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贫论文: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问题分析
防止返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
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总结旨在全面回顾2023年度防止返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组织领导与政策宣传2023年,各地高度重视防止返贫工作,成立了防止返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防止返贫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 动态监测与帮扶(1)动态监测: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纳入监测范围。
(2)帮扶措施:针对不同监测对象,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包括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帮扶等,确保监测对象不返贫。
3. 产业帮扶(1)产业发展:各地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监测对象增收。
(2)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提高监测对象的生产技能。
4. 就业帮扶(1)就业信息:积极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帮助监测对象实现就业。
(2)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监测对象的就业竞争力。
5. 教育帮扶(1)教育资助:加大对监测对象的子女教育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6. 医疗帮扶(1)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监测对象医疗负担。
(2)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监测对象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7. 住房帮扶(1)住房保障:对住房困难的监测对象实施危房改造。
(2)住房条件改善:改善监测对象的住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工作成效1. 防止返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国防止返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监测对象返贫率明显下降。
2. 监测对象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监测对象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农村返贫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返贫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当代农村返贫现状与策略论文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我国地域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虽有返贫现象,但也仅仅是个别农户的问题。
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先贫困面积较大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返贫的集中发生地区。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
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
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
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
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
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
近年来,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即使是我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创五年来最高的2004年,脱贫人口也仅有300万,返贫率仍在10%左右。
[1]第二,返贫现象的严重性。
虽然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的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各地返贫率平均达到15%左右,而有的统计则认为中国目前返贫率为15%~20%,甚至达到20%~30%。
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
[2]西南、西北的一些地区更高达20%以上。
有些地方脱贫农民的返贫率高达50%以上。
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但由于相关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部分已脱贫家庭存在重新返贫的可能性。
本文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体系的若干建议,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2022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要围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不稳固。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返贫的风险。
构建防返贫体系,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已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脱贫人口可能返贫的类型及原因(一)因病、因残返贫部分农村已脱贫人口居住地医疗水平低,健康意识薄弱,免疫力弱,容易患病。
健康已脱贫人口突然患重大疾病,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减少了家庭收入,治疗疾病还需支付高额费用。
有些已脱贫家庭中有残疾人员,弱化了家庭劳动力,每年维持残疾人生活还需要消耗一些费用。
因交通不便等原因,一些偏远山区患病人口因不能及时治疗而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增加了治疗成本。
以上情况都容易使已脱贫家庭重新返回贫困状态。
(二)因灾返贫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很难提前预测,破坏性极大。
边远山区缺乏监测自然灾害的设备,已脱贫家庭脱贫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防范意识较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遭遇自然灾害,可能重返贫困。
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不交纳学费,已脱贫家庭仅需支付孩子的基本生活费用,经济压力较小。
高中和大学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要支付高额的学杂费及生活费。
教(四)因技返贫调研结果表明,受家庭经济因素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农村已脱贫家庭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学历以下较多,高中学历较少,具有大学学历的更少。
这些低学历劳动力,不具备专业的劳动技能,不能胜任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很难获得高额的劳动报酬。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很多贫困家庭成功脱贫。
然而,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生活压力,一些人仍然面临着返贫的风险。
防止返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并给出对策建议。
首先,返贫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贫困人口的创业能力不足。
虽然一些贫困家庭通过政府扶贫项目获得了一些资金和资源,但是他们缺乏创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并减少返贫风险,我们应该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和指导服务。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行业精英向贫困人口传授创业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可以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计划。
其次,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也是导致返贫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贫困人口往往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以帮助贫困人口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政策和规定,鼓励和支持贫困人口参与创业和就业,促进他们改善经济状况并维持稳定的生计。
另外,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也是防止返贫的关键。
一旦贫困人口脱贫后又重新陷入困境,他们很可能陷入无底洞,难以再度重振旗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健全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在面临疾病、灾害和其他不可预见的困难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减少他们返贫的风险。
总之,防止返贫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创业能力培训、提升贫困人口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返贫风险,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脱贫保障和发展机会。
接下来,我将继续探讨防止返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建议。
除了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还有一些返贫问题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自然灾害、健康问题、家庭变故等都可能打破贫困人口的稳定生活,使他们重新面临经济困境。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防返贫工作是指为了防止人们再次陷入贫困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然而,目前在防返贫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给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防返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综合性政策措施。
许多防贫工作局限于提供金融援助,缺乏其他方面的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制定一系列的综合性政策,涵盖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以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脱贫能力。
其次,防返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一些项目和政策只考虑到了短期效果,而没有对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评估机构,负责对防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此外,防返贫工作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公平和公正的分配机制。
有些地方在分配资源时偏袒某些特定的群体,导致一些贫困人口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公正的分配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差距。
最后,防返贫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忽视。
目前的防返贫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临时性贫困人口,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帮助和支持比较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制定一系列的长期帮扶计划,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等,帮助长期贫困人口脱贫稳定。
总之,防返贫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制定综合性政策、建立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公平分配和关注长期贫困人口,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防返贫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脱贫能力。
防返贫工作是减少贫困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精准的扶贫机制。
当前,扶贫工作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没有对贫困人口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考虑。
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分类,确保扶贫政策可以更加准确地照顾到每一个贫困户。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防止返贫工作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缺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过去的扶贫工作常常采取“输血”式的援助方式,给予贫困户一定的资金和物资,但往往不能长期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可持续的产业,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补贴和培训等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产业,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脱贫。
其次,教育问题也是导致返贫的重要因素。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得贫困户缺乏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使贫困户能够通过教育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也要推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对接,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教育援助,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另外,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也是导致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贫困户在脱贫后,往往面临风险再次返贫的困境。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适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保待遇,确保贫困户在脱贫后不再陷入贫困。
此外,扶贫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贫困户往往缺乏一定的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技能培训的投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贫困户的技能水平,为他们增加就业机会。
总之,防止返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解决。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止返贫,确保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目标。
防返贫工作的问题及对策:1. 缺乏精准识别和帮扶。
返贫现象往往是由于贫困群体在脱贫后未能持续获得稳定收入所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提高贫困群体的识别准确性,确保帮扶的对象是真正的贫困户。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人在脱贫后又出现了返贫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该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单一很多贫困地区的经济来源单一,一旦主要经济来源受到冲击,很容易导致家庭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
2.缺乏可持续性的就业机会一些脱贫家庭在脱贫后由于没有稳定的就业来源而再次陷入贫困之中。
3.医疗卫生支出过大一些返贫家庭因为患病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而再次陷入贫困。
4.缺乏教育意识和技能一些返贫家庭由于缺乏教育意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再次陷入贫困。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返贫现象的出现,如何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针对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应该加强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扶持一些符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
2.促进可持续就业机会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引导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推进医疗保障政策应该推进农村医疗保障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的医疗需求,并加大对大病救治的资金支持力度。
4.加强教育扶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建立健全的脱贫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的脱贫监测和评估体系,对脱贫家庭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返贫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6.建立返贫帮扶机制建立返贫帮扶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家庭进行动态跟踪帮扶,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
7.加大对扶贫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提高扶贫干部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效果。
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 成 果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和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 着重 要 的 理 论 价值 和 实践 意义 。 建 有
[ 关键词 ] 村返 贫 ; 征 ; 农 特 问题
d i 1 3 6 / .s n 1 7 o : 0. 9 9 i is . 6 3—0 9 . 01 . 1 01 l 4 2 1 1. 5
[ 中图分类号]D 2 6 [ 4 2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7 — 14 2 1 )1 0 2 — 2 6 3 0 9 (0 l— 0 6 0 1
张 琚
( 河南工 程学 院 管理科 学与工程 系 , 郑州 4 19 ) 511
[ 要] 革开放以来 , 摘 改 经过 政 府 和社 会 各 界 的 艰 苦 努 力 , 国 的农 村 扶 贫事 业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 国农 村 降低 到 2 0 .亿 0 6年 的 2】8万 人 。 着我 国扶 贫开 发 工 作 的 不 断 深入 . 国扶 贫 开发 已经 进 入 了攻 坚 阶段 , 4 随 我
薄 弱 , 某 些 因 素 的 制 约 下 , 往 陷 入 “ 贫 一 返 贫一 再 脱 贫一 再 在 往 脱 返 贫 ” 环 之 中 难 以 自拔 , 至 脱 贫 后 富裕 起 来 的 农 户 也 会 因 家 循 甚 第 一 , 贫 现象 呈 现 Ⅱ 的 地 域 性 。 国地 域 广 大 , 村 贫 困 返 月显 我 农
场 经 济 转 化 , 国农 村 返 贫 呈 现 以 下 新 的 特点 : 我
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防返贫机制研究
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防返贫机制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效。
然而,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返贫现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因此,建立起防返贫机制成为了当前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1.返贫现象严重。
近年来,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
贫困户由于一些原因,如生病、意外等,致使贫困重新降临,这成为了当前防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难点。
2.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中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尤其是一些紧急设施,如医疗卫生设施、交通设施等,建设水平低,不能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给防贫攻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支持。
农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却比较薄弱。
政府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和经济支持,制约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另外,贫困户也比较缺乏发展种养技能和市场营销经验,这都是造成贫困户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
4.政策落实不到位。
贫困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当前农村防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虽然秉承了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难点,导致一些扶贫资源落入了不该得到这些资源的群体手中。
另外,一些政策也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导致扶贫工作难以顺利地推进。
二、防返贫机制研究1.完善扶贫政策。
政府要在贫困地区制定更为详尽的政策,确保政策的到期执行。
尤其是对于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更需要特别重视。
2.提高群众脱贫能力。
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让贫困户掌握措施脱贫。
在此基础上,群众的脱贫能力会不断提升,确保不再出现因一些外界条件改变而导致贫困户返贫的情况。
3.加强政府部门扶贫工作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督查、审查和监督,规范扶贫工作的过程,建立起一套执政为民的机制,确保资源的使用效益。
防返贫情况汇报
防返贫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防止返贫情况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防返贫情况,特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如下:一、返贫情况分析。
1. 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率较高。
一些贫困家庭由于患病而导致家庭收入减少,甚至债台高筑,无法承担医疗费用,从而再次陷入贫困境地。
2. 劳动力外流导致返贫。
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和就业机会,致使劳动力外流,家庭收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返贫率较高。
3. 自然灾害影响返贫率。
部分贫困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家庭财产和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陷入返贫境地。
二、防返贫对策建议。
1. 完善健康扶贫政策。
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医疗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的医疗救助体系,降低因病致贫返贫率。
2. 加强产业扶贫工作。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稳定贫困人口收入,减少返贫现象。
3. 加强灾害防范和救助工作。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贫困家庭的影响。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减少因意外事件而导致的返贫。
三、工作总结。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防止返贫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返贫防范工作。
只有不断加强对防返贫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脱贫,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对防返贫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
精准扶贫措施后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准扶贫措施后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带来了长足的改变,大大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些地区却出现了扶贫措施后返贫的现象,这给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分析返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1.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或矿产资源开发,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市场变化或资源枯竭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经济困难,甚至返贫。
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贫困地区难以自我发展,对外部不利因素高度依赖,造成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在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政府通过扶贫政策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很难形成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一旦政府的扶贫政策结束,当地居民又很难维持原有的生计,从而导致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3.短期项目效果难以持续在一些地区,政府为了迅速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可能会采取一些短期的扶贫项目,这些项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其短期性和单一性,很难实现长期的扶贫效果。
一旦项目结束,当地居民又有可能重新陷入贫困之中。
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通过扶贫政策提供了一定支持,但由于基础设施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很难实现真正的脱贫。
二、对策建议1.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解决返贫问题,关键是要优化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措施,逐步打破传统的经济模式,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贫困地区的抵御能力,降低返贫的风险。
2.加强产业扶贫,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的扶持,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培育本地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扶贫攻坚中返贫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扶贫攻坚中返贫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进,贫困人口数量得到了显著的减少。
但是,在贫困人口中脱贫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出现了返贫的情况。
这些人口原本已经走出贫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重新陷入了贫困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返贫”。
返贫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生意外事件导致经济来源中断有些脱贫人口在脱贫后,由于意外事件发生,导致他们的经济来源中断,这种意外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等,因此他们重新回到了贫困状态。
对策: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政府应当加强对贫困人口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培育,加强灾害预警、预防和减灾工作。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健康防范体系,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
二、长期的贫困习惯难以改变有些贫困人口有着长期的贫困习惯,他们在遭遇经济困难时,难以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导致短期内便重新陷入贫困状态。
对策: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念。
政府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贫困认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断改变贫困习惯。
三、教育水平低导致职业技能缺乏贫困人口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很多人缺乏职业技能,导致他们找不到稳定的工作,难以改变贫困状态。
对策:加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稳定脱贫。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给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比如交通不便,困扰了贫困人口的生产、消费和就业等问题。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其脱贫致富带来更多的机会。
总之,返贫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有力的合作和努力,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不断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实施。
精准扶贫措施后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精准扶贫措施后返贫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很多人脱离了贫困线。
然而,也有部分人在脱贫后不久又重新陷入了贫困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返贫”。
返贫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制约了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
一旦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那么脱贫措施也会呈现短期效果,长期而言仍然难以维持。
二、产业发展不稳定。
部分地区可能为了脱贫,一度强力发展某项产业,但长期发展路径的规划不完善,导致一旦该产业遇到生产问题或市场形势不好,那么贫困人口的生计就会再次受到影响。
三、公共服务和扶持政策不到位。
基层政府可能存在扶贫资金管理不善、官员腐败、扶贫资金乱用等问题,导致钱款流失,对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减弱或失效,这可能导致一些脱贫人员再次陷入贫困。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来降低返贫率: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政府在扶贫中应视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先解决脱贫人员的住房、交通、电力等方面的需求,让他们更舒适、更便捷地生活和工作。
二、选择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发挥政府选址、资源整合、市场导向的作用,逐步形成地方比较优势产业,把贫困人口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体系。
三、完善贫困人群公共服务系统。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文化氛围,让脱贫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而不是短暂的脱贫。
四、加强监管和反腐倡廉。
政府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贫困乡村相关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和反腐倡廉,切实将扶贫资金用于真正的脱贫攻坚工作,防止扶贫资金的流失和乱用。
总结而言,返贫现象是脱贫工作的一种挑战,需要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以及监管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加强改善和完善,从而降低返贫率,实现持久脱贫。
返贫申论大作文范文
返贫申论大作文范文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仍然面临贫困的困扰。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脱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政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鼓励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其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
通过建设更多教育设施、引进优秀教师、提供免费教育资助等措施,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还应该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贫困家庭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贫困。
再次,加强社会保障对贫困人口的覆盖范围。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为他们提供扶贫帮困的政策和服务。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脱贫工作。
通过捐款、志愿服务、就业岗位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同时,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鼓励和赞扬那些奉献和拼搏的人,为脱贫工作营造良
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才能使贫困者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的成果。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于防返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背景近年来,我国对于扶贫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户仍然面临返贫的问题。
这不仅浪费扶贫的资源,还给公司和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对于防返贫工作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存在问题1. 针对整体扶贫政策的缺陷•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扶贫政策和实施扶贫项目时,常常采取简单的量化规定,忽略了地区的差异性、贫困户个体的特殊需求,致使扶贫政策和项目实际效果不达预期目标。
•解决对策: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贫困户的个体差异性,对有特殊性的情况,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2. 对于扶贫对象的挑选有误•存在的问题:在扶贫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扶贫对象的挑选有误的问题。
如人们普遍认为扶贫对象需要是那些最穷的人,但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是那些能够自力更生、自主致富却由于某种原因临时陷入困境的人。
•解决对策:公开透明地制定扶贫挑选的标准,确保选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要注意对扶贫对象的跟踪和服务,对不同阶段的扶贫对象进行相应的帮扶。
3. 对于扶贫形式的单一化•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扶贫项目更多地采取了物质帮助的方式,如送钱,送物等,却忽略了一些贫困户的素质培养方面。
这样做,往往会使得贫困户缺乏自我解困的能力,长期可能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状态。
•解决对策:以生产发展的手段促进脱贫,拓宽民生保障的视野,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高贫困地区民生服务水平。
4. 对于扶贫对象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扶贫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往往造成贫困户的钱财被挪用、组织不实行、管理不规范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而这些不良行为和问题更加剧烈了贫困现象的存在。
•解决对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和向上反馈机制。
对策建议1. 让贫困户成为发展的主体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中,让贫困户成为发展的主体。
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然而,返贫问题仍然存在,给农村贫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政策。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存在问题1.贫困户返贫率高尽管国家对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依然有一部分贫困户因各种原因返贫。
返贫率较高说明了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2.帮扶对象的精准性有待提高在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精准性是重要的指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收集不全面、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部分帮扶对象并不符合贫困户的条件,也存在一些贫困户没有及时得到帮助。
3.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不够强针对性是帮扶工作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贫困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并不容易。
导致一些帮扶对象得到的帮助并不是最需要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监测与评估机制有待完善在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监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一些地方,监测与评估的工作并不规范,结果的反馈很少会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当地贫困情况和帮扶措施的效果。
三、解决建议1.加强信息收集和整合提高帮扶对象的精准性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如完善农村信息采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等。
同时,政府还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2.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为了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政府可以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具体工作可以由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负责,确保帮扶政策能够真正地惠及到每一位贫困户。
3.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机制为了及时了解帮扶政策的效果和当地贫困情况,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机制。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调查、组织专家对帮扶工作进行评估等方式来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帮扶政策。
返贫户情况汇报
返贫户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对返贫户情况的调查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家庭经济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返贫户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
收入来源有限,生活水平较低。
在农村地区,一些返贫户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为生,但由于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较大。
二、教育和健康状况。
返贫户的教育和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一些孩子
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有辍学的情况发生。
同时,由于医疗资源匮乏,一些返贫户家庭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患病后的医疗支出成为了他们的一大负担。
三、产业发展和帮扶政策。
针对返贫户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大对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产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返贫户的帮扶政策,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摆脱贫困。
四、社会关注和帮助。
返贫户的情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返贫户的
关注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五、结语。
返贫户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他们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返贫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以上是对返贫户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引起各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谢谢!
此致。
敬礼。
扶贫攻坚中返贫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扶贫攻坚中返贫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扶贫攻坚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些地区和群体在脱贫之后又出现了返贫的现象,这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研究返贫问题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返贫问题的成因1. 就业岗位不稳定许多脱贫户脱贫后主要依靠务工和临时工作来维持生计,这些工作常常是季节性的,所以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成为了导致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而且一旦家庭成员出现重病,家庭的经济负担就会增加,造成返贫的风险。
3. 收入来源单一许多脱贫户主要依靠农业收入或者低端产业收入,一旦收入来源受到影响,就会极大地影响家庭的生计,从而增加了返贫的风险。
4.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技能部分地区和家庭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仅仅得到了临时性的帮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技能,导致脱贫不具备长期的可持续性,容易再次返贫。
二、对策研究1. 加强产业扶贫和技能培训政府对脱贫户进行产业扶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返贫的风险。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为脱贫户提供医疗保障,教育补助和临时救助等措施,减轻其医疗和教育负担,增加其收入来源,降低返贫的可能性。
3. 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从而降低脱贫户再次返贫的风险。
4. 开展返贫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返贫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可能再次返贫的家庭和个人,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支持,避免返贫的发生。
5. 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通过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脱贫户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寻找发展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自身财产积累能力,增强自我保障能力,从而降低返贫的风险。
返贫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制定有效的对策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脱贫户本身共同努力。
“脱贫摘帽”地区的返贫问题分析
“脱贫摘帽”地区的返贫问题分析“脱贫摘帽”是指贫困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从而被认定为“贫困摘帽”地区。
在脱贫摘帽后,一些地区出现了返贫问题,即原本脱贫的地区再次陷入贫困状态。
返贫问题的出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返贫问题与原来的脱贫标准和方式有关。
在一些地方,脱贫标准仅仅是指人均收入超过贫困线,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其他贫困指标的改善。
一些地区追求速度而不是质量,在短期内通过短期项目和补贴来提高收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结构性问题。
这样的脱贫方式易于出现返贫问题。
返贫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关。
一些地区在脱贫摘帽后,没有能够建立起长效机制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长期支持措施,使得原本摘帽的地区再次陷入贫困。
对农村地区的返贫现象,还与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返贫问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有关。
社会保障体系是支持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一些地方,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健全,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支持给原本脱贫的地区。
如果贫困地区面临疾病、灾害等风险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
返贫问题与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在脱贫摘帽后,对原本脱贫的地区的监管不力,导致一些地方的脱贫成果不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持和巩固。
政策的实施缺乏长远性和全面性,容易让原本脱贫的地区再次返贫。
为解决返贫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脱贫标准,将重视质量和可持续性纳入脱贫指标之中。
要加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培育产业等长期支持机制,并促进贫困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
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医疗、教育、退休等社会保障措施,为贫困地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要加强政策的实施和监管,确保脱贫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加强对原本脱贫的地区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再次返贫的情况发生。
返贫问题是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返贫致贫风险分析及帮扶需求
返贫致贫风险分析及帮扶需求Xx村x组监测户王xx,家庭人口3人,耕种土地15亩,养12只羊,孩子读高中,妻子陈xx因大病成为半劳动力,2021年家庭收入为45000元。
妻子陈xx合理病支出12000元,除去一切合理开支后,人均纯收入低于6600元,经乡村两级研判,评定为监测户,类型为突发严重困难户。
他家的致贫风险主要是陈xx的看病花费比较大,而且是慢性病,后续需要继续花钱治疗,开支较大。
第二个风险就是因为陈xx生病,成为半劳动力,无法干重活,导致王xx 家庭劳动力减少,收入可以预见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返贫。
最后一个返贫风险就是王xx孩子,马上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大学的学费等花费比较多,面临失学风险,如果办理助学贷款,可能加重家庭的贫困程度,导致家庭有返贫风险。
针对王xx家的情况,xx乡镇府的帮扶措施如下:
1、将王xx全家纳入医疗帮扶范围,这样陈x后续治疗可以享受扶贫户医疗保障,报销比例提高,减轻其家庭负担。
2、将王x x纳入公益岗,为村民打扫村内卫生,可以每年获得报酬4000元,增加起家庭收入。
3、将王xx儿子纳入教育扶贫。
待其儿子考上大学后,每年可以帮扶4000元学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返贫论文: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低到2006年的2 148万人。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是农村返贫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难题之一。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返贫问题,对巩固我国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返贫;特征;问题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返贫是一个世界性的、各国都在长期致力解决的难题。
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与世界各国返贫现象有共同之处,如返贫往往发生在自然灾害的年份,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返贫农民往往自身素质不高,贫困发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设施薄弱等;因国情不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不同,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我国地域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虽有返贫现象,但也仅仅是个别农户的问题。
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先贫困面积较大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返贫的集中发生地区。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
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
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
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
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
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
近年来,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即使是我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创五年来最高的2004年,脱贫人口也仅有300万,返贫率仍在10%左右。
[1]第二,返贫现象的严重性。
虽然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的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各地返贫率平均达到15%左右,而有的统计则认为中国目前返贫率为15%~20%,甚至达到20%~30%。
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
[2]西南、西北的一些地区更高达20%以上。
有些地方脱贫农民的返贫率高达50%以上。
[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
来自扶贫办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多数省份的贫困人口均有减少,但以下省份却有所增加,黑龙江省43万,陕西省37万,安徽省66万,河南省53万。
4省返贫人口数量超过了200万人。
此消彼长,新增80万人。
[4]第三,返贫现象的频发性和反复性。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返贫问题具有频繁性和易发性。
中国有些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大的返贫。
而且返贫往往来得很快,外界一有些不利因素,马上就会造成返贫的出现。
这反映了中国脱贫户的抗贫能力和基本素质较差。
尤其是少数经济基础差的脱贫农户抗御经济风险能力薄弱,在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往往陷入“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循环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脱贫后富裕起来的农户也会因家庭经济条件恶化而返贫。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还极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人。
[5]第四,返贫现象的个体性。
据对返贫户的分析显示,无论是返贫率高的地区,还是返贫率低的地区,在返贫户身上普遍都存在着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单一、观念落后等个人素质问题。
这反映了返贫户的一般特征。
第五,农村返贫原因的不均衡性。
它不仅反映在地区之间返贫发生率不均衡,而且主要表现在发生返贫的时期上,各个年份也不尽相同。
返贫的反复性、不均衡性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导致返贫因素的多样性造成的。
从我国农户返贫的原因看,有的是因灾返贫,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子女教育费用迅猛上升返贫,有的是结婚大操大办返贫,有的是因生态恶化返贫,有的是因扶贫项目效益短期化返贫,有的是因市场风险返贫,有的是因乱集资、乱收费返贫,有的是因聚赌而返贫等等。
这些导致返贫的因素,虽然对不同农户返贫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所导致的结果大体是相同的——重新返贫。
二、当前我国农村返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扶贫对策本身及其具体实施的种种不足,例如,目前的“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的“限期脱贫”、“快速催肥式”的“短期脱贫”、“只输血不造血”的“项目扶贫”[6]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返贫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
为确保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地县乃至乡村都制订了年度脱贫计划,即要求一个县每年要有多少个乡、多少个村、多少人解决温饱,一年要有几个县实现整体脱贫,这种“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对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当然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免不了浮夸和弄虚作假。
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扶贫时热衷于在公路旁搞集中连片的示范工程,也就是面子工程。
由于这些样板工程都是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其他贫困地区难以从中借鉴。
一些地方在扶贫问题上搞数字游戏,对上争取资金时,就把贫困人口数增大;而当谈及政绩时,又瞒报贫困人口。
这些来自基层的数字是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游戏使一些决策一出台就脱离了实际。
“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导致扶贫统计工作严重失真,影响扶贫工作的决策和规划。
第二,政府短期行为问题。
政府短期行为严重,“快速催肥式”扶贫导致脱贫基础不牢固,扶贫政策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
进行扶贫攻坚,在一些地区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寻找“短、平、快”的项目。
[7]这种做法立竿见影,短期内贫困者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扶持下也许一时跃到贫困线之上,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习惯于消极的救济,常把扶贫当作行政任务,当作施舍与救济,认为给物给钱就完事,过分注重短期内脱贫的人数,忽视了扶贫质量,从而使扶贫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这样的扶贫治标不治本,很难持续发展。
所以贫困者总是徘徊在贫困的边缘,一遇天灾人祸,就会再次陷入困境。
第三,重视物质投入,忽视精神脱贫。
我国政府利用行政体系推动的扶贫方式对经济、物质投入比较重视,而对贫困人口精神、思想观念、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扶持却非常少。
由于贫困者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特定的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例如,“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这些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政府为主体的扶贫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这种文化。
“伸手要钱要物,安于现状与清贫,不能苦干,但愿苦熬,坐以待援,温饱即安”等观念构成了贫困农村的“败血”机制的主体部分,如果不转变这些价值观念,贫困文化就不可能消除,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一遇外在环境变化就很容易返贫。
第四,贫困者并非真正的脱贫主体。
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未能让贫困户、贫困地区真正成为扶贫、脱贫的主体。
然而,反贫困中的政府主导行为,常常使贫困者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产生依赖。
由于扶贫工程大多被当作政绩来完成,没有充分考虑是否符合贫困者的实际情况,在扶贫过程中也没有把贫困者当成脱贫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脱贫的工具,所以,在贫困者看来,反贫困就是政府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政府给钱就要,政府让干就干,项目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自己的事,并且越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越弱,政府投入就越大,由此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贫困者与政府在反贫困中的博弈。
一旦政府投入减少或不能持续投入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会重新步入贫困。
第五,农村扶贫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国家虽然每年向贫困地区注入大量资金,但在资金投入结构上往往是农业占较大的比重,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资金较少。
在农业投资结构中,种植业投资偏多;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一些项目投入过重。
这种“项目扶贫”只注重“输血”而不注重“造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由于脱贫农民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使那些脱贫农民很容易因疾病而返贫。
主要参考文献[1]王国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j].老区建设,2006(8).[2]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政策法规司.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98.[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23.[4]金坤城.对中国4977万农村准绝对贫困人口返贫的忧虑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7).[5]陈端计,杨莉莎,史扬.中国返贫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6]半月谈.关注“返贫”现象[j].半月谈,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