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阅读鉴赏——分类(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 仅《全唐诗》 已存 6021 首,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 晚唐 3556 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 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初步感知:
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
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渝
的斗争精神。
5 、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 、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
1、 “读清 ”全诗 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战演练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 ”。 [曲尽其
妙 ]
求其 “神似 ”不[滞于物 ] 象征、拟人、对比。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
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3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
求。
4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天地清霜”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
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何人不起故园
情 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
一、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 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二、回顾 1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5、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
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三、归纳: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
闻笛》 闺中怀人: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 感时生情; 托物传情; 因梦寄情; 妙喻传情:
四、方法明确: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五、鉴赏举隅: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中秋
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 月、雁、笛、柳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乡愁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夜征人尽望乡。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日暮思归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 “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 “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 “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