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

合集下载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秩序感的重要时期,许多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都将在这一时期生根发芽。

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既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方法。

一、家庭方面1、父母树立榜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因此,父母要先树立自己的良好秩序感,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争做孩子的榜样,可让孩子从小做出好的习惯,比如说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整洁的床铺、有条理的收拾自己的东西等等。

2、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父母要帮助孩子自觉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整理书包、玩具等等,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到自主管理。

3、注意言行举止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人,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的与孩子互动交流。

言行举止要注意模范示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好的言行举止,比如表现出诚实、守秩序、尊重他人、有礼貌等优秀品质。

4、制定规矩,建立家庭秩序制定一些适合孩子的规矩和家庭制度,建立家庭秩序。

例如晚上规定孩子睡眠时间,尽量按时休息;规定运动时间,营造良好的健康习惯;要求在饭桌上有规律,儿童不乱跑、不随便拿勺子等等。

二、幼儿园方面1、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幼儿教育是具有整体性的,环境是重要的一环,要在环境中培养幼儿的学习秩序感。

教师在幼儿教室内要讲究布置,布置幼儿教室应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不仅富于情趣,而且要形式多样、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管制自己和守秩序等重要的家政技能。

2、教室规则明确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制定有关守秩序的规章制度,如规定上课时间准时到岗,课堂行为规范,迟到、早退等不合理行为严禁等等。

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告知学生要始终做到行为规范,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3、及时处理行为问题教师要紧密关注学生的行为特点,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与情感特征,采取恰当的方法对有违规行为的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秩序的破坏,培养良好的秩序感和自律能力。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摘要:秩序感就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

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儿童;秩序感;敏感期秩序感就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

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儿童对秩序非常敏感,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当事情没有按他们通常的秩序发生时,会觉得很难过。

曾在大班实习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个孩子脸上弄脏了,我随手拿了一块毛巾给她擦,她摇了摇头说:“不要。

”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要用自己的毛巾擦,原来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块自己的毛巾,每次脸脏了都用自己的毛巾,这个习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已经养成了。

然而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特别是开学初期,经常能见到东西乱丢,图书乱放,玩具玩了不能放回原来的地方等现象,这说明他们还未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年龄比较小,一些规则意识比较薄弱,成长的家庭环境也不同,导致大多数孩子都是以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刚入园时,对班级这个新环境又感觉到新鲜和好奇,于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拿我们班的阳阳来说,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刚入园时极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看到班级中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不管是上课还是点心时间,他都会随意走动,观察一番;喝水时我们要求排队去倒水,他随着自己的性子去插队。

这些行为扰乱了班级正常的秩序,影响了幼儿的一日活动,我们感到非常的头疼和焦虑。

怎样让幼儿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规则,成了我们管理班级和教育幼儿的首要任务。

蒙台梭利曾说:两到四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最佳时期。

换言之,入园之初对幼儿进行秩序感的培养不仅是顺利开展活动的有效保证,而且对孩子的一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幼儿经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环境,和和睦睦的人际氛围,整洁规则的周边环境,那么幼儿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规则的美好心理。

规律与秩序幼儿启蒙学习的基本原则

规律与秩序幼儿启蒙学习的基本原则

规律与秩序幼儿启蒙学习的基本原则在幼儿教育领域,规律与秩序是启蒙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

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规律和秩序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规律与秩序在幼儿启蒙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践方法和策略。

规律与秩序的概念规律是指事物内在的、固有的联系和运动方式,是一种稳定不变的模式或顺序。

在幼儿学习中,规律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四季交替的规律,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通过数数游戏,可以认识数字的排列规律等。

秩序则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序排列或组织方式。

在幼儿教育中,秩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遵守规则、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孩子可以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协作。

规律与秩序对幼儿启蒙学习的重要性认知发展:规律与秩序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事物本质和联系的认识,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行为养成:通过遵守规则、遵循秩序,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情绪调节:规律与秩序可以给幼儿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有助于调节情绪,减少焦虑和冲突。

社会适应:在规范化的环境中学习规律与秩序,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实践方法和策略创设有序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制定日常活动计划等方式,营造有序、整洁、安静的学习氛围。

设立明确规则:制定简明清晰的规则,并告知幼儿,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示范引导: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幼儿按照规律和秩序进行学习和生活。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形式引入规律与秩序的概念,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规律与秩序是幼儿启蒙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规律与秩序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创设有利于规律与秩序形成的环境和策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研排队反思(3篇)

幼儿园小班教研排队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排队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行为,也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的排队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排队时存在诸多问题,如秩序混乱、互相推搡、拥挤等。

为了提高幼儿的排队意识和行为规范,我们小班教研组针对排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二、问题分析1. 幼儿对排队规则的认识不足在排队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排队规则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排队时无法遵守规则。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规则教育不够重视,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排队规则的强调不足。

2. 教师指导不到位在排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排队时出现混乱现象。

一方面,教师没有明确告知幼儿排队规则,使幼儿在排队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监督和引导不够,使幼儿在排队时无法自觉遵守规则。

3. 环境因素影响幼儿园的排队环境对幼儿的排队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排队场地狭窄、设施不完善、标志不明显等,都会导致幼儿在排队时出现混乱现象。

三、改进措施1. 加强规则教育针对幼儿对排队规则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小班教研组制定了以下措施:(1)开展规则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排队规则的重要性。

(2)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如故事、歌曲、游戏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排队规则。

(3)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幼儿遵守排队规则。

2. 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为了提高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水平,我们小班教研组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织教师学习排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提高教师对排队活动的认识。

(2)开展教师观摩活动,让教师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指导水平。

(3)加强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关注幼儿在排队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3. 优化排队环境针对排队环境对幼儿排队行为的影响,我们小班教研组进行了以下改进:(1)拓宽排队场地,确保幼儿在排队时有足够的空间。

(2)完善排队设施,如增设排队标志、设置隔离带等,提高排队秩序。

(3)加强幼儿园的排队文化建设,让幼儿在排队过程中感受到秩序与和谐。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目录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策略 (1)一、利用儿歌渗透规则 (2)二、利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 (2)1.让秩序孕育在榜样之中 (2)2.让秩序孕育在时间中 (3)三、利用学科进行有机渗透。

(3)四、坚持贴画奖励法 (4)摘要:秩序是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一种习惯和品质。

每位儿童对外界秩序都有一个敏感期,小班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而小班又是孩子刚刚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转折期,他们或许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对刚入园的幼儿进行秩序感的培养是顺利开展活动的有效保证,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活动敏感期秩序感小班幼儿年龄小,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一样,因此,他们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玩玩具时抢,抢不到就抓,玩好了也不收拾,玩到哪儿扔到哪儿,许多不良的习惯到幼儿园后一一呈现出来。

四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敏感期,因此在小班时期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尤为重要。

一、利用儿歌渗透规则小班孩子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歌曲比较喜欢,所以可将一些需要孩子掌握的规则编成儿歌,让他们在学说儿歌和学唱儿歌的同时学习规则,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比如:刚入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滑滑梯,可滑滑梯时总是出现你推我挤的现象,于是我编了一首《滑滑梯》的儿歌,让幼儿边唱边滑:“排好队,滑滑梯,滑滑梯,大家不推也不挤,不推也不挤。

慢慢上,别着急。

啦啦啦啦滑滑梯。

”这样不知不觉地幼儿了解了滑滑梯时要排好队,一个接一个,不能推不能挤,这样才安全。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不强,好多不会穿脱衣服,冬天天冷,要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忙穿好衣服,孩子则会着凉,于是我借助儿歌让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如《穿开衫》:“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

左钻钻,右钻钻,吱吱吱上房子。

幼儿的秩序管理制度

幼儿的秩序管理制度

幼儿的秩序管理制度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外界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个良好的秩序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规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自我调节情绪和合理表达需求。

二、幼儿的秩序管理原则1. 尊重和平等原则:幼儿园是一个尊重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平等对待的环境。

在秩序管理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偏袒任何一方,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公正。

2. 自律和引导原则: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秩序管理的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激励,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规范行为,自觉遵守规则。

3. 惩戒和奖励原则:在幼儿的秩序管理中,惩戒和奖励都是必要的手段。

但是要注意,惩戒和奖励要合理、适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容,要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4. 合作和参与原则: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合作和参与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秩序管理中,要倡导孩子们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整个园所的秩序和安全。

5. 持续性原则:秩序管理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持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

三、幼儿的秩序管理措施1. 清晰明确的规章制度:首先,幼儿园要建立起一套清晰明了的规章制度,包括园所纪律、安全规则、行为规范等。

每个孩子都要明确地了解园所的规定,遵守这些规定是每个孩子的责任。

2. 规范化的日常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比如遵守排队、说请谢、文明用语等。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3. 惩戒和奖励机制:对于孩子们的行为,要建立起惩戒和奖励机制。

惩戒主要是通过制止不良行为、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而奖励则是对于孩子们的优秀行为和努力学习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4. 家园互动:家长是幼儿秩序管理的重要支持。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对于他们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建立良好的规则与制度、以及家园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首先,创设适宜的环境对于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至关重要。

环境的布置应该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有序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学习用具和玩具分类有序。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环境的维护中来,可以制定环境卫生的相关规定,并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保持卫生。

此外,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有秩序的活动区域,比如设置角落区域、玩具区域和静态学习区,让他们在不同的区域里明确自己活动的范围,从而逐渐培养起秩序感。

其次,建立良好的规则与制度是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比如保持安静、排队、互相尊重等,让幼儿明确自己在幼儿园的行为规范。

在规则制定的同时,还需要和幼儿一起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需要遵守规则。

同时,要注重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及时反馈和奖励幼儿的规范行为,让他们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规则,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起秩序感。

最后,家园合作是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于幼儿秩序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可以向家长传达规则和制度的信息,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里的行为准则。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分享经验和方法,形成共识。

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率作用也非常重要,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带动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得到全面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建立良好的规则与制度、以及家园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小班幼儿排队教研总结

小班幼儿排队教研总结

一、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排队是日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排队习惯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班幼儿的排队行为,我园开展了关于幼儿排队行为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反思总结,提高教师对幼儿排队行为的指导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排队行为重要性的认识。

2. 探索有效的排队方法和策略。

3. 提升教师对幼儿排队行为的指导技巧。

4. 培养幼儿良好的排队习惯,提高幼儿的秩序感和自律能力。

三、教研内容1. 理论学习(1)幼儿排队行为的重要性排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自律能力和社交技能。

良好的排队行为有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幼儿排队行为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排队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对排队规则的认知有限;2)排队行为受情绪影响较大;3)排队过程中易出现拥挤、推搡等现象。

2. 实践探索(1)创设排队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排队情境,如:入园、离园、户外活动、进餐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2)制定排队规则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制定简单、易懂的排队规则,如:一个接一个、靠右走、不推不挤等。

(3)运用游戏法通过开展排队游戏,如:“小火车”、“排排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排队,提高排队兴趣。

(4)关注个别差异针对个别幼儿的排队行为问题,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3. 反思总结(1)教师应关注幼儿排队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2)教师应注重排队规则的执行,让幼儿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3)教师应创新排队形式,提高幼儿的排队兴趣。

(4)教师应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排队行为,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幼儿排队行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指导幼儿排队行为的意识。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63[2014.12]一、什么是秩序感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

幼儿时期秩序感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幼儿时期这个年龄段,了解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

由此可以看出,秩序感是人的生命对秩序的感受和追求,它是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是人类自然———生物和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

我们通常所谓的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

二、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秩序,在幼儿时期就对孩子进行秩序感的培养,让这种秩序感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成为一种习惯,势必对孩子的将来是有所帮助的。

因此,我们要让儿童在爱的抚慰中,自由、快乐、有序地活动、探索和尝试,体会成功、树立自信,使他们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你发现孩子秩序方面有所表现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忽视它,更不要觉得,这个孩子真聪明、真棒。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孩子所特有的一种秩序感,而且,我们一定要乘着这个机会,及时把握,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怎样培养幼儿的秩序感0岁~4岁的幼儿是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所以小班是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重要时间段。

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年龄也比较小,在规则意识这方面可以称之为薄弱,成长的家庭环境也不同,导致大多数孩子都是以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幼儿园方面,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活动开始前,组织幼儿有秩序地上厕所、喝水,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幼儿有秩序地上厕所喝水,慢慢培养幼儿上课时间不上厕所不去喝水的习惯;回答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要学会举手发言;日常生活中,洗手喝水时要排好队伍,学会安静等待;桌面玩具、区域玩具等游戏结束之后将玩具摆放到原来的位置上等。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及反思(3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开展了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明确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 探讨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教师分组讨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3. 分享优秀案例,互相借鉴和学习。

4. 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首先,我们邀请了学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讲座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分组讨论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各小组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一些讨论成果:(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个性。

(2)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

(3)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游戏、故事、榜样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4)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分享优秀案例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优秀案例,其他教师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以下是一些优秀案例:(1)通过开展“我是小主人”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2)利用区域活动,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秩序感。

(3)开展“感恩的心”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建立规则、设置日程、示范行为和奖惩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1. 建立规则为了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以便幼儿能够遵循和记忆。

例如,规定幼儿行走时要走在右侧、保持安静等。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图示、游戏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规则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设置日程制定清晰的日程表对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十分重要。

日程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形成预期行为和活动的习惯。

例如,早上到幼儿园后先自由活动,然后进行集体活动、游戏、午休等等。

在执行日程时,教师要有条不紊地引导幼儿完成各项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3. 示范行为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自身行为示范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要符合规范,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秩序行为的重要性,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4. 奖惩机制适当的奖惩机制有助于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称赞和奖励,鼓励幼儿坚持良好的行为规范。

例如,可以设立星星卡或奖励盒子,每次幼儿表现良好时给予一颗星星或奖励物品。

同时,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时间罚站、停止某项活动等,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5. 倡导互助与合作秩序感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规范,还包括对集体生活的适应和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助活动等方式,鼓励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帮助和合作。

例如,组织幼儿合作完成集体游戏,鼓励幼儿相互关心、尊重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会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良好的秩序和合作精神,才能使整个集体运转顺畅。

幼儿园小班第一周反思

幼儿园小班第一周反思

幼儿园小班第一周反思新的学期开始了,幼儿园小班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宝贝们。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离开家庭、走进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周。

在这第一周里,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也让我有了不少的反思。

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陆续来到了幼儿园。

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了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兴奋,但也有个别孩子紧紧抱住家长,不肯松手,眼中满是泪水和恐惧。

我们老师耐心地安抚着孩子们的情绪,用温暖的拥抱和亲切的话语让他们逐渐放松下来。

然而,在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活动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讲故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开始坐不住,东张西望,甚至离开座位。

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小班的孩子,教学内容和方式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并且要不断变换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多运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有趣的手偶或者简短的动画视频。

在生活自理方面,孩子们的表现也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洗手、上厕所,而有些孩子还需要老师的帮助。

这让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多给他们提供练习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同时,也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在家中也能配合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午餐时间是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

有些孩子挑食,不愿意吃蔬菜;有些孩子吃得很慢,边吃边玩。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营养摄入,也耽误了午休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关于饮食健康的小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激发他们对各种食物的兴趣。

同时,在进餐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午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的孩子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有的孩子因为想家而默默流泪。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午睡,我们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可以在睡前播放轻柔的音乐,讲一些温馨的小故事,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浅谈对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浅谈对小班幼儿秩序感的培养
同, : 如 在科学 区做 “ 沉浮 ” 水 实验 中 , 我们根 据班上 孩

子不 同的发展水平提供 了很 多实验材料 , 中有沉 、 其 浮 眼就能 区分的材料 , 还有一些模 棱两可 的实 验材料 , 、 让孩子们 在实验 中 自己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 提 四、 给孩子 留创作 空间
要开展好自主游戏教师应在合理设置活动区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各活动区所需的适应设备玩具材料并具体分析探索现有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及其教育功能尽可能探索和挖掘每一种玩具或游戏材料所有的多方面教育功能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多种玩法从而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投放变换和调整科学地指导幼儿使用操作
【 学前教育I
浅谈 对小 班 幼儿 秩 序 感 的培 养
三、 给孩子提供有创造性的物质材料 玩具材料 是幼儿游戏 的物 质支柱 ,是幼儿游 戏的 工具 。 幼儿是通过使 用玩具材 料在游 戏中学 习的。 历史 上不少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 的作 用 ,重视玩具 对幼儿 身心发 展及其各方面能力 的促进 意义 。有 的教 育家专 门为幼 儿设计 了一些玩具和游戏材料 , : 如 福禄 贝尔和 蒙台梭利设计 了“ 恩物” 和促进惑知操作 能力的材料 。 1 .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性材料 , 做到一物 多用。要 开 展好 自主游 戏 ,教 师应在合理设置 活动 区环境 的基础 上, 进一 步深入 分析各 活动区所需 的适应设备 , 玩具 材 料 ,并具体分析探索 现有各种材料 的不 同特点及其 教 育功能 ,尽可能探 索和挖掘每一种 玩具或游戏材料 所 有 的多方面教育功能 ,了解 、掌握各 种材 料 的多种 玩 法 , 而有 目的和有计 划地 投放 、 从 变换 和调整 , 科学 地
王 雪 梅
(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幼儿 园 , 江苏

对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感的体会

对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感的体会

对培养幼儿良好秩序感的体会作者:陆媛来源:《幼儿教学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热爱秩序是幼儿的一个特点。

“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是一种心灵的适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幼儿会获得稳定的秩序感,从而形成使得心灵宁静和愉悦的安全感。

免于对未知的恐惧。

我们应充分利用幼儿园集体教育环境及家庭环境,帮助幼儿培养秩序感,使孩子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协调发展,促使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们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秩序感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场所。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是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

秩序感的本质在于认识每样物品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

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指导自己的活动达到特定的目的。

这样的环境实质上是为一种完整的生活模式提供基础。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这其实是让孩子在童年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在生活道路上指导和指引自己。

在儿童的成长中,良好的秩序感是塑造人格素质的基础,是儿童走向成人的发展资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仍有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促进幼儿成长的精神环境与心理环境不够重视,只是注重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没有重视对幼儿秩序感的培养,幼儿园场所内主要环境。

如教室里大型壁画与班级主题墙上饰品的摆放,直接影响并制约幼儿对事物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幼儿的发展。

下面就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展开论述。

一、良好的教室环境是培养幼儿感受秩序的有益氛围整洁美观的环境能够稳定幼儿的情感,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在幼儿园,教师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用心经营,这是一个间接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从教室的布置上着手,我们投放了大量的教具,规范统一的敞开式学具柜,摆放井然有序的学具,按划分领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简单到复杂,井然有序的摆放,其目的是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形成,使幼儿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和对事物的美感。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


儿 开始熟悉 和掌 握跳绳 的基 本动作 。要求 幼儿 能够并 间 内 中途 失误 , 允许 其 继续 比赛 , 直 至时 间 到 。第 二 , 脚起 跳 和手 脚协调 。 在幼J L N开始练 习时 , 先将 跳绳 的 以绳 从两脚 下 通过 一次 ,跳 起一 次后 计一 次 成绩 , 按
可以先从简单的跳跃动作开始 , 让幼儿练习“ 弹簧跳” , 发大家对运动的兴趣 , 提高他们 的动作协调性 。并能 双脚原地起跳 , 再轻轻落地 , 像弹簧一样 , 这样可以让 够从运动中得到乐趣 , 使每一位孩子 , 每一位家长 , 都 幼儿感觉弹跳的节奏 , 学起跳绳来比较容易一些 ; 层次 拥有健康的身体 , 快乐的心情 ! 活动规则的制定为 : 第 二: 在幼 儿练 习“ 弹簧跳 ” 的基 础上学 习 “ 并脚跳 ” , 让 幼 比赛 限时一 分钟 , 时 间结 束 比赛停 止 , 如 在规 定 时
( 5 糯幼 儿 教 学 研 究
楼 梯 的规 则 , 遵 守 了秩序 。在 学穿 鞋 的时候 , 老师 带着 子一起 遵守 规则 ,这样 孩子们 吃饭 时讲话 的现象得 到 小 朋 友一起 学 , 一 边 学一 边 念儿 歌 : 两 个好 朋 友 , 出 门 了改善 , 不需要 老 师每次 都大声 要求 他们 安静 吃饭 了 。
老Hale Waihona Puke 自身树立了榜样 , 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走走走 , 头儿碰着头 , 张嘴笑呵呵。孩子们在儿歌中学 所 以说 , 会 分清鞋 子 的正 反 , 掌握 正确 的穿鞋 的方法 。 就这 样在 五、 互相监 督 、 强化 规 则
综 上所 述 , 小小 的绳 子 , 简单 的运 动 , 却 能够 让 我
花样 。 在老 师的协助 和指导下 , 小朋友逐 渐学会 了交替 们 的幼儿 在体育 运动 中放飞童 心 ,让 我们 的幼儿 在户

小班排队教研总结反思(3篇)

小班排队教研总结反思(3篇)

第1篇一、前言排队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和初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阶段,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幼儿排队,提高幼儿的排队意识和能力,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讨论、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提升教师对幼儿排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

二、教研活动过程1. 集体讨论在教研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对幼儿排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在排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幼儿不愿意排队、排队时秩序混乱、幼儿之间缺乏合作等。

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幼儿排队活动的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幼儿对排队的认识,培养幼儿的排队意识;(2)优化排队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排队的兴趣;(3)注重幼儿间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4)加强教师对排队的组织与指导,提高排队活动的有效性。

2. 实践操作为了更好地将讨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我们进行了分组实践。

每组教师根据讨论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排队活动,如“小火车”、“接力赛”、“猜猜我是谁”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排队能力。

3. 反思总结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总结。

教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1)排队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2)活动中是否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3)教师对排队的组织与指导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4)幼儿在排队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社会性、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

三、教研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师对幼儿排队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排队活动;2. 教师对排队的组织与指导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排队活动的效果;3. 幼儿在排队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如社会性、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小班幼儿排队教研活动(3篇)

小班幼儿排队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集体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排队是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幼儿秩序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排队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秩序感差、不守规则、互相推搡等。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排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排队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有效的排队活动策略,提高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五、活动参与人员1. 幼儿园小班全体教师2. 幼儿园教研组长3. 邀请的专家六、活动流程1. 专家讲座由专家对幼儿排队活动的重要性、现状及有效策略进行讲解,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排队活动。

2. 案例分享各班教师分享本班在排队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秩序感?(2)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3)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排队活动?4.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排队活动进行了讲解:(1)排队活动的重要性:排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排队活动的现状:目前,小班幼儿在排队活动中存在秩序感差、不守规则、互相推搡等问题。

(3)排队活动的有效策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幼儿的排队活动效果。

2. 案例分享(1)案例一:小一班教师在排队活动中,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排队,提高了幼儿的秩序感。

(2)案例二:小二班教师在排队活动中,利用故事情境,让幼儿明白排队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
反思: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秩序感
小班幼儿刚入园,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接触群体生活,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不懂得谦让,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争抢、拥挤的现象。

这给教师的组织管理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也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

良好的秩序是幼儿在园的安全保障,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与探索,我总结了两点培养幼儿秩序感的方法。

一、自编儿歌和律动,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秩序。

在培养幼儿良好秩序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老师已经强调过多次的事情,但幼儿总是记不住,还总是出错。

鉴于此,我们可以将一些比较深奥,难记忆的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儿歌,效果很好。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入厕多次,在入厕的过程中幼儿不免出现挤、推、抢等各种现象,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为了让幼儿懂得如何有序地入厕,我编了儿歌:“小朋友,要牢记。

上厕所,讲秩序。

排好队,挨个去。

你不推,我不挤,文明宝宝就是你。

”入完厕要洗手,如果孩子一窝蜂地挤过去,抢着洗手,那么这个环节就会一片混乱,所以洗手也要讲究秩序。

在洗手过程中,我也引导幼儿边念儿歌:“小朋友,排好队;入完厕,要洗手;一个一个接着洗,挽起袖,淋湿手,搓完手心搓手背,洗手池里甩甩手,洗完小手慢慢走”。

通过自编儿歌很容易让幼儿掌握了一日生活中的秩序要求,减少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精心安排教育活动,避免秩序混乱。

常听到早班教师抱怨,早晨的几个小时难以组织和管理,尤其是小班幼儿坐没坐相,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吵吵闹闹一大片,早班教师的确难熬。

这就需要主班教师提前安排好各个环节的内容,晨间活动、教育活动、课间休息等均不可马虎。

尤其是教育活动,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幼儿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自然就会秩序井然。

倘若仅仅依赖副班教师管理幼儿纪律,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在入厕、喝水、餐前准备时,孩子往往异常烦躁,大声吵闹,教师不停地吆三喝四也无济于事。

这个时候两位教师要做好分工,副班教师轻声组织幼儿入厕、喝水,主班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做新颖的手指游戏,绘声绘色地讲讲孩子们爱听的故事,自然就让他们安静下来。

许多幼儿上完厕所、喝完水便悄悄回到座位安静倾听。

餐前故事不可小觑,让孩子们在端饭前就安静下来,既避免了排队端饭的混乱局面,又让幼儿自然过渡到安静用餐。

副班教师提饭菜时,主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吃饭不挑食、不掉饭粒等用餐习惯相关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总之,一日常规皆课程,幼儿秩序感的建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反复训练,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以便寻求更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