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ppt课件
阿 糖 治疗局部 全身不适。通常发生于用药后6-12小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预防和治疗。阿糖胞苷
胞 苷 、晚期或已 可引起继发于肿瘤细胞快速分解的高尿酸血症。
吉 西 转移的非
4.阿糖胞苷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鞘内应用和大剂
他 等
滨
小细胞肺 癌、局部 晚期或已 转移的胰
量治疗,不要使用含苯甲醇的稀释液。鞘内注射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 和发热。
5.依托泊苷不宜静脉推注,静滴时速度过快,易引起低血压、喉痉挛等过敏反应。
因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 220011年9月)
细胞毒类药物(作用机制)
•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 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 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 其他细胞毒药物
素 、 平 腺癌、宫颈癌。期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充分注意
阳霉素 等
此外;平阳霉 素对恶性淋巴
可能出现的感染、出血倾向。
瘤、阴茎癌、
3. 平阳霉素给药后如患者出现发热现象,可给予退热药。
外阴癌有效。
对出现高热的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减少剂量,缩短给药时间,
并在给药前后给予解热药或抗过敏剂。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 201101年9月)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蒽环类
注意事项:1. 禁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患者,对本类药物过敏者,妊
适 应 症 : 主 娠及哺乳期妇女。
要用于治疗
代 表 急性白血病、
2. 严重感染患者不提倡使用。过去曾用过足量柔红霉素、表柔比星及多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ppt课件
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 物
顺铂(顺氯氨铂,氯氨铂,DDP) 作用特点:在体内可被水解,形成活泼的带正电的水化分
子与鸟嘌呤的7位上的N结合,引起DNA链间或链内交 联,从而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导致DNA断裂和误码,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作用较强而持久。抗癌谱较广,为 细胞周期性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转移性睾丸癌和卵巢癌,是治疗睾丸肿瘤 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膀胱癌、宫颈癌、头颈部癌、骨 髓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也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最常见最严重的毒性是由于直接对肾小管的毒
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机制
细胞对抗癌药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 靶酶增加或改变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如甲氨
蝶呤 使药物的活性减弱,如巯嘌呤和氟尿嘧啶 加速药物的灭活,如阿糖胞苷 加快DNA修复,如烷化剂 增加嘌呤和嘧啶生物合成抢救通道,如抗代谢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 物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大多与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的 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它们 能竞争与酶的结合,从而以伪代谢物质的形式干 扰核酸嘌呤、嘧啶和它们前体的重要酶的反应。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源自S DNA合成期G2
分裂前期
G1 合成前期
G0 静止期
M 分裂期
无增殖力细胞
周期性特异性药物:
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抗代 谢药对S期细胞的作用显著,为S期特异性药物。
长春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类作用 于微管蛋白的药物主要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 作用,为M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
卡铂(碳铂,顺二氨环丁烷铂) 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作用机制、适应症 与顺铂相同,具有抗瘤活性强,毒性低的 特点。耳毒性和神经毒性罕见。骨髓抑制 比顺铂强,剂量限制性毒性,与顺铂有交 叉抗药性。
抗肿瘤药物ppt课件
5、稳定性 一.水溶液中很不稳定
1. 氮芥在pH 7以上的水溶液将分解而失活
二.水溶液pH为3~5,
三.水溶液注射剂的pH必须保持在3.0~5.0
Cl N
Cl
H2O pH>7
O H N
O H
7
6、缺点 一.
二. 三.
只对淋巴瘤有效
对其它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等无效
不能口服
选择性差
毒性大
N
(特别是对造血器官)
P
N
Cl Cl
phosphamidemustard
H N
Cl Cl
normustard
+ CH2 CHCHO acrolein
一.在正常组织中进行酶催化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
二.肿瘤组织因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经非酶促反应 生成* * *具有较强的烷基化能力
11
3、抗瘤谱(了解)
一.
二. 三.
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肺 癌、神经母细胞瘤等
成亲电性的强烷化剂
二. 极易与细胞成分的亲核中心起烷化作用
R N
Cl Cl
-Cl-
N+
R
X- R N
X -Cl-
Cl
Cl
N+ R
Y-
R N
X
X
Y
6
脂肪氮芥的烷基化历程
一.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反应速度取决于烷化剂和亲核中心的浓度
二.
属强烷化剂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较大,抗瘤谱较广 选择性比较差,毒性比较大
cl
环磷酰胺
一. Cyclophosphamide 二. 癌得星(Endoxan,Cytoxan)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心得护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检查点
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检查点”可以 阻止对肿瘤的攻击,开发能够解除 这种抑制的药物是免疫治疗的关键 。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针对某些酪氨酸激酶受体 的药物,如EGFR和ALK抑 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的生长和增殖。
血管给,从 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靶向治疗
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 入了解,针对特定靶点的 抗肿瘤药物逐渐成为研究 热点。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 瘤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 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的发现与筛选
基因突变
许多肿瘤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突变 有关,针对这些突变基因的药物
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信号转导通路
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依赖于某些信 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针对这些 通路的抑制剂是潜在的新靶点。
深入了解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为新靶 点的发现提供理论支持。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将 成为可能。
跨学科合作
需要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推进抗肿 瘤药物的研发。
伦理和法规
随着技术的进步,关于基因编辑、免疫疗法等新技术在抗肿瘤领域 的应用,将面临伦理和法规的挑战。
基因疗法
通过修改或关闭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 ,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具有巨 大的潜力。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与生物信息学结合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验证新靶点 ,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与纳米技术结合
利用纳米载体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部位,提高 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肿瘤科护理精品PPT课件
22
心理干预的指针
1、对癌症及其治疗的焦虑和抑郁反应。 2、植物性精神症状, 如失眠, 内在的坐立不安,
注意集中困难, 无躯体原因的疼痛, 恶心, 非特 异性虚弱和疲乏, 尤其在化疗和放疗期间。 3、由于癌症而趋于明显的潜在冲突或人格障 碍。 4、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 例如骨髓移植术 后。 5、配偶关系和源于家庭的冲突和接受问题。
15
几种常用药物的滴注速度
紫杉醇 吉西他滨 环磷酰胺(静·推·) 长春瑞滨
16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 腹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胀 便 秘 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 神经毒性 心脏 毒性 粘膜反应,手足综合症 皮肤反应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举例: 紫杉类的过敏反应 蒽环类的心脏毒性 伊立替康的腹泻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6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7
药物作用特点
8
药物作用特点
9
抗肿瘤药物配置:职业防护
有一个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对照组WBC、PLT 下降,月经失调及脱发者显著高于实验组(均 P〈0.01),肝功能异常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
提高全社会对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认知 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职业损害
24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因为其放疗 的副作用、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常人难以忍 受的癌症疼痛等,使病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 郁、意志消退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丧 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而再不愿意继续治 疗。
25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病人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会使其 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加剧病情恶化的程度和速度。
心理干预的指针
1、对癌症及其治疗的焦虑和抑郁反应。 2、植物性精神症状, 如失眠, 内在的坐立不安,
注意集中困难, 无躯体原因的疼痛, 恶心, 非特 异性虚弱和疲乏, 尤其在化疗和放疗期间。 3、由于癌症而趋于明显的潜在冲突或人格障 碍。 4、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 例如骨髓移植术 后。 5、配偶关系和源于家庭的冲突和接受问题。
15
几种常用药物的滴注速度
紫杉醇 吉西他滨 环磷酰胺(静·推·) 长春瑞滨
16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 腹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胀 便 秘 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 神经毒性 心脏 毒性 粘膜反应,手足综合症 皮肤反应
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举例: 紫杉类的过敏反应 蒽环类的心脏毒性 伊立替康的腹泻 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6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7
药物作用特点
8
药物作用特点
9
抗肿瘤药物配置:职业防护
有一个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对照组WBC、PLT 下降,月经失调及脱发者显著高于实验组(均 P〈0.01),肝功能异常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
提高全社会对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认知 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职业损害
24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会因为其放疗 的副作用、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常人难以忍 受的癌症疼痛等,使病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 郁、意志消退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丧 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而再不愿意继续治 疗。
25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病人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和消极情绪,会使其 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加剧病情恶化的程度和速度。
抗肿瘤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将达到400万。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
3
肿瘤化疗里程碑
1. 1946年Gilman和Philips用氮芥来治疗淋巴瘤(
化疗开端)
2. 1957年Amold合成了环磷酰胺, Duschinsky
合成了氟尿嘧啶
3. 70年代初进入临床的顺铂和阿霉素
抑制、死亡
11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肼类等
12
一、氮芥类(双β-氯乙胺)
(一)结构
分类:P182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S
R
H
N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芥子气
载体部分
C
H
C
H
C
l
2
2
N
C
H
C
H
C
l
2
2
烷基化部分
载体部分: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N上电子云密度高,烷化能力
强 ,毒性 大
16
(三)结构改造
目的:提高选择性,降低毒性
CH2CH2Cl
1、N上引入O
CH3 N
HCl
CH2CH2Cl
2、R为芳环
H
O
O
2
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治疗)
3
肿瘤化疗里程碑
1. 1946年Gilman和Philips用氮芥来治疗淋巴瘤(
化疗开端)
2. 1957年Amold合成了环磷酰胺, Duschinsky
合成了氟尿嘧啶
3. 70年代初进入临床的顺铂和阿霉素
抑制、死亡
11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乙撑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肼类等
12
一、氮芥类(双β-氯乙胺)
(一)结构
分类:P182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S
R
H
N
C
H
C
H
C
l
C
H
C
H
C
l
2
2
2
2
芥子气
载体部分
C
H
C
H
C
l
2
2
N
C
H
C
H
C
l
2
2
烷基化部分
载体部分: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N上电子云密度高,烷化能力
强 ,毒性 大
16
(三)结构改造
目的:提高选择性,降低毒性
CH2CH2Cl
1、N上引入O
CH3 N
HCl
CH2CH2Cl
2、R为芳环
H
O
O
抗肿瘤药物教学课件ppt
详细描述
这些反应通常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止吐药、止泻药等处理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或暂停治疗。
心脏毒性
总结词
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律 失常等。
详细描述
心脏毒性的症状可能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密切监 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如发现异常,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或调整化疗方案。
分类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VEGFR抑制剂 、BRAF抑制剂等。
适应症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癌、结直肠癌、乳 腺癌等实体瘤。
免疫疗法类
01
定义
免疫疗法类抗肿瘤药物是通过激 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瘤细胞,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因子治疗等。
03
02作用机制Fra bibliotek分类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药物 、调节免疫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历程
1 2
早期抗肿瘤药物
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等,这些药物的开 发和应用对肿瘤化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细胞毒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胞毒药物的发展,如环磷酰胺、阿霉素 等,肿瘤化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 疗和纳米技术等,并探讨了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展望
从临床需求、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展望了未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对未来临床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这些反应通常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止吐药、止泻药等处理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或暂停治疗。
心脏毒性
总结词
某些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律 失常等。
详细描述
心脏毒性的症状可能在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医生会密切监 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如发现异常,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或调整化疗方案。
分类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VEGFR抑制剂 、BRAF抑制剂等。
适应症
分子靶向类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癌、结直肠癌、乳 腺癌等实体瘤。
免疫疗法类
01
定义
免疫疗法类抗肿瘤药物是通过激 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瘤细胞,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细胞因子治疗等。
03
02作用机制Fra bibliotek分类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药物 、调节免疫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等。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历程
1 2
早期抗肿瘤药物
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物等,这些药物的开 发和应用对肿瘤化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细胞毒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胞毒药物的发展,如环磷酰胺、阿霉素 等,肿瘤化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 疗和纳米技术等,并探讨了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展望
从临床需求、药理学研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展望了未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 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对未来临床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用药后有一定量的药经肾脏排泄,尿可能呈淡粉色,做 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的药物(如:环磷酰 胺、氟脲嘧啶、博来霉素、替尼泊苷注射液、足叶乙苷、喜 树碱、卡铂、顺铂)
1.非刺激剂:指不易引起组织炎症或坏死的药物(如:阿糖胞 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
-
9
抗癌药物的分类-4/5
3.作用机制分类法: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 • 直接影响结构与功能的药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合成的药物 •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 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 • 抗肿瘤抗体类药物
1985
1990
2000
氮芥治疗淋巴瘤 5-FU、MTX治愈绒癌 DDP、ADM治愈白血病和晚期何杰金氏病
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概念引入、 细胞杂交 技术 ,多药耐药 生物治疗、剂量强度 、ABMT、综合治疗
生化治疗, 逆转耐药、对抗化疗副作用 的治疗 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
分子靶向治疗
-
5
疗的
• 1.根治性治疗:作为治愈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 2.术前辅助性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以增强手术疗效,杀
-
17
✓ 注药前需要有双人核对血管,确认在静脉后应用药物,以 减少药物外渗的危险,才能给药,禁止护生执行静滴或静 推。
✓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 首选中心静脉给药,次选留置针。
✓ 持续化疗泵给药时不要延长输入时间,避免增加药物的毒 性。
-
18
-
19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2/13
• 阿霉素类
• 代表药:多柔比星(ADM)、表柔比星(EPI)、吡柔比 星(THP)
• 1.周期非特异性药—快速静脉注入。 • 2.心脏毒性—累积剂量大于450mg时,危险性明显增加。 • 3.用5%GS溶解,禁用NS溶解。 • 4.用药后红色尿。 • 5.外渗致组织坏死或局部炎症。
-
20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2/13
• 一)表柔比星注意事项
• 1.应用中护士床边看护,检查输液管和静脉通畅性。
铂类:顺氯氨铂(DDP)、初乳碱性蛋白(CBP)、奥沙利铂(L-OHP) 其他:甲基芐肼(PCZ)、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
8
抗癌药物的分类-3/5
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毒性分类法: 根据抗癌药物渗漏后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结果分
发疱剂:指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如:烷化剂氮 芥、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诺维本)
-
3
化疗概述
• 肿瘤化疗起于40年代:氮芥应用为开端 • 叶酸拮抗剂及更多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 • 儿童白血病的暂时缓解 • ALL,NHL和绒癌的治愈 • 实体瘤疗效的确立 • 辅助化疗概念的形成 • 综合治疗的概念在临床上广泛实践
-
4
肿瘤化疗的发展简史
1946 1955 1961
1970
1980
抗生素:放线菌素D(ACTD)、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盐酸吡柔比 星(THP)、博莱霉素(BLM)
植物药:长春新碱(VLB)、喜树碱(VCR)、长春地辛(VDS)、鬼臼乙叉甙 (VP-16)、替尼泊苷注射液(VM-26)、盐酸伊立替康(CPT-11)、紫杉醇 (TAXOL)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地孕酮、氟他胺
-
10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
• 静脉给药(外周 或中心静脉置管
)
• 肌肉注射
• 口服给药
• 腔内化疗
• 动脉内化疗
-
11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1/4
临床中,静脉输液是化疗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而化疗药 物的配置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一环节。
-
12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2/4
✓化疗药物的配置工作应在专用的配药 室,设有专用配药的生物安全柜。
常见抗肿瘤药物作用、配制方式 及相关护理知识
-
1
内容
➢化疗药物的概念和分类 ➢化疗药物配制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化疗常见毒副作用及处理流程
-
2
化疗药物的定义
广义的化疗药物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 病、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
狭义的化疗药物仅是指针对肿瘤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能作用在 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灭微小病灶,其目的是为了治愈。 • 3.术后、放疗后化疗:目的是消灭术后或放疗后残留的病灶或
亚临床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 4.姑息性治疗:作为减轻癌症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
-
6
抗癌药物的分类-1/5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毒 性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
作用机制分类 法
细胞动力学 分类法
-
-
16
原则:止吐药—普通液体(20-30分钟)—化疗药—普通 液体—止吐药(必要时)
化疗药物不宜第一瓶或最后输注,不宜晚间输注。化疗药 物联用,先用非发泡剂,后用发泡剂,如环磷酰胺—阿霉 素—等渗液体。刺激性强的药物上午输注:阿霉素类、长 春新碱。
注意:长春新碱用后6~8小时再用环磷酰胺可增效。甲氨 蝶呤用后4~6小时再用氟尿嘧啶可增效,繁殖减效。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操作前要穿一次 性防护衣、戴口罩、护目镜、帽子及 手套,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 化疗药物。
-
13
-
14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3/4
✓打开安瓿时:应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打开冷冻粉剂安瓿 时,有溅出的危险,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将溶媒沿安瓿壁缓 缓注入瓶底,防止粉末溢出,待粉末浸透后再搅动。
打开安瓿时溅-
15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4/4
✓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避免瓶内 压力过高导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药液溅身的处理:如果药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 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抽药液时:抽吸液体药物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的1/2,以免 药液外溢。
7
抗癌药物的分类-2/5
1.传统分类法: 2.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
烷化剂:氮芥(HN2)、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环已亚硝脲 (CCNU)、甲环亚硝脲(MeCCNU)、达卡巴嗪(DTIC)
抗代谢药:甲氨蝶呤(MTX)、氟脲嘧啶(5-FU)、阿糖胞苷(Ara-C)、6-巯 基嘌呤(6-MP)、呋氟啶(FT-207)
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的药物(如:环磷酰 胺、氟脲嘧啶、博来霉素、替尼泊苷注射液、足叶乙苷、喜 树碱、卡铂、顺铂)
1.非刺激剂:指不易引起组织炎症或坏死的药物(如:阿糖胞 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
-
9
抗癌药物的分类-4/5
3.作用机制分类法: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 • 直接影响结构与功能的药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合成的药物 •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 影响微管蛋白的药物 • 抗肿瘤抗体类药物
1985
1990
2000
氮芥治疗淋巴瘤 5-FU、MTX治愈绒癌 DDP、ADM治愈白血病和晚期何杰金氏病
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概念引入、 细胞杂交 技术 ,多药耐药 生物治疗、剂量强度 、ABMT、综合治疗
生化治疗, 逆转耐药、对抗化疗副作用 的治疗 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
分子靶向治疗
-
5
疗的
• 1.根治性治疗:作为治愈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 2.术前辅助性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以增强手术疗效,杀
-
17
✓ 注药前需要有双人核对血管,确认在静脉后应用药物,以 减少药物外渗的危险,才能给药,禁止护生执行静滴或静 推。
✓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 首选中心静脉给药,次选留置针。
✓ 持续化疗泵给药时不要延长输入时间,避免增加药物的毒 性。
-
18
-
19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2/13
• 阿霉素类
• 代表药:多柔比星(ADM)、表柔比星(EPI)、吡柔比 星(THP)
• 1.周期非特异性药—快速静脉注入。 • 2.心脏毒性—累积剂量大于450mg时,危险性明显增加。 • 3.用5%GS溶解,禁用NS溶解。 • 4.用药后红色尿。 • 5.外渗致组织坏死或局部炎症。
-
20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2/13
• 一)表柔比星注意事项
• 1.应用中护士床边看护,检查输液管和静脉通畅性。
铂类:顺氯氨铂(DDP)、初乳碱性蛋白(CBP)、奥沙利铂(L-OHP) 其他:甲基芐肼(PCZ)、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
-
8
抗癌药物的分类-3/5
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毒性分类法: 根据抗癌药物渗漏后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结果分
发疱剂:指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如:烷化剂氮 芥、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诺维本)
-
3
化疗概述
• 肿瘤化疗起于40年代:氮芥应用为开端 • 叶酸拮抗剂及更多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 • 儿童白血病的暂时缓解 • ALL,NHL和绒癌的治愈 • 实体瘤疗效的确立 • 辅助化疗概念的形成 • 综合治疗的概念在临床上广泛实践
-
4
肿瘤化疗的发展简史
1946 1955 1961
1970
1980
抗生素:放线菌素D(ACTD)、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盐酸吡柔比 星(THP)、博莱霉素(BLM)
植物药:长春新碱(VLB)、喜树碱(VCR)、长春地辛(VDS)、鬼臼乙叉甙 (VP-16)、替尼泊苷注射液(VM-26)、盐酸伊立替康(CPT-11)、紫杉醇 (TAXOL)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地孕酮、氟他胺
-
10
化疗药物给药途径
• 静脉给药(外周 或中心静脉置管
)
• 肌肉注射
• 口服给药
• 腔内化疗
• 动脉内化疗
-
11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1/4
临床中,静脉输液是化疗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而化疗药 物的配置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一环节。
-
12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2/4
✓化疗药物的配置工作应在专用的配药 室,设有专用配药的生物安全柜。
常见抗肿瘤药物作用、配制方式 及相关护理知识
-
1
内容
➢化疗药物的概念和分类 ➢化疗药物配制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化疗常见毒副作用及处理流程
-
2
化疗药物的定义
广义的化疗药物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 病、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
狭义的化疗药物仅是指针对肿瘤的治疗药物,这些药物能作用在 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灭微小病灶,其目的是为了治愈。 • 3.术后、放疗后化疗:目的是消灭术后或放疗后残留的病灶或
亚临床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 4.姑息性治疗:作为减轻癌症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段。
-
6
抗癌药物的分类-1/5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毒 性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
作用机制分类 法
细胞动力学 分类法
-
-
16
原则:止吐药—普通液体(20-30分钟)—化疗药—普通 液体—止吐药(必要时)
化疗药物不宜第一瓶或最后输注,不宜晚间输注。化疗药 物联用,先用非发泡剂,后用发泡剂,如环磷酰胺—阿霉 素—等渗液体。刺激性强的药物上午输注:阿霉素类、长 春新碱。
注意:长春新碱用后6~8小时再用环磷酰胺可增效。甲氨 蝶呤用后4~6小时再用氟尿嘧啶可增效,繁殖减效。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操作前要穿一次 性防护衣、戴口罩、护目镜、帽子及 手套,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 化疗药物。
-
13
-
14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3/4
✓打开安瓿时:应垫无菌纱布以免划破手套,打开冷冻粉剂安瓿 时,有溅出的危险,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将溶媒沿安瓿壁缓 缓注入瓶底,防止粉末溢出,待粉末浸透后再搅动。
打开安瓿时溅-
15
化疗药物配置注意事项 -4/4
✓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避免瓶内 压力过高导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药液溅身的处理:如果药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 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抽药液时:抽吸液体药物时药液不应超过注射器的1/2,以免 药液外溢。
7
抗癌药物的分类-2/5
1.传统分类法: 2.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
烷化剂:氮芥(HN2)、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环已亚硝脲 (CCNU)、甲环亚硝脲(MeCCNU)、达卡巴嗪(DTIC)
抗代谢药:甲氨蝶呤(MTX)、氟脲嘧啶(5-FU)、阿糖胞苷(Ara-C)、6-巯 基嘌呤(6-MP)、呋氟啶(FT-207)