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怎样定位虚词及虚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内容:三 18个文言虚词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内容:三 18个文言虚词

必背三18个文言虚词(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一)以(1)介词①表示工具、手段,可译为:拿,用,凭借,按照a.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②表示提宾作用,可译为:把,用虽董之以.严刑。

(《谏太宗十思疏》)③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于,从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传》)④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2)连词①表示并列、递进关系,可译为:又,而,而且,并且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表示修饰,可译为:地,而,或不译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并序》)④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便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⑤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3)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可不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4)同“已”,已经前以.降及物故。

(《苏武传》)(5)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6)动词①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任用,是意念上的被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③率领,带领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之(1)代词①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我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②指示代词,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种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2)助词①表示修饰,限制,可译为: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③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知识点讲解(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知识点讲解(课件)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①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飞鸟听了由于它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6.表被动,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①公为我献之。 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替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因此秦王很不高兴,只好替赵王击了一下缶。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或趋向。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到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
乃 (三)【乃】--语气助词,不译
①乃文乃武 既有武功,又有文德。 ②乃玉乃金 语言像金玉一样。形容文辞优美。
乃 (四)【乃】--固定搭配

(四)用作助词,不译。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 (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______《六国论》 2.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______《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________《六国论》 4.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________《伶官传序》 5.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________《祭十二郎文》 (你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 1~3: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 4: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5:代词,你;代词,你的。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虚词推断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虚词推断技巧

语境是一只“青麻 五、看具体语境 头”(蟋蟀)藏匿 在“针针丛棘”之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 中。由此可推断 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 “焉”是兼词“于 不离篇”。 此”。“伏焉”即 “伏在那里”。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连词
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 :
主要有“和、跟、同、与、或、及” 等,表示并列、选择或递进关系。
例如: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连词) 前后可以颠倒,意思不变
连词
连接复句或分句的连词:“而且、并、并且、或者、只 有、不管、无论”等连词既可以连接词或短语,也可以 连接分句。 例如: 1.这种皮革表面光滑而且柔软。 2.我的手突然停住了,并且紧张地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 例如:河水清且涟漪
副词:
1、范围副词:都
现“虚”
古“虚”
(皆) (乃 、且 )
2、时间副词:才、就 将要 3、程度副词:很、非常 4、频率副词:常常、又、再 5、语气副词:
表祈使——请 (其) 表反问——难道 ( 其、岂) 表转折——反而、竟 (而、乃) 表揣测——大概、也许 (其) 表承接——于是、就 (乃)
介 词
(4)处于主语与谓语之间(其:作语气副词,意思岁 末语境而定;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语气,一定)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处于宾语与谓语之间(之),起提前宾语作用, 不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处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之),定语结构助词, 翻译成“的” 鄙贱之人 (7)处于中心语与定语之间,(之),定语后置结构 助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处于谓语与补语之间(之),补语结构助词,翻 译成“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如果”和“那么”出现在主语前,连接两个分句,是连词;“就”出现在主 语之后、谓语之前,修饰动词,且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是关联副词。 )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四法-最新教育文档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四法-最新教育文档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四法1 梳理网络,全面落实。

考生要以考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为“经”,以高中语文课本以及各种资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用法为“纬”,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梳理过程中。

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识,避免繁琐分类:二是突出“常见”用法,避免偏难冷僻;三是突出“具体”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考生可以编制一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表”,列出词目、词性、用法及解释等,做到全面落实,扎实掌握。

2 精选例句,归类突破。

精选典型例句,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课本中的文言文基本篇目,二是课本归类练习中的例句。

在精选过程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精选用法比较典型、能充分体现古代汉语语法规则的,不要选那些在语法上尚有争议的例句;二是要选字句比较浅易的,不要选那些比较冷僻的例句。

精选以后要加以归类总结。

逐点突破,铭记于心,做到有备无患。

3 了解用法,准确判断。

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命题方式是比较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其异同。

遇到虚词考题,考生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然后弄清每项的句意,再把该虚词的词性、用法和句意结合起来,确定它的意义,进而确定选项。

具体操作时要做到“四看”:一看虚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二看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三看虚词所在句子的句式特点,四看虚词所在句子的语气。

4 强化训练,促进迁移。

考生可以用课文例句中的虚词用法去解读选文中的“虚词”,再带着对选文中“虚词”用法的揣摩到课文例句中找“娘家”,双向迁移,寻同析异,反复比较,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模拟题]1 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定位虚词及虚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定位虚词及虚词译文做题技巧归纳总结

抓住四类关键虚词,实实在在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8个)。

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以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得分点“犹且”“以”“然则”。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

(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译文: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精解词义,细察语境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精解词义,细察语境

课时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精解词义,细察语境课堂讲义复习任务掌握实词、虚词的辨析方法,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它们。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所考词语题型命题特点2020 全国Ⅱ以及/乃至容易/易于尚且/仍然然而/虽然选择全都恰当的一项①从2016年至2021年,全国卷考查实词、虚词仅两次,说明该考点是轮考点,考查频率远不及成语。

②从命题看,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不怪,皆为生活与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大。

③题型均为选择题,与其他考点放入同一语段中考查。

2019 全国Ⅰ边缘化/私人化获得/焕发制约/约束全国Ⅲ遐想/联想限制/制约知识图要活动一准确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一、意义辨析辨析方法主要是“语素区分法”。

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

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它们意义的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

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词的区别。

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1)词义侧重点,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文言文的虚词让许多同学都摸不到头脑,那么文言文虚词该怎么复习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的相关资料,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技巧总结《考试说明》明确说明"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

'除外,高考也始终把这项要求作为考查的重点。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

题型以几个简单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或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问题、位置问题等,考查重点为介词、连词的搭配使用,助词、副词的一些变化及关联词中同一关系的不同关联词语的使用环境及搭配习惯。

热点考查核心是"敏捷使用'。

高考语文虚词复习窍门一、学会辨析语文虚词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特别敏捷,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把握和使用的确不易。

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留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把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

通过增加语感,有意识地体会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力量。

1. 复习时把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辨清其微小的差别例1:下列句中"对于'用得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做老师工作,就要对于同学负责 B:这所学校,对于我们都是特别熟识的。

C:对于如何进行高考复习,他早已心中有数了 D:他对于老师历来敬重。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介词"对'"对于'的力量。

"对'和"对于'在许多场合相同。

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肯定都能用"对于'。

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

当"对'表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如A句介词引进的目标,有"向'之意,D句介词表示"对待'),只能用"对'而不能用"对于'。

高考中的文言虚词破译四法

高考中的文言虚词破译四法

高考中的文言虚词破译四法本文是关于高考中的文言虚词破译四法,感谢您的阅读!高考中的文言虚词破译四法一、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一百骑仓惶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为介词“把”。

显然,两者词性有别,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二、语文代入法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的A项为: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

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

同样该题D项也可用此法进行判断,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

再看正确项所涉及的两句:曰:“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第二句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三、语法切入法2001年高考第13题D项: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

B项中两个“于”显然不同,符合题目要求。

四、语境推断法2001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12题D项: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下文写徐九思“筑减水桥,俾二水相通”,由此可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连词,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便”;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崤之战》,晋襄公在遭到原轸怒斥后,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百里孟明视等三人却已经上船出发了。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实词推断技巧整理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实词推断技巧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而”,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例】“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

【例】“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一轮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轮复习01文言文阅读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根据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02诗歌鉴赏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1.介词表“和、跟、同”VS连词表“和、跟、同” “与”译为“和、跟、同”时是连词还是介词,可以这样辨别: (1)当“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 互换,若互换,基本意思会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 其他成分,如“当与秦相较”中的“与”作介词。 (2)当“与”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 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与”前面不能增 加状语成分,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作连词。
(四)焉
代词或兼词VS语气助词 如何区分“焉”是代词或兼词还是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辩别,就有 规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 则就是代词或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 词。
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中的“焉”表陈述语气。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代词时,句 尾的“焉”为语气助词,如“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为代词,指前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焉”表陈述语气。
C.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表转折,意为“却”。句意: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着为 此写下诗歌。/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但苏武得以生还。/是为了防备其它盗 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故选D。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意制,中分一物而两之,授者、受者各执其半以待参 验,则符瑞圭璋亦其物也。
3.表修饰VS表顺承
前者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前面的词作状语, 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例如: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 (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而”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高三学习指导】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使用虚词练习

【高三学习指导】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使用虚词练习

【高三学习指导】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使用虚词练习【摘要】高一高二当同学们忙着准备期中考试时,高三学生们在高考前进行紧张的理论复习。

以下是准备好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法:虚词练习》。

欢迎点击参考!一、明确虚词位置如果虚词的位置恰当,句子的意思就会准确而清晰。

否则,句子的意思就会不清楚,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一般来说,副词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前使用,介词一般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之前使用。

虽然连词与任何句子成分都不相关,但由于表意表达的需要,它们的位置有时在主语之前,有时在主语之后,不能随意移动,否则会影响文本意义的表达。

例如,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然后迅速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看了一会儿。

最明显的错误不是再次使用它,而是再次使用它。

然而,这个虚词的位置也是不恰当的。

它应该放在单词“then”之后,以便正确表达其含义。

此外,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可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关联词语的位置都应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句中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关联词位置变化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二、防止虚词滥用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会犯多余的毛病。

例如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句话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

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是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做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的混乱,去掉对反而句意明晰。

再如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这是关联词语滥用,应去掉因为。

三、避免误用虚词虚词误用主要包括关联词语的误用和介词的误用。

关联词语的误用是因为不明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导致的。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2)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2)

学案30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2019全国Ⅰ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分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余、予。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代词有: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有: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有:彼、夫、其。

虚指的有:某、或、莫。

(3)疑问代词。

有:孰、何、奚、胡、恶、安、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之.二虫又何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秦王恐其.破璧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 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这/我。

B 项他/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1.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表示“更加”的副词有:益、弥、愈、更、滋等。

表示“非常、尤其”的副词有:最、极、甚、至、尤、良、绝、特、颇等。

(2)表范围。

表示“全、都”的副词有:悉、皆、咸、俱、举、凡等。

表示“只、不过”的副词有: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顾等。

(3)表时间。

表示“曾经、已经”的副词有: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等。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解题方法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解题方法技巧

1【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③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④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⑤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一、而(一)连词ﻭ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

(《劝学》)ﻭ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ﻭ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ﻭ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ﻭ(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ﻭ(一)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疑问代词ﻭ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ﻭ豫州今欲何至(《壁之战》)ﻭ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疑问副词ﻭ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壁之战》)ﻭ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四类关键虚词,实实在在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8个)。

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乙)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以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选自《汉书·贾谊传》)(1)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译文:答案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得分点“犹且”“以”“然则”。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译文:答案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得分点“已”、“亡”、宾语前置句。

(3)遭世罔极,乃殒厥身。

译文:答案(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罔极”“乃”“殒”“厥”。

参考译文(甲)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被任用而郁郁死去,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乙)贾谊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因为受到谗言而被贬,写了《离骚》,《离骚》的结尾说:“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清醒的人,也没有谁了解我。

”于是自己投江而死。

贾谊缅怀屈原,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

他的赋文说:“……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

到了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

(你)遭受世人无尽的谗言啊,乃至于毁了自己的生命。

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悯獐[清]侯方域客有过侯子以獐献者。

侯子曰:“獐可驯乎?”客曰:“夫至德之世,兽可同群而游,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侯子曰:“然。

”营室而授獐焉。

王仲凫闻之,曰:“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侯子曰:“子之庭有二物焉,其大者类西旅氏之獒①,而小而骏者韩子卢之裔②也,是皆有欲于獐,奈何?”仲凫笑曰:“子非特不善于獐也,又且不知吾二犬。

吾将导獐而见之二犬,侵假③而共牢以为食,侵假而共寝以为处,侵假而相与为友,而日以益善,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侯子曰:“虽然,子曷使童子守之,而犹授獐以索?”仲凫默然不应。

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童子矣。

视二犬之貌,且翦翦④焉适矣。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吾废吾索矣。

视二犬之情,且煦煦⑤然亲矣;虽然,獐犹有间焉。

”又居三日,仲凫以告曰:“獐无间矣,与二犬者为一矣。

”又居三日,而二犬伺獐之寝也噬之,獐竟以死。

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侯子曰:“子固未知之耶?向二犬之翦翦焉若适者,所以饵吾童子也,既而煦煦焉若亲者,所以饵去其索,而恐或为之援也;既而示之以无间者,乃所以饵夫獐也。

撤其防,去其援,而又探得其情,此西楚霸王之无所用其力,而南宫万之所以毙也,何况于獐哉?”仲凫大怒,抽戈以逐二犬。

侯子曰:“无庸也,夫世之相与为友,日以益善,反出其不意而害之者,其智非始于二犬也。

”或曰:“是獐也,狷中而狭外,类于人恒有所不可者,即无二犬,亦将有灾焉。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西旅氏:古代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

獒:猛犬。

②韩子卢:猎犬名。

裔:后代。

③侵假:逐渐。

④翦翦:和睦的样子。

⑤煦煦:和悦的样子。

(1)今子无乃有所不信耶,而何獐之疑欤?译文:答案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得分点“无乃”,大意对。

(2)子之不善于獐也审矣,曷以授余?译文:答案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得分点“审”、“曷”(何不)、“以”及省略的宾语,大意对。

(3)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译文:(4)仲凫蹙然不悦,而语侯子以其状。

(3分)★译文:问题反思你在翻译中有无“虚词”的采分点意识?你认为有哪些虚词可以译出或不可译出?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予因而安之,岂更害哉?(3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2题]剖析现场失分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0分该答案对原句完全未理解,只是译出了反问句式,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1分该答案只译出了反问句式,像“因而”“安”关键得分点均未译出。

2分该答案译出了反问句和“安”的使动用法,尤其对“岂更害哉”的句意理解准确,但对本句的难点“因而”未译对。

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3分原句有三个得分点:一是“安”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安”或“安抚、安定”均可);二是“岂更害哉”这个固定反问句;三是“因而”这个古今异义词难点,译时须拆开,“因”是介词,译为“按照、依据、根据”,后面省略宾语;“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翻译时不可将原词保留或译成“因此”。

还有一个句意分,就是“害”这个动词,谁“害”谁关系要译清。

按照这些评分标准,该答案堪称完美。

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得分点“因而”、“安”、“岂……哉”、句意通顺。

]剖析现场失分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1分只译出了“状”字(状况、情况),“以”“语”两个得分点均未译出。

2分该答案有点意译,尤其是“语”字,介宾短语后置句译到位了,只是介词“以”译为“拿”不妥,这里的“以”译为“把”最好。

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3分该答案不仅译对了三个得分点,而且把“蹙然”一词译得很准。

“蹙然”不大好译,只要能译出“不高兴”即可。

另外,“语”字简单译成“说”也不可。

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得分点“语”、“以”、“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有个宾客来探访我时,送给我一只獐子。

我说:“这獐子能驯服吗?”宾客回答说:“在道德完善的远古时代,野兽可以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游戏,现在你恐怕有些不相信吧?否则,你为什么怀疑獐子能否驯服呢?”我说:“是这样。

”于是建造了兽圈并接受了獐子。

王仲凫听后说:“很显然你不善于驯养獐子,为何不把它送给我呢?”我说:“你的庭院里有两条狗,那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犬,而那小而跑得快的是猛犬韩子卢的后代,它们都有吃掉獐子的欲望,怎么办?”王仲凫笑着说:“你不仅不善于驯养獐,而且还不了解我的两条狗。

我准备引导獐子去见那两条狗,逐渐让它们在一个圈里吃食,逐渐在一处睡觉,逐渐成为好朋友,并且日益友好,我依照这个办法安抚它们,难道它们能再去伤害獐子吗?”我说:“虽然这样,你何不让童仆看守那两条狗,并且将獐子用绳索拴住?”王仲凫没有回答。

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将童仆辞退了。

看那两条狗的样子,与獐子相处比较和睦了。

”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我把拴獐子的绳索去掉了。

看那两条狗的神情,对獐子和悦的样子很亲近;虽然这样,獐子还存有嫌隙。

”又过了三天,王仲凫告诉我说:“獐子已经没有嫌隙了,与那两条狗混为一体了。

”又过了三天,两条狗趁獐子熟睡之际咬它,獐子最终被两条狗咬死了。

王仲凫很不高兴,把狗咬死獐子的情况告诉了我。

我说:“你原来不了解那两条狗吗?以前它们装出和睦相处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的童仆的;随后做出和悦亲近的样子,是用来迷惑你去掉绳索的,并且担心有人会援助獐子;接着表示和獐子没有嫌隙,是用来迷惑那头獐子的。

你撤走了獐子的防备,消除了可能给予獐子的援助,并且探到獐子的真实情况,这正是西楚霸王项羽有力无处使,春秋时宋国大夫南宫万被杀死的原因啊,何况是獐子呢?”王仲凫很生气,抽出戈来驱赶那两条狗。

我说:“不需要了。

那世上相互成为朋友,越来越亲密,却出其不意地陷害对方的人,这样的智慧不是从那两条狗才开始有的。

”有人说:“这头獐子,内心孤洁而气度狭隘,像那种无论怎样对待他他都不满意的人,即使没有那两条狗,也会遭遇灾难的。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译好四类虚词(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以”字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

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

“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

“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钱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改,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 译文:答案(钱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厉害,就叹息道:“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得分点藏,通“脏”;其,表推测,大概;已,止,意为“结束”。

2.(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

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

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

(选自《后汉书·史弼》) 译文: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

得分点“以”“谒”“因”“达”。

3.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

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而士亦以此附焉。

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

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