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贫论文: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返贫论文: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低到2006年的2 148万人。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是农村返贫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返贫问题,对巩固我国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村返贫;特征;问题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返贫是一个世界性的、各国都在长期致力解决的难题。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与世界各国返贫现象有共同之处,如返贫往往发生在自然灾害的年份,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返贫农民往往自身素质不高,贫困发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设施薄弱等;因国情不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环境不同,我国农村的返贫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

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我国地域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虽有返贫现象,但也仅仅是个别农户的问题。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原先贫困面积较大的中西部连片地带是我国农村返贫的集中发生地区。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总体上我国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近年来,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即使是我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创五年来最高的2004年,脱贫人口也仅有300万,返贫率仍在10%左右。[1]第二,返贫现象的严重性。虽然中国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的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

统计,中国目前各地返贫率平均达到15%左右,而有的统计则认为中国目前返贫率为15%~20%,甚至达到20%~30%。例如,世界银行“秦巴”扶贫项目中,1998-1999年的脱贫农户比重为8%,返贫农户却高达11.5%。[2]西南、西北的一些地区更高达20%以上。有些地方脱贫农民的返贫率高达50%以上。[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来自扶贫办的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多数省份的贫困人口均有减少,但以下省份却有所增加,黑龙江省43万,陕西省37万,安徽省66万,河南省53万。4省返贫人口数量超过了200万人。此消彼长,新增80万人。[4]

第三,返贫现象的频发性和反复性。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的返贫问题具有频繁性和易发性。中国有些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大的返贫。而且返贫往往来得很快,外界一有些不利因素,马上就会造成返贫的出现。这反映了中国脱贫户的抗贫能力和基本素质较差。尤其是少数经济基础差的脱贫农户抗御经济风险能力薄弱,在某些因素的制约下,往往陷入“脱贫—返贫—再脱贫—再返贫”循环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脱贫后富裕起来的农户也会因家庭经济条件恶化而返贫。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农村还极有可能返贫的农村

低收入人口5825万人。[5]

第四,返贫现象的个体性。据对返贫户的分析显示,无论是返贫率高的地区,还是返贫率低的地区,在返贫户身上普遍都存在着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来源单一、观念落后等个人素质问题。这反映了返贫户的一般特征。

第五,农村返贫原因的不均衡性。它不仅反映在地区之间返贫发生率不均衡,而且主要表现在发生返贫的时期上,各个年份也不尽相同。返贫的反复性、不均衡性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导致返贫因素的多样性造成的。从我国农户返贫的原因看,有的是因灾返贫,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子女教育费用迅猛上升返贫,有的是结婚大操大办返贫,有的是因生态恶化返贫,有的是因扶贫项目效益短期化返贫,有的是因市场风险返贫,有的是因乱集资、乱收费返贫,有的是因聚赌而返贫等等。这些导致返贫的因素,虽然对不同农户返贫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所导致的结果大体是相同的——重新返贫。

二、当前我国农村返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扶贫对策本身及其具体实施的种种不足,例如,目前的“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的“限期脱贫”、“快速催肥式”的“短期脱贫”、“只输血不造血”的“项目扶贫”

[6]等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返贫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

为确保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各地县乃至乡村都制订了年度脱贫计划,即要求一个县每年要有多少个乡、多少个村、多少人解决温饱,一年要有几个县实现整体脱贫,这种“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对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当然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免不了浮夸和弄虚作假。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扶贫时热衷于在公路旁搞集中连片的示范工程,也就是面子工程。由于这些样板工程都是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其他贫困地区难以从中借鉴。一些地方在扶贫问题上搞数字游戏,对上争取资金时,就把贫困人口数增大;而当谈及政绩时,又瞒报贫困人口。这些来自基层的数字是上级党组织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数字游戏使一些决策一出台就脱离了实际。“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问题导致扶贫统计工作严重失真,影响扶贫工作的决策和规划。

第二,政府短期行为问题。

政府短期行为严重,“快速催肥式”扶贫导致脱贫基础不牢固,扶贫政策缺乏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进行扶贫攻坚,在一些地区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寻找“短、平、快”的项目。[7]这种做法立竿见影,短期内贫困者在有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