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2021
会计专业教学标准2021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本标准明确了会计专业的性质与任务,为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课程目标通过会计专业教学,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2.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税务处理、审计分析能力;3.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处理企业日常会计事务;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5.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变化。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会计基础知识:介绍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程序;2.财务会计实务:掌握企业日常会计实务操作,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3.成本与管理会计:了解成本核算方法,掌握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实践;4.财务管理与分析: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财务分析方法;5.税务处理:了解税务法规,掌握税务申报和缴纳流程;6.审计与内部控制:了解审计基本原理,掌握内部控制实务。
四、教学实施建议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2.引入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课程评价1.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2.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3.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六、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内容应符合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教材应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3.教材应突出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财经相关服务工作的人才。
五、职业范围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出纳员、会计核算员、成本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文向企业会计核算员、办税员、收银员、字录入员2会计代理、税务代理、招标会计从业资格证、统计从业会计服务采购代理、统计员、财经文员资格证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精神。
3.了解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具有自主研究和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6.具有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态度。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专业术语。
2.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知识。
3.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核算程序、会计政策等知识。
4.掌握点钞、字录、输入、会计数字书写等会计基本技能。
5.能够从事小企业出纳工作。
6.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工作。
7.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
8.能够从事小企业税务核算与申报工作。
专业(技能)方向——企业会计1.能够从事企业收银服务工作。
2.能够从事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3.能够从事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4.能够从事小型服务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属于教育部
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属于教育部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是教育部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推动会计专业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使会计专业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目的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教育水平,加强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保证,使会计专业教育能够较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1、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2、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3、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4、会计专业的考核形式;5、会计专业的培养管理;6、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式及准备。
(1)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完备的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有关法规、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软件及会计软件,并具备运用非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会计活动的能力为宗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目标。
(2)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审计、税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系统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3)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包括理论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活动的能力。
(4)会计专业的考核形式会计专业的考核形式采取考试、作业考核、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旨在检测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情况。
(5)会计专业的培养管理在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断完善有关培养管理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6)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式及准备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式有公司内部职位、政府单位职位、国际组织职位、社会经济研究机构职位等。
学生可以在就读期间,利用假期参加会计实习,以及英语、自动化、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就业经历,以期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为自己的职业未来打下基础。
三、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要求学校加强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制定完善的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建立健全的会计专业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以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质量。
530302-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大数据与会计(530302)。
二、人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 所示。
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中小微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专业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 素质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 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 知识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 掌握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
4.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
5. 掌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知识。
6. 掌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
(三) 能力1.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
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大数据也逐渐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以下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相关内容:
1. 目标与任务
会计专业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同时注重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和应用。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包括:基础会计知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等基础课程,同时还应该包括与大数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内容。
3.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融合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应该采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引入实际的数据案例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目标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熟悉会计原理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并掌握内部控制和审计知识;
(2)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方法;
(3)具备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4)具备严谨的职业素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胜任会计相关岗位。
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
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一、绪论会计专业是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的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在开设会计专业的逐渐将中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纳入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
为了保证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定位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统一各级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也通过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的对接与衔接,实现教育的质量均衡与有效提升。
三、课程设置1. 会计实务1.1 会计基础1.2 会计核算1.3 财务管理1.4 财务报表分析2. 软件应用2.1 会计电算化2.2 会计软件应用2.3 数据处理与分析3. 专业实习3.1 企业实习3.2 会计事务所实习3.3 财务部门实习4. 实践课程4.1 会计模拟实验4.2 财务案例分析4.3 实地调研与报道四、教学环节1. 知识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注重实操和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软件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实习在校期间,学生要进行一定的企业实习和会计事务所实习,实践所学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4. 综合实践通过财务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五、教学管理与评估1. 教学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评估通过考试、实习表现、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3. 教学质量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保障教学质量。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2.熟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基本概念,掌握会计记账方法;3.能够正确地设置会计账簿和运用会计科目,正确地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4.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等;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以及相应的会计科目;3.会计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4.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5.会计账簿:包括账簿的设置、登记、更正等;6.财产清查:包括财产清查的方法、结果处理等;7.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8.会计档案:包括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档案的整理、归档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设置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5.在线学习: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教程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会计学》课程教学标准
《会计学》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一、课程性质《会计学》是以信息系统结构理论为基础,阐述会计学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会计账务处理系统的共性问题,重点阐明会计信息系统的收集、整理、储存、输出的运行程序和方式。
它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考试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1.课程的适用对象:适用于经济类各专业的本科生。
2.课程开设的时间及学分。
本课程第二学期开设,计3学分。
3.课程的基本特点。
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既注重对初级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又重视初级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体现了本课程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通过运用多教学媒体和会计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初级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处理一般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通过《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披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
《会计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会计系统的结构要素,这一部分对于掌握后面的容至关重要,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第二部分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企业基本业务的核算、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输出,要求学生从信息系统出发,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三部分是会计工作组织,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
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规范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质量,推进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一、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首先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即对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规范,使其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获得专业的会计技能和德育品质。
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九个方面,包括:1. 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具备结合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具备适应不同企业类型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 具备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能力。
5. 具备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6. 具备内部控制与审计能力。
7. 具备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8. 具备法律基础与职业道德素养。
9.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及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置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也十分明确。
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核心课、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大部分,其中核心课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等;专业课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而选修课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
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质量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
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要求学校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同时,要求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会计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也对于师资力量的要求非常高。
学校必须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师资配置。
要求学校拥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应达到一定比例,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账户体系。
3. 培养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账户体系与会计分录5.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核算方法,账户体系,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方法。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起源和发展,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3. 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
4. 讲解账户体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账户的性质和用途。
5. 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
六、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案例分析:分组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企业,分析其财务报表,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掌握情况。
3.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评价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2. 案例资料: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财务报表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第3-4课时: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第5-6课时: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第7-8课时:讲解账户体系5. 第9-10课时: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6.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进行课堂问答和教学评价。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计实务操作,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了解基本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会计基础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2. 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3. 会计实务操作: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
4. 会计报表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能够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估和预测。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具体标准如下:1. 平时作业:学生需按时完成每次布置的作业,评估标准包括作业质量、完成情况等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明确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取得会计相关资格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双证课程”,即将学历证书课程的内容与会计相关资格培训课程的内容整合而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从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编制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实际工作程序。
我们的教学项目就是以完成这一工作流程中的工作任务展开,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进行对账和结账。
会更正错账。
4.能编制简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2.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要求,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能够编制基本会计报表。
(三)素质目标1.了解会计基本法规制度及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意识。
3.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师资条件要求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2.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网中网教学软件3.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学好基础会计课的基础。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是指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会计师的基础。
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基础知识:这是会计专业的基础,包括会计学原理、会计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的基本规则等。
这些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掌握会计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
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能够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能力。
包括会计凭证的编制和登记、账簿的建立和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
3.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一门学科。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方法和工具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业务分析的能力。
包括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投资决策等。
4.税务会计:税务会计是指为了满足税务部门要求而进行的会计工作。
培养学生熟悉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法规,具备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和处理税收事务的能力。
5.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养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熟悉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包括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监督,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的制定等。
6.非营利组织会计:培养学生了解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和规定,掌握其相关法律法规。
包括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
7.国际会计:培养学生具备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工作,并具备跨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能力。
除了必修课程,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选择一些选修课程。
例如,审计学、资本市场与投资学、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以及数学、统计学等辅助课程。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的课程标准是包括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非营利组织会计和国际会计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胜任会计工作,并具备学习和进修的基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实践教学标准,旨在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和人文素养。
三、实践教学体系1. 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
(3)实践教学课程:会计模拟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实践教学: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
(2)实践教学课程:开设会计模拟实习、企业实习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3)毕业论文(设计):结合专业课程,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教学实施1. 教学内容(1)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会计实务操作,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财务分析等。
(3)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包括会计软件、财务报表编制软件等。
(4)税收政策及实务操作。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企业实习法: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状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等。
(2)结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包括会计模拟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用标准(请着重查看标黄部分)
合用标准文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授课标准(送审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 12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拥有相同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与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相关财经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序号对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术)方向出纳员会计核算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1成本核算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员证书(劳动部)企业会计方向税费核算员收银员(劳动部)收银员会计代理税务代理会计从业资格证2招标采买代理会计服务方向统计财经文员六、人才规格(一)职业涵养1. 拥有高中阶段教育必定够用的文化基础知识、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心理素质;2.拥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精神。
3.认识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要求,拥有自主学习和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4.拥有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5.拥有正确的就业意识、优秀的创业意识和必然的创新意识;6.拥有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科学涵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态度。
(二)专业知识和技术1.理解会计的基本见解和相关术语;2.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知识;3.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核算程序、会计政策等知识;4.掌握点钞、字录、小键盘输入、会计数字书写等会计基本技术;5.能够从事小企业出纳工作;6.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工作。
7.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8.能够从事小企业税务计算与申报工作;专业(技术)方向1(企业会计方向)9.能够从事企业收银服务工作10.能够从事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11.能够从事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12.能够从事小型服务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专业(技术)方向2(会计服务方向)13.能够办理企业工商登记与年检事务;14.能够从事小企业统计信息整理和申报工作;15.能够从事小企业税务登记工作;16.能够撰写一般商务文案和会计基础文书。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标准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标准摘要:1.高职会计专业简介2.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4.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5.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要求正文:一、高职会计专业简介高职会计专业是指在高等职业学院中进行的会计专业教育。
其主要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人才为目的。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在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输送大量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
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经法规等;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训、毕业实习等。
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如会计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等。
此外,还要求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一般为半年左右,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完成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3.通过毕业实习,实习成绩达到要求;4.具备一定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2019年整理】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
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第三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参照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制定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标准是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1.概述会计学是研究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记录、报告、解释和验证,并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管理科学。
由阐明会计制度赖以建立的会计理论,以及处理和组织会计实务的会计程序方法组成。
高质量会计教育是支撑和提高会计地位的有效方式。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博学的专业人士,培养这样的专业人士应该充分考虑如下具体要求:专业性的高等教育;会计实践中的诚信意识和专业操守;保证会计专业技能相关性和时效性的持续学习能力;会计专业人士和学术界之间的伙伴关系;认证和执照制度;会计教育课程持续的质量保证等。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120203。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会计学(120203)。
包括会计学专业(传统会计)、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等分支。
按照分阶段、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暂不包括工商管理类(1202)下的平行二级学科财务管理(120204)和审计学(120207)。
3.培养目标3.1专业类的培养目标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会计学作为应用学科,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会计(专业代码120100)专门化方向:企业会计、涉外会计、涉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一)综合素质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3.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4.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5.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6.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社会活动需要的科学文化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所必备的文化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并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7.认知会计、财务、理财等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所需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基本知识;8.掌握中小企业或小规模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计算技能、统计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及财会软件运用知识;9.认知我国经济法律及金融、财政、税收等基础知识;10.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职业能力1.行业通用能力:(1)具备流畅的口头表达;撰写常见财经应用文和一般信函;财经情报资料检索;阅读理解财经制度文件等;(2)会手工及机器点钞、真假币鉴别,会使用点钞机、验钞机、POS机;会使用具有会计数字的书写、珠算加减法的基本技能;(3)能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日记账的登记、审核,银行对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填制;(4)能正确使用保险柜,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把握“现金收讫”、“现金付讫”和“营业专用印章”的使用和认证,现金支票及转账支票的领用、管理及签发,一式多联票据的书写,账簿的启用及结转会计凭证的装订;(5)能够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申购、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电算化(1202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企事业单位,能在经营管理第一线中从事企事业单位出纳、银行柜面服务等会计及其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六、人才规格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
(2)了解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熟悉财经法规的具体规定,能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会计基本业务。
(2)、熟悉货币资金管理规定,能按规定处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及管理。
(3)、具有会计核算的基本能力,能按会计基础操作规范和账务处理流程核算企业主要会计业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4)、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具有应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职业能力;
(5)、具有计算机录入、点钞、账簿书写等会计基本技能,能较熟练地处理相关业务。
(6)、了解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基本要求,能利用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品种法等相关知识,能较熟练地计算企业成本费用。
(7)、了解主要税种的税收法规,能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熟悉常见税种纳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填制常见税种的纳税凭证及纳税申报表。
(8)、能综合运用会计实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处理会计基本业务。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顶岗实习。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等基础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课程。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教学等多种形式。
(一) 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2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
32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基础
出纳业务信息化处理
会计实务信息化处理
会计电算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涉税业务信息化处理
会计实务信息化操作操作
专业技能课
顶岗实习 综合实训
专业(技能)方向课
企业会计方向
1. 成本核算信息化处理
2. 统计信息整理与应用
3. 收银业务系统应用
4. 财经应用文写作本业务核算
会计服务方向 1. 会计软件实施与维护 2. Excel 统计信息处理 3. 财务软件营销与服务 4. 财经文员实务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1. 企业经营体验
2. 营销员实务
3. 库管员实务
4. 办公设备应用
5.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6. 非营利组织会计
7. 其他
公共基础课
职
业生涯规划
公共选修课 1.心理健康 2. 其他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
历史
(二) 专业技能课
(三)顶岗实习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40 周,其中教学时间40 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 周,周学时一般为28 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 小时(1 小时折合 1 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说明:本表不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职业发展的功能来定位,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教学要按照本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围绕会计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会计基础训练、手工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等环节的实施,提升学生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培养面向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从事收银、出纳、会计、会计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管理
(1)各学校依据本标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各地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开设专业(技能)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课时规划上可视学生程度、师资队伍状况、社会需要及本校实习实训设备情况适当调整。
(2)实施企业顶岗实习,应有校企联合制定的实习计划和明确的评价要求,学校要加强实习学生的日常跟踪管理,为学生办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
(3)学校在本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时,应保证必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将订单特设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实施。
(4)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要由学校组织教师编写课程授课计划,设计相关教学方案,明确课程实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组织方式、资源保障要求与质量评价要求。
十二、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应与课程目标一致,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注重教和学过程性评价,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规范纳入课程成绩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评价和期中、期末考试结果为要素的学业评价体系。
(3)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证为教学抓手,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允许用职业资格证书替代一定专业课程成绩或学分。
(4)以企业评价标准为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和细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要求。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需要具备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鉴定室和收银实训室,主要功能如下:
(1)手工会计实训室:用于出纳、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缴纳等实训。
(2)会计信息化实训室:用于出纳业务信息化、会计业务信息化、涉税业务信息化、财务软件维护等实训。
(3)会计基本技能鉴定室:用于会计基本技能课程训练与水平检测。
(4)收银实训室:用于会计基本技能和收银实务课程实训。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30 人/ 班)配置。
(二)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应建立两类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会计岗位实习要求,依托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专业认知和会计工作顶岗实习基地;根据收银员、财经文员等岗位实习需要,依托商贸服务企业,建立营销、收银等服务岗位顶岗实训基地。
十四、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讲师(含讲师)或会计师(含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学校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按照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求,完成教师和会计技术职务继续教育项目。
能够每两年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
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能够在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
财会课教研室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