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合集下载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学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学课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 人体的产热 安静时:内脏(主要是肝脏)
主要产热器官 运动时:骨骼肌
寒战产热 (肌紧张)
机体产热形式及其调节
非寒战产热 (代谢产热)
散热方式 (1)辐射(radiation)散热
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散热。 辐射散热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和有效辐射面积。
当气温≧皮肤温度,辐射散热即丧失(特殊情境)
思政目标: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Part1 教学难重点
重点: 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难点: 呼吸节律产生的机制,三级呼吸中枢假说。
Part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知识讲解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指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物质代谢过程
中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精神性发汗(mental sweating): 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的汗腺的分泌。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matic themoregulation)
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 themoregulation)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热敏N元、冷敏N元
糖 脂肪 蛋白质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
热价(KL/g)
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17.2
17.2
39.7
39.7
23.4
18.0
O2耗量 (L/g)
0.83 2.03 0.95
CO2耗量 (L/g)
0.83 1.43 0.76
呼吸商
1.00 0.71 0.80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学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学课件)
下丘脑
散热中枢 下丘脑前部、视前区 散热效应
产热中枢 下丘脑后部
产热效应
体温调定点学说:下丘脑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 点作用,决定体温的水平。
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定点:在下丘脑前部视前区,使体温在一定水平上稳定的工 作点,称为体温调定点。其正常阈值为37℃左右。
体温↑ (>37℃)
体温↓ (<37℃)
热敏神经元 (PO/AH) 冷敏神经元
产热减少
散热增加
体温↓
恢复到调定点水平
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体温↑
体温的调节
(℃) 40
体 39 温
38
寒战 血管收缩
调定点的变 化
37
高热
发汗 血管舒张
发热
时间 降温
体温调定点的变化及发热过程
《生理学》
体温调节
学习目标
体温调节
掌握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节中枢。
MORE
体温的调节
温度感 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
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部位。
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特别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作用:
主要感受血液温度的升高;
接受外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度信息。
(二)体温调节中枢 分段切除脑实验——
切断部位
结果
大脑皮层及部分 体温相对稳定
皮层下结构
下丘脑
体温不能维持 相对稳定
体温基本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调节整合中心:PO /AH。
(三)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监测装置
干扰
*清晨清醒静卧;
*空腹(12~14h);
*测定时无精神紧张; *室温20~25℃。
——基本排除了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basic metabolic rate,BMR)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kJ /m2·h)。
基础代谢率的单位及测算方法 ●单位:kJ /(m2·h)
——机体单位时间内每平方体表面积 的热量。
●方法:简化的间接测热法。
产热量= 20.20(kJ /L)×耗氧量(L /h) /体表面积(m2)
体表面积的计算
*公式法:
体表面积 =0.0061 ×身高(cm) +0.0128 ×体重(kg)
-0.1529
*查图法:
四、基础代谢(basic metabolism)
BMR的测算 ●绝对值
——根据能量代谢率的简易测算法测算。
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其它:
(↑0.2~0.5℃)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化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动态平衡
体温恒定
产热过程
安静:内脏器官(56%) ●主要产热器官
活动:肌肉(90%)
●机体的产热形式
*寒战性产热
肝脏
寒战——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产热量很高,可达正常时4~5倍。 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食后1h左右开始,延续到7~ 8 h),虽然处在安 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有所增加。进食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 量消耗,这种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5.其他因素 体温升高1℃,代谢率提高10%,因此,人发高烧时,代谢率可达到正常 时的2倍以上。还有甲状腺素对代谢的影响。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清晨、静卧、清醒、精神安宁;室温20~25℃;空腹(禁食12h)。 2.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正常值为±10%~±15%。(2)
近年发现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部都存在对温度变化敏感 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根据其在脑组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放电频率 的不同,可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冷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在下丘脑前部还存在着发汗中枢。下丘脑 后部内侧区存在着寒战中枢,它对血液温度变化并不敏感,但对来自皮肤冷觉 感受器的传人信息比较敏感。电刺激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可以抑制寒战;冷却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则可以引起寒战。这表明下丘脑前部有冲动输人至下丘脑 后部。
2.机体的散热 散热的形式 ①辐射 机体以热射线将热散发给周围低于体温的物体。 ②传导 机体将热传给直接低于体温的物体。临床上用冰袋、冰帽降温。 ③对流 机体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将热散发的过程。通过风扇、空调使房间通风。 上述三种散热方式,均为机体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才能实现。当外界环境 温度高于机体温度时,上述方式会导致机体吸热,故此时机体还存在另外一种散热方 式—蒸发。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体温的正常值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直肠和 腋窝的温度代表体温。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 直肠温度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34℃——意识丧失;<25℃——心跳停止或室颤 >42℃——细胞实质损害;>45℃——生命危险
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放能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 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相差在±10%~±15%以内,仍属正常范围;相差值 在±20%以上则考虑为病态。
甲亢时基础代谢率可高于正常值的25%~80%; 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比正常值低20%~40%。
此外,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发热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脑垂体性肥胖以及机体处于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则降低。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每 天 1000ml , 皮 肤 600800ml,呼吸道200 - 400ml。
特点: 持续不断进行 不受人体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的 控制
2) 发 汗(有感蒸发) 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可见的汗
滴后,从体表蒸发而带走热量的现 象。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机体 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PPT课件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  PPT课件

比较的方法: (BMR平均值-BMR测得值)/BMR平均值 = ±10%~15%:正常范围 > ±20%:病理变化 BMR↑:甲亢、发热 BMR↓:甲减、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低下等 . 11 ppt课件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㈠ 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核心温度) ⑴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特点: 1.表层体温不稳定,身体各部位间差异较大 ;
直肠温度
> 口腔温度
ppt课件
> 腋窝温度
13
(36.9~37.9℃) (36.7~37.7℃) (36.0~37.4℃)
㈡ 体温的正常变动: 随昼夜、年龄、性别而变化,波动一般不超过1℃ 1. 体温的昼夜变化 昼夜节律:清晨2-6 时最低 ,午后1-6最高 由机体内在生物节律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熟睡时MR < BMR < 安静时的MR < 运动状态MR
衡量能量代谢率时应考虑个体体形大小
故: 基础代谢率(BMR)=产热量/时间/体表面积
ppt课件 8
2.BMR的测定和计算:
① 基础状态下RQ≈0.82,相应氧热价为20.18KJ/L (忽略蛋白质氧化)
② 测出单位时间耗O2量:
单位时间产热量=单位时间耗O2量×氧热价 ③ 测出身高、体重 计算出体表面积(Stevenson公式) 体表面积 = 0.0061×身高 + 0.0128×体重 - 0.1529
生物节律的概念:
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都表现出周期节律的特性,称生物 节律。如体温、激素的分泌、酶活性等均存在昼夜节律。
生物节律的产生: 由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控制; 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PPT课件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的几种数据
间接测热法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①测定总耗O2量和总CO2产生量;
②测定尿氮量,根据尿氮量计算蛋白质的分解量;
③计算出蛋白质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④计算出糖和脂肪分解时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 ⑤计算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找氧热价,算出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
⑥总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肌肉活动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最大。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2.73 3.40 8.30 9.89 11.37 17.05 24.22 24.98 42.39
───────────────
体 表 面 积 测 算 用 图
2.BMR正常范围:±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第二节
(一)体温及其正常值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重要供能物质
脂肪(fat) 重要的供能物质及主要的贮能物质 供能是其次要功能
● 蛋白质(protein)
(二)机体能量的去路 1.约50%直接转变成热能。
2.另50%的能量是自由能,载体是ATP。
三、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测定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
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 energy metabolism rate)。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2.下丘脑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
调定点温度值在37℃左右
体温>调定点:热敏神经元活动↑,产热↓而散 热↑,体温↓,回到调定点
体温<调定点:冷敏神经元活动↑,产热>散热, 体温↑,回到调定点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中伴随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 利用 (一)能量的来源 1.糖:主要供能物质(70%),葡萄糖为主 2.脂肪:储存和提供能量(20%~30%)
饥饿时,脂肪成为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长期饥饿或体力极度消耗时供能(氨基酸)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第二 Nhomakorabea 体温及其调节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定义: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血液温度可代表各内脏器官的平均温度 临床测定 直肠 36.9~37.9℃ 口腔(舌下) 36.7~37.7℃ 腋窝 36.0~37.4℃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一)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由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决定 2.性别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育龄女性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雌激素
排卵
基础体温
孕激素
月经周期中女性基础体温的变化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3.年龄 儿童体温>成人体温>老年人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 老年人BMR较低,体温偏低
4.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进食,可导致体温升 高
能量代谢和体温最新课件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二)体温调节中枢 1.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 2.下丘脑PO/AH——体温调节整合中枢 3.下丘脑调节体温的传出途径 自主神经系统→皮肤血管舒缩反应汗腺分泌 躯体神经→骨骼肌紧张性寒战反应 分泌激素→代谢水平 (产热)

4.3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4.3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 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基础状态下,体内能量的消耗只用于维持 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能量代谢比较稳定。
CO2产量 耗O2量 呼吸商
葡萄糖 0.83
0.83
1.00
蛋白质 0.76
0.95
0.80
脂 肪 1.43
2.03
0.71
RQ=1.0 →氧化糖; RQ=0.70 →氧化脂肪 RQ=0.85→一般饮食;RQ=0.80 →长期饥饿
非蛋白呼吸商(NPRQ):机体氧化
非蛋白部分(糖和脂肪)时的CO2产生量与 耗O2量的比值。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 易出汗。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 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机体的 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额外的能量 消耗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为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 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 10%,糖和脂肪分别增加6%和4%。
体温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 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平均体温: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反应时需要考虑 平均体温的变化,即机体各部位温度的平均值。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脂肪为呼吸底物,呼吸商小于1,如以棕榈酸作为呼吸底物, C16H32O2 + 23O2 →16CO2+16H2O RQ=16/23 = 0.7 以蛋白质为呼吸底物,如以亮氨酸作为呼吸底物, 2C6H13O2N+15O2 → 12CO2+2NH3 +10H2O RQ=12/15=0.8
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碳、氢和氧的比例不同, 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耗量也不同,故呼吸商也不相同
能量代谢测定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一)直接测热法
利用特殊的测量装 置直接测量整个机体在 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 散发的总热量。
(二)间接测热法
基本原理:利用化学反应的定比定律,查出一定时间 内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就 可计算该段时间内机体所释放出的总热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肌肉收缩 神经传导 吸收、分泌 合成代谢 其他
Pi
热能、外功
能量平衡
• E in = E out • E in < E out • E in > E out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能量。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释放的能量
=热能 + 外功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肌肉不对外作功,则测热量 就可近似代表能量代谢率。
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能量代谢率最为稳 定。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时,能量代谢都将增加。体温每 升高l℃,能量代谢将增加13%左右。
5. 其它
年龄,性别等
四、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
定义: 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②室温在18~25℃;③禁食12 h 以上;④情绪安定;⑤体温正常。
(3) 非蛋白质代谢:耗氧量=400 L-71.25 L=328.75 L CO2产生量=340 L-57 L=283 L 非蛋白呼吸商=283 L÷328.75 L=0.86 查表,NPRQ=0.86时,氧热价为20.41 kJ/L
非蛋白代谢产热量=20.41 kJ/L×328.75 L=6709.79 kJ (4) 24 h产热量: 24 h产热量=1349.25 kJ+6709.79 kJ=8059.04 kJ
1. 可根据呼吸商的大小大致推测呼吸作用的底物及其 性质的改变。
2. 混合食物中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所占的百分比可 以通过非蛋白呼吸商来推算。
非蛋白呼吸商
从总二氧化碳产量中和总 耗氧量中减去相应部分蛋白质 所消耗的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 此时的二氧化碳产量和氧耗量 之比值为糖和脂肪的混合呼吸 商,称为非蛋白呼吸商。
(二)能量的去路
50%转化为热能 维持体温 其余大部分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储存 能量的贮存利用形式——ATP ATP的贮存库——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CP)
(三)能量的转移和利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糖、脂肪、蛋白质 O2
热能

转移

化学能


CO2、H2O 、尿素、尿酸等
ATP 利用能量 ADP
素等)释放增加所引起。
3.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可使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 效应(food specific dynamic effect)。
进食后约1~8小时,机体比未进食前产热量增加。 蛋白质:30%,糖和脂肪:4%~6%,混合食物:10%。 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4. 环境温度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最为显著。 劳动或运动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
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动或运动时肌 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2. 精神活动 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
情绪激动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可能是由于肌紧张增强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
即24 h能量代谢为8076 kJ
临床应用的简便方法
(1)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二氧 化碳产量和氧耗量,计算呼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到对应氧 热价值,即可计算总产热量。
(2)更简便测定方法是将呼吸商定为0.82(混合食物的呼吸商), 只需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氧耗量,便可计算机体的产热量。
第四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第二节
能量代谢 体温及其调节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葡萄糖 (1mol)
有氧氧化:38mol ATP 无氧氧化:2mol ATP (糖酵解)
根据非蛋白呼吸商值的大 小,可推算机体糖和脂肪氧化 的百分比,以及氧热价。
间接测热方法
产热量 = 氧热价(KJ/L)× O2耗量(L)
(1) 测定:24 h 耗氧量400 L,CO2排出量340 L,尿氮排出量 12 g。 (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量=12 g×6.25=75 g
产热量=17.99 kJ/g×75 g=1349.25 kJ 耗氧量=0.95 L/g×75 g=71.25 L CO2产生量=0.76 L/g×75 g=57 L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故在任何生物样品种,每克氮的存在, 表示该样品中含有100/16=6.25克的蛋白质。
维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
基础代谢率的测算单位
以单位体表面积(m2)的产热量 作为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单位 是kJ/ (h·m2)。
我国人的体表面积可根据 Stevenson公式计算:
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 (cm)+0.0128×体重(kg)一0.1529
也可根据体表面积测算图直接 求得体表面积。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源物质贮存能量的大小。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呼吸商(RQ)-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和氧耗量的比值。
RQ =
产生的CO2 ml数 消耗的O2 ml数
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且完全氧化时,呼吸商是1
C6H12O6 + 6O2 →6CO2+6H2O RQ = 6/6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