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可修改版ppt]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机理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正常存在于人体外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肠
道、呼吸道等腔道中,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肽 口腔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外耳道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 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 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细菌的致病机理
中和作用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正常存在于人体外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肠
道、呼吸道等腔道中,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肽 口腔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外耳道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 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 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细菌的致病机理
中和作用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培训课件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
5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
为1270g,其中肠道1000g,肺 20g,皮肤200g,口腔20g , 阴道20g,鼻腔10g。人体细胞 总数约1013,而细菌总数为1014。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
6
在人体定植的微生物种类超过 400种,其中厌氧菌占99.9%, 是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1000 倍。
达、加速生长繁殖、分泌侵袭物质;宿主细胞
形态改变、细胞凋亡、分泌细胞因子、黏附分
子的表达等。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
21
2.荚膜与微荚膜
具有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抵抗体 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体内 大量繁殖,如肺炎球菌荚膜、链球菌的M 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伤寒杆菌的vi 抗原等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
22
3.侵袭性物质
1 侵袭素 由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介 导细菌侵入黏膜上皮细胞内及向周围组织 扩散。如侵袭性大肠杆菌、志贺菌产生的 侵袭性蛋白。
2 侵袭性酶 抗吞噬、利于细菌扩散、分解抗 体等。如透明质酸酶、IgA1酶等
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
23
4 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 后,由细菌和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 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利于黏附、定植在 支持物表面;抵抗机体的免疫清除和抗菌 药物的作用;增强毒力基因或耐药基因传 递;容易引起慢性感染。
42
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当宿主体的抗感 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 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 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称亚临床感染。
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
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食品, 可预防肠道细菌感染。
医疗保健
遵守医疗保健制度,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 现和治疗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研究
抗生素治疗
新药研究
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但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
针对耐药菌株,研究新型抗生素和其他抗 菌药物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公共卫生安全威胁
抗药性细菌的传播和扩散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04
CHAPTER
细菌的感染与人类疾病
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
肺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细 菌可引起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 发热等症状。
肠道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可引起腹泻、 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 解质紊乱。
皮肤感染
外毒素
由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 性菌产生,具有高度毒性,可影 响蛋白质合成、细胞膜功能等。
细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
细菌通过产生酶、改 变细胞膜成分等方式 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和攻击。
细菌可诱导免疫细胞 凋亡或抑制其功能, 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 。
细菌可利用免疫细胞 的吞噬作用进入细胞 内部,逃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细菌在体内的繁殖
粘附与定居
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形 成生物膜进行繁殖。
复制与扩散
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快速复制, 形成大量子代细胞。
毒素产生
部分细菌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 ,影响宿主细胞功能。
免疫逃逸
细菌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 免疫攻击。
02
CHAPTER
细菌的致病机理
细菌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
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在细菌死 亡裂解后释放,引起机体发热、 炎症反应等。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超抗原 2:细菌侵入数量 3:细菌侵入部位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PPT课件
毒素
外毒素(exotoxin) 内毒素(endotoxin)
1.外毒素
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 溶性蛋白质。
外毒素特性: (1)毒性强: (2)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3)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4)稳定性低: (5)可转变为类毒素:
类毒素(toxoid):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后脱毒, 丧失毒性,但乃保留抗原性的物质。
第3页/共12页
毒性的可
外毒素组成: 外毒素是蛋白质组成,由A、B两个亚单位构成。
A亚单位(活性亚单位):毒素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 B亚单位(结合单位):能使毒素分子特异性地结合在宿主易感组织的细胞膜受体 上,并协助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决定免疫原性。
A、B亚单位单独均无毒性,B亚单位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阻断 完整毒素的结合,B亚单位能诱导产生抗体,用于亚单位疫苗生产。
毒力(virulent):指同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株的致病力在程度上 力是病原微生物株的特征。
细菌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 ,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2.半数感染量(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 ,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第1页/共12页
4.泌尿生殖道传染时:
尿、阴道分泌物
第9页/共12页
四、传染病微生物诊断的常规内容和步骤
1. 检验材料采取: 2. 抹片染色镜检:
取料准确、无菌操作、正确运输和保存。 形态学观察
3. 分离培养: 4. 生理、生化特性检查:
获得纯培养 观察培养特性,检测生化特性
5. 动物试验:
观察致病性、病变等。
6. 血清学试验: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课件
粘附还与细菌的毒力有关,某 些毒力因子可促进细菌粘附。
细菌的侵入
01
02
03
内化
细菌被宿主细胞内吞,形 成内含体,在内含体中继 续生长繁殖。
吞噬
宿主细胞主动吞噬细菌, 随后将细菌降解。
穿孔
细菌释放毒素,破坏宿主 细胞膜,使细菌进入细胞 内。
细菌在体内的扩散
血液循环扩散
细菌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器官 。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课件
目录
• 细菌的感染过程 • 细菌的致病机制 • 细菌的抗药性 • 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 细菌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细菌的感染过程
细菌的粘附
粘附是细菌与宿主细胞表面结 合的过程,是感染的第一步。
不同细菌通过粘附素与宿主细 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如整合素 、糖蛋白和糖脂等。
注意观察抗菌药物的 不良反应,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用药指示 ,按时按量服用,不 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 量。
06
案例分析
肺炎链球菌感染案例
总结词
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肺炎、脑膜 炎等疾病。
详细描述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败血 症和脑膜炎。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抗药性增加了医疗成本,给社 会经济带来负担。
应对策略
加强抗生素管理,控制抗生素 滥用;推广新型抗菌药物;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药性
问题。
04
细菌的检测与诊断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离
将混合菌样中的细菌分离出来,纯化 为单一菌种的过程。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课件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
疫苗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细菌污染水源的途径:水源污染、水处理不当、供水系统污染等 水源传播的细菌种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水源传播的危害: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等 预防措施: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水处理工艺、定期检测供水系统等
PART THREE
免疫系统对细菌的 识别和反应
细菌引起的免疫应 答和炎症反应
PART SIX
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常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特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注意 事项
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未来发 展
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预防作用
PART SEVEN
感染症状: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会 导致发热、疼痛、红肿等症状
传播途径:细菌可以通过空气、水、 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 构成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并发症:细菌的感染还可能引发各 种并发症,如肺炎、脑膜炎等
耐药性: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 药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传播疾病:细菌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肺炎、伤寒、肠炎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经济损失: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成本 公共卫生问题:细菌的传播还可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如水源污染、食品安全等 社会稳定问题: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
疫苗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细菌污染水源的途径:水源污染、水处理不当、供水系统污染等 水源传播的细菌种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水源传播的危害: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等 预防措施: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水处理工艺、定期检测供水系统等
PART THREE
免疫系统对细菌的 识别和反应
细菌引起的免疫应 答和炎症反应
PART SIX
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常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特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注意 事项
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未来发 展
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疫苗接种的预防作用
PART SEVEN
感染症状: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会 导致发热、疼痛、红肿等症状
传播途径:细菌可以通过空气、水、 食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 构成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并发症:细菌的感染还可能引发各 种并发症,如肺炎、脑膜炎等
耐药性: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 药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传播疾病:细菌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肺炎、伤寒、肠炎等,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经济损失: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成本 公共卫生问题:细菌的传播还可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如水源污染、食品安全等 社会稳定问题: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
课件第六部分细菌的致病与感染培训资料
脓毒血症、医院感染。
2、简述细菌变异现象及其医学实际意义。
3、简述决定细菌致病的因素,比较内、外毒 。
第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第三节 医院感染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
细菌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称为细 菌的毒力。
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 入数量和侵入途经有密切关系。
细菌的致病因素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途径
侵袭力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二)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四)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五)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七)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六)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八)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九)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复习思考题
•
1、解释:L型细菌、耐药性变异、噬菌体、致
病性、毒力、侵袭力、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环境感染
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
(一)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二)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特点:1、以条件致病菌为主; 2、多为多重耐药菌; 3、主要侵犯免疫力低下的宿主;
第三节 医院感染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及诱发因素
毒素
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 功能,在机体内定居、繁殖和 扩散的能力。
菌毛等粘附因子 荚膜和微荚膜 侵袭性酶
是细菌在代谢过 程中合成的有毒性作 用的产物。
外毒素
内毒素
一、细菌的毒力 细菌不同程度的致病力称为细菌的毒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8
(二) 微生态失调
概念(microdysbiosis)是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宿主间、个中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组合的状态转变为病理 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表现:菌群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 易位病灶
诱发因素:射线照射使免疫功能下降、使 用抗菌素、外科手术(包括插管技术)有利于 细菌移位、其他因素(免疫抑制剂、医源性因 素、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等)
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在体 内生长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主要 包括夹膜、粘附 素、 侵袭性物质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5
1 荚膜在致病中的作用: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体液中杀菌物质的 作用,如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小鼠, 小鼠不感染,而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 小鼠,引起小鼠死亡 M蛋白、Vi抗原、K抗原都有此功能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
第 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P163 1 概念:正常存在于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里,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细菌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1013个细胞,但栖息的细菌 则达1014个 2 分布:人体表面、口腔、鼻烟腔、外耳道、 眼结膜、胃肠道、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群。但 种类可以不同,详见书P163表12-1
3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 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 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 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 CD4+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 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内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①发热反应 ②白细胞反应 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④Shwartzman现象与DIC ⑤适量的内毒素由有增强机体非特 异免疫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4
二 细菌侵入的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细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外 还需有足够的数量,所需菌量的多少唤和机体 的免疫力有关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0
(2)内毒素:G-细胞壁中的脂多(LPS) 只在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的
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也 有类似内毒素活性。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2来自内毒素的特性: 成分:脂多糖,耐热 毒性:弱 类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无选择性,各菌作用大
致相同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3
无菌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同小鸡小4/5, 改为正常饲养,两周后恢复正常大肠杆菌产生 的微量肠毒素可抵抗致病性肠毒素的攻击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5
4 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MNNG)滴入无菌大 鼠和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 正常大鼠高 2倍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 胺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嗜 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6
5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 的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着 年龄增长,进入老年肠道产H2S和吲哚的芽 孢杆菌菌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7
二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 1 概念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 常微生物与宿主生态环境生理动态平衡。包 括定位、定性、定量三方面内容 2 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定 量指标都是动态平衡、生理波动与病理波动 是交叉的。如尿中查到大肠艾希菌,其数量 达到105/ml方有病理意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1
( 三)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统称为 院内感染 感染来源: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医源性感染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2
第二 节细菌的感染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细 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
毒力:细菌的致病性强弱,即致病性 的强度,是量的概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9
三 机会性感染 概念:由正常菌群或环境中机会性致病 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所引起的感 染统称为机会性感染 (一) 主要机会致病菌:大肠艾希菌、克 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另 外还有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 毛霉菌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0
(二)机会性感染与易感性宿主 1 基础疾病与易感性宿主
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代谢不全、移植术 后、烧伤等
2 医源性因素与所致假单胞菌 (1) 治疗基础疾病过程中造成免疫抑制 (2) 外科手术使局部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 ( 3)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增加感染机会 (4) 老龄化人群 也是机会感染的高危人群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6
2 粘附素:是细菌表面的蛋白质 粘附素有两类:一类是细菌菌毛分 泌的,另一类是细菌其他表面组分
粘附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这 是致病的关键的一步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7
3 侵袭性物质:是指细菌产生的, 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可以协助致病菌抗吞 噬或向周围扩散的物质,本身一般不具 有毒性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
二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 生物拮抗作用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3
2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 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 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 供人体吸收利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4
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链道酶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8
(二)毒素: 是指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的能损 害宿主机体,使之发生病变、出现症状基 至死亡的毒性物质,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 类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9
1 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 的合成代谢产物,在细胞浆内合成后分泌到 菌体外,或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出来。产 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G+,少数为G-。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机制
13
◇细菌的毒力的表示: 半 数 致 死 量 ( LD50 ) 或 半 数 感 染 量 (ID50):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接
种途径,使一定体重的实验动物的 半数动物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 细菌数或毒素量。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4
一 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 (一)侵袭力:
(二) 微生态失调
概念(microdysbiosis)是指正常微生物 群与宿主间、个中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在外 界环境影响下,由生理组合的状态转变为病理 组合状态称为微生态失调
表现:菌群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 易位病灶
诱发因素:射线照射使免疫功能下降、使 用抗菌素、外科手术(包括插管技术)有利于 细菌移位、其他因素(免疫抑制剂、医源性因 素、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等)
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在体 内生长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主要 包括夹膜、粘附 素、 侵袭性物质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5
1 荚膜在致病中的作用: 具有抗吞噬和阻挠体液中杀菌物质的 作用,如无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小鼠, 小鼠不感染,而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注入 小鼠,引起小鼠死亡 M蛋白、Vi抗原、K抗原都有此功能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
第 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正常微生物群)P163 1 概念:正常存在于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里,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细菌 一个健康人体内有1013个细胞,但栖息的细菌 则达1014个 2 分布:人体表面、口腔、鼻烟腔、外耳道、 眼结膜、胃肠道、尿道、阴道都有正常菌群。但 种类可以不同,详见书P163表12-1
3 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能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限制了他们本 身的危害。如双歧杆菌诱导分泌型IgA阻断以 大肠杆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他们对 肠粘膜上皮的吸附与穿入。还可激活固有层 CD4+T细胞,产生IFNr,激活巨嗜细胞增加其 吞噬作用杀伤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病毒
★内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①发热反应 ②白细胞反应 ③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④Shwartzman现象与DIC ⑤适量的内毒素由有增强机体非特 异免疫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4
二 细菌侵入的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细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外 还需有足够的数量,所需菌量的多少唤和机体 的免疫力有关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0
(2)内毒素:G-细胞壁中的脂多(LPS) 只在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的
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也 有类似内毒素活性。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2来自内毒素的特性: 成分:脂多糖,耐热 毒性:弱 类毒素:不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无选择性,各菌作用大
致相同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3
无菌小鸡回盲部淋巴结较普同小鸡小4/5, 改为正常饲养,两周后恢复正常大肠杆菌产生 的微量肠毒素可抵抗致病性肠毒素的攻击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5
4 抑瘤作用 将等量的亚硝基胍(MNNG)滴入无菌大 鼠和普通大鼠结肠内,无菌大鼠癌发生率较 正常大鼠高 2倍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一方面可以降解亚硝酸 胺为仲胺和硝酸胺盐,另一方面可活化巨嗜 细胞,提高吞噬能力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6
5 抗衰老作用 双歧杆菌有抗衰老的作用,健康乳儿 的肠道双歧杆菌约占肠道菌群的98%。随着 年龄增长,进入老年肠道产H2S和吲哚的芽 孢杆菌菌类的增多加速衰老的过程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7
二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 1 概念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 常微生物与宿主生态环境生理动态平衡。包 括定位、定性、定量三方面内容 2 微生物因素: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定 量指标都是动态平衡、生理波动与病理波动 是交叉的。如尿中查到大肠艾希菌,其数量 达到105/ml方有病理意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1
( 三)医院获得性感染 是指病人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统称为 院内感染 感染来源: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医源性感染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2
第二 节细菌的感染
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细 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
毒力:细菌的致病性强弱,即致病性 的强度,是量的概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9
三 机会性感染 概念:由正常菌群或环境中机会性致病 菌(opportunistic bacterium)所引起的感 染统称为机会性感染 (一) 主要机会致病菌:大肠艾希菌、克 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另 外还有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 毛霉菌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0
(二)机会性感染与易感性宿主 1 基础疾病与易感性宿主
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代谢不全、移植术 后、烧伤等
2 医源性因素与所致假单胞菌 (1) 治疗基础疾病过程中造成免疫抑制 (2) 外科手术使局部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 ( 3)各种临床检查手段增加感染机会 (4) 老龄化人群 也是机会感染的高危人群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6
2 粘附素:是细菌表面的蛋白质 粘附素有两类:一类是细菌菌毛分 泌的,另一类是细菌其他表面组分
粘附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这 是致病的关键的一步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7
3 侵袭性物质:是指细菌产生的, 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可以协助致病菌抗吞 噬或向周围扩散的物质,本身一般不具 有毒性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2
二 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1 生物拮抗作用 ★占位性保护作用 ★竞争营养 ★改变PH ★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3
2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影响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 转化和合成。细菌的酶35%可供人共用。大 肠埃希菌合成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K族可 供人体吸收利用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4
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 链道酶等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8
(二)毒素: 是指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的能损 害宿主机体,使之发生病变、出现症状基 至死亡的毒性物质,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 类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9
1 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 的合成代谢产物,在细胞浆内合成后分泌到 菌体外,或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出来。产 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G+,少数为G-。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机制
13
◇细菌的毒力的表示: 半 数 致 死 量 ( LD50 ) 或 半 数 感 染 量 (ID50):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接
种途径,使一定体重的实验动物的 半数动物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 细菌数或毒素量。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14
一 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 (一)侵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