毒气体环境,到空气新鲜的 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 可进行人工呼吸。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治疗。
案例四:化学物质中毒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了解化学物质性质、穿着防护用品、及时冲洗皮肤
详细描写
中毒急救ppt课件
汇报人: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中毒概述 • 常见中毒类型及急救措施 • 中毒急救流程 • 中毒预防与安全措施 • 中毒急救案例分析
01 中毒概述
中毒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毒是指机体一次性或多次接触外界 物质,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引 起机体功能特殊或死亡的现象。
01
02
03
04
尽快脱离有毒环境
如离开污染区域、开窗透风等 。
催吐与洗胃
如无消化道破坏,可催吐或洗 胃,以减少有毒物质的吸取。
解毒与排毒
根据中毒物质种类,采取相应 的解毒措施,如使用殊效解毒
剂、利尿排毒等。
紧急就医
如症状严重或处理无效,应立 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02 常见中毒类型及急救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物中毒
化学物质中毒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了解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 危害非常重要,穿着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服等。在接触 有毒化学物质后,应及时冲洗皮肤和眼睛,防止进一步吸取。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治疗。
案例五:有机溶剂中毒的紧急处理
总结词
避免直接接触、迅速脱离现场、就医治疗
化学物质中毒
01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中毒——是指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损害或器质性损害。

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的来源和作用可分为:工业毒物,农药、有毒动植物,药物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由于剧毒物或大量毒物进入人体,迅速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2,慢性中毒——少量毒物逐渐进入体内,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后,方才出现中毒症状者第一节概述一,病因1,职业性中毒:如劳动保护不周,在生产、保管、运输、使用过程中可发生中毒2,生活性中毒:如意外接触、误食、用药过量、自杀、谋杀等二,发病机制:中毒三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1,直接的化学损伤:如强酸、强碱。

2,阻抑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如CO、硫化氢、氰化物3,麻醉作用:如有机溶剂、吸入性麻醉剂。

4,抑制酶的活力:如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脂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等。

5,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6,变态反应三,诊断:1,病史采集:应尽量明确以下几点:①谁中毒?②何种毒物中毒?③何时中毒?④如何中毒?⑤经何处理?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中毒的可能性①不明原因的多系统损害。

②难以解释的精神改变。

③外伤、特别是青年人难以解释的摔伤。

④年轻患者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或胸痛。

⑤火场救下来的患者或与毒物接触者出现临床症状⑥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⑦儿童出现难以解释的嗜睡,精神症状或其他奇怪行为2,临床表现:⑴呼气、呕吐物及体表气味。

蒜臭味:多数有机磷农药、无机磷、砷、铊及其他化合物酒味:乙醇、甲醇、异丙醇及其他醇类化合物酚味:石炭酸(苯酚)、来苏尔醚味:乙醚及其他醚类刺鼻甜味(酮味):丙酮、氯仿苦杏仁味:氰化物及含氰甙果核仁(苦杏仁)梨味:水合氯醛鞋油味:硝基苯冬青油味:水杨酸甲酯水果香味:硝酸异戊酯、醋酸乙酯尿(氨)味:氨、硝酸氨其他特殊气味:汽油、煤油、松节油、苯、甲苯等⑵皮肤粘膜①颜色紫绀:亚硝酸盐、磺胺、苯胺、各种抑制呼吸及引起肺水肿的毒物潮红: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抗组胺药、乙醇樱桃红:CO、氰化物黄色:阿的平、中毒性肝损害所致黄疸(如磷、蛇毒、毒蘑)、溶血所致黄疸(蚕豆黄、磺胺)、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氯丙嗪、甲基睾丸素、喹喏酮类)②湿度多汗: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等)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毒蘑。

常见急性中毒

常见急性中毒

有机磷杀虫药、苯、汞等
敌百虫及强酸中毒禁用
硝酸、盐酸、硫酸等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砷、硝酸银等
氟化钠、氟乙酰胺等
氰化物、汞、砷等
阿片类、氰化物、高锰酸钾等
中毒性脑水肿 脱水药物、降温和冬眠疗法, 肾上腺 皮质激素、高压氧、 保护脑细胞药物等
中毒性肾功能衰竭 •由急性溶血致肾衰者,静滴低分 子右旋糖酐,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 液。 •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 •必要时透析治法
• 二、沙门菌属

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鸭
沙门菌。不耐热,60℃,10-15min灭活。能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物中
存活数月。
• 三、大肠杆菌

此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有150多个血清型,某些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
根据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分五类:
• 1.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ngenic E.coli,ETEC)
怀疑食物中毒 询问进食的种类、来源 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
询问中毒病怀史疑服毒自杀
询问发病前精神状态,自
杀现场有无空药瓶、药袋 或剩余药物及标签等
怀疑一氧化碳中毒: 了解病人卧室有无炉火 及烟筒?同室人情况
注意
怀疑职业性中毒: 询问职业、工种、工龄,接触 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 、防护措施及是否发生过中毒 事故
急性中毒诊断
中毒病人注意检查
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注意呼吸速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肺部有无 罗音,呼气有无特殊气味
注意心率快慢,节律是否整齐,有无心律失常, 以及血压高低情况
注意呕吐物及排泄物(粪、尿)的颜色、气味, 腹部有无疼痛
注意有无肌肉颤动及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毒概述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达到中毒量产生组织和器官损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Poisoning)。

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毒物(poison)。

根据毒物来源和用途分为:①工业性毒物;②药物;③农药;④有毒动植物。

学习中毒性疾病目的在于了解毒物中毒途径和引起人体发病的规律。

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可以指导预防和诊治疾病。

根据接触毒物的毒性、剂量和时间,通常将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类:急性中毒是由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引起,发病急,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慢性中毒是由长时间小量毒物进入人体蓄积引起,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中毒诊断指标,容易误诊和漏诊。

因此,对于怀疑慢性中毒的要认真询问病史和查体。

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中毒。

[病因和中毒机制](一)病因1.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的原料、中间产物或成品,如果不注意劳动保护,即可发生中毒。

在保管、使用和运输方面,如不遵守安全防护制度也会发生中毒。

2.生活中毒:误食、意外接触毒物、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等情况下,过量毒物进入人体都可引起中毒。

(二)中毒机制1.体内毒物代谢(l)毒物侵入途径:毒物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快慢、强度和表现与毒物侵入途径和吸收速度有关。

通常,毒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1)消化道:是生活中毒的常见途径,例如有毒食物、OPI和镇静安眠药等常经口摄入中毒。

毒物经口腔或食管黏膜很少吸收,OPI和氰化物等在胃中吸收较少,主要由小肠吸收,经过小肠液和酶作用后,毒物性质部分发生改变,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经肝脏解毒后分布到全身组织和器官。

2)呼吸道:因肺泡表面积较大和肺毛细血管丰富,经呼吸道吸入的毒物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中毒,较经消化道吸收入血的速度快20倍。

因此,患者中毒症状严重,病情发展快。

职业中毒时,毒物常以粉尘、烟雾、蒸气或气体状态经呼吸道吸入。

生活中毒的常见病例是一氧化碳中毒。

3)皮肤黏膜:健康皮肤表面有一层类脂质层,能防止水溶性毒物侵入机体。

对少数脂溶性毒物(如苯、苯胺、硝基苯、乙醚、氯仿或有机磷化合物等),皮肤即失去其屏障作用,可经皮脂腺或黏膜吸收中毒。

能损伤皮肤的毒物(如砷化物、芥子气等)也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

在皮肤多汗或有损伤时,都可加速毒物吸收。

有的毒物也可经球结膜吸收中毒。

毒蛇咬伤时,毒液可经伤口入血中毒。

(2)毒物代谢:毒物吸收入血后,与红细胞或血浆中某些成分相结合,分布于全身的组织和细胞。

脂溶性较大的非电解质毒物在脂肪和部分神经组织中分布量大;不溶于脂类的非电解质毒物,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差。

电解质毒物(如铅、汞、锰、砷和氟等)在体内分布不均匀。

毒物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然后与组织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作用,分解或合成不同化合物。

例如: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乙二醇氧化成乙二酸;苯氧化成酚等。

大多数毒物代谢后毒性降低,此为解毒过程。

少数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强,如对硫磷氧化为毒性更强的对氧磷。

(3)毒物的排泄:进入体内的多数毒物经过代谢后排出体外。

毒物排泄速度与其在组织中溶解度、挥发度、排泄和循环器官功能状态有关。

肾脏是毒物排出的主要器官,水溶性毒物经肾脏排泄较快,使用利尿药可加速肾脏毒物排泄。

重金属(如铅、汞和锰)及生物碱主要由消化道排出;一些易挥发毒物(如氯仿、乙醚、酒精和硫化氢等)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潮气量越大,排泄毒物作用越强;一些脂溶性毒物可由皮肤皮脂腺及乳腺排出,少数毒物经皮肤汗液排出时常引起皮炎。

此外,铅、汞和砷等毒物可由乳汁排出,易引起哺乳婴儿中毒。

有些毒物蓄积在体内一些器官或组织内,排出缓慢,当再次释放时又可产生中毒。

2.中毒机制:毒物种类繁多,其中毒机制不一。

(l)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强酸或强碱吸收组织中水分,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和坏死。

(2)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或氰化物等毒物阻碍氧的吸收、转运或利用。

对缺氧敏感的脑和心肌,易发生中毒损伤。

(3)对机体的麻醉作用:亲脂性强的毒物(如过量的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药)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含脂量高的脑组织,抑制其功能。

(4)抑制酶的活力:有些毒物及其代谢物通过抑制酶活力产生毒性作用。

例如,OPI抑制ChE;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含金属离子的毒物能抑制含巯基的酶等。

(5)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功能:在体内,四氯化碳经酶催化形成三氯甲烷自由基,后者作用于肝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及内质网变性和肝细胞坏死。

酚类如二硝基酚、五氯酚和棉酚等可使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作用解偶联,阻碍三磷酸腺苷形成和贮存。

(6)竞争相关受体:如阿托品过量时通过竞争性阻断毒覃碱受体产生毒性作用。

3.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毒物状态;化学毒物毒性与其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空气中有毒的气雾胶颗粒愈小,吸入肺内量愈多,毒性即愈大。

此外,毒物中毒途径、摄入量大小及作用时间长短都直接影响到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2)机体状态:中毒个体的性别、年龄、营养及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毒性反应不同,同一毒物中毒预后也不同。

例如,婴幼儿神经系统对缺氧耐受性强,对一氧化碳中毒有一定抵抗力,老年人则相反。

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和患有重要器官(心、肺、肝或肾)疾病等会降低机体对毒物的解毒或排毒能力。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和肝糖原含量减少,机体抗毒和解毒能力降低,即使摄入某些低于致死剂量的毒物时也可引起死亡。

(3)毒物相互影响:同时摄入两种毒物时,有可能产生毒性相加或抵消作用。

例如,一氧化碳可以增强硫化氢的毒性作用:酒精可以增强四氯化碳或苯胺的毒性作用。

相反,曼陀罗可以抵消OPI的毒性作用。

[临床表现](一)急性中毒不同化学物质急性中毒表现不完全相同,严重中毒时共同表现有发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和少尿等。

1.皮肤黏膜表现(1)皮肤及口腔黏膜灼伤:见于强酸、强碱、甲醛、苯酚、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等腐蚀性毒物灼伤。

硝酸灼伤皮肤黏膜痂皮呈黄色,盐酸痂皮呈棕色,硫酸痂皮呈黑色。

(2)发绀:引起血液氧合血红蛋白减少的毒物中毒可出现发绀。

亚硝酸盐、苯胺或硝基苯等中毒时,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出现发绀。

(3)黄疸:毒蕈、鱼胆或四氯化碳中毒损害肝脏会出现黄疸。

2.眼球表现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莨菪碱类中毒;瞳孔缩小见于OPI、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

3.神经系统表现(1)昏迷:见于催眠、镇静或麻醉药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中毒;农药(如OPI、有机汞杀虫药、拟除虫菊酯杀虫药、溴甲烷)中毒。

(2)谵妄:见于阿托品、乙醇或抗组胺药中毒。

(3)肌纤维颤动:见于OPI、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

(4)惊厥:见于窒息性毒物或异烟肼中毒,有机氯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等中毒。

(5)瘫痪:见于蛇毒、三氧化二砷、可溶性钡盐或磷酸三邻甲苯酯等中毒。

(6)精神失常:见于一氧化碳、酒精、阿托品、二硫化碳、有机溶剂、抗组胺药等中毒,成瘾药物戒断综合征等。

4.呼吸系统表现(1)呼出特殊气味:乙醇中毒呼出气有酒味;氰化物有苦杏仁味;OPI、黄磷、蛇等有蒜味;苯酚、甲酚皂溶液有苯酚味。

(2)呼吸加快:水杨酸类、甲醇等兴奋呼吸中枢,中毒后呼吸加快;刺激性气体中毒引起脑水肿时,呼吸加快。

(3)呼吸减慢:催眠药或吗啡中毒时过度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麻痹,使呼吸减慢。

(4)肺水肿:刺激性气体、OPI或百草枯等中毒常发生肺水肿。

5.循环系统表现(1)心律失常:洋地黄、夹竹桃、蟾蜍等中毒时兴奋迷走神经,拟肾上腺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中毒时兴奋交感神经和氨茶碱中毒等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心律失常。

(2)心脏骤停:①心肌毒性作用:见于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或依米丁(吐根碱)等中毒;②缺氧:见于窒息性气体毒物(如甲烷、丙烷和二氧化碳等)中毒;③严重低钾血症:见于可溶性钡盐、棉酚或排钾利尿药中毒等。

(3)休克:三氧化二砷中毒引起剧烈呕吐和腹泻;强酸和强碱引起严重化学灼伤致血浆渗出;严重巴比妥类中毒抑制血管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以上因素都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和绝对减少发生休克。

6.泌尿系统表现中毒后肾脏损害有肾小管堵塞(如砷化氢中毒产生大量红细胞破坏物堵塞肾小管)、肾缺血或肾小管坏死(如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草和蛇毒等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

7.血液系统表现如砷化氢中毒、苯胺或硝基苯等中毒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黄疸;水杨酸类、肝素或双香豆素过量、敌鼠和蛇毒咬伤中毒等引起止凝血障碍致出血;氯霉素、抗肿瘤药或苯等中毒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8.发热见于阿托品、二硝基酚或棉酚等中毒。

(二)慢性中毒因接触毒物不同,表现有异。

1.神经系统表现痴呆(见于四乙铅或一氧化碳等中毒)、震颤麻痹综合征(见于一氧化碳、吩噻嗪或锰等中毒)和周围神经病(见于铅、砷或OPI等中毒)。

2.消化系统表现砷、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或氯乙烯中毒常引起中毒性肝病。

3.泌尿系统表现锅、汞、铅等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肾脏损害。

4.血液系统表现苯、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5.骨骼系统表现氟中毒可引起氟骨症;黄磷中毒可引起下颌骨坏死。

[诊断]对于中毒患者,有时需要向患者同事、家属、保姆、亲友或现场目击者了解情况。

蓄意中毒患者,往往不能正确提供病史。

因此,中毒诊断通常要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毒物检查分析和调查周围环境有无毒物存在,还要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后再进行诊断。

急性中毒患者需要迅速诊断。

慢性中毒如不注意病史和病因,容易误诊和漏诊。

诊断职业性中毒必须慎重。

(一)病史病史通常包括接触毒物时间、中毒环境和途径、毒物名称和剂量、初步治疗情况和既往生活及健康状况。

1.毒物接触史对生活中毒,如怀疑服毒时,要了解患者发病前的生活情况、精神状态、长期用药种类,有无遗留药瓶、药袋,家中药物有无缺少等以判断服药时间和剂量。

对一氧化碳中毒要了解室内炉火、烟囱、煤气及同室其他人员情况。

食物中毒时,常为集体发病,散发病例,应调查同餐者有无相同症状。

水源或食物污染可造成地区流行性中毒,必要时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职业中毒应询问职业史,包括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防护措施及工作中是否有过类似情况等。

总之,对任何中毒都要了解发病现场情况,查明接触毒物的证据。

2.既往史对于中毒患者,尚应了解发病前健康、生活习惯、嗜好、情绪、行为改变、用药及经济情况。

上述情况都有助于对中毒患者进行分析判断。

(二)临床表现对不明原因的突然昏迷、呕吐、惊厥、呼吸困难和休克患者或不明原因的发绀、周围神经麻痹、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损伤患者都要想到中毒(表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