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联产设备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建设背景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

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

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

同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

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

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都是在减少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方式包括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零售、热电联产等。

其中,热电联产是既产电又产热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包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节约城市用地、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等,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商业设施、区域供热等。

例如,在全球城市供热市场中,热电联产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数据显示,2018年,在全球城市供热市场结构中,热电联产供热占比接近八成,约为78%,远高于区域锅炉12%的比重。随着热电联产的广泛应用,全球热电联产行业市场规模也大幅扩大,且有望维持继续增长。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热电联产市场将达206.9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增至270.1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5.48%。装机规模来看,2016年全球热电联产总装机

规模达到755.2吉瓦,预计到2025年全球热电联产装机规模有望增至972吉瓦,年均增长2.8%。

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以中国、印度和日本为主的亚太地区装

机规模所占比重最大,约为46%。亚太地区是热电联产的主要增长市场,尤其是我国,在政策推动下,热电联产迎来一轮建设热潮,目前热电

联产机组承担了城市热水采暖供热量的30%,城市工业用汽约83%。2009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已达1.45亿千瓦,2012年我国热电联

产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到了2015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突破3

亿千瓦。截止至2016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增长至3.56亿千瓦,

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将达4.3亿千瓦左右。

欧洲地区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占比其次,占比约为39%。欧洲是热电联产的传统市场,主要通过政策推动和激励当地发展热电联产。根据

欧洲热电联产路线图,到2030年,热电联产将满足欧洲20%的发电和25%的制热需求,未来还有不小增长空间。

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占比较小,只有15%,且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和南部。随着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热电联产有望得以进一步普及,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将上升。

从全球热电联产发展趋势来看,使用清洁能源的小型热电联产项目将成为主流。与大型热电厂相比,小型热电厂的单位燃料消耗相对较少,在0.16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而大型热电厂在0.26-0.29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而改造升级的大型热电厂更高达0.36-0.39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因此在能源成本较高的国家,小型热电联产项目很受欢迎,如欧盟。

不过,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应该对大型热电厂进行改造升级,还是应该建设新的小型热电长,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在俄罗斯,除了分布式的小型热电厂外,改造原有热电厂和新建大型热电厂依旧符合经济利益的需求。

从全球热电联产市场趋势来看,中国将成为全球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未来的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国热电联产的进一步普及,也将拉动全球热电联产市场规模的继续增长。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当前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

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中山面临新一轮的发展

热潮。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

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

对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

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同时,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

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

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对国内贸易

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

增大。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

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

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