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0aa44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6.png)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教材内容涵盖了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全球化和信息化等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社会面临的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2.难点:分析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现代社会发展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的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与现代社会发展和挑战相关的课件。
3.案例资料:搜集相关的现代社会发展事例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现代社会的图片,如高楼大厦、汽车、互联网等,引发学生对现代社会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现代社会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2.呈现(10分钟)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如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全球化等。
呈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初中九年级历史学案-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历史学案-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优质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d4799db2f60ddccdb38a00a.png)
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及其意义;2.说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表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3.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同国家面临的不同人口问题;在人口方面,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重难点】重点:科技领域的新发展,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
难点:如何应对人口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一、科技领域的新发展(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科技领域新发展的主要内容:2.简述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简述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互联网有哪些负面影响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二、生态环境恶化(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表现:2.简述环境污染的危害: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如何解决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二)合作探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三、人口问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人口增长的原因:2.简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3.简述世界各国面临的不同人口问题:4.简述在人口方面,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堂达标检测:1.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
“互联网之光”闪耀乌镇。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人类由此进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工业时代D.信息时代2.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为“繁荣网络经济,建设网络强国”,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是()①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②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③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共同问题,下面两幅图反映的问题是()A.地球生态环境恶化B.核战争的威胁C.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D.贫富差距拉大4.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①就业问题严重②社会保障难度加大②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④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正视发展挑战 优秀教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 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99529476a20029bd642d5b.png)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内“探究与分享”。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2012教育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从高到低依次为:加拿大、以色列、日本、美国、新西兰、韩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其拥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分别为51%、46%、45%、42%、41%、40%、38%、38%、38%、37%。
正视发展挑战的教案
![正视发展挑战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7ed31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e.png)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课时正视发展挑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理解我国当前人口现状的特点;理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及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知道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明确坚持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准确的人口观、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发展与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知道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注重社会发展正视发展挑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难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质上都是发展问题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挑战,中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阶段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材料: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说,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人类面临主要问题教案设计
![人类面临主要问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5e25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c.png)
人类面临主要问题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人类面临主要问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全球贫富差距等。
2. 分析和评估各种主要问题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3. 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教学内容:1. 引入和概述:a. 引入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b. 概述不同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2. 环境问题:a. 解释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b. 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威胁。
c. 分析目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3. 资源短缺问题:a. 定义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资源。
b. 分析资源短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c.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4. 人口增长问题:a. 研究全球人口增长趋势和原因。
b. 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分配、社会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c. 探讨控制人口增长的可能方案。
5. 全球贫富差距问题:a. 定义和解释贫富差距的概念。
b. 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贫富差距。
c. 提出减少贫富差距的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a. 观看和讨论与主题相关的影片片段或新闻报道。
b. 分组讨论学生对主要问题的了解和看法。
2. 讲解和探讨:a. 使用多媒体展示并解释每个问题的定义、背景和重要性。
b.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他们的问题和观点。
3. 小组活动:a. 将学生分为小组,针对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b. 每个小组积极参与并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4. 学生展示和总结:a. 每个小组向整个班级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挑战。
评估方式:1. 小组研究报告和学生展示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参与活动中表现的积极程度和贡献。
3. 学生对主要问题的理解和反思能力的展示。
4. 学生提出并解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的程度。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投影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4章第2节挑战与应对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4章第2节挑战与应对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4b26b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e.png)
第四课和平与发展第二框挑战与应对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科学精神: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科学内涵。
法治意识:自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推动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措施;.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和要求。
难点: 理解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合作探究】议题: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材料一当今世界,美国单边主义凸显;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叙利亚局势不断恶化;印巴冲突、朝核危机未解……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者,他们每天的收入相当于1美元。
这些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如何解决两则材料反映的问题?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
(2)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②保障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逐步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核心归纳】1.和平与发展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新秩序之间的内在联系(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国际旧秩序的基础,危害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 2 挑战与应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课 2 挑战与应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3dc58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1.png)
《挑战与应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如举世化、科技进步、环境问题等。
2. 学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包括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认识,以适应不息变化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挑战的来源,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2. 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政策制定和科技创新方面。
3.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政治挑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挑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应对挑战。
二、新课教学1. 了解政治挑战的来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政治挑战的来源和特点,如政治制度、政策、法律等。
2. 应对政治挑战的方法:介绍一些应对政治挑战的方法,如民主参与、理性表达、合法维权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
3. 培养政治素养:通过讲解政治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如关注时事、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活动等。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选举、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四、教室小结和作业安置1. 教室小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应对政治挑战的方法和培养政治素养的重要性。
2.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后思考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制定一个可行的行动计划。
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政治挑战和应对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政治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度。
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著名人士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政治挑战和应对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挑战的含义及其在生活、社会、国际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如何应对挑战,包括制定目标、调整心态、寻找资源、克服困难等。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正视发展挑战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正视发展挑战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ff95db56ed630b1c59eeb5ff.png)
正视发展挑战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
教材内容主要阐述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新旧特点,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利用不合理。
正视发展中这些挑战,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建设美丽中国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2.能力目标: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状况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必然选择【教学难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1.师提问:大家通过视频都了解到什么?2.师小结①人口问题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过渡:我们国家人口数占世界人口数最多,也面临同样发展挑战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正视我们国家发展中的挑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全球面临哪些危机。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也面临同样的发展挑战,该怎么办?二、讲授新课(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活动一: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问题1-4(填空).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2)我国人口的新特点3)计划生育国策实施的重大意义4)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和人口统计图表,完成自主学习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1. 课件展示(我国人口相关统计图表)2.师小结: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请大家思考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得到根本改善吗?(课件展示)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③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所以,我们发现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3.思考:为了我国家长久可持续发展,我们政府提什么样人口政策4.教师补充: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b88a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c.png)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 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会形态。
04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新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及影响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 竞争,导致一些国家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风险。
03
社会发展规律探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 况,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02
人类社会基本概念及特点
人类社会定义与构成
人类社会的定义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通过社会关系 相互连接而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的 总和。
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 领域构成,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人类社会特点分析
社会性
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 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和合作。
正视发展挑战 教案及反思
![正视发展挑战 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8ebd4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5.png)
正视发展挑战教案及反思第一章:了解发展挑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
培养学生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不平等、环境破坏等。
发展挑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背景和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对他们的生活和社区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背景和影响?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章:分析发展挑战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发展挑战的原因,如政策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等。
发展挑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2.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原因。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原因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原因?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章:探索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探索当前社会面临的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如政策改革、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等。
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介绍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发展挑战解决方案的认识和看法。
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发展挑战的解决方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章:培养发展意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发展挑战负责。
第23课 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
![第23课 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https://img.taocdn.com/s3/m/80e8d0a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0.png)
第23课《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环节】第一章: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机遇与挑战并存1、世界多极化冷战的结束带来两极格局的瓦解,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力量,建立“单极世界”。
它利用北约等国际组织,粗暴干预国际事务。
1999年,北约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军事打击。
1999年以来,北约多次东扩,至2022年6月,成员国增加至30个。
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中国、欧盟、俄罗斯等重要的国际力量,和美国一起构成了“一超多强”。
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带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空前扩大,国际投资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活跃。
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000年,全世界贸易量比1950年增加近100倍。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独资、合资企业,战略联盟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其影响已遍及全球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
3、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这一进程始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蓬勃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4、文化多样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当代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
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05434db90d6c85ec3ac695.png)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课标内容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妇女地位的提高。
3、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5G网络图片,引出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题,齐读课题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2.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的发展。
播放视频“超级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出示图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示任务:通过以上图片,并结合课文,归纳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小组探讨回答,教师总结。
工作方式:实现移动办公,即人们可以在家里,在旅游地等地方就实现办公,只要可以联网即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办公;购物方式:实现网上自助购买,降低了我们获取优质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交易媒介: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交流方面:改变了交友方式,同时降低了维系好友关系的成本。
现代社会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网络诈骗,网络陷阱,不良游戏等。
【合作探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中学生自制力很差,沉迷于网络,对此,谈谈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学生小组探讨,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讲解。
思想上:①认识到过于迷恋网络,沉溺于网络游戏等有害身心健康;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网络的有利一面,提高抵御各种不良信息的自觉性等。
行为上:①青少年应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②青少年应该有节制地上网;③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探究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川教版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设计: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doc
![川教版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设计: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b4af87b307e87100f69652.png)
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标志、特点和影响;人类社会环境的恶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而貌、环境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人类则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难点: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教学过程新课讲授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催化剂”、标志各是什么?A.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B.“催化剂”(社会保证):%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1科学技术社会化C.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出示图片: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台式和笔记本电脑)现在的计算机教室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出示材料回答问题:信息技术己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比尔盖茨思考: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走进生活: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的主要工具,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文明上网?2001年11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城市化发展情况及其利弊;生态环境和人口问题等人来社会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看待生态和人口问题,树立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技和竞争意识,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城市化、生态环境及人口问题
难点:如何应对生态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互联网时代》是中国第一部、甚至乃至于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
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是怎样被发明和运用的?互联网给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未知”的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计算机网络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用途。
设问:图片反映了哪一先进技术的运用?这一技术是如何建立和普及的?这一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有何关系?
提示:①计算机网络技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③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生活的。
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与城市群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图文材料,了解城市化的发展。
1.城市化: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璀璨结晶,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光辉纪录。
20世纪,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普遍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城市数量和人口继续剧增,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化进程也加速发展,有些国家在城市增长的数量和速度上超过了发达国家。
全球城市化图(2015年)
教师展示汽车排放尾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与汽车工业的关系。
教师小结: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轿车从富人的奢侈品逐渐变成平民的代步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轿车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一户一车或一户二至三车的情况较为普遍,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造成很大压力。
2.城市群: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城市群的图文材料,理解其含义。
并说说城市化过快发展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1)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2)在大都会,市中心往往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于是有条件的居民纷纷迁往郊区,形成“逆城市化”或“郊区化”现象,一些城市的中心区成为贫民聚居的地方。
教师展示《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图片,使学生直观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目标导学三: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人口问题的图文材料,说说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归纳总结: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2)人口生存质量问题: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
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
总之,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加以应对。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图文材料,了解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况,说说人口分布不均会造成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生态危机的资料,了解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成因。
设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结合教材,说说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提示: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目前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归纳总结:生态危机的成因与表现
(1)大气污染: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化学污染: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但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资源短缺:污染和浪费也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4)土地荒漠化: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雨林大片消失,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随着全球范
围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成为严重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环境和人口问题。
因此必须坚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板书设计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一、计算机网络
二、城市化与城市群
三、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呈现现代科学技术给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城市化与城市群、生态与人口问题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