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第四章:食品的工业污染(2)

合集下载

食品毒理学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第四章
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 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 学、生产、检验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 动物。
1.小鼠(mice)
昆明小鼠(KM)白色封闭群 小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 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 物制品和药品的检定。 面部尖突,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19根触须, 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尾长约与身长相等,尾部覆 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 体形小,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管理。出生体重仅 1.5克左右,一月龄体重约1病和铁尘肺、肝损伤等的研究。
3.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猴的生殖生理和人非常接近,是人类避孕药物研究极为理想 的实验动物。
目前筛选抗震颤麻痹药物最有价值的方法是电解损伤引起的 猴震颤。
应用猴子研究镇痛剂的依赖性较为理想,因为猴对镇痛剂的 依赖性表现与人较接近,戒断症状又较明显且易于观察,已 成为新镇痛剂和其他新药进入临床试用前必须的试验。 猴也是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的良好动物。
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表征化学品 可能产生的毒作用。 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 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 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 被检测。
3.成年的健康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
基本的选择
(1)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 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
在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7.行为表现的研究:大鼠已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 活动的研究。
8.中耳疾病和内耳炎的研究。 9.畸胎学研究和避孕药研究。
10.放射医学研究常选用大鼠。因其无胆囊,常 用它作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 究。 11.肝脏外科研究:由于大鼠肝脏的枯否氏细胞 90%有吞噬能力,所以肝切除60~70%后仍能再生, 常用于肝外科实验。

食品毒理学课件第四章 食品工业中的污染物(二)

食品毒理学课件第四章 食品工业中的污染物(二)

• 研究发现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蔬菜均为叶菜类 蔬菜,其中菠菜最严重。
广州市黄埔区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 对广州市黄埔区超市和市场的12种蔬菜89个样品 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铅、汞、镉、砷、铜含量进 行测试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对其污染程度进行系统 评价。
• 结果:铅和汞是黄埔区蔬菜的主要污染元素,超标 率分别为23.50% 和16.0% ,在蔬菜中含量最高的 为国家卫生标准允许量的4.53和8.7倍。砷、镉和 铜的含量都较低,但还潜存污染风险。
东莞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 对东莞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11 种蔬菜48 个样 品的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测试,得出了2 大类 11 种蔬菜中Pb、Cu、Zn、Cd、Cr、As、Hg、Ni 等八种重金属的含量。
• 发现Pb 对该地区蔬菜的污染较普遍,超标率达到 了20.9%,最高检出值为标准的2.2 倍,其次是Cd、 Hg,超标率分别为11.6%和2.3%。
• 刚出生的婴儿至两岁的婴儿通常可以吸收三分之 一的摄入铅。
• 分布
• 吸收的铅通常在三个部分分布:血液、软组织(肝、 肾、肺、脑、脾、肌肉和心脏)和矿化组织(骨头 和牙齿)。 • 急性暴露主要分布在软组织,其中肝>肾>肺>脑 • 铅在脑组织中又主要集中在海马。
人体一生都在积累铅,但释放很慢,大多数保留下 来的铅最终都沉积在骨头。
污水灌溉 • 应用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农业灌溉在世界各地已 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以色 列等国家污水灌溉技术比较成熟。 • 以色列由于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该国91%的工业和 生活污水由下水道收集57%的污水经过了净化处理 后仍用于农业灌溉和园林草地灌溉。目前,以色 列每年大约用3亿m3处理过的净化水用于农业灌溉, 计划2010年全国1/3的农业灌溉将使用处理过的废 污水。

食品毒理目录

食品毒理目录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述 (1)学科内容任务性质、地位 (2)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2)食品毒理学发展历史和现状 (4)第二节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 (8)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 (9)食品安全性控制与人类食物链 (11)第二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转运与转化 (13)第一节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 (13)一、天然物 (13)二、衍生毒物(derived toxicants) (13)三、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 (13)四、添加剂 (14)第二节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14)一、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过程 (14)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15)第三节吸收 (16)第四节分布 (18)第五节生物转化 (19)第六节排除 (33)第三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 (36)第一节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性损伤 (36)一、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36)二、毒效应谱 (36)三、毒性作用分类 (37)四、靶器官 (38)五、生物学标志 (38)第二节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 (39)一、剂量—反应关系 (39)二、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41)第三节毒性损伤(细胞损害)的机制 (45)一、细胞运作对物质的需求与限制 (45)1二、外源化学物对细胞功能的干扰 (47)第四节、影响外源化合物毒效应的因素 (48)一、外来因素 (49)二、内在因素 (53)第四章各类食品外源化学物 (51)第一节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和生理活性成分 (57)一、致甲状腺肿物 (60)二、生氰糖苷 (62)三、蚕豆病和山黧豆中毒 (65)四、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66)五、消化酶抑制剂 (66)六、生物碱糖苷 (67)七、血管活性胺 (69)八、天然诱变剂 (70)九、香辛料中的生理活性成分 (73)十、蘑菇毒素 (76)第二节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77)一、含有毒物质的动物组织 (78)(一)内分泌腺 (78)(二)动物肝脏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79)二、海洋鱼类的毒素 (81)三、河豚毒素 (83)四、贝类毒素 (85)五、海参类 (87)六、蟾蜍 (88)第三节衍生物 (88)—、苯并[a]芘 (89)二、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杂环胺 (90)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92)四、N-亚硝胺 (94)第四节污染物 (96)—、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97)(一)黄曲霉毒素 (97)(二)其他曲霉和青霉毒素 (101)(三)麦角中毒和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103)二、食品中的工业污染毒素 (105)(一)多环芳烃 (105)(二)多氯联苯 (107)(三)二 英 (109)2(四)铅 (113)(五)汞 (116)(六)镉 (118)三、食物中的农药残毒 (119)(一)概述 (120)(二)有机氯农药 (122)(三)有机磷农药 (126)(四)氨基甲酸酯农药 (128)(五)拟除虫菊酯农药 (129)(六)除草剂 (130)四、兽药残留 (131)(一)食品中兽药的污染 (132)(二)健康危害 (135)(三)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措施 (136)第五节添加剂 (137)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138)二、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法案和规定 (139)三、防腐剂 (140)四、抗氧化剂 (143)五、合成甜味剂 (146)六、食用色素 (148)七、食用香料 (151)第五章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152)第一节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152)一、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152)二、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 (153)第二节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154)第三节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 (155)一、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155)二、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 (156)三、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的选择 (157)四、个体选择 (157)第四节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 (159)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159)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160)第五节实验动物的染毒和处置 (161)一、动物实验前的准备 (161)二、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161)三、染毒途径 (162)3四、实验动物处死及生物标本采集 (163)第六节毒理学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 (164)一、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 (164)二、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 (169)第七节食品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展望 (170)第六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基础毒性评价 (172)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 (172)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172)二、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 (172)三、急性毒性分级 (177)四、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177)第二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181)一、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目的 (182)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182)第三节蓄积毒性 (191)一、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191)二、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191)第七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遗传毒理学 (193)第一节基本概念 (193)第二节遗传损伤的类型 (193)一、基因突变 (193)二、染色体畸变 (195)三、基因组突变 (196)第三节致突变作用机制 (197)一、DNA损伤与突变 (197)二、非整倍体及整倍体的诱发 (198)三、DNA损伤修复与突变 (199)第四节突变的不良后果 (20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201)二、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202)第五节遗传毒理学试验 (202)一、遗传毒理学试验的分类 (202)二、常用的遗传毒理学试验 (203)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203)2.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mammalian cell gene mutation assay) (204)3.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 (205)4.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assay) (205)5.显性致死试验(dominant lethal assay) (206)6.程序外DNA合成试验(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test,UDS) (207)47.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ister chromatid exchage assay) (207)8.转基因动物致突变试验(transgenic animal mutagenicity assay) (208)9.遗传毒理学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8)第六节遗传毒理学试验在预测致癌性及遗传危害性中的价值 (209)第七节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组合应用 (212)第八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生殖和发育毒性 (215)第一节生殖毒性与与发育毒性 (216)一、生殖毒性(reproductive toxicity) (216)二、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 ity) (216)三、生殖与发育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 (216)第二节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要点 (217)一、动物选择 (218)二、接触选择 (218)第三节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219)一、生育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 (219)二、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221)三、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 (226)第四节一代和多代生殖试验 (227)一、一代生殖毒性试验 (227)二、两代(多代)生殖毒性试验 (228)第五节生殖和毒性的检测方法 (229)一、雄性生殖毒性实验 (229)二、雌性生殖性实验 (232)三、致畸实验方法 (234)四、繁殖实验 (239)第六节发育毒物预筛试验 (240)一、体内预筛试验 (241)二、体外预筛试验 (241)第九章食品中化学物的化学致癌作用 (242)第一节人癌细胞的基因型特征 (244)一、癌基因(oncogene) (244)二、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244)三、DNA保真性相关基因 (245)第二节化学致癌机制 (246)一、引发阶段 (247)二、促长阶段 (247)三、进展阶段 (248)第三节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249)一、IARC分类 (249)5二、根据致癌机制分类 (250)第四节哺乳动物致癌试验 (251)一、试验动物 (252)二、剂量选择和动物数量 (252)三、染毒途径 (253)四、试验期限 (253)五、观察和结果分析 (253)第五节与研究致癌作用有关的其他试验 (254)一、用于致癌物筛选的短期试验 (254)二、哺乳动物短期致痛试验 (255)三、转基因小鼠在致癌作用的研究 (255)第六节ICH致癌试验基本原则 (256)第七节食品成分与肿瘤 (257)一、能量和有关因素与肿瘤 (257)二、碳水化物与肿瘤 (257)三、脂肪和胆固醇与肿瘤 (258)四、蛋白质与肿瘤 (259)五、酒精与肿瘤 (259)六、维生素与肿瘤 (259)七、矿物质与肿瘤 (260)八、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与肿瘤 (260)第十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免疫毒性 (267)第一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267)第二节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68)一、免疫抑制 (268)二、超敏反应 (269)三、自身免疫 (271)四、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作用特点 (272)五、外源化学物免疫抑制机制 (273)六、食品中化学物对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74)第三节化学致癌物引起的肿瘤免疫 (276)第四节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 (277)一、免疫毒性检测方案 (277)二、免疫抑制的检测方法 (279)三、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 (281)四、免疫毒理学研究中应考虑的问题 (281)第五节检测食品中化学物免疫毒性的常用方法 (283)第十一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神经和神经行为毒理学 (286)第一节神经毒理学 (286)6一、神经毒性的损伤类型及机理 (286)二、迟发性神经毒性 (290)三、神经毒性的研究方法 (292)第二节神经行为毒理学 (293)一、神经行为毒理学的概念 (293)二、行为毒理学的方法 (293)三、神经科学的发展与行为毒理学 (302)(一)行为与神经生化学 (302)(二)微小透析膜法 (305)(三)神经毒性评价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305)(四)行为毒理学在食品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 (306)第十二章体外试验与新生物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308)第一节体外试验 (308)一、概述 (308)二、体外试验系统 (309)第二节哺乳动物细胞制备和培养 (312)一、概述 (312)二、基本技术 (314)三、培养细胞的鉴定 (316)(一) 污染鉴定 (316)(二) 生存指标 (317)(三) 细胞特性鉴定 (317)四、细胞培养在食品毒理学中应用 (318)第三节亚细胞组分制备及其检测方法 (319)一、基本技术 (319)二、微粒体的制备 (320)三、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测定方法 (321)四、线粒体的制备 (324)五、线粒体功能的测定 (325)第四节生物膜的制备与其性质的研究方法 (329)一、大鼠肝细胞膜的制备 (329)二、红细胞膜的制备 (329)三、脂质体的制备 (330)四、大鼠脑突触体膜的制备 (331)五、对生物膜的生物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331)六、对膜的生物物理性质研究方法 (332)第五节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333)一、PCR技术 (333)二、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检测方法 (335)7三、毒理学中的mRNA定性与定量的测定方法 (337)四、转基因动物 (339)五、基因芯片技术 (342)第十三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346)第一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发展进程 (346)一、基本概念 (346)二、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发展进程及意义 (346)第二节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 (351)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351)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52)三、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 (353)四、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具体规定 (354)(一)初步工作 (354)(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354)(三)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 (356)(四)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 (358)(五)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359)五、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359)第三节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 (360)第四节联合国机构对食品中农药和兽药的安全性评价概述 (361)第五节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364)一、GM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364)二、GM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方法和内容 (364)三、GM食品标识和名称问题 (366)第六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举例 (366)一、稀土元素农用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366)二、DSA消泡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371)附录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 (375)附录二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380)8。

食品污染(化学污染)

食品污染(化学污染)
2
优先制定最高允许限量的食品应满足的标准
通过针对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能够使所有食品达到最高允许限量 某一食品或食品种类的污染物摄入量在某一区域的膳食和某一特定人群中超过总暴露量的10% 至少在两个地区的膳食暴露量显著高的食品(如可能占膳食总暴露量的5%以上),需要在国际贸易中设立特别最高允许限量 尽管由某一食品造成的膳食暴露低于膳食总暴露量的5%,该最高允许限量对食品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评估全球不同国家的食品污染及其人群接触量,将有关数据提交给政府、国际机构,如食品法典委员会,以了解食品污染物的水平和趋势,在人群总接触量中的各种食品分布以及在公共卫生与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GEMS/Food
GEMS/food详细名单
GEMS/food核心名单
01
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1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3
2.4.4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目的和用途)
1. 提高和增补食品营养价值的, 如营养强化剂。 2. 保持食品新鲜度的, 如防腐剂、抗氧剂、保鲜剂。 3. 改进食品感官质量的, 如着色剂、漂白剂、发色剂、增味剂、增稠剂、乳化剂、膨松剂、抗结块剂和品质改良剂。 4. 方便加工操作的, 如消泡剂、凝固剂、润湿剂、助滤剂、吸附剂、脱模剂。 5. 食用酶制剂。 6. 其他。
各省空气质量
各省pm2.5空气质量 在这张图上,中国大陆仅有黑龙江、西藏、海南三省达标,其余省份均超标。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PM2.5浓度值达到或超过了50微克/立方米。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11英文名称FoodToxicology课程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11英文名称FoodToxicology课程说明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1英文名称:Food Toxi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从毒理学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食品中内、外源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会本专业基本科研方法,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为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

亦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分.学时为33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教学9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应先学习或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食品毒理学》,李建科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年(2)《毒理学基础》(第四版),王心如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

参考书目:(1)《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2)《食品毒理学》,张深固主编,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实用食品毒理学》,吴坤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4)《动物性食品毒理学》,梁兆年主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5)《食品毒理学》,杨晓泉主编,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6)《毒理学基础》(第二版),周宗灿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毒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李寿祺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遗传毒理学》,印木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4. GF
GF:无菌剖腹产,在绝对隔离器中养育。(塑料薄 膜无菌隔离器)
应用: ①在实验动物领域应用; ②在免疫学方面应用:是研究免疫发生机理与生产
高效优质疫苗的最理想动物。 ③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研究微生态学的最理想的动
物模型。 ④肿瘤学研究:是研究致癌机理,防癌、抗癌药物
筛选的理想动物。
级别分类,一般是按实验动物的微生物背景划分的, 这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际上一般分为四级: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
1.3传染病学研究:多种细菌、病毒、寄生 虫病研究。
1.4遗传学研究: 1.5免疫学研究: 1.6老年学研究:小白鼠寿命短,晚期老年病多
开放系统,普通饲养,大批生产,成本低,是最 低级别的实验动物。
CV广泛应用于教学、预试验及一些要求不严的 短期试验,生物制品生产。
严格意义上讲,CV不适合于科学研究。尽管如 此,CV祖先来自于SPF,剖腹产后普通化,即开 放饲养,
CV在饲料配方,饮水,室内温、湿度、光照、 噪声仍应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
“种”,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 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应用动物学上的一个基本 分类单位,尤其是畜牧学与实验动物科学, “品种”是人工选育的产物。
实用性 遗传的稳定性 形成品种的条件 同质性 具有一定的数量
“品系”:来源于同一优良品种祖先的 后裔群。
实验动物的级别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的化学污染》课件

《食品的化学污染》课件
控制添加剂污染的措施
03
控制工业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加强工业废弃物处理和监管,推广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减少工业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01
工业废弃物污染的来源
工业废弃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可能对环境和食品造成污染。
02
工业废弃物污染的危害
工业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水和土壤等途径进入农作物和动物体内,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03
食品化学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制定严格的食品生产和加工标准,明确禁止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确保问题食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生产者对化学污染的危害和环保意识。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化学污染的产生。
分类
食品化学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工业污染物、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添加剂
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外观和保存性,常常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农药残留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常常使用农药。如果农药使用不当或过量,就会导致农药残留。
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食品化学污染的检测与评估
通过采集食品样本,在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实验室检测
利用快速检测试剂或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
快速检测
利用色谱、质谱等精密仪器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
《食品的化学污染》ppt课件
目录

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PPT165页)

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PPT165页)
3.冷熏:熏烟温度不超过 22 ℃的烟熏。冷 熏时间长,需要4-7天,制品耐藏性比其它烟 熏法稳定。
2.标准
进口德国的电动工具、玩具、塑料制品都 需检测PAHs等
2005年8月2日专家们在柏林集会讨论后对 PAHs含量有以下规定 :
(1)一般消费品
(2)食物、接触食物、可能会放入口中的
产品以及 儿童用品
二.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环境污染食品
(1)煤炭、石油、汽油、木柴、烟草、有机高 分子化合物等燃烧可产生多环芳烃→环境
(2)蔬菜腐烂 → 土壤
2.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
食品中多环芳烃 的主要来源
食品的熏制、烘烤等过程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 (尤其是油脂的燃烧)
二.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途径
3.直接接触:
如:苯并芘、苯并蒽、苯并菲、苯并萤蒽
2.种类繁多:如在香烟烟雾中发现了约 200种PAHs。
3. 形成条件
由于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和高温分解所 产生。
任何有机物的加工、废弃、燃 烧、使用都有可能产生
形成机理: 有机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碳氢自
由基或碎片,这些极为活泼的微粒,在高温下又立 即热合成热力学稳定的非取代的多环芳烃。
由于现在的个人卫生较好,皮肤肿瘤逐渐减 少。肺是PAHs引发肿瘤的主要部位。
主要从硬煤和褐煤中生产
焦炭、干馏炭及煤焦油或
职业接触:
沥青等副产品
危险性最高的是炼焦工人。目前,烟草、 焦油、沥青、煤焦油、矿物油、页岩油、 煤烟以及吸烟等混合物都是国际肿瘤研究 机构(IARC)确定的人类致癌物(I类);
可塑剂、成型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的 难燃剂和杀虫剂等制品。
食 品 毒 理 学 之工业 废物对 食物的 污染( PPT165页 )培 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 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

⾷品毒理学)绪论⾷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是研究⾷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与可能的有益作⽤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外源性化学物(xenobiotics)在⼈类⽣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机体,在体内呈现⼀定⽣物学作⽤的⼀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源⽣物活性物质”。

瑞⼠⼈Paracelsus奠定了毒理学的基础。

提出剂量的概念。

第⼀章⾷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在⼀定条件下,以较⼩剂量进⼊机体即能够对机体产⽣损害作⽤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危及⽣命的外源性化学物称为毒物毒性(toxicity):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者进⼊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起损害作⽤的相对能⼒。

毒作⽤:⼜称毒性效应,毒物对动物有机体产⽣的⽣物学损害作⽤。

毒效应谱:指化学物质对机体引起的毒性作⽤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靶器官:是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的器官或组织。

影响毒性的因素①机体因素:与年龄、遗传背景、性别、饮⾷、⽣理和健康状况有关,化学物的剂量、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和频度等有密切关系。

a物种和细胞学的差异b化学毒物⽣物转化过程的差异c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的差异d不同机体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伤的修复能⼒存在差异②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吸收速率;接触频率③外源化学物结构和性质a功能基团与毒性的关系b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c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d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解离度、解离常数(pKa)、旋光度、表⾯张⼒、相对分⼦质量、挥发性和相对密度等。

)⽣物学标志:⼜称为⽣物标志物或⽣物学标记,是指通过⽣物学屏障进⼊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以及反映它们所引起的⽣物学效应⽽采⽤的检测指标⽣物学标志的分类:接触⽣物学标志、效应⽣物学标志、易感性⽣物学标志。

剂量(dose)是指⼈为给予机体或机体通过各种⽅式接触到的化学物的数量,它是决定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最主要因素。

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

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

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食品毒理学之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目前,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工业废物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和废水废气,这些废物经过排放或不当处理后,可能会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首先,工业废物中的化学物质对食物的污染是一大问题。

许多工业物质被广泛用于生产过程中,如汞、铅、镉等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能够在进入食物链后累积。

例如,工业中常用的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铅,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置,可能会进入水源和农田,进而污染农产品和水产品。

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会导致长期的铅中毒,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和成人的健康都造成损害。

其次,工业废水和废气对食物的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和能源,因此废水和废气难以避免。

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但在某些地区和工厂,废水处理的标准并不严格,导致许多有毒物质和污染物被排放入环境中。

这些污染物可能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影响农田的灌溉水源,从而导致农产品被污染。

废气的污染也同样存在问题,例如工业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形成酸雨,酸雨降落在农田上,使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此外,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包装材料产生。

许多食品包装材料使用了塑料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在与食物接触时释放出来。

一些塑料中含有的双酚A等化学物质被发现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可能导致污染食物本身,并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为了解决工业废物对食物的污染问题,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工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环保和清洁的生产工艺,减少废物的产生。

其次,废物的正确处理和排放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不得随意倾倒或未经处理地排放到环境中。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监管和惩罚措施,确保企业正确处理和处置废物。

完整课件-食品毒理学

完整课件-食品毒理学

二、毒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古代与中世纪毒理学
▪ 毒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字“toxon” ▪ 公元前2735年,神农编辑完成了40卷“本草”典籍 ▪ 公元前2650年,黄帝撰写了《内经》 ▪ 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等有关文献中都有关于有
毒植物和矿物的描述,积累了关于有毒物质及中毒 的知识。
➢启蒙时代毒理学
1)卫生安全、无毒无害; 2)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 3)感官性状良好、可被人体接受。
一、毒理学基本概 念
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 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和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的科学。毒理学主要分为 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 和管理毒理学。
染物、添加剂)在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对机体毒性 危害及其机理; 3.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4.食品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危险性评估。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微观方法: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宏观方法:人的整体与人的群体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1.动物体内试验
➢ 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 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 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 3. 外源化学物对营养素吸收与代谢有影响,同时身体 营养状态可以影响外源化学物的毒效应。
外源化学物
4. 食品中营养素和外源化学物在肠道内吸收、代谢、降 解还受肠道微生态影响。
5.食品在加工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外源物,有的 毒作用剂量很小(ng级)。
外源化学物
6.食品含有的成分超过20万种之多,人类对食品 了解得还很不够。

食品毒理学 (2)

食品毒理学 (2)

第一章绪论1.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2.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或混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在食品内外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等;(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接触相)②外源性物质随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转化、排泄过程及毒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动力学相)③外源性物质对机体造成的毒性损害及中毒机制研究;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⑤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危险性评估。

3.(简答)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两大方面;而实验研究又可细分为整体实验方法和体外试验方法。

1.整体动物试验方法(体内试验):动物实验是食品毒理学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进行食品毒理学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

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小鼠是传统的食品毒理学常用的实验动物。

2.体外试验方法(1)微生物试验:毒理学中典型的微生物试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

●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但体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进行代谢和机制研究。

(2)哺乳动物体外试验:分以下三个水平。

1)器官水平(游离器官):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两种方法。

2)细胞水平:细胞培养是在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3)亚细胞水平:即细胞器水平检测。

毒理学中经常制备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微粒体。

⏹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食品毒理学第四章

食品毒理学第四章

Food toxicology by Dr. Liu Mingqi
12
E-mai: mqliu524@
(一)对膜通透性的影响
影响膜通透性的因素: 影响膜通透性的因素:
①脂/水分配系数是膜通透性的决定因素。 水分配系数是膜通透性的决定因素。
②通过调节膜上原有通透途径而改变通透性。如汞、铅 通过调节膜上原有通透途径而改变通透性。如汞、 等重金属可抑制肾脏有机酸转运系统。 等重金属可抑制肾脏有机酸转运系统。
5
E-mai: mqliu524@
一、对生物膜组分的影响
多种环境化学物可引起生物膜成分的变化
(一)对膜蛋白质的影响 膜蛋白依其在膜结构的位置可分为两类 两类: 膜蛋白依其在膜结构的位置可分为两类:
一是大部分在膜外侧, 一是大部分在膜外侧,其功能是作为特别的受体位点或作 为细胞的标志。例如: 为细胞的标志。例如:B淋巴细胞表而的免疫球蛋白受 体。 二是大部分在胞内, ATPase。 二是大部分在胞内,如Na+,K+-ATPase。目前已测出质膜 上有30多种酶。 30多种酶 上有30多种酶。
③膜脂质过氧化 指由自由基作用于膜脂质,引起膜脂质中多不饱和脂 自由基作用于膜脂质 指由自由基作用于膜脂质,引起膜脂质中多不饱和脂 的过氧化反应, 肪酸的过氧化反应 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 肪酸的过氧化反应,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坏。
Food toxicology by Dr. Liu Mingqi
Food toxicology by Dr. Liu Mingqi
17
E-mai: mqliu524@
在进行模拟小肠吸收试验之前,必须对 Caco-2 在进行模拟小肠吸收试验之前, 细胞模型进行评估。 细胞模型进行评估。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

《食品毒理学》练习测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作用机制、危险度评估及其安全性评价与管理的一门学科。

2.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性质、来源及对人体的损害与作用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其安全限值,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3.外源性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产生危害的一切物质。

二、填空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__安全_____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保障食品__安全_____。

2.动物试验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动物试验可分为_体内试验_和_体外试验两种方法。

3.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英文所写为_FDA______。

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毒理学的研究,传统的以动物为主的毒理学研究将减少,出现整体动物替代法的新理念和发展动向,即“3R”趋势,分别为整体试验____、_毒性试验系统____、_ 传统病死率和死亡率________。

三、选择题1.FAO是__B___的英语所写简称。

A.世界卫生组织B.联合国粮农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理事会2.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B.化学分析C.流行病学调查D.微生物试验系统3.被称为生物毒理学之父的是_A________。

A.GrevinB.MagendieC.BernardD. Brown4.被称为现代毒理学奠基人的是___A______。

A.OrfilaB.MagendieC.BernardD. Brown四、判断题1.食品毒理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制定安全限量,提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及管理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 T )2.微生物试验系统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 F )五、简答题1.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1.)研究毒物的来源与性质(1)外来化学物:(2)生物源性:(3)药物残留:(4)内源毒素:(5)加工及变质产毒:(6)人为毒素:2.)研究毒理学机制及开展安全性评价(1)研究毒物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性机理及毒性特征等。

食品毒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食品毒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食品毒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第一章测试1.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是()。

参考答案: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机制毒理学2.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3.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参考答案:体外试验;动物体内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4.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参考答案:感官性状良好;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5.对于食品中外源物质的毒性,通过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外推到人,进行风险评估。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毒性作用的分类包括()。

参考答案:变态反应;速发与迟发作用;功能形态损伤作用;特异体质反应2.苏丹红是()。

参考答案:化学染色剂3.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

参考答案:间接致癌物4.在制定安全限值时最重要的毒性参数是()。

参考答案:LOAEL和NOAEL5.一般认为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是有阈值的。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外源性化学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参考答案:以游离形式存在;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红细胞膜上某些成分结合;与血红蛋白结合2.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参考答案:外源化学物的性质;肠道菌群分布;胃肠道内容物的数量;胃肠道的蠕动速度3.外源化学物的排泄途径有()。

参考答案:汗腺排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呼吸道排泄4.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血脑屏障;组织器官的亲和力;器官的灌流率和扩散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外源物质在体内可能先后发生多个I相反应而不发生II相反应。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在食品毒理学研究试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参考答案:一致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2.按微生物控制可将实验动物分为()。

参考答案:普通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清洁动物3.常用的实验动物采血方法有()。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题答案

食品毒理学总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有毒有害物质可分为几大类?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2. 食品中毒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1)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等;(2)工业三废污染: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它们通过污染食品或通过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中的迁移,造成在某些动植物产品中的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3)霉菌污染:霉菌对食品污染的危害,一是食品变质,二是产生毒素;(4)兽药残留污染:有些兽药在使用后不易排泄,残留量高,从而使产品达不到安全标准,有些则是养殖户违反规定而造成不合格残留;(5)运输污染:运输食品的火车不干净,或食品与一些有毒有害物品同车混合运输造成污染;(6)加工污染: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此外一些不良加工方式或不良包装材料也会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7)事故性污染:食品加工企业或餐馆由于管理不善,工作马虎,误用或超量使用一些化学物质造成中毒事故。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LD50:半数致死剂量,是指引起受试动物组中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2.LD0:最大耐受剂量(MTD),指全组受试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

3. NOEL: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也称最大无作用剂量(MNED)或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是指受试物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目前最灵敏的进侧方法和观察指标,未检查出对动物造成血液型、化学性、临床或病理性改变等损害作用的最大剂量,即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任何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

4.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没有任何已知的各种急性、慢性毒害作用等不良影响的剂量。

5. MRL:最高容许残留量,也称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物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含量。

6. RfD:参考剂量,是环境介质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7. BMD:基准计量法,依据动物试验取得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常为1%~10%)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

《食品毒理学》 05764 考点 整理版

《食品毒理学》 05764 考点 整理版

《食品毒理学》(5764)课程考试说明试卷内容结构重点章为: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其分数比例不低于总分6 0%。

次重点章为: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一般章为第五章。

第一章绪论1.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领会: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与食品关系密切,可以随同食品进入人体并有一定毒性的一些外来化学物质,其中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农用化学物质、工业三废、容具包装材料中可能污染食品的物质以及在某些食品中天然存在或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害物质。

食品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存在于食品中的或在食品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定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食品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接触相。

外源化学物质随同食品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过程。

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动力学相。

随同食品进入机体的外源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性损害及其机制。

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素相。

2.外源化学物、毒物、毒素的概念识记:外源化学物的概念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领会:毒物、毒素的概念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发生有害反应、严重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化学物质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具有毒性。

但通常我们不把需要极高剂量才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素又称为生物毒素,是指有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真菌或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有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细菌毒素、真菌毒素、海洋生物毒素等。

简单应用:食品中的毒素的来源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但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及烹调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外来有害物质的污染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食品中的工业污染物PPT学习教案

食品中的工业污染物PPT学习教案

合成场所: 食品加工时条件适宜即合成 人体内合成:胃、口腔、膀胱、尿道
体外合成
体外生成
第34页/共84页
34
2.体外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
(1)鱼、肉制品 腌制、烘烤、油煎、油炸等烹调过
程产生较多胺类化合物 腐败变质也可产生大量的胺类
第35页/共84页
35
猪肉不同加工方法的亚硝胺含量 (单位:μ g /kg )
gkg食物品种加工方法鲤鱼烟熏咸鱼腊鱼新鲜熏鱼亚硝酸盐处理烟熏亚硝酸盐处理12242026第37页共84页3822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在长期贮藏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在长期贮藏加工过程中生成微量亚硝胺加工过程中生成微量亚硝胺第38页共84页3933乳制品乳制品干奶酪奶粉奶酒等中含有微量的挥发性干奶酪奶粉奶酒等中含有微量的挥发性亚硝胺亚硝胺第39页共84页4044啤酒啤酒在生产过程中大麦中的胺类大麦芽碱和在生产过程中大麦中的胺类大麦芽碱和仲胺等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二甲基亚硝仲胺等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生成二甲基亚硝第40页共84页4155霉变食品霉变食品某些霉菌可引起霉变粮食及其制品中的亚硝某些霉菌可引起霉变粮食及其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及胺类的含量增高酸盐及胺类的含量增高第41页共84页42人体能合成一定量的人体能合成一定量的nn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phph33的酸性环境中合成亚硝胺的反应较强的酸性环境中合成亚硝胺的反应较强胃可能是人体合成亚硝胺的主要场所胃可能是人体合成亚硝胺的主要场所唾液和膀胱内也能合成一定量亚硝胺唾液和膀胱内也能合成一定量亚硝胺第42页共84页43nn1
四、限量标准
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量不得 超过0.15g/kg,最终残留量不得超过 50mg/kg,肉罐头中不得超过 30mg/kg,而婴儿配方乳粉中不得超 过2mg/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灌溉对土壤和蔬菜中 重金属积累和分布影响研究
• 测定邯郸市污水灌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
1)污水灌溉增大了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积累;
2)4 种重金属含量在土壤中积累趋势为Pb > Zn > Cu > Cd ,分布趋势为50~80cm > 20~50cm > 0~20cm;
3)4 种重金属含量在白菜中积累趋势为Zn > Pb > Cu > Cd ,分布趋势为根大于叶子。
• 经检测,种植地土壤中铜、镉、铅的含量分别为45. 10、0. 044、11. 80 mg·kg- 1 ,按照NY/391 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土壤中铜、 镉、铅的含量限值标准为50、0. 30、50 mg·kg1 ,显然种植地的土壤中铜、镉、铅含量限值符合 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种植地灌溉 水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所以8种野生蔬菜的3种 重金属元素没有土壤和水源污染问题。
4)土壤中4 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而白菜体内铅 和锌含量超标。
• 分析表明,只要对污水进行铅和锌适当处理,在一 定时间内用污水水灌溉是可行的。
1. 铅的污染
• 1.1 铅污染的来源
• 1.1.1 土壤本底
• 土壤中通常含有2-200mg/kg的铅
• 北京 上海 南京 重庆 华南地区
• 18.8
23.0 24.8 22.2 26-47
8种野生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
• (1)8种野生蔬菜的铜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不存在铜富集问题;
• (2)镉含量有2种野生蔬菜超标,其中守宫木的镉含 量是国家标准限值的4 倍,积雪草的镉含量是国家 标准限值的1.74倍,说明守宫木、积雪草有较强的 镉富集能力。
• (3)铅含量都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扭序花的 铅含量接近国家标准限值。
• 研究发现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蔬菜均为叶菜类 蔬菜,其中菠菜最严重。
广州市黄埔区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 对广州市黄埔区超市和市场的12种蔬菜89个样品 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铅、汞、镉、砷、铜含量进 行测试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对其污染程度进行系统 评价。
• 结果:铅和汞是黄埔区蔬菜的主要污染元素,超标 率分别为23.50% 和16.0% ,在蔬菜中含量最高的 为国家卫生标准允许量的4.53和8.7倍。砷、镉和 铜的含量都较低,但还潜存污染风险。
第四章 食品工业中的污染物(2)
• 第二节 重金属 • 我国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 污水灌溉 • 铅污染 • 汞污染 • 镉污染 • 氟污染
蔬菜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 山西农业大学菜市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
• 对菜市内6 个摊位5 种蔬菜30 个样品的可食部分 中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研究。
• 结果表明: 铅和汞是菜市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 素, 超标率分别为53.3 %和16.7 %; 镉在油菜和 西红柿中各有一超标, 超标率为6.7 %; 铬只有一 个样品超标; 砷无超标现象。在检测的蔬菜品种 中, 茴子白和黄瓜污染最严重, 油菜和西红柿次 之, 西葫芦污染最轻。
பைடு நூலகம்
崇明岛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
• 采集陈海、北沿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蔬菜和路 面灰尘样品,测定重金属Pb、Cd、Cu、Zn含量。
• (1) 以HJ 332—2006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 价标准中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pH值 6. 5~7. 5)为标准, Cd超标率在21. 0% ,仅有不 到3%样品Pb含量超标,而没有样品Cu、Zn含量超标。
• 1960年开始修建,将抚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引到沈抚部分地区。当时工业不发达,该渠所接 纳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而几家石油厂排出的废水 中含有氨、氮等化学成分,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化 肥,所以对庄稼生长有好处,亩产由150kg增加到 400kg,时值三年自然灾害,轰动全国。
•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剧增,该渠的水质 日趋恶化,污染物多达几十种,主要有石油类、 挥发酚、硫化物和氰化物等,而且均严重超标。 并导致土壤中毒,当地人均不吃用该渠浇灌的水 稻和蔬菜,而是将其销往外地。
• (2)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重金属限量为标 准,路侧蔬菜样品Pb含量超标率为43. 2% , Cd为 18. 6% , Zn和Cu则小于5%。
• 由此可见,崇明岛主要公路两侧土壤污染以Cd为主, 而蔬菜污染则以Pb为主。
• 在长期运营的前提下,低交通量公路两侧50 m范围 内耕作层土壤和两侧作物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重金 属污染,路面灰尘是路侧土壤和蔬菜的潜在污染源。
• 我国大型污水灌溉主要分布在北方大中城市的近 郊区,如北京污水灌溉区、天津武宝宁污水灌溉 区、辽宁沈抚污水灌溉区、山西整明污水灌溉区 和新疆石河子污水灌溉区。从污水农业利用特点 来看,这些地区属于水肥并重的污水灌溉区。此 外,秦岭、淮河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为我国污水 灌溉中的重肥污水灌溉区。
• 沈抚灌区
东莞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 对东莞市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11 种蔬菜48 个样 品的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测试,得出了2 大类 11 种蔬菜中Pb、Cu、Zn、Cd、Cr、As、Hg、Ni 等八种重金属的含量。
• 发现Pb 对该地区蔬菜的污染较普遍,超标率达到 了20.9%,最高检出值为标准的2.2 倍,其次是Cd、 Hg,超标率分别为11.6%和2.3%。
• 1.1.2 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
• 工业污染物:我国每年从工业废气中排出铅2918 吨,废水排出铅2382吨。
• 废弃的含铅蓄电池和汽油防爆剂
• 四甲基铅和四乙基铅用作汽油中用作防爆剂,含 铅汽油每升含铅440~880mg,一辆汽车每年可向环 境排出2.5kg的铅,含铅汽油已经适成了我国的严 重污染。
污水灌溉
• 应用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农业灌溉在世界各地已 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以色 列等国家污水灌溉技术比较成熟。
• 以色列由于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该国91%的工业和 生活污水由下水道收集57%的污水经过了净化处理 后仍用于农业灌溉和园林草地灌溉。目前,以色 列每年大约用3亿m3处理过的净化水用于农业灌溉, 计划2010年全国1/3的农业灌溉将使用处理过的废 污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