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第二册——《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运用历史背景法,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项链》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5. 总结讲解,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分析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 学生能理解并欣赏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4. 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能够展示自己的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1. 分析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小说《项链》的文本材料。
2. 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资料。
3. 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项链》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4. 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5. 总结讲解,揭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项链》教学教案
《项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和比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2. 难点: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讨论: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 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和比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写作和表达: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说《项链》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阅读和讨论: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教师组织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分析和比较:学生分析和比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写作和表达:学生写作和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5. 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和小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虚荣心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危害。
(2)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解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总结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请阐述你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请你谈谈从小说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探讨小说对于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反映和批判。
(3)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中职语文教案辑录二
中职语文教案辑录二课题:《项链》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感悟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关联。
2.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理解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3.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小说中人物命运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教材《项链》。
2.PPT课件。
3.课堂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思考“项链”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概括故事脉络。
三、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根源,探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关联。
四、主题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整理讨论成果。
五、课堂活动1.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六、作业布置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
教学内容:一、课文解析1.情节结构《项链》以玛蒂尔德参加舞会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分为四个部分:玛蒂尔德借项链、丢失项链、赔偿项链、项链真相。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2.人物分析玛蒂尔德:美丽、善良、乐观,但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悲剧命运。
让·路易:玛蒂尔德的丈夫,忠厚老实,为妻子付出巨大代价。
弗莱士:舞会上与玛蒂尔德搭讪的男子,揭示了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根源。
3.主题思想小说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无情。
同时,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课堂讨论1.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美丽、善良、乐观,但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导致悲剧命运。
2.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根源社会现实和个人追求的矛盾。
玛蒂尔德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却渴望过上奢华的生活。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生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分析。
2. 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感知情节,理解人物。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项链》的小说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2. 课件:制作与小说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视频:准备与小说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项链》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感知情节,理解人物。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项链》教案四篇(多篇汇编)
《项链》教案四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2023最新-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
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教案设计(精选12篇)
《项链》教案设计(精选12篇)《项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
项链的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的教案《项链》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项链》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项链的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项链》教案篇一内容预览:一单元生活况味1、《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梦想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爱慕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苦;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项链教案汇总
项链教案汇总教案一:《项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项链的故事情节,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2.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项链的故事情节分析。
2.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
2.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2)简介小说背景:19世纪末法国社会风貌。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
3.分析故事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
(2)分析故事高潮:主人公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光彩照人,但项链丢失后的心情变化。
4.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1)分析玛蒂尔德在舞会前后的心理变化。
(2)讨论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5.理解小说主题思想(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思想。
(2)讨论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6.语言鉴赏(1)欣赏小说中的精彩语句。
(2)分析小说语言的特色。
7.小结课文(2)强调小说语言的魅力。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2)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
教案二:《项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项链的故事情节,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2.分析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项链的故事情节分析。
2.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
2.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2)简介小说背景:19世纪末法国社会风貌。
2.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项链的理解,引发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主人公心理变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3.分析故事情节(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教师点评。
《项链优秀教案》word版
《项链》优秀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欣赏小说中的讽刺手法,领会其深刻的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理解。
2. 主人公性格的分析。
教学难点:1. 小说讽刺手法的欣赏。
2. 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项链》。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了解其文学特点。
2. 简介作家莫泊桑及其文学成就。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小说情节。
2. 教师辅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主要事件。
三、主人公形象分析(10分钟)1. 学生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中分析主人公的性格。
四、讽刺手法欣赏(10分钟)1. 学生找出小说中讽刺手法的例子。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讽刺手法的巧妙,领会其深刻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情节、主人公性格和讽刺手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欣赏讽刺手法,使学生深入领会小说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项链》优秀教案(第二部分)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情节的理解。
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讨论小说中的细节,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七、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阐述和分享。
八、主题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支持各个主题的证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
九、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链》主题的分析文章。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十、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探究的重要性。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项链》的教案篇一(一)对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1.故事内容有趣,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2.故事通过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为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
(二)对幼儿经验能力的分析:对动物过冬不同方式的了解,处于大班(上)学龄的幼儿已积累了零星的认知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了,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大班幼儿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对生活中一些事件和现象进行“对与错”“行与否”的选择与判断。
(三)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分析:大班幼儿喜欢对故事内容与情节发展进行推测,思维也能比较自如地在“发散”和“集中”之间转换。
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开放式提问,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使大班幼儿在有意倾听、问题讨论、模仿练习、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中,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积累语言学习经验,激发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主动的语言学习者”。
二、活动目标(一)通过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三、活动准备根据绘本故事制作PPT,选择一段抒情性的乐曲。
四、活动过程(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引入,密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放松、自信地表达已有经验;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前期经验,自然地引出故事。
)预设以下提问: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
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3.瞧!谁来了?(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4.(重点提问)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设计意图:借助“插问”让幼儿进行适度的推测和适当的对话练习,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
《项链》教学案例(精选5篇)
《项链》教学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项链》教学案例《项链》教学案例【案例题旨】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项链》,自问世一百多年来,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条件下的名著阅读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2.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具有何种意义?3.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案例背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①理解发现小说精巧的构思以及情节安排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②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③认识玛蒂尔德形象以及小说的客观警示意义。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
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
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
高二学生积近二十年母语学习和十余年语文专门学习经验,已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
经过初中阶段十多篇小说的学习及课外小说阅读的积累,他们对小说常识已经掌握,高二(上)诗歌、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也使他们形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经验。
一句话,小说鉴赏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解读文本的“语表层”基本无困难。
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与动力。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阅读主体对阅读欣赏活动的需求。
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使主体产生阅读活动的过程性需要,让距离去调动学生。
从而让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读程度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整篇小说学习以“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项链》教案四篇
《项链》教案四篇《项链》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利用彩色纸学习编折项链,巩固上下编折技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2.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项链,体验编折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安静操作。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出示范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一起说一说。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复习编折技能。
教师编折项链。
幼儿回忆说说编折注意的地方。
教师小结:编折的时候始终以下面的纸条压住上面的纸条。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提醒幼儿安静操作。
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黏贴项链。
师:老师要一条长长的项链,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
(和朋友合作)四、展示评价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相互评价。
活动反思: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上下编折技能,发展了动手能力,在尝试和同伴合作完成项链时,孩子们能相互合作,最后把项链合作组合了长长的项链,体验了活动的快乐。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弱,如曹伟晨、徐唯淩等,他们的小手肌肉发展较慢,再加上幼儿缺乏一定的坚持性,故完成作品显得比较困难,虽然老师请同伴帮助他们,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加强培养。
《项链》教案篇2教学目的:1、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2、认识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3、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领悟作品思想意义。
2、欣赏心理描写艺术。
教学难点:欣赏心理描写艺术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程序一、组织教学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下面加点字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誊写(téng)租赁(lìn )契约(qìe )B、债券(quàn )面面相觑(qù)寒碜( chen)C、相称(chèn )模样(mó)黯然(àn )D、赝品(yàn )惆怅(chu )账簿(b)2、导语三、讲授新课1、作家作品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期批判详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项链的教案9篇
项链的教案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链的教案9篇项链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的剖析,让学生深切体会虚荣心给小说主人公带来的巨大打击,记取小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项链的教案优秀6篇
项链的教案优秀6篇项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一个部首,会写“白、的、又、和”四个字。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大海、沙滩、浪花特点。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聆听美。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海螺和贝壳吗?海螺是海洋中的一种软体动物的外壳,可用来做吹奏乐器。
就是我们常说螺号。
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壳。
贝壳形状奇特,色彩斑斓,可称为天然的工艺品,也可以做装饰品。
2、海螺、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大海)3、大家见过大海吗?来听一听音乐,是什么的声音。
(出示课件3、4)4、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大海?今天我们一起到浩瀚的海洋看一看,蓝蓝的海水,黄黄的海滩、雪白的海浪、美丽的海螺和贝壳,穿一串最美丽的项链,挂在胸前。
好不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11.项链(板书课题)二、初探美文,感知美。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
b、标出段落。
3、同桌互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字词活用,书法美。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3.同桌交流,互相学习。
4.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上撇短平,横短竖长,点不宜大。
“禾”做偏旁时,最后一撇变成点。
带“ ”的字有“利”、“稳”、“私”等。
(3)学生练写“的”,“贝”最后一笔是点。
5.去掉拼音读一读。
6、一字开花,练习组词,选词说话。
7.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四、快乐挑战,心里美第二课时五、课堂回顾,重温美1、认读生字卡片指名读。
《项链》教案(精选14篇)
《项链》教案(精选14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套中人》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XX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
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
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
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2.播放课文相关视频片断,引起学生兴趣。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4.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项链》教案范文
《项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文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文本。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法国作家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项链》,感知文本内容;(2)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主要情节。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写作练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阅读笔记;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毋庸讳言,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
《项链》就是其中之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2.提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四、具体研习课文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
(1)提问: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
(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3)提问: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
然后思考: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
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
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
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3.提问: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明确:作者连用“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
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一段话?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
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
为什么不呢?”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7.教师小结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
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
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
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
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
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再者,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用“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这种虚荣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五、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
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
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廉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
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士”(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辨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
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
因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
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
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
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
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
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已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
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1.从下边两题中任选一题,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二三百字。
(1)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注意心理描写。
(2)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2.自由讨论,如何评价玛蒂尔德这个形象。
可写成书面稿,供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学生研讨评价玛蒂尔德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主题。
3.欣赏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探究式阅读:分析评价玛蒂尔德1.检查作业。
2.学生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观点一:“虚荣说”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
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
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
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
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