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书简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机密★启用前201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沉湎戛然而止B.眷念禁锢销声匿迹C.泯灭亢奋迥然不同D.梦寐归省忍俊不禁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4ryajZ3DD6A.缭绕荡漾歇息B.环绕荡漾栖息C.环绕飘扬歇息D.缭绕飘扬栖息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的形象带来良机。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8年伦敦奥运会。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ryajZ3DD6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021-2022学年北京门头沟区永定中学 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北京门头沟区永定中学 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北京门头沟区永定中学 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

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

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

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

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

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

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

三年,加靖海将军。

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

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

事下部议,寝其奏。

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

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

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

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

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

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

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

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

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

诏捷克爽公衔。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

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

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

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

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

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

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

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戡定顺德、东莞戡:攻克、平定 B .迁水师提督 迁:降职 C .谕相机进取 谕:告诉 D .事下部议,寝其奏 寝:停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4)(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4)(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练习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掬水月在手》近日很受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96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铿锵人生。

叶嘉莹的学问和人品都令人景仰,她关于诗歌学习的方法也值得研究。

比如,叶嘉莹特别强调孩子对诗词的吟诵。

“写诗的时候,字从音出,字从韵出,文字是跟着声音出来的,所以要吟诵得很熟。

"她选编过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而讲诵版更辅以她亲自读诵、讲解并吟诵的录音。

叶先生回忆说,自己还不认字的时候就跟着大人背诗,因为家里的人都读诗,男人是大声诵读,而女人是低声地吟唱。

正式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文读时,伯母也不讲解,就让她从第1首开始背。

叶先生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道理的:“小孩子记忆力强,即使他不能理解内容,只要先背下来,等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叶先生凭她的艺术的直觉认为“声音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而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一个人能在后来的生活体验中调动早年记忆的内容。

记忆可以简单分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最多维持一分钟左右,但是长期记忆有可能相伴终生。

如何把短期记忆的信息变成长期记忆?有很多办法。

比如说背诵。

我们以往总是认为反复默念是一种死记硬背,其实从科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长期记忆是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的连接,而重复想要记住的东西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突触正是建立连接的基础。

所谓不断重复的背诵,实际上就是通过复述信息的方式,让短期记忆有足够长时间活跃,刺激突触的形成,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把短期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转为长期记忆。

所谓学习巩固的过程,就是为你的记忆附加重大的意义,添加更多的连接,让大脑更容易提取,而如果没有连接的孤零零的记忆就无法得到巩固,也难以提取。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2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本调研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5分)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同学们学习了小说单元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期班级召开了以“走进小说世界”为主题的班会。

让我们一起走进班会,来完成下面的任务吧。

1.“小说探源”小组首先分享了他们的探究成果。

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共6分)中国古代小说多源共生。

笔法多样的诸子散文、叙事灵活的史传文学、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话传说是后世小说的源头,它瑰丽奇特的想象力,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启迪。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狐精怪、唐传奇中的精魅故事、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奇幻世界,无不受到上古神话的启发。

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为了说服君王接受本学派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策士,十分讲究说理技巧。

他们巧借神话,多用寓言,设譬取喻,不拘一格,这无疑对后世小说的笔法有启迪作用。

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则对古代小说的叙事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左传》的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

《史记》则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叙写历史事件□摹写历史人物的卓越技巧,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因此,晚清人丘炜菱称:“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取材于张燕瑾《中国古代小说专题》(1)一位同学对上面文段中“设譬取喻”的“譬”字不太理解,读了下面这则材料后,他推断出了“譬”的意思是: ①。

运用这种方法,你推断出“不偏不倚”中的“倚"的意思是:②。

(2分)[材料]A. ,”。

B. 、”。

C. 、”。

D. , ”。

(3)画线句作为文段的总领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 。

2.几位同学在“小说之魅力”的主题演讲中做了发言。

请你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发言稿片段,完成(1)-(4)题。

(共7分)小茗同学发言稿片段①,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不可少的。

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估(部编版)(含答案)

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估(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质量评估(部编版)(含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酝酿.(niàng) 枯涸.(hè)应和.(hè) 霎.时(shà)B.满载.(zài) 济.南(Jǐ)水藻.(zǎo) 竦.峙(sǒng)C.栖.息(xī) 着.落(zhuó)蜷.曲(juǎn) 模.样(mú)D.梦寐.(mèi) 寥.廓(liáo)粗糙.(cāo) 黄晕.(yū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贮蓄偌大朗润绿草如茵B.震落苍海炫耀花技招展C.哄托吝啬清冽梦寐以求D.竦恃松驰急躁山清水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5.下列各项中的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作家B.杨花落尽子规啼——杜甫——唐代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集》——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诗人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⑾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

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

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⑿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⒀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⒁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

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⒂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

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

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

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⒃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⒄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

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1.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16段中,“读不懂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篇三: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2023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2023.1 本试卷共 11 页,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共15分)材料一“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

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如:“你们店的大米粥怎么这么稀,还这么贵?”“物以稀为贵嘛。

”“物以稀为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

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店主却“ ① ”,以“物以稀为贵”搪塞顾客的批评。

又如:“服务员,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

”“哦,不要紧,一点儿都不烫。

”在这组对话中,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以“ ② ”的方式回避指责。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思维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填入文中①②两处指出例句违反同一律的原因,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偷换概念 ②偷换概念 B.①偷换概念 ②偷换论题C.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论题 D.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1页(共11页)材料二我们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都应该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梗(gěng) 阔绰(chuî) 分道扬镳(biāo)销声匿迹(nì)B.吝啬(sè) 嗤笑(chī) 鞭辟入里(pì)浮想联篇(piān)C.攒聚(zǎn)褒贬(biǎn)言简意赅(gāi)玲珑剔透(tī)D.褴褛(lánlǚ) 恣睢(suī)明眸善睐(lái) 探骊得珠(lí)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A.罾:用网捕。

B.书:字条C.以:同“已”,已经。

D.篝:笼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一场车祸突如其来,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赢得了“最美女教师”的称号。

B.扬州“送奶小弟”王延俊同学父母下岗后,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但王延俊并不和别的同学攀比,并且十分体谅父母的辛劳。

C. 当“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把书籍当废纸卖出的时候,郭承望却去书店买了本《资本论》。

D.12月18日,最后一批驻守伊拉克的美军撤离伊拉克,这批军人约500人,他们搭乘110辆车,穿越边境进入科威特,一路上车辆不绝如缕,甚是壮观。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

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
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比较、推断的能力。
B.“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错,原文是“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可见原文意思是“夸张”能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但并未体现“更容易达到”的意思。
故选B。
【3题详解】
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语词“音”的相谐,而使语词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延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的。同样的方法,在“小姑前年嫁彭郎”中,更是收到了“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小说,我们首先注意他写的是不是小事情,是什么样的小事情。

在《红楼梦》里面,宝蟾送酒、黛玉葬花、晴雯撕扇,都是小事情,都很生动,都有人情味,都是人生里面很难得的一刹那,我们要学会享受这一刹那。

我们进入这一刹那,并不jí dù这是别人的生活,并不批评这是富贵人家的腐败生活,也忘了这是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了的生活。

在那一刹那,欣赏者没有分别心。

小说里面的这些小事情,作家管它叫事件。

小说的事件要有特殊性。

今天的人读契诃夫,读莫泊桑,常常觉得他们的作品很平淡,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他们太有名了,太古典了。

他们小说里面的那些事件,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作家的模仿、变造,甚至抄袭,已经没有特殊性了。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享受()(2)一刹那()2. 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用楷书正确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jí dù3. 文中与“特殊”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

4. 莫泊桑的小说《_______》,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事。

【答案】1. ①. xiǎnɡ②. chà2. 嫉妒3. 平淡4. 我的叔叔于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注音。

享受(xiǎng shòu):享用,受用;一刹那(yī chà nà):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嫉妒(jí dù):忌妒。

【3题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特殊(tè shū):特别,不一般。

与“特殊”相反的意思应是,不特别,一般。

词语可以是“一般、普通、平淡、平凡、寻常”等。

【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法国·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22-2023学年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22-2023学年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2分)请将下面的文字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扬帆把舵,奋勇拼搏。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要塞.(sài)业已.(yǐ)翘.首以盼(qiào)B.畸.形(jǐ)承载.(zài)杀戮.(lù)诚惶.诚恐(huáng)C.初衷.(zhōng)曲.线(qū)踌躇.(chù)震.聋发聩(zhèn)D.蒙昧.(mèi)愚.钝(yú)琐屑.(xiè)抑扬顿挫.(cuò)3.(2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正玩得兴高采烈,一场大雨突然而至,大家只好戛然而止....,各自回家。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事。

4.(2分)选出下列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初冬,(A)汉丰湖迎来一群水鸟栖息越冬,有绿头鸭、鸬时、苍鹭,还有全球数量不足1500只左右的青头滑鸭……(B)近年来,汉丰湖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各类水鸟的栖息提供了安逸的环境。

(C)眼下正是俄鸟齐聚汉丰湖的高峰期,碧波荡漾的汉丰湖,俨然成为水鸟天堂。

(D)水鸟们游水、飞翔、觅食,为平静的湖面增添一份灵气与活力。

A.A B.B C.C D.D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

尊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尊君”“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可用“家父”“家君”。

B.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弟子所著的《孟子》与《大学》《中庸》《礼记》并称为“四书”。

(任熠文)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专题分析

(任熠文)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专题分析

2、第17题:
(2014年)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 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2013年)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 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 己的花。 (2012年)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 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解题思路: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要点,理解句 子含义 (1)先找选文中有无修辞;(2) 再看是否运用了某种写法;(3)从 重点词语入手(动作、叠词等等)
写作方法有:对比(衬托)、 欲扬 先抑(两种散文都可以有)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写出了„„ 环境特点;渲染出„„的气氛;烘 写人叙事类:常用正面描写、侧面 托了„„感情;为下文„„内容做 描写、细节描写 铺垫、承上启下、呼应前文
4年)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 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4分) (2013年)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3分) (2012年)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 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分析:考查梳理原文或者结合语段,对于文章信息筛 选的能力。尤其以近两年的中考题目体现的最为明显。
(2)思路二:如果原文中没有恰好的词语可 以提取,就自己概括。(解题时,请参考题目 所给提示,如果有“请结合原文”的要求,要 概括出词语(有几点写几点)+举例分析) 例 例 4 3 :( :( 2014 2014 年)宝坻区一模《寒色》 )南开二模《金色花》 16. 16.阅读全文,梳理作者对仙人掌的态度及 作者对人生幼年、中年、老年这几个 不同阶段的“家”有什么感悟?( 感情是怎样变化的?(4分) 4分) 这道题中幼年和中年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 答案:①仙人掌的丑陋、难看让我不喜欢 原句的,但是老年阶段的答案是需要学生结合 (不关心),②甚至嘲笑它;③后来,看到仙 文章自己去概括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找到原文 人掌开出金色花,我感到十分惊异(或:震撼、 相应的句子基础上,自己抓住关键的语句,进 意外),④进而由衷地赞美(或:敬佩)金色 行概括。 花。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诗阅读(含解析)

古诗阅读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共6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杜甫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③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④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 本诗从诗人“暮投石壕村”到天明登途,从差役“①_____”(用三字原文)到带妇应役,从老翁“逾墙走”到独自归家……线索完整,情节紧张。

诗人首尾叙事,中间巧借老妇之口,诉说其一家的悲惨遭遇,揭示了②_____给底层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苦难。

10. 本诗中的“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和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

请分别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表现这种矛盾心理的用意。

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共6分)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 《卖炭翁》一诗第一节写 ______①,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卖炭翁艰辛苦难生活的同情和______②。

10. 诗中加点词“苍苍”“翩翩”两个叠词分别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请你分别加以分析。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初二语文试卷(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第12-13题。

清秋书简 阅读附答案

清秋书简 阅读附答案

清秋书简阅读附答案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

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

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

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

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

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

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

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

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

2021届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可有之物;杜甫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实有之物;而李商隐使用的意象,多取材于现实中无有之物。

他们在选取意象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他们为人、为诗的态度决定的。

陶渊明是一位平实质朴之中见深微高远的人。

其为诗与为人一向以平实质朴为主,不喜炫奇立异。

另外他又认为精神胜过物质,他诗中活跃着的,常常是事物的概念而非实体,诗中表现事物也往往只是遗貌取神地书写。

所以陶渊明诗中没有一句是刻意写景咏物的,他所写的孤云、飞鸟、松树、菊花都是他以精神体认之后的概念,绝非实有之个体。

他诗中意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心托物”,他把满怀激情托于他所选择的事物概念之中来表现。

渊明心灵深微,志向高远,为人之态度却极其平实质朴。

这正是他不取象于实有之个体,仅取象于可有事物之概念的缘故。

杜甫则不然,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其关注现实,以最大的勇气面对现实,以最大的才能叙写现实。

他所选取的事物,多为现实中实有之物,这原是不足为怪的事,只是杜甫同时又是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诗人,他常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注于他所写的一切事物上,使之因诗人的感情与人格的投注而呈现出意象化的意味,所以他诗中的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以情注物”,他注入的感情使事物意象化了。

关注现实,从实物中取材,这是他的诗形成写实风格的缘故。

李商隐是形象化、意象化大师。

陶、杜诗中的意象无论如何丰美,仍不过是自然而然的表现。

读李商隐的诗,却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在有意地制造意象、安排意象。

有时李商隐所表现的,就是一片错综繁复的意象,与陶、杜叙述尚有理念可寻,意象为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情形完全不同。

这是李商隐的先天禀赋、后天遭际和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造成的。

唯有那些非现实的,又带有恍惚迷离色彩的事物,才能表达出他那独特的幽微之情,所以李诗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是“缘情造物”。

北京市怀柔区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A、B两项提到的节目涉及的内容不全是古典诗歌,也有现当代诗歌,如毛泽东、鲁迅、汪国真的。
C项提到的节目中用的多是文章,非古典诗歌。
D项,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了当下的生活,所以这项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材料二:
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经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灵魂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宽阔。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还能“体现更高的理想、视角和意志,能够提升我们低劣的本能和欲望,启悟我们回归更高贵的自己”。音乐是高贵的,这高贵来自音乐本身的内涵与张力,它能给人增加自然散发的光辉。
5. 王国维的“四育”里,现在的“五育”里,都有“美育”,请结合材料谈谈美育的重要性。
【答案】1. C2. B3. D
4. 首先用朱光潜的话亮出观点,接着引用林语堂的名言予以证明,还分别简析了古今诗歌发挥作用时面临的问题,后面通过具体分析“无功利性”与“最终目标”这两个侧面有力证明了观点。选段多引用名言并进行理论分析。
中国是崇美、尚美的国家,中华文化始终呈现出美的创造,彰显出美的品格。我们应当从孩子们音乐抓起,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摘编自刘力扬《经典音乐,为孩子绘就生命底色》)
材料三:
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说,王国维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完全之人物”思想的构建,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王国维从人的身体及精神两部分协调发展的视角,明确提出教育虽然要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他部分亦人之所以为人之一成分,故不可不加之于目的中也”。因此,教育要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故教育者即体育、智育、情育、意育也。”

2022届九年级前半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福建省厦门市)

2022届九年级前半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福建省厦门市)

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中的“表”为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令”是一种敬辞。

因此,我们在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C.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与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分别是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D.江河是含糊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含糊诗的典型特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特别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B 项表述有误,“令尊”和“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敬称,“家父、家母”是介绍自己父母时候的敬称。

所以答案是:B名句名篇默写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3)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4)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念乾坤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9)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诸葛亮《出师表》)(10) 《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表达征人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答案】(1)天涯若比邻(2)铜雀春深锁二乔(3)采菊东篱下(4)愁云惨澹万里凝(5)独怆然而涕下(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梦回吹角连营(8)会挽雕弓如满月(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类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秋书简阅读答案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3分)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4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