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学设计优质课

合集下载

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培养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准备教学资源: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自行车、绳子等)教学环境:教室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车轮、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旋转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一种力量在作用。

2. 探究向心力(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旋转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向心力的存在。

3. 讲解向心力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

4. 应用向心力解决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自行车转弯、圆周运动等,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向心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向心力知识。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向心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向心力知识,以及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区别(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向心力与离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向心力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5分钟)教师介绍向心力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航天、汽车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作业中的发现(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2. 小组讨论: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5.6向心力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件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5.6向心力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件
栏 目 链 接
计这些动车转弯时,就用到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
栏 目 链 接
课 点
标 击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分析向 心力的来源,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 算. 3.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会用相关公式求质点在圆 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栏 目 链 接
问 探
Hale Waihona Puke 题 究(3)若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则为物体所
受的合力在半径方向上的分力,而合力在切线方向的分
力则用于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以下用几个实例来分析.
①弹力提供向心力.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系上绳子的一 端,绳子另一端系一小球,使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 周运动,则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绳子的拉 力(弹力)提供.
速度的方向.
切向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 2 . Ft 产生 ________
上,改变速度的大小.
课 前 导 读 3.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时,合力方向与速度方 向的夹角 ________90 °,如图甲所示,其中 Ft 只改变 小于 速度的大小,Fn只改变速度的方向.Fn产生的就是向 心加速度.
2 .处理方法:将曲线运动分成许多小段,
每一小段都可看成___________ 圆周运动 的一部分.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问 探
题 究
问题一 向心力有什么特点?向心力的来源有哪些?
1.向心力的特点.
(1)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不是具有确 定 性 质 的某 种 力 , 相 反 , 任何 性 质 的力 都 可 以作 为 向 心 力.例如,小铁块在匀速转动的圆盘内保持相对静止的原因 是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4. 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 如何在圆周运动中计算向心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2. 难点: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骑自行车绕圆形路径行驶,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力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的定义: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合力。

3. 分析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向心力越大,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越稳定;向心力不足或过大,都会导致圆周运动不稳定。

4. 讲解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向心力来源于物体与圆周路径的摩擦力、弹力等,它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使其始终保持在圆周路径上。

5. 实例分析:分析汽车在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和作用,以及如何减小向心力,保证行车安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向心力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案主题:向心力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向心力?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思考:向心力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例子?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向心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绳子、小物体等。

2. 让小组成员站在一起,各拿着一端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着小物体。

3. 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绳子的拉力和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4.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物体围绕着小组成员旋转?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小物体的运动轨迹?四、总结归纳(1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2. 并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和作用。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提出实际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向心力?2. 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拓展延伸作品和观点。

2. 具体评价标准:在分享中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向心力的概念?是否有创新的思考?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让学生填写一份反馈表,回答本节课所学的问题和自己的收获。

八、课后作业1. 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向心力可以使物体围绕某个中心旋转?2. 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向心力的文章,至少300字。

九、下节课预告1. 下节课将通过更多的实例和问题,进一步讨论和应用向心力的概念。

《向心力》教学设计完美版

《向心力》教学设计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年级《向心力》教学设计瑞安十中应继豹课题:§ 6.7 向心力课型:新授课(1 课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学习向心力的知识。

物理问题的研究总是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着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入手,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然后进一步推广到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动力学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

在向心力的表达式的教学中,本节课采用先用牛顿第二定律理论推导公式再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知道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还能让学生体会向心力的来源和向心力的性质,知道求向心力的两种方法:根据受力分析求解和根据公式求解。

另外实验探究部分采用随堂实验和播放录制的实验视频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让所有学生现场读数,参与到实验中来,又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在变速圆周运动的教学中,本节课采用“质疑(猜想)——讨论分析——得出正确规律” 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从“争论”中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理念。

考虑到课堂时间较紧张以及安全问题(学生手抡沙袋时容易发生碰撞),教材“做一做”部分本节课安排给学生课后完成(发给每位学生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亲身体验F n与v、3的关系,体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从运动学的角度学习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后,从动力学的角度学习向心力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知识;其内容在初中并未涉及。

从教材地位和作用来看,本课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上既承接上节向心加速度的知识又为下节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习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课内容也是会考和高考知识考查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能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要求学生能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知道变速圆周运动的合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可分解为切向分力和向心分力;知道向心力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对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能运用向心力公式对最高点和最低点作定量分析;不要求掌握用“等效圆”处理一般曲线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切向分力和切向加速度不作定量计算要求;不要求计算物体所受的外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向心力问题[1] 。

高中物理《向心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向心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向心力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学[事件1]在教师的引导下做个小游戏,乒乓球和杯子,让学生尝试在手不碰杯子的情况下,将乒乓球提起来跨过障碍物移到这个盒子中。

教师让乒乓球在杯子内快速旋转,引导学生思考,快速做圆周运动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做圆周运动的受力有什么特点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地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懂得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一)新课教授1. 观察演示实验,给出向心力概念[事件2]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教师演示1:让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向学生提问小球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学生体验1:学生通过手中的绳子感受小球在转动过程中手指的感觉,观察松开手中的绳子,小球是否做圆周运动。

结论:小球受到绳子的拉力,方向指向圆心。

教师演示2:将小球放入一个圆形容器中,并给小球一个初速度,小球沿容器内壁做圆周运动,提问学生为什么小球没有沿直线飞出去呢?学生体验2:让学生利用两个圆形塑料器皿(其中一个器壁有缺口),将完整的塑料器皿放在手中,让小球做圆周运动,感受一下器壁是否发生了形变,让小球在有缺口的容器中转动,观察小球是否还在做圆周运动。

结论:小球受到器壁给他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

教师演示2:将物体放在可转动的圆盘上,摇动手柄,让物体随圆盘一起做圆周运动。

提问学生,为什么物体没有飞出去?加速转动,让学生分析运动趋势学生观察:物体转动过程中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以及物体的运动趋势。

结论:静摩擦力的一个效果是不让物体甩出去,方向指向运动的圆心。

教师演示和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共同点。

小结:三个实验,共同特点在于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受到指向圆心力的作用。

让学生总结归纳向心力的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力的作用,叫做向心力。

引出概念,对向心力概念的外延进行分析方向:指向圆心,垂直于速度方向教师需要指明:向心力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引导学生分析在上面三个实验中谁来提供向心力。

《向心力》教学设计(精选2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精选2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精选2篇)《向心力》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圆周运动的重点。

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多,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述有关向心力的概念,第二课时是生活中向心力的应用实例,而本--是第一课时有关向心力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材采取以实验为基础加上必要的简单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在这里,编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就是借助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更有力说明了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课本35页中的“讨论与交流”这一点学生往往觉得抽象,只是理论来分析,这里编者把它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

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

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只是表面的知道,更深一步来分析,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思想及策略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新课程强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为此本--和教学实施就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

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向心力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向心力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定义和作用。

向心力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例和动画来展示向心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向心力的存在和作用。

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验报告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向心力实验操作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向心力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不同情况下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不同情况下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公式和示例来讲解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2.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向心力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通过问题解答和应用题,评估学生对不同情况下向心力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向心力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向心力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3.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实验观察和测量向心力的大小。

3.3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评估学生对向心力实验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第四章:向心力与物体的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与物体速度和半径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向心力与物体速度和半径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使用动画和实例来展示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向心力与物体速度和半径的关系。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向心力现象。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向心力概念:讲解向心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3. 公式讲解与应用:介绍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4. 实验演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的图像和动画。

2. 实验器材: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向心力现象。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向心力优秀教案

向心力优秀教案

向心力优秀教案向心力优秀教案导语:有经历了沧桑的心,才能够体会与懂得。

人生学会画句号,就是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有一个负责的态度,这就是有关人格的问题。

以下店铺为大家介绍向心力优秀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向心力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及它们间的数量关系;(3)初步掌握向心力概念及计算公式。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能力。

3.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及实验加强感知,突破难点。

三、教具1.转台、小伞;2.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学生两人一组);3.向心力演示器。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将一粉笔头分别沿竖直向下、水平方向、斜向上抛出,观察运动轨迹。

复习提问:粉笔头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启发学生回答: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进一步提问:在曲线运动中,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周或一段圆弧(用单摆演示),称为圆周运动。

请同学们列举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电扇、风车等转动时,上面各个点运动的轨迹是圆大到宇宙天体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都可看做圆周运动,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提出问题:你在跑400米过弯道时身体为何要向弯道内侧微微倾斜?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转弯处以及赛车场的环形车道,为什么路面总是外侧高内侧低?可见,圆周运动知识在实际中是很有用的。

引入:物理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板书:匀速圆周运动(二)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引导学生回答:物体运动快慢不变。

板书: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相等,如机械钟表针尖的运动。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获奖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获奖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获奖
教学目标:
1. 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性质和规律。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

2. 向心力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 向心力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教学步骤:
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物体能够在旋转时不飞出去,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2.讲解:向学生讲解向心力的定义,公式以及作用,说明向心力是保持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力。

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向心力实验,如用小球连接绳子在旋转的平面上转动,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和力的变化。

4.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向心力的性质和规律,如与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

6.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与向心力相关的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速度等。

7.总结:归纳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向心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重要性。

8.拓展: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向心力的应用领域,如离心机、过山车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向心力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向心力教案

市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向心力教案

《第六节向心力》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能够应用向心力公式求解圆周运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必力的表达式。

3、讨论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对科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

教学难点:向心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绳子小球木板刻度尺秒表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还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或(和)方向。

所以,沿着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一定不为零,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用手抡着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使它做圆周运动,是绳子的力在拉着它。

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

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即:(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必力。

①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大小。

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可是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如果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如图,在线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牵在手里,将手F F t F n 举过头顶,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感受球运动时对手的拉力;改变小球转动的快慢、线的长度或小球的质量,感受向心力的变化跟那些因素有关。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向心力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采用圆周运动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将牛顿第二定律自觉地从直线运动迁移到圆周运动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难点向心力的来源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要点: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特别关注:向心力的来源知识链接: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课前汇报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公式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大家认真聆听,评价及进行补充为新课打基础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那么向心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匀速圆周运动与向心力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

2.公式:Fn= 或Fn= 。

3.来源: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能是物体所受外力的,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

向心力是按命名的力,它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

4.作用:产生,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1.装置:细线下面悬挂一个钢球,用手带动钢球使它在某个水平面内做,组成一个圆周摆,如图所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聆听、思考,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

通过实例,得出向心力名称的由来。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教师指导。

交代本节主要研究方向,提醒学生进入状态。

阅读教材,提取精华。

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示交流2.求向心力及合力:(1)可用Fn= 计算钢球所需的向心力。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向心力的定义,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自行车转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转弯时所需的力。

2. 新课导入:介绍向心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

3. 知识讲解:讲解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向心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向心力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向心力应用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向心力知识。

3.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向心力与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素养。

学习向心力的教案设计

学习向心力的教案设计

学习向心力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作用;2.掌握向心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掌握向心力的影响因素;4.学会解决运动物体的向心力问题;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向心力的概念及作用;2.向心力的计算方法;3.向心力的影响因素;4.运动物体的向心力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通过实验引入向心力的概念及作用。

实验内容:利用转速可调的离心机加速旋转小汽车,观察小汽车行驶路线的变化,讨论小汽车行驶路线的变化原因。

2.向心力的概念及作用1)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指物体运动轨迹向圆心方向的力。

2)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的作用使物体在沿圆周运动时受到向圆心方向的力,因此使物体向圆周中心运动。

3.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1)向心力公式F = mv²/R式中,F 为向心力,m 为质量,v 为速度,R 为圆周半径。

2)向心力的单位向心力的单位是牛(N)。

3)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式中,a 为向心加速度。

4. 向心力的影响因素1)向心力的大小受转速、质量和半径的影响。

2)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5. 运动物体的向心力问题1)确定物体所受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物体的运动路径和速度。

四、资源准备1.实验用品:小汽车、圆形轨道、离心机。

2.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

五、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随堂问答,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向心力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作业,检查对向心力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体会学习向心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物理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向心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向心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的定义;(2)掌握向心力的产生条件;(3)掌握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表现;(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向心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2)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力;(2)提问:“什么是向心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理论讲解:(1)讲解向心力的定义;(2)讲解向心力的产生条件;(3)讲解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演示:(1)演示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表现;(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3)师生共同总结。

5. 数学计算:(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向心力;(2)举例说明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向心力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向心力相关知识;3.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向心力进行解答。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5篇《向心力》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

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1)思维基础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

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向心力教学设计

向心力教学设计

5.6《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

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再通过演示实验定量探究向心力公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方向、公式。

2.教学难点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实验设计定量探究向心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思维对话知识回问题1:向心加速度的大小?问题2:从牛顿第二定律回顾所学大小:根据F=ma,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一定存在一个指向圆心的力。

顾出发,分析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新课学习PPT: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哪些力,合力是什么?如果松开绳子,小球做什么运动?独立思考,完成受力分析图绳子的拉力提供向心力,指向圆心,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学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

向心力学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

第24课时 向心力(2)【学习目标】1.通过对大量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并能准确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2.正确理解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所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3.通过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知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材解读】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即始终指向圆心,故称之为向心力。

注意:向心力是变力。

2.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向心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因向心力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故向心力对物体始终不做功。

3. 变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特点及其作用效果:当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往往不与运动方向垂直,也就是说不再始终指向圆心。

它一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一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即它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合力沿垂直速度方向的分量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使物体产生一个向心加速度,合力沿速度方向的分量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使物体产生一个切向加速度。

4. 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公式的使用:前面给出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公式对变速圆周运动也适用,只是其中的速度应该是对应于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也是对应于此位置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案例剖析】例1. 图6-7-11所示,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在O 点的正下方钉一个钉子A 。

让小球从一定高度摆下,经验告诉我们,当细绳与钉子相碰时,如果钉子的位置越靠近小球,绳就越容易断。

请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加以论证。

解析rV mmg F 2-=知:r 越小,F 越大,故绳越易断。

例2.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 向N 行驶,速度逐渐减小。

图6-7-12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 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一个?图6-7-11解析:由题意知,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一方面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且因汽车减速,切向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背景分析:向心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2的内容,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应用分析:通过对本章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把生活事例简化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复习旧知,强化受力分析能力,用学过的物理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结构分析:教材先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以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性质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最后分析一般曲线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

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媒体展示,小实验展示,提出问题,演示过程,指导实验,总结结论,反馈评价。

(2)学法:独立观察、分析小结,发表见解,小组讨论,了解原理,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分析数据,验证理论,掌握理论,运用规律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2.教学媒体设计:视频:水流星、花样滑冰转圈、飞车走壁,三个过程。

黑板:出示标题,例题讲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

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观看视频:水流星、花样滑冰转圈、飞车走壁。

通过以上视频和动画的观看,让学生体会并重温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更为重要的是,圆周运动的概念也比较自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回忆起来。

2.感知向心力(学生自己活动体验)问题1:在课前实验活动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问题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准备好的一端系着钥匙的绳子,让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安全),说出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绳子对手有力的作用)过渡语:由此可看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存在力的作用。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力。

3. 推导向心力表达式: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变(周期不变)的曲线运动。

)问题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是什么?(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所以有加速度,表达式a n=v2 /r=ω2 r)问题3: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问题4: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ma)问题5: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带人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向心力的表达式公式:F n =ma n= mrω2 = mv2 /r4.寻找向心力(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图片,回答:问题1:行星绕太阳近似做什么运动?为什么行星绕太阳做这种运动?回答:行星绕太阳近似做圆周运动并且是匀速圆周运动。

太阳对行星有引力作用。

问题2:对上面的问题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且求出合力?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受力分析图问题3:通过上面例子,总结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总结: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特点: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始终指向圆心且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F n = mr ω2 = mv 2 /r = mr(2π/T)2作用: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过渡语:下面我们来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个力。

5.认识向心力(总结归纳,交流评价)问题1:对于向心力大小的表达,有的同学认为是:F n =F 合;而有的同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认为是: F n =ma n = mr ω2 = mv 2 /r 两个式子你认为哪个正确?如果都正确请说出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建立?(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回答:两个式子都正确。

式子:F n =F 合是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角度分析了物体能提供的向心力。

式子:F n =ma n = mr ω2 = mv 2 /r 是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描述了需要的向心力。

过渡语:对于这两个式子是否能够相等?提供的合力是否就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需要实验来验证。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F 合ma n = mr ω2 = mv 2 /r实验原理:构造一个圆锥摆。

一方面由受力分析得到向心力:测量小球的重力mg ,小球到选点的竖直高度h ,小球圆周运动的半径r 。

得出:hr mgmg F ==θtan 合 一方面由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拉力的合力计算提供的向心力:测量物体转动n圈用的时间t 计算出周期T ,根据公式计算出角速度T πω2=根据向心力公式:r m F n 2ω=θ=根据数值验证公式rtanωmg2m实验器材:钢球、细线、画有同心圆的木板、秒表、直尺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 a.组装仪器b.圆锥摆摆动c.物理量测量d.数据记录e.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提供向心力。

向心力来源的几个实例分析:(1)光滑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课件展示受力分析图)(2)相对转盘静止,随转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课件展示受力分析图)(1)随圆桶一起匀速转动的物块(课件展示受力分析图)(4)沿光滑漏斗或碗的内壁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课件展示受力分析图)通过实验及几个实例的分析,同学们讨论总结向心力的特点:(1)向心力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并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

(2)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合力提供向心力。

(3)向心力不是物体真实受到的一个力,不能说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只能说某个力或某几个力提供了向心力。

6.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交流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如果一个沿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不指向圆心,还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吗?多媒体课件展示链球加速圆周运动的图片及简化模型的受力分析图总结:F t 切向分力,它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F向心分力,它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n结论: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为零。

问题2:对于本章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曲线运动,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两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那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我们怎么去研究呢?如图所示:处理一般曲线运动方法:一般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课堂总结问题:想想本节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自己总结一下。

课堂练习1、关于向心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的力叫向心力;B、向心力不改变速度的大小;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的物体所受向心力是不变的;D、向心力是除物体所受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以外的一种新的力2、用细线拴住一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在线速度一定情况下,线越长越易断B 、在线速度一定情况下,线越短越易断C 、在角速度一定情况下,线越长越易断D 、在角速度一定情况下,线越短越易断3、如图,半径为r 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转动,小橡皮块紧帖在圆筒内壁上,它与圆筒的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橡皮不落下,则圆筒的角速度至少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小橡皮受力分析如图小橡皮恰不下落时,有:F f =mg其中:F f =μF N而由向心力公式:F N =m ω2r 解以上各式得:4、A 、B 两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A 离轴为R/2,B 离轴为R ,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 、B 都没有滑动,如下图所示) ( AD )A 、B 的向心加速度是A 的向心加速度的两倍B 、B 的静摩擦力是A 的静摩擦力的两倍C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A 比B 先滑动D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 比A 先滑动七、课后作业必做:课本P25页26页问题与练习:1、2、3、5题。

选做:课本P26页问题与练习:4题。

八、板书设计一、向心力r g μω=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始终指向圆心且与速度方向垂直)3、大小:F n = mrω2 = mv2 /r= mr(2π/T)24、作用: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5、特点:(1)向心力是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并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

(2)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弹力,引力,摩擦力等性质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分力。

(3)向心力不是物体真实受到的一个力,不能说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只能说某个力或某几个力提供了向心力。

二、变速圆周运动1、定义: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

2、特点:F t 切向分力,它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F向心分力,它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n三、一般曲线运动处理方法:一般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九、课后反思本节课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念下展开,旨在以“问题引领”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发动集体力量,克服学习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