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管理理念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管理理念

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了解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急学生之所急,设身处地为他们服务,在服务中实现育人功能。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加强理解贯彻执行。

关键词学生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辅导教师做的是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体现“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原则,“以心沟通,教学相长”,是我在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怎样做才能“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对于工作,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对于自己,要勤于思考,加强自身建设,做有思想的人。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对于新时代的学生,他们也有着新时代的特点与个性。

1、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所以我们应改变专制的、居高临下的、训育式的作风,构建起师生平等的正常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就要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正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3、学生是有发展性的,要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

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967573.html, 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李秋华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 一、何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从古代孔圣人开办讲堂开始,就始终坚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而实现这一职责的基本做法就是将学生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学生在校园中能享受的各种权利以及如何施展自身才华,都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和教师与校方应当协助完成的。同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还原的是学生的本性,坚持把孩子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正引导孩子走向全面健康成长的道路。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索尔芒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他认为将孩童处在主导地位,有利于增加孩子对自身的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最应避免的误区是,在本质上提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的同时,并没有贬低教师的价值,而是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作为教师一方应当格外关注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的孩童。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价值 (一)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出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扎根于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时代新教育模式下延伸出的产物,在教育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在社会关于国家新课标课程选择、未成年人教育出现的问题研究尤其是幼儿教育方面,学生都是作为问题的主角,国家在整个过程中围绕着学生,确立整体的教育方针和策略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好的素质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对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具有意识层面的哲学价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一种意识,是由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变化而来的产物,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能够支配着幼儿教师在从事工作时刻坚持这一基本原理,将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系统理论化地将校园中所有的教育设备设施、基础资源合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使用。在思想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思维,应用开拓的视野看待身边的事物,不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强加在学生的身上;在课堂上教师追求的是学生听懂了多少而不是自己的教学课程是否推后,教师要做到的是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检验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真谛。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谈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昌盛街道中心刘淼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本”。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正本清源,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课程以学生为本内涵意义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了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这些都是忽略了学生“学”的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因根据与动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本次课改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实,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追求社会的进步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因此,作为社会组成部门的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人。“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确立,将使我国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更深的认识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包涵以下以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2、“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应试教育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能力、道德品质、人生、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应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让学生能主动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大学的管理理念

大学的管理理念 苏一凡书记在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三讲”集中教育时同志们把我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五个,其中一个就是管理。这不是说我们过去管理上就一直做得不好或者天生就不行,而是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学校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管理要由小型学校的管理模式向大型学校的管理模式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一级的管理不能包揽太多。一方面事务成倍增加,管不过来;另一方面管理链条增长,管不到底;再有,学科多样性增加,也管不好。在不失宏观管理控制的前提下,管理重心必须适当下移,必须充分重视二级学院的管理作用。 二是办学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给学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现在至少可以看到培养模式要改变,由培养对口狭窄的工具型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通用型人才转变;由重知识教育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育的管理方式随之改变,否则,我们的管理就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这表明,学校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需要管理模式的改变和观念上的突破。校党委抓管理理念就是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一问题。 一、管理的地位 校党委把管理的改革与教育的改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个人认为,管理与教育一样,也是生产力。 有人问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世界顶尖的大学,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回答是哈佛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人才。把管理摆在前面,是因为没有一流的管理,校内不可能冒尖出一流的人才;就算一时从外面挖来了人才,一流的人才在三流的管理下也不可能再出一流的成果,最终一流的人才也不可能留得住。相反,如果有了出色的管理和优良的干事业的人文环境,人才会被吸引过来,而且,他也会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出一流的成果。 所以,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都是学校的重要支柱,两者不可偏废。在校内津贴分配的掌握上,管理干部的平均分配水平略低于教师的平均分配水平,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向一线倾斜的文化传统,这不代表谁比谁又高一等。另外,教师工作的考核相对可以量化,可以拉开差距进行分配,多劳多得有依据。而教师收入低于管理干部的,就与工作量有关。管理干部的工作考核则相对难于量化,拉开差距分配缺少依据,说服力不强。吃大锅饭就得少拿一点,我们的干部也应当理解。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张静马晓燕(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广泛的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来。本文从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等两各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人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9)6(a)一0045 O1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与“以教师为中心”相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优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从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就深深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在教学成效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导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选择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只是审时度势的关注当前学生的成绩提高问题和升学率问题,关注学生能否考上一所好的中学或大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的健康。这无疑是不能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出发点,不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很难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而素质教育则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求知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加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我们都应该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懂得如何通过满足个人的需求从而达到对其的激励作用,那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求知需要,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也许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而且今天的“学习者中心”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李培根校长语)。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 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其严重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是传授的内容而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其基本特征是: ( 1) 学生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2)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 3) 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由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 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 4) 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 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 ( 5) 教学媒体( 黑板、教具、电子课件) 作用发生变化, 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毫无疑问,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形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来得重要。当然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 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 当学习复杂知识时, 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 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

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 邵晓枫*,廖其发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 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 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 ‘以学生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 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 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11-24 * 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 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 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依据。大学生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软实力。 标签: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学生管理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应遵守的原则 (1)服务学生原则。大学生在他们的管理活动中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要想进行好大学生管理活动的一系列进程,一方面要牢牢树立以服务学生为最高职责和以培养学生为使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全面紧紧围绕大学生本身展开各种机构设置、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等。[1]大学生管理不应该是哗众取宠的所谓政绩,这本是一项聚集财力物力要服务于学生群体的光荣使命。只有做好大学生管理,才能让大学生的人格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尊重,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尊严和利益。 (2)个性培养原则。要想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深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要关注大学生个性的培养,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如今的大学生们多是“9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立而开放的思想,较高的表达自我的积极性,但他们的感情也敏感而脆弱。基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管理者必须要深入了他们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发展空间等。只有做到因人施教,尊重每个独立的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挖掘当代大学生的潜力。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应该是他们的引导者,而非管教者,同时,也没有必要把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大学生打造成一个个既无激情也无创造能力的机器。 (3)全面发展原则。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之所以要在大学生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希望为大学生们在經济上、精神上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从而使他们更自由地多方面发展,怀抱热情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今后社会上的栋梁之才。大学生管理应当以学生为本,设计适合每位大学生的个性管理手段,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2] 因为大学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管理非一日之功,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量身制订适合大学生的管理方案,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讨论稿 吕家岘小学金亚丽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允许和引导学生发展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1、辨证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因材施教。对具有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埋怨和责备,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方法让他看到自己优点和能力,增强信心;对于自尊心强或自高自大的学生,教师就不应一再夸奖,但批评时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同时抓住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中看到缺点和不足,以便虚心上进;对于脾气犟的学生,要心平气和,避免顶撞;对淘气的学生不能过于迁就和温存等。要杜

绝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善于观现象、看苗头、有预见性,措施落实在前,防患于未然。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

大学生必读-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国内外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战经验词汇 营销篇 ?4C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 ?4R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Rs) ?4P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感性营销(Sensibility Marketing) ?利基营销(Niche Marketing) ?交叉营销(Cross Marketing) ?知识营销(Knowledge Marketing) ?文化营销(Cultural Marketing) ?服务营销(Services Marketing) ?体验营销(Experience Marketing) ?定制营销(Customization Marketing) ?色彩营销(Color Marketing) ?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 ?合作营销(The Co Marketing Solution) ?伙伴营销(Partnership Marketing) ?一对一营销(One-to-One Marketing) ?差异化营销(Difference Marketing) ?大市场营销(Big Marketing) ?个性化营销(Personalization Marketing) ?堡垒式营销(Formalization Marketing) ?数据库营销(Data base Marketing) ?服务分销策略(Services Distribution Strategy) ?服务促销策略(Services Sales Promotion Strategy)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 ?水坝式经营(Dam Operation) ?战略营销联盟(Strategic Marketing Union) ?网络数据库营销(Internet Data base Marketing) ?“整时营销” 与“晚盈利” (Profit by Timing Marketing and Lag Profit Marketing)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 李瑞贵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心理学、哲学及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必要性,以及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教学管理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机构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大会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宣言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宣言还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是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办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深层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向。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意义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参照了教授(没有记住名字,回头找,再没找到。本文中观点和大量文字——几乎原文出自教授文章,在此表示歉意)和“点灯的心”等诸家博文,觉得大体从一下三方面入手。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 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瓦尔坦·格雷戈里安引用祖母的话强调了良好个性的重要性,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学校和教师要尽快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简简单单,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好、为人父母的也罢,又能做到几点呢?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其实不犯错误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的可爱你只是没有发现罢了。让我们善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就像善待呀呀学语和姗姗走路的婴儿,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 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生活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生活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教育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复杂。面对充满 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大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能独立自主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顺利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之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能动性,有效整合自身资源,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教育活动。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具有鲜明个性化,但独立意识欠缺,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强,不善于调控情绪,自律观念薄弱。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约束、调控自己的行为,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自省自励,提高自我,规划人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自己生活的方向盘,为步入社会和适

应社会做准备,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内涵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生活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生活上依赖父母,缺少生活经验,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一旦远离家人,失去照顾,就变得手足无措,生活混乱无序。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摆脱依赖心理,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走向社会。 2.大学生的学习管理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急速发展,要求每个人善于不断获得知识。大学给予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主权,大学生需要学习管理,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排除各种干扰,进行自主学习。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大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学习生活,主动探求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具备学习管理能力,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丰富知识技能,让自己将来处于人才竞争的不败之地。 3.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的情绪易兴奋,易冲动、易波动起伏,经常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消极的情绪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情绪管理能力是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和策略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和策略 文学部对外汉语0802班夏艳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重视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常是对学生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主张解放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达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目的。在教学中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国际教育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就是指教学活动要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协作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的需求和个性化教学,营造民主和谐、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树立全面的考试观,创造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等有效策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时体验快乐。 一、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教学。教者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没有合理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做到这些,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学活动的理念的了解和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很深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教者教学的工作效率,从中了解并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来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二、当前教学模式下的现状简状 传统教学中,一般多以老师为主,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基本上可以说是以老师为中心,是和现在完全相反的教学观点。而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生存所必需。接受教育不仅仅会是人们就业的基本条件,也会成为人们调动岗们和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文凭的手段,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因此,在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是自觉学习主体。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人们将会尽心尽力的开发自觉性去进行学习活动。这就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也就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的妥当的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 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违背人本思想的做法,构建个性化的和谐管理模式。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努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改变过去师生之间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建立关爱、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把互信互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真心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要根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 摘要:“以学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落脚点在“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为教学注入新的内涵。本文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必要性,以及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育理念;教师;学生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综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中,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

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日,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基础和关键。因此,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要求。 课堂教学理念是对学校教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2】。它深层次地反映了学校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向。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理念,但是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指导教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意义 1.心理学意义。卡尔·罗杰斯曾经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他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倡导“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罗杰斯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教育问题的,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提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快乐的学习模式。我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 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以及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以学生为本”不但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还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现在,人的主动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必需和重要。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