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

合集下载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1、有明显的叛逆心理。

进入青春期后知识和视野开阔,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可能出现明显的叛逆心理,同时渴望着独立,在此阶段遇到困难时需及时和家长沟通。

2、亲子关系紧张。

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摆脱父母,但家长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拿主意,这样会使得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给予其尊重和理解。

3、群体观念密切。

大部分青少年常常感觉在群体中才有安全感,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以及爱好都会互相影响,非常信任伙伴,而且会互相倾吐内心的秘密以及烦恼。

4、情绪变得不稳定。

在青春期情感丰富且易变,活泼且有朝气,做事冲动,不能克制自己。

在待人接物方面,情绪色彩浓厚且自控力差。

需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批评和表扬,及时克服情绪不稳定的弱点。

5、思维进步。

在青春期思维更加独立和有创造性,不轻信他人的想法和观点,有个性和独立见解,特别想在他人面前出风头。

6、独立意识很强。

在青春期孩子情感上不再依赖于父母,独立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衣服或事物,独立安排自由时间,对某些事情上会捍卫自己的观点,常常和教师或家长发生分歧。

家长和老师需尊重孩子意见,同时培养独立的能力。

7、爱慕异性。

在青春期会爱慕异性,会出现复杂且矛盾的心理。

关注异性的言谈举止,希望能得到异性的青睐,但会把这种情况埋在心底,表现非常拘束。

必须正确看待异性之间交往,不能刻意疏远,也不能太暧昧。

如何正确教育青春期的孩子1、正确的和孩子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认为父母很啰嗦,总是管闲事。

作为父母虽然心意是好的,但是可能会方法不对,让孩子不能够接受。

所以,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2、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

其实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内心之中更需要父母的关怀,当他们有什么事的时候更多的会想到父母,特别是在生病或他感觉迷茫无助孤独的时候。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问题为什么这么多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问题为什么这么多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13—15岁的儿童正处于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

青春期的儿童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变”。

有的专家称这一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危险的时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时期。

一、青春期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一是厌学。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

学习的困难使他们在教室如坐针毯,感到是一种煎熬,由此诱发出诸如上课精力分散、作业完不成、旷课、逃学、上网等很多问题;二是逆反心理。

他们有意做出一些与家长意愿相违背的举动,说出一些让家长伤心的话语,以表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他们对父母的管理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三是焦虑、抑郁、孤独、封闭的心理障碍,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一切由父母包办形成的脆弱心理、一旦遇事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四是农村留守孩子长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性格缺陷、学习懈怠、思念家长等心理问题;五是人际关系不协调,不善于与人相处。

学习好的,经常听到的都是赞扬声,自我中心意识强,但不能经受挫折,只能听表扬,不能受一点挫折;学习差的经常受到批评,得不得温暖,结交不爱学习的伙伴,在同伴中寻找呵护或发泄内心不快的场所,有的甚至早恋,如此等等。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一、孩子自身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孩子进入初中有三多:书多、课多、老师多;有三大变化:课程的难度变化大、教师讲课的方法变化大、孩子的心理心灵变化大;三个不适应:孩子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对中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对老师的讲课方法不适应。

在这些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做好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工作,家长的沟通、辅导远不如小学,孩子的学习方法远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要求,致使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

应试教育下繁忙的作业和激烈的竞争、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孩子产生厌学等诸多心理问题。

孩子身体迅速发育,身高增长很快,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独立性、自尊心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

初中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及沟通策略

初中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及沟通策略

初中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及沟通策略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

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

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

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请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

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家长自身找找原因,这与家长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

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

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家长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从生活入手去改变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

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

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

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各位家长朋友:这次我发言的主题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花季,但生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

孩子们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也逐步成熟,但心理上则处于“断乳期”。

孩子们的心态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导航。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各位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有关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然,我的发言中一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欢迎家长们如果有兴趣或有需要的话呢,以后可以与我就您孩子的情况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很多,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只讲其中的三点:独立性、成人感和逆反心。

孩子慢慢长大了,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是可以轻松一点了,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孩子越大,家长就越轻松,但我们很多家长却觉得,孩子越大,做家长的反而越辛苦。

有家长说,孩子小学的时候,或幼儿园的时候,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任他再怎么调皮他也跳不出我的手掌心。

可是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我觉得孩子慢慢飞出我的手掌心了,我有点把握不住他了。

其实这一些情况的发生,是很正常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要把握青春期的孩子自身的一些心理特点:首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独立性开始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

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

那个时候,他们觉得父母是最伟大的,简直是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能帮他们搞定,那个时候孩子心理上最依赖的是父母。

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性的增强,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

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1、独立意识很强。

青春期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赖于父母,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思考,需要一定的自由权利,对某些事情会捍卫自己的观点。

2、情感的波动。

青少年经常经历情感上的波动,可能会感到兴奋、愤怒、孤独或沮丧,这是由于荷尔蒙水平和情感参与的变化所引起的。

3、爱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爱面子,他们只想展示自己,让自己看起来独一无二,他们装酷、耍帅,出风头,目的就是想吸引眼球,获得别人的关注。

4、脾气暴躁。

青春期孩子大脑里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以前心目中父母高大威严的形象日渐模糊,他们急于摆脱父母的管束,很多家长容不得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足,为了让孩子尽快改正缺点,家长唠叨、抱怨不休,可孩子却一句都没听进去,不是沉默不语,就是极力顶撞。

5、出现早恋现象。

不少青春期孩子开始注意自身的打扮,偶尔会对父母后说谎、偷偷发信息等一系列行为时,那说明孩子心中有喜欢的对象啦,也有可能正处于早恋的状态中。

青春期心理变化如何引导?1、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问题、疑虑和意见,并尽量理解他们的观点。

鼓励开放和诚实的对话,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而是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

2、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

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3、建立信任和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探索自我身份和独立性,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观点并认真对待他们的感受。

坦诚和互相尊重的对话是培养良好父子、母女关系的基础。

4、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许多身心上的挑战,例如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家长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1、厌学心理。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2、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时期正是叛逆期,部分学生会表现为在家里“不受教”、“不听话”,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4、早恋问题。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我们家长平时要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平等,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

所以家长把命令的口吻换成商量的口吻,把“有色眼镜”换成理解和宽容,避免因为压抑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2、建立信任关系。

青少年心理疏导的第一步是建立与他们的信任关系。

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才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扰。

3、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父母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青少年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少使用限制手段,在不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见。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需求与心理特点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需求与心理特点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需求与心理特点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性需求与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性需求和心理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的挑战。

青春期孩子的性需求青春期是孩子性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性产生兴趣,并有着种种性需求。

这些需求可能包括对性知识的好奇、对异性的吸引、对自身身体变化的困惑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正视这些需求,而不是回避或忽视。

以下是一些帮助家长和教育者理解青春期孩子性需求的建议:1. 开放坦诚的沟通与孩子建立开放坦诚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倾听孩子的疑惑和困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避免因为尴尬或不适而回避谈论性话题。

2. 提供正确的性教育性教育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和性行为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学校应该提供科学、全面、恰当的性教育内容,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3. 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处理孩子的性需求时,尊重他们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除了性需求外,青春期孩子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和相处。

1. 自我认同与自我意识青春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己外貌、能力、社交关系等方面产生更多关注。

2. 情绪波动由于荷尔蒙水平波动和身心发育不平衡,青春期孩子常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激动、易冲动等特点。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情绪表达,给予理解和支持。

3. 社交焦虑在青春期,孩子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和形象,容易出现社交焦虑。

13-18岁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指导

13-18岁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指导

2
(二)客观原因 2.大众传媒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众媒体在满足人们对多样化的文化、娱乐追求的同时 ,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仅考虑如何迎合大众,忽略了青少年群体,使一 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染到了广大青少年。一些电视剧为了迎合这个群体的需要,过度 地吹捧个人主义,过分美化青少年的错误行为,让他们更坚定自己是对的。
3
(五)可变性 中学生渴望自主、自立,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思想都不成熟,并且受外界的影响 时常发生变化,意志容易动摇,情绪情感变化明显,性格孤僻,古怪,情绪化等等。他们 的叛逆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来的时候一发不可收拾,消失时又恢复了冷静,表现出来 的叛逆行为具有可变性。
4பைடு நூலகம்
(一)给他时间,让他成长
4
(三)给他尊重,让他成长
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家长应充分 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评价体系,帮助他们早日 完成社会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4
(四)给他方向,让他成长 首先,学校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改进青少年思 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次,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召开心理辅导讲座,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成 长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最后,学校要加大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学校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 学方面知识的培训;老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家庭教育知识 传授给家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讲座和培训,和老师一起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 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个体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

2、自主意识逐渐强烈。

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

在青春期后阶段,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和对社会的关心。

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独立,他们在重要的问题的抉择上,仍然需要家庭、他人的帮助、指导。

3、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的自尊心都会比较高,很难接纳他人的批评,在他们的心理,自己已经逐渐步入了成年,可以自己做很多决策,不希望被主控,希望自己能够做自己的主,青春期孩子意识中的年龄都会比实际年龄大,自尊心也会比较强,特别不喜欢被批评。

4、对异性的关注。

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压力。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

2、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措施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

(二)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

(四)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此时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五)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小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此不疲。

(六)人际交往范围改变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

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会令当事人非常尴尬。

诸如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现象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扩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长对策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家长对策建议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家长对策建议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本文结合我校初中学生现状对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作简要梳理,并希望为学校和家长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一、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家长对策建议(一)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比较幼稚,有些“孩子气”,看待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到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好胜心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好胜心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一、矛盾性青春期孩子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1、身心失衡的矛盾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期间,面对自己的外形变化,生殖器官的变化等等,特别容易出现焦虑与不安,既为自己的长大成人而欣喜,又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情况,从而走进身心失衡的矛盾中。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非常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点突出表现就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大成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度,有了独立自主的欲望,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老师过多的照顾或干预,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可以说她们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就是十分强烈的。

然而,由于青春期孩子社会经验、生活经验不足,所以经常碰壁,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不能独立,从而又充满依赖性。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使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经常会感到迷惑,自己更自己“较劲”。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绝多大数青春期的孩子都非常希望同朋友、父母平等交往,并且非常渴望她人对自己敞开心扉,推心置腹。

但就是,现实情况并不如孩子们所愿,朋友之间由于性格,想法的不同,孩子可能得不到想要的回应,亲子关系之间,能够对孩子敞开心扉的家长亦不多。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只好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诉苦,比如写日记,画画,自言自语等,同时,自己的所说、所写,孩子们又不愿意被她人知道,从而形成了既想让人了解自己,又害怕她人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自制性与冲动型的矛盾几乎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与好胜心。

在生活中,她们希望自己能够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经常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瞧待周围的人与事。

比如有时片面的坚持己见,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合乎自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等等。

这说明了她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
考试 周 刊2 0 1 5 年 第 3 5 期
青 春 期 孩 子 的 心 理 特 点 及 家 庭 教 育
曹立 萍
( 黑 龙 江 煤 炭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黑龙江 双鸭 山 1 5 5 1 0 0 )
望子成龙 、 望 女 成 风 是 每 个 做 家 长 的心 愿 , 可是孩子上 了 中 学 以后 不 再 像 小 时 候 那 么 听话 了 , 让父母很伤神 , 青 春 期 的
③ 自尊心强 。 孩子希望通过 别人 的评价认识 自己, 在乎他
人 对 自己 的评 价 , 包括家长。 孩 子 开 始 希 望 得 到 父母 及 朋 友 的 尊重 , 不 希 望 父 母 总 用 责 骂语 气 和他 说 话 , 会 认 为 自尊 心 受 到 伤害。 针 对孩 子这 一特 点 , 家 长 要 注 意 以 下两 点 :
孩 子该 如何 教 育 呢? 青 春期 孩 子 心 理 特 点 主要 有 三 个 : 独 立 性 增 强 青 春 期 孩子 认 为 自己 已 经 不 是 小 孩 而 是 大 人 了 ,独 立 活


动愿望很强烈 . 一 方 面 想 摆 脱 父 母 自己做 主 . 另 一 方 面必 须 依 赖家庭 . 由于 生 活 经 验 缺 乏 . 因 此 对 自尊 的 理 解 不 恰 当 , 如 果 这 时 家 长 还 把 他 们 当小 孩 看 待 . 就 会厌烦 . 觉 得 伤 害 自尊 心 , 产 生 反 抗 心 理 、对 立 情 绪 .如 果 父 母 在 同伴 和 异 性 面前 管教 他, 逆反心理会更 强烈 , 其 实这是他们 正常 的心理反应 , 是 他 们 长 大 的体 现 , 可家长担心 、 害怕 出大事 , 小 时 跌 倒 只 是 皮 外 伤, 这 时跌 倒 可 不 是 小 事 , 得管 , 可 管 的结 果 如何 呢 ? 父母要管教 . 子女要独立 . 矛盾必然产生 , 逆反在所难免 。 虽 然 逆 反 在 所 难 免 .但 不 是 每 个 孩 子 每 时 每 刻 都 和 父母 对立 、 反抗 的。 和父母刺 激有关 , 下 列 几 种 情 况 使 孩 子 逆 反 心

青春期孩子特点及相处方式

青春期孩子特点及相处方式

青春期孩子四大特点:1、独立性。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2、成人感。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3、闭锁性。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变得经常注视自己,有时只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和学业上的小小失败,就自认为低人一等,而把他人看得过高,产生劣等感,变得孤僻。

4、批判性。

反抗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极强。

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大人稍加约束,就会产生反抗心理。

家长怎么与青春期孩子沟通?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一、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挑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发育阶段以及心理特点;第二部分探讨青春期孩子在家庭中的问题;第三部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四部分总结。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 心理成熟度的提高青春期是一个人逐渐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具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试图去寻找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思考能力的提高还带来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青春期孩子经常会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和探索更多的领域。

2. 情感的波动青春期孩子的情感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们的情感波动非常剧烈。

有时候,他们可能感到快乐、自信和满足,而有时候他们又可能因为伤感、愤怒或失落而苦恼。

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他们更加敏感和易感。

3. 自我意识的提高青春期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并且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选择权。

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经常导致争执和冲突,因为孩子们往往想要实现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而家长则经常认为孩子在欠缺经验和妥当的思考。

三、青春期孩子在家庭中的问题1. 沟通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沟通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比较封闭和缄默,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

有时候孩子在无意中伤害了父母的感情或者误解了父母的意图,由于没有顺畅的沟通,这些误解或难以消除的情感上的伤害可能会持续震荡。

2. 独立性的冲突青春期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追求自己的兴趣,但他们同时又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和保护。

这种独立性的冲突导致了矛盾和争执。

孩子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和独立,但是父母则感觉他们还没有做好自我保护和自我监管。

青春期的孩子特点有哪些

青春期的孩子特点有哪些

青春期的孩子特点有哪些?1、青春期的孩子,爱激动,乱发脾气,自我意识开始强化,不愿受约束,容易产生反抗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虚荣心很强,开始穿衣打扮,喜欢哗众取宠,为的就是显示自己,有时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歪路。

2、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异性,有了性意识甚至性冲动。

喜欢谈性话题,与异性交往,偷偷地阅读性知识书籍等等。

3、有很强的独立空间意识,有了领域感,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到家直接进自己的房间,并且锁门,不希望大人闯进自己的领域,在心理上有时候有种无所不能感,但是,他又有很多困惑,会思考很多问题,比如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重视同伴交往,往往跟父母疏离,同伴交往密切,同伴的语言影响力要大于父母的语言。

4、青春期孩子是身体和生理都快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成人感和心理的半成人感让孩子困惑,做事情比较幼稚。

比较叛逆,有点羞涩,自我中心,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可能引起他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他会放大自己的存在感,认为大家都在关注着他,很重视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很重视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干净。

5、自尊心增强,当受到伤害时,就会很愤怒敏感。

情绪不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紧张、忧郁、苦闷失落。

当感觉自己某个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不高兴、愤怒等负面情绪。

怎么与青春情的孩子交流?1、不知道怎么说就不说从行动上默默关心支持孩子,陪他渡过他人生中的一段艰难旅程,待孩子渡过这段时期,他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2,有技巧的跟孩子交流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

面对孩子不良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要摈弃以往老套的说教模式,因为你还没开口,孩子就知道你的套路。

无非就是让孩子说原因,家长摆大道理,最后让孩子表态。

这样一来,教育效果为0。

如果我们的交流能从孩子的不当行为,挖掘出正面的值得肯定的部分入手,交流的过程保持轻松愉快,孩子听进去,才可能会有教育效果。

3、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摘要】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初中生常常存在自我认知不足、好奇心强烈和易受同伴影响等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的支持。

教育对策包括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建立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以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积极引导初中生心理成长,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教育对策对于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成长的阶段。

教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教育对策、自我认知、好奇心、同伴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激发、积极向上、心理成长、健康发展、重要性、解决问题。

1. 引言1.1 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心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初中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相对不足。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探索阶段,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初中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渴望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这种好奇心的存在,使得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动力。

初中生很容易受同伴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常常会受到同伴的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朋友和交往方式上需要引导和帮助。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样的,需要理解和关注。

通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2 初中生教育对策重要性初中生教育对策的重要性在于,针对初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初中生是处在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包括自我认知不足、好奇心强烈、易受同伴影响等。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对策,这些心理特点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走入误区、受到不良影响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家长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问题不少家长有一个困惑,20年前自己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好像自己没有那么多心理问题,现在为什么这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了?这个是怎么造成的?青年和少年是两个不同的心理阶段,我们搁在一块儿谈了,跨度比较大。

少年从12、13岁开始,青年也跨度到20岁,按国际分类就到25岁了,跨度很大,所以他(她)们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突出了、提前了?这是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长效效应”这个现象解释,“长效效应”是指子辈都比父辈在生理上、心理上发育提前了。

“长效效应”最早是从欧美国家开始的,后来传到亚洲的日本,从日本又到中国的沿海,现在在中国比较普遍。

简单说:女儿比母亲长得高,青春期提前;儿子比父亲长得高,青春期来得早。

这是社会经济、工业化、包括营养、医学、科学知识、社会教育等等社会进步的结果。

我们国家现在统计,最早青春期的女孩儿是9岁,男孩儿是11岁,如果在80年代以前,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如果在50年代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觉得可笑了,会觉得9岁进入青春期肯定有什么毛病了,吃什么激素了。

而现在不是这样,以前看日本人,日本人个子都是比较矮的,可现在看起来日本的子辈比父辈无论在各方面发育都是好的,他(她)们跟世界其他民族比起来也是如此。

这就是“长效效应”,是心理问题提前的一个原因。

可以说,孩子们心理问题的出现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

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他(她)的心理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呢?青春期到来伴随着明显的体征方面的变化,但还有一些直接观察不明显的现象,最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的一些变化。

随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变化,很多孩子都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自我在心理上、行为上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另外随着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出现了各种第二性征,他(她)在身体发育、学习知识方面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化,这个时候他(她)们在要求独立、有自己的判断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我想一方面是适应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一些思想和看法,这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于低年级孩子的一些特点。

我想很多家长家里如果有十二三岁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的话,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

这是非常明显的,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不过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现形式多少有所不同。

但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相同的……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比他(她)小的孩子好多事情还没有出现,比他 (她)大的好多事情都已经解决了,所以这个时候困惑最大,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他(她)自己的能力比较小。

过去没有这么多问题,那么现在为什么问题多了呢?是因为他(她)承载的社会责任比过去多,可是他(她)心理的承受度相对是比较滞后的,因为他(她)从小的成长环境比较好,现在家长也把关很严,所以他(她)在群体中摔打磨练的机会比较少,这是独生子的一个特点。

他(她)的社会化功能不良,这些困惑没有宣泄的渠道,与人交往的技巧方面比较差,所以这些困惑压在他(她)一个人身上,没有社会支持了。

另外这个时候身体会有内分泌的变化,青春发育期和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是很大的,这种变化会对身体、对情绪产生影响,会产生躁动,所以这个时候,他(她)们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是独立意识,别人要尊重自我。

而家长要求孩子要充分的透明,孩子要求要尽量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维护自己的独立意识,这时候就产生了突出的代沟问题,代沟问题实际上就是控制和反控制一种的斗争。

家长那个时候没有面临像他(她)们现在这么多的事儿、这么多的问题、社会压力,一个人对未来越是踏实,他(她)就可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越不知所以、压力越大、心里想的事儿越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来了。

再加上内分泌的变化,这些都是青春期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

这些孩子们青春期是怎么个样子?首先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很快,十五六岁长得像大小伙子似的,一个男人具有的功能他都有了,长得比父亲还高,女孩子也是这样,生理发育很快,但是他(她)的心理的发育是滞后于生理的发育的,那就是说他(她)的心理发育是落后的,表现在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自我认识的能力、心理的调节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同时他(她)又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是一岁到两岁这个阶段,人生第二个反抗期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最关键的时期。

有人度过青春期就比较顺利,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不顺利。

青春期孩子们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躁动,这是青春期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很容易冲动,有一点儿小事就冲动起来。

有个例子,在北京海淀区有个学生从马路的东边向西边走,马路的旁边坐着两个学生,这一个学生看看这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看看这一个学生,说“怎么着?不服吗?这边去,哥们!”这一个学生就跟着这两个学生进了胡同了,忽然又出来四个人,六个人把这一个学生包围了,这一个学生一看这事不好,掏出刀子就给前面的人一刀,捅完了就跑了,这一刀正好扎在肝脏上,就死了。

后来公安局就抓了他们,问为什么行凶、打架?问这马路边的两个学生认识他吗?说不知道,再问那一个过马路的学生认识他们吗?说不知道,他们说不服哥们就走,到那一看事不好就先动手了。

就这么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引发出一个人命案,这个只有在青春期这种躁动时期、情绪不可控制的时期才容易出现,如果过了青春期到了老年期,别说看他一眼了,就是撞他一下也不会这样。

所以说这是个很危险的时期,是个暴风雨时期,应该引起社会家长各方面的注意。

有个成年人聊天的时候说:如果说打架的话,他最不敢跟十几岁的孩子打架,为什么?因为他真敢玩命。

他到大一点可能会顾及自己,也会顾及别人,但在他那个年龄他谁都不顾及,最可怕的时候是这个时候,这就是青春期躁动的一个表现。

青春期躁动的表现还有哪些?最躁动的孩子能折腾得整个班不能上课,老师只好要求家长在快考试的时候把躁动的孩子带回家,以便别人能踏踏实实的进行期末复习。

还有一些“惹事”的孩子,在学校里起哄、挑逗,如有个男孩子,刚14岁就交女朋友,女朋友告诉她别人欠她哥哥的钱,这男孩子就直接闯入别人家,把女主人捆在椅子上,把家里翻个够,也没有翻出多少钱,后来因为入室抢劫、人身伤害等数罪并罚,判了4年。

这孩子生理发育超前,但非常幼稚,他的心理发育处在很幼稚的阶段,虽然很值得同情但闯下了祸端,受到了惩罚。

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觉得应该从年龄上按不同的层次逐步使他(她)提高,使他(她)有个社会责任感。

我觉得现在综合所有的青春期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社会责任感差。

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干什么?自己有什么条件?将来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现在有的孩子很糊涂,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孩子智利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智利平平,但他(她)自己觉得就应该考清华、北大,家长也觉得这种想法很对,实际上他(她)的差距很大,几经努力达不到效果,很容易走向抑郁。

直接接触到孩子青春期这种表现的是家长,家长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往往看到事情的表象,但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所以有时候拔苗助长,起到一个很不利的作用,他(她)们从表象上压制孩子,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孩子这时候正是独立意识很强的时候,会对家长的做法很反感,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拧成一个扣,这个代沟越来越深,所以我觉得家长要尊重他(她)们,让他(她)们自己去想将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孩子盘算一下自己的现有的条件、算算离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还差多少距离、要做什么准备。

极端的例子是相对比较少的,普遍地问题是厌学。

不管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让孩子自己觉得是为自己学,学习要有动力。

有一个目标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聪明和聪明是不一样的,不一定你看着聪明的孩子就能上清华、北大。

另外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饭碗要自己找,自己将来的社会地位要自己找,这个问题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也就解决了。

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抑郁,如厌学等。

抑郁很少引起人们注意,因为比较不好发现。

我在临床统计了8例青春期抑郁的例子,他们都是没有什么原因就不上学了、不起床了、不吃饭了、甚至割脉自杀、跳楼、服药,所以青春期的抑郁也是应该引起家长、社会和医学界研究的问题。

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对青春期抑郁认识不足,所以我觉得在大量的青春期的教育中应该很好的注意这个问题。

抑郁很不好发现,有时候孩子很老实,按传统意义说是件好事,现在看来未必是件好事,那麽抑郁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发现、又该怎么对待呢?抑郁从医学上讲分两大类,一种是内源性抑郁,一种是外源性抑郁,内源性抑郁是指没有任何原因出现兴趣的减少、活动的减少、情绪的低下,甚至出现生理上的、食欲的影响,最后走向消极的行为。

内源性抑郁是人身体生化方面的改变,比如5羟色氨的减少、多巴胺、儿茶酚胺的障碍等;另一种是外源性抑郁,就是指有一定外界刺激的、心理因素的生活挫折等,对外源性抑郁家长、老师容易发现。

内源性抑郁往往难以发现,青春期很多是内源性抑郁,因为是生理方面巨大的变化,我们只知道有性激素方面的变化,但除此之外其他内分泌的变化研究还不十分清楚。

对内源性抑郁,要高度警惕的。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这要求家长要有一个高度自我认识问题。

首先我们要看到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从他(她)们身上能折射出教育成功的一面,也可以反映出教育失误的方面,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就简单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对待孩子的态度都应该非常负责,因为我们赋予孩子生命,并把他(她)带到人间,所以我们为孩子负责。

不是说我们养活孩子为了将来有什么报酬,不是这么回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孩子抢劫将近2万块,最后都吃光花光了。

抢劫不是一天两天,是成伙的,我给这些孩子做心理工作的时候,找到了家长,家长很惊讶,因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很好,还是班干部。

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会干这样的事,我从来没有发现过。

我就反问,你的孩子在外面吃了饭,他回家还吃饭吗?吃饭还那么香吗?如果你的孩子隔三叉五的不在家吃饭,你没想到这是什么问题?他是有病了?情绪不好了?还是在外面吃了?你只看他分数了,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好,这其实是家长的一个误解。

如果在萌芽当中和孩子沟通、预防,就不会偷到2万多块了,所以家长想推卸这个责任实质上是不对的。

所以沟通说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做好,我觉得是个态度问题。

家长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要高度负责地跟孩子说话,要非常细致地去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包括躁动、抑郁、厌学,包括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都要能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