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自己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注意 (1)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 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2)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标记, 如下图。
(3)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 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
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各种地形(大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丘陵
400
300
H
200
100
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 (n-1)d≤ △H< (n+1)d 2.陡崖崖顶的海拔: H 大 ≤ H顶 < H 大 + d 3.陡崖崖底的海拔: H小- d< H底≤ 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 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 H小为重合 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①区域地 势起伏大 等 小 高 ②海拔最 线 大、最小 值
①坡度陡缓: 密陡疏缓 地形 走向 ②坡面凸凹: 高疏低密—凸 坡;高密低疏 —凹坡
①山脊:凸 向低处 ②山谷:凸 向高处 ③鞍部:正 对的两山脊 或山谷等高 线之间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 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地形剖面图
单位:米
100 200 300 400
绘制步骤:
1、确定比例尺,建立剖面 图坐标系,并在剖面图 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 尺和垂直比例 尺。
A
500
600
B 2、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局部地区可以重合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法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F、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 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 局的方案。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归纳:等高线地图判读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 )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练习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丙三条支流的画法中不合理的是
河。
2、丙处是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 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 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海平面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画 法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山地
密集
丘陵 盆地 平原
稀疏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高度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高
超过 500米
较低, 无一定 一般不 标准 高于 500米
200米 以下
起伏不 地表起 大,边 伏程度 缘陡峭
坡度较 坡度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4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4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4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1.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叫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封闭的等高线中心,①周围低,中间高,表示山顶;②周围高,中间低,表示盆地。

两山顶之间的地方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等高线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凸出的地方是山脊;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3.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跳跃训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A.600米B.650米C.700米D.800米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A.方案1 B.方案2C.方案3 D.方案4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可知,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则高差为600~800米,故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

第2题,山区修建公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该方案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较小。

注意:方案2在甲处基本垂直于等高线,坡度太大而不合适。

方案1在乙处附近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多且密集,因此不合适。

方案4沿线高差太大,且穿越等高线密集的陡坡,因此不合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

读图,完成3~4题。

3.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的地方喝水。

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3.C 4.B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应用、通视、计算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流量):丰富、大、小
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 长、短、春汛、夏汛、冬汛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有、无、长、短 水能蕴藏量: 大、小
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 水系归属、水系形态、河道(河谷宽窄、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 (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概况(面 积、水系排列形式)等。(见导与练)
陡崖
山谷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E C
250

B


山谷
E C
300A 250 200 150 100 50

250

B

鞍部
练一练: 说出地形名称
鞍部 山顶
山谷 陡坡
山脊
缓坡
2、地形图的解读
B、地形的识别




要领1:等高线都呈 V 字型, 山脊中 高 两侧 低 ;山谷两侧 高 中 低 。
山顶 B ______
E 山脊 ______
盆地 C_______
山谷 F _______
D 处,水坝建好后若水位升至海拔100米 (8)若要修建一个水库,地址应选在______ 丙村海拔在100米以下必须搬迁 处,则图中丙、丁两村是否需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点到地平面 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为绝对高 度,即海拔

1500米
1000米 500米

海平面
2、陡崖和任意两点的高差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线地形图的判读从⼆维到三维——等⾼线难点突破的⼏种实⽤⽅法地形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个重点和难点。

因为要⽤纷乱的⼆维地图来想象复杂的三维地形,对于空间想象⼒不强的初⼀学⽣来说⾮常不容易。

因此,教学的初期还必须多增加⼀些关于地形的表象积累,帮助学⽣进⾏“⽴体的地形”与“平⾯的地形图”的思维转换,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我主要使⽤这些⽅法:1、教师⽤泡沫⾃制⼭体模型。

2、学⽣2⼈⼀个⼩组,每组⼀个⼟⾖,⼩⼑,⽩纸。

学习过程:⼀、了解⼭体的具体地形部位⽼师出⽰⾃制的⼭体模型,请学⽣说⼀说⼭体的具体地形部位,学⽣⼀般能说出⼭峰、陡坡、缓坡、悬崖。

⼆、制作⼭体模型1、每个⼩组⽤⼟⾖制作⼀个⼭体模型,给学⽣最直接的学习体验。

2、要求模型有⾼低不同的两个⼭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坡;还要有⼭脊、⼭⾕、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三、绘制等⾼线1、教师把⾃制的⼤⼭体模型,按相同的⾼度(相对⾼度)⽔平切割五块,分别沿五块模型底截⾯线绘出与模型相⼀致的等⾼线板图,在每条线上标出海拔⾼度。

2、学⽣各⼩组⽤⾃制模型,按⽼师⽰范⽔平切割成四块,依次从⼭脚到⼭顶把每块底截⾯线绘在⽩纸上。

四、探究学习1、学⽣对照已完成的⼭体模型和等⾼线地形图,在地形图⽤字母、图例和注记标明地表形态的具体部位,⼭顶▲、⼭脊、⼭⾕、鞍部、陡崖2、发现问题:有许多学⽣发现,如果没有对照⼭体模型,很难把⼭脊、⼭⾕位置标正确,有的学⽣提出:“只有等⾼线地形图时,如何区分⼭脊和⼭⾕?”3、请各组讨论,找出解决办法。

各组学⽣在仔细对⽐观察⽴体模型和平⾯地形图后,会发现,⼭脊、⼭⾕的等⾼线地形图上的形态虽⼀致,但等⾼线⾼低变化趋势却刚好相反,4、教师归纳:向海拔⾼处“⿎”——⼭⾕;向海拔低处“挤”——⼭脊;鞍部:两座⼭顶之间的部位;陡崖:等⾼线集中断裂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采⽤以上⼏种⽅法相结合,注重学⽣动⼿实践,如⾃制⼟⾖等⾼线模型,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连串的活动,学⽣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从⽽突破这个难点。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 米,B点的海拔为500 米,C 点的海拔为-400 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 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 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等高线判读重点等高线判读技巧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

地表每一种地貌形态在等高线图上都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缓陡。

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1)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判读规律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陡坡与缓坡的识别 山
陡坡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凸坡与凹坡的识别 凸坡阻挡视线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地势从高到低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先看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 2、找出海拔的高低 点及地势变化 3、找出地图中的 主要地形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高程差计算方法: 高小-低大≤ H<高大-低小
650
A B

600 500 400 300 200

陡崖相对高度H:(n-1)d≤H<(n+1)d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两点相对高度的计算
1、等高线上任意两点 的相对高度
B A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 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 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150
100 200 200 150
100 100
150 100
200 150 100 150 100
示坡线
---表示海拔降低方向的短线
三、不同地形的表示方法
山顶、鞍部、陡崖
山脊与山谷

B C
D E F
几种特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月形沙丘
梯田
火山
判断五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 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 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D处。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
问题是:
问题:淹没村庄和 农田,需要移民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 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 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 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 选择理由。
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 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
例、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 东南 1、小河的流向是__ 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 C 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
困难。
山谷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
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
A、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 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 喀斯特地貌不行 ) ,因为:这些 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袋大口小) b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 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计算
• 4、等高线与区位选择
(1)地形状况与河流
A、水系特征: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笔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笔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方法
1、数值大小:
①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②丘陵: 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④高原:海拔>500米,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差。

B处等高线海拔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凸高为低是山谷。

(山谷是集水区域,河流发育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方向,河水由高向低流)
A处等高线海拔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凸低为高是山脊。

(是分水岭,不会发育河流)。

初中地理初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初中地理初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判 断高度,那么分层设色图呢?
可以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 高低。 一般规律是: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四、等高线地形图
1、特征: 同线等值;间距相等;理论闭合; 密陡疏缓;“永不”相交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安丘东城双语
李京臣
一、概念
1、海平面——海面高度变化的多年平均值
海拔
相对高度 海拔
2.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称为海拔。
3、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4、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 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 是等高线。
5、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五“看”:
看极值;
看疏密;
看延伸;
看闭合; 看弯曲。
P
鞍部
3、地形剖面图
五、小结
1、概念:海平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地 形图、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2、等高来自地形图: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
3、分层设色图:颜色表示高达
4、五种地形图: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平原
六、练习
读“某地等高线地 形图”,结合相关 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陡崖
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西部的山峰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B
A.430米 B.480米 C.530米D .580米
思考:甲能看到乙吗?
3.读下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
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C )
A.丘陵 大于500米 B.丘陵 小于500米 C.山地 小于500米 D.山地 大于500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地形部位【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②数值表示(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最小值(H)、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方法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方法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方法及应用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是近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

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等高线读图题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呢?下面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先了解一下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大圈虽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但它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但那只有在陡崖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缓坡);反之,等高线愈密集,则坡度愈陡(陡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8.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垭口)。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别高度和气温。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2.判别地势。

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

①.等高线的判读遵循“高低规律”,即地势低的地方向高值弯曲;地势高的地方向低值弯曲。

②.河谷的地势低,其等高线向高值弯曲。

例1 图中的曲线为等高线,线段L为一条河流,请判断河流的流向。

■解题思路:河流L流经的地貌为山谷,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等高线是向数值高的方向弯曲的,所以a、b、c三条等高线的关系为ab>c,则①处为山丘,②处也为山丘若a<b<c,则①处为洼地,②处也为洼地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原创2:1.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原创2:1.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
若a=100m b=200m c=300m
判断地形:①_洼__地_
②_山__丘__
①的海拔_0_m__<__H_<__1_0__0_m ②的海拔_3_0_0__m__<__H_<__4_00m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高度。
①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和温差。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 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差=H高-H低。
E—盆地
等高线特别稀疏,以致于在很大范围内呈空白而 没有,等高距只有很少一两条等高线,该地方则表 示为平地。
若等高线的标高在200米以下的,表示为平原; 若等高线的标高在500米以上的,表示为高原。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 示上下坡度均匀,是 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 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
结论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反之坡度越平缓。所以图中坡度A>B。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
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c )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 一样
引水路线 路线要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尽量 利用地势使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输油路线 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③选面。
农业生产 布局
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 业;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的地区,适宜发展 林业和牧业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九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地理的重难点,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相关题型作答技巧,为同学们提供更系统的解题思维,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略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的 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等高线的特点
•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 零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 同一等高线的各点,高度相同(同线等高) •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相同(同图
等距) • 除陡崖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
重合,不分支,且在图的中间部分不中断。
练习:
甲相对与乙的高度
甲地的海 拔高度
乙地的海 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海拔高度 有正也有负)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练习:
海平面
甲山的海拔为 1500 米, 丁山的海拔为 1000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1500-1000=500 米。
山脊 等高线向低值突出 山谷 等高线向高值突出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家 一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连 连
山 谷
等高线重合。

鞍 部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形部位。
山顶
陡崖
鞍部 山谷
山脊
五种地形景观图
类型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高度
AB山坡与CD山坡哪个陡?
CD山坡陡
练习: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 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山顶
山山 脊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为山谷
陡崖
如何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形部位?
山顶 数值内高外低,呈闭合状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 陡崖 等高线重叠
N
M
图中的等高距是 100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400 米。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300-100=200 米。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
120 110 B
பைடு நூலகம்
100
120 130 C
110 100 D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1、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是 陡崖 。 (2)A点的海拔是 300 米。 (3)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 山项,坡度较陡是 AB线路 。
(4)将线段比例尺改用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0 米。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要点回顾(最后冲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海拔 。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3判断: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顶 鞍部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 绿色(颜色)表示。 5、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是:C
例题
•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我国 新疆吐鲁番盆地内部的艾丁湖的海拔是低 于海平面155米
• 说明了什么? 海拔高度有正也有负 相对高度只能是正数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8844.43-(-155)=8999.43 米
等高线概念
8cm
6cm
A
B
4cm
2cm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等的点连 接成的线称等高线。
较高,一 般在500 米以上
较高, 一般在 500米以

较低, 一般不 超过200

无一定 标准
很低, 一般在 200米 以下
地面 起伏 程度
起伏不 大
起伏很 起伏不


起伏不 起伏 大 很小
绘制地形剖面图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 相应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