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438297c850ad02df8041ba.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 P15•▲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3589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e.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1.细胞的结构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人类的身体由大约37万亿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质膜、核仁、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部分。
2.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
细胞通过「细胞呼吸」将葡萄糖等有机物转化成能量,通过「细胞分裂」增殖,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
生态1.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的科学。
生态学的核心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物理环境构成的一个系统。
2.生态环境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和调查生态环境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影响的科学。
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1.生物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食物。
食物是所有生物存活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生物体内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不断转化。
例如,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使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大自然中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其中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多个方面。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吸收后排出气孔,同时还释放出氧气,完成了“氧气-水-二氧化碳”三者间的物质循环。
遗传与进化1.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
遗传是指后代从其父母那里继承某些特定性状的过程。
在遗传中,有重组和突变等过程。
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而重组是基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重组合并。
2.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类在长时间里经过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过程,使其逐渐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演化成为新的物种。
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随机漂变、基因迁移和基因突变等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25e9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4、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①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②食物链中只能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③箭头的方向被吃指向吃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越靠近食物链顶端,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向上可达约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生物圈范围包括: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2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3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显微镜下的物像呈倒像.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往哪偏,玻片就往哪移物像可到视野中间.如:物像偏向左上方,玻片就移向左上方,因为物像呈的是倒像3、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4、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应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5、观察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便于绘图.6、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第二节植物细胞1、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切片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经过涂抹制成、装片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2、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滴的是清水2盖时要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3染色时从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吸水纸从另一侧吸.4、观察临时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5、生物绘图时,要把细胞画在纸的左上方,右侧和下方要注字和书写书名.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1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2植物果实的酸甜苦辣是因为细胞的液泡中所含物质不同.3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叶绿体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根系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第三节动物细胞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1滴的是生理盐水2染色时用的是稀碘液.2、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相比,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四节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分两大类:1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都是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2无机物一般不含碳都是小分子:包括水、无机盐、氧等.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无用的废物排出.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1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2线粒体:将细胞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动力工厂”.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神奇的遗传物质名字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5、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克隆羊实例中,从供核母羊中分离乳腺细胞并取出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无核卵细胞,二者形成融合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导入代孕母羊体内,生出的小羊像供核母羊.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分不开的.2、体积由小变大是细胞的生长,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3、细胞分裂过程: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3 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4、染色体:细胞中那些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的物质.5、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7、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如人的某一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分裂n次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仍是46条.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6、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皮肤、肠胃内壁表面、腺体表面、结缔组织骨、血液、韧带、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7、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机械组织等.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1有单细胞衣藻、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在海水中海带、紫菜,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3、苔藓植物:1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一般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3常见的有墙藓、葫芦藓.4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污染较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因为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5有些沼泽地带的苔藓植物一年年堆积后会形成泥炭.4、蕨类植物:1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公园和花卉市场等.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3常见植物有满江红、卷柏、贯众、里白、肾蕨等.4蕨类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就逐渐变成了煤.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均为孢子生殖.叶片背面是由孢子囊组成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1有单细胞衣藻、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在海水中海带、紫菜,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3、苔藓植物:1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一般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3常见的有墙藓、葫芦藓.4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污染较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因为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5有些沼泽地带的苔藓植物一年年堆积后会形成泥炭.4、蕨类植物:1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公园和花卉市场等.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3常见植物有满江红、卷柏、贯众、里白、肾蕨等.4蕨类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就逐渐变成了煤.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均为孢子生殖.叶片背面是由孢子囊组成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1有单细胞衣藻、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在海水中海带、紫菜,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3、苔藓植物:1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一般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3常见的有墙藓、葫芦藓.4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污染较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因为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5有些沼泽地带的苔藓植物一年年堆积后会形成泥炭.4、蕨类植物:1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公园和花卉市场等.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3常见植物有满江红、卷柏、贯众、里白、肾蕨等.4蕨类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就逐渐变成了煤.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均为孢子生殖.叶片背面是由孢子囊组成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第二节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胚乳、胚三部分构成,双子叶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其中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1菜豆子叶2片,玉米子叶1片,2玉米有胚乳,菜豆没有.3玉米的果皮和种皮是连在一起的,菜豆是分开的.3、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4、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5、种子之所以能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6、裸子植物:1种子是裸露着的,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2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有输导组织,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7、被子植物:1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如豌豆、荔枝、木瓜苹果、小麦、牡丹等.2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一般都能开花结果.3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8、裸子植物中苏铁是活化石,千年铁树开花的说法,银杏是活化石,俗称白果,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水杉有活化石之称.被子植物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1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自身条件:胚是活的、胚的结构是完整的、已度过休眠期.干瘪的种子或胚被破坏,储存时间过长,正在休眠的种子不能发芽.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需连续观察7天.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共检测种子数×100%4、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洒一点水并放到橱柜中的2号瓶种子可以萌发,是该实验的对照组,其余三个瓶子为实验组.4号瓶中放较多的水,不能萌发,与2号瓶相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5、抽样检测: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6、抽样检测的方法:一、样本大小要合适,二、做到随机取样,三、检测方法要科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根尖: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2、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往上依次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1根冠:在根尖顶端,具有保护作用.2分生区:细胞小,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伸长区:细胞越往上越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4成熟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3、幼根生长的原因:1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2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4、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5、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顶芽是指着生在主干顶端或侧枝顶端的芽.6、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芽中也有分生组织.7、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叶制造有机物向下运输.肥料主要是提供无机盐.8、土壤浸出液培养的玉米苗比蒸馏水培养的好是因为土壤浸出液中有多种无机盐.9、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量最多的是:氮、磷、钾.10、植物生长不同时期,需要无机盐的量不同,营养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氮无机盐,开花结果需要含磷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是缺少含硼的无机盐.第三节开花结果1、一朵桃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6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完全花.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雌蕊子房里有胚珠.2、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豌豆.落到另一朵花柱头上叫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媒介,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3、受精过程:胚珠里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一个胚珠只能发育成一个种子.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后通过导管运输到其它器官中.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消失,是死细胞.除茎外,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2、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3、观察叶片的结构,先要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切取材料后要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下表皮需撕下一小块叶片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4、叶片由表皮上表皮与下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5、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太阳升起时气孔慢慢张开,夜幕降临时气孔缩小或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一方面可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另一方面在炎热夏天,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步骤:暗处理→夹黑纸片→光下照射→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检验→清水冲洗观察叶色.2黑暗处放一昼夜的原因: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3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遮盖是为了:做对照实验.4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清洗之后叶片变成黄白色.5实验变量是光照.设置的对照实验为见光和不见光.6实验结果见光部分遇碘变蓝,产生了淀粉,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变蓝,没产生淀粉.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如叶片、幼嫩的果实、茎等,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判断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5、有机物作用:一是构建植物体,二是养育了生物圈中其它生物.6、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7、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只有极少部分是无机盐.8、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就越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ecb7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都有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都与环境相适应。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
4.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显微镜的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8a52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e.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认识生物
1、生物分类
2、生物的基本特征
3、生物圈
4、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第二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3、细胞的基本结构
4、细胞的生活
第三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2、组织、器官和系统
3、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的重要角色
1、绿色植物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植物的营养物质运输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五章人体生理卫生
1、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
2、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
4、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第六章病毒、细菌和真菌
1、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病毒的特点和作用
3、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4、真菌的特点和作用
第七章生物技术的运用
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3、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d683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5.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2.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 生长与分裂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3. 生物分类的等级- 域-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 DNA- 基因- 染色体2.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 自然选择- 物种形成3. 人类起源与进化四、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分类-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2. 植物器官-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3. 植物的生命周期- 萌发- 生长- 开花结果- 衰老与死亡五、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2. 动物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3. 动物行为- 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2. 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污染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七、人体健康与卫生1. 人体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免疫系统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个人卫生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对每个部分进行扩展,增加详细的解释、例子和图表,以丰富内容并达到所需的字数。
在撰写时,请确保语言清晰准确,逻辑连贯,并使用专业的术语。
同时,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便于阅读者下载和编辑。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b6a9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bb832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6.png)
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2801f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5.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34c0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叫做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1千米。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等。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还有遗传和变异、适应性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2)生物因素: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鳄鱼与牙签鸟)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适应有相对性,如动物的保护色。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b33e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4.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特征:生命具有物质性、结构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形态与类型:细胞有球形、扁平形、长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大类,有氧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发育的类型:发育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完全变态发育则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a60b9869dc5022aaea0081.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aead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6.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七年级上册)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动物界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植物界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2.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核是负责控制细胞活动的部分。
3. 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有生长、分裂、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生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分裂是指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新陈代谢是指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
4. 植物的组成:植物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植物的支撑和传输物质;叶负责光合作用。
5.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6. 人体的组成:人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7. 器官系统:人体有多个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呼吸系统负责气体的交换;循环系统负责血液的输送。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9.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和形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改变。
进化理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而不断演化的。
10. 生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人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污染等措施来保护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6c65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3.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动物如牛以草为食获取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会逃跑或者做出防御姿态。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
例如,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发育成植株;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产卵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遗传;而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变异。
如种瓜得瓜体现了遗传,而瓜有大有小体现了变异。
二、生物的分类。
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如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如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鸟类(如鸽子,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类(如兔子,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如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如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如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如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如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6bd84b50e2524de4187e03.png)
生物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吸收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大多数的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少数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的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的方式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6、生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7、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生态因素3、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人和体内的蛔虫是寄生关系。
4、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改变自己。
例:荒漠中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夜晚的蛾;傍晚的蝙蝠。
(2)影响:生物改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空气湿度。
5、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植物)构成生物消费者(动物)食物链生态系统分解者(细菌、真菌)环境(非生物)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定义: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以生产者绿色植物为起点:草→蝗虫→鸟箭头由弱指向强,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6、食物链 3.营养级越高(越强大的生物),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4.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15d0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5.png)
1、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3、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
(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观察
先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后升:一只眼看向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再微调: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和收镜使用擦镜纸擦拭物镜和目镜镜头。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假如调查范围很大,无法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生物的归类方法有三种: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8)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8]胞肛排出。
(9)[11]细胞核包括[6]大核和[5]小核
(10)草履虫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叫做应激性。(趋利避害)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1)多数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2)草履虫可吞食细菌,净化污水。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2)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6b691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b.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生命活动与细胞
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与区别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组成
1.2 细胞的代谢与调节
•细胞的代谢作用,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
•细胞的调节作用,如:荷尔蒙的调节作用、酶的调节作用等
2. 遗传和进化
2.1 遗传基本规律
•遗传基本概念,如:DNA、基因、染色体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法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互换规律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2.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进化基本概念,如:自然选择、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
•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证据、结构证据、分子证据等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如: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等
3.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3.1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如: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3.2 生态问题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人类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这将有助于您对生物学的更好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为您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ed4d5828ea81c758f578f2.png)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
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f5ee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2.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光学系统(目镜、物镜、镜筒、光源)、支架系统(底座、臂架、调焦装置)、样品准备与固定装置。
2、使用方法:调整光源和物镜,调焦,移动样品准备和固定装置。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各种细胞器。
3、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
4、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转运。
5、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和脂类的合成和转运,以及细胞分泌。
6、线粒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7、溶酶体:参与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和消化。
8、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维持细胞形态和运动。
三、细胞的分类1、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如细菌。
2、真核细胞: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
四、细胞的生命活动1、新陈代谢: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和分解两个方面。
2、细胞分裂:细胞的增殖和繁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3、细胞的分化和分布:细胞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
五、细胞的信号传递1、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细胞通过分泌信号物质,与周围细胞进行交流和协作。
2、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细胞内的信号分子通过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六、细胞的异常状态1、细胞的突变: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异常。
2、细胞的癌变: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控制机制,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
3、细胞的凋亡:细胞自我调节的过程,保持组织和器官的稳定和平衡。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在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在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显微镜中的像与真实物体对比是左右相反的,因此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决定了它往哪个方向移动。
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物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但视野越暗,视野中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
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
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
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
一般为动物。
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
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中的像与真实物体对比,为左右相反。
因此物像在视野中哪里,就往哪个方向移。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物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储存有细胞液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四、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元素,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五、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2、染色体由组成DNA和蛋白质。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七、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八、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九、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单细胞一般通过分裂生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蕨类使用孢子进行生殖。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3、苔藓的叶只有单层细胞,对空气污染敏感,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5、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双子叶):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单子叶):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种子植物根据有无果皮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根尖的结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是根的成熟区的根毛结构。
根毛可以加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7、花的结构与发育: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在植物中,运输水的通道是导管。
在运输水的同时,无机盐也一起运输到植物全身。
导管位于植物茎及叶脉的木质部(即我们常说的树芯)当中。
有机物在植物茎韧皮部筛管中运输。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气孔存在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
一般陆生植物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
太阳上升时,空气进入气孔,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夜幕降临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4、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
5、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另一方面,在炎热天气时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
6、对环境而言,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因此植物对生态系统中水循环有促进作用。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2、淀粉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为光合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3、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为有机物,只有极少数的无机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5、植物生长越旺盛,所需的有机物就越多。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了氧气。
7、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水氧气−有机物(淀粉)二氧化碳光照、叶绿体+主要目的:合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储存能量。
有阳光才能进行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
一般呼吸作用越强,代表生命活动越活跃。
5、无氧呼吸:特殊情况下,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分解,但分解的不彻底,释放的能力也较少。
6、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呼吸和呼吸作用不一样,呼吸不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7、呼吸作用:−−→−++有机物(淀粉)线粒体+能量氧气水二氧化碳主要目的:产生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活细胞随时都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