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
8第八章 给水处理
第一节 全挥发处理(AVT)
还原性全挥发处理,简称AVT(R) 在对给水进行热力除氧的同时,向给水中加
入氨和联氨,以维持一个除氧碱性水工况,以使 钢表面上形成较稳定的Fe3O4保护膜,这就是“联 氨-氨”碱性水化学工况。 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简称AVT(O)
指对给水进行热力除氧(即保证除氧器运行 正常)的同时,只向给水中加氨,但不再加除氧 剂进行化学辅助除氧的处理。
三级处理——正在进行快速腐蚀、结垢、积盐,应 在4h内恢复至正常值,否则停炉。
表 AVT(R)、AVT(O)时锅炉给水水质异常a的处理值
项目
标准值
一级
处理值 二级
三级
氢电导率 有精处理 (25℃)S/cm 无精处理
≤0.20 ≤0.30
0.21~0.35 0.31~0.40
0.36~0.60 0.41~0.65
锅炉过热蒸汽压力 MPa
汽包锅炉
12.7~15.8
15.9~18.3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氢电导率a(25℃) S/cm
≤0.15
≤0.10
≤0.15
≤0.10
pH(25 中性处理 6.7~8.0
—
—
—
℃) 碱性处理 8.0~9.0
—
8.0~9.0
—
溶解氧b g/L
10~80
—
10~80
—
(3) 联氨 溶液 的配 制和 加药 操作
(4) 加药剂量的控制方法。凝结水或给水流量信号,有的 电厂同时用给水联氨含量控制调节。
5.联氨的加药系统及操作注意事项 四、AVT(R)、AVT(O)水工况的局限性 五、AVT时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六、给水质量劣化时的处理
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
过 滤
消 毒
饮用水
图1典型地表水处理流程
23
混凝剂 原水 混合装置
絮凝池
沉淀池
过滤池
图2 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
cl2 清水池 出水
常规处理工艺的局限性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受污染水源水经常规的混凝、 沉淀及过滤工艺只能去除水中有机物20%-30%,且由于溶解性有机 物存在,不利于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使常规工艺对原水浊度去除效果 也明显下降(仅为50%一60%)。用增加混凝剂投量的方式来改善处 理效果,不仅使水处理成本上升,而且可能使水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加, 也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地面水源中普遍存在的氨氮问题常规处理 也不能有效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厂都采用折点氯化的方法来控制 出厂水中氨氮浓度,以获得必要的活性余氯,但由此产生的大量有机 卤化物又导致水质毒理学安全性下降。
19
二、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各种工业企业对水质有不同要求,同时,即使是同一企业,不同生产过 程对水质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在发电厂中,冷却用水与锅炉用水对水质要 求迥然不同,而水力除灰用水却对水质无任何要求。因此,在确定生产用水 的水质标准时应进行调查研究,按生产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20
1.4 给水处理方法
14
水的循环——城镇用水循环 给水系统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接纳水体的地方大多
是邻近的河流。取之于河流,还之于河流,形成另一 种受人类社会活动作用的水循环——城镇用水循环。
15
1.2 水源水质
一、 原水中的杂质
取自任何水源的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这些杂质不外 乎两种来源: —是自然过程,例如,地层矿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死 亡残骸,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等。 二是人为因素,即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所带入的。无论哪种来源的 杂质,都包括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 从给水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按尺寸大小分成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三类。
给水处理概论
1. 单元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单元处理”:完成或主要完成某一特定目的的处理环节。
分类(按所利用的基本原理)
物理化学法:
混凝、沉淀、气浮、过滤、膜分离 、吸附、消毒、离子交换、氧化还原、 曝气
生物处理法:生物膜法
灵活应用
2. 水处理工艺系统
由多个单元处理组成的处理过程。
单元方法和杂质种类的多样性,使水处理工艺系统多 样化。 需要通过试验和优选,经方案比较后确定最为经济有 效的水处理工艺系统。
GB/T 18919-2002 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GB/T 19923-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
GB/T 19772-2005
(3)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标准各不相同。
• 按用途:
– 生产原料用水 – 清洗或漂洗用水 – 热媒介质用水(冷却水)
•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需要,由天然水体取水,经给水处理后供生活 和生产使用,用过的水水质受到污染,再经污水处理,排放回天然水 体或部分直接回用,形成局部的循环系统 - 水的社会循环。 • 受人类活动和生产影响极大,但人类可以控制。
• 给水处理和污(废)水处理是两个重要环节。
5.2
水源水质与水质标准
1.天然水源中的杂质
• 按行业:
电力,冶金,机械,纺织,造纸,建材,石油,化 工,食品,电子,等
(4)其他用水水质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依据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5类:
– I类 – II类 – II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 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给水处理工程知识点
给水处理工程知识点一、概述给水处理工程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符合人类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需要的一种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提高水质,确保供水安全。
二、给水处理工程流程1.预处理:包括混凝、絮凝和沉淀等过程,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2.过滤:通过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3.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4.调节pH值:通过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调节水的pH值,使之适合人类生活和工业用途。
5.软化:通过加入适当剂量的软化剂,去除硬度离子(如钙、镁离子),防止管道堵塞和设备损坏。
6.除氧: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去除,防止管道腐蚀。
三、各项技术介绍1.混凝:将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使之易于沉淀或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聚合铝等。
2.絮凝:将混凝后的小颗粒进一步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更好地去除。
常用的絮凝剂有高分子有机物、氯化铁等。
3.沉淀: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沉淀到底部,以便更好地去除。
常用的沉淀池有竖流式、水平流式、斜板式等。
4.过滤:采用不同类型的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
常见的滤料有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
5.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
6.软化:通过加入适当剂量的软化剂,去除硬度离子(如钙、镁离子),防止管道堵塞和设备损坏。
常用的软化剂有磷酸盐、EDTA等。
7.除氧: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去除,防止管道腐蚀。
常用的方法有加热、真空泵等。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水质不佳: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投加量,优化沉淀池结构等方式来改善。
2.管道堵塞:可以通过加入适当剂量的软化剂来去除硬度离子,防止管道堵塞。
3.设备损坏:可以通过增加过滤器和软化器等设备,以及定期维护保养来延长设备寿命。
给水处理名词解释
给水处理名词解释
嘿,朋友!你知道啥是给水处理不?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每天要洗脸刷牙让自己干干净净一样,城市啊、工厂啊也需要对水进行一番处理,才能让水变得适合使用。
比如说混凝吧,这就像是一场魔法,把水中那些小小的杂质都聚集到一起,变得大一点,好被后面的步骤给处理掉。
“哎呀,那些杂质原来都分散着,现在都聚起来啦!”沉淀呢,就好像水在休息,那些被混凝聚集起来的杂质慢慢沉到水底,“嘿,它们乖乖地下去啦!”过滤就更好理解啦,就像是一个超级精细的筛子,把水中剩下的那些小杂质都给拦住。
“哇塞,这下干净多了吧!”消毒呢,这可是关键的一步,把水里可能存在的细菌啊、病毒啊都给消灭掉,“哈哈,这下可以放心用啦!”
在生活中,我们可离不开经过良好处理的水呀!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处理过程,我们喝的水可能就不干净,洗澡水也可能有问题。
那多糟糕啊!所以说啊,给水处理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呢!
我觉得啊,给水处理就像是一个默默守护我们的卫士,虽然我们平时可能不太注意到它,但它却一直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那些从事给水处理工作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的用水变得安全又可靠!。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是指对自然水进行处理,使其成为适合生活和工业用水的过程。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以去除有害物质、杂质和微生物,并调整水质,以满足各种用水需求。
给水处理工艺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引水
引水是指从水源地引进自然水至处理厂。
水源可以是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在引水过程中,需要对水源进行初步过滤和调节pH值,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
2. 沉淀
沉淀是指通过加入絮凝剂、混凝剂等物质,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并在沉淀池中沉降。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度和悬浮物。
3. 过滤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微小颗粒、胶体和有机物去除。
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活性炭、陶瓷等。
过滤后的水质清澈透明。
4. 消毒
消毒是指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
常见的消毒方式包括加氯、臭氧、紫外线照射等。
5. 调整水质
调整水质是指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对水质进行调整。
包括调节pH值、硬度、溶解氧、防腐蚀、除臭等。
以上就是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通过这些处理工艺,自然水可以被处理成为清洁、安全、符合要求的用水,为各个领域的用水需求提供了保障。
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①水源选择至关重要需依据水质水量稳定性进行综合考量优先选择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因其天然过滤效果较好杂质含量较低;
②混凝过程通过向原水中添加化学药剂如明矾聚合氯化铝等使细小悬浮颗粒聚集成为较大絮体便于后续去除;
③沉淀池设计时考虑水流速度方向确保絮体有足够时间沉降至池底形成污泥层上清液则溢流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④过滤环节采用砂滤炭滤等多种介质构成多层过滤床层去除水中残留悬浮物及部分有机污染物确保出水清澈;
⑤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关键步骤常用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照射等其中氯因其成本低廉效果持久被广泛采用;
⑥对于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抗生素等还需增设高级氧化工艺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单元针对性去除保证水质达标;
⑦软化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水中钙镁离子避免管道设备结垢影响使用寿命可通过石灰软化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
⑧除铁锰则是针对富含铁锰离子地下水采取曝气氧化过滤等技术将其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除去;
⑨氨氮处理在氨氮含量较高水源中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生物脱氮化学氧化等手段将其转化为无害氮气排出;
⑩最后成品水还需要经过稳定化处理如加酸加碱调节pH值投加阻垢剂防止碳酸盐沉积等措施确保输配管网中水质稳定;
⑪监测与控制系统在整个给水处理厂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线仪表实时监测关键参数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⑫此外还需定期对处理构筑物进行清洗维护对药剂投加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整个处理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给水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工艺是指将自然水源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去除,使之符合特定的水质要求的技术过程。
不同的给水处理工艺可以根据水源的不同特点和使用需求来选择和组合。
常见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种:
1. 混凝和絮凝: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
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
2.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混凝后的团块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铁盐、铝盐等。
3.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活性炭等)的作用,去除水中
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常见的过滤方法有砂滤、活性炭滤等。
4.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质、异味物质、重金属等
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5. 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氯、臭氧、紫外线等)杀灭水中的病
原微生物,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6. 软化:通过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物质,减少水垢的产生,保护管道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7. 脱盐:利用逆渗透、电渗析等技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分,获得高纯度的水。
以上给水处理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满足不同水质要求和处理效果。
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
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1.澄清:水的澄清处理对象主要是原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物质,降低这些物质在原水中形成的浑浊度。
澄清工艺(混凝、沉淀和过滤)除了能降低原水的浑浊度,同时对色度、细菌、以及病毒等的去除也相当有效。
具体处理的工艺流程又可分为:混凝、沉淀和过滤。
1.1 混凝在原水中投入药剂(净水剂),使药剂与原水经过充分的混合与反应(即混凝过程在反应池进行),这样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絮凝体,俗称“矾花”。
1.2 沉淀通过混凝过程的原水夹带大颗粒絮凝体以一定的水流速度流进沉淀池,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将水中比重大的杂质颗粒下沉至沉淀池底部排出。
上述净化过程也可以通过澄清池来完成,澄清池是集反应和沉淀于一体的处理构筑物。
1.3过滤原水通过混凝、沉淀工艺后,水的浑浊度大为降低,但通过集水槽流入水池中的沉淀水仍然残留一些细小的杂质,通过滤池中的粒状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等)截留水中细小杂质,使水的浑浊度进一步降低。
当原水浑浊度较低时,投入药剂后的原水也可以不经过混凝、沉淀等处理过程而直接进入过滤处理。
当原水浑浊度较高时,通常用沉砂池或预沉池去除粒径较大的泥沙颗粒。
2.消毒当原水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处理之后,通过管道流入清水池,必须进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在水中投入氯气、漂白粉或其它消毒剂,用以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也有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对水进行消毒的。
除以上所述二类给水处理方法之外,其它常用的处理方法还有除臭、除味、除铁;软化、淡化和除盐等。
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和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上述各种处理方法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几种处理方法联合采用,以形成不同的处理系统。
在水质净化中,通常都是几种处理方法联合使用的。
数十年来,自来水的处理一直采取传统的漂白法、氧气法和二氧化氢法等,这些方法的共性是成本虽然稍微低一些,但是在消毒灭菌后会留下微量的含氯物,在有化学污染物的情况下,这些含氯物质就可能会演变成致病的物质,这叫做“二次污染”,现代医学表明:漂白粉、二氧化氯、氯气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根源。
城市给水处理流程
城市给水处理流程
城市给水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筛选:将水泵到过滤网中,除去大颗粒杂质。
2. 氧化:给水加入氧气或经化学氧化剂处理,以氧化和消除有机和无机物质。
3. 沉淀:通过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去除水中的胶体和浮游生物。
4. 絮凝:加入絮凝药使水中悬浮颗粒凝聚成大颗粒以便于沉淀。
5. 过滤:将水通过高效率滤料过滤,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及细小颗粒。
6. 消毒:加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消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
7. 加药:向水中添加适量的药剂,以调整水质。
8. 调节:对水进行pH调节,以符合城市水质标准。
9. 中水回收:将二次沉淀出的污水再次处理,提高质量后,可再次供水。
10. 送往水厂: 处理后的饮用水被输到自来水厂中过滤、消毒、注入管道,供用
户使用。
以上步骤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或加强,以满足当地的水质标准和环保要求。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1. 引言给水处理是指对自然水源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使用、饮用和工业用水的标准,并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可靠性。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对于提供优质的给水是至关重要的。
2. 原水处理原水处理是指对自然水源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的过程。
原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固体、溶解固体、有机和无机物质,同时消毒以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病原体。
2.1 净水井或净水池净水井或净水池是用于原水的初步存储和沉淀的设施。
通过在净水井或净水池中保持原水的静止,可使悬浮物沉淀至底部,从而降低原水的浑浊度。
2.2 筛选筛选是指通过筛网去除较大颗粒的物质,如叶子、杂草、鱼虾等。
常用的筛选设备包括格栅、滤网等。
2.3 砂滤砂滤是通过过滤层的颗粒和孔隙间的作用将悬浮物去除的过程。
常见砂滤设备包括压滤机、砂滤器等。
2.4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和去除。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孔隙结构,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部分溶解性无机物质。
2.5 混凝和絮凝混凝和絮凝是通过添加凝聚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方便后续的沉降和过滤。
常见的混凝和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2.6 沉淀沉淀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
常用的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沉淀槽等。
2.7 消毒消毒是指对水中的病原体进行杀灭或去除的过程,以保证水质的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2.8 软化软化是通过去除水中的硬度物质,如钙离子、镁离子等,降低水的硬度的过程。
常用的软化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碳酸钠中和法等。
3. 清水池和管网输配水清水池是将处理后的净水存储起来,并确保水质在输配过程中不受污染。
管网输配水是通过输配管网将清水送到消费者的过程。
3.1 清水池清水池起到了平衡供水和消费水量的作用,保证供水的连续和稳定。
常见的清水池包括地下水池、水塔等。
3.2 管网输配水管网输配水是指通过管网将清水输送到需要用水的地方。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以保护环境和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以下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技术概述。
一、物理水处理技术1.筛网过滤:通过筛网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物质,如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
2.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质沉降下来,然后将清水取出。
3.气浮:通过向水中注入气体(通常是空气)来形成气泡,气泡与悬浮物质结合并浮起来,从而去除悬浮物质。
4.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碳、纤维等)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5.离心:通过旋转离心机使水中的固体物质沉降并分离。
二、化学水处理技术1.混凝:通过向水中添加混凝剂(如铝盐、铁盐和无机高分子等)使悬浮物质凝聚成为较大的团块,方便后续去除。
2.沉降剂:向水中加入沉降剂(如铵盐和聚合物等)使悬浮物质快速沉降。
3.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剂(如氯、臭氧和二氧化氯等)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4.反应:通过在水中加入化学试剂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三、生物水处理技术1.活性污泥法: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混合,通过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2.厌氧消化:将污泥置于无氧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并产生沼气。
3.自净化湿地:利用湿地中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人工湿地:采用人工构造的湿地系统,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四、高级水处理技术1.反渗透: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颗粒物质和微生物分离出来,以获得纯净水。
2.电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交换水中的离子,去除溶解性盐类和金属离子。
3.水蒸发:通过加热将水蒸发成蒸汽,再通过冷凝将蒸汽变为净水,用于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质和金属离子。
4.多级蒸馏:通过多级蒸馏设备逐级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
综上所述,水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高级水处理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有机物质、微生物、溶解物质和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从而得到清洁、安全并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给水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给水处理工艺是将自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使其符合人们生活和工业用水的要求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1. 水源采集和预处理给水处理的第一步是水源采集和预处理。
水源可以是自然水源,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
在采集水源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除去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以及消毒杀菌。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筛网过滤和加氯消毒。
2. 混凝和絮凝混凝和絮凝是给水处理的关键步骤,旨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浑浊物和胶体物质。
混凝是指将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絮凝是指将聚集成的颗粒形成更大的团块,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常见的混凝和絮凝剂包括铝盐和铁盐。
3. 沉淀沉淀是将混凝絮凝后的颗粒沉降到底部的过程。
在沉淀过程中,可以使用沉淀池或沉淀槽,让水停留一段时间,使颗粒沉淀到底部。
沉淀后的清水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过滤。
4. 过滤过滤是将沉淀后的水通过滤料,去除残留的颗粒和悬浮物的过程。
滤料可以是砂石、活性炭或其他特定的材料。
过滤后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可以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
5. 加药消毒经过混凝絮凝、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虽然已经去除了大部分的颗粒和悬浮物,但仍然可能存在微生物和病原体。
为了确保水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加药消毒。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氯化物、臭氧和紫外线。
6. 调节水质根据不同的用水需求,还需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调节水的硬度、pH值和味道。
例如,可以使用石灰石来调节水的硬度,使用酸碱来调节水的pH值。
7. 储存和输送经过上述处理步骤后,给水可以储存在水库或水塔中,以供日常使用。
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水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二次污染。
总结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水源采集和预处理、混凝和絮凝、沉淀、过滤、加药消毒、调节水质以及储存和输送。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确保水的质量符合人们的需求,并保证水的安全性。
给水处理工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给水处理技术
给水处理技术
给水处理技术是指对自然水源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符合人类生活、工
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需求的水质标准的技术。
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
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给水
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给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有机物、微生物、重金
属等有害物质,同时保留水中的有益物质,使水质达到符合标准的要求。
给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颗粒物等杂质,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澄清等。
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
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
包括氧化、还原、沉淀等。
生物处理是指通过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有
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滤池、活性
污泥法等。
在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处理技术
也不断涌现。
例如,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通过特殊的膜材料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有益物质分离开来,达
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电化学氧
化、超声波处理、光催化等,这些技术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总之,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是为了保障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给水处理技术也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人类提供更加优质的水资源。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将自然水源中的杂质、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去
除或减少到一定程度,使其达到国家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泥沙、有机物等,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砂池、混凝沉淀池等。
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细小的悬浮物、
胶体物质、有机物、微生物等。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
三、过滤
过滤是指通过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
四、吸附
吸附是指通过吸附剂对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进行吸附,使其被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五、氧化
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物、铁锰等进行氧化,使其被去除。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气、臭氧、高锰酸钾等。
六、消毒
消毒是指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以保证水质安全。
常用的消毒剂
包括氯气、次氯酸钠、臭氧等。
以上是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水源和水质要求会有不
同的处理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常见的给水处理
常见的给水处理常见的给水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混凝:通过给水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凝聚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酸盐、聚合物等。
2. 絮凝:在混凝后的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凝聚后的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其沉降或过滤。
3. 活性炭吸附:将含有有机物、异味和色度等污染物的水经过活性炭层进行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4. 逆渗透: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胶体和微生物等截留在膜外,从而获得较为纯净的水。
5. 电离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去除或转化,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水质。
6. 消毒:使用消毒剂对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进行杀灭,以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7. 混合凝结法:将多种给水处理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水质效果。
例如,可以同时采用混凝、絮凝和过滤等方法处理水质。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水质状况和处理要求进行组合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给水处理效果。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水处理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给水处理方法:8. 沉淀:通过给水加入沉淀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质和可溶性物质与沉淀剂形成沉淀物,从而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9. 气浮:通过给水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使水中的悬浮物质和细小浮力物质浮起来,形成浮沫,再经过浮沫分离器进行分离。
10. 生物处理: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菌、藻类等)进行水质净化。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滤池、曝气槽等。
11. 膜分离:除了逆渗透,还有一些其他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和纳滤。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分离出来。
12. 重金属去除:特殊情况下,需要通过特殊方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常见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包括电解沉积、化学沉淀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13. 强氧化消毒:除了常见的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还有一些强氧化剂可用于消毒过程。
常见的强氧化消毒剂包括臭氧和过二氧化氯。
给水的处理方法
给水的处理方法
给水的处理方法是指为满足人们对水质的需求,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和消毒的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给水处理的主要方法:
1.自然沉淀:通过自然沉淀法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通常在水中加入混
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2.过滤:通过过滤法去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和杂质,通常使用各种过
滤材料,如滤布、滤池等。
3.消毒:通过消毒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通常使用氯、臭
氧、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
4.除铁锰:通过除铁锰法去除水中的铁和锰离子,通常使用氧化、还原、吸
附等方法。
5.除氟:通过除氟法降低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通常使用吸附、沉淀、离子交
换等方法。
6.软化:通过软化法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离子,通常使用离子交换或药
剂软化等方法。
7.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异味等杂质,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8.臭氧氧化:通过臭氧氧化法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色度、氨氮等杂质,臭氧
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9.膜处理:通过膜处理法进行水的过滤和分离,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
超滤等,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水处理。
总之,给水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水质需求和水源条件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处理为了减轻或防止锅炉给水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减少随给水带入锅炉的腐蚀产物和其它杂质,防止因采用给水减温引起混合式过热器、再热器和汽轮机积盐,就必须对给水进行处理。
对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DL/T 805.4-2004中规定了给水氢电导率、pH、溶解氧及铁、铜等控制指标,其目的是在尽可能降低给水中杂质浓度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给水中的这些化学指标,以抑制水、汽系统中的一般性腐蚀和流动加速腐蚀(flow-accelerated corrosion 简称FAC)。
锅炉给水分低压给水和高压给水。
从凝结水泵到除氧器的给水称低压给水,从给水泵进入锅炉的给水称高压给水。
在火电厂的给水系统中金属材料主要有碳钢、不锈钢或铜合金。
无论给水水质如何,水对金属材料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反应而引起的材料的破坏或变质,如铁生锈、不锈钢晶粒敏化、铜生成铜绿等。
如果不对给水进行处理,大多数腐蚀产物都会随给水带入锅炉,并容易沉积在热负荷较高的部位,影响热的传导,轻则缩短锅炉酸洗周期,重则导致锅炉爆管。
对给水进行处理是指向给水加入水处理药剂,改变水的成分及其化学特性,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以降低给水系统的各种金属的综合腐蚀速率。
相比较而言,金属在纯净的中性水中的腐蚀速率往往比在弱碱性的水中高。
所以,几乎所有的锅炉给水都采用弱碱性处理。
第一节火电厂中与给水有关的概念及指标在火电厂中,不同的压力等级的锅炉对给水水质要求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压力等级的锅炉,不同的标准(例如,国标、行标)对给水水质要求也是不同的。
本节将有关概念及水质指标进行说明。
1 压力等级的划分在火力发电厂中,一般标准所涉及到锅炉的压力等级通常是按锅炉出口过热蒸汽的压力划分的,其划分标准以及对应的炉型、机组容量和主要用途见表7-1。
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按汽包压力等级划分,如DL/T 805.2-2004。
2 汽包锅炉的产汽过程和对水质要求2.1汽包锅炉的产汽过程锅炉给水经省煤器加热后进入汽包内的给水分配管,经汽包下降管进入下联箱,再进入水冷壁管,吸收热量后变成汽、水混合物返回到汽包,并在汽包内经过多次汽、水分离后,蒸汽进入到过热器进一步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然后进入汽轮机做功,而在汽包内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出来的炉水与给水一起进行再循环的产汽过程。
2.2 汽包锅炉对水质要求1)与直流锅炉相比,对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相对较低;2)允许炉水在产生蒸汽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浓缩,但排污率不得低于0.3%;3)是否配备凝结水精处理设备由机组容量及其它配置而定。
3 直流锅炉对水质要求所谓的直流锅炉,就是锅炉没有汽包,给水经过省煤器加热后进入给水分配联箱,然后进入水冷壁管,吸收热量后全部变成蒸汽。
直流锅炉对水质要求有以下特点:1)与汽包锅炉相比,对锅炉给水水质要求相对较高;2)在产生蒸汽过程中不允许炉水浓缩;3)必须配备凝结水精处理设备。
4 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水的临界参数为22.115MPa、374.15℃。
在临界参数下,水的完全汽化会在一瞬间完成,即在饱和水与饱和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
当机组参数高于临界参数时,通常称为超临界机组。
对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理论分析表明,提高循环蒸汽做功的初始参数和降低循环蒸汽的最终参数均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由于用于发电的蒸汽的最终参数已经接近于理论值,要提高循环热效率,只有提高蒸汽做功的初始参数(压力、温度) 。
实际上,蒸汽动力装置的发展和进步一直是沿着提高参数的方向前进的。
超临界火电技术经十几年的发展,在不少国家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目前实际应用的主蒸汽压力已经达到31MPa,主蒸汽温度已经达到610℃,容量等级在300MW~1300MW均有业绩。
与同容量的亚临界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相比,在理论上采用超临界参数可以提高效率2%~2.5%,采用超超临界参数可提高约4%~5%。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已经超过50%。
同时,先进的大容量超临界机组具有良好的运行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地降低了CO2、粉尘和有害气体(主要为SO X、NO X) 等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洁净的特点。
实际的运行业绩表明,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可靠性指标已经不低于亚临界发电机组。
另外,对于洁净煤发电技术来说,超临界发电技术还具有良好的技术继承性。
正因为如此,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得到各国电力工业的重视,又进入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在保持机组的可利用率、可靠性、灵活性和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等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蒸汽的参数,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和环保性能。
第二节锅炉给水处理1 关于制定标准的有关说明1.1 制定水汽质量标准的分类原则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通常按各项化学指标对热力系统的重要性、可实现性进行分类。
第一类标准是对热力设备影响严重的各项化学指标,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将在短期内会对设备造成腐蚀或损坏,通常标准中以“应符合下列标准”的术语描述。
第二类标准是对热力设备影响比第一类轻,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期内略微超标,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小的标准,通常标准中以“可参考下列指标控制”的术语描述。
第三类标准是对热力设备影响更小的一些化学指标,有些电厂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或国外的标准已经达到而在我国执行起来尚有一定困难,电厂可根据具体情况争取达到的标准,通常标准中以“期望值”的术语描述。
随着科学的发展,水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以前难以达到的“期望值”在新的标准中有可能变成标准的极限值。
1.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区别所谓的国家标准就是该标准适应于国内范围内所有行业所涉及的这一标准的内容,都应执行的标准,简称国标。
它对制造者来说是检验制造的产品是否合格的检验标准,它对用户来说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验收标准。
国标的格式和意义如下:以“国标”汉语拼音的每个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开头,紧跟着是一条斜杠,斜杠后面有时加T表示该标准是推荐标准,有时不加T表示是强制标准,例如涉及到国家的安全、环保、食品和卫生等都是强制标准。
在T的后面空一个字母字符后紧接着就是标准号,然后是一横杠和标准颁布的年号,例如,GB/T 12145-1999,就是1999年颁布的《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国家标准就属于推荐标准。
所谓行业标准就是该标准适应于该行业所涉及的这一标准的内容,都应执行的标准。
它是检验、规范本行业的标准,简称行标。
行标的格式和意义如下:以本行业简称每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开头,其它与国标相同。
例如,DL/T 805.2-2004,就是2004年颁布的“《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2部分: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就属于电力行业推荐标准。
所谓企业标准就是该标准适应于该企业所涉及的这一标准的内容,都应执行的标准。
它是检验本企业的标准,简称企标或厂标。
企标的格式和意义如下:以企业简称每个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开头,其它与国标相同。
一般说,企业标准的各项指标不得低于该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各项指标不得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
也就是说,国家标准是最宽松的标准,企业标准是最严格的标准。
有的国家标准虽然是推荐标准,但各项指标是都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否则,会发生各种各样问题。
1.3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与《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的区别DL/T 805《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目前分为4部分:第1部分:直流锅炉给水加氧处理;第2部分:锅炉炉水磷酸盐处理;第3部分: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第4部分:锅炉给水处理。
它们分别与2002年~2004年相继颁布实施。
该导则收集了国外最新标准和最新科研成果,并结合国内的科研和生产的具体情况而制订,其标准的各项内容基本上已与国外接轨了。
导则的其它部分将会陆续制订。
GB/T 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是1995年制订的,1999年颁布执行的。
该标准的各项指标比较宽松,其中很多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电力生产的需要,例如,GB/T 12145-1999只列出了氨+联氨的汽包锅炉给水处理方法,而DL/T 805.4-2005列出了A VT(R) 、A VT(O) 和OT三种处理方法;GB/T 12145-1999只列出了协调磷酸盐处理方法,而DL/T 805.2-2004已经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并提出了PT、LPT和EPT的处理方法和水质指标。
1.4 锅炉给水的处理方式随着机组参数和给水水质的提高,给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有三种处理方式,即还原性全挥发处理、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和加氧处理。
1)还原性全挥发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加氨和还原剂(又称除氧剂,如联氨) 的处理,英文为all- volatile treatment(reduction),简称AVT(R)。
2)弱氧化性全挥发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只加氨的处理,英文为all- volatile treatment(oxidation) ,简称[AVT(O)] 。
3)加氧处理是指锅炉给水加氧的处理,英文为oxygenated treatment,简称OT。
目前AVT(R) 、AVT(O) 和OT这三种给水处理名称以及水质标准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805.4-2004中。
可根据机组的材料特性、炉型及给水的纯度选择不同的给水处理方式。
2 AVT(R)、AVT(O) 和OT的原理2.1 抑制一般性腐蚀从图7-1可以看出,要保护铁在水溶液中不受腐蚀,就要把水溶液中铁的形态由腐蚀区移到稳定区或钝化区。
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达到此目的:(1) 还原法:通过热力除氧并加除氧剂进行化学辅助除氧的方法以降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 ,使铁的电极电位接近于稳定区,即A VT(R)方式。
(2) 氧化法:通过加氧气(或其他氧化剂) 的方法提高水的ORP,使铁的电极电位处于α-Fe2O3的钝化区,即OT方式。
(3) 弱氧化法:只通过热力除氧(即保证除氧器运行正常)但不再加除氧剂进行化学辅助除氧,使铁的电极电位处于α-Fe2O3和Fe3O4的混合区,即A VT(O)方式。
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 与铁的电极电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ORP通常是指以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测量电极,在密闭流动的水中所测出的电极电位。
在25℃时该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相对标准氢电极为+208mV。
ORP是衡量水的氧化还原性的指标。
铁的电极电位是指以银-氯化银电极(或其他标准电极) 为参比电极,铁电极为测量电极,在密闭流动的水中所测出的电极电位,是说明在水中铁表面形成的状态。
在A VT(R)方式下,由于降低了ORP,使铁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别是Fe3O4和Fe(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